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魏晋南北朝时期,模拟之风甚为盛行,拟古诗创作尤甚。西晋是拟古诗创作 的开端,模拟作品众多。然而,自明清以降,学界对之一直持贬抑态度,近年以 来,有学者首先对陆机的拟古诗提出了一些精辟见解,但仅侧重于风格差异的探 讨。本文将以西晋拟古诗为研究对象,探讨西晋拟古诗源流、成因、特点及地位 等。 论文引言部分探讨了学者对六朝模拟之作的评价及研究现状。正文由四部分 组成: : 第一部分主要考察拟古诗的渊源。文学领域的模拟当始于先秦,皆以屈原作 品为模拟对象。汉代模拟之风甚浓,以赋的模拟为主。汉末到魏晋,模拟对象发 生变化,由赋而诗。在题目中以“拟”字显然示人的,乃西晋的傅玄,此后,拟 古诗创作蔚然成风。 第二部分考察拟古诗兴起的原因。从个人动机的角度出发,有两个原因:一 是为了学习写作,二是较艺、里才的心理,使得文人致力于模拟前人作品。从时 代性因素出发,有如下数端:文学遗产的积累为拟作者提供了模拟的典范;当时 文坛创作观念以及政治、文化环境的影响。 第三部分探讨西晋拟古诗的特点。文章主要从三方面考察:语言方面,拟诗 比原作更加繁缛、绮丽、工巧,表现为铺陈、用典、练字、析文、丽辞;从整体 情调上看,拟诗语气更含蓄、矜重,抒情也更委婉、雅致,呈现出一种文人化、 雅化的倾向。情感抒发方面,一些拟诗情感成分有所流失,抒情不及原作那么淋 漓尽致、动人心魄。 第四部分拟古诗的地位及影响。拟古诗在当时有极高地位,获得当时文论家 的好评;拟古诗提高了五、七言诗的地位,促进了诗歌语言的雅化,开创了诗歌 创作中的模拟之风,且魏晋之后,拟作现象仍继续发展,这一现象有待我们进一 步探讨。 关键词:拟古;创新;雅化 a b s t r a c t c o p yf o r m e rw i r t e r s s t y l ei sa f a s h i o ni nm e d i e v a lc h i n a s ot h a tt i d eb r o u g h ta b o u t l o t so fc o p y i n gp o e m s w e s tj i nd y n a s t yw a sb e g i n n i n go fc o p y i n gp o e m sa n dt h e r e e x i s t e dal a r g eq u a t i t yo ft h e ma tt h a tt i m e h o w e v e r , t h ea c a d e m i ah e l dab i a st o w a r d s t h e ms 缸m i n ga n dq i n gd y l 珊q t y i n 北c c n ty e a r s ,m a n ys c h o l a r sb r o u g h tu ps o m e p e n e u a t i n go p i n i o n s 0 1 1l u j i sc o p y i n gp o e m s b u tt h a tw a so n l yl i m i t e di nt h e d i s c u s s i o no fs t y l ed i f f e r e n c e t h i sp a p e rw i ut a k ec o p y i n gp o e m so fw e s tj i nd y n a s t y a sr e s e a r c ho b j e c ta n dd i s c u s si t so r i g i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r e a s o a sl e a d i n gt oi t , i t s c h a r a c t 懿a n di t sp o s i t i o n t h ep r e f a c eo f t h i s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ds c h o l a r sa l ,p r a i s a lo fc o p y i n gp o e m so fl i u c h a na n d 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s t a t e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p a r t s : p a r to n e :i nt h i sp a r t , t h ea u t h o rm a i n l ye x p l o r e st h eo r i g i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c o p y i n gp o e m s c o p yf a s h i o ni nl i t e r a t u r ef i e l ds h o u l ds t a r tf r o mt h et i m eb e f o r eq i n d y n a s t ya n dw i r t e r $ m a i n l yc o p yq u y u a n sw o r k s c o p yw a s s t i l lnf a s h i o ni nh a l l d y n a s t ya n dw r i t e r sm a i n l yd i dc o p yi no n el i t e r a r yf o r m - f u f r o ml a t e ri - i a nd y n a s t y u n t i lw e im a dj i nd y i i a s 饥c o p yo b j e c tc h a n g e df r o mf ut 0p o e m t h ef i r s tw r i t e rw h o e x p r e s s e dc o p ys t y l ec l e a r l yi nt h ep o e l n st i t l es h o u l db ef u x n a n i nw e s tj i nd y n a s t y f r o mt h e no n , t h ew r i t i n go f c o p yp o e m sp r e v a i l e d , p a rt w o :i nt h i sp a r t , t h ea u t h o rm a i n l ye x p l o r e st h er e a s o n sl e a d i n gt ot h er i s eo f c o p yp o e m s w r i t i n g s e e i n gf r o mi n d i v i d u a lw r i t i n gm o t i v e ,t h e r e r et w or e a s o u s o n e i st os t u d yw r i t i n gb e t t e r 9t h eo t h e ri st h ep s y c h o l o g yo f s h o w i n go f f o n e sb r i l l i a n c ea n d w i s d o m s e e i n gf r o mp e r i o df - - t o r 8 ,t h e r e r e r p m 毽o n sa sf o l l o w s o n ei st h e a c c u m u l a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l e g a c yp f o v i d e dc o p yp a t t e r n sf o rw r i t e r s t h eo t h e ri st h e e f f e c to fw r i t i n gc o n e q ,to fl i t e r a r yc i r c l e sa n dp o l i t i c a l ,c u l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o ft h a t t i m e p a r tt h r e e :c h a r a c t e r so fc o p y i n gp o e m si nw e s tj md y l l a s t y oi nt h i sp a r t , t h e a u t h o rm a i n l yd i s c u s st h a ts u b j e c tf r o mt h r e ea s p e c t s s e e nf r o ml a n g u a g eu 鹋,c o p y m g p o e m su s i n gv a r i o u sr h e t o r i c a lm o a n sw e r em o r ep o l i s h e dt h a no r i g i n a lw o r k s s e e n f r o mt h ew h o l dm o o d , c o p y i n gp o e m sw 啪i n o l 它i m p l i c i t s e e n f r o me t d o n e x p r e s s i n g s o m ec o p y i n gp o e m sw e r en o tt h a tt o u c h i n go rt os a ym o v i n ga st h eo r g h 姐1 w o r k s p 缸f o u r :p o s i t i o na n de f f e c to fc o p y i n gp o e m s c o p y i n gp o e m sh e l da h i g h p o s i t i o i la n dg o tg o o dc o m m e n t sf r o ml i t e r a t u r ec r i t i c i s me x p e r t sa tt h a tt i m e c o p y i n g p o e m s1 n 唧n d v e dt h es t a l 糙o ft w ot y p eo f p o e m sw h i c he a c hs e t e n c ec 衄t a i n e d 丘v co f v e nw r i t t e nc h i n e s ed 咖噙c t 懿t h e ya l s oa d v a n c e dt h ep o l i s hp r o c e s so fp o e m l a 理哗a n di n i t i a t e dt h ec o p yf a s h i o ni np o c mw r i t i n g 触e rw e ia n dj i n d y n a s t y , t h e p h e n o m e n o no f c o p yf a s h i o ns t i l lw e n to na n dt h a ti sw o r t hu sd i s c u s s i n g 如舭 k e yw o r d s :e o p y h gp o e m s ;i n n o v a t i o n ;f o r m a l z e h i 关- t :9 位论文独立芫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变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酌课题有新妁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妁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支( 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 。 ( 涉及保密内容酌学位论文在解奢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获得。学雠姘者,二亟童多 z o 年s 冠f 日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引言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模拟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创作现象,如汉代的 拟骚、拟赋,魏晋南北朝的拟乐府、拟古诗其中,又以汉魏六朝拟古之风 最为盛行:萧统文选特立“杂拟”一目,录陆机等十家六十三首作品,可见 模拟在汉魏六朝发展的盛况。 然而自明清以后,学者们对这一时期的模拟之风多持贬抑态度,以陆机为例, 如明胡应麟日:“平原诗文,模拟何众,而创获何稀也! ”。清黄子云亦言:“平原 五言乐府,一味排比敷衍,间多硬句,且踵前人步伐,不能流露性情,均无足观。” 。 近代学者也大多持此观点。如刘大杰评论汉代辞赋作品云: 辞赋到了这种模拟的时代,自然是更没有生气,没有意义,只是照着一 定的形式,堆砌词句铺陈形势;外表华丽非凡,内面空虚贫弱;就是说到 讽谏,那也只是一种点缀。 罗根泽评晋代乐府亦云: 概皆模拟古乐府之作,无自己创制者篇章虽多,而有生气,有性灵者则 甚少;倘以优孟衣冠,外形亦似,内心难学也。 再如葛晓音论及西晋诗歌时云: 大多是模拟之作,题材,内容都富于创造性的作品相当少见;即使诗中 真有实感,也被隐埋在老一套的表达方式中而变得陈旧不堪了o 以上各家认为模拟换汤不换药,新作了无新意,有言而寡情,强调作品应有作者 个人的情感,作品要具原创性,所以对拟作多持否定态度。然而,以上各家所评, 有过于苛责之处,他们忽略了六朝拟作生成的特殊性。批评者都站在自己所处时 胡应一:诗蕺 外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4 7 页 黄子云:野鸿诗的,见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版,第8 6 1 页 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1 4 7 页 罗根泽:乐府文学史) ,北平文化学社印行1 9 3 1 年版,第9 3 9 4 页 葛晓音:八代音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4 3 4 页 1 代的观点出发,而非拟作者所处时代的标准。其实,汉魏六朝时期对模拟现象是 持认同态度的,。未有讥之者”,o 且当时几乎人人拟写诗、赋、乐府,模拟很受时 人重视。扬雄、陆机作品中都有大量的拟作,但依然被称为当代大家;钟蝾称陆 机拟古诗为“五言之警策”,。丝毫不因其是拟作而忽视它;萧统将拟诗设为 目,可见他对拟诗的评价。综上所述,汉魏六朝对模拟的看法,与后世迥然不 同。 那么,模拟作品是否如以上论者所说全无创造性,没有作者自身的情志呢? 汉魏六朝数百年间,拟作大量出现,也受到时人的重视,确实毫无创新吗? 在文 学史上,拟古诗有何价值,有何意义,该如何定位? 审视汉魏六朝拟作现象,尤其以西晋最具有关键性。西晋是拟古诗创作的开 端,在拟古诗创作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本文将以西晋拟古诗为研究对象,试 图厘清拟古诗的源流,兴起原因,创作特色,地位、影响等问题。从有无明确模 拟对象来看,西晋拟诗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直接于文题中以“拟”字显然 示人的。如傅玄的拟马防诗、拟楚篇,o 拟四愁诗并序;张华的拟古诗 曲;陆机的拟古十二首;。张载的拟四愁诗。二是未加说明,但其命意、谋 篇都颇有模拟前人痕迹的作品,只不过没有标明“拟”,基本上能判断是属于模拟 性质。那些标为杂诗、咏怀、咏史的作品中这种情况较常见,特别是七哀诗、 挽歌、招隐诗、游仙诗、 言志诗这样的诗篇,后人所作者大多出于模 拟。如张载的 七哀诗,宋代葛立方说; 七哀诗起曾予建,其次则王仲宣、张孟阳也释诗者谓:病而哀、 义而哀、感而哀、悲而哀,耳目闻见而哀口叹而哀、鼻酸而哀,谓一事而 七者具也子建之七哀势,哀在于独栖之思妇;仲宣之七哀,哀在于弃 叶梦得;石林诗话 卷下,见历代诗话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4 3 4 页 曹旭:诗品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4 7 页 拟楚篇) 仅有两句不相连的佚句“登昆仑兮漱玉池”和“星灭光高拟马防诗 是量早的对有主名作 品的模拟,亦仅剩侠句“繇役无止时,征发倾四海”两者具不可考 张华的拟古诗因无明确的模拟对象不易判断其所拟之原作,故略而不论 陆机拟古是十二首或是十四首且前并无定论诗品 卷上古涛条下言;。陆机所拟十四首”可见集 代钟蝾所见为十四首。曹旭据诗人玉屑、t 竹茌诗话 所引之异文认为诗品 原文就是。陆机所拟十 二首”见曹旭诗品集注) 上海古籍1 9 9 4 年版,第7 7 页 2 子之妇人:张孟阳之七哀,哀在于已毁之因寝。 由此可见,曹植的 - - t 二哀诗是原作,张载的 七哀诗是拟作。三是借模仿以 补亡,补亡也可看作是模拟。柬皙所作的补亡诗,夏侯湛的周诗,都是模 拟诗经中的诗篇。本文将要考察的拟古诗是作者通过诗题或序言向我们提示 其创作手法为“拟古”的这一类作品。长久以来,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并未得到学 晃重视,在文学史教科书中偶有提及也被作为形式主义诗风的一种体现。直n a 十年代,学界对拟古诗的评价才有了改变,从其对经典作品的解读、改写与接受 来进行研究。如周勋初的晋南北朝时文坛上的摹拟之风、曹旭的 之拟作,改变了历来研究者的注意力多集中在名家名篇上面的状况( 如有 学者对陆机的拟古诗提出了一些精辟见解,侧重风格差异的探讨) ,已把魏晋南北 朝拟古诗作为一个独立的门类来进行探讨。这也正是本文所要关注的。 一、拟诗溯源 拟作在汉魏六朝大量出现,且蔚然成风。西晋时期是六朝拟古诗创作的发轫 期。那么,拟诗的发端何在呢? ( 一) 先秦两汉时期的模拟 文学领域的模拟始于先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既死之后,楚 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 敢直谏”o 屈原之作,后人以辞、赋、诗称者皆有之。在战国初期,文体尚未分 明,诗、赋并无明显界限。宋玉、唐勒、景差“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事实上就 是模拟屈原之遣词造句及诗文风格。宋玉所作九辩,拟屈原离骚的痕迹十 分明显。 进入汉代,模拟便成为风气。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及灵均唱骚, 葛立方:韵语阳秋 ,见历代诗话 ,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第5 1 9 页 司马迁。史记 卷八十四,中华书局1 9 5 9 年敝第2 4 9 1 页 3 始广声貌。然则赋也者,受命于诗人,而拓字于 楚辞也。”o 可见,刘勰认为, 汉赋的发端,是从模拟楚辞开始的。 西汉的班固,已经注意到后世诗、赋模拟屈原作品的现象了。班固离骚序 说:“其文宏博丽雅,为辞赋宗。后人莫不斟酌其英华,则象其形容。”o “斟酌”、 “则象”既揣度、模拟也。班固之后,王逸楚辞章句序说:“白终没以来,名 儒博达之士,著造辞赋,莫不拟则其仪表,祖式其模范,取其要妙,窃其华 藻”。国王逸认为,后人拟则、祖式屈原作品是从“仪表”、“模范”、“要妙”、“华 藻”四个方面入手的。“仪表”、“模范”属于形式方面的模拟,“要妙”、“华藻” 则是从艺术手法方面进行模拟的。又刘勰文心雕龙时序说:“爰自汉室,迄 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余影,于是乎 在。” 刘勰认为从汉朝兴起,到成帝、衷帝的近百年时间里,辞赋家的写作虽然 有许多变化,但其创作的大致趋向,都是继承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后汉文卷五十七,中华书屙1 9 5 8 年版第9 5 8 页 詹镁;文心雕龙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1 6 7 7 页 骆鸿凯;文选学 ,中华书局1 9 8 9 年版第3 2 1 - 3 2 2 页 4 作的相似性是不可否认的。 扬雄是汉代最善于模仿的作家。据汉书扬雄传:“( 雄) 顾常好辞赋。先 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宏丽、温雅,雄心壮之,常拟之以为式。”o 其赋不 但有司马相如的宏伟气魄,而且更注重锤炼语言,既有短促强劲的句子,又杂以 气势道劲的长句,显示出瑰丽、奇谲的风格。又汉书扬雄传:“( 雄) 实好古 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 于论语,作 法言;史篇莫呈仓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 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 仿依而驰骋云。”o 扬雄实为模拟之巨擘,经、传、史、文,莫不模拟,但其模拟 并不因循守旧,固守传统惯例,而是进行了多种创新的尝试,在遣词、用字、意 象塑造、讽刺手法等方面均有所变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尽管我们从扬雄的作 品的标题或序言中找不到他“作赋拟相如”的相关内容,但其作品或许可视为西 晋时期拟古诗的滥觞吧。 汉魏时期,有一些文章在文体体式上独具特色,如枚乘 七发、宋玉对楚 王问、扬雄连珠,虽与辞赋类似,但由于拟者众多,遂分化成独立的文体。 模拟枚乘七发者,形成“七体”;模拟宋玉对楚王问者,形成“对问体”; 模仿扬雄连珠者形成“连珠体”。 继枚乘七发之后,东汉时就有傅毅、刘广世、崔驷、李尤、桓鳞、崔琦、 刘梁、桓彬之徒“承其流而作之”o ,马融、张衡亦“引其源而广之”o 。汉魏以 下文人,几乎无不作七者。如曹植、徐干、王粲、刘劭、陆机、孔伟、湛方生、 张协、颜延之、萧刚、萧子范“诸公驰骋文辞,而欲齐驱枚乘”o 。据挚虞 文章 流别论载:“傅子集古今七而品论之,署曰七林”o 。文心雕龙杂文 专列“七体”加以品论,文选特立“七”之名目,收“七”类作品二十四篇。 班固:汉书卷八十七,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3 5 1 4 页 班固:汉书卷八十七,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3 5 1 4 页 傅玄:七谟序晋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晋文 卷四十六中华书局第1 7 2 3 页 同上。 谢榛:四溟诗话 ,人民文学出版杜1 9 5 8 年版第2 7 页 欧阳询:艺文类聚 见唐代四大类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1 4 3 页 5 隋书经籍志总集类录有七林十卷,是专收“七”体的文集。又晋代傅 玄连珠序云:“所谓连珠者,兴于汉章帝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 之,而蔡邕、张华之徒又广焉”。毋而文心雕龙杂文:“扬雄覃恩文阁,业深 综述,碎文琐语,肇为连珠。”。则谓“连珠”为扬雄所造。孰是孰非暂且不论, 此体后世拟者间出。潘勖、王粲、陆机、颜延之、王俭、刘孝仪、庾信皆拟连珠 而作之。文心雕龙杂文亦列“连珠”为一体。文选亦设“连珠”之目, 录陆机演连珠五十首。再者, 文选所立“设论”一体,据文心雕龙杂 文,最初是起于宋玉的对楚王问,以后“东方朔效而广之,名为客难”。 此后有扬雄解嘲,班固答宾戏,崔驷达旨,张衡应间,崔塞客讥, 蔡邕释诲,建安之际有曹植的客问,晋郭璞客傲,庾数客咨,迭相 祖述,斯类甚众。此外,尚有一些被后人作为模板的文本虽未被列为一体,但奕 世继作,每有佳篇。如陆机在遂志赋序中写道: 昔崔篆作诗,以明道述志,而冯衍又作显志赋,班固作幽通赋, 皆相依仿焉张衡思玄,蔡邕玄表,张叔哀系,此前世之可得言者 也崔氏筒而有情,显志壮而泛滥,哀系俗而时靡,玄表雅而微素, 思玄势精练而和惠,欲丽前人,而优游清典,漏幽通矣班生彬彬,切而 不绞,哀而不怨矣崔蔡冲虚温敏,雅人之焉也衍抑扬顿挫,怨之徒也 岂亦穷达异事,而声为情变乎! 余备托作者之未,聊复用心焉西 其所谓“用心”当是“相依仿焉”。又如陶渊明闲情赋序云: 初张衡作定情赋,蔡邕作静情赋,检逸辞而宗淡泊,始则荡以思 虑,而终归闲正将以抑流宕之邪心,谅有助于讽谏缀文之士,奏代继作, 并因触类,广其辞义余因阀多暇,复染翰为之,虽文妙不足,庶不谬作者 之意乎! o 傅玄;连珠序,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晋文卷四十六, 中华书局第1 7 2 4 页 詹镁:文心雕龙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8 9 年版第4 9 6 页 詹镁;文心雕龙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4 9 9 页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晋文 卷九十六, 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 9 5 8 年版第2 0 1 0 页 陶渊明集 卷五,逯钦立校注,中华书局1 9 7 9 年版t 第1 5 3 页 6 清何焯注云:“赋情始楚宋玉,汉司马相如,而平子、伯喈继之,为定静之辞。而 魏陈琳、阮瑶作止欲赋,王粲作闲邪赋,应砀作 正情赋,曹植作静思 赋,晋张华作永怀赋;此静节所谓奕世继作,并因触类,广其辞义者也”。 ( - - ) 魏晋之际的模拟现象 赋在汉代大放异彩,“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西而诗呢? “吟 咏靡闻”,“诗人之风,顿已缺丧”,o 正如钱志熙所说; 汉人尊诗为经,变骚为赋,使诗骚的艺术传统在汉代失落了 同时还由于时代风尚及社会文化方面的原因,使汉代的儒生文士阶层坠失了 这个阶层应有的一种素质一一诗性精神,这与后世的士大夫阶层普遍重视诗 歌艺术,崇尚诗情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o 直到东汉中晚期,在乐府民歌基础上产生的文人五言诗才使坠失的诗性精神复生。 东汉诗人重新发现了诗,重新体认了诗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以抒情、言 志为核心的诗歌艺术原则,使一种新的诗美观得以形成,确定了某些风格范畴, 创立了新的诗歌艺术系统i 。但东汉诗人确实无意于作诗,是最典型的情不能己的 创作,正如胡应麟在诗薮里所说:“两汉之诗所以冠古绝今,率以得之无意。 不惟里巷歌谣,匠心信口,即枚、李、张、蔡,未尝锻炼求合,而神圣工巧,备 出天造”。o 汉人作诗,仍带有自然创作的倾向,为情感的成分远多于为艺术的成 分,吟咏性情、自我宣泄的成分,远多于竞艺、炫才的成分。到了建安时代,诗 歌创作由“由天成以变至作用”,o 并且诗歌创作可资借鉴的资源大为丰富,前有 诗经、楚辞,后有汉乐府和文人五言诗,加之此一时期,诗歌取代辞赋成为 主要的文学样式,模拟也相应以诗歌为主。胡应麟云:“建安以还,人好拟古,自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 之拟古与作伪 ,北京大学出版杜1 9 9 8 年版,第2 1 8 页 曹旭;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l 页 曹旭: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1 钱志熙:魏晋诗歌艺术原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版,第1 页 胡应瓣:诗薮外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2 4 - - 2 5 页 许学夷:诗源辩体 。人民文学出版杜1 9 8 7 年版,第7 3 页 7 三百、十九、乐府、铙歌,靡不嗣述,几于充栋汗牛。”o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汉乐府民歌,此时大被重视,三曹带头用乐府古题写作,王粲等上层文人竞相 效尤。乐府古题诗一时崛起。刘勰文心雕龙乐府言之日:“魏之三祖,气爽 才丽。宰割词调,音靡节平。观其北上众引,秋风列篇,或述酣宴,或伤 羁戊,志不出于馅荡,辞不离于哀思。”回三曹乐府,又各有特点。曹操的模拟多 在情调和咏唱形式上,并非按原调填词。曹丕乐府诗也多用旧题,内容多沿习汉 乐府原来意旨,并非对乐府的有意模拟。以单篇的乐府诗作为模拟对象,有意识 的加以拟制,是从曹植开始的。如他的美女篇借用乐府古辞陌上桑的人 物形象,并且在描写层次与表现手法上亦加以沿袭,只不过去掉使君来纠缠的那 一段,将吉辞那种追求戏剧性、故事性的纯粹叙事变为“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 难。众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观。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固的别有怀抱的寄托。 文心雕龙乐府说:“子建、士衡,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俗 称乖调,盖未思也。”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称:“案:子建诗用入乐府者,唯 置酒( 大曲野田黄雀行) 、明月( 楚调怨诗) 、瞽舞歌五篇而已,其余皆无 诏伶人。”曲曹植的拟乐府诗多抛开了乐府的音乐性,显示出文人乐府诗的特点, 乐府诗由重在叙事变为重在抒情,由质朴、自然、率尔成章变为“辞采华茂”。但 曹植的这些诗作虽有模拟之迹,却是自铸模子,如方东树所言:“拟古而自有托意, 如曹氏父子。用乐府题而自叙时事,自是一体。”o 总之,到了曹植这里,诗歌创 作开始有意识的对典范作品加以借鉴,但“显然示人”的拟吉之作尚未出现。 显题拟诗出现于魏晋之际,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被冠以拟古之名的最早的诗 要算魏何晏的言志诗,世说新语规箴“何晏、邓扬令管辂作卦”条注引名 士传曰:“是时曹爽辅政,识者虑有危机。晏有重名,与魏姻戚,内虽怀忧,而 胡应一;诗蔹,外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敝,第1 3 1 页 班固:汉书艺文志 卷三十,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第1 7 5 6 页 詹镬:文心雕龙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2 4 3 页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六,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4 3 2 页 詹镆;文心雕龙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2 5 9 - - 2 6 0 页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0 年版,第4 2 页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1 年版,第2 1 6 页 s 无复退也。著五言诗以言志日鸿鹄比翼游,群飞戏太清。常畏大网罗,忧祸一 旦并。岂若集五湖,从流唼浮萍。永宁旷中怀,何为怵惕惊。”母但是据逯钦立先 生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的说明,艺文类聚、初学记引录此诗时皆作“何 晏诗”,自帖作“古诗”,而广文选与 诗记作“拟古”。由此可推知, 此诗“拟古”之名似不足为据。从现存作品看,在标题中以“拟”字显然示人的, 是晋人傅玄,他是第一个着意创作拟古诗的人。 二、拟诗兴起之因 模拟现象为什么在汉魏六朝大量出现呢? 究其原因,约有如下数端: ( 一) 学习属文 模拟是古人用功之法,是入门的途径,并非最后的归宿。模拟前人是为了学 习前人,并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王瑶认为: 这本来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属文的方法,正如我们现在的l l 占帖学书一样 前人的诗文是标准的模板,要用心的从里面揣摩模仿,以求得到神似所以 一篇有名的文字,以后有好些人的类似的作品出现,这都是模仿的结果o 朱光潜也有类似观点: 姑且拿写字作例来说小儿学写字,最初是描红,其次是印本,再其次 是临帖,这些都是借旁人所写的字作榜样,逐渐养成手腕筋内的习惯推 广一点说,一切艺术上的模仿都可以作如是观诗和其它艺术一样,须 从模仿入手,所以不能不似人,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但是它幽须归于创造 所以又不能全似古人,全似古人则失其所以为我创造不能无模仿,但是, 只有模仿也不能算是创造o 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 ,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5 5 3 页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 之拟古与作伪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敝,第2 1 6 页 朱光潜:朱光潜美学论文集 ,上海文艺出舨杜1 9 8 2 年版,第2 0 4 页 9 任何艺术创造其实都离不开模拟。从模拟入手,也是文人学习写作的方法。文心 雕龙也多次论及作家属文模仿前代优秀作品的现象。如物色篇云:“诗、骚 所标,并据要害;故后进锐笔,怯于争锋。莫不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辨骚 篇云:“离骚之文,依经立意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又云:“自九 怀以下,遽蹑其迹,而屈宋逸步,莫之能追是以枚、贾追风以入丽,马、 扬沿波而得奇;其衣被词人,非一代也。”。诗经、楚辞首先成为文人学习 属文的模拟对象。此后,宋玉对楚王闯、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 上林赋、扬雄连珠等名作,都为后世文入所仿效。文心雕龙杂文篇云: 自对问) ) 已后,东方朔效而广之,名为客难,托古慰志,疏而有辨 扬雄解嘲,杂以谐谑,回环自释,颇亦为工班固宾戏,舍懿采之华; 崔骝暂达旨,吐典言之裁;张衡( ( 应间,密而兼雅;崔蹇客讥,整而微 质;蔡邕释悔,体奥而文炳;景纯客傲,倩见而采蔚:虽迭相祖述, 然属篇之高者也至于陈思瑶客问,辞高而理疏;庾数客咨,意荣而文 悴斯类甚众,无所取才矣o 枚乘的七发,本为一篇赋作,后来模仿学习的人太多了,文选把它分立为“七” 体。傅玄云: 昔枚乘作氍七发,而属文之士若傅毅,刘广世,崔驷,李尤、桓鳞,崔 琦、刘梁、桓彬之徒,承其流而作之者纷焉七激七兴七依,七 款,七说,七蠲、七举,七设) ) 之篇,于是通儒大才马季良,张平 子亦引其源而广之马作( 七厉,张选七辨,或以恢大道而导幽滞,或 以黜瑰旁而托讽咏,扬辉播烈,垂于后世者凡十有余篇自大魏英贤迭作, 有陈王七启) ) 王氏联七释杨氏镁七训刘氏( 七华) ) 、从父侍中七 海并陵前而邈后,扬清风于儒林,亦数篇焉。 詹镁:支, b i t 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8 9 年版,第1 7 5 1 页 詹镁:文心雕龙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1 4 2 页 詹镁;文心雕龙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1 6 1 - 1 6 2 页 詹镁;文心雕龙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4 9 卜5 0 5 页 傅玄,七谟序,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晋文) 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 9 5 s 年版。第1 7 2 3 页 i o 文心雕龙杂文篇亦云: 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傅毅七激,会清要之工;崔骝氍七 依,入博雅之巧;张衡七辨,结采绵靡;崔瑗【七厉,植义纯正;陈思 七启,取美于宏壮;仲宣七释,致辨于事理自桓鳞七说以下, 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余家o 拟者之多,作品之众,可见一斑。傅玄连珠序云;“所谓连珠者,兴于汉章帝 之世。班固、贾逵、傅毅三子受诏作之,而蔡邕、张华之徒又广焉。”陆机有演 连珠五十首,庾信有拟连珠四十四首,也都是模拟的结果。魏晋之际诗坛 上拟古风气流行开来,拟古作品也就多起来了。 ( 二) 较艺、呈才 汉末以后名士文化兴起,声名成毁,决于片言。为了获取令誉,士人们利用各 种途径,如通过建功立业以获取生前身后名,或故为举止放诞,或清谈等等。文 人获取声名的方法便是利用文学,“追踪班张,左思有三都赋;张载有拟四 愁诗”。o 通过诗歌来较艺、呈才的心理在创作动机中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所谓 “今之世俗,厮风炽矣”o 所说的世俗对诗的爱好与钻研,并不是充分抒情的需要, 即并非“展义”、“骋怀”及“群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等内在需求的实 现,而是一种社会性竞艺的行为,借诗来表先自己的才性,博得他人的赞赏。为 了一较高下或露才扬己,当时又有同题共做的风气。现今有遗文可见的诗赋,如 魏文帝及曹植、应场、王粲、徐于皆有车渠槐赋,曹植、王粲、刘桢、陈林, 繁钦皆有大暑赋。又如曹植、王粲、阮璃、皆有七哀诗。曹植、王粲、阮 璃、应砀皆有公燕诗。现今已佚,见于前人文章所引用者有初学记十引魏 文帝叙诗云:“为太子时,北园及东阁讲堂并赋诗,命王粲、刘桢、阮璃、应场等 詹镆:文心雕龙义证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5 0 7 - - 5 1 0 页 傅玄:连珠序) ,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全晋文 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 9 5 8 年版,第1 7 2 4 页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之拟古与作伪,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8 年版,第2 1 8 页 曹旭: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舨,第5 4 页 尾上 1 1 同作。”又文选潘岳寡妇赋注引魏文帝寡妇赋序日:“陈留阮元瑜, 与余有旧,薄命早亡,故做斯赋以叙其妻子悲苦之情,命王粲等并作之。”o 魏文 帝玛瑙勒赋序云;“玛瑙,玉属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 人因以名之。或以系颈,或以饰勒。美而赋之,命陈琳、王粲并作。”o 这样自然 能区别出作者才力的高下。于是作者在写作时要揣摩并模仿前人的作品。再者, 西晋乱政迭移,政治混乱,声名对当时士人来讲十分重要。名声大了,才可以有 进身的资本。文人们从上到下都不以匡济天下为心,正如罗宗强所说: 名士群体中人,虽言必玄远,但真正超然物外的实在也没有西晋一朝士 人,更大的特点便是转向关心自身得失,用石崇的话来说便是“士当声名俱泰, 何至瓮牖哉! ”这便是当时士人普遍信奉的人生准则,便是他们心态的主要趋 向他们求名,求利、保身,放荡以及追求飘逸、情趣等等行为,都可以从这 一心态中得到圆满的解释。 西晋诗人既没有建安士人的使命感,没有建功立业的激情,也没有正始诗人与虚 伪的名教相抗争的狂狷。他们要展现个人才性,即通过文学创作来获取名声,便 是曹丕典论- 论文所讲:“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 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国所以西晋拟古之风大盛。 ( 三) 文学遗产的积累 以诗经、离骚为源头的中国古代文学,在汉魏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西晋诗人面临着丰厚的文学遗产。诗歌体式的生成、范式的确立、文学观念的演 进是拟古诗产生的客观基础。 诗歌体式的生成是拟古诗产生的前提。魏晋时期,乐府诗体、五言诗体均已 成熟,并出现了大量优秀作品,这使拟古诗的产生成为可能。乐府诗源于汉代。 萧统:文选 ,李善注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第2 3 3 页 圆艺文类聚玛瑙勒赋 卷八十四,董治安唐代四大类书,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第1 2 7 9 页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中华书局1 9 9 6 年版第8 l 页。 曹丕;典论论文 郭绍虞王文生编中国历代文论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6 l 页 1 2 两汉乐府,依其时期大约可分为三类:自汉初到汉武帝时期,为贵族乐府。自汉 武帝到东汉中叶,为民间乐府。自东汉中叶到建安时期,为文人乐府。它本是一 种表演性的弹唱歌词,音乐性、叙事性较强。其布局谋篇之法,是直线推进,以 事为纲。对耳目愉悦的追求高于对内心情兴的抒发,从而成为中古五言诗的最早 范本。建安文人在对乐府诗的模拟与改造中,摆脱其音乐性,转而为徒诗,如文 心雕龙乐府就说“子建、士衡咸有佳篇,并无诏伶人,故事谢丝管。”o 弱化 其叙事性,增强其抒情性。改其质朴、自然的语言为工整、华丽,创造出了一种 文人拟乐府的新诗体。“收束汉音,振发魏响”,“虽体有所因,而辞贵创新,声不 变古,而采自己舒”,“斯所以兼笼前美,作范后来。”o 尽管正始诗坛乐府诗几乎 绝迹,但两晋诗人仍从建安诗人那里继承了拟创乐府的传统。傅玄、张华、石崇、 陆机等人都留下了堪称精品的拟古之作。 建安时期五言诗创作生气蓬勃,逐渐成为文人诗作的主要样式。五言诗体的 主要特点是“上二下三”的句式,一韵到底的押韵模式,重寄托、尚词采的结构 方式。建安文人,曹植、王粲、刘桢为其代表;正始时期,阮籍、嵇康、何晏为 其翘楚。正始诗坛可谓“五言腾踊”。五言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还是从技巧到寓 意,都已经自成一格,完全不同于乐府诗,成为纯粹的案头文学。它已经由叙事 转向抒情,由娱乐转向感怀,由口头语转变成书面语,由听觉感受改变为视觉欣 赏,所以西晋诗人这才开始刻意为诗,作用之迹日益凸现,组词造句,对句成篇, 直至为对而对,为文造情。五言诗音韵顿挫抑扬,句式富于变化,表达更为自由, 意义更为凝练,钟嵘称其“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o 所以一经出现, 很快成为流调,成为“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o 的新体裁。太康诗坛, 三张、两潘、二陆、一左代表作也都是五言诗。 体式生成之后,典范随之产生。汉乐府、建安文人拟乐府,以及正始文人五 言诗的出现,使得学诗者在兴寄、辞采与章法上,有章可依,有例可寻。模拟的 詹镁: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9 年版,第2 5 9 页 文心雕龙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杜1 9 5 8 年版,第8 7 页 曹旭;诗品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6 页 同上 1 3 过程,就是认同强化的过程。如“征夫”、“思妇”、“明月”、“清风”等词汇,言 此意彼的话头,大体对仗的章法,成为跃跃欲试的西晋诗人取法的榜样。例如,古 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人代冥灭, 而清音独远”。两晋诗人多有好之者。陆机取之以为式,进行模拟。如拟古诗 十二首。 曹植之诗“骨气奇高,辞采华茂”。而西晋张华、潘岳、陆机、左思、张协、 刘琨正是源出曹植、王粲、刘桢等人之体,验诸文本,亦斑斑可考。曹植作有美 女篇脱胎于汉乐府的陌上桑,但将叙事改为抒情,“美女者以喻君子,言君 子有美行,愿得贤君而侍之”。圆傅玄的有女篇,在题材主题乃至章法上几乎 完全取法曹诗;曹植作有白马篇言“人当立功、立事,尽力为国”。张华亦 仿之作壮士篇“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乘我大宛马,奋威曜西戎”等句, 其精神风采皆可在曹诗中找到原型。 文学观念的推进。先秦儒家强调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汉儒认为辞赋小 道,壮夫不为。但是到了曹魏,文人在思想上摆脱了儒家的约束,在文学上受到 的道德规范也就减少,因此发现了文学本身的光辉及其独立的价值,文学开始走 向自觉,诗歌可以悦耳,可以娱心,可以畅神。唐翼明先生指出:“文的价值被认 识了,文学独立了,这样文学的规律才有可能被研究被认识,而且什么都不缺少, 仅仅长生乏术的门阀贵族们认识到通过文章( 亦既文学) 才能达到不朽,那么 怎样才能作好文章,这些变成他们非常关心的问题。”。文学的价值为文人所认识, 文学创作被重视,模拟前人优秀作品便成为一种提高诗艺的途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离婚协议中股票投资收益评估与分割协议
- 生物制药科技公司股份收购与临床试验合同
- 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出纳人员劳动合同及审计独立性协议
- 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与共同财产管理协议
- 2025年七年级下册音乐试卷及答案
- 17莲叶青青课件
- 班组早会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找对面游戏课件
- 攀岩创意画课件
- 汽车新技术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教版新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联通创新人才认证(物联网)考试题库(附答案)
- GB/T 5900.1-2008机床主轴端部与卡盘连接尺寸第1部分:圆锥连接
- GB/T 10294-2008绝热材料稳态热阻及有关特性的测定防护热板法
- 房屋验收记录表
- 大项目销售之如何测量控单力
- 星火英语六级词汇大全(带音标)
- 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方案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
- 体育教学论-课件
- 医生岗位月度绩效考核表(KPI)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