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睡觉”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睡觉”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睡觉”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睡觉”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睡觉”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睡觉”类常用词的历史演变 白利利 摘要:在汉语词汇史领域里常用词的演变研究是系统而深入开展汉语词 汇史研究的必要工作,而个案研究又是其不可缺少的环节。尽管近年来常用词的 演变研究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大量的个案研究正在不断涌现,但是我们仍需 进一步的努力。芷如蒋绍愚先生所说:“要把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推向前进,就必须 在两个方面同时做工作。首先要对从先秦直到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词语一个一 个地搞清楚,对汉语各个时期的词汇的面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o 注维辉先 生也说:“常用词历时演变研究是一项亟需加强的工作,现阶段尤其需要做大量的 个案研究。”o 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以王力先生对“寝、卧、眠、寐、睡”的辨析为依据, 选取了“睡觉”这一语义场中比较典型的“寝、卧、眠、寐、睡、寤、觉”7 个常 用词,以先秦到隋唐五代的大量语料为语料库,对这7 个常用词作了历时的统计、 描写、分析,希望为汉语词汇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比较可靠的基本资书:和结 论。 本文主要讨论了这一组词从先秦到隋唐五代的发展演变过程。在具体描述发 展演变过程时,我们将其分为四个时期:1 ) 先秦时期,睡觉语义场各义位的用词 比较明晰。表示“睡觉”的是“寝”:表示“睡着”的是“寐”;表示“睡醒”的 是“寤”,以及少量的“觉”;表示“瞌睡”的是“唾”。2 ) 两汉时期,语义场的构 成情况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卧”取代“寝”成为表“睡觉”义的主要用词,“寝” 在语义场中的地位下降;表示“睡醒”义逐渐以“觉”为主;在汉译佛经中,“睡” 表示“睡觉”义开始较为常见。3 ) 魏晋南北朝时期,“眠”表示“睡觉”义的用例 迅速增多,同时“睡”在中土文献中的使用频率也有所增加:其它的词没有明显 变化。4 ) 隋唐五代时期,“睡”成为表示“睡觉”义的主要用词;“睡醒”义基本 只用“觉”表示。 我们以这组睡觉类词的具体演变过程为基础,对其历史变化及演变特点进行 了归纳:首先,“睡觉”语义场中的核心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其次,这 组词的发展演变是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最后,这组词的演变替换过程明显体现 了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倾向。 辫绍崽,古汉语词_ 【_ = 纲要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1 2 月。 汪维辉,常用词历时更替札记,语言研究,1 9 9 8 年第2 期,第1 3 9 页。 这组词的发展演变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是文化因素的影响:同时,认知作用 以及语言使用着的“喜新厌旧”心理,也对其产生了一定影响。 最后,通过对这组常用词演变替换过程的探讨,我们得到了关于研究常用词 演变的一些体会: 1 、字典、词典类的训诘专着,传注类注释书中的注释语,都应作为研究某一 时期词语使用频率的重要参考。 2 、常用词的研究与语料的断代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语料断代不准,就会影 响到常用词发展演变史的描写、比较;同时,常用词研究的深入也会有助于语料 断代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常用词睡觉类词词语演变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o f t h ec o m m o n l yu s e dw o r d s i n d i c a t i n g “s l e e p i n g ” b a i l 诅i a b s t r a c t :i nt h ec i r c l eo f t h ec h i n e s el e x i c o nh i s t o r y , s t u d i e so nt h eh i s t o r yo f t h e l e x i c a le v o l u t i o no fc o m m o n l yu s e dw o r d sh a v ep r o v e dt ob ec r u c i a li nc a r r y i n go nt h e c h i n e s el e x i c o nh i s t o r yr e s e a r c ha m o n g s tw h i c hi n d i v i d u a ls t u d i e sp l a ya ne s s e n t i a l p a r t d e s p i t et h a ti n c r e a s i n gi m p o r t a n c eh a sb e e na t t a c h e dt ot h es t u d yo nc o m m o n l y u s e dw o r d sb yt h e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a n dt h a tag r e a ta m o u n to fi n d i v i d u a ls t u d i e sh a v e b e e ne m e r g i n gr e c e n t l y , w e 瓣s t i l lo b l i g e dt os p a r er i oe f f o r ti nt h i sr e g a r d j u s ta s j i a n gs h a o y ua r g u e d t h a t “s i m u l t a n e o u st a s k sm u s tb ea s s u m e di nac o u p l eo fa s p e c t si n o r d e rt o p u s ha h e a dt h ec h i n e s eh i s t o r i c a i l e x i c o ns t u d i e s ,i nt h ef i r s t a s p e c t a n e x h a u s t i v ec l a r i f i c a t i o no f e v e r ys i n g l ew o r df r o mq i nt om i n g 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a n da b e t t e r , g e n e r a l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t h el e x i c o ni ne v e r yh i s t o r i c a lp e r i o d w a n gw e i h u i a l s or e c k o n e dt h a tt h ed i a c h r o n i c a l l yb a s e ds t u d yo nc o m m o n l yu s e dw o r d ss h o u l db e s t r e n g t h e n e dw i t h o u td e l a y ;a n df o rt h et i m eb e i n g ,m o r ec o n c r e t e l y ,g r e a ta m o u n t s o f i n d i v i d u a lr e s e a r c h e sa r ee s p e c i a l l yn e e d e d h a v i n ga c k n o w l e d g e d t h ea b o v e ,b a s e do nt h e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t h a th a sb e e n c o n d u c t e db yw a n gl ia m o n g “qi n ,w am i d , n , m 巍s h ui ”,t h i st h e s i ss e l e c t ss e v e n c o m m o n l yu s e dw o r d s r a t h e rt y p i c a li n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o f “s l e e p i n g ”,t h e yb e i n g “9 , n ,w 西m i 6 n ,m b i ,s h u i ,w a , a n dj i f i o ”i nd o i n gs o ,t h et h e s i s b a s e s 恤es t a t i s t i c s d e s c r i p t i o n ,a n da n a l y s e so f t h es e v e nw o r d so nt h ee n o r r n o u sc o r p u sc o n s t r u c t e dt o h a v ec o n t a i n e dag r e a td e a lo fm a t e r i a l sd a t i n gf r o mp r e q i nt os u i ,t a n ga n dt h ef i v e d y n a s t i e s ,w i t ht h ee x p e c t a t i o no fp r o v i d i n gs o m ea u t h e n t i ca n dr e l i a b l em a t e r i a l a n d o b s e r v a t i o nt of u r t h e rs t u d i e so nt h ec h i n e s el e x i c o nh i s t o r y t h i st h e s i sm a i n l yd e a l sw i t ht h ep r o c e s s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s a i d g r o u po fw o r d sf r o mp r e - q i n t o s u i ,t a n ga n dt h e f i v e d y n a s t i e s ,w h i c h i no u r r e n d e r i n g ,f a l l s i n t of o u rp e r i o d s i np r e - q i np e r i o d s ,t h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w o r d c h o i c e sa n dt h e i rr e s p e c t i v es e m a n t i cu n i t si n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sw e r e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r e c o g n i z a b l e ,“q 砌”d e n o t e d “t os l e e p ”,“啪崮”m e a l l t “t of a l la s l e e p ”,a n d “w 9 ”s t o o d f o r “t oa w a k ef r o ms l e e p i n g ”;a n d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 “d d ”i m p l i e dm i n o ra m o u n to f s l e e p i n g ,a n d “s h u i ”,i n t e r e s t i n g l y , i n d i c a t e d “t ob es l e e p y ”m o r ed r a m a t i cc h a n g e si n s e m a n t i cf i e l ds y s t e mo c c u r r e di nt h ew e s ta n de a s th a nd y n a s t i e sw h e n “w o ”i np l a c e o f q i n ”d e m o n s t r a t e di t s e l fa st h ew o r dr e p r e s e n t i n g “s l e e p i n g a tt h ec a t e g o r i c a l l y h i g h e rl e v e la m o n g o t h e rw o r d si nt h i sr e g a r d ,a n d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l y , l o w e r i n gw a st h e p o s i t i o no f “q i n ”i n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 面 b e g a nt h e nt oa s s e r ti t s e l f a st h ep r i n c i p a l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o ft h em e a n i n go f “a w a k i n g ”i nt h eb u d d h i s tc l a s s i c s i nc h i n e s e t r a n s l a t i o nv e r s i o n 。s h u i c o m m e n c e dt os t a n df o r “s l e e p i n g ”i nw e i ,j i n ,a n dt h e s o u t h e r n n o r t h e r nd y n a s t i e s , o c c u r r e n c e so f 切j 勃”m e a n i n g “s l e e p i n g ”h a db e e n i n c r e a s i n g ,w i t ht h eo t h e rf i v er e m a i n i n gg e n e r a l l yu n c h a n g e d i ns u i ,t a n g ,a n dt h e f i v ed y n a s t i e sp e r i o d s , s h u i ”b e c a m et h ep r i n c i p a lw o r d i n gf o r “s l e e p i n g ” t h et h e s i so f f e r sag e n e r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c h a n g e si n ,a n dt h ee v o l u t i o n a l n a t u r eo f , 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o f “s l e e p i n g w ea r g u et h a tt h es a i dg r o u po fw o r d ss h o w s g r e a tc o n s i s t e n c y i ni n h e r i t a n c e ,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i t ,g r a d u a l n e s s s i m u l t a n e o u s l y c e r t a i nc h a n g e si nt h ec h i e fw o r dc h o i c ei nt h es e m a n t i cf i e l di n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i c a l p e r i o d s a i s o o c c u r r e d f u n h e r r a o r e ,c h i n e s e h i 。s t o r i c a l l e x l 7 c a l s y s t e ma p p a r e n t i y r e v e a l e dt h et e n d e n c yt o w a r dd o u b l e - s y l l a b l eu n i t i ns p e c i f i c a l l ya n a l y z i n gt h ec a u s e sf o r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s a i d g r o u po fw o r d s ,w er e c k o n st h a t t h ec u l t u r a lf a c t o r sa c c o u n tf o rt h em a j o ri n f l u e n c e t h e r ea l w a y se x i s ti nl a n g u a g ec o m m u n i t i e st h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t r e n d sf o rt h em o r e n o v e l ,a n da g a i n s tt h ec o n v e n t i o n a lt h i n g s v a r i o u sf a c t o r se x e r td i f f e r e n ti m p a c t su p o n d i f f e r e n tw o r d si no r d e rt oa v o i da m b i g u i t yu n d e r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c o g n i t i o n f i n a l l y ,w eo b t a i nad e e p e r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 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c o m m o n l yu s e d w o r d sa n dt h e i re v o l u t i o n f i r s t l y , t h en o t a t i o n si n c o n s t r u a lp u b l i c a t i o n ss u c ha sd i c t i o n a r i e so fc h a r a c t e r s a n dw o r d sa n di na n n o t a t i o no n e ss h o u l db ev a l u e da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r e f e r e n c ew i t h w h i c ht h eo c c u r r e n c ef r e q u e n c yi ss u b j e c tt os t u d y s e c o n d l y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t h es t u d i e so nc o m m o n l yu s e dw o r d sa n dt h e p e r i o d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c a l lb e r e g a r d e d a s i n a l i e n a b l e ,i n t e r a c t i v e ,a n dm u t u a l l y e n h a n c i n g l a c k i np r e c i s i o ni nt h ep e r i o d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w o u l d p o s en e g a t i v ei n f l u e n c e o nt h ed e s c r i p t i o na n d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eh i s t o r y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t h ec o n m a o n t yu s e d w o r d s m o r ep r o f o u n ds t u d i e si n t h i sf i e l d ,o nt h eo t h e rh a n d ,b e n e f i t st h ep e r i o d d e t e r m i n a t i o no f l a n g u a g e m a t e r i a l sa n d c o r p u s e s k e yw o r d s :c o m m o n l yu s e d w o r d st h e g r o u p so f “s l e e p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r s u b s t i t u t i o no f w o r d s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鱼壬:l 丞1日期:垄塑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屯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乖j 目的的少置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虫丕i 拳l 前言 1 选取常用词的演变替换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 张永言先生指出:“不对常用词作史的研究,就无从窥见一个时期的词汇的面 貌,也无从阐明不同时期之间词汇的发展变化,无以为词汇史分期提供科学的依 据。”o 蒋绍愚先生说:“要把汉语历史词汇研究推向前进,就必须在两个方面同时 做工作。首先要对从先秦直到明清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词语一个一个地搞清楚,对 汉语各个时期的词汇面貌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o 可见常用词演变研究不但对 建立科学的汉语词汇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而且对于汉语历时词汇学的建立也 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同时,汪维辉先生在谈到常用词演变研究的意义时也说:“如果我们能把一批 常用词在历史上更替演变的来龙去脉插写得清清楚楚,不但对词汇史的建设是一 种实实在在的贡献。于辞书编撰、吉籍整理特别是疑伪古籍的鉴别和断代等也将 大有帮助。”9 2 常用词演变研究的状况 较早提出对汉语实词作史的考察的是郑奠先生,继之有王力先生、张永言先 生、汪维辉先生、李宗江先生等;并产生了一批研究常用词演变的力作,如:郑 奠汉语词汇史随笔,王力汉语史稿中关于常用词演变部分张永言从词 汇史看( 列子) 的撰写时代,蒋绍愚近代汉语词汇研究中“常用词演变的研 究”部分、自居易诗中与“口”有关的动词,汪维辉东汉一隋常用词演变研 究,李宗江汉语常用词演变研究等。 3 关于本文研究的一些说明 1 ) 语料的选择。先秦时期选取了十三经、国语、孔子家语、列子、吕 氏春秋、庄子、晏子春秋、韩非子、管子、墨予、燕丹子、穆天 予传、孔丛子、黄帝内经、山海经、楚辞、难经、商君书、战国 策等作为语料库。两汉时期选取了韩诗外传、大戴礼记、春秋繁露、方 言、释名、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列女传、西京杂记、说苑、 新书、新语、潜夫论、伤寒论、金匮要略、风俗通义、论衡、淮 南子、太平经、吴越春秋、越绝书以及大t e 新修大减经。魏晋南北朝 时期选取了三国志、典论、古今注、博物志、搜神记、抱朴子内篇、 张永言、汪维辉,对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中国语文,1 9 9 5 年第6 期。 蒋绍愚,古l 汉语词汇纲要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1 2 月。 汪缡辉,常用谪历时更替札记,语言研究1 9 9 8 年第2 期。 宋书、南齐书、魏书、洛阳伽蓝记、颜氏家训、齐民要术、会楼 予、世说新语、昭明文选、文心雕龙等。隋唐五代时期,由于语料的复 杂性,我们以蒋绍愚先生对隋唐五代时期语料的判断为标准选取了敦煌变文 集新书、六祖坛经和祖堂集。 本文在对这组词进行描写的时候,都是先对每个时期选取的所有语料进行调 查,得出一个普遍结论,但在具体描述的过程中,只选择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 典型的语料作为例证。 2 ) 为了更清楚地描述这组词的发展演变过程,我们并未拘泥于词汇发展史的 上古、中古、近代三分法,而是将其分为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 四个时期。 3 ) 在研究某一时期的词语发展情况时,我们将字典、词典类的训诂专著也作 为语料库加以调查。因为这类训诂专著的训释原则就是以今释古、以通释别、以 易释难,有丁它们的佐证,结论会更加经得起幢验。另外,我们也有意识地使用 传注类古籍中的注释语。因为这类注释中所使用的词语可能更加客观地代表了注 释者时代词语的使用情况,这样我们得出的结论会更加可靠。 4 ) 本文较多地引用了一些原始材料。这是因为“如果不用大量语言事实来说 明词汇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只靠几个例子来谈词汇的发展演变、词汇发展的规 律,势必失之空泛,实际效用不大。”而且,前辈们所提倡的“例不十,法不立” “例不十,法不破”也正是我们研究时遵循的指导原则。 5 ) 本文中的统计数据都是笔者调查的结果。尽管参考了大量的工具书,如专 - 1 5 索引和索引式专书词典,注释以及大型字典、词典,但由于这些资料并不能全 面覆盖所有的情况,加上个人能力、时间、资料的限制,具体例证中的词义主要 还是靠自己进行判断,因此统计的数据难免会出现一些失误,敬请各位老师批评 :憎正。 馀捌华e 古汉语例汇史,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第5 页 一、先秦时期 ( 一) 表“睡觉”义的词 先秦时期,“寝、寐、睡、卧、眠( 瞑) ”这5 个表“睡觉”义的词,掘我们的 调查,在十三经中表“睡觉”义的次数分别为4 7 、2 7 、0 、3 和2 。据此统计数掘, 可以税先秦时期撮常用的表“睡觉”义的词是“寝”,其次是“寐”。 1 寝 “寝”表“睡觉”义,就我们所见最早的例证见于诗经。如: 乃寝乃兴,乃占我梦。( 诗小雅斯干) 先秦文献中“寝”所涉及的处所比较广,可以是“辗、席、床、地、车”等, 如; 丑父寝于耨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 春秋左氏传成公二 年) 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昧。( 战国策卷十二齐五)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 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庄子卷一上第一逍遥游) 按:“寝”和“卧”连刚。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毛诗小雅斯干)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毛诗小雅斯干) 令君无疾而死,死又匿之,是无他矣,大尹之罪也。得梦启北首而寝于庐门 之外。( 春秋左氏传哀公二十六年) 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载葱灵,寝于其中而逃。追而得之, 囚于齐。( 春秋左氏传定公九年) 王呼之目:“余不食三日矣。”畴趋而进,王枕其股以寝于地。( 国语吴 语) 齐晏桓子卒,晏婴粗绩斩,直垤、带、杖,菅屦,食鬻,居倚庐,寝苫,枕 草。其老日:“非大夫之礼也。”( 春秋左氏传襄公十七年) 先秦时期“寝”经常和“食”“居”相对出现,并组合成了“寝食居寝”。 如: 予贡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寝不食,以至骨立。( 列子卷第四仲尼 篇) 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卷五乡党第十)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论语卷八卫 洲证的引用并不限于t 一三经。 灵公第十五) 父母之丧,既虞卒哭,柱楣翦屏,苄翦不纳。期而小祥,居垩室,寝有席。( 礼 记问传) 居倚庐,寝苫枕块,哭蜃夜无时。歆粥,朝一溢米,夕一溢米。寝不说缓带。 既虞,翦屏柱楣,寝有席,食疏食,水饮。朝一哭、夕一哭而已。( 仪礼丧服) 寝不尸,居不容。觅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以貌。( 沦 语卷五乡党第十)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列子卷第一天瑞篇) 忧 不暇兮寝食,咤增叹兮如雷。( 楚辞卷第十七) 在舆有旅贲之规,位宁有官师之典,倚几有诵训之谏,居寝有亵御之箴,临 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 国语楚语) “寝”在先秦时期的组合能力较强,“昼寝独寝夜寝寝疾寝病” “寝衣”“寝处”等组台都是这个时期产生的。如: 宰予昼寝。子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 论 语卷三公冶长第五) 昭侯闻堂溪公之言,自此之后,欲发天下之大事,未尝不独寝,恐梦言而使 人知其谋也。(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道日,均地分力,使民知时也,民乃知时日之蚤晏,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 于身也:是故夜寝蚤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 管子乘马第五) 贤者之长官也,夜寝夙兴,收敛关市、山林、泽粱之利,以实宫府,是以官 府实而财不散。( 墨子卷二) 身寝疾而日愁兮,情沉抑而不扬。( 楚辞卷第十三) 按:王逸注:“寝,卧也。” 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日:“及 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日:“厚禄之! ”公许诺。 ( 晏子春秋第一卷内篇谏上第一) 曾子日:“孝子之养老也。乐其心,不违其志,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 食忠养之。”( 礼记内则) 齐,必有明衣,布。必有寝农,长一身有半。齐,必变食,居必迁坐。食不 厌精,脍不厌细。( 论语卷五乡党第十) 按:说文衣部:“被,寝衣,长一身有 半。”何晏注:“今之被也。” 2 寐 就我们的调查,“寐”表“睡觉”义的最早例证也见于诗经,如: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诗邶 风柏舟) “寐”在先秦时期最常见的用法是和“寤”对用或连用。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诗周南关雎) 终风且瞪,不日有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诗邶风终风) 考盘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诗卫风考盘) 四十六难e l :老人卧而不寐,少壮寐而不寤者,何也? ( 难经本义卷下) 和“寝”相比“寐”在先秦时期组合能力比较弱。就我们的调查,先秦时期 只见到“假寐睡寐。醉寐”及“夜寐”的组合。其中“夜寐”的使用频率最 高。出现了2 5 次。如: 我心忧伤,怒焉如捣。假寐永叹,维忧用老。心之忧矣,疚如疾首。( 毛诗叫、 雅节南山之什) 按:郑岩笺:“不脱冠衣而寐日假寐。” 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 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 庄子卷七下第 二十二知北游) 绍绩昧醉寐而亡其裘,宋君日:“醉足以亡裘乎? ”对日:“桀以醉亡天下, 而。康诰日:毋彝洒。者,彝酒、常酒也,常酒者,天子失天下,匹夫失其身。” ( 韩非子说林上第二十二) 予路问于孔子日:“有人于此,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 然而无孝之名,何也? ”( 苟子子道篇第二十九)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 夜寐,靡有朝矣。( 毛诗卫风氓) 按:郊幺 笺:“常早起夜卧,非一朝然。” 先秦时期“寐”单独使用表“睡觉”义的例证如下: 孟子日:“吾闻之,喜而不寐。”( 孟子卷十二告子章句下) 孔予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日:“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曙肤, 则通昔不寐矣。( 庄子卷五下第十四天运) “寝”、“寐”这两个词虽然在先秦都表示“睡觉”义,但它们在词义上是有 区别的。王力先生说:“在床睡觉叫寝,包括睡着、唾不着:入睡叫寐。”说 文:“寐,卧也。”段注:“俗所谓睡着也。”都指出“寐”的词义重点是指“睡着 了”,而“寝”则不管睡着与否。先秦的文献用例亦可证明这一区别: “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战国策卷八) “寝”还能“思”, 说明“还没有睡着”;“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列予卷第二黄帝篇) “寝”后有“梦”,则无疑是“睡着了”。同时 畴趋而进,王枕其股以寝于地。王寐,畴枕王以璞而去之。( 国语吴语) 归寝不寐。( 国语晋语) 寡人夜者寝而不寐。( 公羊传值公二年) 寝不寐,食不饱,帅天下百姓。( 战国策卷六秦四) 这些例证中“寝”和“寐”同时使用以强调“睡了可是没有睡着”这一情形, 都证明了这两个词在表“睡觉”义上是有区别。 3 。睡 “睡”虽已见于先秦时期,但据我们的调查,在先秦文献中“睡”的用例并 不多。说文:“睡,坐寐也。”玉篇:“睡。坐寝也。”可知“睡”的本义是“坐 着打瞌睡”。文献中有例证可证明这一本义,如: 景公畋于梧丘,夜犹早,公姑坐睡。( 晏子春秋第六卷内篇杂下)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战国策卷三秦策一)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史记列传第八商君列传) 自“睡”字在战国出现嵋“坐着打瞌睡”这行为就只单用“睡”来表示。 与此同时先秦文献中的“睡”还可以表示“睡着”之义,例如: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领下,予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 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今宋国之深非直九重之渊也;朱王之猛,非直骊龙也; 子能得车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两寤,子为齑粉夫。( 庄子卷十上第三十二 列御寇) 此例中“睡”和“寤”对用,作为“寤”的相反面,“睡”表示的词义是指“睡 着了”。 朕闲居三月,斋心服形,思有以养身治物之道,弗获其术。疲而睡,所梦若 此。( 列予卷黄帝篇) “睡”后有梦,表明“睡”在这里指的是“已经睡着了”,而非“坐着打瞌睡”。 据此可以说:“睡”在先秦时期除作为“打瞌睡”的专用词外,同时还可以表示“睡 觉”这一事件,只是使用的频率极低。 4 眠 “眠”和“睡”一样,也始见于战国时期。玉篇“眠,同瞑”集韵先韵: “眠,或作瞑”。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瞑字亦做眠。”“文选嵇康 养 生论) 内怀殷忧,达旦不瞑,李善注日:瞑,古眠宇。庄子列御寇彼 至人者,归精神乎无始,而甘冥乎无何有之乡。俞樾注日:瞑眠,古今字。, 可知“眠”在表示“睡觉”义上最初可写作“瞑”。如: 老人之不夜瞑者俺气使然? 少壮之人不昼瞑者,何气使然? ( 黄帝内经灵 魏群胜“韩非子) 语言研究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 9 9 5 年,第1 3 页。 6 枢译解营卫生会第十八) 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 黄帝内经灵枢译解营卫生会第十 八) “眠”表“睡觉”义,据我们的调查最早用例见于黄帝内经:。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 黄帝内经索问译解诊 要经终论篇第十) 按:“卧”指“睡觉”“眠”则强调“睡着了”。 在先秦文献中“眠”的使用频率很低,但经常和“觉”对用。如: 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以梦中所为者实,觉之所见者妄。( 列子 卷第三周穆王篇) 夜眠之所弭,昼觉之所遗,又几居其半矣。( 列子卷第七杨朱篇) 其民食草根木实,不知火食,性剐悍,强弱相藉,贵胜而不尚义;多驰步, 少体息,常觉而不眠。( 列子卷第三周穆王篇) “嘁“哪厢来指动物的”睡觉一行为,_ f c l j : 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名曰犰狳,其鸣自剖,见 则螽蝗为败。( 山海经山经柬释卷四) 按:郭璞注:“佯眠也。” 5 卧 “卧”也始见于战国,其在先秦的用例比“睡”和“眠”多。如: 其病,腹胀满,食不消,体重节痛,怠堕嗜卧,四支不收。( 难经本义卷上) 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 战国策卷十四楚一) 同夜思之,事心任精,起则诵之,卧则梦之。( 吕氏春秋禁塞) 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 黄帝内经灵枢译解大惑 论第八十) “卧”和同时勰出现的“眠”“唾”相比。表现出了一定的组合能力,构成了 “安卧独卧”“夜卧卧蚕”等。例证如下: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痈,手足躁, 不得安卧。( 黄帝内经素问译解刺热论篇第三十二)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 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黄帝内经素问译解四气调 神大论篇第二) 水冰地坼,勿扰乎阳,翠卧晚起,必待目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 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 黄帝内经素问译解四气调神大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其”眠”表“睡觉”义的最早例证均为( 列子周穆王l :“其民不食不衣而 多眠五旬一觉” 论篇第二) 颈脉动喘疾咳日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 黄帝内经素问译解平 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太子睡卧不听。曲武日:“臣不能为太子计。臣所知田光,其人深中有谋。愿 令见太子。”太子日:“敬诺! ”( 燕丹子卷上) 堂溪公每见而出,昭侯必独卧,惟恐梦言泄于妻妾。(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第三十四) 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 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 弟子游居寝卧其下。( 庄子卷五下第十四天运) “卧”也可用来指动物的“睡觉”,如: 有兽焉。其状如禺而文身,善笑,见人则卧,名日幽鹅,其鸣自呼。( 山海 经山经柬释卷三) 按:郭璞注:“佯眠也”。据郭璞的注释“眠”和“卧”这两个词在用 于动物时是同义的。但在现代汉语里,“眠”和“卧”在用于动物时是有区别的,可以说动物 “冬眠”。但不能说“冬卧”,“卧”更多的是用于让动物“躺下或趴下”。 据上面对“寝”“寐睡眠”“卧”的分析,可知先秦时期“寝”的组合 能力最强,其次是“卧”:“寐”的出现次数虽然比“卧”多,但其组合能力没有 “卧”强,且“寐”的词义重点是“睡着了”。 ( - - ) 表“睡醒”义的词 “寤、觉”在先秦时期都可用来指“睡醒”。据我们对先秦3 2 种文献进行的 调查在这3 2 种文献中“觉”的出现次数是1 2 3 次,但表示“睡醒”义的只有1 9 次,出现和使用的比率是6 :l ,而寤虽然只出现了7 0 次,可是表“睡醒”义的有 3 1 次出现和使用的比率是2 :l 。据此统计数据可以说:先秦时期表示“睡醒” 义是以“寤”为主。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使用“寤”字的文献用例时自j 要比“觉” 字早一些。 1 寤 “寤”表“睡醒”义的最早例证见于诗经。如: 静言思之,寤辟有搡。( 诗邶风柏舟) “寤”表“睡醒”义最常见的用法是和“寐”连用和对用。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诗经周南关雎) 东郭先生闻之日:“北富子之寐久矣,一言而能寤,易悟也哉! ”( 列子卷 第六) 同时“寤”也可以和“瞑卧”“睡”对用。但是就我们所见,先秦时期“寤” 和“寝”对用或连用的例证则几乎没有。如: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 黄帝内经灵枢译 解口问第二十八) 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黄帝内经灵枢译解大惑论第八十)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颁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骊龙 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 ( 庄子卷十上第三十二列御寇) 文王去商在程,正月既生魄,太姒梦见商之庭产棘,小子发取周庭之梓树, 于阙闲化为松柏槭柞,寤惊以告文王,文壬乃召太子发占之于明堂王及太子发 并拜吉梦,受商之大命于皇天上帝。( 逸周书逸文十) 梦有壮子,白缟之冠,丹绩之缨,东布之衣,新素履,墨剑室,从而叱之, 唾其面,惕然而寤,徒梦也。( 吕氏春秋离俗) 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列子卷第二黄帝篇) 故天灾地妖,所以儆人主者也:寤梦征口,所以儆人臣者也;灾妖不胜善政, 寤梦不胜蔷行,能知此者,至治之极也,唯明王达此。( 孔子家语卷第一) 一2 觉 “觉”表“睡醒”义( 今音为i u e 回) 的最早例证也见于诗经,如: 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诗王风兔爰) “觉”在表“睡醒”义不但可以和“寝卧寐”对用,而且形成了“觉 寝”“觉卧”这样的反义连文。如: 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 右日:“谁加衣者? ”左右对日:“典冠。”君因兼罪典农与典冠。( 韩非予二 柄第七) 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庄子卷二) 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 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庄子卷三下第七应帝王) 大揆度仪若觉卧,若晦明,若敖之在尧也。毋访于佞,毋蓄于谄,毋育于 凶,毋监于谗不正广其荒,不用其区区。( 管子宙合第十一) 有兔爱爰,雉离于罩。我生之初,尚无造。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 ( 毛诗王风兔爰) “觉”在先秦时期表“睡醒”义单独使用的例证如下: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日:“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 “觉”表“唾醒”义i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注音为“j i 6 0 ”。王力古汉语字典注“l h 读为j 6 0 ” 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 春秋 左氏传成公十年) 景公举兵将伐宋,师过泰山,公瞢见二丈夫立而怒其怒甚盛。公恐,觉, 辟门召占蕾者,至。( 晏子春秋第一卷内篇谏上第一) “觉”和“寤”在表“睡醒”义上的相同之处:都可以“卧”和“寐”对用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