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韩非的法哲学思想.pdf_第1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韩非的法哲学思想.pdf_第2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韩非的法哲学思想.pdf_第3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韩非的法哲学思想.pdf_第4页
(中国哲学专业论文)韩非的法哲学思想.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韩非,是战国末季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 哲学、法学的思想理论基础。他将老子的“自然无为 与苟子的唯物主义天道观、 人性论、认识论相结合,为其法哲学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为秦国建立统一 的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前导。韩非提出的“法、术、势 相结合的整套法治 理论蕴含了丰富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不仅是对当时实际情况推行法治提供 世界观的指导,也可以对我国新旧体制、新旧观念相交替的今天提供一定的借鉴 意义。 关键词:韩非;法哲学;理论渊源:法、术、势: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删掣娥y 2 0 2 7 8 7 4 a b s t r a c t h a nf e i , i st h ew a r r i n gs t a t e sp e r i o da tt h ee n do ft h es e a s o nt h el e g a l i s t t h o u g h ts y n t h e s i z e r ,h i sl e g a lt h o u g h t sh a v ep r o f o u n d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a n d 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o fp h i l o s o p h yl a w 。h ew i l lii nt h e “i n a c t i o n ”a n dx u n z i s m a t e r i a l i s mh e a v e n ,h u m a n i t yt h e o r y ,c o m b i n i n gt h ee p i s t e m o l o g y ,p h i l o s o p h yo f l a wh a sl a i das t r o n g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f o r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au n i f i e d ,c e n t r a l i z e d s y s t e mp r o v i d e st h et h e o r e t i c a ll e a d i n g 。h a nf e ip u t sf o r w a r d ”m e t h o d ,t e c h n i q u e , p o t e n t i a l ”b yc o m b i n i n g t h es e to fr u l eo f l a wt h e o r yc o n t a i n saw e a l t ho fm a t e r i a l i s m a n dd i a l e c t i c st h o u g h t ,n o to n l yf o rt h es i t u a t i o nt oc a r r yo u tt h el a wt op r o v i d et h e w o r l dv i e w ,a l s oo nc h i n a sn e ws y s t e m ,n e wc o n c e p t sa r ea l t e r n a t e l yt o d a yh a v e c e r t a i nr e f e r e n c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 。 k e yw o r d s :h a nf e i ;p h i l o s o p h yo fl a w ;t h e o r yo r i g i n ;l a w 、t e c h n i q u e 、 p o t e n t i a l ; n 绪论 暑ii 一u i l l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绪论 韩非子( 约公元前2 8 0 年至公元前2 3 3 年) ,生活的战国末期,各诸侯国相 继建立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地主阶级为了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巩固和加强统 治,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韩非从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 分析中得出“唯法为治 的结论。韩非的“法”、“势、“术 相结合的“法治 理论,正是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这种要求。韩非继承和发展了李悝、吴起、商鞅、 慎到、申不害等人的思想,形成了更系统、更完整的“法治理论,成为先秦法 家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的“法 、“势 、“术相结合的思想体系,也成为了地 主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理论根据。 本文共有四章: 第一章韩非法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从历史发展是实行“法治”的 必然性、“法术之士社会地位的提高、韩非人生境遇是其著书立说的原动力三 方面阐述了韩非法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这一章节对当时历史环境、人物地位及 韩非人生境遇进行了分析,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韩非是那么地出众又那么地不得 志,让人不禁想深入地了解他,读懂他。 第二章韩非法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根基。“皆挟自为心需法令赏罚 因势利导、“法 的作用是实行“法治 的必要、先秦法家思想的繁荣三个章节 阐述了韩非法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根基。韩非师出儒家却又背离儒家,吸收道 家的思想,但主要的根基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需要新的上层建筑来巩 固新兴的阶级利益,经过之前的法治倡导者的探索和实践,法治在统治、强大国 家方面已经发挥了作用,韩非通过吸收、总结、借鉴、整理,著称韩非子, 其著述对法哲学的阐释更是透彻、实用。 第三章韩非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法术势是韩非法哲学的主要内容, 对三方面的关系都进行了分析,并对立法、执法,法治具体要求进行了系统深入 的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研究,韩非的法哲学充实、全面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第四章对韩非法哲学思想的现代审视。韩非法哲学思想对中国封建法律 思想产生的影响,韩非法哲学思想对中国哲学史的影响,结合历史发展和现实, 对韩非法哲学的价值和时代意义进行了阐述。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韩非法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第一节历史发展与实行“法治”的必然性 约公元前7 7 0 年至公元前2 2 1 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变革的时代。铁器、青 铜器的普及,使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大发展,生产率较以往大为提高。人们 在原有土地耕种的同时开垦更多荒地,扩大耕种范围,大量的私田以及与私田相 适应的,以实物地租形态表现的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形成,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 的舞台。同其他统治阶级一样,为了保证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新兴地主阶级 运用手中的实力和权力,开始对社会制度和传统观念加以改造。其中颁布成文法 被列入社会变革的日程中。 西周时期周天子大一统的宗法统治已不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开始动摇。分 封制赖以生存的血亲关系由于实行的时间过于久远,历经几代人后,原有的同宗 之间的亲情与亲缘关系逐渐淡化,利益之争频繁,原有的宗法礼制遭到蚕食。周 王室的号召力、控制力逐渐被削弱。各诸侯国之间为扩大领土、掠夺财富和建立 霸权而展开激烈纷争,礼制逐渐被摒弃,法制观念逐渐兴起。 第二节“法术之士”社会地位的提高 先秦时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诸子百家兴起态势,百家争鸣的思想狂 潮。诸子百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皇权与民权、礼与法、德与刑等问题上。传 统儒家“礼教”思想缺乏强制力,已不能有效维护社会秩序。法家分化于道家, 吸收借鉴于儒家,批判于墨家,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要求,具有鲜 明的时代精神和实践意义。其极力推崇“法治 将目标放在富国强兵上,主张富 强必基于法治。正是依循当时恶劣的历史政治环境所产生的“救国图强之道”, 法家迎合了各诸侯国得以生存的需求,受到了特别的重视。 法家的代表人物多系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或军事家。春秋时期的管仲 是法家的先驱。战国早期的李悝、吴起,战国中期的商鞅、慎到、申不害,战国 末期的韩非、李斯,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他们奖励耕战,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 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理论对春秋战国之际进行封建化的改革以至秦统一六国,建 2 第一章韩非法哲学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 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了重大作用,并成为秦王朝的统治思想。 第三节韩非人生境遇是其著书立说的原动力 战国末期,社会格局是常混乱,各诸侯为巩固或扩大自己的地位展开了频繁 地明争暗斗,弱小的国家被实行武力兼并,百姓流离失所,深受其苦。韩、赵、 魏三家分晋后,韩昭王任申不害为相,在申不害用法术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下, 韩国很快得以强大。申不害死后,腐朽的奴隶主贵族重新掌控政权,他们诽谤和 陷害法家官吏,废除了新法,致使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国势由强变弱。韩非看 到了国家积贫变弱、走向被吞并的道路衰败局面,十分痛心,多次上书韩王,阐 释自己变法图强的治国主张,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 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未得到韩王采纳。韩非认为这是“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 , 满腔愤怒,开始潜心著书立说。先后完成孤愤、五蠹、内储说、外储说、 说林、说难等十万余言的著作。韩非充分吸收了儒、道、墨诸家的观点, 认真总结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等前期法家的思想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 术、势相结合的法哲学体系。对春秋战国及后世的封建主义法治产生了极大的影 响。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韩非法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根基 第一节“皆挟自为心 需法令赏罚因势利导 韩非法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他的人性论思想,即“皆挟自为心”的利己人 性论。在人性问题上,儒家内部是存在着一定分歧的。孔子谈的是后天环境对人 性塑造的重要性,孟子主张“性善论 ,荀子提出“性恶论 。韩非虽然遵循了 苟子人性论的基本理路,但结论是不一样的。 不同于其他学派视人性追逐利益、权衡利害视作恶行予以摒弃、杜绝。法家 诸子认为人性好利,莫不自为,主张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要求遵循人性,将法 规作为衡量人们行动的标准,用奖赏的手段使人们守法,用严格的刑罚惩治违法, 进而告诫民众不违法。同时严格法纪,一视同仁。“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 于法”。在法令刑律的威慑下,君主垂拱而无为,臣僚任事而尽责,最终天下无 为而治。 先秦各家学派积极探索维护社会秩序的有效办法和途径,采取手段不尽相 同。儒家主张通过人性内在的道德修养,呼吁人们自觉遵守礼制规范,形成长幼 异节、上下有差的严整秩序;道家否定伦理情感和社会规范,主张消除人们争名 逐利的欲望,化解纷争,无为而治。法家学者对人性好利的本质有深刻洞见。管 子曾主张“上侈而下靡”,即推崇多生产多消费的良性循环,以推动国家经济的 发展。“百姓无宝,以利为首,一上一下,唯利是处。 ( 管子侈靡) , 是法家对人性的深刻把握。商鞅也指出,“民之于利也,若水之于下也,四旁无 择也。 ( 商君书君臣) 阐释了追逐名利是人的天性。同时,法家学者对 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倾向能够准确把握。正所谓“凡夫人情,见利莫能无视,见 害莫能无避。 ,“凡人之情,得所欲则乐,逢所恶则忧,此贵贱之所同有也。 ( 管子禁藏) 。明确指出了趋利避害是人之本性,没有善恶之分。人的这 种本性是不可改变的客观存在,人为满足个人的欲望,有的会有悖伦常,不择手 段。慎到解释为:“人莫不自为也。”( 慎子因循) 即人人都是为自己的 私利谋划打算的。韩非传承先前诸多法家的观点,将之发扬。“而心调于用者, 皆挟自为心也。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通过观察和分析各种人际关 4 第二章韩非法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根基 系和人际交往的规则,参悟到人交往的实质就是人们之所以心甘情愿付出,愿意 作出巨大牺牲,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一己之私利。所以韩非说:“王良爱马,越王 勾践爱人,为战与驰。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 ( 韩非子备内) 。此外,法家学者还认识到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具备计 算、权衡、取舍的能力,求取大利而舍弃小利,选择小害而规避大害这样一客观 存在的事实。法家诸子并未就此进行价值评价,也没有明确要求做出扬弃,而是 要求顺应、利用人的趋利避害倾向,实施刑与赏两种法令手段。 商鞅指出:“人情而有好恶,故民可治。 ( 商君书错法) 。管子曾 、 说:“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 ( 管子任法) 韩非也说:“利之所在民归 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法家以“价值中立 的 态度,客观对待人的好利恶害的本性。既不改造人好利的本性,也不逆人性而动, 而是顺应人性的发展趋向,因势利导,将人不仅好利,而且能够被利所驱动纳入+ 秩序化的结构之中,使其形成改造社会的有效力量和手段。“设所欲以求其功, 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所恶以禁其奸,故为刑罚以威之。 ( 韩非子难一) 这也就是法家学者惯用的两种手段赏与罚。 第二节“法”的作用是实行“法治”的必要 7 : 根据行为的不同主体,法的规范作用可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 和强制五种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法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法具有“定分止争, “兴功惧暴”的作用。商鞅曾举例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为百也, 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认为物权如果 没有明确界定,尧、舜、禹等圣人恐怕都回去追逐那只兔子,如果法律明确了物 权的归属,哪怕是再穷苦的盗贼也不敢去夺取。法家的这种观点正适应了当时以 土地私有为基础的财产私有观点进步发展的客观需要,对维护当时的社会稳 定,促进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正如管子在论述法的作用时 说:“夫法也,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之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 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 ( 管子七臣七主) ,这也说明经受 多年战乱之苦的广大民众和社会迫切盼望实现统一、社会稳定。 韩非认为,“法治”是治理国家的根本,“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 韩非子有度) 他引用了许多历史上国家兴衰 成败的事实加以阐述和对照。用以说明“法治 路线对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为了 加强法治,韩非还提出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执政理论体 系。他主张国家的领导者须掌控国家的一切权力,且要实行严刑峻法。只有把 “法、“术、“势”有机联系在一起,依靠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用严格地 律法管理国家,依法选择人才,依法进行赏罚才能做到胜邪去危,巩固统治地位 的目的。 第三节先秦法家思想的繁荣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 政治法律理论,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法家代表人物李悝、吴起、商鞅、管仲、韩 非子等。他们提出了“法治主张和变革措施。不仅指导和推动了当时社会的变 革发展,也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增添了永久的光彩与活力。 法家反对儒家的“人治 ,主张“法治”,不把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衰败寄托在 统治者一个人身上,认为一两个人的力量不足以扭转社会大环境。提倡必然之治, 反对有治人,无治法。法家主张“治国使众莫如法,禁淫止暴莫如刑,故贫者非 不欲夺富者财也,然而不敢者,法不使也;强者非不能暴弱也,然而不敢者,畏 法诛也”。( 管子明法解) 法家反对“礼制 ,主张“以法治国”。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礼仪是维护 社会秩序的工具,并且视礼为法。法家则注重“以法治国 ,“缘法而治,提倡 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且赏与罚必须要有客观统一的标准,即严格的法律规定。 这样赏与罚才能更好地使人守法。同时,法家坚决反对儒家主张的“亲亲”之说。一一 因为“亲亲则别,受私则险,民众而以别险为务,则民乱”。( 商君书开塞) 这与法家所提倡的观点背道而驰。在韩非子看来,私善为不可容忍的罪恶,与国 家利益相违背,治国者须弃之。 “统一法令,布之于民。奴隶制社会时期,国家主要依靠习惯法调整各阶 层之间的关系,且法只被少数贵族掌握,以维护奴隶主和王公贵族的统治。随着 社会关系的变迁,原有旧的法律体制的不合理性日益暴露。除与新兴地主阶级阶 级的矛盾日益尖锐外,还因其自身存在的形式上的保守,内容上的陈旧等原因, 6 第二章韩非法哲学思想的理论渊源和根基 - _ il_ i tl i i 一i i i 宣i 已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新形势。法家在长期观察和实践中意识到,要使国家达到 “以法治国”,必须统一法令,并布之于百姓。使百姓知晓法的内容,明确法律 规定行为的界限。一改之前“法不可知、威不可测 的传统观念。 “皆贵贱一断于法 ,追求法律的公正性。韩非子提出:“法不阿贵,绳不绕 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 韩 非子有度) 法家要求任何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有差别之心,不能区 别对待。管子提出:“君臣上下贵贱皆从于法。 ( 管子任法) 主张事断于法, 不可通融,应完全按照客观存在的法律规定判断。 “重教慎诛,追求良法之治。法家虽提出轻罪重罚,主张对违法之人采取 重刑,但却不一味追求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反对和禁止滥杀无辜。凡事皆断于 法,明显体现了罪刑法定的原则。同时,法家追求良法之治。认为真正的良法能 够适应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和需要,能够富国强兵,保持社会秩序稳定,使广大民 众安居乐业。 7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第三章韩非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术 法是统治国家最强有力的武器和保障,始终维护的是统治阶级利益和意志。 君权时代,法体现的是君主的意志。如何行使和保护君王手中的权力,维护君主 的绝对权威,韩非提出“立法于君”和“因天命、持大体、“守自然之道”、“因 道全法”等观点,即强调统治者要牢牢把握立法权的同时还要在行使律法的过程 中,遵循和顺应客观规律,尽量使法趋于“公利”。受到了诸家各派的影响。韩 非总结了、吸收了儒家、道家和早期法家所提出的适应时代发展和符合当时社会 发展要求的观点和理论精华。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有 机结合起来,形成了“法、术、势”为一体的法治思想和治国纲要。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布之于百姓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 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 韩非子难三、韩非子定法) 说明韩非子主张法令向广大民众予以公布,使广大民众“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以使律法深入人心。韩非还注重立法的预防作用和激励机制。他在外储说中 指出,“信赏以尽能,必罚以禁邪 强调法令在实施过程中的预期效果与实际效 果需一致。韩非清楚地看到战国末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环境下潜在的危机,主 张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建立秩序井然的“法治社会”。 韩非提出的“术”具有典型的东方神秘色彩,包含了耐人寻味的冷静与智慧。 韩非在总结了申不害等以往法家代表人物提出的“术 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术” 进行了研究。韩非认为统治者如果要很好的治理国家,必须善于“操术以御下 。 韩非指出:“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下,此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 ( 韩非子难三) 即统治者在拥有了“势”这一前提下,还需要将“法与“术 很好地加以利用。法是统治阶级要达到某种统治目的所制定的带有强制性的办 法、规章和计划,是明文公布的。术是领导艺术,是控制和摆布所用之人的技巧。 术在使用上应择机而用,不能轻易示人。术对统治者的统治至关重要。因为统治 者与被统治者所追求的利益,以及追求利益的方式方法是完全不同的,“主利在 有能而任官,臣利在无能而得事;主利在有劳而爵禄,臣利在无功而富贵;主利 第三章韩非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i i i i 在豪杰使能,臣利在朋党用私”( 韩非子孤愤) ,在这种利益冲突中,如统 治者不善于“操术”,就很可能“臣下轻君而重于宠人 。操术涉及多方面、多领 域,单纯依靠仁慈或者强暴的统治手段是不可取的。对臣民的管理如一味宽容施 以恩赐而不忍心及时地用刑罚对其越轨行为进行约束,就可能导致社会秩序松弛 涣散。如采取的统治手段过于强暴,“心毅而乱易诛”,容易导致“法令亡而臣主 乖,民怨而乱心声”等统治与被统治关系紧张。韩非没有就如何具体使用“术” 进行详说。只是总结性的解释为,“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 权,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人所执也。 ( 韩非子定法) “因任而授官”指 ;的是组织中职务结构的依据和原则。“循名而责实”是要求落实责任的归属。“操 生杀之权”是对自己手中权力的运用技巧。“课群臣之能”是要求考察和验证为 官者的能力和所取得的政绩。韩非主张统治者能够将“术”作为随时可以运用到 立法、行政和司法过程中的万能工具,是希望统治者不拘于每天忙于统治事务之。 中。一个真正的明君不应处处过问,事必亲躬地滥施作为,而应该治吏不治民, 保持“虚静之心 。 在确保“法 在封建统治中作用的基础上,韩非突出“势”的重要性。将“势 定义为“胜众之资也”,就是把“势”看成统治者对于被统治者所拥有的优势和 特权。韩非认为,君王之所以能够统治国家主要原因是掌握权力,而不是因统洽 者能力高、品德出众等原因。韩非指出:“圣人德若尧舜,行若伯夷,而不载于 势,则功不立、名不遂 。( 韩非子八经) 以此告诫要统治国家必须掌 控“势”,决不可须臾松懈,一旦“失势”,统治地位就会受到撼动。因此,韩 非认为,一个开明的统治者必须“执柄以处势 ,“明主之所导制臣者,二柄而 已矣。二病者,刑、德也。即开明的君主之所以能让人臣服,关键是手中拥有 的两个权力,一个是处罚权,一个是奖赏权。在总结诸多历史经验教训后,韩非 子较深刻地认识到,对于统治者而言,强制力和权威、权力不可或缺。实践证明, 保持领导者的权威有益于国家政权的稳定。立法权和执法权是统治者必须同时兼 备的两种权威。 “法”与“势 的关系 韩非将法与势的关系最直接的阐述为“抱法处势”,认为法制约势。法是势 的规范,势在法的规定范围内得意实施。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利用 9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i i i _ 一ill 1 17 1_ 1 ii 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权力制定了法,法对被统治者的行为约束在统治者允许的范围之内,在此过程中, “势应运而生。统治者用法来确定了赏与罚的标准,以巩固统治地位和威严之 势,这就是“势 的表现。法与势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抱法处势则治, 背法去势则乱。今废势背法而待尧、舜,尧、舜至乃治,是干世乱而一治也。抱 法处势而待桀、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 ( 韩非子- 难势) , “势”离开了“法”,“势治 则变成“人治”,人治的好坏取决于统治者是否贤 德。而纵观历史,既为贤德之人,又能够掌握统治大全的人却寥寥无几。“法 治 较“人治 而言,更有保障。因此,“法”应制约“势”,“势 应受到“法 的限制。 “势”对“法 而言,是“法 的主体,是法得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韩非 认为行使和贯彻律法的前提是要掌握权势。韩非子八经指出“凡治天下, 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赏罚可用,则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势 是 统治者胜众抑下,无所不可禁威严权势。“法 依“势”的存在而存在,如果没 有了“势 而单纯“法”,即失去了势的权力和威严。之所以在法的规定下任势, 用势来保证法的实施,说明法对争取具有依赖性。 “法”与“术”的关系 “法 即人人所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术”即贯彻和执行法的方式方法。 韩非把“法”和“术”均看成是巩固统治地位的工具。但法不同于术,主要体现 在三方面:一是法治的对象是民众,术的对象是官吏。二是法律是统治者和官员 百姓共同遵守的制度,而术是统治者在实施统治过程中的手段和方法,是统治者 所独有的。三是为了便于很好的遵守法纪,法向所有人公布,为所有人周知。但 术是统治者心中暗运之机智,是私密的,不被公开的。韩非将术看作是君主独享 的藏于胸中的治臣之工具。 法与术是相互独立的,但在维护统治地位的过程中,又共同发挥各自的作用。 法规范术,是术的目标和方向。术本身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只是统治者统治 天下的方法和手段。但术的应用需要以法为依托。术要在法的规定下运作,进而 达到其目的。没有法,术就失去了目标和自身价值。而术是法得以实施的方法、 策略和手段。君王通过法实现对国家的统治,在这一过程中就涉及到统治手段如 1 0 第三章韩非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m m l 何运用的问题。如果统治手段运用的恰当,国家就会得到较快发展,反之则阻碍 国家的发展。统治国家的手段即为术。其基本功能主要表现在参验、监督、考察、 选拔官吏,使群臣格守职责。 行术以“安君驭臣 ,任法以“治民定国 ,法与术虽各有偏重,但都是为政 的要素。“人不食,十日则死。大寒之隆,不衣亦死。若徒法而无术,则无以知 奸,国之富疆反为人臣所资;若徒术而无法,则法令不一,奸臣将有所谲其辞也 ( 韩非子定法) 韩非把“法 与“术形象地比喻成人的衣服和食物对人 的作用来说明“法 与“术二者须相辅相济。 “势 与“术”的关系 势指的是统治阶级相对于被统治阶级而产生的权力和权势:术指的是统治阶 级在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过程中对被统治者所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势和术代表了 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即君与臣的关系。韩非从人生来自利的理论出发,:认 为君臣之间基本上就是对立的利益关系,随权力的大小而此消彼长。“主上卑而 大臣重”,“主失事而臣得国( 韩非子孤愤) 君若不慎,则有被取而代之的 危险,因此,帝王要想尽一切办法维护自己的权利,限制大臣的权力,使自己始 终在君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 韩非所提出的“术 指的是权术,是控制手下的方法和手段。其中包括对臣 民采取的任免、监督、考核等一整套积极的措施。统治者通过采取选贤任能、信 赏必罚、刑名参验等有效手段,严格管理臣下,使为官为臣者在君王制定的法律 范围内有所为有所不为。韩非借鉴和继承了慎到“势”的理论。在确保自然的“势 稳定存在后,强调了人设之势的重要性。韩非认为,人设之势要想得到巩固,必 须运用政治权谋。“法”是维护君王地位和权势的保障,“术 则是维护君王地位 和权势的有效手段。君主“藏于胸中”隐形的“术 运用的得当,可以掌握臣民 的一举一动和心理想法,将统治延伸至每一个角落,使为臣者谨言慎行,增加统 治的威慑力。 “势”以统治力保障“术的运行,“术 以权谋的形式实现统治者的统治 之势。“势君王权力的来源,“术 君主独享的执政手腕,无“势无 以谈“术”,因此“势 是“术”的前提,凭势行术,以术壮势,二者是相互促 进的互动关系。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法”、“势”、“术 之间的关系 “法 、“势”、“术作为维护统治阶级执政地位的三项重要工具,其本身是 统一的整体,面临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对策,使三者同时并行、相辅相成,才能 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作用。 随着当今社会对韩非等法家思想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人类社会发展向国家政 治实践提出的新要求。人们对法、势、术在治理国家事务中何为主、何为次提出 了不同的见解。例如,熊十力在熊十力全集一书中主张以“术 为主。高柏 园在韩非哲学研究中阐释了韩非法治思想的核心是“势 ,主张以“势 为 主。王邦雄在韩非子的哲学中表明韩非思想的重心是“法 。笔者认为,“法、 势、术”在治理国家,维护统治中发挥的作用是全方位的,是渗透到每个环节当 中的,所体现的是一个统一的有机的整体。三项要素互相制约、互相作用,是不 可偏废、不可缺一的。突破墨守陈规、鼓励灵活多变,视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哪种手段解决问题的效果最佳,就采取那种手段。国家需要法纪严格规 范人们行为规范时“法”就应是中心,统治期间,遇到讲究策略的时候,“术 即为中心。要实现统治目标时,“势”即为中心。因此,探求法、势、术三者之 间的密切联系,需要在韩非的法治思想内明确治国的重点,按不同需求、角度和 治国渠道对其进行分析。 从维护统治者利益所建立的法治规则角度出发,“法是重点。一切要以法 为中心,法是所有行为规范的准则。“术 是推行法治规则的手段和做法。“势 可以理解为法的权威性和法律得以实施的力度。韩非从人性自利的立场出发,提 出了不依赖君王,按中等贤人的标准要求民众,以治理国家,这是在诸侯割据、 政治局面混乱的时代,提出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治国之道。 推行法治,要求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行为都要以法律为准绳,同时要严格遵循 法律所固有的平等性和强制性,这就对如何维护法的权威性提出了要求。韩非提 出将包括治理国家的“势 和“术 在内的国家的一切政治行为和社会性为统一 划入法律的范畴内。在利用“术 推行法的实施,利用“势”维护法律的尊严和 权威的基础上,利用赏罚分明的手段,对被统治者的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使行法 的整个过程既没有摆脱势,又始终得到了术的支撑。因此,法为中心要素,始终 制约和规范着“势”和“术”。同时,确立了“法”的权威性即“势 ,严格按照 1 2 第三章韩非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法”的规定行使即“术,才能最大发挥“法”的作用,使社会秩序井然、有 序,国家长治久安。 从如何贯彻执行“法”,使其有效发挥作用的角度分析,“术”则是重点。按 照韩非所阐述的帝王之术的观点,“法 与“势 是帝王统治之术的组成部分, “术 具备作为政治手段的可操作性。韩非发展了一整套政治术,例如用“参验 术”因任而授官,用“督责术”循名而责实。除此外,在韩非所创立的“术 中, 还具备阴谋性和消极性。主要以道家提倡的“无为术”辨别忠奸曲直。 统治者利用“术”将自身的权威性发挥到最大化,使臣民得以掌控,各尽其 职。在这一过程中,“术”便与“势进行了融合,通过“术 的运用,得以壮 大“势 的力量。“势”与“法的融合,体现在君王“借赏罚以固势”,信赏必 罚,恩威并用,同时由法律规定赏罚标准。在此期间“术治 的效果得以体现, “法 与“势”提供了赏罚的标准,“势”以赏罚的威慑力给予“术 行事的动 力。因此,法、势、术三者之间的联系是紧密接连、互相依存的有机整体。 韩非所主张的“法治”同如今我们讲的“法治 是不同的,现代的“法治 是人类走向文明的标志,法本身维护的是广大群众的利益,而韩非子时代,是封 建社会,韩非“法治”的根本出发点在维护君主的利益。“势? 则是君主统治权 力的最高级的利益追求和首要目标。在统治与被统治关系中,君主的勤、能、德 不是维护统治地位的有力依靠,“势”是最有力度和可靠的。君主依靠“势 治 理国家,实行各种赏罚手段,最终就君主所独有的“势 更加壮大和稳固。据此 而知,韩非“法、势、术 的治国观点体现在统治目的上时,“势成为核心, “法”与“术”是制度运行的规则。 通过研究“法、势、术”三者的关系,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在统帅治理国 家的行为中,这三方面环环相扣,互相作用、互相制约,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是一体的三面,三者间部分孰轻孰重,都是治国安民的手段和措施。只有法、势、 术三者融为一体,良性运转,才能达到有序地统治。 第二节韩非“法治”的明确要求 一、“法治 的具体要求 韩非“法治理论是建立在他对历史的哲学审视所得出来的历史进化论思想 1 3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i 萌芽的基础之上的。韩非能够看到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不断发展的进程,将人类历 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当今四个时期。不同时期应采取不同的手段规范人的 行为,不能一成不变、墨守陈规。包含有历史进化论和辩证法的思想因素。具体 来讲,“上古时期,人们追从高尚的道德,“中古”时期人们追求足智的谋略。 而进入“当今”时代,铁器和青铜器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的加强、私田的产生 和人众财货寡的局面的形成,人与生俱来的好利恶害、追逐功利的本性,发生争 斗是不可避免的。“法治适应了“当今 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当今 时代发 展的必然要求。韩非对“当今时代“法治 思想进行了全面阐释,对如何“法 治”提出了具体要求。 “明法” 最早提出“明法论”的法家代表人物是商鞅,他指出“不贵义而贵法,法必明, 令必行 。( 商君书画策) 韩非子在继承商鞅法律思想的同时,将其观点 进行了总结和发扬,韩非认为“明法”就是要让法律规范在形成成文法典的基础 上,向所有人予以公布,让人人都知道法的存在,超出法的规定范围就要受到刑 罚,任何人任何时候不能以任何理由凌驾于法律之上或逃避法律的制裁。具体要 求包括:一是制定的法律条文必须显而易见,明白易知。二是法定界限必须明确、 具体。三是立法要尽可能涉及各个社会关系和层面,翔实、全面。 奴隶制社会时期,法作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所表现的是威严性、不可知 性和神秘性。随着奴隶制社会的崩溃和瓦解,封建制社会的逐渐形成,对成文法 典颁布和实施的要求也愈加急迫。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铸刑书是由子 产在郑国公布实施的。这部法典的公布,使人们对罪与非罪有了明确的判断。后 经李悝、吴起和商鞅等法家在多个国家和领域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使其逐渐完 善、发展,推动了古代法治的进步。 “任法” 韩非的法治思想中,“任法”主要解决的是如何执行法律的问题,其内容包 括:一方面“一民之轨,莫如法”即赏信必罚。就是要有相对固定的法律条文规 范人们的行为,成为大家都遵守的规范准! 1 1 0 ,社会秩序才可以稳定。另一方面“法 者,宪令箸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此臣之所 师也 ( 韩非子定法) 即赏不僭、刑不滥。就是所执行的法律是大家众所周 1 4 第三章韩非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知的,对行为或赏或铹和上发的标准是人们明确认识的,执法时法律不能随意更 改,执行法律的标准不能随意调整。 信赏必罚。法家所追求的治理国家的效果是用法律规范被统治者和臣民的行 为,使之能够“自治”进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法家将“法 守信”作为制定法律和执行法律的前提。或赏或罚,赏罚的标准都按法律规定的 标准严格实行,以使臣民为得赏而有所为,为避罚而有所不为。 韩非时代的封建法治实践中,信赏与必罚相对而言,信赏的执行难度相对较 小,因而法家对此修论较少,而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必罚的讨论和罚的必行上。 其中“必得 和“得而必行 两方面是自法家起一直至今都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 “必行”的难度在于识破犯罪、抓获评犯,一般情况f 是可以做到的,但要使每 一次犯罪,每一起案件都能够得到侦破,将每一名犯罪人绳之以法就难以做到了。 “得而必行 的难度体现在对于君王或掌握权力的人爱人、亲人和自己亲近的人 l等有着特殊身份或较高地位的人犯罪后,依法用刑上。 赏不僭、刑不滥。韩非在推行以法治国,主张信赏必罚的执法原则基础上, 清楚地意识到,赏罚既不能不及,也不能过度,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罪 行采取不同处罚形式,视犯罪深浅程度,采取轻重适应的刑罚。既严格执行赏信 必罚的同时,还要确保不逾赏、不滥罚。 。 “壹刑 这是韩非在法律适用方面提出的观点和要求。“壹 即“统一”,“壹刑”就 是统一刑罚。最早提出“壹刑 的是商鞅,他解释为:“所谓壹刑者,刑无等级,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韩非 在此基础上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 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法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 一是强 调和宣扬立法和执法对每个人的平等性和公正性:二是强调司法过程中要不论身 份高低、不论远密亲属都要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三是反对主观臆断,避免乱施 刑罚;四是确保罪刑法定,确保罚与罪相符,刑与法一致。五是强调执法公开, 透明。要将处罚结果公之于众。 二、实行“法治”所要遵循立法原则 1 所立之法必须稳定。法是政治的产物,时刻为政治服务,不同时期应采用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i i 相应的法律来服务政治。适应时代的法律可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反之就会使社会 停止甚至倒退。韩非看到了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出“因时 变法”,“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一方面主张对不再适应时代发展和不符合国家 实际情况的法要彻底废除。另一方面韩非主张法律颁布后,必须保持法的相对稳 定性,不能随意更改。二者看似矛盾,但作为“法 ,始终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的工具,韩非的主张其实正是迎合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建立和巩固政权的愿望, 推翻腐朽的奴隶主阶级残余的有效手段。只有建立新的相对稳定的法律,才能使 民众适应法律、遵守法律,才能便于统治。 2 立法权必须归于君主。“法自君出,言无二贵 ,韩非在确立了君主的“势” 的基础上,肯定了王权的至高无上。法律所体现的是君主个人的意志,是君主实 现统治的具体表现。作为统治工具,君主应牢牢把握国家的立法权。 3 所立之法的目的是为了禁奸止恶,有效维护统治。韩非提倡国家实施严刑 峻法的主要目的不在对人犯罪后对其实行多么严酷的刑罚,而在于用严酷的刑罚 告诫民众违反法律的后果,进而扩大影响,对人们起到威慑作用,以预防犯罪, 降低犯罪率,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4 所立之法须言简意赅、意图明确。法律“著于官府 “布之于百姓、行之 于百姓 。因此,法律应确保面面俱到的,语言生动简介,意思明了。禁忌篇幅 臃长,含义模糊不清,甚至是产生歧义,引起争论。 5 所立之法不得随意解释,篡改其意。法律所禁止和规范的行为只能有一种 解释,任何人不能曲解其意或断章取义,有悖于立法的初衷。如是,法就丧失了 其作为衡量是非标准的作用。 三:“法治 所规定的执法原则 1 必须严格执法。法律的威严性在于对于违法行为必须用法律明文之规定的 刑罚予以制裁,以对人们起到威慑作用。即使是再严酷的刑罚,如果对于其处理 的结果不尽相同,法律的威严性就不会体现,对民众就丧失了警示的作用。 2 执法须公平。要求在执法过程中,不能因身份高贵而偏袒和迁就。这是法 家对当时推行法治的的最高追求,但在封建社会特权法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是 很难实现的。 3 禁令须严厉。所要求的是人们不仅不能违反法律明文规定禁止的行为,而 1 6 第三章韩非法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萱i i i i i i i i 亩ii 一r 一i i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i 且对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规定内容不十分确定的内容也要杜绝。如果允许人们钻 法律漏洞,国家就会陷于混乱之中。 第三节韩非之“术 在韩非子中,韩非对术的论述是最为精彩的。韩非子能够将早期的法家 思想集于一体,发扬光大,正是韩非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韩非提倡以法治国, 继承商鞅的观点较多,但韩非能够清楚地看到商鞅的法治思想缺少“术 的元素, 对商鞅主张使用强硬手段、铁腕政策治理国家提出了批评。韩非吸收了申不害的 “术 和慎到的“势”,花费大量精力,悉心研究“术 ,并以大篇幅加以阐述。 代表著有八经、奸劫弑臣、备内、南面、有度、扬榷、主道、 制分和心度等。 韩非是第一个将“法 与“术 的关系上做出了理论探讨,并将二者有机结 合起来的理论家。其能够将“法、术、势”三者融入为统一的政治工具,特别是 将“法”、“术”与“势 的相互作用上阐释的如此明确。因此也将发家的理论 水平推向最高水准。 如同诸多事物产生必有其原因一样,韩非提出并发展了“术是具有历史发 展的必然性的。之所以主张用“术 ,是根源于当时韩非对君与臣关系上的认识。 君臣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和灵活多变性,因为二者之间并不依靠亲情血缘、骨肉至 亲维系,臣子完全是因为受到王权的制约而服务于君主。如果不能很好运用“术 来维持这种关系,一旦有机会,臣子就会篡位夺权,变臣子为君主。故“故其国 富而兵强,然无术以治奸,则以其富强资人臣而已。 ( 韩非子定法) 也就是 说,无论一个国家多么强大,如果没有很好运用术来治理臣子官吏,就很容易被 篡夺王位,最后也是为别人创立江山,空欢喜一场。只有有效使用“术 ,以此 驾驭群臣,摆布官吏,才能稳坐江山,安逸太平。 韩非提倡的“术具备三个明显特性:非成文性、私密性和特权性。 非成文性。与法所针对的客体不同,术不如法一般须公开颁布,抑制力民众。 术一般不具备规律性,完全是君主自身喜好或根据利害关系随时采取的权术手 腕。因随机性较强,加之多数是暗示,因此不能行诸笔墨,以成文的形式公之于 众。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私密性。在运用“术”时,有时为了达到目的就要采取非常规手段,出人意 料,出奇制胜。甚至没有任何先兆和暗示。“明主用术,亲爱近习莫之得闻”,也 就是君王在采取奖赏或惩罚等手段之前,往往不像外界透露自己内心的真实的想 法。已达到让受到奖赏的人喜出望外,今后向更高目标努力。同时也是为了防止 受罚者之前得到消息,采取逃避制裁措施,造成执法难的局面,以维护君主的“威 势”。 特权性。在韩非的思想体系中,“术 是君王所独有的,是专门为君王服务 的,用于维护统治的工具。君主利用“术”时刻观察王公贵族、文武官员的一言 一行,将隐患防范于未然。 韩非术论的主要内容及分类 韩非认为历史上许多国家灭亡的原因都是由于君王未能或很好运用术所导 致的。因此他主张君主必须通过运用术考察和知晓大臣以及身边的人的情况,这 样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韩非的“术 分为御臣之术和暗运心机两大类。御臣之术就是君主在任免、 考察和生杀官吏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暗运心机就是帝王深藏胸中不欲人知的隐蔽 术。这两个层次的术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二者互相依存,共同发挥作用。 不能分而取之,如是术就失去了意义,无法生存。 御臣之术 韩非指出,术的实施对象就是大臣和官吏,是帝王所独有的权力。明君治吏 不治民。“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意 思是说,帝王在任命官吏时,应依据才能大小授予官职,每个官吏和大臣都有各 自的使命和责任,君主要对他们的工作能力、成绩方面进行考核,掌握对他们的 生杀大权。以下分别从“任免 、“考核 、“赏罚”三方面加以探讨。 任免 官吏的任免在国家政治工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原则和方法有以下几方面 内容: 第一,所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才能和功劳是被任用的前提和标准, 是为官为爵者所必需具备的条件。同时“贤材者处厚禄,任大官:功大者,有尊 爵。官贤者量其能,赋禄者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