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宋代古题乐府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宋代古题乐府特指宋人拟作汉魏六朝隋唐时期乐府古题的诗歌,它是乐府诗史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相对于前代的继承与新变,都是中 国诗史上的重要现象。本文在考察宋代古题乐府创作总况和创作背景的前提下,重点论 述了其创作方式、创作主题和诗歌风貌三个方面对前代乐府诗的继承和新变。本文主要 研究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章考察了宋代古题乐府的创作总况和它兴盛的原因。宋代古题乐府创作兴盛, 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南宋创作古题乐府诗歌的数量明显超过北宋。宋代古题乐 府兴盛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离不开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其次是拟乐府诗 创作传统使然。再次与当时的乐府诗研究风气有很大关系。最后深受宋人崇雅复古的音 乐观影响。 第二章论述了宋代古题乐府创作方式的复与变。汉唐之间乐府诗的创作方式丰富多 变。如采诗入乐、依旧曲作新辞、拟篇法、赋题法等等。宋代古题乐府的创作方式在继 承前代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唱和乐府诗的增多。本章在论述宋代古题 乐府诗传统的创作方式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宋代古题乐府中唱和古题乐府诗的兴盛和次 韵、依韵乐府诗的出现及其原因。 第三章通过对部分曲题的主题进行个案分析,论述了宋代古题乐府在创作主题上的 拟古与新变。宋代古题乐府的创作主题有两大特点,一方面融合了前代同题诗篇的所有 主题,另一方面它们与时代生活紧密结合,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色,突出表现在 昭君 类曲题的主题变化上。 第四章通过个案分析探讨了宋代古题乐府的风貌新变。宋代古题乐府相对于前代在 风格和体式上有两大特征,主要表现为体裁的多样化和风格的散文化、议论化。 关键词:宋代古题乐府 创作方式 唱和乐府诗 创作主题 诗歌风貌 iv abstract song dynasty ancient title poems of yue- fu refers specifically to the intended theme of han, wei and six dynasties of ancient verse poetry,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ng, but also an important verse poetry stage of development. this is not only for its creativity flourish, but also from its archaism and the new changes are reflected. this ancient question in statistical song writing verse and creative background of the overall state of the premise, with emphasis on its creative approach, creative theme and creative style in three areas of the former generation yue- fu poetry inheritance and new changes.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four main areas. chapter one deals with statistics of the song dynasty ancient title yue- fu creation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its prosperity. creative verse flourished in the song dynasty of ancient title and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tage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of ancient writing poetry verse number of significant questions over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cie nt song title yue- fu thriving due mainly to performance in three aspects: firs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impact of the political context. secondly, there is to be yue- fu poetry traditional impact. at that time, again with a research trend in the poetic verse. finally with the song symbiosis of refined retro music has a lot to customs. chapter two describes our approach to the song dynasty of ancient title yue- fu complex and variable. between the han and tang dynasty poem diverse creative ways, such as the adoption poetry into music, its still music for new words to be chapter law, title law, and so endowed. songs method of folk songs and ballads of ancient title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presents new changes, the most prominent increase in the singing and poetic verse. this chapter title in his discussion of the song dynasty of ancient verse traditional artistic method, based on the ancient theme focuses on the verse in the song dynasty chimed in the rise of the ancient title yue- fu poetry and sub- rhyme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of poetic verse. chapter three on the theme of the theme song part case study, it discusses the question of ancient verse in the song dynasty theme of the archaism and change. the creation of the ancient yue song title theme has two main characteristics, while combination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with the title poem of all topic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re closely integrated with the times of life, showing distinctive character, highlighted in zhaojun class song change on- topic.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case of the ancient song dynasty style theme verse of the new changes. song title verse of ancient compared with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style in the style and there are two features, mainly in the diversity of genres and styles of prose and commentary. key words: song dynasty ancient title poems of yue- fu approach to production poetry style creative theme verse sing yue- fu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宋代古题乐府研究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 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绪 论 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别,对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二十 世纪到现在,乐府学研究逐渐被学界重视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对乐府诗的研究,从 20 世纪现在,所研究的重心一直聚焦在对汉唐乐府诗或宋代乐府诗集的研究上。关 于宋代乐府诗的研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到目前为止,对宋代乐府诗的研究多集中 在单个曲题和单个作家的研究上。而对其总体研究还很不充分。基于此,笔者拟从宋代 古题乐府角度来对宋代乐府诗展开研究,以期窥测宋代乐府诗的全貌。 古题乐府诗的创作传统由来已久,汉唐之间有大量诗人进行古题乐府的创作。宋人 继续承袭古题乐府的创作传统,在古乐府的复与变中探索古题乐府的发展趋势并取得一 些成绩,突出表现为数量繁多、内容丰富。据统计宋人创作古题乐府共计约 1 2 5 6首, 涉及到的曲题数目约有 1 6 0 个。同时还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作家、作品,值得学界给予更 多的关注。另外,宋代古题乐府创作既继承了汉魏以来古题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传统,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显示出了乐府创作在宋代的特质。对它的探讨可以为 宋词研究、乐府诗研究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前学界对宋代古题乐府这一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 个方面: 首先,突出表现为对单个作家创作古题乐府的研究。杨娟曹勋乐府诗研究 (广 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7 年)一文主要探讨了其生平、思想和创作古题乐府的内容及 艺术特色,同时该文论述了曹勋乐府诗的价值。一方面,曹勋重视社会人生问题,继承 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传统和精神;另一方面,曹勋比明代倡导复古的诗 人更早具有乐府诗复古的先觉意识。韩文奇张耒与张籍乐府诗之比较 ( 甘肃广播电 视大学学报 ,2 0 0 6 年第 2 期)一文认为,张耒大力拓展和丰富了乐府诗的题材和内容。 咏物、咏怀、摹写乐曲之作等精彩纷呈,形式、风格也呈现出多样性,同时他善于叙事, 议论的成分也比较突出。 王锡九 论曹勋的七言古诗( 镇江师专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6 年第 1 期)一文首先论述了曹勋创作古题乐府的成就及特点,总结出其在立题名篇中的 特点,例如在篇名注有吟、歌、行、引、谣、曲、词、怨、思等标示乐府古题的字眼。 其次,指出他在创作古题乐府的同时,也效法唐人即事名篇的乐府创作传统,创作出一 2 定数量的新题乐府。最后简要论述了曹勋乐府诗在题材内容上的特色。 其次,对宋代古题乐府单个曲题的研究。郑虹霓拟古乐府的正与变- 李白陆游两 首 对读 ( 皖西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 1 期)以李白、陆游创作的拟同题古乐府 关山月为例,探讨了拟古乐府在唐宋时期的发展,并指出李作与陆作在主题上分别 实现了对关山月旧有主题的深化和异化,风格则一明朗一沉雄,反映了盛唐与南宋 迥然不同的时代风貌。董连祥论南北朝唐宋时期文人乐府诗 ( 昭乌达蒙族 师专学报 ( 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 9 9 5 年第 4 期)论述了关山月这一乐府曲题 从南北朝到唐宋时期在主题思想上的发展与变化。吕亚平开掘传统主题直抒爱国情愫 - 论陆游的诗- 关山月 ( 伊犁教育学院学报2 0 0 3 年第 2 期)突破写征人思妇的传统, 充分利用关山月提供的无限空间,淋漓酣畅地抒发了爱国主义情怀, 在思想内容和 表现手法上也别具一格。古玉芳乐府诗 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7 年)首先从乐府音乐的角度考察巫山高的性质和乐调传承; 然后论述了从汉到清 巫 山高作品在主题和体式上的创作流变,最后总结出巫山高作品对其他文学形式的 影响以及在各级地域文化中的地位。本文的突出贡献在于重点考察了巫山高诗歌中 独特的神话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演变的特点;刘成国历代 乐府诗与王安石的 ( 古典文学知识2 0 0 1 年第 4 期)论述了昭君类曲题从汉到北宋的主题 演变过程,重点分析了王安石明妃曲的主题变化及其原因。闵泽平王安石 辩证 ( 天中学刊2 0 0 4 年第 1 期)一文指出王安石的明妃曲力图概括一些普 遍的社会现象,传达一种务实的生活哲理,表达一种深刻的人生见解,它主要昭示了一 种不落俗套的翻案精神。刘咏涛也谈王安石 (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2 0 0 7 年第 1 期)一文以时人及后人对王安石明妃曲的不同评价为切入点,结合昭君出塞 的史实和传说, 借历代文人的吟咏,对王安石明妃曲的思想主题做了综合的论述分 析。马冀围绕王安石 的争论及其价值 ( 内蒙古大学学报 ,2 0 0 9 年第 4 期) 一文指出这首诗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既尊重历史, 又大胆创新。具体表现在为毛延寿翻案, 把讽刺的矛头指向封建帝王,寄托了人生失意的悲哀。并提出“人生乐在相知心”的新 颖观点。 再次,宋代乐府诗与文学现象的关系型研究。王锡九张王乐府与宋诗 ( 铁道学 院学报1 9 9 8 年第 6 期)首先论述了“张王乐府”的题材、特点和艺术特征对宋人开拓 诗歌题材内容的启发。其次揭示了“张王乐府”的体制形式和艺术风尚对“宋调”这一 3 范式的巨大影响。最后以王安石和张耒学习“张王乐府” 创作乐府诗为例证, 探讨了“张 王乐府”和“宋乐府”的承传关系。王锡九白居易新乐府对宋元诗歌的影响 ( 江苏 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 0 0 3年第 5期)简要论述了白居易以“新乐府”为代表的 讽喻诗对宋元诗歌的影响,指出它对宋代诗歌影响甚微而对元代诗歌影响较大的现象, 同时作者还指出宋人不认同白居易创作“新乐府”的形式和诗歌理念,他们更乐意学习 效仿古题乐府的创作。向回本事诗对文人古题乐府创作的影响 ( 乐府学第三辑, 2 0 0 8年)一文中涉及到了本事对宋代部分乐府曲题的影响,他指出王安石明妃曲 、 赵汝鐩的昭君曲都立足于昭君出塞的本事并加以议论,在议论中见出了新意。而曹 勋的白头吟 ,把非乐府本事的史实或传说当做乐府之本事加以吟咏,这些都说明了 文人古题乐府对乐曲本事的看重。 最后,在前人研究专著或论文中部分涉及了宋代古题乐府的内容。杨晓霭的宋代 声诗研究 (中华书局,2 0 0 8年版)一文在“民间声诗”一章中重点考察了宋代吴歌体 制以及传播情况。罗红艳论全宋诗中的声诗 (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2 年) 考察了全宋诗中可以入乐的乐府声诗,如白紵辞 、 子夜歌 、 步虚词等,并 在此基础上考证了它们在篇名、曲辞、曲调上的创作流变。吴彤英宋代乐府边塞诗研 究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9年)从创作总貌、音乐研究与文学研究三个方面论 证了宋代乐府题边塞诗,呈现出宋代古题乐府的部分面貌。喻意志的 乐府诗集成 书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 0 0 3 年) 。一文以乐府诗集为研究对象,从编纂 背景、 资料来源两方面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探讨。 其中对宋人的音乐观和乐府观多有涉及。 颜庆余论乐府古题的传统 ( 乐府学第二辑,2 0 0 7 年)探讨了古乐府曲调失传后, 维持古乐府传统的各种要素。重点论述了历代文人创作古题乐府的方式,其中有一部分 涉及到了宋代古题乐府,如以徐干自君之出矣为例说明它在修辞方面对古乐府的沿 袭情况。 从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的角度看,本文主要采用统计学、文史结合、诗史互证的方 法。 第一章在统计宋人古题乐府创作总况的前提下探讨其兴盛的原因。 主要运用统计法、 定量分析法、文史互证的方法等。二、三、四章主要以个案研究的方式切入,采用诗史 互证的方法分别探讨宋代古题乐府创作方式、创作主题及诗歌风貌的复与变。其中诗史 互证法、比较法、归纳法等,贯穿于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 4 第一章 宋代古题乐府创作兴盛及其原因 宋代古题乐府是乐府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人创作了大量的古题乐府,突出表现 为数量繁多,曲题丰富。这不仅与宋代特殊的政治背景有关,也与宋代人对乐府学研究 的文化背景及崇雅复古的音乐观有很大关系。 第一节 宋代古题乐府创作的兴盛 一 发展脉络 古题乐府泛指汉魏六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或文人拟作的乐府诗。方向明在中唐“古 乐府”涵义辨析里说: “古乐府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书 ,当时的古乐府当指鲍照 所生活的晋宋以前的乐府诗,即汉魏时期的乐府古题。到了隋唐时期,由于乐府诗的体 式、风格、创作主体、入乐情况等都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将拟写隋唐以前的 乐府曲调的乐府诗称为古乐府或乐府古题, 古乐府的外延有所扩展。 ” 宋代 古题乐府特指宋代拟作汉魏六朝隋唐乐府古题的诗歌。 宋代文人大量拟作汉魏六朝隋唐的古题乐府诗。通过查阅全宋诗 ,共找出符合 条件的诗作 1 2 5 2 首,涉及诗人达 2 8 3 人。其中涉及北宋诗人 6 8 人,诗作 4 6 9 首;南北 宋之交的诗人 1 6人,诗作 1 1 4首;南宋诗人 1 9 9人,诗作 6 7 3首。从作者数来看,南 宋诗人几乎是北宋诗人的 2 倍多;从诗作数来看,南宋的诗作数大大高于北宋。总的来 看,南宋从事古题乐府创作的人数明显增多,所作诗歌数量也明显超过北宋。 古题乐府在宋代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宋初很少有人创作乐府诗。杨娟 在曹勋乐府诗研究里谈到“宋初七八十年(从宋太祖(9 2 7 - 9 7 6 )算起)的时间里 无一人写作古题乐府诗。直到释惠崇才出现宋代第一篇弥足珍贵的古题乐府古塞曲 , 且他所作的古乐府也仅此一篇而已。随后的郭昭也只作过一篇塞上曲 。从欧阳修主 持文坛到邵雍之前,古题乐府数量还是不多,仅有欧阳修与王安石的几篇唱和之作” 。 这是符合当时文坛实际情况的。从北宋中期开始,文人的古题乐府诗才开始增多。南宋 时期, 诗人因经历过靖康之变和南渡的重大变故及痛苦生活, 写下了许多现实主义作品, 参见方向明中唐“古乐府”涵义辨析 , 成人教育 ,2009 年第 271 期。 杨娟曹勋乐府诗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 0 0 7 年。 5 这些诗歌或批判讽刺社会现实,或抒发政治情怀,直追乐府鼻祖汉乐府。这一时期 出现了鼓吹曲辞 4 8 首、横吹曲辞 8 0 首,约占宋代鼓吹、横吹总数的百分之七十。 宋代古题乐府的曲调在不同时期的分布情况有所不同。北宋时期的古题乐府创作主 要集中在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琴曲歌辞和杂曲歌辞上。南北宋之交时期主要集中在相 和歌辞、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上。南宋时期,主要集中在鼓吹曲辞、相和歌 辞和杂曲歌辞上。为了更清晰地看出由北宋到南宋古题乐府的创作变化趋势,兹列表加 以说明: 项目 时期 北宋 南北之交 南宋 合计 鼓吹曲辞 4 6 1 6 4 8 1 1 0 横吹曲辞 5 5 1 7 8 0 1 5 2 相和歌辞 8 0 1 8 1 6 4 2 5 2 清商曲辞 6 7 4 5 3 1 2 4 舞曲歌辞 1 0 5 1 4 2 9 琴曲歌辞 1 0 4 2 8 9 2 2 2 4 杂曲歌辞 5 8 6 1 1 9 1 8 3 杂歌谣辞 7 8 1 1 0 3 1 8 2 古 题 乐 府 合 计 4 6 8 1 1 5 6 7 3 1 2 5 6 由上表可看出,整个宋代,古题乐府诗的创作集中在相和歌辞、清商曲辞、琴曲歌辞和 杂曲歌辞的创作上。从纵向来看,南宋时创作的古题乐府数量远远超过了北宋,成为宋 代古题乐府创作的黄金时期。 这种现象的产生固然与时代背景有关, 除此之外, 还与 乐 府诗集的成书情况有关,据喻意志研究, “ 乐府诗集成书于北宋后期,在南宋时期 才流传开来。 ” 乐府诗集的流传必然会对南宋诗人创作乐府诗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因而引起他们创作古题乐府的极大热情。 喻意志成书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2 年。 6 二 宋人古题乐府创作的曲题分布 以上从历时性上梳理了宋代古题乐府的数量变化情况。下面来对古题乐府的曲题分 布做一详细介绍。 按照郭茂倩乐府诗集分类来看,除郊庙歌辞、燕射歌辞、近代曲辞、和新乐府 辞四类曲调外,宋人所作古题乐府在其他八个类别即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 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杂歌谣辞里都有涉及。 鼓吹曲原是军乐。据乐府诗集记载“汉鼓吹曲有短萧铙歌十八首” 。 韩宁认为 “ 鼓吹曲辞涉及的主要概念有二,一是鼓吹,一是凯乐。 ” 乐府诗集存诗五卷。 宋代拟作鼓吹曲辞的诗作很多,约计 1 1 0 首,所涉及诗人约 4 3 位。如李新的有所思 , 曹勋的战城南等。涉及的曲题主要有有所思2 5 首, 巫山高1 6 首, 临高台 7 首, 将进酒6 首, 上之回5 首, 远如期2 首, 战城南2 首, 君马黄2 首, 桐柏山1 首, (即汉代为艾如张 ) 、 兽之穷1 首等。 横吹曲辞也是军乐,其乐器有鼓、角,因此后来又叫“鼓角横吹曲” 。汉魏以来, 流传的有陇头 、 关山月等十八曲, 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曰: “汉横吹曲, 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以来唯传十曲:一曰黄鹄 ,二曰陇头 ,三曰出关 , 四曰入关 ,五曰出塞 ,六曰入塞 ,七曰折杨柳 ,八曰黄覃子 ,九曰赤 之阳 ,十曰望行人 。后又有关山月 、 洛阳道 、 长安道 、 梅花落 、 紫骝马 、 骢马 、 雨雪 、 刘生八曲,共计十八曲。 ” 今所存歌辞,均为南朝和唐代文人作 品。又有梁鼓角横吹曲六十多首,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歌辞。 乐府诗集存诗五卷。宋 代拟作横吹曲辞的的诗作约计 1 5 2 首,所涉及诗人约有 6 8 位。如陆游的塞上曲 ,文 彦博的折杨柳等。其中涉及的曲题主要有出塞 、 入塞类作品 1 0 3首, 折杨 柳1 7 首, 关山月1 4 首, 陇头水6 首, 紫骝马4 首, 望行人3 首, 长安道 1 首等。 相和歌辞原是汉代的民歌,后来产生了大量的文人拟作。 乐府诗集引宋书乐 志中说: “相和,汉旧曲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本一部,魏明帝分为二,更递 夜宿。本十七曲, 朱生 、 宋识 、 列和等复合之为十三曲。 ” 相和歌又分为六个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中华书局 1979 年版,第 16 卷,第 223225 页。 韩宁“鼓吹曲辞” 、 “横吹曲辞”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年。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中华书局 1979 年版,第 21 卷,第 311 页。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 ,中华书局 1979 年版,第 26 卷,第 376 页。 7 小类,即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四弦曲、三调、大曲。其中三调分为清调、平调、 瑟调。三调之外,还有“五调”的说法。五调是在三调之外,加上楚调、瑟调。三调在 曹魏时期特别发达,成为相和歌的主要部分。 乐府诗集存诗十八卷。宋代拟相和歌 辞的诗作约计 2 5 2 首,所涉及诗人约有 1 2 1 位。其中涉及到的曲题主要有相和六引 中的公无渡河1 3 首;相和曲中的江南曲1 7 首, 陌上桑9 首, 蒿里曲5 首, 度关山3 首, 薤露歌3 首;吟叹曲中的昭君类曲题约 3 0 首;平调曲中的短 歌行9首, 长歌行5首;清调曲中的苦寒行1 7首, 相逢行4首;瑟调曲中 的饮马长城窟行7 首;楚调曲中的婕妤怨类曲辞 1 6 首, 梁甫吟1 0 首等。 清商曲辞主要是指郭茂倩在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一目中所列“吴声歌曲” 、 “神 弦曲” 、 “西曲歌” 、 “江南弄” 、 “上云乐” 、 “梁雅歌。 ” 乐府诗集存诗八卷。宋代古 题乐府拟清商曲辞的诗作约达 1 2 4首,作者约有 5 3位。涉及的曲题有吴歌中的子夜 歌2 9首, 神弦曲4首, 黄生曲3首, 碧玉歌1首;西曲中的乌夜啼1 6 首, 乌栖曲9 首, 莫愁歌7 首, 估客乐5 首;江南弄中的采莲曲3 3 首等。 舞曲歌辞是指配合舞蹈演唱的歌辞。 乐府诗集分为雅舞歌辞、杂舞歌辞两种。 梁海燕认为雅舞是指汉唐之际,历朝所制体现本朝开国精神的文、武二舞;杂舞是指汉 唐之际,朝廷用于庆典、宴会、娱乐活动的舞乐歌辞。同时,依据同题相从的原则,除 收录朝廷乐歌外,文人的拟歌辞也一并载录。 乐府诗集存诗五卷。宋代古题乐府 拟作舞曲歌辞的数量较少,共计约 2 6 首,所涉及诗人仅 1 3 位。主要涉及的曲题有白 紵类 2 6 首, 淮南王1 首等。 琴曲歌辞是指配合琴曲演奏的歌辞。琴曲起源很早,但现存歌辞,大抵都是南朝唐 代文人作品。 乐府诗集共存诗四卷。宋代古题乐府拟作琴曲歌辞的诗作共计约 1 1 0 首,作者约有 3 0 位。涉及的曲题主要有昭君类曲题约 8 2 首, 胡笳十八拍3 7 首, 四浩歌3 5 首, 胡笳曲2 0 首, 琴歌1 5 首, 思归引8 首, 箕子操2 首, 襄 陵操1 首, 文王操1 首, 克商操1 首等。 杂曲歌辞所收曲调及配乐情况比较复杂。据向回研究,杂曲歌辞之杂,不但指曲调 音乐之杂,曲辞内容之杂,还包括了收录标准的杂。杂曲歌辞是郭茂倩在对所有乐府曲 参见曾智安清商曲辞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9 页。 参见梁海燕舞曲歌辞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03 页。 8 调按一定标准收录之后剩下的部分。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收录标准。 乐府诗集存诗 十八卷。 宋代古题乐府拟杂曲歌辞的诗作约有 2 2 4首,共计诗人约 7 2位。涉及的曲题主要 有步虚词4 4 首, 妾薄命3 4 首, 行路难1 8 首, 古别离1 4 首, 少年行1 3 首, 自君之出矣1 3 首, 结客少年场5 首, 春江行5 首, 夜夜曲3 首, 羽林 郎3 首, 大垂手1 首, 小垂手1 首等。 杂歌谣辞是指大体不配合音乐的歌谣,有一部分是入乐的。 因其风格与乐府民歌 相近,因此在乐府诗集中列为一类。 乐府诗集存诗七卷。宋代古题乐府拟杂歌 谣辞的诗作约计 1 0 3 首,诗人约有 6 3 位。涉及到的曲题有渔父1 6 5 首, 秋风辞 1 1 首, 商歌3 首等。 以上即宋代文人拟作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古题乐府诗的总体情况。为了在比较中看 清各类的数量变化,兹列表加以说明: 曲类 项目 曲题类数 诗作数 作者数 鼓吹曲辞 1 1 1 1 0 4 3 横吹曲辞 1 0 1 5 2 6 8 相和歌辞 4 7 2 5 2 1 2 1 清商曲辞 2 0 1 2 4 5 3 舞曲歌辞 3 2 9 1 3 琴曲歌辞 1 9 2 2 4 1 1 0 杂曲歌辞 4 1 1 1 9 7 2 杂歌谣辞 9 1 0 3 6 3 由上表可知,从诗作数量来看,宋代拟古题乐府的作品,主要集中在鼓吹曲辞、横吹曲 参见向回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47 页。 参见向回杂曲歌辞与杂歌谣辞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下编杂歌谣辞研究 。 9 辞、相和歌辞、琴曲歌辞和清商曲辞五类曲调中。因为鼓吹曲与横吹曲的性质类似,都 是军乐,可以归为一类。由此可以看出,宋代的古题乐府诗创作,主要集中在军乐、汉 魏相和歌、南朝清商曲以及琴曲歌辞中。 宋人古题乐府创作之所以会集中在这些曲题,首先与其创作的历史背景有关。其中 最典型的是作为军乐的鼓吹曲辞、 横吹曲辞。 整个宋代几乎都处于与少数民族对峙时期, 时刻面临着军事威胁。靖康之变又使南宋偏安一隅,这使宋代文人在悠游娴雅的书斋生 活中时刻保持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责任感,这恰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 的现实精神相契合。而出塞 、 入塞类及折杨柳等曲题同属于军中之乐和边塞 诗,对这些曲题的创作恰好适应了这一政治背景的需求。因此宋人创作了大量有关这些 曲题的乐府诗篇。 宋人古题乐府创作大量集中于汉魏相和歌、南朝清商曲,这与文学创作中的传统影 响有关。乐府诗中有些曲题一经“始辞” (最初入乐的歌辞)出现,则会有大量的拟作 出现。这主要由创作传统所致。比如“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是乐府诗集中的 两个大类,其中“相和歌辞”存诗十八卷, “清商曲辞”存诗八卷,在八个曲调中分别 位居第一位和第三位。也就是说从汉到唐对于这两类曲调诗歌的拟作最多。而作为相和 歌辞和清商曲辞的重要曲题昭君类(其中有一部分是琴曲歌辞) 、 陌上桑 、 子夜 歌 、 江南曲则更成为同时期或是后世文人的重点拟作对象。到了宋代,文人仍然延 续以往的拟作传统, 对这些曲题拥有极大的兴趣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乐府诗篇。 同样, 由于创作传统所致, 有所思 、 巫山高 、 白紵类、 妾薄命等曲题也受到宋代大 批文人的青睐。如王铚妾薄命诗题下有一小序云“夜读齐梁诸集,见多有此作,因 赋二篇继其声” 。 宋人对前代作品的拟作传统由此可见一斑。 由此可见, 受时代背景和创作传统的影响, 宋代古题乐府创作主要集中在鼓吹曲辞、 横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上。宋代边境的不稳,频繁的战争激发了文人对前两类 曲辞的创作。从汉到唐,几乎每个朝代的文人都钟情于相和歌辞和清商曲辞的创作,宋 人继承了这一创作传统,集中创作了大量有关这两个曲调的古题乐府。 三 个体倾向 由上面分析的曲题数和诗人数存在的巨大差异可知,宋代古题乐府诗的个人创作数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辑全宋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905 卷,第 21291 页。 10 量存在巨大差异。有的曲题多达几百首,有的只有一首。如北宋时,王安石创作 2 5首 (含组诗) ,位居第一;其次是司马光 1 3 首,刘敞 1 2 首,张耒 1 2 首,文彦博 5首,孔 平仲 5 首。南北宋之交,曹勋古乐府诗作最多,他几乎对所有古题乐府都有拟作。他笔 下的古题乐府诗有两大特点: 一充分体现了宋人崇儒复古的观念。 二是继承了汉乐府 “感 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其次是李纲2 0 首(含组诗) 。南宋时期,陆游拟 古乐府数量最多,高达 5 1 首;其他依次是周紫芝 4 0 首,刘克庄 3 0 首(含组诗) ,严羽 2 3 首,薛季宣 1 8 首,白玉蟾 1 8 首,释文珦 1 5 首,方一夔 1 0 首,徐照 9 首。这些人占 到了现存宋代古题乐府诗数量的约百分之三十。其余绝大多数诗人的古题乐府数量都在 1 0 首以下。 由此可以看出, 宋人创作古题乐府诗的数量虽然很多, 但创作者却相对集中。 综合上述,宋代古题乐府的创作数量繁多,曲题数量较多,其中南宋时期的创作数 量明显多于北宋。其创作主要集中于相和歌辞、清商曲辞、鼓吹曲辞、琴曲歌辞和杂曲 歌辞上。其中出塞 、 入塞类、 有所思 、 昭君类、 莫愁类、 巫山高 、 子 夜歌 、 妾薄命 、 白紵等曲题是宋代古题乐府创作的重点,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第二节 宋代乐府学研究与古题乐府创作的兴盛 宋代古题乐府的兴盛有很多原因。首先固然是离不开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整个宋 代处于内忧外患并存的状态。北宋时期,城市经济较为繁荣,但是北宋后期统治者极其 昏聩,党争伐杀严重。靖康之变更使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这使宋代文人在文学上 需要用批判精神极强的乐府诗去批判讽谏。他们继承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 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创作了大量的古题乐府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诗人是南北宋之交的 曹勋。杨娟在曹勋乐府诗研究中写到“宋代,尤其是靖康战乱到南宋中兴这段时间, 统治者急切需要了解民众呼声,朝廷的有志之士也希望有一种文体能够积极地反映社会 时事,起到上传下达的社会讽谏的教化作用,而两汉乐府正有歌功颂德、知政事之得失、 观风俗之厚薄的作用。于是乐府诗歌这一功用迎合了宋代的社会政治改革的时代需求, 在北宋中期渐形成了重视创作乐府诗歌的潮流。 ” 因此曹勋适应这一时代的要求继承汉 乐府现实主义的精神创作了很多反映现实的作品。 其次,还有拟乐府诗创作传统的影响。乐府诗的拟作传统由来已久,从乐府诗内部 杨娟曹勋乐府诗研究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年。 11 来看,拟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魏晋时期文人拟作开始出现,尤其是三曹、傅 玄、陆机等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的拟作为后世的文人拟作乐府诗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南北朝时期,拟乐府诗大量增加,鲍照、谢朓、沈约、王融等人创作了大量优 秀的乐府诗篇。唐代拟乐府诗的创作进入高峰时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诗作,其 中以李白的成就最为突出。宋承唐余绪,继续拟作古题乐府,首先是创作惯性使然。对 现成题目进行拟作,这种方式极易为初学者模仿,同时已成为经典的乐府诗也成为宋人 与唐人争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理想选择。宋人的乐府诗创作,在秉承历久积淀的乐府诗 创作模式基础上,在创作方式、创作主题、诗歌风貌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但宋代古题乐府诗的创作,更多与当时对乐府诗的研究风气有关。乐府诗作为中国 古代音乐文学的链条之一,从未中断过。对乐府诗的研究,早在南朝时期就已开始。南 朝时期,张永的元嘉正声伎录 、王僧虔的大明三年宴乐技录 、沈约的宋书乐 志对于汉魏相和歌的形制、流传等问题就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到了唐代,就有人 将乐府诗创作视作专门的学问。如唐吴兢作有乐府古题要解等。李白、李贺在乐府 诗方面拥有极其广博的知识。其中最突出的是李白。李白的乐府诗研究成为专门之学。 关于李贺的乐府诗创作,曾智安师在清商曲辞研究中谈到: “李贺对南朝清商乐歌 的把握,却极为广博、深入。他不仅就南朝清商乐歌中的一些流行旧题如江南弄 、 莫 愁曲等创有歌辞,甚至对那些几乎从无文人作辞的曲题也多有涉及,如神弦 、 神 弦别曲 。 ”这表明李贺乐府学知识极为丰富。总之唐代关于乐府诗的研究,已经开始 成为专门的学问。宋代实行文官政治,在 文化领域,文人也继承前代的乐府学研究传统, 对乐府及乐府诗给予了很大关注。如刘次庄乐府集 、 乐府集序解 ,郑樵通志二 十略中的“乐略”等。 乐府集如今已经失传。从晁公武的郡斋读书志中可见 乐府集将乐府诗分为“古乐府所起” 、 “横吹曲” 、 “山水” 、 “音乐”等类的内容。据 喻意志研究,刘次庄乐府集及序解系仿吴兢古乐府及乐府古题要解之 例编成。 乐府集所录皆唐前乐府诗作。 古乐府系主要参考文献。郑樵通志乐 略对许多乐府曲调和曲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归类划分,体现了其“乐以诗为本,诗以 声为用” 的音乐史学观念。除此之外,本书还重点探讨了中国古代音律知识。 曾智安清商曲辞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第 167169 页。 参见宋晁公武撰,孙猛校正, 郡斋读书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 年版,第 1215 页。 参见喻意志成书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论文打印稿,2002。 (宋)郑樵通志二十略 ,中华书局 1995 年版,第 49 卷,第 882 页。 12 此外,宋代在一些政书、类书、笔记中也有大量关于乐府的记载或研究。比如北宋 王溥政书唐会要的“乐部” ;北宋王钦若、杨亿等人所编类书册府元龟的“乐 部” ; 北宋李昉所编类书太平御览的“乐部” ;南宋吴曾笔记能改斋漫录 、南宋 洪迈笔记容斋随笔等都对乐府诗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其中唐会要 、 册府元龟 、 太平预览主要涉及乐府诗、乐府制度以及乐府音乐知识的相关记载。 能改斋漫录 及容斋随笔以随笔的形式杂记了一些有关乐府曲调、曲辞、个别字句的相关内容, 并对有关乐府的文人趣事有所涉及。 宋人对乐府及其曲辞的研究兴趣,最突出地表现在对曲辞的整理上。其中首屈一指 的就是乐府诗集 。 乐府诗集收录了自汉代至唐五代的大部分乐府诗,并按曲调特 征把这些曲辞分为十二类。它是迄今为止最大的一部乐府诗歌总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除乐府诗集之外,宋代还有一些大型的总集、类书中也收录了大量的乐府 曲辞。如北宋李昉、徐铉等人的文苑英华中的“乐府”条,南宋洪迈的万首唐人 绝句等都收录有大量的乐府曲辞。 除了曲辞收集之外,宋人还提出不少关于乐府诗方面的见解。宋代不少诗人兼学者 对古乐府的相关问题做了种种研究和探讨,体现出对古题乐府的极大兴趣。主要表现在 对古乐府起源、古乐府流变和乐府诗诗乐关系的探讨上。 关于古乐府的起源,宋人的探讨较多。如严羽沧浪诗话诗体篇中说道: “汉成 帝定郊祀立乐府,采齐、楚、赵、魏之声以入乐府,以其音词可被于弦歌也。乐府俱被 诸体,兼统众名也” 。 王灼在碧鸡漫志许多条目里也有关于乐府内容的介绍:如“歌 声所起”条目中说道“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 有行有曲。今人于古乐府,特指为诗之流,而以词就音,始名乐府,非古也。 ”关于这 一问题,周紫芝认为: “至孔子删诗定书,取三百六篇。当时燕飨、祭祀、下管、 登歌,一皆用之。乐府盖起于此。 ” 他还认为, “世之言乐府者,知其起于汉魏,盛于 晋宋,成于唐,而不知其源实肇于虞舜之时。 ” 南宋的郑樵也认为, “继三代之作者, 乐府也” 。 这些人都无一例外地对乐府诗的起源做了相关探讨。 关于古乐府的发展流变问题,在乐府诗集里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如郭茂倩编纂 (宋)严羽沧浪诗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年版,第 67 页。 (宋)王灼撰,岳珍校: 碧鸡漫志 ,巴蜀书社 2000 年版,第 1 卷,第 1 页。 (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第 1141 册,第 51 卷,第 360 页。 (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 ,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第 1141 册,第 51 卷,第 360 页。 (宋)郑樵通志二十略 ,中华书局 1995 年版,第 49 卷,第 883 页。 13 乐府诗集时,从尊崇乐府诗体和入乐角度出发,勾勒了从汉魏古乐府到近代曲辞、 新乐府辞的历史新变,却将虽入乐而不合六义之旨和雅正观念的长短句词排除在外。王 灼认为, “古人初不定声律,因所感发为歌,而声律从之,唐、虞禅代以来是也。余波 至西汉末始绝。西汉特今之所谓古乐府者渐兴,晋魏为盛。隋氏取汉以来乐器歌章古调 并入清乐,余波至李唐始绝。唐中叶虽有古乐府,而播在声律,则鲜矣。士大夫作者, 不过以诗一体自名耳。 ” 郑樵曰: “乐府之作,宛同风雅。但其声散佚,无所纪系。所 以不得嗣续风雅而为流通也。 ” 他还谈到“今乐府之行于世者,章句虽存,声乐无用。 崔豹之徒,以义说名;吴兢之徒,以事解目。盖声失则义起。其与齐鲁韩毛之言诗无以 异也。乐府之道或几乎息矣。 ” 由此可见,宋代学者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古乐府由入乐到 声失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为宋代古题乐府的创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前提。 关于乐府诗中的诗乐关系问题,以郑樵和王灼的探讨最有代表。郑樵认为“乐以诗 为本、诗以声为用” 。 对于乐府诗与音乐的关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王灼也在碧鸡漫 志里对古乐府的诗乐关系进行了论述。其文曰: “士大夫又分诗与乐府作两科。古诗 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今人于 古乐府,特指为诗之流。而词就音,始名乐府,非古也。由此看出,宋人所谓的“乐府” 指“词” ,是就其可入乐而言的。而把汉魏以来的乐府诗特称为“古乐府”以示区别” 。 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月培训中心课件
- 2025年IT安全管理面试题及答案大全
- 知识产权审核员培训开班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课程体系课件
- 知识产权培训口号大全课件
- 2025年安全生产安全法规考试题及答案大全
- 滴眼药水的带教老师课件
- 2025年安全教育生产培训试题及答案
- 知识产权专利培训会课件
- 2025年储能系统调试面试题及答案
- 中级政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标准)工作就业协议书
- 医疗公司加盟管理办法
- 2025年浙江省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 如何用飞书高效讲解
-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白皮书(2022.06-2025.06)
- 2025年陕西教师编制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信息公开条例培训课件
- 2025年留疆战士考试题库及答案
- 新初一入学分班考试语文卷(含答案)
- 2025年高考英语新课标Ⅱ卷点评及2026备考方向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