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专 业:伦理学 研究方向:西方伦理思想史 专 业:伦理学 研究方向:西方伦理思想史 研究生:李久华 导 师:刘琼豪 副教授 年 级:2006 级 研究生:李久华 导 师:刘琼豪 副教授 年 级:2006 级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大卫休谟(17111776)是 18 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伦理思想是休谟 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经济正义思想又是其伦理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人们从 多个学科角度对休谟的正义论进行了探究,但是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来探讨的尚为少数。事 实上,休谟的正义主要是维护和保障私人财产权,关注如何公平、公正的分配所有物,因 而可以说是一种经济正义。它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为资产阶级实行自由主 义市场经济政策提供了伦理辩护。今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逐步完善,但其中还 是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因此,深入研究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是具有理论意义和借 鉴价值的。 正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和产生的社会背景。梭伦、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正义思想为休谟提出自己的经济正义思想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借鉴。1707 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政治上的合并,促进了两地经济上的融合,以及苏格兰启蒙运动的兴起 构成了休谟经济正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二部分,分析了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前提。休谟正是通过研究知性,并以其为 出发点,开始了对道德学的研究,为他的经济正义思想的阐述提供了理论前提,而他的情 感主义伦理学则为经济正义提供了道德基础。他关于人性的外部和内部预设则为其阐述经 济正义思想提供了人性论前提。 第三部分,阐明了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经济正义 产生的前提人类协议。在休谟这里,正义是在“人类协议”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协议 就是人类共同利益感的表达。只有人类利益得到协调的基础上,正义法则才成为可能。第 二,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的三大法则。这三条法则是财产稳定地占有的法则、根据同意转 让所有物的法则、履行许诺的法则。这三条法则是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核心内容。第三, 经济正义的维护者:政府。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强制人们遵守经济正义法则,从而维护人 类和平和社会秩序,促进人类普遍、实际利益的实现。 第四部分,论述了休谟经济正义法则的作用。首先,经济正义法则确立和保护了私人 财产权,反对平等分配财产。其次,维护社会稳定。第三,促进公共利益的实现。最后, 经济正义法则从秩序、效率和互利三方面为促进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伦理辩护。 ii 第五部分,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影响和借鉴价值。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影响在于 两个方面:第一,对功利主义理论的影响。第二,对罗尔斯正义理论的影响。休谟的经济 正义思想反映了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作了合理性和合法性的 论证。因此,对于正处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时期的当代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价 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要求我们要明晰产权关系。第二,要稳定和尊重私有财 产权。第三,要诚实守信,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信用机制。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以文本为基础,在理论上忠实于休谟的真实意图。第二,历 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相结合。本文把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分 析,展现其产生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第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休谟经济 正义思想进行宏观把握,对其来源、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另一方面 对理解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的关键性概念进行分析。第四,文献法。通过参考各类文献汲 取前辈学者对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关键词:休谟 经济正义 财产权 政府 市场经济 iii david hume es idea of economic justice and its modern value major:ethics driction: western ethics thought postgraduate:li jiuhua supervisor:liu qionghao grade:2006 abstract abstract david hume (1711 - 1776) is a 18th century scottish philosopher and ethicist. humes ethical thought is an important ideological component of the ideological system and economic jus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ethics. in recent years, people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 of disciplines have tried to carry out the inquiry to humes theory of justice, but study from an economic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the ethics is few. in fact, humes justice is to safeguard and protect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are concerned about fair and just distribution of properties, which can be described as a kind of economic justice. it is a produ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which provided a defense of ethics of the bourgeois-liberal market economic policy. today,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s gradually improving, but still there are some phenomena of moral anomie. therefore, in-depth study of humes thinking on economic justice is a theoretically meaningful and valuable for drawing reference.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chapter, discu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origins and social background of humes theory of economic justice. solon, plato, and aristotles idea of economic justice provided a wealth of reference for hume putting forward his own ideas of economic justice theory. the political merger of scotland and england in 1707 promoted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two places as well as the rise of the scottish enlightenment, all these constituted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humes thinking of the economic justice. chapter ii ,analysis of the premise of humes theory of economic justice. through studying intellectuality hume started the researching of ethics, the study provided a theoretical premise for the explanation of economic justice, and his emotionalism provides a moral foundation for economic justice. his external and internal default of human nature is provided premise of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for the economic justice ideas. chapter iii ,explaination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economic justice. mainly includes three aspects: first, the premise economy justice generated by - human agreement. here in hume, justice is based on the human agreement, and the agreement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sense of the human common interests. only on the basis of coordination of human interests is the justice law iv become possible. second, the three rules of humes economic justice, they arethe rule of stable possession of property, the rule of transferring properties in accordance, the rule of fulfilling the promise. the three rules are the core content of humes economic justice. third, the defender of economic justice: the government. the main function of government is to force people comply with the laws of economic justice, so as to maintain peace and social order, and to realize the promotion of universal and practical human interests. chapter iv ,discussion of the function of humes economic justice. first of all, law of economic justice established and protected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and opposed equal distribution of property. secondly, it maintained social stability. third, it promoted public interests. finally, economic justice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order, efficiency and mutual benefit provided defens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chapter ,theoretical impact and value of reference of humes theory of economic justice. theoretical impact of economic justice rest with two aspects: first, the impact of the theory on utilitarianism. second, the impact on rawls theory of justice. humes thinking on economic justice reflect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made argument for the rationality and legitimac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therefore, it h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contemporary china in the period of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its values mainly reflec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 to clear property rights. second, it requires us to focus on the stability and respect for private property rights. third, it requires honest and trust in establishing credit mechanism suit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article: first, text-based, be faithful to the true intentions of hume in theory. second, combining the methods of history and the methods of logic.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d humes thinking of economic justice in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 demonstrated the objectivity and inevitability of its birth. third, the combination of macro and micro approach, on the one hand to carry out macro comprehension of hume economic justice to probe into its origins,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impact of depth, on the other hand, analyzed the key concepts of understanding humes thinking on economic justice. fourth,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rough reference of various types to draw research results of senior scholars on humes thinking of economic justice. key words: hume; key words: hume; economic justice; property right; government; market economy 1 前言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前言 (一)选题缘由和意义 休谟(17111776)是 18 世纪苏格兰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他在认识论、伦理学、政 治学、宗教、美学等领域,都有自己独到的创见。经济正义思想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休谟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结束到产业革命开始的社会变革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英国政局趋向稳定,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满足了资本主义迅速 发展的要求。1707 年苏格兰与英格兰合并,使得英国国内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资本主 义商业和贸易得到迅速发展,这使得一个新兴的市民阶级逐渐强大起来。对财产的稳定性 占有,取得合法性保障,乃至寻求正当性支撑,也逐渐变成了市民阶级普遍要求和内在呼 声。与此同时,先前资产阶级资本积累时期采取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已不再适应资本主义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克服重商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束缚,休谟提出了他的经济理 论,倡导大力开展自由贸易,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他的经济正义思想是那个时代的产 物,其核心内容经济正义的三大法则是经济交往活动中的正义规则,论证了个人追求自身 利益的正当性,确立和维系了个人利益的实现是有益于社会稳定和经济有序发展的。它反 映了十八世纪发展成为资产阶级的中等市民的经济要求维护和确立私人财产权,同时 也为发展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做了伦理辩护。 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主要见于人性论第三卷“道德学” ,以及道德原理研究 。 休谟对正义问题的论述都是建立在经济学层面上的。在“道德学”卷中,大部分都是论述 正义问题;在道德原理研究中也有两个章节专门论述正义问题。在这两本书中,休谟 对正义的起源、性质、原则以及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的论述。此外,在其他著作中, 休谟对正义问题也有所提及。因此我们要想真正了解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应立足于他的 人性论和道德原理研究 。 对于我们今天来说,研究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具有巨大的借鉴意义。我国现阶段市场 经济体制正逐步完善,但是在经济社会中仍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行为。研究休谟的经济正 义思想,使我们感受到对人性的真切认识和对于社会制度与道德情感的深入分析,对于我 国现阶段明晰产权关系,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稳定和尊重私有财产权,建立 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信用机制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现状 (二)研究现状 对休谟原著的翻译:关文运译人性论(上、下) (商务印书馆 1980) 、 人类理解研 究(商务印书馆 1957 );吕大吉译人类理智研究(商务印书馆 1999 );王淑芹译道 德原理探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 曾晓平译 道德原则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1 ); 周晓亮译人类理智研究道德原理研究(沈阳出版社 2001);张若衡译休谟政治论文选 (商务印书馆,1993) ;陈玮译休谟经济论文选 (商务印书馆,1984)这些中文译著为 2 研究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国内还翻译出版了部分外国休谟研究 的专著,主要有:艾耶尔的休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 年版)、斯特德的休谟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和拉德克利夫的休谟(中华书局 2002 年版)等。 国内研究休谟代表性的专著有阎吉达的休谟思想研究(上海远东出版社 1994 年 版)、罗中枢的人性的探究(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5 年版)、周晓亮的休谟及其人性哲 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6 版)和黄振定的通向人学途中(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7 年版)等。这些以休谟哲学为主题的专著为我们理解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整体脉络与内在 逻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国外研究休谟著作有布劳德的五种伦理学理论,不过他将休 谟的正义思想只是作为研究休谟思想的一个环节来研究。 哈耶克于 1963 年发表的 大卫 休 谟的法律哲学和政治哲学 是一篇研究休谟正义论的力作, 随后, 罗尔斯发表其代表作 正 义论引起了人们对休谟正义理论的进一步关注。布莱恩巴里的正义诸理论就对休 谟的正义论作出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 目前,国内研究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成果有,何建华的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 、李 雨燕、黄波的论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吴欲波的秩序与自由休 谟经济正义原理新探 、周保巍的奢侈与文明休谟对商业社会“合法性”的辩护 、 赵玲的休谟的消费道德思想论析 、韩升、谢丽威的休谟经济哲学的人性之维与制度 之维 、李非的关于休谟的财产权理论 、张振兴、王怀林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与休谟 的正义法则 、杨豹的从休谟法则到企业的二重维度等文章对休谟经济正义思想进行 了阐述。此外,吴欲波硕士的毕业论文正义的求索休谟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赵修 义教授的试论休谟的经济伦理思想 ,对休谟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其他 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休谟的正义论上。高全喜所著的休谟的政治哲学一书,对休谟 的正义思想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这为我们研究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提供了借鉴。 (三)研究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以文本为基础,在理论上忠实于休谟的真实意图。第二,历 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相结合。本文把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分 析,展现其产生的客观性和必然性。第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休谟经济 正义思想进行宏观把握,对其来源、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影响进行深入探讨,另一方面 对理解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的关键性概念进行分析。第四,文献法。通过参考各类文献汲 取前辈学者对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置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去分析,以揭示其哲学前提为出发 点,对其思想内容、理论影响以及现实意义进行系统的探讨,以期为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提供借鉴。此为本文创新点。 3 一、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和产生的社会背景 一、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渊源和产生的社会背景 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是在 18 世纪英国特有的历史背景中产生的,古代思想家有关经 济正义的论述对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影响,朝气蓬勃的苏格兰启蒙运动构成休 谟经济正义思想产生的人文环境。 (一)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经济正义是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和形式,是正义的价值理念在社会经济生活领 域或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关照。它规导着经济活动中利益和意义、经济和道德、手段和目的 的内在统一,是以正义的价值维度来考量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是对经济活动的 哲学审视。在西方社会,早在古希伯来文明时期的旧约就出现了经济正义思想的萌芽, 到古希腊时期经济正义思想有了初步的发展,也就为休谟阐发其经济正义思想提供了理论 源泉。 1.梭伦的经济正义思想 1.梭伦的经济正义思想 公元前 8 世纪到 6 世纪,古希腊社会处在以部落或氏族为基础的荷马文明向奴隶制城 邦文明过渡时期,氏族贵族掌握着政治权力,实行以农业为本的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的发 展,出现阶级分化,氏族贵族利用手中的特权以及高利贷等手段侵占肥沃的土地和不断兼 并小农的土地,这就导致一般平民因为欠债而成为“护民”或“六一民” 1或者奴隶。这 就造成了氏族贵族与贫民之间的矛盾尖锐化,社会动荡不安。与此同时,随着工商业的持 续发展,部分经营工商业的平民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但是氏族贵族的土地兼并和债务奴役 平民的行为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氏族贵族压制和歧视也阻碍了这部分平民因出 身低微而不能处于政权管理层。于是平民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出现了“人民反抗贵族”的 动荡局面。贫民要求免除债务,重新分配土地,改善自身经济地位,工商业平民要求进一 步发展工商业,参加国家管理,改善自身政治地位。梭伦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了 “梭伦改革” ,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经济正义思想。 “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着优势” 2这种“不偏不倚” 的“公正”理论,是梭伦改革理论的核心,也是其经济正义思想的精髓所在。梭伦在改革 中,颁布“解负令” ,禁止以人身自由担保的借贷,下令取消公私债务;对贵族土地所有 权进行限制,他劝富有者不要贪婪无厌,要压制贪婪的心情。梭伦由此对氏族贵族的财产 所有权进行了革命性的干预,将因债务而抵押的土地归还给原主,恢复为因债务而卖身为 奴的贫民的自由。 梭伦在改革中,用财产的多寡取代了血缘世袭,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作四个等级,如 此,部分富民就有了参与政治管理的机会。由此,梭伦改革就在当时的政治经济制度中加 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国家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按照他们拥有地产的多 4 寡来划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学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 古希腊社会氏族制度遭到新的挑战。可见,梭伦的经济正义思想是建立在确立私有产权的 基础上,以求在贫民和氏族贵族、土地和财富之间建立一种公正的、不偏不倚的均衡的关 系。梭伦经济正义思想旨在调整古希腊城邦公民之间拥有的土地、财富的均衡, “人人各 得其所” 。不让平民和氏族贵族,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有优势,以维持岌岌可危的城邦的 秩序和稳定。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也是从确立私有财权出发,为资本主义市民阶级经济、 政治上的诉求提供伦理的辩护和道德的支持。所不同的是梭伦的经济正义思想旨在维持一 个危在旦夕的城邦制度,而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则是为一个新兴的经济、政治制度在伦理 理论上提供合理性、合法性的支撑。 2.柏拉图的经济正义思想 2.柏拉图的经济正义思想 柏拉图认为,我们每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我们有各种需要,于是招来各种各 样的人。大家住在一起,彼此成为伙伴和助手,这便形成城邦。在城邦中,人和人之间是 有差别的,那么从事的行业也不相同。人们之间互利互惠,互通有无,卖出买入,从各种 交易中得到各自的利益或好处。如此这种基于人类物质和精神需要的社会分工学说就成为 他经济正义思想的理论出发点。 柏拉图认为城邦是“一个可以满足人的最基本需要(包括进口贸易和商品交换)的经 济共同体” 。 3人们由于“自然禀赋”的不同,而从事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人们之间分工 互助。柏拉图通过其社会分工思想将人分为三个阶层。最低等级的是生产者(包括手工业 者、农民、商人、艺人等) 。他们没有参与政治的能力,天性就是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用 品,他们是天生的被统治者。第二个等级是军人(国家保卫者、辅助者) ,他们是是城邦 秩序稳定和安全的维护者,不用从事经济活动。第三等级是柏拉图“理想国”的最高统治 者,集智慧和权力于一身的哲学王,负责统治和管理城邦。在“理想国”这三个等级中, 第二、三等级是天生的统治者,他们不用参与经济活动,是天生的消费者。只有这三个阶 层的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职,才能构建一个理想的城邦。 “智慧” 、 “勇敢” 、 “节制”分别 是这三个阶层所对应的美德,哲学王的品性是智慧,军人的品性是勇敢,生产者的品性是 节制。柏拉图认定其构建的“理想城邦”是一个完善的城邦。这个完善的城邦是一个具有 各种美德的城邦,这些美德包括“智慧” 、 “勇敢” 、 “节制” 、 “正义” 。 “智慧” 、 “勇敢” 、 “节制”分别对应了三个阶层的品性。而正义正是这三个阶层各安其位、各尽其责, “每 个人必须在国家(城邦)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 4。正义的美德是其他三种美 德得以产生、存在并维护下去的前提。在“正义”为前提的社会分工原则下,三个阶层及 其相互关系的美德得到充分的实现,城邦才最能接近至善,城邦的秩序才能更加和谐。因 此,所谓城邦(国家)的正义就是组成城邦的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职,同时坚持以 智慧为首。 5 在这种城邦正义的基础上,柏拉图提出了实行财产归集体和城邦所有,具体地说,就 5 是城邦的第二、三等级之中,除绝对必需品之外,废除家庭,实行财产公有。他们还必须 同吃同住,同心同德,并远离金银,不与金银发生任何联系,他们中任何人不得有任何的 私人财产,粮食由其他公民供应,并按照需要每年定量分给。 柏拉图的经济正义思想正是在坚持社会分工原则的前提下,实施城邦正义之上的三阶 层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在统治阶层,清除掉私有财产,实行财产公有制,以平息城邦的 纷争,以保证城邦的高度统一与和谐。如他在法律篇中所表明的,均享物质财富及其 他所有之物,都是作为一种整合社会的手段,从而达到他们想象的乌托邦一个适合于 上帝而不适合于人类的共同体。 6休谟在其经济正义思想也坚持了社会分工原则,其经济 正义法则正是人们之间互利互惠,互通有无而交易的正义保障。但是休谟的经济正义法则 强调了各人对于自己的财产的占有,要求戒取他人之物。休谟反对平均分配财产,在他看 来主张平均分配财产的人是政治狂信者,平均分配财产在根本上是行不通的。 3.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正义思想 3.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正义思想 亚里士多德没有一部著作是专门研究经济问题的 , 但他充分注意到了当时社会发展中 经济要素与生活其他方面的联系,并由此探讨了许多经济问题,这当中就包括经济正义问 题。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正义思想包括三个部分即奴隶制天生公正论、正义即合法、平等。 亚里士多德认为主人与奴隶是天生的。能够运用心机的人天生适合做统治者和主人, 而能够用身体劳动的人是被统治者,是天生的奴隶。主人和奴隶之间具有共同的利益,因 此才能结成联合体。当然,亚里士多德也论述到并不是所有得奴隶都是天生的,惹认为, “一部分人做奴隶,一部分人做主人,奴隶被奴役,不仅有益而且公正,奴隶是主人的一 部分” ,当“主奴关系被看做合乎自然时,他们是朋友而且具有共同利益。 ” 7这样,亚里 士多德就论述了奴隶制是一种天生公正的制度。 亚里士多德在其奴隶制天生公正论的基础上继续阐述了他的经济正义思想。他认为, “所谓公正,是一种所有人由之而做出公正的事情来的品质,它使他们成为做公正事情的 人。 ” 8 公正是一种品质。 (1)正义即合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体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 。 “要 使事物合乎正义 (公平) , 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 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 ” 9 法 律是事物正义与否的一种权衡,因此,违法是不公正的,合法是公正的。亚里士多德认为 法律是以合乎德性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式表现了全体的共同利益或只是统治者的利益,而 “公正是一切德性的总汇。 ” 10 可见,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是法律的依据,正义与法律是 同一的,正义即合法。这一观点为后人所继承,也成为经济正义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2)正义即平等 亚里士多德探索作为德性一个部分的公正时,将平等意义上的公正,称为“部分的公 正” ,即具体行为、活动中的公正。他论及平等意义上的公正主要有三种,即分配正义、 6 矫正正义和交换正义。 分配正义 亚里士多德认为“分配性的公正,是按照所说的比例关系对公物的分配。这种分配永 远是出于公共财物,按照各自提供物品所有的比例。 ” 11 在现实情况中,分配性的公正又 分为两类: “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 。亚里士多德指出分配中要遵循中间原则,而合乎 比例就是中间,公正就是合乎比例。所以分配性公正要求,人们在共享公共财物的分配中, 要合乎比例的分配,相同的人获得相等的份额。与此同时,他认为“应该按照各人的价值 为之分配这个原则是合乎绝对的正义(公道)的” 12 即“比值平等”的分配。分配性公 正的实质就是各取所值。 矫正性正义 这种公正是对人们在交往活动的不公正行为进行裁决和调整,通过矫正以趋平等。亚 里士多德认为矫正性的公正是符合算数比例原则,站在所得和损失的对立面的某种平等, 即所得和损失的中庸。与分配性公正中考虑人们的所值不同,矫正性的公正根本就不考虑 当事人的所值。在法律面前一视同仁,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所注意的只是损害的大小。 矫正性公正实质上就是司法正义,它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经济上交往和制定契约所应遵循的 原则,包括民法上“损害的禁止原则”和“补偿原则” 13 其实质是人们在交往中所得与 损失的中庸。 交换正义 交换正义是指当事人在交换活动能够平等互惠,是由当事双方主动实现的正义。亚里 士多德认为通过交换,人们才有共同交往。共同交往由一种叫回报的德性按照比例原则维 系着。同时,亚里士多德指出,因为以德报德,交换才能出现,进而在交易的关系中构成 一种互惠。这种互惠在于交换的东西之间价值的相同,交换正义恰是交换的东西的价值之 间的中道,是合乎比例原则报偿的中道。人们通过交换的正义原则,在等值的条件下,在 不相同、不相等的东西之间互通,进而互通有无和各得所需。亚里士多德认为,没有公度 就没有等值。没有等值,交换就不相通了。因此,交换的正义实质是等值的交换。 亚里士多德关于分配正义、矫正性正义和交换正义的思想,实现了个人正义向社会正 义的过渡,阐明了经济正义的基本原则,为后世思想家在论述经济正义时提供了丰富的思 想源泉。休谟接受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经济正义的论述,并进一步阐述了经济正义的起源, 提出了以明确财产权为中心的经济正义理论。在休谟经济正义三大法则中,我们会很容易 发现亚里士多德有关经济正义论述的影子。 7 (二) 休谟经济正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 休谟经济正义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休谟生活在英国资产阶级“光荣革命”结束到产业革命开始的社会变革时代。休谟的 经济正义思想正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它反映了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英国资产阶级的利益、 愿望和要求。 政治上:1688 年“光荣革命”的胜利,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正 式登上历史的舞台,英国从此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政体,为英国资本主义飞速发展 开辟了道路。1689 年权利法案的通过,以明确的条文,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 军权等方面限制了王权,同时将议会拥有的自由和权利用法律的形式予以了肯定,这样就 进一步明确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合法性。 1707 年,经过英格兰和苏格兰两国议会的同意,两国于 1707 年 5 月 1 日正式合并。 从此两个民族国家的英格兰和苏格兰不再是独立的国家, 而成为 “大不列颠联合王国” 的组成部分。这次合并是苏格兰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通过合并,贫穷落后的 苏格兰特别是苏格兰低地加强了同经济发达、商业繁荣的英格兰的联系,使资产阶级的成 果在苏格兰得到巩固,并逐渐建立了一个新的适应于商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 休谟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苏格兰低地的知识分子,他本能地接受了这个社会变革 的现实,欢呼苏格兰与英格兰的合并,支持由此所导致的苏格兰全面而缓慢的资本主义化 的改造。休谟不支持苏格兰社会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反对、抗议英格兰的运动,坚决反对任 何复辟封建旧制的企图。在英国政坛,面对辉格党和托利党之间的斗争,他采取在两者之 间不偏不倚的立场,但在政策方面更加倾向于革命态度比较坚决的辉格党,他是“辉格党 寡头统治的热烈拥护者” 。 14 经济上:在英国资本主义早期发展中,英国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在英格兰(伦敦周围和 英国东南部) ,苏格兰大大落后于英格兰。在工场手工业的发展,资本的原始积累,殖民 的掠夺以及海内外贸易等方面,苏格兰都无法同英格兰相比,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几乎等 于零。1707 年两国合并之后,苏格兰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合并给苏格兰带来了很大的 实惠。英格兰不仅解除了对苏格兰的贸易壁垒,而且还给了苏格兰大量的现金补偿。英格 兰的贸易、航运、以及海外殖民度在共同的关税和国内税的框架内向苏格兰敞开。在苏格 兰接受伦敦的税收规则和贸易规则的同时, 英格兰对苏格兰给予税收上的优惠。 与此同时, 苏格兰的工商业也因为合并后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英格兰经济发达地区的带动,出现了前所 未有的发达景象,海外贸易也兴旺起来。随着苏格兰政局的进一步稳定和统一,苏格兰资 本主义工商业和贸易的迅速发展,经济呈现出由封建向近代商业转型的繁荣发达的景象。 苏格兰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国民财富也随之日益增长。这也使得一个新兴的 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市民阶级逐渐强大起来,他们追逐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寻求对财产持 有的稳定性占有、合法性的保障以及正义性的支持。休谟“对当时英国迅速发展的资本主 义社会作了进步的和乐观的赞扬” 15,他的经济正义思想正是反映了这时资产阶级的利 8 益和要求。资产阶级在经济利益上的诉求也在当时的思想文化运动中直接反映出来。 思想文化上:18 世纪初苏格兰出现了一场以城市为中心的思想启蒙运动,史称苏格兰 启蒙运动。这场运动的主要参与人群是大学教授、律师和传教士,他们是苏格兰独特的发 展脉络的直接产物,其代表人物有哈奇森、休谟、斯密、弗格森、罗伯逊、里德以及蒸汽 机的发明者瓦特等等。他们在哲学、自然神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以及自然 科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这场启蒙运动中,苏格兰的政界、学界以及商界人士之间的 联系也颇为紧密。在苏格兰启蒙运动兴起之时,政界领袖给予学界人物以财政上的支持。 这种紧密的联系也导致了苏格兰出现大量的社会团体。苏格兰思想家们以这些社会团体为 载体,讨论各种流行的观念,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思想。休谟曾是苏格兰启蒙运 动中第一个重要社团爱丁堡哲学学会的干事,也是苏格兰启蒙运动最重要的社团择优 学会的成员。 苏格兰启蒙运动,它不是为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所作的舆论准备,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 已经确立的情况下,伴随着社会的解放而出现的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苏格兰政局稳 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的理智能量和文化热情充分涌现。苏格兰思想家更是更加热 忱、更加直率的发表自己对社会问题研究的新思想、新观点。他们拥护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并积极从理论上来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休谟作为苏格兰启蒙运动的主要推动者和 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深深地打下了他那个时代的烙印。 9 二、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的哲学前提 二、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的哲学前提 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是其思想体系的一部分,因此要想深入了解他的经济正义思想, 我们就有必要从整体上把握它的哲学前提即知性论的认识论前提、情感主义伦理观以及人 性论预设。 (一)知性论的认识论前提 (一)知性论的认识论前提 正如黑格尔所说: “哲学与他的时代是不可分的。所以哲学并不是站在他的时代之外, 它就是他的时代的实际的知识。 ” 16休谟是一位坚定的、彻底的经验主义者,他的哲学继 承了近代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传统用人类的感觉经验来说明问题。与以往的经验主义 前辈一样,休谟强调纯粹用人类的感觉经验来说明问题。他把人类的一切感觉统称为“知 觉” ,并且认为心灵中所能施展的所有活动,都是可以归在知觉一名之下的, “知觉”是人 类认知的唯一对象和材料。 休谟根据知觉刺激我们心灵,进入我们思想或意识中时的强烈和生动程度的不同,将 知觉分为印象和观念两种。印象就是进入我们心灵最强、最猛的知觉,它包括初次出现在 我们灵魂中的一切感觉、情感和情绪,而观念则是我们的感觉、情感和情绪在思维和推理 中的微弱的意象。印象与观念的差别,实质就是感觉与思维的差别,但是它们的本质是一 样的,即都来源于我们人类的感觉。对于知觉的区别,休谟认为还可以作简单与复合的区 别,即简单印象和观念,复合印象和观念。通过这种区别,休谟对印象、观念进行了排列 和秩序,精确了它们的性质和关系,观念与印象似乎永远是互相对应的, “我们的全部简 单观念在初出现时就是来自简单印象,这种简单印象和简单观念相应,而且为简单观念所 精确地复现。 ” 17而复合观念和印象由简单观念和印象形成,那么它们也是精确地相应。 由此,休谟提出了其人性科学的第一条原则: “印象在先原则” ,也就是说所有的观念都是 来源于印象,观念是印象的摹本。 休谟根据经验发现,观念复现印象,在活泼程度上,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活 泼程度相当大,一种变为一种纯粹的观念。休谟称它们为记忆观念和想像观念。根据受原 始印象的次序和形式的束缚程度, 休谟得出了他人性科学的第二条原则: “想象自由原则” , 认为相像可以自由地移置和改变它的观念。根据这一原则,休谟认为观念之间的联系有三 种关系:类似、时空接近、因果关系。其中因果关系的范围最为广泛,休谟把因因果关系 联系起来的对象之间的活动,看作是一切利益和义务关系的根源, “人类就是通过这种关 系在社会中互相影响,并被置于统治和服从的关系的中间” 18。 休谟认为,知觉是我们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物,是我们一切结论的原始基础。我们关于 道德邪正的判断实质上就是一些知觉。因此,知觉是可以运用于我们道德善恶,进行道德 判断上来的。我们“赞许一个人,谴责另一个人,都只是那么许多不同的知觉而已” 19休 谟也正是通过讨论“我们还是借我们的观念,还是借印象来区别德与恶,并断言一种行为 是可以责备的或是可以赞美的呢?” 20这个问题开始了对道德学的研究。休谟通过研究知 10 性,并以其为出发点,开始了对道德学的研究,就为休谟经济正义思想的进一步阐述提供 了理论前提。 (二)情感主义伦理观 (二)情感主义伦理观 知性论为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提供了认识论前提,而他的情感主义伦理观则为经济正 义思想提供了道德基础。休谟将印象分为感觉印象(原始印象)和反省印象(次生印象) 两类。休谟在人性论中着重讨论了反省印象(次生印象) 。他认为“身体的苦乐是心 灵所感觉和考虑的许多情感的来源,但是这些苦乐是经先前的思想或知觉而原始发生于灵 魂中或身体中的(称之为灵魂或身体都可以) ” 21,这就为情感找到了基础即人的苦乐感, 也为进一步阐述其经济正义思想奠定了情感主义的道德基础。 1.情感的分类 1.情感的分类 休谟将人的情感分为两种:直接情感和间接情感。直接情感是指直接起源于善、恶、 苦、乐的那些情感,间接情感是指由同样一些原则所发生,但是有其他性质与之结合的那 些情感。不论是直接情感还是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写法技巧
- 客服中心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案例
- 道路桥梁新旧衔接施工技术方案
- Nd2Ti2O7陶瓷的储能特性及其掺杂改性
- 建筑施工安全培训学习制度
- 餐饮行业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高一年级家长会发言稿及流程安排
- 磁液力混合式耦合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 生产车间设备维护保养执行标准
- 异地基层公务员焦虑情绪的叙事治疗研究
- 2025海南省纪委监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事业编制人员8人(第1号)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行政法专业毕业论文
- 2025年中国银行考试题目及答案
- 小学德育工作会议记录
- 战略客户管理办法
- 2025年《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 男女平等宣传课件
- 顾客信息保密管理办法
-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行业2025年市场细分:家庭教育心理咨询服务市场研究报告
- 皮肤敏感培训课件
- 港口业务风险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