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摘要 音乐与唐代诗歌的关系至为密切。本文从音乐的角度来研究唐代诗歌,重点研究笛 对唐代诗歌的影响,也就是探讨笛的各个层面是如何引导和规范唐诗的情感抒发、意象 塑造和审美意味的营造等问题。 本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从总体上探讨笛被接受的诸种因素,认为文化阶层对笛的接受是笛与文学 尤其是与诗歌产生关系的前提。而文化阶层对笛的接受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作为客观物 质形式的笛;二是笛声与笛曲;三是与笛有关的典故。 第二章:主要探讨笛的形制与唐代诗歌的关系。笛的形制可以按照种类、材质、形 状等不同的标准分成各种不同种类。其中,龙笛、羌笛、玉笛、村笛等与唐诗的关系较 为密切。唐诗中,龙笛意象内涵的转型、羌笛意象的两个变化、玉笛意象的文化内涵及 其在唐诗中的表现、唐诗中新出现的各种村笛及其文学功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 了唐诗风貌的形成。 第三章:探讨笛声、笛曲与唐代诗歌的关系。笛曲本来就是笛声。但人们接受笛声 的过程中,对乐声本身美感的接受和对特定乐曲的接受并不相同,因而给诗歌带来的影 响也不同。在唐诗中,对笛声美感的单纯感受形成了一些固定的表达模式,并且帮助诗 人兴发了不同的情感;而诗人对特定笛曲折杨柳、关山月、梅花落的接受 与表现则往往和诗歌中特定的主题、情感结合在一起。 第四章:探讨笛的典故与唐代诗歌的关系。唐代,与蔡邕有关的柯亭笛、与向秀有 关的山阳笛仍然沿袭汉魏六朝的传统出现于诗歌之中,对唐诗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 要作用。与此同时,笛在初盛唐时期又积累起了一些典故,如玉笛与玄宗、宁王、杨贵 妃有关的生活事迹,关于艺人李菩吹笛的各种传说等,都在定程度上成为了盛唐风流 的象征,承载着中晚唐人对盛唐时代的缅怀之情。 关键词:笛笛声笛曲典故唐诗 a b s t r a c t t h et a n gp o e mi st h et o po ft a n gd y n a s t y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m u s i ca n dt a n gd y n a s t y p o e t r yh a v ec l o s e dr e l a t i o n st oe a c ho t h e r t h i sa r t i c l es t u d i e s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r yf r o m t h em u s i ca n g l e t h ek e yi st os t u d y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f l u t et o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m a t t h es a m et i m ed i s c u s s i n ge a c h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f l u t ei sh o wt og u i d et h es t a n d a r dt a n g p o e me m o t i o ne x p r e s s e s 、i m a g em o l da n de s t h e t i ca n ds o0 1 1 t h i sa r t i c l ed i v i d e s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 t h ef i r s r tc h a p t e r :d i s c u s s i n gt h ev a r i o u sk i n d so ff a c t o r so ft h ef l u t ew e r ea c c e p t e da sa w h o l e t h i sa r t i c l et h o u g h tt h ec u l t u r a ls o c i a ls t r a t u ma c c e p t e n c ei st h ef l u t ea n d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a c c 印t e n c eo ft h ep o e m t h ec u l t u r a ls o c i a ls t r a t u ma c c e p t e dt h ef l u t e i n c l u d i n gt h r e ea s p e c t s :f i r s t ,t h eo b j e c t i v em a t e r i a lo ft h ef l u t e ;s e c o n d ,t h ew h i s t l es o u n d 、t h e f l u t et u n e ;t h i r d t h ef l u t ea r er e l a t e dw i t he v e n t sa n dc u l t u r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t h i sc h a p t e r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f l u t ea n dt h e 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m sr e l a t i o n s t h ef l u t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m a yd e f e rt ot h et y p e 、t h em a t e r i a l q u a l i t y ,t h es h a p e a n ds oo n 1 n t a n gd y n a s t y , d r a g o nf l u t ei m a g er e f o r m e dc o n n o t a t i o n ;b a m b o o f l u t ei m a g eh a d t w oc h a n g e s ;j a d ef l u t ei m a g e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f o r m e da n dt w ok i n d so f p e r f o r m a n c ea p p e a r e d i n t a n gp o e m ;i n t h et a n gp o e mm a n yk i n d so fv i l l a g ef l u t e s a p p e a r e d t h e ya c c u m u l a t e ds p e c i f i cl i t e r a t u r em e a n i n g ,t h ep o e t se x p r e s s e dt h e i ri d e a sb yt h e m e t h o d a n dt h e nt h e yh a dt r u l ya f f e c t e dt h et a n gp o e ms t y l ef o r m a t i o n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 :w h i s t l es o u n d 、f l u t et u n ea n d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m t h ef l u t es o n gi sa w h i s t l es o u n d b u tp e o p l ea c c e p t e dt h ew h i s t l es o u n di nt h ep r o c e s s t h e r ea r es o m ed i f f e r e n c e w i t ht h ea c c e p t e n c et om u s i ca n dt h es p e c i f i cm u s i c t h ei n f l u e n c ei sa l s od i f f e r e n t i nt a n g p o e m i th a df o r m e ds o m ef i x e de x p r e s s i o np a t t e r nt ot h ew h i s t l es o u n d a n dp r o d u c t e dm a n y d i f f e r e n te m o t i o n t h ea c c e p t a n c et ot h es p e c i f i cf l u t et u n eo f ”z h e y a n g l i u ”,”g u a n s h a n y u e ”, ”m e i h u a l u o ”w a so f t e nu n i f i e dw i t ht h es p e c i f i cs u b j e c ta n dt h ee m o t i o n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 :f l u t el i t e r a r yr e f e r e n c ea n d1 h n gd y n a s t yp o e mr e l a t i o n s t a n g d y n a s t y , w i t hc a i y o n gr e l a t i n gt ok e t i n gf l u t e 、t h ex i a n g x i ur e l a t i n gt os h a n y a n gf l u t es t i l l f o l l o w e dt h eh a nw e id y n a s t i e s st r a d i t i o n a n da p p e a r e di nt h ep o e m 1 1 1 e yp l a y e da l l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t ot h et a n gp o e ma r t i s t i c s t y l e f o r m a t i o n a t t h es a m et i m e ,t h ef l u t e a c c u m u l a t e ds o m el i t e r a r yr e f e r e n c e s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t h eg l o r i o u sa g eo ft a n gp o e m t h e j a d ef l u t eh a dr e l a t i o n st ot h el i f eo fx u a n z o n g i 、y a n g g u i f e ia n dn i n g w a n g t h e r ew e r em a n y t a l e sa b o u te n t e r t a i n e rl i m u t 0s o m ee x t e n ti st h es y m b o lo ft h eg l o r i o u sa g eo ft a n ga n d e x p r e s s e dt h em e m oo f z h o n g w a nt a n 颤中晚唐) t ot h eg l o r i o u sa g eo f t a n g k e y w o r d s :t h ef l u t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w h i s t l es o u n dt h ef l u t et u n ea l l u s i o n t a n gp o e m i v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笛与唐代诗歌,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 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储c :楫雷 俨2 年y 局t | 目 指导教师确认( 签名) :曾名安 ? 岁年y 月加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c 签孙南颦霭 矿年y 月f 同 指导教师( 签名) :曾智注 矽口矿年妒l 同 己l喜 ji 嗣 一研究价值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顶峰,是整个唐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因素的结晶。 其中,音乐与唐代诗歌的关系至为密切。在唐代,不惟前代所传的古题乐府,甚或当时 流行的近体七绝,都与音乐的传播息息相关。由此可见,从音乐的角度来研究唐代诗歌, 乃是基于唐诗艺术特质的内在需求,唐诗研究者应该对此给予高度的关注。 如何从音乐的角度来研究唐代诗歌呢? 前辈学者已经为我们做出了一定的垂范。总 的来看,形成了两种比较主要的探讨模式。一种是致力于发明唐诗的“声诗”本质,如 任半塘先生的唐声诗n 1 ;另一种则是侧重于探讨“音乐”的各个因素、层面对唐代 诗歌创作的影响,如吴相洲先生的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乜1 。这两种模式分 别属于音乐文学研究、音乐与文学的关系研究两个范畴,它们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没 有前者,则后者的关系探讨难以具体展开;没有后者,则前者的文学本位意识不能得到 落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唐代音乐与诗歌关系的探讨应该在上述两种模式中都得到推 进。 本文的撰写主要来自于后一种研究模式的启发,具体剖析“笛”所包含的诸种因素、 各个层面及其与诗歌发生各种的关联。本论题至少具有两重研究价值,具有重要的学术 意义。 从表层说,本论题的展开,可以在诗、乐关系研究的框架中重点回答部分乐器对于 唐代诗歌的影响这一问题。这一方面可以使诗、乐关系研究的模式得到进一步的具体化 和细化,为这种研究模式提供更好的借鉴;另一方面,由于乐器对于诗歌的影响并不突 出,类似论题的开拓空问较小,而本论题选择其中的特例切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填补 诗乐关系研究模式中的这一重要环节,其学术价值不言自明。 从深层说,本论题的展丌,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更好地揭示某些文学现象的 形成背景,为文学史研究的深化提供一定的参考。文学现象的形成离不丌内部和外部两 个背景。笛对唐代诗歌的影响,非常典型地展示出文学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共同促使 笛实现其丰富而复杂的文学功能的过程:一方面,笛的形态、声音等外部因素成为其进 入诗歌的契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规范着诗歌审美意味的形成和特点;另一方面, 笛本身积累的文化传统在诗歌中沉淀为种创作经验,这种创作经验同样形成一定的导 向,从内部规范着诗歌的发展方向。通常情况下,这两种因素可以各自促使笛实现其特 定的文学功能。但在特定的情况下,笛的形态、声音等外部因素只是作为其进入诗歌的 契机,而笛本身积累的诗歌创作经验却成为了规范诗歌发展的主要因素。换言之,笛这 种乐器的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结合起来,共同促使了与之相关的特定文学现象的形成, 这实际上是文学现象得以形成的普遍背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论题还具有相当的理论 价值。 二研究现状 笛与唐代诗歌的关系这一论题属于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它涉及到音乐与文学两个 领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界还很少有人从笛对唐代诗歌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进行唐代 的诗、乐关系研究,本论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学界对笛及唐诗中笛意象的探讨,对 本论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需要给予高度的关注。 首先来看学界对笛的研究。自上世纪以来,学界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对笛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分别是:笛的形制和种类、笛的发展史、笛律、 笛的文化内涵。 关于笛形制和种类的研究,既有综合性的,也有专门性的。朱清泉的中国古代笛 属乐器的历史研究。”和王在畅的中国古代笛属乐器分析研究都是对笛属乐器的 综合研讨之作。王青的古笛研究啊1 、张定邦的羌笛源流考婶3 、杨久盛的横笛 源流考辨盯3 、耿涛的论中国竹笛艺术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的主要特征m 1 等则对笛的 不同种类进行了研究,而这些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笛这一统称背后包含着不同的种 类,它们很有可能是促使唐诗形成不同风貌的重要原因。 关于笛发展史的研究虽以历史的描述为主,但大多也与对其形制、种类的探讨有所 关联,如刘德庆的谈笛子的发展与应用呻1 、王鹤的秦汉以前中国“笛”变迁带来 的思考n 刚、何满子的中国古代笛史札记、周林生的笛箫纵横谈 1 2 o 总的来 看,这方面的研究为更好地把握笛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关于笛律研究的历史,可以参考王子初笛律研究二百年州一文,笛律的研究更 多应该属于音律学的范畴,与本文关系不大,此处不一一赘列。 关于笛的文化内涵,以蒋宁中国笛萧文化1 较为突出。该文指出,笛、箫是所 有中国古代文化形态中最为古老的品种之一,它不仅贯穿了整个历史,而且受到了上自 帝王、士大夫,下达平民百姓各个阶层的普遍喜爱。该文并以中国笛箫的发展史为主线, 2 从笛箫的美学及音乐j x l 格,其与传统文化之关系,与姊妹艺术、与人文之关系展丌论述, 从各个角度充分展示了中国笛箫极高的文化品味和深邃的文化底蕴。这对于我们理解笛 对于唐代诗歌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综合来看,学界关于笛的研究已经较为清楚地揭示出了笛的形制、种类及其历史的 发展过程,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它所包含的文化意味,这就为我们进行笛与唐诗的关 系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其次来看学界对笛与唐宋诗歌关系的探讨。学界对唐宋诗歌中笛的关注主要表现为 两点:一是注意到了唐宋诗歌中经常性地出现了笛这一乐器;二是认识到笛已经成为了 唐宋诗歌中的独特意象。 学界注意到唐宋诗歌中经常性地出现了笛这一乐器可能源于一种直观的感受,尤其 是对李白、岑参、高适等著名诗人的著名作品的直观感受,缺少深入的探讨。不少论文 都是从这一角度切入的。如孙焕英的李白与笛子艺术“5 1 、郝益军的李白的咏笛诗 n 引、骆玉明的笛与柳一敖谈李白的( 春夜洛城闻笛) n 引、傅克斌的笛声悠悠乡思 绵绵一读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 n 引、李源林玉笛春风满洛城,故园此夜眷眷情一 云:横 吹,胡乐也,昔张博望( 张骞 入西域,传其法于京,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 ( 汉武帝时人) 引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和帝时万人将 军得之”。这段文字最早见于晋人崔豹古今注。后世一些著述者每探及横吹乐、 鼓吹乐,皆原文引录,且多不失原意。今人杨荫浏先生对古代的“横吹”有精辟的论述: “横吹,是军中马上所奏之乐起初虽然横吹也称鼓吹,但后来区分渐精,有箫笳用 于朝会道路者,称做鼓吹。有鼓角者,称做横吹,横吹便成了马上军乐的专门名词。” 汹1 古今注中所谓的“横吹”,是一种以鼓、角两件乐器为标志的“马上军乐”。是 一种音乐形式,不是横笛。“横吹”一词作为乐器名称,那是晚于汉代三四百年的周、 隋以后的事情。因此,两者不能混淆。 现存的考古文献,存在笛横吹和竖吹的现象,如:河南邓县出土的南朝画像砖之一, 北朝石刻舞蹈伴奏乐队,我们可以看出乐人演奏的是横吹笛。锄 六朝文献中已经大量出现笛横吹的现象。北齐书载:“文略弹琵琶,吹横笛, 谣咏,倦极使卧唱挽歌。” 叙述了文略个人独奏横笛的现象。表现在诗歌中则有陈代张 正见的赋得垂柳映斜豁诗:“不分梅花落,还同横笛吹。”缈祖孙登的咏柳诗: “高叶临胡塞,长枝拂汉宫。欲验伤攀折,三春横笛中。”莺陈暄的紫骝马:“笳 寒芳树歇,笛怨柳枝空。横行意未已,羞住毂车中。”固江总的梅花落:“杨柳条 青楼上轻,梅花色自雪中明。横笛短箫凄复切,谁知柏梁声不绝”等等。由上可以看 出,横笛在陈代已经普遍出现,并能演奏笛曲梅花落;另外多与柳枝相联系,推测 与产生于魏晋时期的笛曲折杨柳有关。此时横笛可能由柳条制作而成,外在形状是 短管横吹,后代出现的村笛可能与此有关。虽然已经出现竖吹的笛,但和现在意义上的 笛还有一定差距。笛被确定为竖吹的吹管乐器,则是隋唐以后的事情。 羌笛据说是羌人所造。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羌笛三孔。婀其是竖吹 的三音孔笛。关于羌笛的最早起源,马融在长笛赋中提及:“近世双笛从羌起,羌 。 宋) 陈砀撰尔书,北京筐幅馆m 蹶 :2 0 0 4 年版,第1 3 0 卷,第1 0 炙。 。 町参见余叮l 方省中同古代啬乐史,i :海人民j | ;版2 0 0 3 年版,第5 4 负、第7 7 页的捅图。 3 ( 店) 李订药撰北齐一传,巾f 挣书局1 9 7 2 年版,第4 8 卷,第6 6 7 负。 4 逯钦移点校允秦汉魏晋南北吲诗,中f 杠书局1 9 8 3 年版,“陈诗”,第3 卷,第2 4 9 5 负 5 逯钦口点梭丸条汉魏晋南北铷请,中 # 书硒1 9 8 3 年版,“陈请”,第6 卷,第2 5 4 4 蜒。 8 逯钦矿点授先察汉魏晋南北朝诗。中f 仁书局1 9 8 3 年版,“陈诗”,第6 卷,第2 5 4 2 贝。 7 逯钦试点校尤秦汉魏晋南北秘诗,中 # 书局1 9 8 3i 仁版,“陈诗”,德7 卷,第2 5 7 4 贝。 8 ( 汉) 许慎撰、( 清) 段下拔i 年说义解。,注,i :海古篇版 l :1 9 8 1 年版,第1 9 7 负。 7 人伐竹未及已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孑l :d n 以一,君明所d i i 孑l 后出,是谓商声血 音毕。”可见,甘肃、四川一带羌族人所吹羌笛原有四个按孔,公元前l 世纪京房在笛 身后加了一个最高音按孔,成为五个按孔。宋代陈呖乐书也有相同记载:“羌笛五 孔。”诗歌中最早出现在梁代虞羲的咏霍将军北伐诗中:“胡笳关下思,羌笛陇 头鸣。骨都先自替,r 逐次亡精。玉门罢斥堠,甲第始修营。位登万庾积,功立百行成。 天长地自久,人道有亏盈。未穷激楚乐,已见高台倾。当令麟阁上,千载有雄名。” 描 写了在秋风萧瑟的长城之外,将士与朝廷消息隔断,举目只有瀚海愁云,“胡笳 吹动 着思乡的情绪,陇头的“羌笛 传出悲凉的声音,让人久久难以平静。即使在这样艰苦 的条件下,士兵们仍然希望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相信会龙颜大悦,会流芳百世。还有 张j 下见陇头水二首之一:“陇头呜四注,征人逐贰师。羌笛含流咽,胡笳杂水悲。 湍高飞转驶,涧浅荡还迟。前旌去不见,上路杳无期。”锄在唐代也有很多描述羌笛的 诗文,如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唱凉州词:“黄河远上自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清溪半夜闻笛:“羌笛梅花引,吴溪 陇水情。寒山秋浦月,肠断玉关声。 可以看出羌笛已经和表现征战之苦、思乡之痛 的从军行、度关山联系起来了,集中表现家国之思、思乡之痛。这主要是因为 羌笛多与出塞、关山、陇头水等边塞的地名相联系,而这些地名令人自然而然想起荒凉 的边关塞漠、流血厮杀的战场、久戍边疆未归的将士。诗歌的基调是低沉的、伤痛的。 另外,从汉代开始,逐渐出现了长笛与短笛的分别。乐府古辞前缓声歌中有“长 笛续短笛,欲今阜帝陛下三千万” 之语。宋书律历志:“歌声浊者,用长笛长 律;歌声清者,用短笛短律。儿弦歌调张清浊之制,不依笛尺寸名之,则不可知也。 可见长笛、短笛演奏的风格有所不同。汉魏六朝时期大概是以长笛为主。东汉李尤笛 铭这样描绘笛:“剡削长干,- - - 孑l 修长。 锄马融也有长笛赋。到了刘宋时期,出现 了专门歌咏长笛的跃笛弄:“月起悠悠,当轩孤管流。口郁顾慕含羁,含楚复含秋。 青苔蔓,荧火飞,骚骚落叶散衣。夜何长,君吹勿近伤。夜长念绵绵,吹伤减人年。” ( 梁) 萧统编、( 庸) 李善沣文选,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8 卷,第2 5 4 页。 2 ( 未) 陈赐撰乐书,北京图书馆版i 1 - 2 0 0 4 年版,第1 3 0 卷,第7 页。 。逯钦t 点校尤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扛书局1 9 8 3 年版,“梁诗”,第5 卷,第1 6 0 7 页。 逯钦、,:点授允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扛书局1 9 8 3 年版,“陈涛”,第2 卷,第2 4 7 8 页。 4 清) 彭定求伞唐诗,中# 书局1 9 6 0 年版,第2 5 3 卷,第2 8 4 9 页。 。 ( 清) i - 琦i 伞太i ,| 令集,中产书局1 9 7 7 年版,第2 3 卷,第1 0 7 2 页。 7 运钦一点校九条汉魏晋南北剜诗,中。扛书局1 9 8 3 年版,“汉i ”,第1 0 卷,第2 8 2 页 ( 南朝梁) 沈约撰宋书,中仁书局1 9 7 4 年版,第1 l 卷,第2 1 3 页。 ( 清) 严町均辑伞后汉文,商务印书馆1 9 9 9 年版,第5 0 卷,第4 9 页。 诗歌中经常出现长笛表演的情况,如“长笛吐清气”、“长笛响中夕” 、“吹长 笛兮弹五弦”等。连神怪传说中的人物所演奏的也是长笛。幽明录载: 永嘉中,太山民巢氏先为相县令。居在晋陵,家婢采薪。忽有一人追随婢还家, 不使人见。与婢宴饮,辄吹笛而歌。歌云:“闲夜寂已清长笛亮且鸣。若欲知我 者。姓郭名长生。”。 可见长笛在这一时期的受欢迎程度。短笛,咫尺有余,声音多嘹亮。汉魏六朝时期已经 出现,如乐府古辞古歌:“长笛续短笛,愿陛下保寿无极。 吴均酬萧新浦王洗马 诗二首:“长剑皆玉具,短笛悉银途。”但相对于长笛来说,其出现的频率很低。唐代 诗歌中短笛主要出现在乡村牧童手中,崔道融牧竖:“牧竖持蓑等,逢人气傲然。卧 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用。” 刘兼莲塘霁望:“新秋菡萏发红英,向晚j l 飘满郡馨。 万叠水纹罗乍展,一双漓鹅绣初成。采莲女散吴歌阕,拾翠人归楚雨晴。远岸牧童吹短 笛,蓼花深处信牛行。”短笛在乡闯流行,一方面是由于管身较短,便于携带:另一 方面短笛便于制作,截柳条吹之而成。 从制笛的材料方面来说,主要是玉笛、芦管等的出现和盛行。制笛的材料逐渐稳定 为竹之后,仍然有采用金属、玉石制笛的情况。其中玉笛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西京 杂记卷三载:“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办 不复见,铭日昭华之珀。 汉唐之间,玉笛甚至有很多种类。有缥玉笛。海录碎事鼓 笛门缥玉笛引幽怪录:“武游郎言,余昔见汉武帝,乘郁金楫,泛积翠池吹缥 玉长笛。”所谓缥玉笛,应该是指淡青色的玉笛。又有白玉笛。凉卅记载:“咸宁中, 有盗窃发张骏冢,得白玉笛。”比皮开休太湖诗初入太湖:“好放青翰舟,蠼弄白玉 ”逯钦讧点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术涛”,第6 卷,第1 2 5 5 页。 2 运钦矿点校尤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魏诲”,第4 卷,第3 9 3 负。 。逯钦矿点校丸秦汉魏晋南北朝i 掌,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晋诗”,第l 卷,第5 5 2 灭。 “ 逯钦讧点校先秦汉魏晋i 】 - l i l 制诗,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晋诗”,第4 卷,第6 4 4 畎。 5 ( 南胡来) 刘义庆撰l l j j 录,文化艺= 术j l ;版l :1 9 8 8 年版,第3 卷,第8 6 页。 逯钦一点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产书局1 9 8 3 年版。“汉诗”,笫1 0 卷,第2 9 5 贝。 7 逯钦p 点校尤奈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挣书局1 9 8 3 年版,“梁诗”,第1 0 卷,第1 7 3 2 页。 4 ( 清) 彭定求伞唐诗,中。仁书局1 9 6 0 年版,第7 1 4 卷,第8 2 0 3 负。 ( 清) 彭定求伞唐诗,中f 仁书 a1 9 6 0 年版,第7 6 6 卷,第8 6 9 1 灭。 4 ( 晋) 葛i j i 撰、州天游校沌两京杂记,三秦版 i :2 0 0 6 年版,第3 卷,第1 4 0 贝。 ( 庸) ,1 僧孺撰幽怪录,从书集成初编本,中f 书局1 9 8 5 年版,第1 负。 1 2 ( 北凉) 段龟尼撰凉州记,从书集成初编奉,中o # 书局1 9 8 5 年版,第3 负。 9 笛。”还有紫玉笛。如李白经乱后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胡床紫玉笛,却坐青 云叫。”罾陈陶题僧院紫竹诗:“霞杯传缥叶,羽管吹紫玉。”但总的来看,以玉制 笛在汉魏六朝期问并不普遍,文学作品中对它的表现较少。陈后主七夕宴乐修殿各赋 六韵座:“秋初芰荷殿,宝帐芙蓉开。玉笛随弦上,金钿逐照回。”陈江总梅花 落二首( 之二) :“胡地少春来,三年惊落梅。偏疑粉蝶散,乍似雪花开。可怜香气 歇,可惜风相摧。金饶且莫韵,玉笛幸徘徊。”玉笛的大量出现以及被文学作品加以 表现,在唐代才普遍起来。关于这点,后文还有详述,此处暂略。 如果说玉笛代表着制笛材料的贵族化,芦管的出现则意味着笛的平民化。芦管在南 北朝及其以前很少见到,但在唐代则非常普遍,且被当作笛的一种。李益夜上受降城 闻笛: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诗题作“闻笛,但实际上吹的却是芦管,可见唐代的芦管被视为笛。唐代有不少人极 善于吹奏芦管。如郑谷江宿闻芦管:“塞曲凄清楚水滨,声声吹出落梅春。须知风 月千樯下,亦有葫芦河畔人 。其中名家有薛阳陶。李蔚在“虚心纤质雁衔余,风吹 龙吟定不如”一句后自注:“薛阳陶善吹芦管,蔚镇淮海,阳陶为浙右小校,监押度 支。运米至,蔚召,令出芦管,于赏心亭奏之。蔚大嘉赏,赠诗,此其终篇也。”张 祜也高度评价过薛阳陶吹芦管的高超技艺: 紫清人下薛阳陶,末曲新笳调更高。无奈一声天外绝,百年已死断肠刀。o 令人注目的是,连唐宣宗也是吹奏芦管的高手,他甚至能以其制曲。陈呖乐书:“芦 管之制,胡人截芦为之。大口,与绪篥相类。出于北国者也。唐宣宗善吹芦管,自制杨 。( 渍) 彭定求伞唐诗,中华书局1 9 6 0 年版,第6 1 0 卷,第7 0 3 4 页。 2 ( 清) 彭定求令店诗,中。产书局i 9 6 0 年版,第i 7 i 卷,第1 7 6 4 页。 。( 清) 彭定求令店诗,中 芦 5 局1 9 6 0 年版,第7 4 5 卷,第8 4 6 9 页。 逯钦t 点投丸奈汉魏晋南北朝诗,中。仁书局i 9 8 3 年版,“陈诗”,第4 卷,第2 5 1 8 页。 3 运钦:点校丸奈汉魏晋南北制诗,中扛* 局1 9 8 3 年版,“陈诗”,第7 卷,第2 5 6 9 页。 9 ( 清) 彭定求伞唐诗,中芦书局1 9 6 0 年版,第2 8 3 卷,第3 2 2 9 页 7 ( 清) 彭定求伞脚诗,中o # 书局1 9 6 0 年版,第6 7 5 卷,第7 7 3 l 页。 4 ( 青) 彭定求伞膺i 寺,中1 f ;书局1 9 6 0 年版,第7 9 5 卷,第8 9 4 8 页 8 ( 清) 彭定求令唐诗,中仁书斤a1 9 6 0 年版,笫7 9 5 卷,第8 9 4 8 页。 。( 清) 彭定求伞店i 寺,中4 芦书局1 9 6 0 年版,第5 i i 卷,第5 8 4 9 页。 柳枝、新倾杯。 由此可以见出芦管在唐代的盛行程度。 从形状方面来说,较有代表性的是龙笛。龙笛是龙头笛的简称。其笛首为龙头,有 绶带下垂,横吹。文献通考载:“自北国梁横吹曲曰:下马吹笛是也。今教坊用横 八孔鼓吹,世俗号为龙颈笛。”智龙头笛的出现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据说笛声似龙吟。 吕氏春秋古乐篇云:“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之阮喻之阴, 取竹於懈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问、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富, 吹日舍少。次制十二筒,以之阮喻之下,听风阜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 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适合。黄钟之宫,皆可以生之,故日黄钟之宫,律吕之本。 黄帝又命伶伦与荣将铸十二钟,以和五音,以施英韶,以仲春之月,乙卵之只,r 在奎, 始奏之,命之日咸池。又如马融长笛赋中所云:“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 未及己。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 二是通常制笛的材料竹在形状、色彩 方面与传说中的龙有相似的地方。相传善吹笛且广寻佳笛的江叟曾向鲍仙师询问竹笛与 玉笛区别。鲍仙师回答他说: 竹者青也,与龙色相类,能肖之吟,龙不为怪也。玉者白也,与龙相魁,忽听 其吟,龙怪也。 竹的颜色近似于龙,以其制成的笛发出的笛声与龙吟相似,难怪人们将笛与龙附会在一 起。这种附会落实到具体的层面,就出现了加上龙头以其更像龙的龙头笛。与之类似, 还有所谓的凤头笛,主要取黄帝“或吹之以作风鸣”的典故,此不赘述。总之,在形状 方面,笛逐渐与传说中的龙、凤结合在一起,为其增添了更为神秘、美丽的色彩。 综合上述,在唐代以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笛虽然在形制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却也有了一些具体上的不同。唐人对它的接受,不可避免地包括了这些方面,它们也因 此将对唐代诗歌产生不同的影响。 ( 永) 陈呖撰乐i s ,北京图书馆;l j 版 l :2 0 0 4 年版,第1 3 0 卷,第7 畎。 4 ( 死) 屿端临义献通考,浙江古籍版i :1 9 8 8 年版,筇1 3 8 卷,考1 2 2 6 。 3 ( 战周) 几4 i 书辑几氏备秋,从书集成初编本。中o # 书局1 9 9 1 年版,第5 卷,第1 4 8 一1 5 0 页。 ( 梁) 萧统编、( 蒋) 李善沣文选。中o # 书局1 9 7 7 年版,第1 8 卷,第2 5 4 贝。 5 ( 永) 拿舫等编太、i r - 记转,j l 白传舒,中乎书局1 9 6 1 年版,第4 1 6 卷,第3 3 9 0 畎。 第二节笛声与笛曲 文化阶层接受笛的第二个方面,是笛声和笛曲。笛曲本来就是笛声。之所以要将二 者分开,是因为在人们接受笛声的过程中,出现了对乐声本身美感的接受和对特定乐曲 的接受两种情况,不得不予以区分。 笛在音乐中的使用,一直有伴奏和独奏的分别。作为伴奏乐器,笛在乐队中的地位 非常重要。上引周礼所述,春秋时期笙师传授笛艺,主要应该就是出于宫廷乐队在 演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江苏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招录政府购买服务用工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考试直接用)
- 伙伴之间的故事作文9篇
- 2025年西藏民族大学人才招聘(33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招聘4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一套参考答案详解
- 专业配音团队资质担保承诺书9篇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安全培训支出课件
- 2025海南海口市秀英区事业单位招聘59人(第一号)模拟试卷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招聘区属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广东阳江阳西县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就业见习岗位1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门窗淋水试验施工方案
- 华与华合同范例
- 患者隐私保护培训课件
- 《SolidWorks 2024项目教程》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加气站气瓶充装质量保证体系手册2024版
-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知识清单
- HDPE塑钢缠绕排水管施工方案
-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目录
- 基于知识图谱的应急事件解析与研判
- 化学与垃圾分类
- 车床上下料方案一对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