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三).doc_第1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三).doc_第2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三).doc_第3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三).doc_第4页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古诗文阅读竞赛试题及答案(三)第一部分 基础题 (40分) (一)选择(20分,每题1分)1屈原国殇用于祭奠( ) A楚国已故的国君 B为国捐躯的将士C未成年而死的人 D在他乡死去的人2陶渊明饮酒中,最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A飞鸟相与还 B心远地自偏 C结庐在人境 D悠然见南山3“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出自( )的文章。A庄子 B孟子 C文天祥4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的作家是(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 永 D苏 轼5杜甫蜀相“两朝开济老臣心”中“老臣”是指( ) A曹 操 B李 斯 C诸葛亮 D王安石6屈原国殇中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A车错毂兮短兵接 B旌蔽日兮敌若云C矢交坠兮士争先 D凌余阵兮躐余行7赞美兄弟皆有才识的词语是( )A难兄难弟 B人琴两亡 C阿大中郎 D三荆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A慎于言 B慎于思 C慎于行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出自( )。A易经 B庄子 C老子10五柳先生传中“不汲汲于富贵”的前一句是( )。A不汲汲于贫贱 B不戚戚于贫贱 C不郁郁于贫贱11牡丹亭的作者是( )。A关汉卿 B马致远 C汤显祖 12“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出自( )。 A滁州西涧 B山居秋暝 C春夜喜雨13“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出自( )的文章。 A司马光 B魏征 C诸葛亮 14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然后君子。”A文质相当 B文质兼备 C文质彬彬15“己欲立而立人”的下句是( )。A欲立人而立己 13己欲仁而仁人 C己欲达而达人 16“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的下句是( )。A师不必不如弟子 B师不必如于弟子 C师父不必贤于弟子17陆游词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写的是( )。A菊花 B梅花 C兰花18苏轼前赤壁赋中说:“逝者如斯,而( )也;盈虚者如彼,而( )也。”A不舍昼夜 未消长 B未尝往 卒莫消长 C未逝 莫消长19陈情表中“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薄”字意思是( )。A单薄 B鄙薄 C迫近20黄帝四经中说:“审于行文武之道,则天下宾矣。”其中对“审”和“宾”二字的正确解释是( )。A审查 宾客 B审慎 宾馆 C懂得 服从 (二)填空(20分,每格1分)21盈盈一水间,_。22余霞散成绮,_。23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4_,鸟鸣山更幽。25江畔何人初见月,_。26千淘万漉虽辛苦,_。27_,得失寸心知。 28_,又岂在朝朝暮暮。29_,只是朱颜改。30民为贵,_,君为轻。31琵琶行中“江州司马青衫湿”的江州司马是指_。32诸葛亮所写的出师表是上给_的。33焦仲卿妻最早收入南朝陈时徐陵所编的_,题作_。34痴儿了却公家事,_。落木千山天远大,_。35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_。3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_。37能体现苏轼石钟山记观点的句子是_。第二部分 综合题 (70分) (一)诗词阅读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回答问题。(8分)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38解释 (1)瑞脑:_。(1分) (2)金兽:_。(1分)39“东篱”引用了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名句:,(1分)40“暗香”是指_(花名)淡雅的香气。(1分)41“帘卷西风”是一句倒装,意即_。(1分)42这首词写词人在重阳佳节_的孤寂愁绪。(1分)43据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在外做官的丈夫赵明诚后,赵明诚赞赏不已,自愧写词不如妻子,却又想要胜过她,于是杜门谢客,苦思冥想,三日三夜,作词五十首,并将李清照的这首词夹杂其中,请友人陆德夫评论。陆德夫细加玩味后说:“只三句绝佳。”你知道陆德夫说的是哪三句吗?请写出来。_,_,_。(2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每格1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44作者字_,与_并称大李杜。45“却看”意即_“青春”指_。46尾联“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_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形成活泼流走的_对。47这首唐诗以_为背景,抒发了诗人_之情,所以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10分) 中吕卖花生怀古 张可久 关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48元曲四大家是 (4分)49首句“美人自刎乌江岸”隐含的典故是_,作者以此写_相争的历史。(2分)50诗人选取的三则历史材料,有无辜者的个人悲剧,有战火熊熊中众生的劫难,也有戍边无归的军人的遭遇,虽然角度不同,却揭示了一个共同主旨:_。(1分)51整个作品在叙述史实的基础上_,具有_的情调,“长叹”中包含着_的复杂感情。(3分)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一个语段,回答问题。(15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浚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52庄子名_战国时期_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_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_”。(4分)53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_和_对话的形式,讨论了“_”的问题。成语“_”“_”就是出自这篇文章的。(5分)54庄子在秋水中以“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为论据,是为了论证( )。(1分)A孔孟之道博大精深 B孔孟之道微不足道C人的认识是无限的 D人的认识是有限的55对庄子秋水的艺术特色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1分)A善于将抽象的哲理化为具体的形象B善于通过虚拟的寓言故事来说理 C举出大量事实进行论证D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说理56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2分)57庄子描绘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2分)阅读下面一个语段,回答问题。(12分) 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铠仗精巧,以至封贮亦有法度。进于城北治第,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岁,果为他人所有。今资政殿学士陈彦升宅,乃进旧第东南一隅也。58本段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是_。(1分)59解释:郭进有材略,累有战功 材略:_累:_(2分)既成,聚族人宾客落之 既:_落:_(2分)60划线句有几个分句?请为之断句。(将分句分别抄录于下,3分)61翻译“诸子安可与工徒齿”句。_(2分)62根据这个材料,请你为郭进写一句评语:_(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7分) 鲍叔荐管仲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63本文所讲的这个故事可用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也可用典故“知音”来形容,“知音”讲的是_两人的故事,与这个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4分)6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选文围绕一个“知”字展开。第一段,写管仲对鲍叔这个人生知己的感激。 B以排比句的形式列举大量而细微的事实说明鲍叔的知贤,语势充沛,说理有力。 C在人物描写上属于正面描写。 D原作全文虽然记录的是管仲和晏婴,不是鲍叔,但是无论是原作还是选文,所要表述的主题思想是“知人”。 E众所周知,作者在为李陵辩护遭受腐刑,平生故交旧友竟然不为一言,知音何在?所以作者借管仲之口,表达强烈而鲜明的褒贬态度和渴望知遇明君的人生理想。6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不肖:不贤,此处是愚笨的意思 B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羞:以羞愧(羞耻) C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困:不得志。 D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推崇66选出加点虚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1分) A分财利多自与 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尝与鲍叔贾 D蹇叔之子与师67翻译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_(2分)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_(2分)68下面是关于鲍叔牙和管仲的介绍,读后你有什么感想,请简述之。(6分) 鲍叔牙(生卒年不详),又称鲍叔,春秋时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少时与管仲友善,曾一起经商。齐襄公乱政,鲍叔牙随公子小白出奔至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出奔鲁国。齐襄公被杀,纠和小白争夺君位,小白得胜即位,即齐桓公。桓公囚管仲,鲍叔牙知道管仲之贤,举荐管仲替代自己的职位,而自己则甘居于管仲之下,齐国因为管仲的治理而日渐强盛。 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谥号敬,故又称管敬仲,颖上(今属安徽)人,是春秋初齐国政治家、哲学家。早年经商,后侍奉齐国公子纠,助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事情失败,不死于主,宁可幽囚受辱。幸得鲍叔举荐,加上桓公冰释前嫌,荣任齐国卿相,主持政务,齐国大治,他被尊为“仲父”,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其思想言论,后人集编为管子一书传世。 简述:附加题:(20分)阅读唐诗过后是宋词,结合本文,就诗词的“雅与俗”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过300字) 唐诗过后是宋词 葛兆光(节选) 最近几年,我看到一些写得相当不错的歌词,歌词里有不少意象很美也很有深意,你就是把歌名列出来也能感到这一点,星星点灯,照亮我的家门,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别在异乡哭泣,打不开的锁,锁住了一个未圆的梦,背心,感觉捉摸不定,没有道理可寻,读来好象比那些号称诗的诗更像诗。好象近来词的作者也腻歪了从胸口一喷就到嘴边的写法,除了找一些和过去不同的主题之外,还在想方设法变化词的风格,有的搀上一些古典诗词的句子,像涛声依旧借了枫桥夜泊,有的用上一些日常朴素的话语,像小芳就写得像白话,有的参考民歌的连章形式,像弯弯的月亮前几句就是辘轳体的变体,好象作者们也希望自己的词不要那么浅白没味 当然,现在说流行歌曲取代诗歌还为时过早。宋词取代唐诗成为一代文学的标志,原因很多很多,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宋代词比诗还写得好,写得新鲜写得贴心贴肝。那么流行歌曲自身有没有素质取代诗歌成为人们各种情愫的寄托与表现,它能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品味和艺术技巧使流行歌曲得到普遍的认可? 流行歌曲的歌曲流行,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永垂不朽。要想桩子稳,就要根子深,根子是内功不是花拳绣腿。如果只是“宝贝对不起,不是不爱你”,“要不是有情郎和我分开,我的眼泪不会掉下来”,就会像老让一个人吃甜点最终也会腻一样,再爱吃甜的人也经不起这种过于殷勤的让菜,因为心灵世界并不是只为“甜心”而存在。歌词里要是总出现“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我拿青春赌明天”这类说通不通、似懂不懂的词而没有更含蓄自然的文字,传唱的人再多也只是一笔糊涂帐,充其量是歌曲的附庸而不像宋词最终由附庸蔚为大观。说实在的,宋词能够成为一代文学的形式,其实还是在文人参与创作之后,过去我们的文学史总是说民间创作对文学有多少多少启发,给文学注入了多少多少新鲜养分,这都不错,不过,在“下贱者最聪明”、“劳动人民最懂得文学”的观念中,只注意了“源”而忽略了“流”,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想要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标志,没有文化人的参与是不可能的,柳永也罢、晏殊也罢、欧阳修也罢、苏轼也罢,其实都是文化人,文化人的参与创作,意味着一种深邃的文化意识和高度的文化修养对文学样式的渗透和对文学品格的提升,就象把野生的杂花培育成可观赏的花卉和把原生的鲫鱼培育成五彩的金鱼一样。 文学需要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沉的人文精神,没有这内涵和精神只能流于一般的情感宣泄和浅薄的心灵安慰,流行如果是指形式与语言,自然很好,通俗如果是指情感和内涵,那就很糟,没有对人生的真正体验,随你怎么从唐诗宋词那里贩来意象和词语也只是在花裤衩上打补钉,充其量是点缀,时时会露出那种俗气的底色,没有对语言的真正机智,随你怎么挖空心思乔獐作智也只是在玩狗熊掰棒子的把戏,说到底是矫情,听听就会听出那里面口是心非的虚假,文化品味说来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但缺少它就是让人瞧着俗气,知识储备看上去是一种无关的因素,但没有它就是让人看着浅薄。 诗歌是越来越不景气了,这也难怪,一些故作深沉的和故弄玄虚的诗歌好象在那儿有意“自绝于人民”似的,在自我陶醉中划地为牢,那些除了他自己谁也看不懂的诗歌把那一点点有限的感情拧过来拧过去,痛苦得别扭,欢喜得蹊跷,意思九曲十八弯,上气不接下气地用生造的词语拼接了又撕碎,撕碎了又拼接;流行歌曲是越唱越热闹了,倒也必然,可相当多的歌词也好象是在那儿重复来重复去地唱老调,那些浅浅的笑靥和嗲嗲的娇嗔加上东拼西凑的词语仿佛要把一滴感情化开变成一大锅浓汤灌进听众的耳朵里,常常不知所云的歌词让不知就里的听众觉得深沉奥妙,让稍有知识的听众觉得莫名其妙。在这个既没有了唐诗又还没等到宋词的时代里,要想留住唐诗的时代,就要使诗歌有点儿亲切和自然,要想迎接宋词的时代,就要让流行歌曲多一些机智和内涵,随便怎么都行,只要有让人还能感动的东西,因为我们这个时代已经不太会被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感动了。 答:_答案第一部分 基础题 (4 0分)(一)选择(20分,每题1分) 1B 2B 3B 4B 5C 6B 7C 8C 9A 10B 11C 12,A 13A 14C 15C 16C 17B 18B 19C 20C(二)填空(20分,每格1分)21脉脉不得语 22澄江静如练 2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24蝉噪林逾静 25江月何年初照人 26吹尽狂沙始到金 27文章千古事 23两情若是久长时 29雕栏玉砌应犹在 30社稷次之 31白居易 32刘禅或刘阿斗,写皇帝亦可 33玉台新咏;为焦仲卿妻作 34快阁东西倚晚晴;澄江一道月分明。 35在水之湄 36而入之所罕至焉 37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第二部分 综合题(70分)38(1)即龙脑,香料名。 1分/(2)刻有兽形的铜香炉。 1分 3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分 40菊花1分 41西风吹卷门帘1分 42独守空闺,思念丈夫1分 4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分 44子美 李白2分 45 回头看 春季2分 46地名 流水2分 47安史之乱 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2分 48关汉卿 白朴 郑光祖 马致远4分 49霸王别姬或虞姬自刎 楚汉2分 50战争给百姓带来的只是灾难困苦1分 51直抒胸臆 沉郁悲凉 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3分 52周;宋;道家;老庄(4分) 53河伯、海若;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望洋兴叹”“贻笑大方”(5分) 54D(1分) 55C(1分) 56,因为河伯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