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研究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蔡涵彪 指导教师张明富教授 摘要 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在有明一代政治生活中地位十分重要,它对明代吏治的整肃,社 会矛盾的缓和,经济发展,政治稳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但长期以来,学术界把主要 精力集中在明代监察制度和朱元璋重典治吏两个方面,对官吏惩戒制度的研究仍是薄弱环:节。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以历史学为主要研究工具,综合运用伦理刑法学、腐败犯 罪学、犯罪心理学及建立惩防腐败体系等相关理论对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进行初步探讨和 分析。 全文由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四个部分组成,其正文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介绍惩戒制度的构建和惩戒基本程序。惩戒制度的构建包括惩戒制度的相关 理论介绍和惩戒制度建立必要性的分析以及惩戒制度建立过程三个方面;惩戒基本程序包括 行政性质的定期性惩戒、非定期性惩戒基本程序和对刑事罪犯惩戒基本程序三方面。 第二部分,介绍明代文职官吏惩戒法的主要内容。首先从明职责、诫骄逸、倡节俭、励 勤政、远声色、矜恤民、慎用刑、贤守令、论用人、谕风宪、诫贪污等方面概括了明太祖对 官吏发布的各种训诫,力图从思想上对官吏进行教育和道德感化;其次对不从教化的官吏施 行惩戒主要内容作了探讨,表现在:重惩贪墨、打击贿赂;严禁结党、惩处奸顽;明定程限、 重罚迟缓:严入官口、重罚举滥;慎用印信、文书规范;恪尽职守、勿随离擅;重道德、惟 礼仪;谨法度、慎用职权。希望从法治的角度对官吏不法行为进行规范,达到整肃吏治目的。 第三部分,分析明代文职官吏惩戒适用的法律处分。表现在,一是根据犯罪情节和课考 规定给予的行政处分;二是根据刑罚分类从身体刑、自由刑、生命刑、财产刑、律外施刑等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方面介绍官吏所受的刑事处罚。 第四部分,对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实施结果的评析。首先扼要分析该制度实施以来取 得的积极成果;接着重点从六个方面分析了阻碍该制度实施的因素,包括皇权的阻挡、监察 制度自身蜕变、特权等级的庇护、曲情原法的泛用、赦的影响、低俸的无奈。由于诸多因素 的影响,完备周密的惩戒制度最终未能挽救大明江山的倾覆,留给后人的启示值得深思。 关键词: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o fp u n i s h i n ga n dw a r n i n g s y s t e m s o fc i v i l i a no f f i c i a l si n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 a n c i e n th i s t o r yp o s t g r a du a t e :c a ih a n b i a o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z h a n gm i n g f u a b s t r a c t p u n i s h i n ga n dw a r n i n gs y s t e m so fc i v i l i a no f f i c i a l sw e r es oi m p o r t a n ti nm i n g d y n a s t yt h a ti tp l a y e dak e yr o l ei nc l e a n i n go f f i c i a l s ,e a s i n gs o c i a lc o n f l i c t s ,e c o n o m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o l i t i c a ls t a b i l i t y h o w e v e r , b e c a u s ef o r m e rr e s e a r c hf o c u s i n go nt h e m o n i t o r i n gs y s t e m sa n dt h es e v e r ep u n i s h m e n t sz h uy u a n z h a n gh a dg i v e nt oh i s o f f i c i a l si nal o n gp e r i o d ,w h i l et h es t u d yo ft h ep u n i s h i n ga n dw a r n i n gs y s t e m so f c i v i l i a no f f i c i a l sw a sf e w t h i sp a p e rt a l k sb o u tt h ep u n i s h i n ga n dw a r n i n gs y s t e m si n m i n gd y n a s t yt h r o u g ht h ev i s i o no ft h ea c a d e m i ao fh i s t o r y , c r i m i n a ll a w , a c a d e m i ao f c o r r u p t i o nc r i m i n a l s ,c r i m i n a lp s y c h o l o g ya n dt h et h e o r ya b o u th o wt oe s t a b l i s ht h e a n t i - c o r r u p t i o np e n a ls y s t e m ,a n do fc o u r s e ,t h i sp a p e rs t i l lb a s e do nt h ef r u i t so f 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c o n c e r n e d t h e p a p e rc o n s i s t so ft h ep r e a m b l e ,t e x t ,c o n c l u s i o na n dr e f e r e n c e s h e r ef o l l o w e d t h ef o u rs e c t i o n so ft h et e x t : s e c t i o no n ei s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t h eb a s i cp r o c e d u r e so f p u n i s h i n ga n dw a r n i n gs y s t e m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t h e o r i e s ,n e c e s s i t i e sa n dt h ee s t a b l i s h i n g p r o c e s so ft h es y s t e m s t h ep u n i s h m e n ta n dw a r n i n gi n c l u d e st h r e ep a r t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i sa b o u tt h ee l e m e n t so ft h ep u n i s h i n ga n d w a r n i n gl a w o fc i v i l i a n o f f i c i a l si n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z h uy u a n z h a n gi s s u e dal o to fl a w s ,f o re x a m p l e ,a s k i n g h i so f f i c i a l st or e a l i z et h e i r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 ,l i v eat h r i f tl i f es t y l e ,w o r kd i l i g e n t l y , t h i n k m e t i c u l o u s l ya b o u tu s i n gn e wt a l e n t e dp e o p l ei np o l i t i c s ,t l l i i l l 【m o r ef o rp e o p l ew h o l i v ei nt h e i ra d m i n i s t r a t i n gp a r a m e t e r s h ew a s t r y i n gt om a k et h eo f f i c i a l st h i n kr i g h t , a n dr e c t i f yt h e i ri l l e g a la c t sb yl a wf o rt h er e m e d i a t i o no f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a f t e rt h a t ,t h i s p a p e rd i g si n t ot h ec o n t e n t so ft h ep u n i s h m e n t sz h uy u a n z h a n gh a dg i v e nt ot h o s e o f f i c i a l sw h ow e r eo u to ft h e1 a w s e c t i o nt h r e ea n a l y z e st h ec a t e g o r i e so ft h ep u n i s h m e n tt ot h eo f f i c i a l si nm i n g d y n a s t y t h e r ea r et w ok i n d so fp u n i s h m e n t s o n ei st h ea d m i n i s t r a t i v es a n c t i o ng i v e n t ot h eo f f i c i a l s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s e v e r i t yo ft h ec r i m ea n dt h ed i s c i p l i n er u l e a n o t h e ri s 1 1 1 两南大学硕十学何论文 t h ec r i m i n a ls a n c t i o ng i v e nt ot h eo f f i c i a l sb yu s i n gp h y s i c a lp u n i s h m e n ta n ds oo n s e c t i o nf o u ri st h ec o m m e n t a r yo ft h er e s u l t so fi m p l e m e n t a t i n gt h ep u n i s h m e n t a n dw a r n i n gs y s t e m so fc i v i l i a no f f i c i a l si n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 ni ts u m m a r i z e s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o ft h es y s t e m sf i r s t l ya n dt h e np o i n to u tt h ee l e m e n t sw h i c hb l o c k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o ft h es y s t e m sf r o ms i xa s p e c t s b e c a u s eo ft h e s eb l o c k s ,t h ep u n i s h i n g a n dw a r n i n go ft h ec i v i l i a no f f i c i a l si s h e l p l e s si na v o i d i n gt h ec o l l a p s eo fm i n g d y n a s t y i v k e yw o r d s :m i n gd y n a s t y ;c i v i l i a no f f i c i a l ;p u n i s h i n ga n dw a r n i n gs y s t e m s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 了标注。 学位论文作者:摩滔移签字日期:沙7 年妒月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釜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曲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秀泡妗 签字日期:炒厂年中月7 日 锄始“坳信 抖醐:叩年f 月7 日 前言 上j 一 刖吾 一、选题缘由 如所周知,明代官吏在明代官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十分的作用。明代政权犹如一座 运转的庞大机器,各级官吏是这台机器的各个组成部分,皇帝则是这台机器的具体操纵者, 机器能否正常运行,有赖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运作。在中央,各级官吏位高权重,声势显赫, 他们的尽职尽责,忠于职守,对皇权的维护,政令的畅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方, 由于明代地方政权组织基本上是三级结构,省为第一级( 废省之后是布政司) ,府( 州) 为第 二级,县( 州) 为第三级,第二第三级的府州县官被誉为父母官、亲民官,直接面临的是黎 民百姓,他们既要执行君主颁发的各项命令,接受中央、省、府( 州) 等上级主管部门的监 督与考核,又要负责本省府县( 州) 狱讼的治理、民众的安抚、税粮的征收、农桑的劝课、 风俗的淳美、教化的渲流,集政治、经济、文教等方方面面具体而又繁杂事务于一身,肩负 着保一方平安、造福黎民的重任。在“民安则国安”的明代社会,省府州县官吏所处地位犹 如大厦之基石,茂树之根须,不可动摇。 然正如任何事物都具两面性一样,明代这些各级官吏,他们一方面宣称为国为民效忠尽 力,无怨无悔,在捍卫大明江山稳固过程中,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一些官吏在行政过程 中受利益的驱使,他们贪赃枉法、蠹政害民、违礼越制、结党营私、失职渎职等不法行为不 断发生,越出封建法制轨道,危及到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宁。为此,大明帝国的统治者通 过制定一系列的律、令、例、诰等法律形式对包括中央省府州县官吏在内的各级官吏实施惩 戒,对其职、责、权、利均有规范和要求,以期提高统治机器的运转效能。本文以此为切入 点进行选题,试图从惩戒的角度通过对官吏法律条文的规定和官吏的实际政治运作作一初步 分析,对理解明代政治社会的发展变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揭示明代官吏惩戒制度对明代地 方政权和对中央政权的影响,从中也可总结出一些供后来者明得失之处,尤其是在大力提倡 廉政建设,反腐不断走向深入,不断巩固执政党地位的今天,对明代官吏惩戒制度的研究, 更具重要的借鉴和现实意义。 二、学术回顾 关于明代官吏惩戒制度研究,目前就此方面的专著尚没面世,但涉及到该制度许多方面 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学界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在明代地方州县官吏研究方面柏桦有系列成果。明清州县官的政治经济待遇( 长 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4 年3 月第1 6 卷第1 期) 一文从政治待遇与经济收入关系入 手,对明清州县官吏如何运用政治权力来谋取经济利益进行分析指出,对那些升迁有望而机 遇不多,任期有限而难保长久的地方州县官员,不会坐失尽最大可能发挥其效能,攫取最大 的政治和经济效益的权益。试论明代州县官吏( 史学集刊1 9 9 2 年第2 期) 通过对明代州 1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县官的等级和不同价值观阐述,对复杂而又丰富的州县官吏内心世界作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明代州县官的施政及障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9 9 8 年第l 期总第1 7 1 期) 指出明代州县官其施政之良否,关系国计民生之根本,其施政障碍之大小,也直接关系明代 政治清明与稳定。明代州县区划及其沿革( 史学月刊2 0 0 3 年第l 期) 对明代州县疆界 设定的标准、等级划分的标准、行政区改置的原因和程序、明代州县改置后的政治效应等方 面有全面分析,使我们对明代的地方区划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明代州县行政运行机制的特点 ( 天津社会科学2 0 0 7 年第1 期) 一文中对称为牧民的州县官,对左右下属的行政运作讲究 驾驭之道与对乡里村社的行政运作讲究牧养宰割之道均有分析,认为牧民有道,关系社会安 稳。在明代州县政治体制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1 月第1 版) 一书对州县官 吏的惩处研究有新的认识和分析。刘文瑞试论明代的州县吏治(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2 0 0 1 年5 月第3 1 卷第2 期) 通过对州县守令的处境、赋税催科的弊端、馈送和过 客招待造成的额外负担、仕进分途对州县吏治的影响、狱讼的黑暗、吏胥乡官保甲和生员对 地方政务的干涉等几方面研究,指出明朝之亡,根源在于州县的残暴和贪贿。 其次,许多学者从监察、惩贪、考任、渎职、用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一,监察制度 方面,主要集中在监察制度的作用、地位、特点、机构的相互关系及历史反思等方面。如曾 丽玮明代监察制度的特色及其现代启示。( 求索2 0 0 4 年第l o 期) 、王丽瑛论明初监察 制度的若干特色( 广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 9 9 9 年第3 期) 。高春平试论明代的巡按 制度( 山西大学学报1 9 9 0 年第1 期) 。第二、在惩贪治吏方面,又集中在明初朱元璋时重 典治吏的研究,对重典治吏的背景、措施、后果、及启示多有分析。如祝里里明初重典治 吏及其启示( 江淮论坛2 0 0 5 年第l 期) 、眭明泉朱元璋的反贪治赃及其现代启示( 福 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0 0 4 年第5 期) 、朱玉婷论朱元璋的重典治吏与反腐倡 廉(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0 0 年第4 期) 等等。第三、对明代官吏选任与考核制度 的研究,如柳海松论明代官吏考课制度的特点( 社会科学辑刊一九九四年第五期) ,周 承业明代文官考课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9 9 4 年第2 期) 、 董倩明代官吏考核制度探析( 甘肃社会科学1 9 9 3 年第2 期) 等。第四、官吏职务犯罪 方面的研究,如陈淑丽硕士论文明代官吏职务犯罪研究( 吉林大学2 0 0 5 年) 、路玲硕士论 文试论明代职官渎职犯罪( 中国政法大学2 0 0 4 年5 月) 等。第五、在用刑方面的研究, 体现在充军、赎刑、廷杖等领域,曹国庆明代的廷杖( 史学集刊1 9 9 0 年第3 期、吴艳 红明代流刑考( 历史研究2 0 0 0 年第6 期) 、古朴朱元璋折辱廷臣及其后果( 史学集 刊1 9 8 8 年第3 期) 等。 再次,导师张明富中国古代官吏惩戒制度述论( 探索2 0 0 3 年第6 期) 是研究官吏 惩戒制度的一篇力作,对古代官吏惩戒制度内容研究为本人写作提供许多有益启示。王春瑜 中国反贪史( 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以时间为序,从纵的方向分阶段对明代惩贪有 定深度的探讨。宫宏祥、郭建兰主编中国法制史,李希昆、张树兴主编中国法制史, 周子良主编中国法制史,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张晋藩主编中国法制史等 2 前青 著作,对明代官吏惩戒制度内容均有涉及。 通过回顾,以往先辈和师友们的辛勤研究为笔者撰写本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通 过总结不难发现:学者们对明代政治制度研究或侧重于州县,或侧重于明代官僚政治制度的 某一领域或门类,而对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的研究仍有一定空间。鉴于此,本文特从此方 面试作探讨,以期能有所收益。 三、对选题的界定 官吏是中国古代百官的通称。汉以后,官与吏逐渐地泾渭分明。官,通常指在国家机关 担任职务、有严格品秩等级的人员,享受国家俸禄,共九品十八级;明史职官志所载官 员既包括内阁、六部、六科、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等文职部门,又详细列举了 武官的设置、品秩、选用、职掌。他们是皇权的延伸,皇命的代言人,是朝廷政策方针路线 的执行者。吏,则一般专指职位低微的职员,至明清则称各衙署中无俸禄而供事于官的办事 职员。明代吏员名目繁多,有“掾吏、令吏、书吏、司吏、典吏,后又设提控、都吏、人吏、 胥吏、狱典、攒典”,遍布于五府、六部、院寺、府州县各级衙门乃至未入流的仓场、闸坝 及递运铺所。吏员负责钱粮征收、册籍书写、文案挪移、消息传出、库存出纳等具体业务工 作,是“封建专制王朝这具百足之虫,伸向各个角落的触角”。“官和吏不过是专制君主下 官僚机构中两个层次的统治工具,缺一不可” 。但“官”、“吏”职掌各异,“官主行政,吏 主事务”,出身作用皆有不同,且同罪异罚,负有不同的法律责任。明朝沈榜认为“夫官, 倌也,又管也。一职皆立一官,使之典管而以治人为重,故又从倌” 。简言之,官即管人、 治人者。鉴于明代诸多法律对官和吏的惩戒规定常常相提并论,未作明确区处,故把对官和 吏的惩戒研究放在一起讨论,不另作区分。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侧重于以明代中央、省( 废省 后为藩臬二司) 、府( 州) 、县( 州) 政权机构中的各级衙门文职官吏为主,其中央武官和地 方军职系列官吏不在本文研究范围之列。 关于“惩戒”,辞海解释“惩治过错,警戒将来。也指引以为戒,即以过去的失败作 为教训” 。林拮在腐败犯罪学研究将“惩戒”释为“是对公务员的工作过失或错误给予 行政处分,或对公务员的犯罪给予法律制裁”。本文所谈到的惩戒,包括两重含义:一是对 官吏的违法行为或过错进行惩罚,使之承担一定行政或刑事责任,具有威慑和预防犯罪作用; 二是通过惩罚警告官吏自身和其他官员,吸取教训,引以为戒,遵纪守法。 关于“制度”,辞海解释“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程或行为准则”。 万历明会典卷七吏部六,中华书局,1 9 8 9 年1 0 月第1 版,第3 5 页。 赵毅明代吏员和吏治,史学月刊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李洵下学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第1 8 6 页。 吴晗著朱元璋传,三联出版社1 9 4 9 年版,第1 4 7 页。 明沈榜著宛署杂记卷三职官,北京古籍出版社出版,1 9 8 0 年1 1 版,第2 5 页。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2 年1 月第l 版,第2 l o 页。 林拮著腐败犯罪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5 月第一版,第8 4 页。 3 o o 固回 o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就明代来说对官吏惩戒的规程或准则主要有大明律、大明令、问刑条例、大明会典、 大诰三编等及其相关的一些律法条文。 概括起来,本文将就明代国家对违反政纪、法纪、纲常、伦理等各级文职官吏的惩戒问 题进行初步探讨,包括惩戒制度的构建、惩戒程序、惩戒法的主要内容、惩戒适用的刑法、 实施效果及惩戒制度受限原因等六个方面的研究。 四、研究中的难点和理论储备 将静态的法律条文和动态的政治运作如何很好的结合,即将较为完备的文职官吏惩戒制 度和各级官吏丰富政治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是研究中的一大难点。 对明代官吏惩戒制度的研究,在理论上,它不只涉及历史学- - 1 7 学科,还将涉及社会科 学的其它领域,如控制论、系统论、伦理刑法学、腐败犯罪学、犯罪心理学及建立惩防腐败 体系等相关理论。资料运用上,除了政书、正史之外,兼及文集、笔记等综合运用。 o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 0 0 2 年1 月第1 版,第2 1 9 7 页。 4 第一章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的构建与惩戒摹本稗序 第一章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的构建与惩戒基本程序 第一节惩戒制度的构建 一、关于惩戒的相关理论 “惩戒”一词在辞海中与惩罚视为同义,意即“惩治过错,警戒将来”。在实际运用中, 它还有惩罚、处治、告诫涵义。它含有一定价值取向,既有向前看,也有向后看的意思,也 就是有报应和威慑的价值取向。除此惩戒还有多种功能,包括预防、谴责、改造、教育、鼓 励、抚慰等功能。惩戒的这些功能,可以区分为针对犯罪人的,针对被害人的、针对社会的 等不同方面的功能。其中惩戒的报应、谴责、改造、感化等功能是针对犯罪人的,惩戒的安 抚功能是针对被害人的,惩戒的鼓励、教育是针对社会上一般人的,预防、威慑等功能,既 是针对犯罪人的又是针对社会上一般人的。惩戒的各种功能密切联系,相互作用,互相制约, 组成一个复杂的功能结构。 至于惩戒目的,柏拉图认为“在惩罚行为不当者的时候,除非是象野兽一样盲目复仇, 人们并不关心这个行为不当者过去所犯的错误,或者依据它过去所犯错误对它施加惩罚。一 个理性的人不能根据行为不当者过去所犯罪行为来施加惩罚,毕竟覆水难收,他所要考虑的 是未来,是如何防止行为不当者再次犯罪,或者通过施加惩罚的场面,防止其他人犯同样的 错误。”但从其多功能视野来看,从共同体的角度来说,惩罚可以保障安全,维护社会成员 之间的信任;从受害人的角度来说,惩罚在于表达发泄因为遭受非法伤害而引起的愤恨情感, 这种愤恨情感也是社会共同体维系社会共同体价值所需要的;而法律的惩罚制度多少能够满 足这种欲望。惩戒的优点在于法律提供了发泄怨恨的机制和渠道,使其矛盾得到缓和,民心 有所归附。从侵害人角度讲,惩罚是一种教育,是自己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是对违法 者的挽救和治疗。对官吏的惩戒,不仅在于使官吏自身接受教训,更在于达到安抚一方,警 戒其余,教育一片。 至于惩戒的度量问题,即定罪量刑问题。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犯罪是因为罪犯的预期 收益超过预期成本,因此才实施犯罪 。所以对罪犯的惩戒应考虑一定的度,惩罚的量过大, 就会产生不必要的恶,惩罚量过小,就不能威慑犯罪。处罚每一种犯罪的程度和轻重以是否 足以使罪犯觉得不值得犯罪,使他知道悔悟,并且儆戒别人不犯同样的罪行而定,应罚当其 罪。 如何防止违法者再犯,边沁认为方法有三,一是剥夺违法者再犯的能力:二是剥夺违法 者再犯的欲望:三是使违法者在心里上不敢再犯,即对再犯有畏惧感。 就第一种方法对官吏 国转引王立峰著惩罚的哲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4 月第l 版,第4 页。 o 参见乇立峰著惩罚的哲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4 月第1 版,第3 7 页。 参见王立峰著惩罚的哲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6 年4 月第1 版,第4 2 页。 5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而言通过关押、监禁、处决等使其不能再犯;就第二种方法而言,从思想上进行理性教育, 深刻反省使官吏不有再犯的欲望和想法,即不愿再犯:就第三种方法而言,违法者有能力再 犯,或者有再犯的欲望,但因畏惧而不敢再犯。相应于三种方法,具体惩罚方式是剥夺犯罪 能力、进行改造和法律威慑。另外,加强监督,包括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彼此相互监督, 形成强大监察网,使其不易再犯,也是预防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事实上,明代诸多法律的 制定也基本遵循以上四点。 二、惩戒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 一) 建立惩戒制度是对人性善端扩充和恶端遏制的需要 人性有善恶二端,早在先秦时期的孟子就认为,每个人都具备人性四端:“恻隐之心,仁 之端;羞恶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是非之心,智之端。”,四端与生俱来,就 像有四肢一样,人人相同。有的人不能成为善人,不是人性有什么差别,而是他不去扩充这 些善端,从而失去本性。汉代董仲舒认为,圣人之性,不教而能善;中民之性能为善亦能为 恶;斗筲之性,难以为善,只能为恶。唐代韩愈“性三品学说”认为,中品之性有所合有所 欠缺可善可恶;下品之性与五德( 仁义礼智信) 相连则是恶的。李翱认为,人性本善,但由 于情的干扰,使得善性不能扩充,就产生了邪念。而苟子则认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昧, 心好利,固体肌肤好愉悦,是皆生于人之性情者也。”如果“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 夺”圆,所以人性本恶。韩非子进一步认为,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人和人的关系就是相互利 用。人性既有善恶,为使善端得以充分发挥,恶端得到有效遏制,就必须建立符合统治阶级 意志的各类法规,弘扬善端,惩治邪恶行为,铸就人性,使归于善。对官吏的有效惩戒,实 质就是对官吏恶端的打击,善端的弘扬。 ( 二) 建立惩戒制度是对人类无限追求物质利益欲望进行正确引导的需要 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这种目的归根到底,不是别的,就是对利益 的追求。古今往来,包括官吏在内的每一个人类个体,都蕴藏着效用最大化动机,亦即追求 自身行为效用的最大化。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也是 进行一切活动的最原始和最主要的驱动力。正是由于有了对物质利益的不断追求,也就出现 了形形色色的官吏腐败,并进而有了规范人们利益的道德、法律和规范,有了对不符合道德, 不遵循法律、法规的利益追求行为进行惩治的惩戒制度。明代官吏惩戒制度的产生,各种官 吏惩治法律法规的制定与颁行,就其根本而言,也莫不如此。因为明朝的各级职官,他们首 先是“生而好利”的人。在“君子好义,小人好利”的义利观前,一些人根本就是唯利是图 的斗筲小人。“文官爱钱而惜死,武官惜死又爱钱1 9 9 惟“顾一己之私”。 生而好利的官吏既 孟子告子上,张文修编著,北京燕山出版社,1 9 9 5 年1 0 月第1 版,第1 8 7 页。 。苟子性恶( 周) 苟况撰,寥明春,邹新明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3 月第l 版,第1 1 0 页。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研究丛刊鸦片战争第3 册,神州国光社1 9 5 4 年版,第3 6 1 、4 7 0 页。 6 第一章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的构建与惩戒基本程序 不能从根本上正己,通过法律、通过惩戒制度强制修身正己,跌而达至8 经世济入、治国安邦、 造福苍生的目的,既是自然,也是必然。 ( 三) 建国之初严峻形势及堪忧吏治状况也需要加强对官吏的有效惩治 经过元末战争洗礼,明初社会经济满目疮痍,酉废待兴。大将军徐达帅师发汴梁徇取河 北州县,所见景象,“时兵革连年,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中原草莽,遗骸遍野” ,“中 原诸州,元季战争,受祸最惨,积骸成丘,展民鲜少。” 人口锐减,耕地抛荒,民困役泛, 萧条之极。朱元璋傲皇帝惹,心怀雄豳大略,急切地期望恢复极端残破的社会经济,改变纷 扰混乱的社会秩序,力图治理出一个“海宇宁谧,民乐雍熙”的太平盛世。要实现这政 治目标,首先就必须有个清明的吏治,也就是说,掌管兵、刑、钱、谷的各级政府宫吏是 贤能的。从朱元璋发布的谕旨看,他的吏治豳标是:天下诸闭官吏严守纪纲,忠瓣爱民,不 缩党乱政,不贪财好货,公慎廉明,专心牧民,劝课农桑,大兴教化等。 但是,袍从元絮继承下来熬吏治遗产却使链撬心疾首。元赣来年,变治大坏,“内乡 落宫 皆安于苟且,不修职事,惟日食肥甘,因循度日,凡生民疾苦,政事得失,略不究心” 。他 露身曾亲历民溺“时冤州县官吏多不搬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 视之漠 然。” “宫贪吏污,不知廉耻之为何物。其问人讨钱,各有名目:所属始参,目拜见钱; 无事白要,日撤花钱;逢节,豳追:符钱;生辰,日生日钱;管事而索,日常例钱;送迎,日 人情钱;旬追,目赍发钱:论诉,尽公事钱;觅褥越多,酲得手;除得州美,尽好地分;补 得职近,日好窠窟;漫不知忠君爱民之为何事也”。建国之后吏治并非象他所设计那样,如 能所言“近来人情习予故常,致事安予苟且,上下椽蒙,彼此无撵,乃至瓣郡连岁不闻有新 激劝。” 对于地方官“有司者以催办钱谷为能事,以奉承上官为得体。而闭之临府,府之临 州,州之临县,不察俗之厚薄,不问民之休戚,首先计其迎送之远近,伺其拜跪之疾徐,假 公营私,要一奉十。稍拂其意,便有文翁之教化,刚成之抚字,轻不免于骂詈,重莫逃于 捶楚。”回丑态百出,跃然纸上。甚至i i j 现“到任之际,掌钱谷者盗钱谷,掌刑名者出入刑名, 使冤者不饽,枉者不理,致使褥冤无诉 的腐败局蕊。 一些州县官吏“然朝夕之所望,与其父母妻子所以望之者,不过多得金钱。至去其官也, 不以墨霹以老疾。帮去,其秦中装已可耀妻歹毛,了无悔憾。琵民之视其去也,鲡豺狼蛇蝎之 回明太祖实录卷三三洪武元年闰七月庚子,中央研究院历史研究所, 圆骥太秘炭录卷五十五,洪武三年夕月乙溪。 尊明太楹实录卷一百七十六,洪武十八年十一胃乙亥。 回杨一凡蔫明大诺研究,刘三吾大诰三编后序江苏人民出版社, 骥太识实录卷七二,淡武五年二月己郛。 露明太襁实录卷三九,淤武二年二月甲午。 1 9 6 2 年版( 下同) 1 9 8 8 年1 2 月第1 版,第4 2 0 页。 o 叶子奇草木子杂俎篇,中华粥局出版,1 9 5 9 颦1 月第1 版,第8 l 瑚2 页。 密秘太租实录卷嚣五十六,洪戴卡六年夕月甲戍。 霉张萱两崮闻见漾卷9 7 守令前言芍l 范珠,哈佛燕京学社1 9 4 0 年排印本。 回御制大诰初编见杨一凡著明大诰研究附录,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8 8 牮1 2 月第l 版,第2 2 8 页( 下同) 。 7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驱出其里,亟须臾以为快。”州县正官如此,佐贰首领杂职更是如此。赵南星云:“今佐领官 所在,贪肆害民,正宫有缺,必令署事,入门即征租税,以图加收,日夜敲扑,急于星火。 俗言:署印如打劫,非虚语也。”特别是出任边远地区的地方官,多有瑕疵,升迁无望,更 是以搜刮为能事。如顾炎武言:“边远之官,若非下司贫弱令史,即是远处无能之流,比及到 官,皆有积债,十中无一肯识廉耻。” 在职官如此,闲退致仕之官也不安分。这些居乡闲退致仕之官,人称乡宦、乡官。清代 赵翼论乡宦之害道:“前明一代风气,不特地方有司私派横征,民不堪命,而缙绅居乡者,亦 多倚势恃强,视细民为弱肉,上下相护,民无所控诉也。”固他们也构成明代吏治之一弊。 派往地方督察官吏廉否的某些风宪官,被誉为除污去垢的“清洁剂”,他们出使地方表现 又如何呢? 永乐时,就有人指出“朝廷每遣一人出差,即是其人养活之计,诛求责取,至无 限量。州县官吏,答应奉承,惟恐不及。间有廉洁白守,心存爱民,不为承应,及其还也, 即加谗毁,以为不肯办事。朝廷不为审察,遽加以罪,无以自明。是以在外藩司府县之官, 闻有钦差官至,望风应接,惟恐或后。上下之间,贿赂公行,略无忌惮,剥下媚上,有同交 易,贪污成风,恬不为怪。” 巡按御史考察地方,有举有劾,被举者则有谢荐之金,或百或 千,其数不等,而且自称门生。隆庆时佥都御史管志道日:“御史巡历地方,自府佐以至州县 正官,一经保荐,则终身尊之日老师,而自称门生。有以厚帛相酬者,是以宁负朝廷,不负 举主也。” 特别是自嘉靖以后,“其贪墨奸佞阿卑谄者,安享荣禄。即有论劾,行贿得解, 职任如故,旋复升转。以故今之大臣,实难展布。上为内阁劫持,下为言官巧诋j 相率低头 气者以为循谨,千金双璧络绎道路,即以雄才大器著声矣”。朝廷如此,地方更不可问,无 论官还是吏,都在为自己谋取利益,其幕友焉能处屋漏而不爽乎! 由此可见,有明一代,朝纲政纪,法度制规,运行走样,实施出格,吏治腐败,严厉整 肃,势在必行。面对官吏的渎职枉法,蠢政虐民,开国皇帝朱元璋曾愤怒的说“吏治之弊, 莫甚于贪墨”,“此弊不革,欲成善治,终不可得” 。尚书五子之歌日:“民为邦本,本 固邦宁;固本之责,惟在官吏。” 左传亦云“国家之败,由官邪也。” 凡此,无一例外 地表明官吏在治国安邦中的极端重要:也因此,中国自古以来就形成了“明主治吏不治民” 的传统。那么,究竟如何治吏呢? 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对那些犯过官吏予以坚决、有效 o ( 明) 高攀龙高子遗书卷九下送陈二尹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集部别集类。 圆赵南星味檗斋文集畿辅丛书本鼓舞十气安民生疏。 顾炎武著日知录集释卷八选补围学整理社出版,世界书局发行,第1 9 3 页。 回赵翼廿二史札记商务印书馆出版,1 9 5 8 年7 月第l 版明乡官虐民之害。 留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2 1 奉天殿灾疏,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l “页。 陈子龙明经世文编卷3 9 9 直陈紧切重大机务疏,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4 3 2 1 页。 毋( 明) 郑晓今言卷四之二百九十八条,中华书局1 9 8 4 年标点本,第1 7 l 页。 卿明太祖实录卷六九,洪武i ,【| 年十一月庚申,1 2 8 8 页。 四尚书陈戍国校注,岳麓书社出版,2 0 0 4 年8 月第1 版,第3 4 页。 母春秋左传桓公二年,见侯光复主编儒家道家经典诠释,大连出版社出版,1 9 9 8 年1 0 月第1 版,第3 3 页。 ( 战国) 韩非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中国文史出版社,2 0 0 3 年5 月北京第一版,第2 7 0 页。 8 第一章明代文职官吏惩戒制度的构建与惩戒基本稃j 芋 的惩治。正所谓“为国之柄,莫大于刑赏” ;“赏罚者,国之利器而制人之柄也”圆。故开国 伊始,“惩元季吏治纵弛,民生凋敝,重绳贪吏,置之严典” ,“遇官吏贪污蠢害吾民者,罪 之不恕”回,相关惩戒措施应运而生。 三、构建的过程 “法者,治之端也。” “夫法度者,朝廷所以治天下也。”明代统治者为加强对各级官 吏的约束,从源头上预防犯罪,颁布了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惩戒制度,集中体 现在大明律大明令大诰问刑条例明会典及其他一些训诫之中。 ( 一) 纂修大明律 元末法度纵驰,纪纲败坏,鉴于元“取一时所行之事为条格,胥吏易为奸弊”,朱元 璋自平武昌以来就开始议定律法。吴元年冬十月命左丞相李善长为律令总裁官,参知政事杨 宪、傅璩,御史中丞刘基,翰林学士陶安等二十人为议律官,并提出修律基本原则“法贵在 简”,“务求适中”。目的在于当使言直理明,人人易晓:若条绪繁多,或一事两端,可轻可重, 使奸贪之吏得以夤缘为奸,残暴者反以贼良善,非为美法。 十二月,书成,凡为令一百四十 五条,律二百八十五条。又担心普通百姓不能知晓,命大理卿周桢等取所定律、令,自礼乐、 制度、钱粮、选法之外,凡民间所行事宜,类聚成编,训释其义,颁之郡县,称为律令直 解。太祖览书之后喜不自尽,满意地称“吾民可以寡过矣。”初步修完之后,洪武元年八 月,上“念律令尚有轻重失宜,有乖中典” ,又命儒臣四人同刑部官讲唐律,日写二十条取 进,选择其可行之条,对有轻重失宜之处则亲为损益,务求至当,非常慎重。 随着时间的发展,形势的变化,大明律初成之后,也就不断地处于完善之中。洪武六 年冬,诏刑部尚书刘惟谦详定大明律。次年二月书成,篇目一准于唐律:日名例、日卫禁、 日职制、日户婚、日厩库、日擅兴,日贼盗、日斗讼、日诈伪、日杂犯,日捕亡,日断狱。 揉用旧律二百八十八条,续律一百二十八条,旧令改律三十六条,因事制律三十一条,掇唐 律以补遗一百二十三条,合六百零六条,分为三十卷。此次修律“阕时制治,设刑宪以为之 防,欲使恶者知惧而善者获宁”,禁暴止邪,养育群生,展示律法对社会的净化、过滤作用。 “譬诸禾黍,必刈稂莠而后苗始茂;方于白粲,必去沙砾而后食可餐。苟梗化败俗之徒,不 有以诛之,虽尧舜不能以为治”,最终达到“悉臻雍熙之治” 。 洪武九年,太祖览律条犹有未当者,命丞相胡惟庸、御史大夫汪广洋等厘定,再次强调 国古今图书集成祥刑典律令部艺文二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影印,1 9 8 5 年版,第9 4 2 3 5 页。 o 古今图书集成祥刑总部艺文一中华书局巴蜀书社影印,1 9 8 5 年版,第9 3 3 2 7 页。 囝明史卷二八一循吏传序,中华书局1 9 7 4 年4 月第l 版,第7 1 8 6 页 回明太祖实录卷三九,洪武二年二月甲午。 ( 战国) 萄况撰苟子君道廖名春,邹新民校点,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1 9 9 7 年3 月第1 版,第5 4 页。 囝续文献通考卷1 6 8 刑考下,列库全书存目从编,齐鲁书社,1 9 9 5 。 o 沈家本力代刑法考律令九,中华书局,1 9 8 5 年1 2 月第l 版,第1 1 2 1 页。 明太祖实录卷三网,洪武元年八月己卯。 囝大明律附录,怀效锋点校,辽沈书社出版,1 9 9 0 年8 月第1 版,第2 2 8 页 9 两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修律原则,“是以圣王贵宽而不贵急,务简而不务烦,国家立法贵存中道,然后可以服人心而 传后世。”国通过惟庸广洋等再次详加考订厘正者,凡十有三条,余如故,凡四百四十六条。 十六年,命尚书开济定诈伪律条。 洪武二十二年八月,为便于执法部门方便执行,刑部以“比年律条增损不一,在外理刑 官及初入仕者不能尽知,致令断狱失当,请编类颁行,俾知所遵守” 。帝遂命翰林院同刑部 官,取近年所增律条,以类附入,改名例律冠于篇首。为卷凡三十,为条四百六十。 洪武三十年,按“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的基本指导思想再次修律,“使知趋吉避凶”, 实现“刑期无刑”,命刑官取大诰条目撮其要略附载于律,大明律诰成。 经过修订后,大明律律文,犯罪主体涉及文职官吏惩戒的条文,据笔者统计,大致如 下:明例律3 0 条,吏律3 0 条,户律3 1 条,礼律1 3 条,兵律6 条,刑律2 6 条,工律5 条, 合计1 4 1 条,占大明律4 6 0 条的3 0 6 。其中的“名例”系刑名和法例的总称,为吏户 礼兵刑工六律的总纲。“吏律”,是有关官吏公务的法规,分职制与公式两卷,共3 3 条。职制是关于官吏职司的规定,公式是官吏应遵循的办事规程。为严饬吏治,特设 “奸党”专条,严禁臣下结党和内外官勾结,违者重惩。大明律是多次修律的结晶,也是 一部“日久而虑精”的法典。明人邱溶认为“名虽沿于庸而实皆冈时以定制,缘情以制刑 且又分为六部,各有攸司备天下之事情。该朝廷之治典,统宗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