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魏晋南北朝司法制度述论.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法律的实施比法律的制订更为重要。要真正了解中国古代的法律,就必须了解 其司法制度,了解法律的具体实施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司法制度史上承前 启后的重要阶段,本文在系统阐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各项司法制度的渊源、发展和特 点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其利弊得失及其根源,以求能给我们今天的司法改革提供一 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司法制度审判儒家化 塑壁塑蔓查竺堡土兰堡丝苎 a b s t r a c t t h el e g a l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i sm o r ei m p o r t a n tt h a nt h el e g a l m a k i n g i fw ew a n tt o u n d e r s t a n dt r u l yt h e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l a w , h a dt ou n d e r s t a n di t sj u d i c i a ls y s t e ma n di t s c o n c r e t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 t h ew e i j i ns o u t h e m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yi sai m p o r t a n ts t a g e i nc h i n e n el e g a lh i s t o r y , t h i st e x tb a s i n go nt h ee x p o s i t i o no fe a c hj u d i c i a ls y s t e mo r i g i n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y ,a t t e m p t st o d i s c u s si t sa d v a n t a g e s ,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a n di t so r i g i n , i no r d e rt op r o v i d es o m eb e n e f i c i a l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f o rt h ej u d i e i a lr e f o r mo f t o d a y k e y w o r d s :w e ij i ns o u t h e r na n d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y j u d i c i a ls y s t e mj u s t i c e c o n f u c i a n i s n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诸法合体,以刑为主”,是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从进入阶 级社会,揭开法制文明的历史起,法就以刑为基本的表现形式,所以,中国传统的 法律中最为发达的是刑法,而没有一部完整的诉讼法典。不过,诉讼法是有的,只 是散见于各种法规之中,并且更多的是行之已久的、法律上无明文规定的既定程序。 而有的诉讼制度,特别是保护等级特权的诉讼原则,法律中又有周密的条款。本文 即从司法机构、诉讼制度、监狱制度、监察制度及法律儒家化对司法制度的影响等 方面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进行阐述;且为明确各项制度的渊源,在对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每项司法制度的阐述之前,首先简要介绍了该项制度的起源和演变。 第l 章;绪论。鉴古可以知今,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司法制度的审视,评析,有 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法制思想的形成及影响;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 司法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今天的司法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而对于魏晋南北朝 时期的司法制度则此前还未有专门的论述。 第2 章:司法审判机构。中国最早的司法机构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士”既是 我国最早的司法官吏,又是我国最早的司法机构。夏商时期我国开始有了地方和中 央司法机构的区别。魏晋南北朝时期司法机构,大体上是承袭秦汉。中央司法官称 为廷尉,地方政府的行政及司法职能混为一体,均有地方最高长官统揽,并实行州、 郡、县三级制。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中央司法机构又出现了一些发展。首先,是廷 尉职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形成了廷尉卿、廷尉少卿、司直、廷尉正、廷尉监、廷 尉丞、廷尉平的新系列,司法机构得到了充实和发展。其次,中央司法行政机构亦 发生了一些变化。 第3 章:诉讼制度。中国古代“诸法合体”没有独立的诉讼法,诉讼制度作为 律的一个方面与其它方面的法律合编在一起,在篇目编排的内容上较为混乱。将诉 讼、审判之事集中设在一篇始于北魏,关于诉讼和审判方面分法律开始独立成篇, 标准着我国古代在立法和司法建设中的一大进步。本文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诉讼制 度分为诉讼管辖、起诉制度、证据制度和审判制度等几部分进行介绍,并重点阐述 了其中的审判制度的诸多方面,包括审讯、判决、上诉、复审、复核、皇帝听讼、 判决的执行、法官的个人责任等。 n l 第4 章:监狱制度。监狱是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最早的监狱形成 于夏王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监狱制度也十分混乱,世族豪强控制地 方政权,广设私狱。但各国中央政府对中央和京畿地区的狱治却十分重视,多采用 东汉制度,加强京师之狱。晋朝时,还曾在御史台设立黄沙狱,御史置狱是晋代在 司法监察方面的一个创举。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京师的监狱外,地方上的各州、郡、 县也都设有各自的监狱。魏晋南北朝时期对监狱管理规定了严密的制度。主要包括 系囚、讯囚与杀囚、悯囚和录囚。其中录囚又称作虑囚,是指皇帝或各级官吏定期 或不定期地巡视监狱,讯察狱囚,平反冤狱,决遣淹滞,施行宽赦,借以标榜仁政, 维护统治阶级的法律秩序的有效手段。 第5 章:监察制度。中国的监察制度,是历代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统治秩序, 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行而设立的一项带根本性的政治制度。为保证相对性的封建 司法公正的实现,监察制度是必不可少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在继承秦汉 制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随着御史台脱离少府而独立以及尚书省职权的臼益 加重,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监察体系。其监察机构,从监察官的职任来看,大体 上可分为三类:一是专职监察机构;二是兼职监察机构;三是特任监察机构。魏晋 南北朝时期的封建统治者为巩固皇权、稳定统治,进一步加强对监察机构的控制, 努力完善监察制度。监察组织的完全独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制度的一个重大发 展。此时的监察机构已构筑了一个超然于行政之外的新监察体制,这是中国古代监 察制度发展史上的重要成就。就总体而言,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 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使秦汉时期已经形成、确立的监察制度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但是,由于这个时期政权更替频繁,社会政治动荡,世族势力恶性发展,严重影响 了监察制度的正常进行和功能的发挥。 第6 章:法律儒家化及其对司法制度的影响。法律的儒家化从汉武帝时期开始 后,到隋唐时期逐步成熟和确立,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法律儒家化过程中的一个重 要时期,我国封建社会以儒家思想为依据而制定的许多重要法律原则,都创始于这一 时期。这一时期法律的儒家化法律原则主要包括以下诸方面:“八议”入律和“官当” 出现;“准五服以制罪”和存留养亲制度;“重罪十条”的确立等。其实,儒家思想对 魏晋南北朝时期法律的影响体现在在司法审判领域中各个层面,司法审判过程中的 每一环节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的影响。 结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中国古代封建司法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度的一个过渡阶段。它的一些特点大体上能折射出中国整个封建时期司法制度的 特征。分析它的利弊得失有助于我们认清我国封建时期司法的真实状况,从而有利 于我们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更好的服务于当今的司法建设。 v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历五千年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奇迹。其中, 中华法制文明是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的一件瑰宝。据考古资料显示,至少早在公 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就已经迈入了文明社会的门槛,形成了法制。中华法制 不仅起源早,而且经过四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一直没有中断过,这是世界文明古国 中所仅有的。中国古代司法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法制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主要包 括当时国家司法机构的组织制度和诉讼、审判制度,在夏商到清朝四千年的时间里, 随着朝代的更替,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一脉相承,逐渐完善,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 些特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发展,为中华民族文明的灿烂 辉煌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而且在世界历史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鉴古可以知 - 今,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审视,评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法制思想的形成及影 响;也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些司法经验,或许能给我们今天的司法 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法制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在这近四百年的历史中, 政权不断更替,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是一个政治、经济大变动和民族大迁徙 时期。社会的大动荡在定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制度的稳定发展,但是,在魏晋南北 朝时期,各王朝统治者为了在动乱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也比较注意总结历代兴亡的历 史经验,重视法制建设。这一时期无论在立法方面、司法方面、法律内容和法律形式 方面、以及国家统治政策和制度方面,都有许多创新,许多历千年沿用的封建法律 制度在这一阶段中形成,为唐朝时期我国封建法制的全面完备奠定了基础。 纵观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研究,几乎所有的中国法制史教材都对古代司法制度 有所涉及,且多是把它作为各个时期法制的最后部分内容来讲述。其中,综合论 述整个古代制度的论著主要有:陈光中、沈国峰编著的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王宏 治、郭成伟撰的法学志( 出自中国文化通志第六典学术典上海人民出版社 1 9 9 8 年版) ;郭建、殷啸虎、王志强撰法律志( 出自中华文化通志第四典制 度文化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版) ;张晋藩主编的中国司法制度史;而专门 论述一个朝代司法制度的论著则主要有:汪潜编著的唐代司法制度一唐六典;王 云海主编的 宋代司法制度;那思陆著的明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那思陆著的 塑堡壁苎查芏翌圭兰垒丝苎 明代地方司法审判制度;郑秦著的清代司法审判制度。而对于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司法制度则还没有专门的论述。当然,在前面所述的中国法制史教材中都有关 于这一时期的司法制度的内容,尤其是在中国古代司法制度法学志、法律志 和中国司法制度史几部书中分别用不同的方式论述了古代的司法制度,且在中 国司法制度史一书中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论述的较为详细。其中,中国 古代司法制度立足于整个古代司法,从九个方面( 审判组织、监察组织、起诉制 度、强制措施、证据制度、法庭审判、上诉复审和复核、判决的执行、监狱) 对古 代司法制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诸多方面中都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法制度。对 整个古代司法制度来说,本书论述的全面而周备,但针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来说,则 是分散而简略。法学志和法律志中有关司法制度的论述更是如此。在中国 司法制度史中,编者把古代司法制度分成诸多时期分别论述。其中,把魏晋南北 朝时期的司法制度分成司法组织、刑事诉讼制度、法律的儒家化及其对司法制度的 影响、监狱制度和监察制度等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但未能全面论及司法制度 中的所有重要层面。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欲将此一段时期的司法制度进行梳理,尽可能全面的收集 资料,坚持观点与材料相结合的方法,在诸位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尽可能的使此 时期的司法制度能得到一个较为全面和详细的系统认识,并在探讨此时期司法制度 发生、发展和特点的同时,尽可能地探讨这种制度的利弊得失及其根源。但由于这 一历史时期战争连绵不断,国家处于分裂状态,政权更迭频繁,历史上遗留下来的 法律资料很不完整也很不系统,因此,在写作过程中,深感资料的匮乏,再加上自 己学识的浅陋,以致本论文无论在理论建构上,还是在具体问题研究上,仍存在不 少缺憾和疏漏之处,有待于今后研习中深化、提高和补正。 2 第2 章司法审判机构 第2 章司法审判机构 2 1 中央审判机构 2 1 1 魏晋之前中央审判机构的演变 中国最早的司法机构可以追溯到尧舜时代,舜时,“蛮夷”经常扰乱华夏,华夏 部族内部一时也“寇贼奸宄”四起。尚书舜典曰:“帝日:皋陶,蛮夷猾夏; 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尚书大禹谟也日:“帝日:皋陶汝 作士,明五刑”即你作为士,要御侮于外,治乱于内。后人认为,皋陶可算作中国最 早的司法官吏了。由于古代司法机构名称与职官名称是统一的,故“士”既是我国 最早的司法官吏,又是我国最早的司法机构。 夏商时期的司法机构较之尧舜时期有所发展,主要标志是有了地方和中央司法 机构的区别。夏朝的司法官称作“士”或“理”。士既处理军事事务,又处理狱讼事 务。中央的司法长官又特称作“大理”。商朝与夏朝一样,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商王既享有最高的行政权和军事权,又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商王之下的最高司 法长官称为“司寇”,下设“正”、“史”等司法官吏辅佐。商朝地方司法长官成为“士” 或“蒙士”。士或蒙士只能处理一般案件,凡重大、疑难案件须上报司寇,由司寇进 行复审。西周的司法机构较之夏商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体系。中央司法 机构称司寇,且司寇已发展成专门的司法机构。“司寇掌邦禁,诘奸慝,刑暴乱。”o 即是指司寇负责国家( 邦) 的治安,颁发禁令,审讯处罚歹毒暴乱之人。据周礼秋 官司寇记载,西周的司寇有大,小司寇之分,下属有士师。大司寇是周天子之 下最高的司法审判机构。大司寇的职责是“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 一日刑新国用轻典,二日刑平国用中典,三日刑乱国用重典。以五刑纠万民:一日 野刑,上功纠力;二日军刑,上命纠守;三日乡刑,上德纠孝;四日官刑,上能纠 职;五曰国刑,上愿纠暴。” 小司寇主要辅佐大司寇处理政务,“掌外朝之政”,直 接审理案件,即“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以五声听狱讼,求民 情:一日辞听,二日色听,三日气听,四日耳听,五日目听。”“以八辟丽邦法。”回士 师亦“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园除大司寇、小司寇、士师之外,西周还设 t,寇寇寇 司司司 h 官官官官 周秋秋秋 书礼礼礼尚周周周, 辔毒o l, 塑堡翌蔓奎兰堡主堂垡笙苎 置了具体负责某相具体工作的司法机构。在司寇之下设有“以辨罪之轻重”的司刑; 以“三法”进行审讯的司刺;有保全盗贼犯罪工具、赃物等证据的司厉;有“收教 罢民”令其改过自新的司圜;有专门拘禁五刑罪犯的掌凶等等。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司法机构基本上沿袭西周的名称,但各诸侯国司法官 的称谓有了大的变化。其中秦国的司法官称为廷尉,并且后来被秦汉王朝所沿用。 “廷尉掌刑辟。”o “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国“尉,罚也,言以 罪罚奸非也。”o “廷尉,天下之平也,壹倾,天下用法皆为之轻重。”囝可见廷尉 负有司法官的职责。 秦朝统一全国后,封建皇权极大加强,皇帝是理所当然的全国最高司法审判官。 皇帝之下的司法机构廷尉是战国时期秦国制度的延续,其属下有左右正、左右监及 椽史等。廷尉为九卿之一,其主要职责,一是审理皇帝所指定的“诏狱”,二是审理 地方上送的重大疑难案件。而不再管理治安与军事方面的事务。从而实现了中央司 法审判权与治安管理权和军事管理权的分离。汉承秦制,中央主要诉讼机构仍为廷 尉。“廷尉,秦官,掌刑辟。”固“廷尉掌平狱凡郡国谳疑罪,皆处当以 报。掌平决诏狱。” 值得注意的是汉朝在尚书台中又“置三公曹,主断狱”,开 始掌握部分司法审判权。总之,汉朝仍以廷尉为中央司法长官,负责皇帝交办的重 大案件,以及地方上报的重大疑难案件。廷尉属下有左右正、左右监、左右平等官 佐,负责审理具体案件。 2 1 2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司法机构 2 1 2 1 中央权力机构的变化一一中央三省制的形成 在秦汉传统行政与司法体系合而为一的结构特点下,这一时期的司法体制在传统 社会政治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过程中,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东汉以来,逐渐形成 大地主封建庄园经济和以豪门世族为核心的贵族官僚大地主集团。魏晋南北朝时期, 从全国范围来看,处于封建割据、军阀混战的时期相当长,但每一王朝又都厉行专 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时期司法行政制度的最大变化是在中央形成了三省制 度。 东汉光武末年,因忧惧朝廷失权,又憎恶强臣篡权,所以“太尉”,“司空”,“司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 太平御览卷二三一。 汉书卷二十三刑法志。 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 后汉书卷一百一十五百官志( 二) 。 4 苎! ! 要鎏! 型! ! 塑 徒”三公尽管仍旧设置,但又使三公事权归于尚书,从而使三公成了虚设之位,尚 书的地位则日益显得更加重要。 魏初,尚书脱离少府而独立,称为“尚书台”,进而掌理政务,同时,皇帝又设 有秘书作为侍从要职,称“秘书令”,魏文帝时,改秘书为中书。尚书的职权逐渐移 至中书。随其权力的扩大,中书省形成。于是,中书省与尚书间产生了权限划分问 题,结果是规定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为决策、立法机构;尚书台负责奉行诏令, 为执行行政机构。 晋代侍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主管长官的门下省,用以钳制中书省行使职权。这 样,就造成了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并主的制度。 中央三省的形成,一方面反映了政治机构分工的严密化,合理化,另一方面相 对的加强了皇权。无论从哪一方面看,这都有利于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中央三省 的形成,使九卿逐渐流为冗曹。北齐时改其官署为“寺”,于是产生了“九寺”的名 称。从此,国家机关的名称不再以官衔相称,这是国家机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变 化。 2 1 2 2 中央司法机构的发展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央司法制度以及依据法律制度设立的司法机构,大体上是 沿用汉制,但随着形势的变化,也有一些与汉制不同的发展变化。“魏武初建国,改 廷尉为大理,又置律博士,叉置定科郎主定法令,都官郎主军事刑狱。黄初元年, 复以大理为廷尉。晋制,初以三公尚书掌刑狱,太康中省之,以吏部尚书领刑狱。 又廷尉主刑罚狱讼,属官有正监平,通视南台治书为尚书郎,下迁有律学博士。又 置黄沙侍御史,秩与中丞同,掌刑狱,及廷尉不当者皆治之后省去。咸宁中,又置 廷尉丞。宋增置都官尚书,掌京师非法,兼掌刑狱。又增置删定郎,如魏之定科郎。 齐廷尉置丞正监平,律博士各一人。梁初日大理,天监元年,复为廷尉。廷尉视秘 书,监丞视皇子,行佐正视正王佐。正监平三人又置律博士,视员外郎。后魏 孝文太和中,廷尉卿品第二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廷尉品第三永安二年, 复置司直事十人,视五品上,不署曹事覆治御史简劾事。北齐大理寺决正刑狱,卿 属官正监平各一人,律博士四人,明法橡二十四人,捉事督二十四人,掾十人,狱 丞掾各二人,司置明法掾各二人。后周依周礼建六官,有司寇卿领秋官府司寇等众 职,又有刑部中大夫掌五刑之法,附万人之罪。”o 总之,这一时期的中央司法机 。册府元龟刑法部总序) 。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构发生了诸多变化。 首先,中央审判机关一廷尉( 大理) 的发展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中 央大都仍以廷尉为最高审判机构,但廷尉职官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东汉时期置廷尉 一人,中二千石。“掌平狱,奏当所应。凡郡国谳疑罪,皆处以当报”。o 东汉建安十 八年( 公元2 1 4 年) ,魏国置大理。曹丕代汉,黄初元年( 公元2 2 0 年) ,转称廷尉。 两晋和南朝宋、齐沿置廷尉。密东晋时桓温也认为廷尉在九卿中属于“职不可缺”的 二卿之一。齐末,箫衍以韦毅为大理,箫衍称帝代齐,韦毅转廷尉。 陈袭梁制。北 魏增置廷尉少卿。北齐改称大理寺卿,“掌决正刑狱”,仍置卿少卿各一人曰。北尉有 刑部中大夫,“掌五刑之法附万人之罪”固 廷尉除卿、少卿及属官丞,主簿之外,主要还有正、监、平和司置、律博士等。 其中,廷尉及正、监、平属均为汉制,魏晋及南北朝时沿用。魏晋称正、监、平为 “廷尉三官”,铜印墨绶,给皂零辟朝服,法冠 。南朝宋,正、监秩干石,平六百 石,“并以下官礼敬廷尉”o 。齐袭宋制。箫梁时,除“廷尉三官”外,天监元年诏 于建康狱,依“廷尉三官”置正、监、平,选任士流视给事中,冠服与“廷尉三官” 同,称“建康三营”。元会时,廷尉三官与建康三官皆法冠、玄衣、朝服,以监东、 西中华门。叼b 魏前职令,廷尉三官皆为正五品中;后职令,正六品下阶回。 北齐为正六品 。 司直:北魏孝桩帝永安二年始置,员十人,视五品,隶廷尉,位在正、监之上, “不署曹事唯核理御史检劾事”。北齐沿例以置司直。 狱丞:曹魏狱丞,第七品。晋令狱置左右丞。南朝宋齐沿袭。梁、陈廷尉 狱丞二员,品第七。北魏、北齐也置二员,正九品下阶。 律博士:东汉建安中,魏国曾置律博士,后似废省。魏明帝时,卫觊上奏:“刑 后汉书卷一百一十五百官志( 二) 。 通典卷二十七职官( 七) 大理卿。 粱书卷十二韦毅传。 通典卷二十七职官( 七) 大理卿。 通典卷= 十七职官( 七) 大理卿。 来书卷十八礼志( 五) 。 宋书卷三十九再官制( 上) 。 通典卷= 十七职官( 七) 大理卿。 魏书卷三十九官氏志( 上) 。 通典卷三十八职官( 二十) 北齐职品。 通典卷三十六职官( 十八) 魏官置九品。 唐六典卷十八大理寺狱丞k 唐六典,卷十八大理寺狱丞 朱书卷三十九百官志( 上) 。 6 、 i 兰! 兰至鎏皇型! ! 塑 法者,国家之所贵重而私议之所轻贱;狱吏者,百姓之所悬命而选用者之所卑下。” 建议设“律博士”,以“转相教授”法律。于是,魏于廷尉寺置律博士,以典掌科 律传授。员一人,品第六圆。两晋和南朝宋、齐也置律博士一人 。梁天监四年,置 胄子律博士,位视员外郎。北魏后职令,律博士正九品上阶 。北齐大理寺,律 博士四员,明法十人,明法掾二十四人 。律博士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增加,表明魏 晋南北朝时期的统治者比较重视法律教育。并开始注意对司法人员进行专业培养。 总之,经过魏晋南北朝的不断增补,廷尉职官系列发生了变化:在“廷尉三官” 之上,增加了少卿和司直;正、监之下,平之上,增加了廷尉丞( 大理丞) 。形成了 廷尉卿、廷尉少卿、司直、廷尉正、廷尉监、廷尉丞、廷尉平的新系列,司法机构 得到了充实和发展。 其次,中央司法行政机构三公尚书和都官尚书的发展变化。西汉成帝时置 三公尚书,“主断狱”。东汉光武帝改三公曹,“主岁尽考课诸州郡政”;又置二千旦 曹尚书,“主中都官水火盗贼辞讼罪法”事,也称“贼曹”,其地位重于它曹。曹魏 不置三公、二千旦曹尚书。o 西晋初年复置三公尚书,“掌刑狱”,太康中,省三公尚 书,而“以吏部兼领刑狱” 。东晋也不置三公尚书,列曹郎中有三公、比部和都官 曹郎。 南朝宋武帝刘裕置都官尚书,领都官、水部、库部、论功四曹。又置三公、 比部两曹,皆主法制,隶属于吏部尚书。国而都官尚书则“掌京师非违得失事,兼掌 刑狱”。箫齐都官尚书所领四曹与刘宋同。北魏孝文帝改制之后,仍置都官尚书及 三公、二千石和比部曹郎。北齐典中尚书所属三公曹,“掌五时读律令,诸曹囚帐、 断罪,赦日建金鸡等事”。北周置秋官大司寇卿,“掌刑邦国”。隋初,复称都官 尚书。开皇三年( 公元5 8 3 年) 改称刑部尚书。唐朝时,大理( 廷尉) 负责刑狱审 讯或复审。刑部掌握律令制度;大理寺是司法事务机构,刑部是司法政务部门。此 制虽完成于隋唐之际,但其渊源却初基于南北朝。 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一卫觊传。 通典,卷三十六职官( 十八) 魏官置九品 。 末书卷三十九百官志( 上) 隋书卷二十六百官志( 上) 魏书 卷一百一十三官氏志 。 隋书卷二十七百官志( 中) 。 后汉书卷一百一十四百官志,( ) 。 唐六典卷六刑都尚书。 晋书 二十四职官志, 宋书) 卷三十九百官志 ( 上) 。 唐六典 卷六刑部尚书。 隋书卷二十七百官志, 通典卷二十三职官( 五) 刑部尚书,。 7 塑堡壁翌奎兰璧主兰竺丝苎 另外,中央其它司法机构三都大官。北魏还曾设有三都大官掌刑狱。北魏 前期的政权和其它少数民族一样实行胡、汉分治。在军事占领区实行军法管理体制, 无所谓法治而言。而对待以鲜卑部民为主的。国人”,则实行以“三都大官”为代表 的司法体制。魏书刑罚志称:“论刑者,部主具壮,公车鞠辞,而三都决之”。 说明三都大官是最高司法长官。随着北魏统治在中原地区的日益巩固,其司法制度 不断地发生变化,孝文帝即位后,“留心刑法”o 他除了尽力把忠孝礼义等儒家伦理 引入北魏法典外,更大的变革就是改革官制。太和十五年。孝文帝用大理卿取代三 都大官。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审判机构日渐扩大和完善,从而为唐代“三 司”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唐朝高宗时,“当时大狱,以尚书刑部、御史台、大理 寺杂按,谓之三司”圆,此后,逐渐形成制度,即以刑部、大理寺和御史三法司 组成“三司”专推制狱,这对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2 地方审判机构 2 2 1 魏晋之前地方审判机构的演变 “国家和旧的氏族组织不同的地方,第一点就是它按地域来划分它的国民。”囝中 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就将其统治的地区划分为九州。有地方政权,就要有地方司法机 构。据尚书舜典、周礼秋官等儒家书籍记载,商周时的地方司法官员总 称“士”,至西周时有中士、下士之别,还有乡士、遂士、县士、方士等地方专职司 法官员的名目。其中,乡士,“掌国中”,郑玄认为,“言掌国中,此主国中之狱也, 六乡之狱在国中,按乡士本掌六乡之狱的,兼掌国中也”,可见乡士是负责国中与六 乡的狱讼。 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度逐渐推行全国,由于当时处于激烈的战争环境,郡县政 府的设置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实行高度的集权控制,因此地方政府的行政及司法 职能混为一体,均有地方最高长官统揽,这一传统被秦汉所继承,从而对中国古代 的基层司法机构设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历史上,各级地方 政权始终是直接统治人民的工具。历代王朝在各地方分设官职以掌兵、刑、钱、谷 之事,但其中尤以兵、刑之事即对广大人民实行军事和司法镇压为首要任务。各级 地方长官作为封建皇帝所委派而分住各地的代表,是各该地方的最高行政长宫,也 。魏书卷一百一十一刑罚志 。新唐书卷五十六刑法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版,第4 卷,1 6 6 页。 8 l 童 兰! 兰至堡妻型墨塑 相应地成为当地的最高司法审判长官。因此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地方行政与司法混 而为一的历史现象。这种基层政府均司法行政不分,有人认为古代地方官与其说是 以行政兼理司法,还不如说是以司法兼理行政,因为基层政府的司法事务往往要重 于行政事务。古代地方官也认为“县事多处词讼”。 秦、汉地方政权为郡、县两级以郡守( 太守) 、县令( 长) 为长官。郡设决曹掾 史、县设县丞作为司法佐吏。郡守( 太守) 和县令( 长) 虽不必亲自审案,但掌握 着决定权。秦汉封建国家虽然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但还处于初创阶段,中 央审判机构也未完备,因此地方长官专断的现象比较普遍,即使是死刑案件,也有 专杀权。东汉末年,由于中央权力的削弱,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更造成了“杀生 之炳,决于牧守”的局面。汉初各封国具有审判权,有内史辅佐诸侯具体承办案件。 景帝以后,封国地位降同郡县,各封国改为丞相执掌司法权。东汉灵帝时,原先负 有监察地方职责的州变为地方最高行政机关,州牧掌握司法大权,变为廷尉以下与 郡县以上的一级审判机构,负责郡县的上诉案件和州辖地区案件的审判工作。 2 2 2 魏晋南北朝地方司法机构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处于割据、对峙的形势中,各国统治集团为了自身的安全 并建立稳固的基础,都十分重视京畿地区政权机构的司法职能,江南各朝尤其如此, 把其提高到与中央司法机构几乎等同的地位。南朝宋、齐时期在都城建康置丹阳尹, 其司法权力相当于廷尉卿。梁朝时,不仅廷尉设正、监、平三官,而且在建康也同 样设正、监、平三官,“皆法冠,玄衣,朝服以监东西中华门” 南朝则以廷尉寺和 建康县为两大司法机构,称“廷尉寺为北狱,建康县为南狱,并置正、监、平”。固 京畿以外的其它地方则因袭东汉末年的制度,实行州、郡、县三级制。由于门 阀士族控制地方政权和战乱频繁,州郡长官( 州置刺史或州牧,郡置太守,县置县 令、长) 不仅管理行政和司法,而且兼领兵权,因此得以临军战阵为理由,对部属 和平民实行专杀,而不受通常司法程序的约束。凡是地方上发生的各种诉讼案件, 一般都有这些官吏直接审理,就地判决。三国时,杜畿为魏国郑县令时,“县囚系数 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陈矫为魏郡太守,“时系囚千数,至有历 年”,“悉自览罪壮,一时论决”。固汉末至三国前期,由于各割据势力之间连年征战, 。- - m g 魏书卷十八李通传k 。隋书 卷二十六百官志( 上) 。隋书 卷一百一十一刑法志 。三国志魏书 t e - - - t - - - 陈矫传 9 塑竺翌翌查芏堡主兰垒丝苎 社会矛盾尖锐,犯法者众,所以,为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尽快恢复社会秩序的 稳定,州、郡、县等各级地方长官手中的司法权力是很大的。如三国时,李通之妻 的伯父犯法,被朗陵县长“赵伊收治,致之大辟”,因。是时杀生之炳,决于牧守”, 故其妻向身为建功侯兼阳安都尉的李通“号泣以请其命”。却被李通以“义不以私废 公”为由而拒绝。o 这一事例说明,当时的县令与县长具有死刑的直接判决权,而郡 守与州牧、刺史则不仅拥有此权力,而且还掌握着死刑的审批与核准权。尽管李通 之妻为其伯父请命的要求遭到拒绝,但当时地方各级行政长官手中的司法权力之大, 由此可见一斑。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以后,随着社会秩序日趋安定及中央集权的逐渐 加强,地方长官的司法权力开始受到限制。凡是应判死刑的案件,都要将审理结果 上报中央,“诸应死罪者,皆当先表须报”o 由皇帝及廷尉裁决之后,再交付地方执 行。此外,地方上所遇到的重大案件或疑难案件,即所谓的“州郡所疑”,也需上报 到中央来审议。如东晋穆帝时,王彪之任廷尉,永嘉太守谢毅在赦后擅杀郡人周矫, 其从兄周球诉冤于州府,“扬州刺史殷浩遣从收毅,伏廷尉”圆在这桩郡守擅杀郡民 的案件中,郡守被收入狱,刺史亦不敢决断,只得送交廷尉审理。这反映了到两晋 时期,地方行政长官的司法权力受到了有效的遏制,同时也使从中央到地方的审级 制度逐步得到了完善。但到了南朝时期,地方长官的司法权又有所变化。刘宋以前, 县的判决要经郡派出的督邮按验,方可执行。宋孝武帝大明元年以后,在都官尚书 谢庄的建议下,改为县令、长要将判决的案卷与囚犯一并送郡,经郡守亲自核辨, 然后执行。若郡守不能决,移送州刺史,刺史仍有疑,上报中央裁决。州郡长官还 经常对所辖县的司法审判情况进行巡察,作为镇抚地方的手段。这一时期州、郡长 官的司法权力比魏晋时期有所加强,掌管着一般诉讼案件和案情明了的死刑案件的 终审权,只是遇到不能决断的疑狱,才上报中央。 地方政府官府除刺史或牧、太守或守、令长等长吏之外,还专门设置负责司法 工作的机构和官佐。据太平御览,“两汉有决曹、贼曹掾,主刑法;历代皆有, 或谓之贼曹,或为法曹”。国说明魏晋南北朝以至隋唐,“贼曹”,“法曹”为地方官府 的司法机构,“决曹掾”,“贼曹掾”等为具体承办司法工作之佐吏。 。三国志魏书卷- i - a 李通传k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司马芝传。 。晋书卷七十六王废传附彬子彪之传 o 太平御览卷二百六十四。 1 0 第3 章诉讼制度 第3 章诉讼制度 “诉讼就是向法庭告诉以争论是非”国。在中国古代也常常被称之为“狱讼”、 “词讼其包括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在中国古代“诸法合体”,诉讼制度作为律 的一个方面,在魏晋之前各代王朝所制定的法律中,都将有关诉讼与审判方面的法 律与其它方面的法律合编在一起,在篇目内容的编排上较为混乱。为改变这一状况, 曹魏在制定新律时,对汉律及科条重新进行了编选和删定,将有关诉讼和审判 方面的法规集中在一起,分门别类,编成告劾律、系讯律与断狱律三篇。 北魏时期,则进一步将诉讼、审判之事集中设在一篇。唐律疏议日:“斗讼律 者,首论斗殴之科,次言告讼之事。从秦汉至晋,未有此篇。至后魏太和年,分系 讯律为斗律,至北齐,以讼事附之,名为斗讼律- o 关于诉讼和审判方面的 法律开始独立成篇,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在立法和司法建设方面的一大进步。 3 1 诉讼管辖 审判管辖,是指确定哪一些案件归哪一级、哪个地区或哪一种审判机关审判, 它解决的是审判机关在审理案件上的分工问题,建立审判管辖制度,是为了使审判 机关各自明确有权审判的案件范围,以免发生逾越权限或互相推诿的现象;也是为 了把某些较重大的案件或有特殊性的案件划归较适当的审判机关处理。现代诉讼法, 对审判管辖有明确的规定。中国古代的司法审级的概念与现代不同,并不是依照特 定的案件或案件的大小来确定管辖。除个别的例外( 如官员犯罪案件或告发重大政 治案件) ,一般而言,诉讼都必须从基层开始,即使是基层司法机构不能终审的案件, 仍要由基层司法机构受理并进行初审,提出判决意见后再逐级复审转送,直至有终 审权的审判级别为止,而越诉者及越诉案件的受理者则要受到相应的处罚。但总的 说来,中国古代的审判管辖,法律上规定的不够系统,制度上有些混乱,大体科分 为地域管辖、级别管辖和专门管辖。 3 1 1 地域管辖 地域管辖是指同级审判机构在地域上对案件的分工。由于中国古代基层政府行 政、司法不分,基层政府的辖区范围就决定了诉讼的管辖区域,由于当时交通及通 讯方面的限制,中国古代主要采用了“案件发生地”原则。如果诉讼的双方分属于 不同的地区,则主要采用原告就被告的原则。 。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 9 8 4 年9 月版,第1 6 6 页。 1 1 翌塞翌苎查兰璧圭兰垒笙兰 3 1 2 级别管辖 级别管辖是指哪些案件归哪一级审判机构初审,它所解决的是审判机构的上下 级分工问题。在古代中国,对一般人犯罪的案件,不论轻重,包括死刑案件在内, 县级审判机构都可以进行审理。因此通常不发生级别管辖问题。另外,古代对贵族 官员犯罪案件则实行特殊的管辖。汉朝时已明确规定,皇帝的宗室成员犯罪必须要 “先请”,经宗正上报皇帝批准后才可审理。后汉书提到凡宗室“若有犯法当髡 以上,先上诸宗正,宗正以闻乃报决”o 。汉高祖时下诏,郎中以上的官员犯耐罪以 上先请后审。以后汉宣帝把先请的范围降至六百石官员,东汉光武帝再进一步降至 六百石以下的墨绶官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实行的是县,郡、州、廷尉( 或大理) 四审级制,其中, 前三个审级设在地方,后一个审级设在中央。 县为第一审级,其管辖的地域为本县所属的全部地区,其管辖的诉讼范围,包 括刑事与民事诉讼等各个方面。刘宋时,傅琰为山阴县令,有“卖针、卖糖老姥争 团丝来诣琰,琰挂团丝于柱鞭之,密视有铁屑,乃罚卖糖者。又二野父争鸡,一人 云粟,一人云豆。乃破鸡得粟,罪言豆者。县内称神明”。函西晋初年,陆云任浚 仪县令,“人有见杀者,主名不立,云录其妻,而无所闯。十许日遣出,密令人随后, 谓日: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之与语,便缚来。既而果然。问之具服,云” 与此妻通,共杀其夫,闻妻得出,欲与语,惮近县,故远相要候。于是一县称其 神明。” 在这几个案例中可清楚地看到,从百姓争团丝和鸡的民事诉讼到杀人夺命 的重大刑事案件,皆可由县一级司法机构直接审理。由于其管辖范围为全县地界, 所以,对于傅琰和陆云能明断诉讼的才能,被全县百姓称为“神明”。 郡为第二审级,其管辖范围是郡府所在地及所属各县境内发生的各种刑事与民 事诉讼案件的审理与复核工作。如南齐时箫子良任会稽太守,“时有山阴( 县) 人孔 平诣子良嫂市米负钱不还。子良叹曰:昔高文通与寡嫂讼田,义异与此。乃赐米 钱以偿( 孔平) 。”西又如曹魏初年胡质任东莞太守,“士卢显为人杀,质日:此士无 仇而有少妻所以死乎! 悉见其比居少年书吏李若见问而色动,遂穷诘情状。( 李) 若即自首,罪人斯得”。西在前一个案例中,山阴县民孔平仅因兄嫂欠米钱不还,即 后汉书卷一百一十六百官志( 三) 。 南史卷七十循吏傅琰传 晋书卷五十四l 陆云传。 南史卷四十四箫子良传。 三国志魏书卷二十七胡质传 第3 荦诉讼制度 可告到郡府,说明郡府对其属县的各类诉讼案件,享有直接审理权。当然,郡府主 要审理的是发生在郡府所在地的案件,至于发生在下属各县的诉讼案件,一般还是 由各县衙门来审理。其判决结果,报经郡府审核批准后,方可执行。 州为第三审级,其管辖的范围主要有三:一是审理所属各郡县因不能审决而上 报的各类诉讼案件。如北魏时李崇任扬州刺史,有寿春县民苟泰丢失三岁的儿子, 数年后发现在同县的赵奉伯家,“( 苟) 泰以状告,各言己子,并有邻证,郡县不能 断”。此案上报州府后,李崇令将二父与子分开,数日后告知子已暴死,“苟泰闻即 号啕,悲不自胜;奉伯咨嗟而已,殊无痛意。崇察知之,乃以儿还泰,诘奉伯诈状”。 o 二是审理州府所在地区发生的各类案件。如北魏宣武帝时杨津任歧州刺史,有人于 距州城十里处被强盗劫走三匹绢,案发后告至州府,“( 杨) 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 色衣,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 哭而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具获。”o 三是审核与复审所属郡县已经审 结的案子。如北魏时司马悦为豫州刺史,时有汝南郡上蔡人董毛奴,于路上被人所 杀,所带五千钱亦丢失,郡县疑为张堤所劫,并于其家中搜出五千钱。张堤惧怕考 掠,故自诬杀人。此案审结后报至州府审核时,引起司马悦的怀疑。“至州,悦观色, 疑其不实”。于是,通过调查取证终于弄清了案情,将真凶抓获归案,使张堤的冤情 得以昭雪。 州府是地方上的最高审级,州刺史对于所受理或审核的案件亦不能决断 时,就要上报中央,由廷尉负责审决。 除上述基本制度之外,为尽快解决积狱滞囚的问题及更好地发挥某些廉平良吏 的审案才干,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时常在地方上实行临近郡县代为审理的制度。如曹 魏时司马歧由廷尉正转任陈留国相,当时“梁郡有系囚,多所连及,树岁不决”。皇 帝下诏将梁郡系囚迁往陈留国,交由司马歧审理,“及囚至,诘之,皆莫敢匿诈,一 朝决竟,超为廷尉。”回又如南齐时箫景任永宁县令,其上司永嘉太守范述非常赏识 他的才能,“乃膀其郡门日:诸县有疑滞者,可就永宁令决” 此制的出现,对于 后世“邻县旁推”的司法制度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影响。 廷尉为第四审级,同时也是国家的最高司法审级,其管辖范围主要是审理皇帝 直接交办的诏狱与发生在朝臣之间的各类诉讼案件及地方州郡上报的重大或疑难案 北史卷四十三李崇传。 北史卷四十一杨播传。 北史卷二十九司马楚之传。 三国志魏书卷十二司马芝传) 梁书卷二十四箫景传 。 塑堡堑苎查兰堡主兰竺丝兰 件。在一般情况下,经廷尉审理与复核过的案件,皆可作为终审而结案,但有时还 需要报请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来作最后的裁定。因为历整个古代中国,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是一个最大的特征,所有国家权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最终集 中到皇帝手中。不言而喻,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最大司法审判官是皇帝。 综上所述,与现代司法管辖不同,从秦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诉讼管辖上有 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实行:“逐级审转复核”的制度,所谓逐级审转复核就是:从基 层县级开始,每一级对案件审理后,凡不属自己权限之内的案件,就要呈报上一级 审理,层层转报,直到有权决断的那一级批准后,该案的判决才生效。具体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几乎所有的案件都有县级开始审理,对一般民事纠纷和笞、 杖轻罪,县级就可以判决了;对其它的重罪案件也是由县级立案,只有官吏犯罪的 案件例外。因此,刑事案件的勘验、查赃,拷讯等等都在县级进行。其次,县级对 刑事案审理后,作出拟处意见,不待当事人是否上诉,即向上转呈。府级对案件二 审后,如无权管辖,即又向上转呈。总之,随着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司法审级制 度逐渐完善,这一方面有效遏制了司法审判个过程中的随意性,相对的可以增强司 法的公正性,但是这种层层审转使得案件审理层次相当繁杂,而且,这并不是出于 对当事人的负责,而是中央集权的表现,下级只考虑如何对上级负责。普通百姓一 旦涉讼,成年累月地走州过府也难以解决,因而称打官司为“讼累”,产生了厌讼的 心里,遇到争端,宁可选择调解的方式来解决,从而,窒息了古代诉讼意识,不利 于法律的发展,这种情况形成为中国法律文化中极富特色的一面。 3 1 3 专门管辖 是指对特定人的案件,不归普通审判机关的管辖,而由专门审判机构管辖。魏 晋南北朝时期创立了“八议”制度,属于“八议”的人员享有司法特权,于是在审 判制度上对“八议”者就有专门管辖,也就是说,“八议”范围内的人犯罪,要经过 特别的程序进行审议,并且享受减免刑罚的特权。“八议”的对象,不是皇帝的亲戚 故旧,就是封建王朝的贵族官僚,司法上对他们作专门管辖,对他们作特别优待, 赤裸裸地体现了他们在司法上的特权。 另外,上述各种审判管辖权力,皆最终来源于皇帝,所以,皇帝就自然成为最 高的司法审判官。中国古代社会早在文明起源的奴隶制时期,就确立了王权至上的 专制体制,帝王是最高统治者,当然也就掌握着最高审判权,秦朝统一全国后,更 是建立了封建君主独裁的政治体制,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司法大权, 1 4 第3 章诉讼制度 掌握生杀予夺的司法权力,是皇帝地位、权力和威严的主要标志,也是维护皇权至 上的基本保证,因此,历代帝王都是当朝的最高审判官。而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 的分裂、割据和动乱使各个朝代的帝王更加注重对最高司法审判权力的控制。首先, 强调“奏裁”制度,就是说最大案件、死刑案件或疑难案件,必须奏报皇帝,最后 由皇帝裁决。“八议”制度就是最好的证明,“八议”范围内的贵族官僚犯了“十恶” 之外的死罪,司法机关只能说明犯罪的情况和应议的条件奏请皇帝交由大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财务管理互联网筹资案例分析
- 子女转学跨区域教育资源共享协议
- 电子产品维修与顾客忠诚度提升协议
- 加油站油品价格风险管理承包经营协议
- 数字影院广告海报印刷与环保型油墨租赁服务合同
- 快速电池更换质保及换新服务协议
- 通信网络设备售后维护与技术支持补充协议
- 国际公司驻中国代表职责与任职条件协议
- 矿产资源市场分析及投资策略顾问合同
- 财务风险控制补充协议书
- 2025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政务网络中心招聘政府辅助工作人员招聘2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江苏宜兴市国有资本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防控与护理要点
-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课件
- 广东省广州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10.1 认识民法典 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黑磷行业销售模式与发展前景趋势研究报告
- 2025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北京大兴区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2025年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中学生物七年级下册新人教版期中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