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美术学专业论文)唐代四川佛教造像中的“菩萨装佛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川大学硕士学位池文 唐代四川佛教造像中的“菩萨装佛像刀研究 美术学专业美术考古方向 指导教师:卢丁教授研究生:罗玲 摘要 四川地区早在东汉时期,佛像就被刻在崖墓的门楣或者明器上。到了北 魏晚期,作为单独的佛教造像开始凿造于石窟,到唐宋时期达到造像的高峰, 并且成为中国晚期石窟造像的典型代表之一,前后有长达一千四百多年的石 窟造像史。四川石窟从早期的对北方石窟的吸收和借鉴,到盛唐以后的融合 与改造,形成自身独有的特性,特别是唐宋以后,密教造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 晚期的典型代表。 在四川地区的唐代佛教美术的石窟摩崖造像中,有一种“菩萨装佛像”, 这种佛像头戴宝冠,或者发髻高束装饰宝珠,胸前佩戴缨络,右手臂上戴钏, 左手腹前禅定,右手覆掌抚膝,四指下垂,披袒右袈裟,结跏跌坐。对于这 种菩萨装的佛造像,学者们先后曾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有弥勒像、毗卢遮那 像、佛顶佛像、菩提瑞像等多种说法。对于这样的问题出现,着实令我产生 r 一些好奇的心理,带着疑惑,在对这些造像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之后,我展 开了这篇论文的撰写。 对于四川地区这样的佛造像,早期的一些研究学者们将其定为“毗卢遮 那佛”也即,密教主尊“大日如来”像。这样的研究论文如:邢军的“广元 千佛崖初唐密教造析”、丁明夷的“川北石窟札记”等。丽在其他地方的类 似的观点如:李文生的“龙门唐代密宗造像”、常青的“试论龙门初唐密教 凹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雕刻”等。 对于被视为毗卢遮那佛的观点,有学者提出了异议,新加坡学者谷正美 发表论文“龙门擂鼓台三洞的开凿性质与定年唐中宗的佛王政治活动及 信仰”,文中认为洛阳擂鼓台南洞中造像应是按照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 中所记的香王菩萨造像,而擂鼓台北洞中造像应该是唐中宗的转轮王造像。 吕建福先生在中国密教史中认为,这种菩萨装佛像应该描绘的是“佛 项佛”像。观点一出又引起了争议,常青在“初唐菩萨装佛像的命名问题一 一与吕建福先生的中国密教史商榷”论文中,壑持这种佛造像是大日如 来像的观点。 还有观点认为,这种菩萨装佛像刻画的是释逸牟尼成道前的降魔瑞佛 形象“菩提瑞像”。 所以,对于这种菩萨装佛像的真实身份,学术界大致上就是在大日如 来佛像,佛项佛像,和菩提瑞像之间争论。如果没有对菩萨装佛像作细致入 微的实地调查,人云亦云的问题在所难免。鉴于这个问题的出现,本论文对 所发现的四川地区所有菩萨装佛像资料作一梳理,比较研究后进行分期,最 后是从经典的对照和造像本身的明确题刻出发对其身份作出的判定。 在我看来,对于菩萨装佛像出现了这样多种的观点,主要是由于在造像 的不同年代,人们对其称谓不尽相同的原因所造成的。在唐代人们称其为“瑞 像”、“菩提树像”和“菩提瑞像”,而到了五代以后,人们在给这些佛像装 彩或者修缮的时候称为“毗卢遮那”。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学者在批判其他人 的观点而坚持是“毗卢遮那”佛的时候,说自己是以考古实物资料为证据 的原因。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菩萨装佛像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 是四川地区所有菩萨装佛像以及北方地区的类似造像发现,造像特征比较研 究和佛像的身份的判定。第三部分是菩萨装佛像的相关造像研究,主要是毗 卢遮那佛和佛顶佛像的造像研究。第四部分是对菩萨装佛像研究的一个总 结。 关键词:四川石窟唐代菩萨装佛像菩提瑞像毗卢遮那 2 s t u d i e so nb u d d h i s tl i k eab o d h i s a t t v aa m o n gs h i c h u a n c l i f f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m a j o r :a r th i s t o r y m a c a n d i d a t e :l u ol i n gd i r e c t o r :a s s o c i a t ep r o f e s s o rl u d r a g a b s t r a c t a m o n gs h i c h u a n c l i f fs c u l p t u r e s , t a e r ei saf i g u r eo fb u d d h aj o s sl i k ea b o d h i s a t t v a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t h i ss c u l p t u r e sw e a rac o r o n e t ,o rd e c o r a t e dw i t ht h et r e a t u r ei nt h eh e a d d e c o r a t e dw t t ht m a t u r eo nt h ec h e s tt h er i g h ta r mw 1 fb r a c e l e t a n dt h ef i n g e ro f r i g h th a n dd r o o p e aa n dt o u c ht h et e r r a t l 舱l e f th a n di sh o r i z o n t a lb e f o r et h e b e l l e y a n dw e a lt h ec a s s o c kl e a v et h eu n c o v e r e dr i g h ta r m t o w a r dt h es c u l p t u r e s ,i th a sa l lk i n d so fp o i n to fv i e wa b o u ti f si d e n t i t y i f e l li f ss oi n t e r e s t i n g a n da f t e ris a wa b o u tt h e s es c u l p t u r e s i mb e g i n i n gt ow r i m t h i st h e s i s t h e r ea l ef o u rp a r t so f m yt h e s i s f i r s tab 6 e f h i s t o r yo f t h e s eb u d d h i s ts c u l p t u r e s , s e c o n d :t h ej n t r o d u c t i o no ft h e s ee l i f fs c u l p t u r e so fs i c h u a na n dt h en o r t h o f c h i n a _ a l t e ri n v e s t i g a t ei f sc h a r a c m r i s t i c id e t e r m i n a n ti f si d e n t i t y t h et h r e ep a r t :i t sai n v e s t i g a t ec o r r e l a t et h es e a l p t u r e a n dt h el a s ti sas u i i lu do f m yt h e s i s k e yw o r d s :b u d d h i s tl i k eab o d b i s a t 押a t a n gd y n a s t s h i c h u a n 。c l i f f c o r o n e t e db u d d h i s t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沦文 综述 4 四川地区早在东汉时期,佛像就被刻在崖墓的门楣或者明器上。到了 北魏晚期,作为单独的佛教造像开始凿造于石窟,到唐宋时期达到遗像的高 峰,并且成为中国晚期石窟造像的典型代表之一,前后有长达千四百多年 的石窟造像史。四川石窟从早期的对北方石窟的吸收和借鉴,到盛唐以后的 融合与改造,形成自身独有的特性,特别是唐宋以后,密教造像成为中国佛教 艺术晚期的典型代表。 在四川地区的唐代佛教美术的石窟摩崖造像中,有一种“菩萨装佛像”, 头戴宝冠,或者发髻高束装饰宝珠,胸前装饰缨络,右手臂上戴钏,左手腹 前禅定,右手覆掌抚膝,四指下垂,披袒右袈裟,结跏趺坐。对于这种菩萨 装的佛造像,学者们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有弥勒像、毗卢遮那像、佛顶佛像、 菩提瑞像等多种说法。对于这样的问题出现,着实令我产生了些好奇的心 理,带着疑惑,在对这些造像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之后,我展开了这篇论文的 撰写。 早期的一些研究学者们将其定为密教主尊“毗卢遮那佛”也即是“大 日如来”造像。这样的研究论文如:李文生“龙门唐代密宗造像”、常青“试 论龙门初唐密教雕刻”、邢军“广元千佛崖初唐密教造析”、丁明夷“jj i l l ;石 窟札记”等。 对于被视为毗卢遮那佛的观点,有学者提出了异议,在龙门石窟一 千五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新加坡的学者谷正美发表论文“龙 门擂鼓台三洞的开凿性质与定年唐中宗的佛王政治活动及信仰”,他认 为南洞中造像应是按照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中所记的香王菩萨造像,而 北洞中造像应该是唐中宗的转轮王造像。 吕建福先生在中国密教史中认为,这种菩萨装佛像应该描绘的 是“佛顶佛”像。观点一出又引起了争议,常青在“初唐菩萨装佛像的命名 问题与吕建福先生的中国密教史商榷”论文中,坚持这种佛造像是 大目如来像的观点。 还有观点认为,这种菩萨装佛像刻画的是释迦牟尼成道前的降魔瑞 4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佛形象“菩提瑞像”。 所以,对于这种菩萨装佛像的真实身份,学术界大致上就是在大日如来 佛像,佛顶佛像,和菩提瑞像之间争论。如果没有对菩萨装佛像作细致入微 的实地调查,人云亦云的问题在所难免。鉴于这个问题的出现,本论文对所 发现的四川地区所有菩萨装佛像资料作一梳理,比较研究后进行分期,最后根 据经典的对照和造像本身的明确题刻对其身份作出的判定。 一唐代石窟摩崖造像中的戴冠佛像研究现状 ( 一) 视为。毗卢麓邵”的研究 对于这种头戴宝冠,或者发髻高束装饰宝珠,胸前装饰缨络,右手臂上 戴钏,左手腹前禅定,右手覆掌抚膝,四指下垂,披袒右袈裟,结跏趺坐的 菩萨装佛像,早期的学者们多认为是密教的主尊“毗卢遮那”也即是“大日 如来”像,持这种观点的论文有: 1 9 8 8 年,温玉成先生发表“龙门石窟造像的新发现”,论文中将新发现 的位于擂鼓台北洞外北侧的刘天洞中所造的头戴宝冠,颈部有三条环纹,右 臂戴臂钏的造像定为大目如来像。其中还提到两侧石壁上有十身结跏趺坐菩 萨装佛像,皆是头戴宝冠,装饰项圈、璎珞和臂钏。但是文中没有将其归为 大日如来,也没有另作说明。 1 9 9 0 年,广元市文物管理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所佛教室联合发表 的“广元千佛崖石窟调查记”中,将莲花洞中北壁主佛和菩提瑞像窟中的主 佛,定为“毗卢遮那”。 1 9 9 0 年,罗世平先生发表“千佛崖利洲毕公及造像年代考”,论文中也 视四川广元千佛崖的莲花洞右壁( 北壁) 和菩提瑞像席中主佛造像为“大日 如来”造像。 1 9 9 0 年,邢军先生发表“广元千佛崖初唐密教造析”,论文从大日如来 的造像经典和四川地区的密教传入情况等方面,将四川广元千佛崖的莲花洞 右壁( 北壁) 和菩提瑞像窟中主佛造像定为“大曰如来”造像。 网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1 9 9 0 年,丁明夷先生发表“川北石窟札记”,论文中将广元和巴中地区 的这种佛像视为“毗卢遮那”,并且认为广元的这种造像出现,是因为显密 双修的结果。故而将弥勒和毗卢遮那佛雌刻在同一窟中。 1 9 9 1 年,李文生先生将龙门石窟保存的一批唐代密宗造像的资料夔理, 发表了,“龙门唐代密宗造像”一文。该论文将龙门擂鼓台南洞、北洞以及擂 鼓台院文物廊内的几尊单尊带宝箍的佛造像,定为密教主尊“毗卢遮那”。 1 9 9 5 年,张玉翥先生发表“龙门石窟擂鼓台三窟考察报告”,论文中将 擂鼓台南洞圆雕像定为大目如来像。 2 0 0 1 年,常青先生发表“试论龙门初唐密教雕刻”一文,文中将龙门 的这种佛像定为大日如来造像。他在反驳吕建福先生将其造像定为佛顶佛 造像时候,还发表论文“初唐菩萨装佛像的定名闯题与吕建福先生的中 国密教史商榷”,论文中对于吕建福先生在中国密教史中将著蔷萨装 佛造像定为“佛顶佛”造像提出了质疑,并且从造像经典的比附、密教“大 日如来”名称传入中国的时间、“佛项佛”的盛行时闻和状况、以及吕书中 自相矛盾的一些观点这几个方面对其立论进行了商榷。文中仍然坚持这种菩 萨装佛像是大日如来造像。 ( 二) 视为“菩提瑞像”的研究 1 9 9 6 年,罗世平先生发表“巴中石窟三题”,在论文的第三部分“菩提 瑞像和长安样式”中,讨论到这种著菩萨装佛造像图本的流传情况时,认为 巴中的这种头戴冠、结降魔印的龛像与广元千佛崖菩提瑞像出于同一类图 本,并且是依据印度的菩提树像雕造。论文中认为这种珠璎宝冠作降魔印的 石窟龛像,在印度是作为释迦牟尼降魔成道,初成正觉的形象来创作的,在 中国则是作为印度瑞像雕造流通,最初并不含有供养密像主尊毗卢遮那佛的 性质。所以,认为这种造像应该称作“菩提瑞像”。他还发表另外一篇论文 “广元千佛崖菩提瑞像考”,论文中也认为广元千佛崖蔷提瑞像窟中所造这 种戴宝冠、结降魔印的佛像应是“菩提瑞像”形象。“ 6 腰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0 2 年1 2 月,广元皇泽寺博物馆、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出的广 元石窟一书中,否定了以往学者将千佛崖莲花洞北壁大龛主像以及菩提瑞像 窟主像定为密教主尊毗卢遮那佛的观点,认为此像应是释迦牟尼降魔成道像。 1 2 2 0 0 3 年8 月,巴中市文管所、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出的巴中石 窟一书中,将巴中石窟中这种佛像,与广元千佛崖、蒲江飞仙阁、邛崃石笋 山等地的造像同样归为“菩提瑞像”,两否定以往大日如来像的说法。” 2 0 0 4 年1 月,雷玉华、王剑平两位老师发表论文“试论四川的菩提瑞 像一,文章认为以往学者将这种佛像命名为“大日如来”是不正确的,他应该 是释迦牟尼降魔成道之像“菩提瑞像”。” 2 0 0 4 年3 月,日本早稻田大学肥田路美老师发表在奈良美术研究上 的论文“菩提瑞像蠲保史料皂畏安。触地印如柬像”中,从经典记载触地印 如来像的来源、菩提像的造像例和长安的触地印如来像史料这几个方面进行论 证。也说明此种造像是菩提瑞像。” 2 0 0 4 年3 月,和光大学北进一老师在奈良美术研究上的论文“四川 石窟l :打i ,南菩提瑞像【:o 。、( 特( :穗仙同第6o 号箍它中心忙”中指出 四川地区的这种头戴宝冠,穿袒右袈裟,有胸饰和臂铡,左手腹前,右手驿魔, 结跏跌坐佛像为菩提瑞像。” ( 三) 其他的一些观点 除去以上的两种主要争论观点以外,还有其他的些观点: 在龙门石窟一千五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中,新加坡的谷正美 学者发表论文“龙门擂鼓台三洞的开凿性质与定年唐中宗的佛王政治活动 及信仰”,他认为擂鼓台南洞中造像应是按照香王菩萨陀罗尼咒经中所记 的香王菩萨造像,丽北洞中造像应该是唐中宗的转轮王造像。 1 9 8 7 年,颜娟英:“武则天与长安七宝台石雕佛像”,文中将这种头戴宝 冠,右臂上戴铡并且藏降魔印的佛像称作“装饰佛”,并且指出这种佛像与武 周时期流行的“降魔印”和“金羁q 座真容像”有着直接的关系,并且可以与“华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严经”的中心思想相验证,是七宝台石刻佛像的中心。” 1 9 9 4 年,胡文和先生出版四川道教、佛教石窟艺术一书,书中认为 蒲江飞仙阁6 0 号龛和9 号鑫主尊造像是正觉佛。” 1 9 9 5 年,吕建福先生出版中国密教史一书,书中根据陀罗尼集经 中有关佛顶像的造像法则,将这种佛像看作是佛项佛,而且认为初盛唐以来的 所有这种佛造像都是佛顶佛像。” 1 9 9 8 年,李凇翻译美国学者何恩之原发表于1 9 8 9 年的论文“四川蒲江佛 教雕刻盛唐时中国西南与印度直接联系的反映”。文中认为四川蒲江飞仙 阁第9 龛造像的风格来源,以及其图像志的具体的印度渊源,可追寻至波罗王 朝( 7 5 0 l l o o ) 比哈尔的雕刻。与波罗艺术最为强烈的联系是佛陀像及其所 座子类型。第9 龛的著菩萨装佛表现了释迦牟尼佛得遴时那一片刻的喜悦。室 冠华丽富贯,他坐在菩提树下豪华的宝座上,手作触地印。这种图像开端于笈 多( 6 0 0 ) 末期的晚期大乘阶段,并延续至波罗时期。他认为龙门擂鼓台三洞 遗像应该是笈多样式,而蒲江的这种造像由于其宝座与龙门不同,他应源自波 罗模式。” 1 9 9 8 年,刘长久先生出版中国西南石窟艺术一书,书中认为蒲江飞 仙阁6 0 号龛和9 号龛中的主尊造像是著菩萨装的辩勒佛,并认为9 号龛是弥 勒说法龛的代表之作。书中又认为,广元千拂崖莲花洞内北壁造像是密教主尊 “毗卢遮那”佛,认为该窟是显、密双修的一个印象。“ 2 0 0 3 年3 月,女子美术大学讲师久野美树老师的“菩提瑞像邑靛朗擂鼓 台南洞像”论文中,从长安、龙门这类著菩萨装佛造像的特征做比较后,得 出龙门南洞中尊像的造像应该是华严经的教主“卢舍那佛”的造像。” 综上所述,对于唐代这种头戴宝冠,或者发髻高束装饰宝珠,鹪前装饰缨 络,右手臂上戴钏,左手腹前禅定,右手覆掌撬膝,四指下垂,披袒右袈裟, 结跏趺坐的菩萨装佛像的观点可说是众说纷纭,而对于其真实身份的界定还有 待于更加仔细和深入的研究。鉴于本人曾经实地调查过四川地区的这类佛造 像,故而将研究范围定为四川地区。 另外,广元地区造像早在1 9 8 0 年,由中国社科院宗教所的丁明夷先生, 带领的一批学者对千佛崖进行了第一次较系统的调查。在1 9 9 0 年发表的调查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报告中,将千佛崖莲花洞编号为1 3 号窟,菩提瑞像窟编号为3 3 号窟。2 3 而在 2 0 0 0 年夏,由广元市文管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三家 单位进行的全面调查后,对石窟的所有鑫窟逐龛编号后于2 0 0 2 年1 2 月所出的 广元石窟一书中,将莲花洞重新编号为第5 3 5 号窟,菩提瑞像窟编号为3 5 5 号窟。“在这篇论文中造像龛窟的编号以最新考古资料为准。 本论文中巴中地区的相关造像龛窟编号以广元市文管所、北京大学考古文 博学院、成都市考古研究所三家进行的全面调查后,于2 0 0 3 年8 月所出的巴 中石窟一书为准。” 蒲江和邛崃地区的这类造像资料则以2 0 0 2 年8 月以来,笔者参加的四川 大学艺术学院、成都市考古队、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展开课题:“四川省石席 摩崖造像群忙嘲寸6 鼋鲦手法。研究”和“束7 - 27 :扫 于6 佛教美衡。受 容邑展阴一四川地域佛教美衍。形成遇程扫上扩中央巴。网傣。榆逢”中调查 所得考古资料和成都市考古队雷玉华老师的考古调查手记为准。 二唐代四川石窟摩崖造像中的菩萨装佛像图像研究 四川地区早在东汉时期,佛像就被刻在崖墓的门榍或者明器上。到了北魏 晚期,在北方石窟雕塑的影响下,作为单独的佛教遗像开始凿造于石窟,到庸 宋时期达到造像的高峰,前后有长达一千四百多年的石窟造像史。四川石窟 从早期的对北方石窟的吸收和借鉴,到盛唐以后的融合与改造,形成自身独 有的特性,特别是唐宋以后密教造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晚期的典型代表。 这些佛教造像广泛的分布于全省各个地区,有石窟的县将近5 6 个,遗 像就有数百处,造像多至数十万躯,成为中国石窟雕塑中造像最多的地区之 一。四川石窟绝大多数是沿着江河流域分布的,按照水域将其大致分为七大 部分。他们是:青衣江、岷江流域:沱江和岷江之间流域;沱江流域;沱江 和涪江之间流域;涪江流域;嘉陵江流域:南江、巴江、渠江流域( 如图: 四川省石窟群分布) 。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l o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菩萨装佛像资料 1 四川地区唐代菩萨装佛像 在这众多的石窟摩崖造像中,有 一种“菩萨装佛像”,他们头戴宝冠, 或者发髻高束装饰宝珠,胸前装饰缨 络,右手臂上戴钥l ,左手腹前禅定, 右手覆掌抚膝,四指下垂,披袒右袈 裟,结跏跌坐。这样的造像有: ( 1 ) 广元千佛崖莲花洞( 第5 3 5 号窟) 右( 北) 壁主尊 广元千佛崖莲花洞位于千佛崖南 段下层,平面呈长方形,浅圆顶,高 3 6 米,宽4 9 5 米,残深3 5 5 米,窟 顶中部浮雕二层莲花,故而命名“莲 花洞”。 窟内右( 北) 壁主尊结跏趺坐于 长方形座上,高1 3 4 米,肩宽0 7 0 米,座高0 6 米,有内圆外桃形双头光, 螺发发髻正中饰宝珠,面相方圆,颈部刻有三道纹,装饰有繁丽的七宝缀珠项 圈,戴手镯,左手仰掌置腹前,右手抚膝,指失下垂。披袒右袈裟,大摆批至 座中部,下端齐平。 莲花洞内相关造像:为三壁三龛式窟形,窟内右( 北) 壁大龛右侧壁崩圮, 右侧胁持菩萨不存,圆拱形大龛内现存一坐佛及一立菩萨:正壁大龛雕倚坐主 佛及二胁侍菩萨;南壁残存主佛和右菩萨。 莲花洞没有开窟纪录,但是窟内有武周万岁通天年间( 6 9 0 - - 6 9 7 年) 开 凿的小龛,因此,学者们推断此像造于万岁通天年间同时或之前,即6 9 0 - 6 9 7 年之间或之前。5 ( 2 ) 广元千佛崖菩提瑞像窟主尊( 第3 6 6 号)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2 千佛崖菩提瑞像窟位于干佛崖中段中层,距离地面1 0 2 米,为敞口方形 平顶窟,高3 2 5 米,深3 3 0 米,前宽3 5 5 米,后宽4 1 米。 主尊高1 3 7 米,头高o 5 4 米,肩宽 0 7 0 米,结跏趺坐于宣字形金刚座上,座 高0 6 1 米,束腰部分雕二尊像单臂托持。 有长圆形头光及身光,圆形身光周围雕刻 1 l 身禅定小坐佛。 头戴高宝冠,面向丰圆,嘴角内陷, 颈部刻有三道纹,装饰有七道缀珠项圈, 戴臂钏、手镯,披袒右袈裟,露双足,袈 裟下摆二层批覆座前左手仰掌置腹前, 右手抚膝,指尖下垂。身后大背屏作靠背 椅式,靠背两端至上而下浮雕分别是:两 侧上方各浮雕一大鸟,回首反顾,嘴近尾 部;下各雕刻一动物形状,前半身兽形, 后半截鱼形:最下端各雕一小人,骑在兽 上。兽头e 二角,前爪腾空。小人袒上身,左者斜披络腋,右手当胸;右者左 手当胸,返首回顾。左侧小人所骑兽下浮雕一尊,结跏跌坐,手结禅定印,袒 上身,显出胸肌。 窟内相关造像:窟中央凿一长方形方坛,坛上设像,为佛( 主尊) 二弟 子二菩萨像,佛坛左右角各雕一力士,坛前面雕二跪姿供养菩萨;环壁雕十= 弟子及伎乐一铺;坛后部两端浮雕二通顶菩提树直通窟顶,树问镂空透雕;佛 头光上有浮雕人物像。” 窟内造像题记:窟北( 右) 壁东侧近窟口处有一方形碑。碑首正中篆书“菩 提像颂”四字。碑身中部刻重妆题记铭,碑题颧作:“大唐利刺史毕公柏唐寺 菩提瑞像颂并序”。碑身铭文为: “尝闻瑶界有无生大仙善权多方藏用灭息首出众圣量涵虚空示色法 而有化偃三空而无穷微极恩人径罕及应求而往莫或阶焉自白日赐晖双林 税驾优以召异或因机以变石或留影以制龙金蚁神其源白兔祥其未与夫异 四川大学硬士学位论文 门同入于乐地化由乎觉忍诚信资乎胜根理实然也利州柏堂寺往居列城州 牧攸宅天后圣地于兹宇晋寿遗黎葭萌古壤锦蟑缘其后凌江达其冲轩槛丰 丽场域阙敬危途缅衍驰骛因寺以兴号假树以立名初者天竺不( 众) 生恩 睹像法,能殚众巧所拟罕成上界通士感念泥不满备珍饰而相好周圜灵哉 真颤今即遗制粤若季父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利州源受魏迁( 迄) 梁之大 业克济厥美不陨其名管枢极而三事代传牧本州而五叶袭英气联郡太守度 支尚书衮州刺史府君台庭坐谋遗爱贵州布政优优百禄是道公之曾祖大父 皇朝尚舍蜀虢二王府长史台鄂滁三州刺史府君六尚钦若王藩例器司戎半 刺邦政驯致威腾景标举葳蕤恭列务以夷乱牧外台而保宁徽闯溢乎洁白安 可而缁临冲用以博畅经才以优恰强学垂裕虚容保和孝睦与灵心能事探仓 参军次拜滁洲录事参军次除博州录事参军初掌军储再司枢纽冲要曳墨绶 而郊绩克扬奉游冠而清朗口呗口口口口门口口口时谈制授秦州都督奏课 连最受金帛以延口口渥升品荤而口以口口口口口口口功俾我令职至夫口礼 以训肯至于藏否顺口何口口口仪慧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于口口口口口口 未口瞻口严而嘘唏以遐曙声众口恭而扣口矣口口热于 嘉木地荥阳郑荣口秀以入仕口开国公上柱国i - - - , , 于口圣有 口伏法无兴灭口金代石口事口口口口卑昏口口口言之 ”。 左( 南) 壁窟口处题刻: “行行嘉川赵仁汪口儒林郎行嘉川府主薄 参军事合川口通直郎行前歧平县令王林口公守将士郎守 前歧平县主薄崔文口议郎前司兵口口口辛睿口口承奉郎行歧平县尉赵 灵行前参军口知贤口口口宣德行义清县令王尚礼口口录事参 军事知讷口口口征事郎行义清县尉牛孝瑛口参军邢敬义口口口口口口口 承奉郎中行前三泉县令张思度口口口林郎行录事王玄口口口文林郎行三泉 县主薄胡思敬口口口朝议郎行前益昌县口口崔口中武将军行嘉川府右果毅李 善达承奉郎行前绵谷县丞口慎节御侮副尉守嘉j i l 府右果毅王英贝l j 朝请郎行绵 谷县主薄乐文泰御侮副尉守嘉川府右果毅王元口承奉郎行前绵谷县尉王知远 御侮副尉行吴坛戌主郭文德朝议郎行葭萌县丞卫处口州司户佐使何恩秘书 四川大学硕上学位论文 1 4 前丞崔景熙口州尉阳燕刻嘉川府对副骑都尉贾昭综。” “府主相公宅越国夫人四十二娘奉为大王国夫人重修装毗卢遮那佛壹 龛并诸菩萨及部从音乐等全并已装严成就伏愿行住吉祥诸佛卫护设斋表赞 讫永为供养乾德六年( 9 2 4 年) 七月十一日白。”8 此窟的开凿年代,根据其碑身铭文 中的“天后圣地”字样,以及该窟南壁 近门处题刻的利州七县名称,判定该窟 开凿时间为景云至延和年间,即7 1 0 年 一7 1 2 年。” ( 3 ) 巴中南龛第3 7 号 主尊头上方悬宝盖,结跏趺坐于宣 字形金刚座上,头戴高宝冠,袒右袈裟, 右臂戴臂铡、手镯,左手仰掌置腹前, 手中托一物,右手抚膝,拇指食指相捻, 余指下垂。主尊身后饰靠背,靠背上饰 小人以及兽等雕饰。 龛内相关造像:龛内造一佛( 主尊) 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像;主尊头项有华 盖、身后饰菩提双树。 ( 4 ) 巴中南龛第1 0 3 号主尊 主尊结跏跌坐于后壁坛上仰莲座 中,有圆形头光,舟形大背光和举身光。 背光装饰繁缛,头戴高宝冠,冠上装饰 卷草、云朵以及宝珠,冠后缮带下垂, 双耳肥大,耳侧露出螺髻,面部丰圆, 端庄而威严,双下巴,颈部有三圈蚕纹, 颈饰项圈,著袒右袈裟,右臂饰莲花形臂钢i ,左手仰掌置腹前,右手抚膝,余 指下垂( 佛面部右侧及右手腕以下有补接痕迹) 。 龛内相关造像:窟内造一坐佛( 主尊) ,龛口立二力士像;内龛坛前左右各浅 1 4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浮雕一尊供养人像,皆身形肥胖:外龛有壁上部浮雕飞天一身,左壁不存;现 存龛像经清代装彩。 龛内有题记多则,窟内左壁外侧下方阴刻: “乾符四年( 公元8 7 7 年) 四月 十二日镌石人赵行同并? 饭人辛目 记”。窟内左壁内侧阴刻修缮佛阁记: “净清奉佛于已卵年四月吉目修理佛 阁又于戊午年四月重装毗卢佛金刚合 堂圣像弟子金雁茂黄? ? 门婿徐鸥及 余民? ”。 内龛右壁中部阴刻修缮及装彩 记:“净清发心弟子余辛二人奉佛于已 卯年四月吉日修理佛阁又于戊午年四 月吉日重装毗卢佛金刚合堂圣像延龄 弟子辛世华侄男辛瑞真岳氏孙男辛 免辛同辛奇”。 内龛右壁前部下方阴刻修缮记: “诱引住持释予寂益下徒酱遍印祥 静等甲辰年六月初十日工完人白 广一。 内龛右壁内侧下方阴刻装彩记: “是毗卢佛也先年无会自道光七年四 月初八日会末等解囊以权子母令将历 年所积会装彩金身暨正殿文昌帝君 穿衣共用钱四十余千此特小善耳何足 录哉抑为后日之乐善者劝是为序在会朱彦芳率孙佐龙李永全率子芳泰在会 徐象元率子维焯李毓嶷率子永理雒文恩率孙国映李芳达率子鸿思绘士陈其珠 僧其率徒续成大清道光二十八年秋九月吉日”。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内龛右壁内侧上方阴刻装彩记:“姓善弟子万贤超金缘李氏装彩金身成佛 祖保家门清泰人兴财发威思无敬光绪二 4 年( 公元1 8 9 6 年) 三月吉日”。外 龛右璧残存题记:“王尚玉同妻李氏李 贵元同奉”。” 依据造像题记来看,该龛造像应 该是凿于乾符四年即是公元8 7 7 年。 ( 5 ) 巴中西龛第4 4 号龛主尊 主尊头后有内圆外桃形双重头 光,头光内饰莲瓣纹一周,外饰卷草。 周围饰火焰纹,头戴低平花冠,冠侧 缯带绾结下垂,双耳垂肩,戴圃形圆 环,颈上有蚕纹,戴七宝璎珞、臂钏、 手镯,披袒右袈裟,袈裟悬垂座前, 左手仰掌置右膝上,右手抚膝,指尖 下垂,结跏趺坐于宣字形金刚座,座 上部叠涩三层,腰以下残,座后浅雕 方形靠背,靠背上各立鸟,两侧立 二兽及小人。“ 龛内相关造像:内龛中雕一佛j 弟 子二菩萨二力士像;内龛左右两壁浮 雕天龙八部;龛后壁浮雕菩提树,龛 内像经清代装彩。 ( 6 ) 巴中西龛第7 3 号龛左侧主 尊 左侧主尊结有双层圆形身光,内 层身光装饰莲瓣承托宝珠,内圆外桃 形头光,头光内装饰莲瓣,外周饰莲 花宝珠,宝珠下莲瓣承托。头戴宝冠,冠侧垂缯带,长方脸,鼓腮,双下巴, 面部扁平,长耳,戴圆形耳环,颈部上有两道蚕纹,戴七宝璎珞、臂钏、手仰 1 6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7 掌置腹前,右臂残。披袒右袈裟,腰细长,衣纹斜向一边,跏跌坐,露双脚于 束腰方座,座上下叠涩三层,座前方雕刻二方形壶门,壶门内雕二身伎乐。3 2 龛内相关造像:内龛中雕二坐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像,左侧主尊 下雕伎乐二身,后壁浮雕天龙八部像和昕法像,龛 内像经清代装彩。 ( 7 ) 巴中西龛第8 7 号主尊 主尊背后圆形身光,头后有桃形头光,镂雕 带状纹饰,从内向外分别装饰两髑圆形、忍冬纹、 火焰纹四豳装饰。佛头侧二飞天手抬镂孔雕宝冠, 宝冠周及顶部装饰卷草、宝珠。主尊头顶有螺髻, 面部及右臂经现代修补,双耳残,颈上有三道蚕纹, 方圆脸,肩平宽,戴七宝璎珞披袒右袈裟,结跏 趺坐,露双脚,左手仰掌置腹前右脚上,右手抚膝。指尖下垂。宜字形金刚座, 座上、下各叠涩三层,最上层 两侧装饰连珠纹和回纹,正面 饰方格团花,其余二层装饰连 珠纹,座基无纹饰,座束腰处 正面雕三个方形小壶门,壶门 内各雕一身伎乐天。” 龛内相关造像:龛内造一 佛( 主尊) 二菩萨二力士像: 龛后壁抬宝冠二飞天和菩提 树;座上雕刻伎乐。 相关题记: 外龛右壁阴刻题记:“大唐 西龛龙日寺。”; 外龛右壁中部阴刻装彩碑 记:“信士弟子何文德金氏公 子何延陛叩许西龛山大佛补像穿衣左右信神共十尊俱补像穿农同邑绘士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陈浩书嘉庆十六年三月初六日开光大吉。”; 右侧中部龛右侧一小碑,为阴刻杜甫诗仅存:“少陵君王台榭枕巴山万 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南仲。” ( 8 ) 巴中北龛的1 2 号龛主尊 主尊现巳不存,残存圆形头光及方座下部,身后有靠背,靠背两侧饰摩竭 鱼、童子骑兽、大鹏等图案。据文管所原记录和照片,知主尊头残,着袒右袈 裟,戴项圈,右臂上饰臂钏、手镯,左手仰 掌置腹前,右手抚膝。“ 龛内相关造像:龛内雕一坐佛( 主尊) 二弟子二菩萨像,龛口立二力士像;龛后壁 饰菩提树。 龛内相关题记:右壁天王头项侧阴刻后 代装彩题记:“清口女郎佛地藏王前穿衣口道 光十五年( 公元1 8 3 5 年) 六月十八曰造”。 ( 9 ) 巴中石门第1 2 号龛右侧主尊 右侧主尊头上方悬宝盖,头残,从残痕看,原戴宝冠,圆形头光上饰莲瓣, 桃形头光上饰火焰纹,披袒右袈袋,右臂饰臂钏,戴手镯,左手仰掌置于腹前, 右手抚膝,结跏趺坐于柬腰仰覆莲圆座上。 龛内相关选像:雕二坐佛二弟子一菩萨二力士像。 龛内题记:外龛左壁上部原有题记,多已风化。现在仅存“龛管道 场” ( 1 0 ) 蒲江飞仙阁9 号龛主尊 主尊结跏跌坐于宣字形金刚座上,头戴高 宝冠,宝缯垂肩,头后有椭圆形头光,着袒右 袈裟,颈饰项圈:左手仰掌置腹前,右手残。 身后有靠背,靠背两边饰兽,两侧饰童子、兽 等图案。 龛内相关造像:龛内造一佛( 主尊) 二弟 子二倚坐菩萨二天王二胡装人像二力士像l 龛 四j l f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后壁浮雕菩提双树,双树间饰天龙八都像十身。 ( 1 1 ) 蒲江飞仙阁6 0 号主尊 主尊结跏跌坐于宣字形金刚座上,头戴高宝冠,冠中饰坐佛,宝增垂肩, 饰耳环,着袒右袈裟,右臂饰臂钏,左手仰掌置腹前,右手抚膝,指尖下垂。 龛内相关造像: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龛口二胡装入像。 龛内相关题记:内龛口左侧刻永昌元年( 6 8 9 年) 遗像题记:“永昌元年五月为天皇 天后敬造瑞像一一龛王口口合家大小通供养”。” 1 9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0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l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2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2 ) 蒲江鸡公树山漏米寺第1 5 号龛 主尊高4 8 厘米肩宽2 0 厘米,座 高2 7 厘米,座上部宽3 4 厘米,座下部 宽4 1 厘米。主尊有圆形头光,头光中心 饰太阳纹,披袒右袈裟,手经现代修补, 结跏跌坐于方座上;方座柬腰处呈方形 被分成三格,中间一格内雕小坐佛一尊, 座腰两侧地鬼承座,座上有靠背,靠背 两侧左右从e 至f 分别刻鱼头含兽,鱼 背上立一鸟;中问刻兽王及童子,童子 骑兽背上;下方刻二力士像。 龛内相关造像:龛内造一佛( 主尊) 二弟子二菩萨像,龛基前高浮雕四尊俗 装人像,龛基左右侧雕二力士像立于山 石上;主尊头后左右侧各浮雕飞天一身 相对飞舞于祥云香花中:在该龛的左边 还有一龛造像,属合龛造像。 龛内相关题记:外龛右壁原有题 刻,占壁面高2 7 厘米,宽1 5 厘米,惜 多己风化不清,从内至外竖刻七行题记: “弥勒平安( 唐? ) 大中五年五月癸酉口日( 永? ) 为供养口此口” 3 6 o f 1 3 ) 蒲江佛儿湾第2 7 龛 主尊像残高7 0 厘米,肩宽2 8 厘米,座高4 7 厘米。头残,头后有椭圆形 头光,头光内镂雕锯齿状太阳纹,头光周饰圆莲莲瓣,主尊颈上有两道蚕纹, 戴项圈,项圈上挂饰宝珠,右臂戴圆形宝珠状臂钏,披袒右袈裟,袈裟不出衣 纹,坐于方座上,座上一f 各叠涩三层,座上部及佛像下半身残破,座后有方形 靠背,靠背左侧雕刻巳残损,靠背右侧下部雕一尊力士像跪于圆座上,头顶一 圆形座基,座基上浮雕山峦,山峦顶部残损,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龛内相关造像: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四魔众二力士像;环壁浅浮雕八尊天龙 八部像十一尊,右侧5 尊,左侧六尊,二尊天王像;内龛左右壁设低台,台上 分另立二身魔众像:左壁二二身共立于一台上,内侧像仅雕出胚形,侧身向龛内, 左手于身侧握物,举右手:外侧像头残,穿窄袖衣,不出衣纹,双手置胸前, 残,脚着鞋;右壁二身像分别立于一低台上,内侧像头残,帧帛绕臂裸上身, 下裹裙,不出衣纹,侧身向外,左手抚臀部,右手持一镜状物上举,双脚交叉 站立,作扭臀状;侧像立于高台上,着鞋,其余均残。内龛环壁浅浮雕天王及 天龙八部。 龛内造像情况为:一佛( 主尊) 二弟子二菩萨四魔众二力士像;环壁浅浮 雕八尊天龙八部像,二尊天王像;内龛左右壁分别立二身魔众像。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4 ) 邛蠊石笋山第2 6 号龛主尊 主尊结跏跌坐于束腰长方形座上,头戴宝冠,颈饰项圈,着袒右袈裟, 戴臂铆i ,身后有靠背,靠背上饰摩竭鱼等图像。 龛内相关造像:一佛( 主尊) 二弟子二坐菩萨二力士,龛壁浮雕菩提树, 树侧雕二身飞天。 龛内相关题记:龛下方有大历三年( 7 6 8 年) 造像碑记,碑记题名:“石 笋山菩提、释迦像龛铭。” ( 1 5 ) 大足北山1 2 号龛主尊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主尊结跏趺坐于束腰方座上,螺髻,披袒右袈裟,戴项圈,项圈下坠串饰, 双手残,身后雕靠背,靠背两侧饰摩竭鱼、童子骑兽、大鹏等图案。 龛内相关造像:圆拱形龛,龛内雕一坐佛( 主尊) 二菩萨,二菩萨骑狮、 象,应为文殊、普贤。 ( 1 6 ) 安岳玄妙观6 3 号佛道合龛 龛内坐佛头残,着袒右肩袈裟,颈戴项 圈,坠串珠,左手仰掌置腹前,右手抚膝, 结跏趺坐于仰莲圆座上,身后有靠背,装饰 复杂,有童子、兽等形象。 龛内相关造像:龛内正壁雕一坐佛和一 天尊。 2 北方地区菩萨装佛像资料 ( 1 ) 洛阳造像 a 龙门擂鼓台南洞内 现置龙门擂鼓台南洞内,是清末由龙门 某寺院迁到此涸中。像高2 1 5 米,结跏跌坐 于须弥座上,座高0 8 6 米。像螺髻,戴宝冠,上面装饰有莲花和忍冬流云。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面略显长,较平眉梢和眼角上斜。左手平伸五指仰置于右足上,右臂戴葫芦 形臂钏,掌心向下抚右膝。胸部凸起腰较细。颈部有横纹四道,装饰璎珞和 尖项饰。身着右袒袈裟,胸静衣褶四道,从左肩斜下。” 另外,南洞的壁面上,遍刻有1 0 0 0 多身菩萨装佛像,形制与下文中要提 到的刘天洞下层两恻壁上造像相似。” b 龙门擂鼓台北洞内 擂鼓台北洞内主像身高2 4 5 米,风化严重。结跏跌坐于正壁须弥座上, 座高0 9 米。像螺髻,戴装饰有化佛的宝冠,面部已经风化。颈部刻有横纹四 道,戴尖项饰。身披璎珞、着右袒袈裟。手置足上,右臂下垂戴钏。残存舟形 背光,头光中装饰七佛。 北洞内相关造像:南壁大 佛失存,残留八角覆莲宝座 残存舟形背光轮廓,头光中装 饰七佛;北壁大佛头光中装饰 七佛结跏趺坐与须弥座上,像 螺髻,着通肩袈裟,舟形背光, 头光中装饰七佛;正壁及左右 两壁雕刻莲花座、戴宝冠菩萨, 现存1 8 身:前壁南侧有跣足八 臂观音一尊;前壁北侧有跣足 四臂观音一尊。” c 龙门擂鼓台院文物廊 内造像一 龙门擂鼓台院文物廊内有 类似造像两尊,都是从外蘧迁 到此地的,其中之一由龙门某寺院移入擂鼓台中洞石坛上,1 9 8 2 年又从洞里 迁到了擂鼓台院文物廊内。这尊像高1 9 2 米,结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座高 0 8 9 米。像的宝冠已经残毁,显现螺髻。面略长,较平,双目俯视,眉梢及 跟梢上斜,额头中央刻白毫相,鼻残破,嘴较厚,紧闭。戴尖项饰,着右袒 四j l i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袈裟,衣褶圆润。左臂手掌置右足上;右手掌心向下抚右膝。胸部突起,腰 较细。座子束腰部分四角及前后面中央各刻一力士,下沿雎覆莲瓣一匝。 d 龙门擂鼓台院文物廊内遗像二 这尊造像也是“文革”中从偃师县 刘井村收集而来。像高1 7 米,结跏趺 坐于须弥座上。像螺髻、面丰圃。姿势 及服饰与其上的雕像大体相同。须弥座 高0 6 9 米,束腰四角各雕一天王支撵: 前部正中凿一小龛,内造一天王,脚踏 夜叉。” e 龙门擂鼓台刘天洞内 位于擂鼓台北洞外北侧的刘天洞, 是上f 叠压的两洞,由于上洞洞底被打 通,形成了两层楼的形式。在下层的正 壁中心雕造一佛像,此像高8 2 厘米,头戴宝冠,已残,颈部有三环纹,颈 下系桃形项圈,圈j 二缘和下端尖部镶缀宝珠,着袒右袈裟,右臂佩臂钏, 状如石榴。手施禅定印,结跏趺坐于束腰莲座上。 另外,两侧壁还有十身结跏跌座菩萨装佛像,皆头戴宝冠,装饰项圈、 璎珞和臂钏。“ f 高平郡王洞前壁西侧坐佛 头部残缺,能看见螺髯痕迹,右臂饰臂 钏,披袒右肩袈裟,右手抚右膝。 g 古阳洞门券北侧小龛 龛内主佛结跏跌坐于方台座上,头戴 宝冠,右臂饰臂铡l 着袒右肩袈裟,右手抚 右膝,左手仰置腹前施禅定印。 h 龙门东山第2 0 7 1 号主尊 头部残,带项圈与臂钏,着袒右肩袈裟,结跏跌坐于束腰仰覆莲圆座上, 右手似抚右膝施降魔印,左手仰置腹前施禅定印,有“菩提像”铭。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长安造像 开凿于武则天长安年间的( 长安) 宝庆寺造像,共有九尊像现藏于东京博 物馆。其中两组造像的主尊跏趺坐于须弥座上,右手手臂戴臂钏,覆掌扶膝, 四指下垂。左手平掌于腹前。其中一尊佛像,头部发髻高束,头上方刻有华盖, 胸部装饰尖项饰。另外一尊佛像螺发于头上成髻。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山东驼山第一窟 山东驼山第一窟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主佛头上螺发成髻,胸前装 饰缨络,右手手臂戴臂铡,双手腹前结印,披袒右袈裟。袈裟下摆垂于座下。 ( 4 ) 敦煌造像 据宿白老先生的“敦煌莫高窟密教遗迹札记”记载,莫高窟7 9 窟北壁( 盛 唐) 敦煌莫高窟3 6 1 窟北侧帐壁都有类似造像。( 晚唐) 另外还在敦煌的一些 壁画和绢画中发现有类似形象如: 2 3 7 号窟龛顶东坡天成四年( 8 3 9 年) 阴嘉政所绘瑞像图中,有一像作结 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有圆形头光和背光,头戴束发宝冠,颈戴相圈,右臂 饰铡,着袒右肩袈裟,左手仰掌置于腹前,右手抚膝四指下垂。 另外,斯坦因在敦煌藏经洞中曾发现一幅表现众多佛和菩萨的绢画,其中 有:“一个人物画的极可能是释迦牟尼在成正觉之前受到魔王进攻的那一著名 场面,因为此画中释迦牟尼手放在所坐的石头上,三个鬼怪的头形成一个冠状 物放在头上,代表的是魔王的鬼怪大军“从发表的图片看,主尊结跏跌坐,有 圆形头光和背光,颈部戴项圈,着袒右肩袈裟,左手仰掌置于腹前,右手抚膝 四指下垂。 四川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二) 匹1 1 1 1 地区菩萨装佛遗像特征比较研究 1 菩萨装佛像形式特征比较及分区 菩萨装佛像像的造像形式甚为相近,只有些许的细致差剐,在这里以表格 的形式将其展现出来,如下 袭一:四川地区菩萨装佛童遗像特征俺表 作侧装饰面相 手印坐法台崖相年代 关 造 像 广元千佛崖内圆外桃形双头相方左手仰掌置跏跃坐宣子形三攮武周 莲花洞右 光、螺发发髻正中 圆 腹前金刚座三龛岁通 北壁主尊 饰宝珠、颈部麦u 有右手抚膝指式造年闻 第5 3 5 号窟三道纹、戴七宝项尖下垂像 6 9 0 圈、手镯、袒右袈 6 9 7 裟、大摆批至座中 部下端齐平 广元千佛崖主尊有长圆形面向左手仰掌置跏跌坐宣字形一佛 7 1 0 菩提瑞像窟头光及身光丰圆,腹前、右手抚 金鼹座:二弟 e ( 第3 6 6 号头戴高宝冠、颈嘴角膝,指尖下垂 子二一7 l 窟) 主尊 部刻三道纹微内菩萨 2 矩 陷 二力 装饰有七道缀 “国” 珠项圈、佩臂钏、 字脸跪姿 手镯形 茬 萨、 露双足 着襁右袈裟、袈 弟 四川大学硕十学位论丈 裟下摆二层批覆座 予、 制 伎 1 1 身 小坐 佛、 二通 菩提 树 巴中南龛第 主尊头一卜方悬宝左手仰掌置 跏趺坐 宣字形佛 3 7 号龛主盖、头戴高宝冠艘前,手中托金刚座二弟 尊 一物有背障子二 右臂戴臂钏、手镯、右手抚膝,菩萨 着袒右袈裟拇指、食指相二力 捻,余指下垂 菩提 双树 巴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福建省大学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计划招募50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
- 2025年上半年四川泸州市龙马潭区考试选调机关事业单位人员17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新)
- 2025广西河池市大化瑶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典型题)
- 2025辽宁长海县银龄教师招聘6人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四川中科青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哈尔滨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370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应急管理部所属单位第二批次公开招聘(秦皇岛有岗)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江苏常州市钟楼金隆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第一批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第二次调整湖南省烟草专卖局系统考试聘用工作人员部分职位计划的模拟试卷参考答案详解
- 2025贵州航天控制秋季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信访工作预防法治化课件
- DB51∕T 3060-2023 四川省政务信息化后评价指南
- 2025年四川省机关事业单位考调/选调工作人员考试(综合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DB4201∕T 645-2021 房地产经纪服务规范
- 2025-2030中国燃气供应系统(FGSS)行业经营现状及未来前景展望报告
- 板块六 学案40 赏析意象(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
- 村集体山林管理办法
- 数独教学课件
- 海绵印拓画课件
- 2025年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知识能力考核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惯性导航行业投资现状与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