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清代福州四大书院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清代福州四大书院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清代福州四大书院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清代福州四大书院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清代福州四大书院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清代福州四大书院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宪允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 姓名职称单位备注 罗么, 殳像1 5 魂f 矗 主席 蓟南。、 4孬诱t2 现易钾 父囔智诼弓唧经羡吃镢1 2 打 印“荪舀 弓箭堙夜叩锍伽 f l l1 勺幢咚欲函 确詹&f 锄似 l 、 1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丝! :! :! f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华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 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 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 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 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繇彳复乜 j 期:丝! 生:) 摊哟讳- , l ;叱一妒 摘要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教育形式。书院历史悠久,在古代教育以及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的发展传播中作用重大,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难是出于书院在人 培养和民族精神的 形成等诸多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对书院的认识和研究至今仍有其现实意义。书院由于 地域、时代、层次规模、文化学术背景等的不同,被不同时期的人们划分组合并冠以种 种名号,既是对其特点的言简意赅的概括,也随之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如“宋代四大书 院”、“宋代八大书院”、“泉州四大书院”等比比皆是。清代是书院发展的重要时期,福 建地区的书院在清代书院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能够代表清代福建地区书院的则是“福州 四大书院”,即鳌峰书院、风池书院、币谊书院、致用书院。由于它们在清代福建地 区书院中的位置,又同在省城福州,因而被各种文献并称为清代“福州四大书院”。清 代福建具有省级规模的书院也就是这几所,故“福州四大书院”又被称为福建省的“省 城四大书院”。它们在当时福建教育与文化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其影响并不 局限于福建地区。 本文主要研究清代福州四大书院的教育制度。主要分四个部分: 一、本文写作依据和目的。四大书院对福建地区的书院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和示范 作用。通过对四大书院研究,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识清代福州地区的书院的发展水 准和基本情况,了解其官学化的具体书院办学模式。 二、“福州四大书院”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其自身发展演变的大致轨迹。 三、四所书院的教育制度具体建设情况。包括书院管理职事、书院招生和学生管理、 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四大书院的藏书刻书、书院经费、祭祀制度。 四、“福州四大书院”的制度特点,以及“福州四大书院”成就,由此得出其在区 域教育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关键词:福i i t 四大拈院教育制度区域文化 a b s t r a c t s h u y u a ni so n ew a yo ft h ea n c i e n te d u c a t i o n ,a n dh a sal o n gh i s t o r y o fa b o u tat h o u s a n df r o mt a n gd y n a s t yt oq i n gd y n a s t y i nt h eh i s t o r y o fa n c i e n te d u c a t i o na n dc u l t u r ei t se f f e c ti s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b e c a u s eo ft h es u p e r i o r i t yo fs h y u a ns u c ha te d u c a t i n g p e r s o n sa n df o r m i n gn a t i o nm e t t l e ,r e c o g n i z i n ga n d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i tn e v e rb r e a ko f fi nat h o u s a n do rs o a sar e s u to fa r e a s 、t i m e s 、 l a y e r s 、b a c k g r o u n do fc u l t u r ea n dl e a r n i n g ,p e o p l eg i v ed i f f e r e n t d e n o m i n a t i o nf o ral o to fs h u y u a n i ti sam a i n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i ta l s ob e c o m e sa ni n t e r e s t i n gp h e n o m e n o no fc u lt u r e ,s u c ha s f o u r l a r g es h u y u a n o f s o n gd y n a s t y 、“e i g h tl a r g es h u y u a n o f s o n g d y n a s t y ”、“f o u rl a r g es h u y u a n o f q u a n z h o u ”q i n gd y n a s t y i sa n i m p o r t a n tp e r i o d o fd e v e l o p m e n tf o rs h u y u a n ,a n d f u 3 i a n d i s t r i c t p l a y sal e a d i n gr o l e i n s h u y u a no fo i n gd y n a s t y a t t h es a m et i m e “f o u rl a r g es h u y u a no ff u z h o u ”i s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f u j i a nd i s t r i c t , a n dt h e ya r ea o f e n g ( 鳌蜂书院) 、f e n g c h i ( 凤池书院) 、z h e n g y i ( 正谊书 院) a n gz h i y o n g ( 致用书院) b e c a u s e “f o u rl a r g es h u y u a no ff u z h o u ” h a v eal a r g ee f f e c ta n da r em o s tl a r g ef o u rs h u y u a n ,t h e ya l s oa r e n a m e da s “f o u rl a r g es h u y u a no f p r o v i n c ec i t y s h u y u a nh a v eal o to ff u n c ti o n s ,b u ti t sm a i nf u n c t i o nlie si n f u n c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t h et h i n k i n ga s p e c ta n dr e g i m e a s p e c t t h ew r i t i n gm a i n l y f o c u so ne d u c a t i o n a l r e g i m e 2 f i r s t 、t h ea i mo fw r il i n gi se x p a n dt h es p a c eo fr e s e a r c ha b o u t s h u y u a n s h u y u a no ff u j j a nd i s t r i c th a v ea ni m p o r t a n te f f e c ta n d1 e a d t h ew a yi nt h ea l1 s h u y u a n t h r o u g ht h ef o u rs h u y u a nw ec e r t a i n l y r e c o g n i z et h ew h o l es i t u a t i o n s e c o n d 、“f o u r l a r g es h u y u a n o ff u z h o u h a v et h e i rh i s t o r y b a c k g r o u n da n dt h ew a y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r e e l y 、i tisa b o u te d u c a ti o nr e g i m eo f “f o u rl a r g es h u y u a n o ff u z h o u ”s u c ha st h ea d m i n i s t e ro fs h u y u a n 、h o wt o g e ts t u d e n t s a n d m a n a g e m e n to fs t u d e n t 、t h er e g i m eo ft e a c h i n g 、t h eb o o k o f s h u y u a n 、 s p e n d i n g f o u r l y 、t h ef e a t u r ea n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s h u y u a n “f o u rl a r g e s h u y u a no ff u z h o u ”m a k ep r o g r e s si nc o n s t r u c t i n gt h ew h o l er e g i m e a n di nt h ec o n t r o lo fg o v e r n m e n t “f o u rl a r g es h u y u a no ff u z h o u ” g e t m u c h a c c o m p li s h m e n t ,a n d h a v e l a r g ei m p a c t o n t e a c h i n g a n d a r e a c u l t u r eo f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k e y w o r d : “f o u rl a r g es h u y u a no ff u z h o u t h er e g i m eo ft e a c h i n g a r e a c u lt u r e 引言 福建地区的书院是我国古代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理学南传和朱熹对书院的 大力扶持和改造后,福建地区的书院具有重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但众多有关书院的研 究重点大多是集中到对某一时期的书院进行“面”上的研究,无暇深入地探讨包括福建 书院在内的众多书院的详细情形。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清代福建著名的四大书院的教 育制度进行初步的研究。 清代福建省福州四大书院是指鳌峰书院、风池书院、正谊书院、致用书院四所书院。 四大书院在福建省的各种学校中占据了突出地位,是清代福州地区书院的代表,是认识 清代福州地区的书院整体发展情况的窗口。本文还试图通过对福州四大书院的研究,来 分析书院这种教育教学模式的特点,挖掘它对人才培养的作用。另一方面,对书院教育 思想和教育制度的探讨离不丌对人的探讨。在四书院的历史上,有一些重要的人物,他 们的教育思想和对书院制度建设上的贡献,都是研究四大书院教育制度所必不可少的组 成部分。 本文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是书院志、省志、府志、清人文集等史料,对较直接反映 书院情况的书院志尤为重视。 在四大书院中,鳌峰书院是其中之首,是四所书院中的重点和轴心;其它三所书院 建立时问晚,且多借鉴鳌峰书院,故不处于主要位置。本文打算分作三部分,首先对删 大书院的总体情况作简单的概述,为下面的制度探讨做出铺垫。第二部分对四书院教育 制度进行讨论,拟把四书院的近二百年的历史中( t 7 0 7 - - 1 9 0 5 年) 形成的种种具有共性 和个性的制度进行较为细致的讨论。最后在展现四书院制度的基础上提炼其合理的教育 意义和对整个地区教育和文化的影响。 四大书院以集团的形式出现,有助于提升区域文化教育竞争力,它们所施放出的规 模效应,为今天文化教育中心以及大学城的作用和功能提供了借鉴。 第一章四大书院的历史沿革 一 清代福州地区书院所处的历史条件 书院制度有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制度,与官学、私学一 起构成了我国古代重要的教育模式。书院之名最早见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时朝廷下令 在洛阳明祸门外建丽正书院,有人认为这是中国有书院之始。但丽正书院实为朝廷收藏 和校勘图书的地方,学者们一般认为它与后来书院作为聚徒讲学的教育机构是不同的。 中国严格意义上的书院起始于五代,此时书院才承担起教育的功能。书院到宋代达到兴 盛,历经元明,清代时达到完备,至清未衰亡而被现代意义上的学校代替,其存在的历 史达千年之久。书院起初是属于私人讲学性质的高等学府。众多书院分布于各省区城乡, 为中国教育、文化、学术、m 版、藏书等事业的发展,对民风民俗的培育以及国民思维 习惯、伦理观念的形成都作出了诸多贡献。历史上的书院数量众多,千年内共有大小七 千多所,而且从唐至清各朝代书院的数量有逐渐增多之势,到清朝时形成了书院建没的 高潮。据有关学者统计:中国历史上有七干多所书院中,单清朝就新建了三千r i s 百多所, 这个数字已经远远超过唐至明朝的所有书院的总数。清朝还修复、重建了六卣多所前代 的书院,如果把这部分书院也计算进去清代书院的数量就更多。邓洪波在中国书院 史中指出清代实有书院4 3 6 5 所。不难看出在数量上,清代的书院在整个福建书院历 史上的地位就不可小视,且不论它在清代福建整个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因此 对清代书院进行研究是书院研究的重要部分,本文以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作为研究对象也 正是由此为出发点。 清代书院有着与前代书院不同的特征和发展方式。清代书院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它的 普及性。山于各种力量的综合,书院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由于新建复建大量书院, 清代书院基本普及城乡,构成了全国各地大小不等的学术教育中心。清朝初期对书院采 取压制政策,小允许书院的发展,以防范书院成为反抗统泊的工具。康熙时开始加大对 文化教育方面的关注,从而改变了对书院的压制,使书院在全国范围内有定的恢复。 j f 是住康熙术年的匕零t 二 。经峰f s 院首先得以建立。雍i 时期则人儿敛脚i 引筑的兴 建,在广泛鼓励书院发展的同时比较特别的是清世宗于雍币十一年( 1 7 3 3 ) 为_ s 院专 门下诏书,令各地总督巡抚在各省省会设立书院,并对书院经费、管理体制作了规定。 雍j 下以后的不同时期、特别是在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年间书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声势 超过其它的教育形式,甚至取代了官学的很大一部分功能,致使全国各地书院遍布。但 后期书院基本上失去先前书院的个人讲学的灵活性,一味地成为了科考工具。 对于清代时期的福建来说,情况也大致如此,书院的数量和规模都很大。福建地区 在唐朝时有书院五所,五代两所宋时一百零二所,元明两代分别为二十五所和一百八 十五所,共计三百一十九所。但清朝时福建有书院四百七十所,这就比以上几个朝代的 总数还多一百五十一所。在这种大背景下,福州四大书院先后建立起来,它们承接了 以前书院发展的成熟经验,又结合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这就使其具有一定的总结意 义。 二四大书院的概貌 福州书院起源较早,唐代丌元年间就有“丽丁f 书院”、“集贤书院”出现。清代福州 有书院二十三所,“福州四大书院”是其中的代表。当时福建省有全省规模和全省影响 的省级大书院共有五所,它们分别是共学书院、鳌峰书院、凤池书院、正谊书院和致用 书院,其中的共学书院创立于明万历二十二年( 1 5 9 4 ) ,其它四书院均为清朝新建。后 共学书院废止,到清朝中后期,实际上只剩下四所全省性的大书院,即鳌峰书院、凤池 书院、正谊书院和致用书院,一般通称为“省城四大书院”或“福州四大书院”。 鳌峰书院、凤池书院、正谊书院和致用书院分别建立于康熙四十六年( 1 7 0 7 ) 、嘉 庆二十二年( 1 8 1 6 ) 、同治九年( 1 8 7 0 ) 和同治十二年( 1 8 7 3 ) 。据中国书院辞典、福 建省志和福州府志等记载,福州四大书院都有光辉的历史,这里加以简单介绍。 凤池书院( 1 8 1 6 1 9 0 2 ) ,清嘉庆二二十一年( 1 8 1 6 ) 闽浙总督汪志伊、盐法道孙尔 准兴建。风池书院最初名为“圣功书院”,书院开始时仅有堂舍十二间,道光元年( 1 8 2 1 年) 黼法道吴荣光加以扩建,规模有所扩大,后改“圣功书院”为风池书院。书院内部 构筑精美,环境幽静,后院有花坞、荷池、亭榭,建筑多仿效苏州样式。戊戌变法后, 风池书院改为人学章,4 i 久皿名为伞闽高等学常,现为福州m 第叫学。 正谊书院( 1 8 7 0 1 9 0 2 ) 前身为同治“年( 1 8 6 6 ) 闽浙总督左宗棠创立的f 院书局, 设在福州市新美里( 今黄巷) 。后地方人士杨庆琛、沈葆桢请改建书局为书院,专课十 郡举、贡,并迁至福州市东街,于同治九年( 1 8 7 0 ) 建成并投入使用。光绪二十八年( 1 9 0 2 年) 与风池书院合并,改为全闽大学堂。 四大书院中成立最晚的是致用书院( 1 8 7 3 - 1 9 0 5 ) ,它是由福建巡抚王凯泰于清同 治十二年( 1 8 7 3 ) 所建。王凯泰参照诂经精舍、学海堂的办学规则,在原西湖书院旧址 设致用堂,后改称致用书院,取“学以致用”和“通经致用”之义。不久又建“十三本 梅花书屋”,书院规模进一步扩大。至光绪年间,书院又被移建于福州市乌石山范承谟 祠附近,书院内有讲堂、书斋、藏室等建筑。 四大书院中鳌峰书院居首,它的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是清代福建省最高学府。 鏊峰书院还是福建省的省会书院,与全国范围内其它二十二所著名省会书院齐名。省会 书院是由皇帝亲自下诏建立起来的清代最高等级的书院,大致每省一所,作为其它书院 的典范和官方样本,从而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府的大力支持。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清代 中后期全国范围内又增设了十几所省会书院,其中就包括了本文所要论述的凤池书院和 正谊书院。鳌峰书院建于1 7 0 7 年,起初是由福州市内九仙山麓鳌峰坊的一所尼庵改建 而成,后来在不同时期扩展增益,书院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经过一百九十多年的发展演 变,到光绪三十一年( 1 9 0 5 年) 科举废止时,书院改为“校士馆”,结束了它作为书院 的历史使命。后又改为福建法政学堂,辛亥光复时学堂毁于火,其旧址在今天的鳌峰坊 福州师范学校附属第- - + 学,已经是仅存残迹。 福卅i 鳌峰书院规模巨大,鳌峰书院志舍宇中详细记载了书院的建制规模。书 院地广达一百四十七丈多,内有二十三子祠、崇正讲堂、敦复斋、五子祠、笃行斋、正 谊堂、贤王先生祠、张公祠等。而且书院的建筑形式颇多,有十五堂、五祠、一阁、一 假山、一洞、三亭、五楼、一池、一轩、四斋等。此外还有学舍一百多问,山长监院所 居房屋二十余,以及众多的庭廊等辅助建筑。书院除了建筑规模庞大多样以外,环境也 很优美,后院有花园和一口大荷池,周围还有假山、石洞、楼、亭、池、榭。书院重要 的建筑设施之一是往往拥有藏书楼,鳌峰书院也有藏书楼一座,楼内陈列大书橱二三十 个,藏经、史、子、集两万多卷。巡抚张伯行刨建鳌峰书院后,乾隆十血年( 】7 5 0 年) 巡抚潘思矩修讲堂;乾隆十七年巡抚陈宏谋又加修学舍:道光二年( 1 8 2 2 年) ,巡抚叶 世倬于崇德斋旧址建考棚1 0 余间。福建通志中记载;“鳌峰书院在鳌峰坊九仙山麓, 国朝康熙四十六年丁亥,巡抚张伯行建。康熙五十年( 1 7 1 1 年) ,御赐三山养秀匾。 康熙五十五年又御赐经书八部,御赐御书孝经法帖一本、御书渊鉴斋法帖十本、 淳化阁法帖十本。雍正十一年( 1 7 3 3 年) ,御赐帑金1 0 0 0 两。乾隆三年( 1 7 3 8 年) , 御赐帑金1 0 0 0 两,赠御书澜清学海匾。乾隆十一年( 1 7 4 6 年) 御赐律书渊源 一部。”h 1 所述大致与书院志的记载相同。清徐景熹修、鲁会煜等纂,乾隆十九年刊 印的福州府志卷十一关于鳌峰书院的记载与之大同小异,只增加条记载:乾隆十 五年,巡抚潘总矩修葺讲堂,并颁书籍及黄道周经解刻板。这些规模可谓巨大的基 础设施的存在,使鳌峰书院诸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书院的教学活动提供 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据中国书院史和福建省志等记载的资料,在历史上与福州四大书院同名的 书院有多所,这里以鳌峰书院为例略作辨别。书院史上以鳌峰书院为名的书院大大小小 有十六所之多。从时间上看,上起唐,下至清。地域分部上也较广,其中福建省有四所 鳌峰书院,广东省、浙江省、江西省、四川省、云南省各自拥有两所,湖南省有一所。 简单略列如下: 创建地 福建省建阳县 广东省龙j | i 县 江西省乐安县 福建省建阳县 广东省广州市 福建省福州府 浙江省武义县 四j f i 省仁寿县( 卓英书院) 浙江省富阳县 四川省苍溪县 云南省姊安县 创建者 熊秘 知州梁克俊 夏友兰 暂无 李文廷湛若水讲学处 张伯行 知县赵某 知县俞尔昌 洪青选 知县李元奋 州人夏诏新 9 创办时间 唐乾符年间( 8 7 4 - 8 7 9 ) 宋代嘉泰元年( 1 2 0 1 ) 元至元年间 元元贞年间( 1 2 9 5 1 2 9 6 ) 明嘉靖年间 清康熙四十六年( 1 7 0 7 ) 清乾隆四十一年 清乾隆二十九年 清乾隆间 清乾隆四十四年 清乾隆问 云南省牟定县 福建省氏乐县 湖南省茶陵县 江西省修水县 江两省石城县 提举张元吉 暂无 李春辉 暂无 温和羹 清嘉庆二十三年 清 清成丰五年 清同治八年 消同治间 另据福清县志记载在福建省福清县东张涧下村也有一所鳌峰书院,建于明代。这些 以鳌峰为名的众多书院多是县级的小书院,并非每一所都有很好的教学实绩和声名。其 中福建省建阳县的鳌峰书院是比较著名的一所书院。它影响大,存在的时间也很长,从 唐代起一赢延续到清朝初年。建阳县志卷八:“鳌峰书院即熊勿轩先生祠,在崇泰里 樟布。书院故唐熊尚书所建,为子孙肄业之所。宋勿轩先生禾改其门,对云谷,以寓仰 止之意。明成化庚辰副使何公乔新莺以祀勿轩先生。力| 历丁酉重修。”明许天锡记:“鳖 峰书院创自唐尚书熊公秘,为子孙肄业所也。宋勿轩时增创院宇,前有传衷堂,后有道 源堂,左右有熊氏忠孝节义祠”。又有资料记载,鳖峰书院“在莒口樟布村。唐兵部 尚书熊秘于唐倍宗乾符年间创建,为子孙攻读之所。后因族人熊知至在北宋初隐居鳌峰, 号鳌峰人,故称为鳌峰书院。熊氏子孙在此肄业举进士者达十三人。书院废于明未清初。” 由此可以看出建阳县的这所鳌峰书院的影响很大,其它的鳌峰书院则较为普通。同名 书院的存在,是书院史上有意义的现象,作适度辨别是必要的。本文所陈述的鳖峰书院 是福建巡抚张伯行于康熙四十六年( 1 7 0 7 年) 建立的,在福州。在众多鳌峰书院中福州 鳌峰书院的规模是最大的,成就更是超过了其它鳖峰书院。 0 第二章四大书院的制度建设 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模式,书院的教育制度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形式,它与中国古代的 宫学、私学并举共存。书院的办学方式比官学灵活多样,又弥补了私学规模小力量弱的 缺点,有效地填补了官学私学问的不足。我们对一种教育形式的认识往往通过思想和制 度两个方面,本文偏重于制度研究,在制度研究的基础上体现其思想。一般认为,对书 院制度的讨论包括书院的人事管理、书院的招生和生童管理、书院的教学制度、藏书刻 书、经费的使用以及祭祀制度等方面。本文也将从这样几个方面来探讨四大书院的教育 制度。 一书院管理职事 书院作为一种教育机构,它的具体活动是要落实到人的层面上,因此书院的各种分 担不同管理职责的人员就尤显重要,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书院的成败兴衰,他们一般被称 为书院的“管理职事”。本部分从书院职事的组织结构,书院职事在书院正常教学管理 中的重要作用,职事的聘请与待遇及其在书院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来展开。 书院的管理职事虽然名称上有不小的区别,数量上有一百五十余种之多,但所负有 的职能基本上差别不大,即书院的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他们主要是包括负 责教学和事务管理的山长( 院长或掌教) ,书院山长的职责是统筹书院全局事务,但侧 重于教学。负责书院日常管理事务的人员,如监院、首士,监院是书院另一个重要职务, 是书院实际上的行政首脑,负有书院教学以外的许多职责。此外还有一些负责具体事务 的杂役人员,如书办、伙夫、门役、更夫等。规模较小的书院只设简单的人员,而规模 较大的书院则人事结构就较为复杂,分工也更为细致具体。总起来看,书院管理人员配 置精干,组织结构也较为简单,这与书院经费来源多元化有一定关系。作为具有全省规 模的大书院,福州四大书院规模大生员多所需管理人员也相应增加,书院组织结构较为 复杂。 ( 一) i l l 长的职能和待遇 山长是书院最重要的职事,他直接负担起书院的教学任务,又是书院的代表,对书 l l 院的管理起领导作用。选择l 上| 长的标准,大多要求德才兼备,有的还有地域卜的要求。 清代书院山长的选聘,有官府决定或推荐、公举聘请两种方式。按规定省会书院的山长 必须由官府出面聘请,府州县级书院则根据其投资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福州四大书 院中有三所书院是省会书院而且都是省级规模的书院,各书院的山长都是由总督巡抚级 的高级官员出面聘请。四大书院的山长在职责待遇方面也有其一致性,鳌峰书院志章 程中规定:“每月三次考课生童,初六、十六日两期为山长教馆课。”,明确规定了书 院山长的教学职能。此外书院山长还有组织丌馆闭馆、祭祀等礼仪活动,领导书院其他 人员和管理书院生童等职责。 l 四书院山长的来源以及身份背景 为了说明山长的情况,这里先看鳌峰书院。从康熙四十六年书院建立时起的近二百 年的历史上,鏊峰书院先后共有三十二位山长。除第一任山长蔡壁以外,其余三十一位 山长都是进士出身。蔡世远、洪世泽、林枝春、郑光策、张甄陶、沈廷芳、游绍安、朱 仕绣、孟超然、陈寿祺、林春溥等山长都为博学多才的名师,在讲学育人上表现出色。 蔡璧虽然不是进士出身,但他是当时的福建名儒,深为各界所敬重。这些名师在书院的 讲学活动以及言传身教对书院生童的作用影响自不必多言,而一代代的铺挚积累更是使 书院越来越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鳌峰书院首任山长蔡璧,鳌峰书院志祠祀中记载:“蔡先生璧,字君老,号武 湖,漳浦人。以选贡授罗源教渝,罗源士皆奋兴。张清恪公扰闽,廉知其贤。时方建鳖 峰书院,遂延主院事。”他讲学以朱子理学为内容,注重实际学术的阐发,“不为抄袭 之苦表暴之行”。蔡壁学养深厚。时人评价他:“人才萃处之地,品定其文字而不启争端, 成规其短长而不生怨怒,伪者献其诚,愠者致其恭”。 第二任山长蔡世远是鳌峰书院史上重要的一位山长,他为鳌峰书院的发展打f t 轻实 的基础。蔡世远( 1 6 8 1 1 7 3 4 ) 是清代著名学者,是清初教育家、理学家。世远字闻之, 号梁部,是福建漳浦县f 椎村人,因世居梁山之麓,故被称为“梁山先生”。他生r 1 5 香世家,先祖蔡元鼎是宋代理学家,祖父禁丽煌是黄道周的门生,父亲是鳖峰书院第 任山长蔡璧。蔡世远随父亲赴壁峰 s 院就读,以理学名家张伯 ,为! i | j ,造诣精深。康熙 1 2 四十八年( 1 7 0 9 年) 由鳌峰书院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后迁礼部侍郎。乾隆帛帝曾受教 于蔡世远,继位后追赠他为礼部尚r ,赐谥“文堇l i ”,后义开为太似。7 r 笑他的教育思 想主要见于二希堂集、清史列传、清儒学案、福建通志、漳浦县志等。本 文主要取其对鳌峰书院的书院制度建设方面,余者多不洋细论述。蔡世远作为理学家、 教育家,他力图| 下学。“学足以达其言,诚足以致其志,尤恳恳兴造人才。”“1 在鳖峰书 院期间他教导诸生,要求他们要以立志为始,以孝t 弟为基,以读书体察克己躬行为要。 他还要求鳌蜂书院生童澄本清源,要把握住“义利”。蔡世远在书院任山长时,j 下是鳌 峰书院重要的一个时期,“九郡之英威来就学”,书院的影响在增强。他在与兴满大中 承论书院事宜书中比较详细地说明了一段时期书院的教学情况以及书院事务的处置情 况,其中能看出蔡世远本人对书院相关制度建设的态度。他说:“伏念鳌峰书院建于仪 封张先生,名才萃聚。其间书院经营措置以及刊布诸书。幸得名贤经理其问,与诸生等 经纪其书籍器用,各有条理。计书院所刻之书有五十五种,今存者每种倘有数十部。藏 书有四百六十余部,为分其经史子集,以便检阅,而防其散乱。桌椅各八九十,床榻四 十余,它物备具,足以待来学者。九府一州先后而集,执事定为规条,颁其程式。 或策之以诗、古文,或课之时艺,或所修何书所讲何业,总共大纲而品定之。”这里可 以看出禁世远对鳌峰书院教学管理各个方面已经有很成熟的设想和安排,除去书院同常 事务的管理以外,他论述了书院的臧似刻书制度以及图书的管理,二饽院招生的方式以及 教学方法等制度性内容。他接着说明书院培养学生方面,应“劝学之事,风声足以树之, 诚意足以孚之,条约足以正之”,突出了学规在教学中的作用。蔡世远在书院制度建设 的发展成熟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还有些山长如洪世泽、林枝春、郑光策、张甄陶、沈廷芳、游绍安、朱仕磅、孟 超然、陈寿祺、林春溥等都为名师,他们在书院期间往往是书院得以发展的时期。鳖峰 书院最后一位山k 是陈宝琛( 1 8 4 8 1 9 3 5 年) ,光绪二十直年,陈蠢琛任鳌峰书院山长 以“培人才,广教育”为职志,曾倡设东文学堂、师范学堂、政法学堂、商业学堂。他 是鳖峰书院结束自己的历史使命,向现代教育机构转变的见证者。这单按e 任职的时m 先后对鳌峰书院的山长略作介绍,以便于说明书院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蜞臻+ ,宏,0 t 删,沛 i i j 人,髓峰i q 皖第f l i fk 。 蔡世远,字闻之,漳浦人,康熙己进卜,选糠占十。f h = 远为鳌峰1 5 院第一任山k 。世远卒,杨 i3 廷璋中汞于鳌峰书院建祠供奉,名蔡公祠。 郑金章字若敏,闽县人。康熙丙戌进士,官河内县。赈饥捍患,民深爱戴之,以竹上官罢p 1 。 居鳌峰六年,教人务弃浮名,崇实学。 靖道谟,字诚台,湖北汉阳人。由庶常改授姚州知州,升江西饶州府知府。乾隆癸亥至闽t 讲鏊 峰,其教先敦行而后修词,闽士言称其为师范。 傅壬露,字闻林号玉笥,会稽人。康熙己未第三人及第,乾隆已巳中汞潘公聘为山长。时于露 年己七十余,每与诸弟子讲艺,卢若洪钟,课文雌黄必作蝇头小楷。 林昂,字嘉乐,号若亭,桶清人。康熙王辰进+ ,官至编修。乾隆甲子周中汞聘主鳌峰f ;院讲席。 鲁会煜,字启人号秋塍,会稽人。康熙辛丑进士,选庶吉士,归养不 ,乾隆十七年举经学。 岁壬申,山长鳌峰书院。会塍速于经,多士服其教,著有秋腾文钞十二卷。 范咸,字九池,号浣浦,仁和人雍正癸卯进士。以御史巡台湾,修台湾府志,著有婆娑洋 使署闲情诸集,乾隆十七年举经学。 洪世泽,字叔时,号艮堂南安人。乾隆丙辰鸿博,官检讨。 游绍安。字鹤渊,号心水,福清人。雍正癸卯进士,由刑部郎出为江阳南安府知府,有惠政南 安人立祠祀之。紊善吟咏,著有若素斋游草。 林春枝,号青圃,闽县人。乾隆廷试1 e 5 第一二人,授编修。督河南江西学,终通政司副使。t 讲 鳌峰书院八年,有诗文集行世。 沈廷芳号椒园,晚号隐拙斋学人,r 和人。乾隆丙辰鸿博,授检讨,进编修,终以i 【i 尔按察使。 主讲鳌峰二年有诗文集行世。 严源焘,号桐峰,嘉善人。雍止甲辰进士,官刑科给事中。 杨演时,号平崖,大埔人。乾隆已n 进士官编修。 朱仕皤,号梅崖,建j 县人。戊辰进士选庶吉士。改夏津知县。再改福i 。教授。主鳌峰讲席, t 安之十年不易。既没,奉主祀蔡公祠。著有梅崖文集三十卷,外集八卷。 张甄陶,号惕庵,侯官人。举乾隆丙辰鸿博,乙h 进十,选庶吉十,授编修,旋改知县历主云 南五华、贵州贵山1 ;院。丁酉归里适梅崖先生以疾去讲席。中汞延先生代之,丁i 是主鏊峰二年。 于雯峻号小涪,金埠人。乾隆辛未进士,官御史。 范拭,号朴亭杭州人。乾隆丙戌进士,官曹郎,庚寅福建副主考,提督r 两学政。 需超然,号瓶庵,闽县人。庚辰进十,由庶吉十改官吏部历文选司郎中,督四川学。蛆养归, 遂不复出,主讲鳌峰书院。有诗文集,未刻。 陈化龙,号剑城,长乐人乾隆壬辰进士官刑科给事中。山k 七年,接人以礼诲人以诚。 郑光策,号苏年,闽县人,乾隆庚子进仁。著有两霞文钞行世,在书院每月馆课二次,率控 制艺,力通经史之学。 游光绎字彤卤,霞浦人乾隆已酉进士,由编修改御史。 陈寿祺。字介祥。号恭甫,一字苇f :,号梅修,义号左海。祖起龙,父鹤| 5 字锡三,字尔 麓。 林春溥,字立源,号鉴塘,嘉庆壬戌成进十,改庶吉十授编修。t 讲鳌峰i i 院十九年。年八十 1 4 有七,著述颇丰。 陈宝璨c 1 8 4 8 1 9 3 5 年) ,陈皇琛字伯潜,号瞍庵,必县( 今捐州市巨) 人。清同治七年( 1 8 6 8 年) 进十选为庶吉十,授编修。光绪元年( 1 8 7 5 年) 摧翰林侍读。光绪二f 而年( 1 8 9 9 年) ,陈宝琛任鳌峰 1 5 院山长,为羹峰书院最厉一任山艮。 以上共有二十五位山长,限于篇幅只能简单略列,但仍然可以看出这些山长具有类 似的共同特征:一,他们拥有声望,绝大部分山长是迸士出身,而且一般都是离开官场 的人员,有的甚至来自争帝身边;二,他们是德才兼有的人士,不但在品行上无可指责, 而且多是学有所长,有的还有丰富的著述。这些声望高而学有所专的山长对书院的巨大 作用是可以想象出来的,一任优秀山长带给书院以新气象,平庸的山长则会使书院的各 项工作遭受损失。 除了鳌峰书院以外,其它三书院也是名师汇聚。凤池书院书院名师很多,第一任山 长赵在用,他教生员、童生首先要修养品德,以“持躬立品为先”,其次才是道艺、文 章。次任山长魏敬中,勤于工作,受到生员的爱戴。正谊书院首任山长是状元林鸿年, 曾任云南巡抚,他主讲正谊书院达十九年之久。致用书院首任山长是林寿图,先后共有 林寿图、郑世恭、谢章铤、陈宝璐等人在书院任职,其中谢章铤一人主持书院十八年。 这些山长也都是当时的名士,由于他们的存在,书院的教学和制度建设往往出现积 极变化。出于他们的讲学以及学术活动对书院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有潜移默化的巨大作 用,因此对山长的研究是书院研究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些声名卓著的山长保证了书 院的教学成就,反过来又进一步提高了书院的声望。名师出名徒,书院能聘请到优秀山 长是至关重要的。 2 官府对四大书院山长聘请权的支配 书院最重要的管理者山长由官府来出面聘请,这是清代书院有别于以前书院的一个 特征,特别是官办书院更是如此。阳大书院作为高等级的寓办书院,人事权受官府支配 的力度也大。福建巡扰张伯行本人创建了鳌峰书院并聘请名儒蔡璧担任山长,后来福建 巡抚陈填聘蔡世远主讲鳖峰书院,以后的历任山长也概莫能外,都是由巡扰等出面聘请。 鏊峰书院的十六任山长张甄陶就是在主持云南五华、贵州贵山静院后,“丁酉归单,适 梅塍先生以疾去讲席,i - 乐延九小代之,j i 址一l 鳖峰一瑚。”“4 f f 戊,j l ! = ;i i ii 丈朱 j 赝 1 5 的号。书院另一位名师孟超然主讲鏊峰书院期问,人爿辈出,学舍几不能容。据陈寿祺 所作东越儒林后传卷三记载:“超然年甫四十二,遂不复出。久之,巡抚徐嗣会请 主鳌峰书院。”可见孟超然也是被巡抚聘请主讲书院的,而书院第二十三任山长陈寿祺 则是受当时的福建巡抚叶世倬聘请主讲鳖峰书院。随后的山长林春溥,他主持玉屏书院 讲席八年,后分别主持南浦书院和江西鹅湖讲席,讲学论著的成绩都很突出,“甲f 二三 月,大府延主省垣鳌峰讲席”。”福建巡执王凯泰同治十二年他参照诂经精舍、学海堂规 制,在西湖书院设致用堂,延聘林寿图为山长。风池书院和正谊书院的山长的挑选与聘 用也是如此。甚至在致用堂志略中还明确规定致用书院的山长要由总督巡抚或者学 政等高官聘请,要以才学人品为挑选条件,体现了官府对四大书院人事权的控制。 从籍贯上看,书院山长来自福建、浙江、湖北、广东、江苏,山长聘请范围较广, 这样做的好处是有助于挑选名师,也有助于促进不同地方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山长的 聘期一般为一年,如果连续六年教学有成,学政等官员可以上表朝廷给予嘉奖,j f 谊书 院山长林鸿年就曾被奏准赏三品卿衔。作为福建具有全省规模和影响的大书院,它们受 官方的影响和支配较为突出。 3 山长的待遇 对于包括山长在内的书院工作人员,其待遇的多寡是书院研究者感兴趣的论题。由 于四大书院在福建省的地位,它们的山长随之有很高的荣誉地位,与之相适应山长们所 享受的待遇也是相当优厚。在鳖峰书院志院资中规定下了书院山长的待遇标准, 使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致情况。 从鳌峰书院的掌教年额应支经费遵照详定章程中我们可以山长的收入情况:延 请山长聘金,银一十六两,盘费约计远近,临时再酌,以二十四两为率;院长递年修脯 银四百两嘉庆十五年增修脯为每年六百两;院长递年火食银一百二十两,遇闰增银十 两;院长年节敬银每次十两,端阳中秋年边三次共银三十两:院长年节代席银每次_ 二 两共银六两;院长初到,送下马席银三两;增加院长生同,并其父母生辰,每次送寿 礼银十两,其银三卜两;院长辞馆阿籍,往返银二十四两;丌馆散馆每次发银一l 两, 交闽侯二县备办酒席致送院l c ,j f :一切铺设鼓吹手等项典银二三i 曲。”包括了山长的i 资、日常花费等几个部分,每年合计约达七八百两白银。根据记载:清朝官员的薪俸, 一品官员每年不过一百八_ f i 两,每月只有一t - j l 两银子:七晶知县之类,每年俸银只宵四、 五十两:国子监长官的收入也远远低于这样的待遇。虽然官员们的实际收入远远不止这 些,但书院山长享有这样的待遇水平还是相当高的,不是大书院难以提供这样的条件。 高的待遇有助于书院教学水平的提高,山长能够有时问和精力来安心于书院教学,也可 以在更广范围内选择名师。同为书院内部的工作人员,书院山长与其他的杂役人员的收 入相差巨大,如书院火夫每月只给工食银一两五钱。 巡抚王凯泰为致用书院制定的致用堂志略中也详细地规定了致用书院山长的薪 俸收入,可以对照说明四大书院的总体情况。在致用堂志略章程中规定聘请山长 的聘金是白银二十两,修盒六百两,膳会一百二十两,年节三次敬银六十两,每年共计 八百两。此外丌馆散馆的时候每次用银一十两,交监院官备办酒席致送山长:每逢月课, 应准备山长和监院早午饭二席用银二两;还有山长往来的盘费,根据大致远近来决定赠 送。同时遇到闰年的时候,山长的薪水还要相应地增加一个月。凤池和正谊两书院参照 鳌峰书院,可见四大书院山长的待遇水平都很高,并非是一所书院的孤立现象。 以上从山长的职能、聘任方式以及山长生活待遇等方面对书院最重要的职事人员进 行了讨论,四大书院的山长在书院处于领导位嚣,山长既是书院的代表,同时也担当起 书院的教学和训导诸生的职责。由于书院的级别和他们本身的爿学资历,四大书院山长 享有崇高的地位,这些声名卓著的山长毫无疑问对书院的发展意义重大,他们能在更高 的层次上从事书院的教学和日常事务管理,使书院的种种制度建设得以充实完善并能够 有效实拖。 ( 二)监院和其他管理人员的职责和聘任 山长负责教学,代表书院。另一个重要的书院职事是监院,他主要负责书院的同常 事务管理,协助山长展开工作,是书院实际的行政首长。此外书院还有其他的工作人员。 l 监院的职责 监院负责书院的行政管理。与山长不同之处是他们所担负的行政工作更为具体琐 碎。在鳌峰书院原定章程 t 规定“先贤裥每春秋:祭,发银f :两,经嗨院宵桥办猜丫i 祭祀,灯彩鼓吹礼牛等伺候院氏主祭。由经理道委官员同监院官陪祭,诸生分派执事, 1 7 先期榜示”;“每月朔望,院长监院官率诸生于各祠行香”。从中已经能看出监院作为书 院各项工作组织者的特征。在鳖峰书院嘉庆七年详定章程中对监院的工作范围与职责作 了进一步规定:章程中指出一些住院诸生饭食银两是保证诸生安心学习的重要保证,然 而任由些人凭空名支取,则经费虚靡,有失公道。因此“应请饬令监院官据实察报, 是否住院属实。每月抽查一二次,如有连查三次,房贴某名,而入实不在内者,除将监 院官记过外,该生饭食银两即停止支给”。住院肄业生监的考勤工作也有监院负担,对 于书院学生的出入,其中有未经告假而离丌书院者监院官应该汇册详报。章程还规定: “院内设立号簿二本,本存院长处,一本存监院处。凡有告假,先向院长禀明登记, 次向监院禀明登记。”,晚上监院要逐房查点。不仅如此监院还负有维护官课师课等场所 次序的责任,晓谕并严行禁止不遵守纪律者。 致用书院对监院的职责也有细致的规定:院内每春秋二祭时监院官备办猪羊祭品灯 彩鼓吹礼生等事项;书院丌馆散馆时,监院官要负责备办酒席以及招呼鼓吹手等。监院 还参与到书院的教学管理中,每年投考书院时,报考人数核对,试卷的分发以及饭食的 准备都由监院备办。致用堂章程规定了监院在书院课期等方面的职责,此外监院 还负有修明礼法、经费支取、立匾刊文的职能。更为重要的是“院中胥役俱归监院约束, 如有舞弊误公滋事惰玩,即将该胥役革退更换,毋许盘踞”,这样监院就掷有了人事监 察权。监院全面地参与了书院的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往往都与监院有关,监院成为书 院的实际行政酋长。 2 监院的选择标准和重要作用 监院被称为“监院官”,被称为官显然不是书院内部的约定成俗,他们是官方在书 院的代表,在清朝由官府任命书院的职务较为普遍,作为省会大书院就更顺理成章。陈 寿祺在拟定鳌蜂书院事宜中说:“向例大宪于教官中择一人监理书院事”,鳌峰书院 的监院就是官方派出的驻书院代表,代表官府协助山长管理书院事务。致用堂志略章 程中规定“遴调监院,以实缺之甲班教授,品优学裕者为之。如甲班乏员则以大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