(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女性散传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女性散传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女性散传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女性散传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女性散传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初女性散传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f 1 1 1 1 1 1ifi i i i ii l l l l l l j l l l1 1111 1f 18 0 4 8 81 o nw o m e n sb i o g r a p h i e s w r i t t e na tt h e 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c a n d i d a t e :l ip e n g b o a c a d e m i cd e g r e ea p p l i e df o r :m a s t e ro f a r t s g r a d e :2 0 0 7 s p e c i a l t y :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s u p e r v i s o r :q i u j i a n g n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z h e ji a n g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 d a t eo ff i n a l i z e d : a p r i l8 ,2 0 10 一i 清初女性散传研究 摘要 清初女性散传以其数量的宏富和价值的不凡而成为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领域,却一 直没有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本文立足于清初女性散传的文本,通过对传记文本的细致 解读,并结合清晰的数据统计和缜密的客观分析,对清初女性散传在传主选择和表现 传主两大方面较之于以前女性传记出现的新倾向和新突破进行全面阐释。同时,结合 晚明思想启蒙运动蓬勃兴起和明清之际女性文学繁荣空前以及明清易代之际“天崩地 解 的时代背景,对清初女性散传进行较为整体全面的观照,并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 评价。 全文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绪言,对清初女性散传的分布情况和篇章数目 进行初步梳理,对于前人在传记研究和明清女性文学研究方面涉及到本文作为研究对 象的传记篇章或传主的情况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揭示清初女性散传研究的价值意义 和具体方法;第二部分:清初女性散传在传主选择上的新倾向。清初女性散传的传主 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女性都进入了清初女性散传的书写,在 论文后面的附表中,以表格的形式统计了本文作为观照对象的清初女性散传篇章,可 以比较清楚地看到这些传记中传主的基本情况。笔者将清初女性散传传主选择的新倾 向归纳为三方面:突破区隔界限的倾向;平民化的倾向;张扬巾帼气概的倾向。本部 分对这三种新倾向进行分别论述和探究;第三部分:清初女性散传在表现传主方面的 。 突破和创新。通过文本细读、举例分析和比较阅读的方法,从题材取舍和写作手法的 角度归纳清初女性散传在表现传主方面较之于以往的女性传记创新在:着笔于对女性 存在独立价值的揭示,而这种揭示主要是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的:关注女性的姿容和 描写女性所处的环境和所经历的场面、浓墨书写女性卓异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文字 中多有交代女性社交的部分、形式多样的论赞加强了对女性作为主体性存在的内涵的 挖掘;选材趋向人情化,倾向于选择富有人情味的材料表现传主,往往关注那些真正 感动人心的非常人性化的东西;选材趋向琐细化,倾向于选择生活细节和世俗化的材 料表现传主;选材尚奇,倾向于选择富有传奇色彩或奇特意味的情节表现传主。本部 分通过对这四方面的分别论述来揭示清初女性散传表现传主上较之于以往女性传记 的新变;第四部分:结语。总结清初女性散传的意义与影响,评价其在女性传记发展 史上的独特价值,其在传主选择和表现传主方面的种种创新和突破,使得女性传记在 清初这一历史时期呈现了独特的文体风貌,而且为传记领域提供了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丰富、立体、多元的女性传记,对女性传记创作影响深远。清初女性散传是值得继续 研究的领域,应该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和解读。 关键词:清初;女性散传;传主;表现 矿 o nw o m e n sb i o g r a p h i e s删t t e na tt h e 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 q i n g d y n a s t y a bs t r a c t w o m e n sb i o g r a p h i e sw r i t t e n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a r ew o r t hs t u d y i n g b e c a u s eo ft h e i r l a r g en u m b e ra n d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v a l u e h o w e v e r , t h e yh a v e n ta r o u s e d t h ei n t e r e s to fa c a d e m i c s t h i sp a p e r , b a s e do nt h et e x to ft h ew o m e n sb i o g r a p h i e si nt h e e a r l yq i n g a n d i n t e g r a t i n g d e t a i l e d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w i t hs t a t i s t i c sa n dc a r e f u l a n a l y s e s ,g i v e s 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e x p l a n a t i o no ft h et w oa s p e c t s :t h ec h o i c eo ft h e b i o g r a p h i e sa n dt h en e wt r e n d sa n db r e a k t h r o u g h si nw r i t i n g i tt r i e st od r a waw h o l e p i c t u r eo fw o m e n sb i o g r a p h i e so fe a r l yq i n gb yd i s s e c t i n ga n da n a l y z i n g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o ft h el a t em i n g sm o v e m e n to f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a n dt h eu n p r e c e d e n t e dp r o s p e r i t yo f f e m i n i s tl i t e r a t u r ed u r i n gt h el a t em i n ga n de a r l y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t h e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p a r tii st h ep r e f a c e ,w h i c hs u m m a r i z e sa n d a n a l y z e st h ep i c v i o u ss t u d yo fw o m e n sb i o g r a p h i e s i nt h ee a r l yq i n g ,r e v e a l i n gt h e v a l u ea n dm e f l a o d o l o g yo ft h e p a p e r p a r t i sa n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h o i c eo ft h e b i o g r a p h i e s ,w h oi n v o l v em a n yd i f f e r e n tt y p e so fp e o p l e w o m e no fd i f f e r e n ti d e n t i t i e sa n d p o s i t i o n sw e r ew r i t t e ni nt h eb i o g r a p h i e s p r e s e n t e di nt h ea p p e n d i x e df o r m s ,t h e i r i d e n t i t i e sa r ec l e a r l ym a r k e d t h ea n a l y s i sf o c u s e do nt h eu n d e r l y i n gc a u s e sf o r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 o nt h i sb a s i s ,t h em a i nf e a t u r ei ss u m m e du pi nt h ec h o i c eo fb i o g r a p h i e s : t h e t e n d e n c yt ob r e a kb o u n d a r i e so fs e x ;t h et e n d e n c yt ob ed e m o c r a t i c ;t h et e n d e n c yt o a d v o c a t ef e m i n i s m p a r th ip r o b e si n t ot h en e wt r e n d sa n db r e a k t h r o u g h si nt h ew r i t i n g o fw o m e n sb i o g r a p h i e s t h r o u g hac l o s e r e a d i n ga n da n a l y s i s ,i tg e n e r a l i z e st h e b i o g r a p h i e s a s p e c t so fi n n o v a t i o nc o m p a r e dw i t hp r e v i o u sw o r k s i nt e r m so f t h e m e sa n d w r i t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 ,t h ei n n o v a t i o n sl i ei n :r e v e a l i n gt h ev a l u eo fw o m e n si n d e p e n d e n t e x i s t e n c e , w h i c hi sr e a l i z e dm a i n l yb ya t t a c h i n gi m p o r t a n c et ow o m e n sa p p e a r a n c ea sw e l l a st h e i r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l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s ,f o r e g r o u n d i n gt h e i rt a l e n ta n dd i s t i n c t i v e p e r s o n a l i t y , e l a b o r a t i n go nt h e i rs o c i a la c t i v i t i e s v a r i o u sf o r m so fc o n v e r s a t i o n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e x c a v a t i o na b o u tf e m a l e ss u b j e c t i v i t ye x i s t s w o m e n sb i o g r a p h i e sh a v eh u m a n i z a t i o n i i i t r e n di ns e l e c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 ,t h e s ea r t i c l e st e n dt oc h o o s et h em a t e r i a l sw h i c ha r ed e t a i l so f l i f e ;w o m e n sb i o g r a p h i e sh a v ed e f a m i l i a r i z a t i o n t r e n di n s e l e c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 ,t h e s e a r t i c l e st e n dt oc h o o s et h em a t e r i a l sw h i c ha l el e g e n d a r yo rh a v eu n u s u a lm e a n st os h o w t h ef e m a l e t h i sp a r tt h r o u g ha n a l y z i n gt h ea b o v ef o u ra s p e c t st or e v e a lt h ei n n o v a t i o no f f e m a l e sb i o g r a p h i e sw r i t t e n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c o m p a r e dw i t ht h e p r e v i o u sf e m a l e sb i o g r a p h i e s p a r ti v :c o n c l u s i o n s u m m a r i z e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 i n f l u e n c eo ff e m a l e sb i o g r a p h i e sw r i t t e n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 e v a l u a t e t h e s eb i o g r a p h i e s u n i q u ev a l u ei nt h eh i s t o r yo fb i o g r a p h y t h ei n n o v a t i o n sa n d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sm a k ef e m a l e sb i o g r a p h i e ss h o w su n i q u es t y l e a tt h e b e g i n n i n go f q i n g ,b e s i d e s ,t h e yp r o v i d ea b u n d a n ta n dm u l t i p l ef e m a l eb i o g r a p h i e sw h i c hh a v en e v e r e x i s t e d ,t h e s eh a dp r o f o u n di m p a c to nt h eb i o g r a p h i e s c r e a t i o n ih o p et h i sa r t i c l ec a n c o n t r i b u t et ot h ef u t u r ea n a l y s i so fw o m e n sb i o g r a p h i e sw r i t t e n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 q i n gd y n a s t ya n db r i n gm o r ei n s p i r i n gp o i n to fv i e w ss ot h a ti tc a na t t r a c tm o r es c h o l a r s a t t e n t i o nt of e m a l e sb i o g r a p h i e sw r i t t e n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q i n gd y n a s t y k e yw o r d s :t h e b e g i n n i n go fq i n g ;w o m e n sb i o g r a p h y ;h e r o e so ft h eb i o g r a p h y ; d i s p l a y i v 蒂器半长;u啦 u特南器带斟瓣整鼬甜讲$癖如浊丞疑冲罨享斜窨漫;a_1)蚌辞n西吕碲h凿赤谗蹴鼙;a_ 心v蚌南打湘薄器面望凿稚书辩滑;缸a缸岭斟荨露希器黪蹲啡斗呻掣潜霹甜斟喾陪$禽器菇萄;“;a心 v卅溜彳专时潦茸斟哪呻稚票器齑可;:一:a卅漳千专时薛茸醛蔚呻障帝七,海訾妄;心 一 葛;塞设辎辎旺掣仪秘堪扑葛;蜜敝魁罩愚仪秘越扑扑k攥虽爵凄;:聱淤n;i眯餐妖奄露露铎厘躁犁貅蝼铎 芝;琳嚣j嫁逛州迎迎轻堪嵌霜埏。僻莲 一卜;疆仪帮弧 窨:蜃碘唧双糖窖迎衽堪嵌察蜒, n。;足娶船洱岛q辖嫂州迎爵群臣v 绪言 清初这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以女性为传主的散传,当时的很多文坛大家都写 了这方面的作品,如被黄宗羲誉为“四海宗盟五十年” 的文坛领袖钱谦益,“江左三 大家” 之一的吴伟业,还有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的王士稹,另外当时的文坛胜流 张岱、宋琬、归庄、钮绣等,他们的文集中都可见女性散传的篇章,有些数目还不少, 众多文人的参与使得此一时期女性散传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繁兴的局面,短短近八十年 的时间,涌现了大量的女性传记作品,本文即以其中的女性散传为研究对象。本文 所说的“清初女性散传”是指文人文集中写作时间在清初的以女性为传主的散传。 据笔者搜罗清初文人文集,排除相互之间重复的作品,可以列入。清初女性散传 的有以下篇目:顾亭林诗文集中1 篇,施愚山集中1 2 篇,古今小说精华中 2 篇,旧小说中1 4 篇,闺中忆语中1 篇,说海中3 篇,虞初新志中7 篇,觚剩中7 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中4 篇,李渔全集笠翁一家言文集 中2 篇,朱彝尊选集中1 篇,南雷文定前集中1 篇,王士稹全集诗文集 中3 3 篇,戴名世集中2 1 篇,归庄集中5 篇,吴梅村全集中1 9 篇,安雅 堂全集中1 篇,王船山诗文集中l 篇,牧斋初学集中3 1 篇,牧斋有学集 。 中1 3 篇,牧斋杂著中3 篇。另外,列朝诗集小传中有许多为女诗人所作的小 传,有些篇目极其短小,也未记述其相对完整的生平,不计入本文所写的清初女性散 传的范畴,除此之外,可以视为小传并且作为本论文研究对象的篇目有4 0 篇。板桥 杂记中“丽品”部分除了个别特别短小的篇目,都比较完整地记述了这些青楼韵女 的一生事迹,虽没有以“传”命名,却可以称得上是小传,也计入本论文作为研究对 根据本文所搜集到的材料和参考别的论文对清初时间的界定,本文所说的“清初”是指顺治( 1 6 4 4 1 6 6 1 ) 和康熙( 1 6 6 l 一1 7 2 2 ) 两朝 罾( 清) 黄宗羲南雷诗历卷2 u m 续修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1 3 9 7 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2 :6 4 4 中国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入的合称。三人皆由明臣仕清,籍贯都属旧江左地区,诗名并著, 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清) 顾有孝、赵淫选其诗为江左三大家诗抄九卷 散传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是指文人学者所撰写的以“传”或“小传”为名的单人单篇流行的作品, 广义的“是指除成部的纪传体史书和杂传类传以外的文学性较强的各种单篇传记以及具有传记性质的作品,如传 状、碑锦、臼序等。”见韩兆琦中图传记文学史 m 石家序:河北教育 | 版社,1 9 9 2 :3 本文所说的“散传” 从j e 广义的概念 绪言 象的范畴,共1 2 篇。以上所列各个文集中女性散传的具体篇目和传主以及传记作者 情况见论文后附表。 以上共计2 3 4 篇。当然这个数目并没有囊括所有的清初女性散传,而仅仅是其中 的一部分,是本文中笔者将之作为主要考察对象的篇目,即使如此,也已经足够可以 看到清初女性散传创作蔚为壮观的情势,但目前学界还没有专门的文章和著作来探讨 这一值得研究的传记创作现象,不能不说是一个遗瞄。 目前研究传记作品的文章中有涉及本文所要探讨的的清初女性散传的,如裴世俊 的钱谦益古文价值三论、苏州大学赵向南的硕士学位论文清初十作家传记文研 究、浙江师范大学刘卉的硕士论文钱谦益散传研究等等,目前这些研究多是立 足于辑录文献,鲜少思考传记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它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意 q 义,从而揭示出清初女性散传在传记文学发展史上,尤其是它在女性传记文学发展史 上的重要意义和不可取代的地位。另外有一些研究明清女性文学或者研究明清江南文 化的论文涉及到本文作为研究对象的清初女性散传的传主,甚至他们已经研究得相当 透彻,其中研究汾湖叶氏、沈氏女性的的硕士论文和单篇期刊论文都有不少,如南京 师范大学吴碧丽的优秀硕士论文明末清初吴江叶氏家族的文化生活与文学对于叶 氏家族的女性群体一门风雅的现象做了较详细的论述;山东师大曲向红的优秀硕士论 文吴江叶氏女性诗词研究通过研究这个家族女性的文学创作,试图揭示文化在家 族中的传播与衍变,并且寻回在男性文化倾斜的天平上全然失重的女性创作的历史重 量和现实意义;另外武汉大学张清河的优秀硕士论文晚明吴江叶氏女性文学研究 对沈宜修、叶小鸾、叶小纨的诗、词、曲的经典化贡献予以论述,揭示出了午梦堂女 性对明清女性家族文学发展所具有的开创性价值所在;苏州大学王晓洋的明清江南 文化望族研究主要以汾湖叶氏为分析对象;南京师范大学陈书录的论文“德、才、 色 主体意识的复苏与女性群体文学的兴盛明代吴江叶氏家族女性文学研究也 对汾湖叶氏、沈氏女性的文学才华进行了详细论述。以上这些文章都使对于叶氏女性 的研究更加深入,本篇论文所要进行研究的清初女性散传,其中一部分传记的传主就 是汾湖叶氏、沈氏女性,和以上这些论文在论述对象上多有吻合之处。另外,研究青 楼文化或者晚明名妓尤其是“秦淮八艳”的文章也有很多,如棚】素平的论晚明名妓 2 绪言 的艺术表现及其艺术史地位、晚明名妓艺术的社会文化解读、晚明名妓的气质与 形象及其文化透视等,这些文章对于晚明名妓的艺术史定位和文化解读也都比较透 彻。而陶慕宁的著作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其第五个章节“明末清初江南文 酒声妓之会与青楼文学的政治色彩”所涉及青楼女子和本论文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部分 清初女性散传的传主多有相同之处。除以上文章和著作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新近首都 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赵雪沛的著作明末清初女词人研究,这本论著主要探讨的 是明末清初女性词作的题材特征和艺术风貌,其中所深入研究的对象明末清初女 词人的两大创作主体:名妓与闺秀和本文所要探讨的清初女性散传传主的两大主体一 一闺秀才嫒和青楼名姝多有重合,里面也有不少给予笔者启发的地方。这些论文和著 作大多从诗、词、文的角度切入研读明末清初乃至整个明清时期的女性文学和女性文 。 化,论述涉及的女性和本篇作为研究对象的传记的传主有所重合,而本文进行探讨的 着眼点和它们却是决然不同的。本文着力于对清初女性散传文本的研读,通过比较系 统地梳理这些传记作品,从而揭示出女性传记到了清初这一历史时期,所呈现的不同 于以往任何时期女性传记的风貌。 清初女性散传由于众多文坛才子尤其是大家的参与而呈现出数量上蔚为壮观的 态势,对这些传记作品细加研读,会发现它们除了内容上涉及社会生活面的广阔宏富 以及传主身份的多样化而呈现异彩纷呈的景象之外,更是在文体方面承续晚明传记文 的文体新变出现了一些富有意味的特征,这些新特征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清初女性散 传在传主选择上出现了新的倾向性,并且在表现传主方面也相对于以往女性传记有了 种种突破和创新,这些综合在一起使得清初女性散传呈现了独特的文体风貌,更决定 了其在传记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说到“文体 ,大多数人认为“文体 即是文学体裁,完全将二者等同,其实这 是一个大大的误区。童庆炳先生的著作文体与文体的创造通过梳理中国古代文论 史,并且深微探析西方“s t y l e ”一词的含义,得出这样的结论:“文体是指一定的话 语秩序所形成的文本体系,它折射出作家、批评家独特的精神结构、体验方式、思维 方式和其他社会历史、文化精神。文体其实是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是历史的产 。壹庆炳文体与文体的创造导肓 m 】昆i j :云南人民版社,1 9 9 4 :i 绪言 物,积淀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时代和群体选择了一种文体,实际上就是选择了一种感 受世界、阐释世界的工具,这正是文体兴盛的基础。 叫也就是说,判别文体主要地看 作者的“叙述”方式或倾向是什么样的。我们揭示某种文体的特征或者划分不同的文 体,最重要的依据标准是其文本层面结构中有哪些因素被强化、突出了,或者说发生 了变异。“在一定意义上,文体可以说就是表达,是风格,是选择,或者说是一种强 调。”文体与个性性格一样,永远是独创的,别林斯基认为:“任何伟大的作家都有 自己的文体,文体不分上中下三等;世界有多少伟大的或才能卓著的作家,就有多少 种文体。” 所以本文将以清初女性散传为研究对象,对之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从而揭示出 这批女性散传独特的文体风貌和其在传记文学发展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囝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绪言 m 中国古代文休形态研究增订本 m 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2 0 0 2 转 引自邱江宁明清江南消费文化与文休演变研究序言 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 0 0 9 :1 。邱江宁1 州青江南消费文化与文体演变 i j f 究序言 m i 海:上海三联书店,2 0 0 9 :1 ( 俄) 别林斯艇别林斯皋论文集 m i :海:新文艺版社,1 9 5 8 :2 3 4 4 一、清初女性散传在传主选择上的新倾向 在以往为数不多的女性传记中,多从维护封建道德出发,要么从正面写贞女烈妇, 借以宣扬贞洁观、节烈观或者写那些具有嘉言懿行的女子如何相夫教子,巧妙地辅助 自己的丈夫成为出色的人才,借以宣传女德女仪;要么从反面写,以贬抑的笔墨写一 些容貌出众的女子如何祸国殃民,如何成为千万人唾骂的红颜祸水。蔚为壮观的清初 女性散传创作却在为传记画廊提供诸多不同身份地位和才情个性的女性的同时,尤为 重要的一方面是这些女性散传不再是从维护封建道德的目的出发而书写,具有了与之 前历代女性传记迥然不同的风格和内涵。他们或者写仪态万方、诗文兼擅的闺秀才媛, 或者写风姿绰约、多才多艺的青楼名姝,或者写出身平凡却具备令人敬仰的特质的平 凡女子,或者写慷慨赴死以守名节、却因为明清之际激荡的社会背景而独具民族大义 色彩的贞女烈妇等,当然还有相当一部分传主是因丈夫或者儿子不一般的社会地位而 被封为“命妇 的女性,对于这一类女性传记可以作出如下两大类的区分:其中相当 。 数量的传记是因为那些文士才子应其家人的请求并且收取了润笔费而作的,另外一部 分则是这些男性文人有所感而自觉援笔为之立传的,这一部分传记的传主多与传记作 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为其母亲,或者为其妻子,或者为其姐妹等,因为血缘、生 活等的密切联系,写来自然更加深切动人。这些传记与传统的命妇传书写有许多相同 相通之处,不过细加研读会发现它们在承续传统的同时也有新变的地方。 若对这些书写不同身份地位和才情个性的女性散传穷其力进行完全统计,数目应 该是数以千计,相比于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女性散传寥若晨星的境况,这样规模的 女性散传创作无疑是很难得的,也是值得瞩目的。 “传记是人类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它记录着人类自身的历史和人性的发展,所 以它能比那些花岗岩的建筑更永久而辉煌。 杨正润先生把传记提到“人类为自己建 造的纪念碑”的高度,足以说明了传记这一文学体裁的严肃性,这就决定了进入传记 书写的传主是非常能体现他( 她) 在作者内心的地位的。那么由此以来,清初女性散 传的如许创作情况直接反映出来的就是文人作传观念的变化。当男性文人把传记作为 独属于具有尊贵地位的人的特权体裁或者主要试图通过传记来弘扬传统妇德时,是不 杨萨润传记文学史纲 m 南京:江苏教育j i ;版 l :1 9 9 4 : 1 5 一、清初女性散传在传土选择上的新倾向 会将身份各异、并非命妇也并非贞烈女子甚至身份卑微平凡的女性书写入传记的。正 是因为文人的作传观念发生了变化,才使得一些女性能够凭借自身特异的光彩而引起 他们的注意并堂而皇之地登入“传记”这种大雅之堂。清初传记这一创作现象的产生 无疑和传记文体在明代初露端倪的新变具有脉相承的关系,郭英德在论明人传状 文的文体特性与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从总体上看,明以前的传状文多以帝王将 相、达官世家、英雄豪杰、高士名流等作为传主,而明人传状文则将笔触探及社会生 活的各个层面塑造出一道道五彩缤纷的人物画廊,展示出明代社会的众生相,形 成鲜明的特征。整个传记创作领域中出现的传主选择多样化的趋势势必影响到女性 传记的书写,而在明代萌生的这一创作倾向延续到清初,使得清初女性散传呈现出传 主选择上的丰富多样性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清初文人中有至少一半是由明入清 的,文学创作的承续性是显而易见的。相对于之前的传记,除了官方修订的正史中的 皇后传、嫔妃传和烈女传以及文人集子中因收了润笔费或者至亲去世而写的命妇传 外,清初大量的作家纷纷为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立传。而这些女性传记在传主选择倾 向上的变化是非常清楚地呈现出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与社会思潮对于女性传记 写作的深刻影响。 归结起来,较之于以往的女性传记,清初女性散传在传主选择上有以下三种新的 倾向:突破“区隔界限的倾向;平民化的倾向;张扬巾帼气概的倾向。以下将主要 对清初女性散传在传主选择上的这三种新倾向进行分析论述。 ( 一) 突破“区隔”界限的倾向 清初文人在传主选择的问题上体现出敢于突破“区隔”界限的时代文化风向。 所谓“区隔 ,法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文化批评家皮埃尔布迪厄在区隔:趣味判 断的社会批判引言中说道:“社会主体由其所属的类别而被分类,因他们自己所 制造的区隔区别了自身,如区别为美和丑、雅和俗;在这些区隔中,他们在客观区分 之中所处的位置被明白表达或暗暗泄漏出来。”罾而郭英德先生在参见张意的文化与 区分的基础上得出的对“区隔 的见解也很有见地,现引用如下:“在人类阶级社 。郭英德论明人传状文的文体特性与变化内涵 j 人文杂志,2 0 0 7 ( 5 ) :1 2 0 。( 法) 皮埃尔布迪厄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批判l j i 言陶东风主编文化研究第4 辑 c 北京:中央编 译版礼2 0 0 3 :1 2 一、清初女性散传在传主选择上的新倾向 会中,区隔一方面区分、间隔了社会上不同的阶级、阶层,显示出他们政治地位、 经济地位上的差异和等级,另方面又区划、建构了人们的行为立场、价值取向和审 美趣味,并形成不同阶级、阶层之间或高雅或低俗的划然而别的文化疆界。由于这种 被历史地人为建构的区隔具有类似于意识形态的独特效应,因而往往被特定时代 的社会成员信奉为天然如此的自然等级,并与这种自然等级构成一种文化效忠从属 关系。” 青楼女子被清初女性散传书写,鲜明地显示出清初文人努力冲破传统的“区隔 界限,把目光投向自身所属的文人士大夫的阶级和阶层之外,探讨比较纯粹意义上的 个体的人本身特有的光彩和价值,以之作为自己的精神知己和道德知音。这种大大背 离传统的传记书写,昭示了一种态度的改变和文人在作传时候要强调内容的改变,不 再以阶级的:地位的标准来区分其人是否应该被写入传记,而是勇敢地突破传统,打 破常规。清初女性散传中有数十篇的传记传主是出身青楼的女子,兹列举其中代表性 的篇目如下:以柳如是为传主的单篇传记分别为:徐芳的柳夫人小传、顾苓的河 东君传、钮绣的河东君和沈虬的河东君记;以陈圆圆为传主的单篇传记分别 为:沙定峰的陈圆圆传、陆次云的圆圆传、钮绣的圆圆和沈虬的圆圆偶 记;钱谦益的列朝诗集小传中有诗妓齐景云、马如玉、薛素素、杨宛、 草衣道人王微,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中有王月生、朱楚生,张明 弼的冒姬董小宛传,杜溶的陈小怜传,侯方域的李姬传,黄宗羲的李因 传,余怀板桥杂记中为众多身处青楼却保持高洁品性的莲花女子所写的小传。 堕身青楼的女子向来被视作社会主流之外的一个群体,她们是被抛弃和唾弃的 一群,卑贱和污浊是她们的标签,这就使得她们与传记这一带有某种程度上的神圣和 庄严意义的体裁向来绝缘,她们是不能进入传记这一大雅之堂的,在晚明时期出现了 极少数的为青楼女性所写的传记,如陈继儒的杨幽妍别传和宋懋澄的负情侬传 ( 传主杜十娘) 等,篇目比较稀少,直至清初,这小股的溪流才汇而成江河,一批文 人士子拿起笔来满含热情地真诚地为这些青楼韵女作传,也由此造就了传记文体在一 个层面上的创新。 当然,清初女性散传突破“区隔 界限的特征,是和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权力 。郭英德论州人传状文的文体特性与文化内涵 j 人文杂志,2 0 0 7 ( 5 ) :1 2 2 7 一、清初女性散传在传主选择上的新倾向 的下移趋势相呼应的。在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这一著作中,郭英德通过对学术 文化、文坛风气和社会风习三个方面的分析得出了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权力下移的结 论。在书中,郭英德先生写道“从明代中叶开始,学术文化的多元化、平民化蔚为一 大风会几乎与此同时,在文坛上也出现了坛坫下移的趋向也是从明成化 年间开始,社会上愈演愈烈地煽起了僭越之风与文化权力的下移趋向相互推 毂。” 文化权力下移的这种趋势势必影响清初文人的创作,而清初这些传记作者也多 是由明入清的。政治的黑暗使文人士子在仕进方面毫无希望,仕途失意之余,他们纷 纷走向花街柳巷寻求精神寄托,以排解内心的郁闷,在诗酒往来中,和青楼女子的惺 惺相惜使他们能够放低自己的身份,同情她们、怜惜她们。公开以异端自命,提倡经 予不分,打破儒家正统之见的傅山,对名妓的看法更为大胆,他认为名妓失路与名士 落魄是没有差异的,以完全平等的态度看待名妓。 而明清之际青楼业的兴盛之况则是数量众多的写青楼名姝的散传诞生的现实基 t 础,这些传记的传主多为江南区域的女子,此处即以明末江南地区金陵城的妓业发展 情形为例来说。余怀在其板桥杂记的卷上“雅游 中开篇写到:“金陵为帝王建 都之地,公侯戚畹,甲第连云,宗室王孙,翩翩裘马,以及乌衣子弟,湖海宾游,靡不挟 弹吹箫,经过赵李。每开筵宴,则传呼乐籍,罗绮芬芳,行酒纠觞,留髡送客,酒阑棋罢, 堕珥遗簪,真欲界之仙都,升平之乐国也。 圆金陵青楼的发达兴盛之状尽展无遗,陶 慕宁则在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中总结道:“明季南都青楼,自宣德顾佐疏后,一 度归于萧索,嗣后或兴或衰、或废或存,至嘉、隆、万之际,复臻极盛。一时名妓辈 出,各张艳帜。竹肉丹青,红牙檀板,舞衫歌扇,尽态极妍。” 正是名妓辈出,并且 在当时社会上影响力极大,才引起文人才子足够的注意,将之写入传记。 钱谦益的c y , j 朝诗集小传中香奁上、香奁中和香奁下部分分别为三十六名、 五十七名和三十名女性作了小传,合计一百二十三名女性,其中青楼出身的女性有近 三十人,以青楼女子为传主的小传中篇幅不那么短小,被采纳入本文作为研究对象的 咐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文体 m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4 : 2 0 一2 4 口( 清) 余怀板桥杂记 m 南京:南京; 1 版l :,2 0 0 6 :9 。陶幕宁青楼文学与中国文化 m 北京:东方 l :版圣i :。2 0 0 6 :1 7 0 一、消初女性散传在传主选择上的新倾向 共十三篇:呼文如、诗妓齐景云、孙瑶华、草衣道人王微、朱斗儿、金 陵妓赵燕如、马湘兰、马文玉、马如玉、崔嫣然、薛素素、周文、杨 宛。她们中有的为江夏营妓,有的为金陵曲中名妓,有的为金陵旧院名妓,是社会 主流之外的女性,她们身处污泥之中,却并没有自暴自弃,多有着绘画、弹琴、诗词 等方面的才华,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女性有着高洁的品性,使人绝不可以下贱女子视之。 草衣道人王微中对王微这样评论:“君子日:修微,青莲亭亭,自拔淤泥堋 把王微与自拔于淤泥的亭亭青莲相比,在杨宛的结尾部分作者又发出这样的感 叹:“道人皎洁如青莲花,亭亭出尘;而宛终堕落淤泥,为人所姗笑,不亦伤乎? 这里把杨宛和王微进行了对比,在讥讽杨宛的同时,再次用高洁的青莲花来比喻青楼 出身的王微,这种对其高洁品行的高度强调鲜明地体现了传记作者的态度。在人们惯 常的思维里,青楼这种卑污之地出身的女子是绝不可以和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 传统中一直有着高雅i 高洁象征意味的莲花相提并论的。继而思之,人性并非由其所 处的社会地位、阶层决定,甚至与后者没有多大联系,衡量一个人品性高洁还是卑微 的依据是她( 他)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而能够做到如是判断一个 人品行的人一定是有着平等、民主态度的,敢于突破“区隔”界限的。王微虽出身北 里,却才情殊众,并且在归于颍川君后与之相依兵刃间,生死相随,其忠贞不二如此。 所以深思之后发现用高洁的青莲比喻出身青楼的王微是无可厚非的。除草衣道人王 微外,列朝诗集小传为青楼女子如齐景云、孙瑶华、赵燕如等做的小传也多是 含着欣赏之情的,多写了她们的出众才艺和高雅品位,为北里名姬作传并且在传记中 毫无贬抑之意,是清初女性散传的可贵之处。 大家之中,除了钱谦益外,张岱 这位狂狷之士,旷世之才也用t l 己的深情笔墨、 简洁笔法为传记文学的画廊增添了几位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为四位女性分别作了小 传:小青佛舍、苏小小墓、朱楚生和王月生,后面三篇传记的传主均为青 楼中人。苏小小墓写的是南齐时的钱塘名妓苏小小,后面两篇则是分别以出身微 。( 清) 钱谦益草农道人王微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7 6 0 ( f f i ) 钱谦益杨宛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闰集 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3 :7 7 4 按:潘承玉在别一时代与文体视野中的张岱小品一文中指,“作为小品作家, 晚明张岱实际一t - 是不 存在的,存在的只有清初张岱;并非仅仅足张岱的许多小品,而是张岱的几乎全部小品,实际上都是和清初 创作的。”潘承玉别一时代与文体视野中的张岱小品 j 文学遗产,2 0 0 6 ( 1 ) :1 1 8 9 一、清初女性散传在传主选择上的新倾向 贱的金陵妓王月生和戏子朱楚生为传主的传记王月生和朱楚生。王月生 的传主是南京珠市妓,寥寥三百多字,一个“矜贵寡言笑”、“寒淡如孤梅冷月,含冰 傲霜,不喜与俗子交接”并且富有茶韵的女性形象便跃然纸上;朱楚生则刻画了 朱楚生这个钟情于戏曲,风韵迷人“色不甚美,虽绝世佳人,无其风韵”并且 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小传中,张岱处处流露出真情真意和对这些女性真诚的 欣赏和同情。张岱勇敢地突破了传记写作的区隔界限,把这些女性完全作为与自己处 于平等地位的人来看待,为其气质风韵而赞叹,也为其不幸遭遇掬一捧同情之泪,体 现了清初女性散传创作与众不同的地方。 张明弼的冒姬董小宛传、侯方域的李姬传、黄宗羲的李因传和杜溶 的陈小怜传也是清初女性散传中不可多得的精品,这四篇传记的传主都是青楼中 一 人:秦淮名妓董小宛、李香君、早年为江浙名妓后为名士葛征奇小妾的李因、误落狭 斜的陈小怜。董小宛是“秦淮乐籍中奇女也” ,她才艺卓绝,并且对爱情特别执着, 最终嫁给名士冒襄。李香君不仅具有青楼中人必备的多方面才艺,难得的是“能辨别 士大夫贤否 ,让人顿生敬意。黄宗羲专门为李因所作的传记李因传中给予了 李因高度的评价“当是时,虞山有柳如是,云间有王修微,皆以唱随风雅闻于天下, 是庵( 按:是庵为李因号) 为之鼎足。伧父担板亦艳为玉台佳话。” 把李因与柳如是、 王修微相提并论,说她们三人鼎足而三,都是以唱随风雅闻于天下者,评价不可谓不 高也。李因原为青楼妓女,凭借其诗才赢得名士葛征奇的爱慕,娶其为侧室,夫妇二 人过着曲房静几,互以绘事为娱的和谐生活。后来明朝灭亡,葛征奇于清顺治二年 ( 1 6 4 5 ) 去世,李因3 5 岁,此后4 0 年的寡居生活,过得艰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