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岱论.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岱论.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岱论.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岱论.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张岱论.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另t l d n 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 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 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储躲布形 导师擀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签县青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山东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山东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 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夼函 j 导师签字: 糯击 j 签字日期:如留年绎月加日 签字日期:加曙年牛月沏日 褒扬忠臣义士、痛斥奸佞小人,还是点评文苑艺人,都包含感情,具有浓厚的抒 情色彩。碑祭文“不失真面”,瑕瑜互见,真实可感。小品文以简短的篇幅描绘 山川景物,记录真人真性,再现民俗风情。山水小品表现自然的玲珑透彻美、柔 和静寂美、皓波淡远美、幽深曼妙美,而这些美都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 物小品展现人物的真情真性、精神面貌和内在气质,用不同流俗的审美眼光,以 丑写美,发掘人物的心灵美、内在美。风俗小品再现昔日繁华盛大的热闹情景, 并以今日之萧索冷清与昔日之热闹非凡对比映衬,抒发其亡国之痛。 关键词:张岱家庭环境心态文学思想散文 分类号: 1 2 0 7 6 2 2 a b s t r a c t z h a n gd a ii s a no u t s t a n d i n gp r o s e ri nt h eh i s t o r yo f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i sp r o m i n e n ti nt h ep r o s ec r e a t i o n ,t h i sa r t i c l ed i v i d e si n t of o u rp a r t st o c a r r yo n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t oi t f i r s tp a r ti s z h a n gd a is t u d ys u m m a r yw h i c hd i v i d e si n t ot h ee n do ft h em i n g d y n a s t y , a t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q i n gd y n a s t y , 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 ,n e wn a t i o nf o u rs t a g e s h i sp r o s eb e i n gp u b l i s h e dt h e nr e c e i v e da tt h es a m e ! i m et h ea p p r o v a lo fh i so w n g e n e r a t i o n ,w h i c hc a u s e dh i mt ob e c o m et h es o u t h e a s tl i t e r a r ya r e n ae m i n e n tw h o m r e c e i v e dm a n ym o u t h sc o m m e n d a t i o ni nt h ee n d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m i n ga n d q i n gd y n a s t i e sc h a n g e d ,u n d e rq i n gd y n a s t yh i g hc u l t u r ep r e s s u r e ,h i sp r o s eo n c e w a sq u i e t ,n o b o d ya s k e d ,b u ts o m ew o r k sw e r ep r e s e r v e da n dp u b l i s h e dw h i c h b e c a m et h es p o t t h er e p u b l i co fc h i n at i m e ,t h ef a c t i o no fs a y i n gt h ew i l lr a i s e d ”t h el a t t e r m i n gd y n a s t ys k e t c ht o b eh o t ”w h i c hc a u s e dh i sa r t i c l et o p u tt h e b r i l l i a n c eg r e a t l y s i n c et h ef o u n d i n go ft h en a t i o ne s p e c i a l l yt h e9 0 sh ew a sp a i d a t t e n t i o n ,r e g a r d l e s so ft h es i n g l ep a p e ro rm o n o g r a p h sa l las u b s t a n t i a ln u m b e ro f , a n dc o n t i n u e dt od e v e l o p s e c o n dp a r ti sz h a n gd a i sf a m i l y , g r o w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t h ep o i n to fv i e w z h a n g d a iw a sb o r ni nal u x u r i o u s f a m i l y , h i sg r e a t - g r e a tg r a n d f a t h e r , g r e a t g r a n d f a t h e r , g r a n d f a t h e r , f a t h e rf o u rs e n i o r sw o r d sa n dd e e d sa n dt h el i f e e x p e r i e n c ei n f l u e n c e dh i mp r o f o u n d l y , e n g r a v e dt h eb r a n dm a r ki nh i sw o r l do u t l o o k , t h eo u t l o o ko nl i f e ,t h ea r t i s t i ce s t h e t i ci n t e r e s tf o r m a t i o n ,w h i c hm a d eh i mh a st h e r e s i s t a n c ed e s t i n ys t u b b o r nw i l la n dt h ep u r s u ef r e et h o u g h t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a tt h ee n d o f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a n dt h eb e g i n n i n go fq i n gd y n a s t y , h i sf a m i l yf r o mp o w e r f u l r e d u c e dt op o o r , h eh a dn o t h i n gi nt h ew o r l d ,l i v e dd e s t i t u t el i f ea n ds u f f e r e dh u n g e r a n dc o l d ,b u th em a i n t a i n e dt h en a t i o n a lm o r a lc o u r a g e ,p o s e da sb ym i n gy i m i n , t h r o u g hr e c o n s i d e r i n gt oh i s t o r ya n dr e a l i t yp r o f o u n d l y , h ec h o s et oh i d ea w a yt h e c o u n t r y , b u r yt h eb o d ye a r t hr o o m ,s a v eh i s t o r yr e p o s i n gb yt h ew r i t i n g st or e s t o r et h e w i l l ,f o u n dt h es u r v i v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v a l u e t h e r e f o r eh i sw o r k sa r en o ti no n e s i d eo fs e l f - 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m o r ei m p o r t a n ti si no n es o r r o ws i d eo fc o n c e r n i n gt i m e t h i r dp a r ti sz h a n gd a i s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 a l t h o u g hh el i f t e du ph ef l a go fs o u l a r t e r i e s ,i n f l u e n c e db yx uw e i ,g o n ga na n dj i n g l i n gs e c u r i t y , n o tc o n t r o l l e db y t i m e l yb r e e z e ,h ec o u l da b s o r bv u l g a r i t yo fg o n ga ns e c u r i t ya n da b a n d o ni t s s u p e r f i c i a l i t y , t a k ej i n g l i n g se l e g a n ta n dd i s c a r di t sc r a b b e ds i d e ,f u s eg o n ga na n d j i n g l i n g sl o n ge v a d et h e i rs h o r t ,d e v e l o ph i so w ns t y l e i no r d e rt od on o tf a l li n t ot h e c r e a t i o ne r r o n e o u sz o n eo f ”l o s eh a r d ”a n d ”i o s et h ef r i v o l i t y ”h ee m p h a s i z e d ”t a k e 3 s o l i da se l u s i v e ”,n o to n l yh i sp r o s eg o tl a t t e rm i n gd y n a s t ys k e t c hu n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 a l s ot o o ku n i q u ed e e ps i n c e r el o s ep a i no ft h ep e o p l ea st h ei n s i d ee m o t i o n ,c r e a t i n g e l u s i v ea n dt h ed e e pe x c e l l e n tp i e c eo fw r i t i n g r e g a r d l e s s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s k e t c ho r t h es c e n e r ys k e t c h ,a l lh a d ”g e n u i n e n e s s ”a n d ”a f f e c t i o n ”,d e s c r i b i n ga r tl i f e a p p e a l , b u i l d i n gp o e t i ci d e a lc o n d i t i o na n dd i s p l a y i n gh i se l e g a n tt a s t eu s i n gt h ep o e m l a n g u a g e ,m e a n w h i l e ,h ea l s op a i d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w a y so ft h ew o r l dh u m a ns e n t i m e n t a n dt h ef o l kc u s t o mc u l t u r e ,d i dn o te v a d ev u l g a ra n dc o a r s e ,f o r m e dt h ea r t i s t i ci d e a o fw h i c he l e g a n tv u l g a ra l t o g e t h e rm e l t s f o r m e dh i sp r o s et ob eh i g h q u a l i t yg o o d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w h i c hm e a n se l u s i v ea n dd e e p ,c o n c i s ea n df i n e ,s k i l l f u l ,l o f t ya n dd o e s n o te v a d e p o p u l a r , o r d e ra n dc h a n g e f u l f o u r t hp a r ti sz h a n gd a i sp r o s ec r e a t i o n ,e l a b o r a t e sh i sc r e a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f r o mt h eb i o g r a p h ya r t i c l ea n dt h es h o r te s s a yt w oa s p e c t s b i o g r a p h ya r t i c l ed i v i d e s i n t oh i s t o r yb i o g r a p h ya r t i c l ea n dt h em e m o r i a lc e r e m o n ya r t i c l e t h eh i s t o r ya n d b i o g r a p h y a r t i c l e f o l l o w s ”s h i j i ”s t y l e ,t h e u n i o no f b i o g r a p h ya n dd i s c u s s e s , r e g a r d l e s so fc o m m e n d i n gt h el o y a lm i n i s t e rc h i v a l r o u sp e r s o n ,d e n o u n c i n gs e v e r e l y t h ec r a f t yv i l l a i n ,o rr e v i e w i n gl i t e r a t u r ee n t e r t a i n e r , a l lc o n t a i n st h es e n t i m e n t ,h a s t h i c k l yl y r i cc o l o r t h em e m o r i a lc e r e m o n ya r t i c l e ”n o td i s t o r t e ds u r f a c e ”,h a sb o t h s t r o n gp o i n t sa n dw e a kp o i n t s ,r e a lm a yf e e l t h es h o r te s s a yb yt h eb r i e fl e n g t h d e s c r i b i n gm o u n t a i n sa n dr i v e r ss c e n e r gr e c o r d i n gt h eh o n o r a b l ep e r s o n ,r e a p p e a r i n g f o l kc u s t o mc h a r a c t e ra n ds t y l e s c e n e r ys k e t c hp e r f o r mn a t u r a le x q u i s i t et h o r o u g h b e a u t y , g e n t l es i l e n c i n gb e a u t y , w h i t ew a v ep a l ef a rb e a u t y , p r o f o u n dg r a c e f u lb e a u t 5 a l lt h e s eb e a u t ya r es o u r c ef r o mp e o p l ea n dt h en a t u r el i v ei nh a r m o n y 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k e t c hu n f o l d sc h a r a c t e r st r u ef e e l i n g s ,t h em e n t a l o u t l o o ka n dt h ei n t r i n s i cm a k i n g s , w i t ht h ed i f f e r e n tc u r r e n te s t h e t i cj u d g m e n t ,w r i t e sb e a u t yb yt h ec l o w n ,e x c a v a t e s c h a r a c t e r sm i n db e a u t y , i n t r i n s i cb e a u t y t h ec u s t o ms k e t c hr e a p p e a r st h eg r a n dl i v e l y s c e n ei n f o r m e rd a y s ,a n db yt h ec o n t r a s to ft o d a y sb l e a ka n dc h i l l ya n df o r m e rd a y s e x t r a o r d i n a r yj o l l i f i c a t i o n ,e x p r e s s e dh i sp e r i s hp a i no ft h ec o u n t r y k e yw o r d :z h a n gd a i ;f a m i l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p o i n to fv i e w ;l i t e r a t u r et h o u g h t ; p r o s e c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1 2 0 7 6 2 4 引言 张岱研究综述 张岱生活于明清易代之际,受到晚明盛行的任情越俗的名士文化的深深影 响,高举公安、竞陵性灵一脉的旗帜,又融合自己独特的艺术旨趣,“自出手眼 创作出“笔具化工的小品文,成就卓著,堪称小品文圣手。而后又经历易代之 交,为其作品印上了遗民特色,不独自适性灵,还有忧国忧民的民族意识和情结, 使其散文自成一格,成为一朵奇葩。为此,其散文一出世就受到挚友同侪交口称 赞,随着时代的推进,对其研究也经历了一番起落,大体说来,由清代文化高压 下的冷落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晚明小品热”的回潮,再由新中国建立以来五六 十年代的萧条到九十年代备受关注,可谓一波三折。下面将对张岱研究状况作进 一步地阐述。 一、明末群口称赞的东南文坛翘楚 张岱在文学、艺术、史学方面的成就在他生前就得到前辈和朋友的肯定和赞 赏,他每有著作问世,都会请知己们作序,写完古今义烈传时让陈继儒、刘 半舫、刘光斗作序,陈继儒评日:“余取读之,见其凡例、名籍,竖义侃侃,便 已心异其人。读未终卷,其条序人物,深得龙门精魄,典赡之中,佐以临川,孤 韵苍翠。洋洋大章,洵是持世之作。”陈继儒称赞其古今义烈传继 承了史记精神,为小人物作传,可称“持世之作”,因古今义烈传尚未 整理刊行,仅有胶微缩卷,今人多不了解其具体内容,陈继儒的一段评价,虽不 免有些夸溢,但可窥见张岱史传文的一些特色。称赞张岱父亲张耀芳为“似庄似 骚,半谐半谑,盖以谪仙中人 的刘半舫评古今义烈传说“宗子著作,足垂 千古。乜1 刘光斗也评日:“即义烈一刻,唾玉屑于地,而亘铁英于天,且尽呼天 下之蜍、志。而鼓朝气以还其须眉,于功世也弘矣哉! b 1 作为“山水知己刀浙 人祁彪佳说:“迨余友张宗子目穷学海,才注文河,十年搜得烈士百余人,乎自 删削,自成一家言。“1 他们都对张岱古今义烈传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深 得龙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精神的传世之作。 张岱的另一部史著石匮书成书后,又有“史学知己李长祥、王雨谦为 其作序。李长祥评价石匮书的成就,谓“当今史学,无逾陶庵 晦】。王雨谦 5 评日:“石匮一书,上与左、史等鼎。 哺1 都对其史著给予很高的评价。 张岱的另外三部小品文集更是受到挚友的好评。祁豸佳评西湖梦寻日: “余友张陶庵,笔具化工。其所记游,有郦道元之博奥,有刘同人之生辣,有袁 中郎之倩丽,有王季重之诙谐,无所不有。其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 无所有。为西湖传神写照,政在阿堵矣。 口3 王雨谦评其琅嫘文集日:“盖其 为文,不主一家,而别以成其家,故能醇乎其醇,亦复出奇尽变,所谓文中之乌 获,而后来之斗杓也。川町祁豸佳评琅媚文集日:“所定琅嫘一集,譬之文豹 留皮,但取其神光威涪;孔雀堕羽,只拾其翡翠金辉。 m 张岱得到同时代人的高度赞扬,固然亲朋好友对其著作的评价不无主观上因 亲近而产生的偏袒和喜爱,但也因为是亲信,有机会在第一时间亲密接触,倾心 交流,从而对其思想性格、文学观念、创作情况更加了解,所作的评价较之他人 更为剀切准确。 二、清代高压下的萧条冷落与亮点 张岱的著作虽在晚明受到赞赏,但在鼎革之后,由于清代实行文化高压政策, 明遗民需躲避清兵的搜捕,故张岱“三十年来,杜门谢客,客亦渐渐辞老人去。 n 们他的著作极少有人接触。四库全书也只在卷七十六地理类存目五收录 了西湖梦寻,其条目云:“西湖梦寻五卷,其体例全仿刘侗帝京 景物略,其诗文亦全沿公安,竞陵之派。”评价偏低,未免有贬抑的偏颇。 虽然清初对晚明个性思潮进行扼制与压迫,但只要一有机会,它就会“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黎培敬所说:“从来文字之流传,每关气数。一代魁杰 之才,其所著作,有传有不传,有郁之久而后传。如有明山阴张陶庵先生所著琅 嫘文集,其明证也。 n 订文字只要有价值,肯定会流传,这就是所说“气数 , “气数 未尽,必有重生之日。琅嫘文集稿本初藏于余浣公家大观楼,经会 稽王惠于大观楼失火前借出,辗转流离,又经其子王介臣的保护,才得以保全, 后黎培敬于王介臣处得阅此书,不禁大为赞叹,说:“见其文闳深渊懿,劲折奥 衍,诡谲瑰奇,各尽其致。”n 2 1 并“促付剞劂州培1 ,终于在光绪三年刊刻行世。 而陶庵梦忆则于乾隆甲寅仁和王文诰从王竹坡、姚春漪那里得传钞足本,八 卷刊刻。至咸丰壬子,南海伍崇曜则谓王文诰版本:“顾每条具缀纯生氏日 云云,纯生殆文诰字也。又每卷直题文诰编,恐无此体。兹概从芟薤,特重刻焉。 6 n 钔伍崇曜根据王文诰八卷本重刻,辑入粤雅堂丛书本。 对于张岱生平及其著作乾隆绍兴府志、嘉庆山阴县志、商盘的越风、 温睿临的南疆逸史、邵廷采的思复堂文集、徐承礼的小腆纪传补遗均 有所介绍,还附以张岱传和其家世著作材料,其中有些问题如张岱卒年说法不一, 则为后人研究留下悬案。至于张岱的史著石匮书,虽一直未能付梓,却成为 顺治十三年至十五年谷应泰主编的明史纪事本末的参考文献,对此温睿临的 南疆逸史、邵廷采的思复堂文集、徐承礼的小腆纪传补遗都有记载。 另外,清修明史时,毛奇龄曾致书乞请张岱为其修撰提供蓝本,虽遭断然拒 绝,却也反映张岱的史学理论和水平,以及其史著的价值和经验,可说从另一个 方面对其所作的肯定评价。 三、民国时期“晚明小品热”的回潮 张岱研究的热点滥觞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三十年代的前半期,中国文坛 盛行过一个与左翼、京派等文学思潮并列的言志派文学思潮。言志们借重 评晚明小品来倡导言志文学,引发了一个声势浩大的晚明小品热。”n 5 1 言志派掀 起的晚明小品热使得张岱的生平创作及在文学、艺术、史学上的成就开始受人关 注,并受到三十年代著名学者作家的评论和赞扬。 周作人可说是第一位,他在再谈俳文中赞扬张岱的小品文“别有新气象, 更是可喜 ,“他的目的是写正经文章,但是结果很有点俳谐;你当他作f l p - i l 孝文去 看,然而内容还是正经的,而且又夹着悲哀。写法有极新也有极旧的地方,大抵 是以写出意思来为目的,并没有一定的例规,口不择言,亦言不择事。”n 旬其文 集中推崇张岱散文处不一而足,如说:“王季重文殊有趣,唯尚有徐文长所说的 以古字奇字替代俗字的地方,不及张宗子自然。张宗子的琅嫘文集中记泰山 及普陀之游的两篇文章似比文饭小品各篇为佳。 n 铂又说:“俞平伯的杂拌 儿、燕知草是现今散文一派的代表,可以与张宗子的文秕相比,各占一 个时代的地位。 n 刚放到“各占一个时代的地位”的高度给予评价,可见其对张 岱的称赏。他自己也欣赏张岱的散文,读其散文,追求其淡远的意境、冲淡平和 自然的感受,使自己的文章也有一种张宗子“笔具化工,空灵澄澈”的情韵。 鲁迅则对言志派提倡晚明小品曾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但他又说:“明末的小 品虽然比较的颓放,却并非全是吟风弄月,其中有不平,有讽刺,有攻击,有破 7 一手资料入手,对张岱的家世、生平著述、交游和散文、诗歌、史学、文艺美学 作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为后来学者研究张岱提供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但两书 中仍有遗憾和失误,如张岱祖父张汝霖的生卒年竟与其高祖张天复相同,其实, 张汝霖应为1 5 5 7 一1 6 2 5 。另外,张岱于明崇祯七年( 1 6 3 4 ) 十二月作疏通市 河呈子,报送绍兴府当局,张岱评传一书4 0 页引琅嫘文集原话“崇祯 七年十二月为证,但张岱评传附录张岱简编中却将其置于明天启七年 ( 1 6 2 7 ) ,前后矛盾,给其著作留下漏洞和遗憾。 2 0 0 6 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佘德余先生的都市文人一张岱传,是研究 张岱的最新成果,属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中一种,从浙江文化角度细致考察了 张岱家世寓居地的历史变迁,仔肩宇宙的济世思想与著史情结的关系,颠沛流离 的困窘生活及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后出转精,是颇具工力之作。 在这些研究中给予张岱以很高评价的要数梁容若先生的文学二十家传, 他把张岱定为中国文学二十家之一,单列“张岱”一节,丌篇评日:“在晚明遗 老罩,行辈最高,享寿最长,从最豪华生活脱出,过最艰苦日子,最重声闻而藏 身最密,最通人情而高洁脱俗,有强烈的立言欲求,始终不放弃露骨通俗宣传, 著作生活延长到五十年以上,范围大,说真话,记实事,存史料最多,反映社会 最忠实客观,以彻底的忏悔反省,启发民族的新生,张岱实在是少见的大作家。 乜3 1 但笔者稍感不足的是仅有一节篇幅,份量有限,愿意沿着梁容若先生评价的路 子,进一步探索张岱的家世并对其散文蕴含的魅力再予深入的解读和探讨。 1 0 第一章张岱的家世、生长环境与心态 一个作家创作思想和文学风格的形成与他的家庭环境、时代气候、身世变迁 和独特个性是分不开的。作家的思想为文学创作引导方向,决定作品的基本指向, 而文学风格则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特色。时代 变迁与作家创作个性的结合又决定了文学作品风格的多样性。法国理论家丹纳把 一定时代的社会审美心理叫做“精神气候川2 4 1 ,这种无形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 着作家的审美趣味,所以,研究一个处于明末清初之际境况下的作家,就不能不 密切考察他的身世与时代对其刻骨铭心的影响。 第一节先辈遗风山高水长 影响人格形成的四位前辈 张岱( 1 5 9 7 m 1 6 8 0 ) 嘲,生于万历丁酉年,名维城,初字宗子,人称石公, 即字石公,号陶庵、蝶庵等,浙江山阴( 今属绍兴) 人。他生于钟鸣鼎食之家, 这与其祖父辈的仕途奋斗是分不开的,据其家传记载,他的高祖、曾祖、祖 父、父亲的言行举止、身世经历对其影响深远,潜移默化中为张岱的世界观、人 生观、艺术审美趣味的形成打上了烙印。 高祖张天复,号内山,生正德癸酉( 1 5 1 3 ) ,他少有大志:“太高祖以二伯子 即儒,令高祖贾。高祖泣日:儿非人,乃贾耶? 壮其语。仍命业儒,乃冠, 补县诸生。华亭徐文贞行学,得高祖牍,置第一。 协1 徐文贞即徐阶,嘉靖二年 ( 1 5 2 3 ) 进士,嘉靖二十四年( 1 5 6 3 ) 官至首辅,徐阶不仅赏识张天复的文才,也 充分信赖其人品,委以阅卷之重任:“各县牍出,颇得人。阅山阴,高祖以嫌辞。 文贞日:以若首,第二以下,若自定之。川2 刀从第二名起让他决定考生的成绩高 下。张天复能赢得徐文贞的如此信赖,其内在的人格魅力极为重要,并传给张氏 后人。 张天复一生的转折点是出任云南按察司副使。据张岱家传记载:“高祖 举癸卯,丁未成进士,授祠部主事,历吏兵二部,视全楚学政,调云南臬副。沐 氏纵恣不法,高祖佩臬司篆,屡以强项见左。 啪1 云南沐氏不服明朝统治试图独 立,张天复乃“佩臬司篆 实际上是代表中央统治者去制服沐氏叛乱。沐氏抗拒 不了,就重金贿赂张天复,被他严词拒绝。沐氏贿赂不成就买通其他官员诬陷张 天复,他因此被诬入狱,后赖其子张元忭千里迢迢奔走相救,乃得以雪耻释放。 张岱对高祖忠贞为国、不贪贿赂的磊落正直胸襟是引以为豪的,有“严拒沐氏 事件的详细生动的描写为证。 对张岱一生影响最大也是其最佩服的是曾祖张元忭,号阳和,自少聪颖, 以学问、人品著名于时,名望甚高。张岱家传曾多次记载其为人正直耿介、 孝义兼备。如“年十七,太仆官议部。杨椒山弃西市,曾祖设位于署,为文哭之, 悲怆愤鲠,闻者吐舌。”例嘉靖三十四年( 1 5 5 5 ) 杨继盛因上疏弹劾权相严嵩而 被弃市,其他官吏怕受牵连,无敢接近者,年仅十七岁的张元忭虽地位低微,却 公开为杨继盛设灵位,作文悼念之,其愤怒悲怆之势如惊涛骇浪,令草木动容, 使听者震撼。年少的张元忭已具有一股豪气冲天的正义感,表现出与一般人不同 的胆量。 另一件事是张元忭千里奔波救父,张天复因严拒沐氏贿赂而遭陷害。家传 记载张元忭救父的过程:“太仆公( 按:张天复) 又以武功为忌者所中,有诏逮 讯于滇。曾祖( 按:张元忭) 自都中驰归,身掖太仆公全滇对簿,幸而得雪,又 虑有中变,嘱所亲护太仆公归,而自以单骑并日驰京师,白当道,始得俞旨。旨 下,则又以单骑驰归,慰太仆公于家。一岁而旋绕南北者三,以里计者三万。年 三十,而发种种白。川3 们张元忭为救父不辞辛苦,据理力争,数地奔波不分昼夜, 考虑事情缜密妥当,最终得以使父免遭不白之冤。他也因终日为救父焦虑操劳而 年三十却发白种种。从遗传学角度看,张天复的正直忠贞因素被其子张元忭承袭 而转化为韧性的无畏与抗争,到了张岱就表现为在多舛命运下不屈不挠的个性升 华。 张元忭耿直的性格里也蕴含着对权贵的不屑与鄙夷。家传记载张元忭因 上疏言切直,不阿谀奉承权相张居正而被其称为“是子病狂矣口,以致落职, 即使如此,张元忭“里居四年,私刺不入公门。遇乡里有不平事,辄侃侃言之不 少避。”脚1 更为可贵的是他喜欢惩恶扬善,“不平则鸣 ,典型的例子是救助因误 杀后妻而系狱的徐渭。徐渭也是山阴人,与张元忭是同乡,隆庆元年,因杀妻被 逮论死,张元忭竭力相救,奋力抗争七年才使其释还,一时被论者称赞。 祖父张汝霖,号雨若,年少聪明,博学多识,刻苦读书,曾辍梯传食者六年, “读书鹤鸣山,昼夜不辍。”b 3 1 张岱祖上世代读书,是一个“耕读之家 ,张岱 自己说:“余家自太仆公以下,留心三世,聚书极多。泓3 张岱从小受家风熏陶, 文学修养亦不逊于祖父。祖父张汝霖对张岱的影响最直接的一面是“不读朱注 , 他在四书遇序中说:“六经四子,自有注脚,而十去其五六矣;自有诠解, 而去其八九矣。余幼遵大父教,不读朱注。凡看经书,未尝敢以各家注疏 横据胸中。正襟危坐,朗诵白文数十余过,其意义忽然有省。 口钉明洪武十五年 ( 1 3 8 2 ) ,朱元璋实行八股科举取士制度,颁布具体考试规则,以朱熹的四书 集注为准,使士子非朱熹集注不敢言,但张汝霖却以“不读朱注 教育其孙。 按照现代西方新批评( 2 0 世纪2 0 至5 0 年代英美批评界影响较大的一支派别) 的观点,阅读“文本 其意义隐含在文本本身中,文本是一个客观存在,阅读的 过程就是阐释文本的过程。张汝霖的观点与其有相似之处,但是提出得更早。这 种读书方法使张岱受益终生,使他摆脱朱注的牢笼,思想自由发展,个性得以展 现。 父亲张耀芳,字尔驶,号大涤。据家传记载,张耀芳自幼灵敏,善歌诗, 在张汝霖的指导下,惟读古书,后因“屡困场屋,抑郁牢骚,遂病翻胃。”汹1 身 体越来越差,得了严重的胃病,“家日落矣” 3 7 1 。但他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做 了一些好事。如山东妖贼猖獗时,他任城守,出奇谋退敌。并且在嘉祥县平反冤 案,还为嘉祥令代偿所欠库银。他的言行举止影响张岱,使其一生关心百姓时事, 乡居期间,曾多次参与公益活动,如明崇祯七年( 1 6 3 4 ) ,张岱见绍兴水利交通 不便,污染严重,亲笔写了疏通市河呈子报送绍兴府当局,他细致地分析了 城中地理位置,并且呼吁城中好义富人能慷慨资助。此外,张耀芳诙谐幽默,“与 人言多荒诞不经,人多笑之。”“壮年与朱樵风表叔较食量,每人食肥子鹅一只, 重十斤。而先子又以鹅汁淘面,连啜十余碗。表叔捧腹而遁。 汹1 受其影响,张 岱为人也幽默诙谐,言多戏谑调笑,散文中也多谐谑之趣,常用一句奇言、一个 妙喻而使人莞尔解颐。 张岱显赫的家世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长环境,祖、父辈的名望政绩、人 品学问如涓涓细流泽被后裔,影响其人格的形成,后经易代的沧桑巨变,家道衰 落备尝流离艰辛,却仍坚守气节,忠贞不渝,也透露其骨子里先辈的“遗风余烈 , 流淌着贞节之士的热血。 1 3 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快园道古等。 张岱从“纨绔子弟”一落干丈,到清初过着战火动乱带来的颠沛流离和饥寒 交迫的生活。但他并不因贫穷苦难而改变自己的人生信念和理想,反而更加坚强, 让我们透过其忠贞不屈的个性和藏身著述的文化信仰,看到一颗留给后世的不朽 心魂。 第三节隐遁乡野埋名著述 以著述存史寄托恢复之志的心态 明朝灭亡的沧桑易代的急遽变化,给张岱心灵深处留下的巨大创痛和强烈恨 憾是难以言表的,但他选择了以著书来重温旧梦,用文字记载历史,保留旧朝遗 音,并以反思历史与现实进行文化自救。他把明亡后生存的价值意义定位于保存 和承传旧朝文化和汉族传统。所以,他隐遁乡野,埋名著述,甘愿以此终老。 ( 一) 生死观 主辱臣死,忠义臣子以死殉国是保全名节的最好方法,这种做法也是被人们 认可的,如( 清) 杨陆荣殷顽录就以死为取舍尺度,死者录,不死者不录。 明清之际,崇祯皇帝的自缢成为一种示范,一种垂训,是对臣子忠义的鼓舞和引 导,也是人主施与臣子的最后命令。于是那些为全忠义之名的旧朝子民先后自绝 于世,张岱的周围就不乏这样的表率。如他的好友祁彪佳在清兵攻陷杭州时,移 居寓山,作绝命词,沉池而死;王思任大义凛然,国破之际,大书“不降”,绝 食僵卧。张岱对于这样的死节行为是十分肯定的,认为死节确乎是一种道义之行 为,他说:“主辱臣死,固其分也。咖1 在古今义烈传自序中又说:“天下有 绝不相干之事,一念愤激,握拳攘臂,揽若同仇,虽在路人,邃欲与之同日死者。 余见此辈,心甚壮之。川5 妇其于快园道古中也说:“世乱之后,世间人品心术 历历皆见,如五伦之内无不露出真情,无不现出真面。余谓此是上天降下一块大 试金石。啼2 1 可见,他对忠义死节的壮烈遗民是心向往之的,他也曾有殉节的念 头,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他不是一个唯死论者,对“不死”,有自己的诠释,他说:“以区区一死,遂 可以塞责乎哉? 川删“岂可以一死卸其责哉? ”嘲h 事之不成,以臣头为殉,直 一鼠者耳,何益于国家社稷? 川删认为死要有意义,不然则生,对国家没有意义 的死是个人推卸责任的一种方式。他提倡忍耐,他说:引忍之一字,原是英雄 1 6 著述以存史,用文字记录逝去的事件,借以表示其心存故国之志。除了著史 外,他还写下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嫘文集等散文来重温“东京 旧 梦,表达对故国山水、乡俗民风的留恋和惦念。山山水水恍如梦幻,用这些亦真 亦幻的美景来饷后人,以免人们记不起昔日明朝繁华的景象,这也是一个无法挽 回旧朝的遗民为保存故国遗容、传承故国文化所做的最后努力。张岱亦如其他明 遗民,通过著书立说进行文化自救,把存天下之志寄托于书中,以慰藉新朝政治 下的未亡魂和过来人。 第二章张岱的文学思想 第一节“自出手眼”、不落依傍 张岱的散文有很鲜明的个性特征,这与他的文学主张相关。他主张为文的个 性化,要有自己的真性情、真面目,必须“自出手眼 、不落依傍。真正的艺术 作品必须是创作者个人人格、人性的体现和外化。这种对文学创作个性的强调, 除了受他之前的晚明作家,如徐渭、袁宏道和钟惺、谭元春等文学理论的影响外, 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几十年文学创作的领悟和总结。 他属于明清之际一位作家,从其文学思想的承传关系看,是属徐渭而下及公 安、竟陵两派一脉的,他自己就曾说:“余少喜文长,遂学文长诗。因中郎喜文 长,而并学喜文长之中郎诗,文长、中郎以前无学也。后喜钟、谭诗,复欲学钟、 谭诗,而碌碌无暇,伯敬、友夏虽好之而未及学也。 旧1 对于徐渭他情有独钟, 其朋友甚至说他是徐渭的后身,因徐渭与其家族有很深的情谊,故青年时即有“徐 渭情结,学习徐渭的诗。由徐渭而延及公安派之诗,受到公安派“独抒性灵、 不拘格套 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小品文上。以山水游记为主的小品文,虽不是公 安派首创,但此种文体在明代的大放异彩,无疑与公安派作家的积极倡导、大量 创作有关,张岱小品文的行文风格、语言、手法等与其多有相似之处。另外,在 思想观念和生活追求上,张岱,特别是其早年与公安派中人寻求自适、追逐奢靡 的一面多有合拍。如袁宏道标榜生活情趣,细致地描画他所崇尚的五种“真乐 生活,并毫不讳言名利,袁宏道说:“有眼即欲察色,有耳即欲听声,有鼻即欲 嗅香,有舌即欲尝味。有名即有利,有利即有种种可意声色香味以悦诸根。无名 则贱,贱则无利,无利则穷饿以死,遑悦耳目口鼻乎哉! 删张岱在自为墓志 铭中说到的自己的各种文艺嗜好及人生“七不可解”,就是公安派处世情趣及 1 9 由此形成的人生价值取向的翻版。 不论是崇拜徐渭,还是沾染公安、竟陵诗文习气,张岱都不仅是模拟仿效, 而是学其精髓、弃其糟粕。他学习徐渭但不将其横居于胸中,得公安之俗而弃其 浅薄,取竟陵之雅而去其艰涩,在融合公安、竟陵之长而避其短中,独辟蹊径, 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的独特面目。他在致族弟张毅儒的书牍里,毫不讳言自己模 仿徐渭,也承认自己深受公安、竞陵派的影响,但他认为自己的诗作仍有自己的 特色,而不是徐渭或钟、谭的复制,学习不等同于模仿,他反对只模仿追随别人、 失去真我的做法,在又与毅儒八弟中,指责族弟张毅儒选明诗存时“转 若飞蓬,捷如影响,何胸无定识,目无定见,口无定评,乃至斯极耶? 字字如 棘,针针见血,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立场,说:“吾辈自出手眼之人,奈何亦受 其溷乱耶? 不肖生平崛强,巾不高低,袖不大小,野服竹冠,人且望而 知为陶庵,何必攀附苏人,始称名士哉? 故愿吾弟自出手眼,撇却钟、谭,推开 王、李。毅儒、陶庵还其为毅儒、陶庵,则天下能事毕矣。 嵋钔在尺牍里批评张 毅儒的选诗标准,指责他随波逐流,没有个人主见,并鼓励他做回自己,能“自 出手眼 ,以自己独到的眼光选诗,不要在迎合文坛风尚中迷失自我,就像他独 具匠心的着装打扮,独具一格,到哪里都不会被人群所淹没,显现出与众不同的 特点。张岱强调我于世界的独一无二性,强调因差异性而表现出的“自出手眼 的真我。触及到文学的个性特征,是有见地之言。 第二节“以坚实为空灵” 张岱对性灵主张继承中有扬弃和开拓,他在柱铭抄自序中指出公安、竟 陵的弊端:“用学问者失之板实,用俚语者多失之轻佻。”n 们为了不陷入“失之轻 佻的创作误区,除强调“自出手眼 、独辟蹊径外,再就是“以坚实为空灵”, 这是他的审美追求。这一主张见之于他的画论即跋可上人大米画,他说:“天 下坚实者空灵之祖,故木坚则焰透,铁实则声宏。可一师最喜宋画,每以板实见 长,而间作米家,又复空灵荒率,则是其以坚实为空灵也。与彼率意顽空者,又 隔一纸。 口订“宋画 指以唐朝李思训为代表的北地画派,这一派以写实为工, 以细致入微、一丝不苟的摹写为主要特征。“米家 指北宋米芾、米友仁创立的 山水画派,它的特点是打破用线条写实的传统手法,以表现烟雨朦胧,迷离奇幻 的意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