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 教案.doc_第1页
日本血吸虫 教案.doc_第2页
日本血吸虫 教案.doc_第3页
日本血吸虫 教案.doc_第4页
日本血吸虫 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目标教学教案(首页)专业:护理 学科:传染病护理学 班级:2011级护理5-6班 授课时间:5月27、29日 单元:第四章 课题: 第五节 日本血吸虫病 课时:4学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及时间分配教学活动教学资源1、 掌握日本血吸虫的概念2、 掌握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临床表现、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3、 熟悉日本血吸虫的流行病学特征4、 了解日本血吸虫的病原学及发病机制、病理第五节日本血吸虫病一、内容导入 5分钟 毛泽东“送瘟神”、余江县消灭血吸虫二、日本血吸虫的概念 10分钟 血吸虫的种类、寄生部位、主要病变三、病原学 20分钟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四、发病机制与病理 15分钟 尾蚴性皮炎、虫卵肉芽肿五、流行病学资料 20分钟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六、临床表现 (重点) 20分钟 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七、辅助检查 10分钟 血象、肝功、免疫学检查八、心理、社会状况 5分钟 思想负担重九、治疗要点 10分钟 病原治疗十、主要护理诊断 10分钟 体温过高、腹泻十一、护理措施(重点) 20分钟 高热护理、腹泻护理、体液过多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教育十二、小结 10分钟讲授精讲、讨论精讲精讲、讨论精讲、讨论精讲、提问 精讲讲授精讲精讲、讨论精讲、提问小结教案教材参考书视频多媒体教学断诊断性测试时间:5分 (根据教学需要择用)1、日本血吸虫可引起哪些疾病?临床类型有哪些?2、试结合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制定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授课教师:时春红 教研组长: 教务科: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第五节 日本血吸虫病教学重点:日本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及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教学难点:日本血吸虫的发病机制及病理教学内容: 一、引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二、概述血吸虫寄生在人体的血管内而得名;它引起的疾病为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 是WHO规定的“六大热带病”之一,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一)危害1.分布广: WHO 1990年统计,全球76国流行血吸虫病,2亿患者,5-6亿人口受威协; 我国长江中下游及江南12个省市流行,现有150多万患者,30多万病人 2.后果严重: 解放前,由于得了血吸虫病没有 药物治疗,人们曾唱着这样的 民谣:“得病如进鬼门关,十个就要死九个”。 解放后,83-86年间,洞庭湖边一个83户人家的农场,由于血吸虫病流行,最后只剩下了27个寡妇,4个光棍和88个孤儿。这样就造成了“千里粮田无人种:的惨象!(二)分类血吸虫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寄生于人体的有以下6种: 埃及血吸虫(Schistosoma haematobium) 1851 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 mansoni) 1902 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a japonicum) 1903 间插血吸虫(Schistosoma intercalatum)1934 湄公血吸虫(Schistosoma mekongi) 195x,1978 其中日本血吸虫对人类危害最大,我国仅有日本血吸虫流行第 1 页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主要病变为虫卵沉积于结肠、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肉芽肿。急性期以发热、肝大与压痛、腹泻或脓血便为特征;慢性期以肝脾肿大为主;晚期以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为主,可发展为门脉高压症,巨脾与腹水。 三、病原学(一)形态(两个例外)1.成虫:雌雄异体:长12-20mm,乳白色,有抱雌沟,外形圆筒状;椭圆形睾丸7个,单行排列:长20-25mm,黑褐色,形似线虫;长椭圆形卵巢位于虫提体中部,子宫开口于腹吸盘下方, 内含虫卵50-300个 雌雄合抱后发育良好(性信息素,营养联系) 消化系统有口、食道和肠支,成虫摄食血液,肠管内充满消化的Hb * 2.虫卵: 大小 6789um,(中偏大) 颜色 淡黄色 形状 椭圆形 结构 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有侧刺内含毛蚴(毛蚴分泌的SEA集中于毛蚴与卵黄膜之间,油滴状,可通过卵壳微孔释出)3.毛蚴: 9935um大小,梨形,灰白色,半透明,全身布满纤毛 具有向光性和向上性,在水中作直线运动(毛蚴孵化) 借助顶突和腺细胞的分秘作用,主动钻入钉螺体内4.尾蚴: 尾部分尾干和尾叉;体表布满体棘; 有口、腹吸盘,腹吸盘位于体后1/3处,有较强的吸力; 后部有5对单细胞钻腺,开口于顶端第 2页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5. 童虫:尾蚴脱尾后则为童虫6. 母胞蚴、子胞蚴7. 钉螺:形似螺丝钉,分为光壳钉螺和肋壳钉螺两种;是血吸虫的中间宿主。(二)生活史 人体外阶段 人体内阶段 水 中(钉螺) 终(人、牛、羊等)卵毛蚴 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 成虫卵宿主:中间宿主钉螺:终宿主人;保虫宿主牛、羊、猪、狗、鼠等30多种哺乳动物1.在人体外 (1) 在水中: 虫卵低渗水、光照 毛蚴 25-30(2) 在钉螺体内:毛蚴 母胞蚴 -子胞蚴-尾蚴 时间:春天4-5个月,夏天2+个月 2.在人体内*(1)尾蚴感染人体方式:人体皮肤接触“疫水”时,尾蚴主动钻入(最快10)(2)童虫在体内的移行过程 (3) 成虫寄居部位、营养及寿命(4)虫卵的发育及去向产卵部位:肠系膜V末梢 产量:1000-3500个/ /d *发育:初产卵11-12d 成熟卵10-11d 死亡卵*虫卵去向: 绝大多数沉积于肝、肠组织 随粪排出(16) 异位沉积于肝、肠以外组织(肺、脑)虫卵离体机制: 成熟虫卵分泌SEA IV型变态反应 肠系膜炎症、坏死 肠蠕动 虫卵脱落到肠腔 四、发病机制与病理1.致病机理 (人体内的各个阶段都可对机体造成损害,且都与免疫有关)(1) 尾蚴尾蚴性皮炎(初次不明显,多次接触后严重) I (2) 童虫机械性损伤(对肺尤为严重,常引起咳嗽、痰中带血) III第 3 页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3) 成虫 夺取营养 营养不良机械性刺激血管内膜炎 III(4) *虫卵虫卵肉芽肿肝、肠纤维化 IV 五、流行病学资料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传染源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与保虫宿主。保虫宿主包括牛、猪、羊、狗、马等。(二)传播途径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带虫卵的粪便入水;钉螺的存在、孳生;人体接触疫水。(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随接触疫水的机会而异(四)流行特征 青壮年农民和渔民多见,夏秋季为感染高峰。 六、临床表现1.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初次重度感染约1个月后常表现出急性症状。(1)发热 发热是血吸虫常见的症状。发热的高低、持续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热型不规则,可呈间歇或弛张热,热度多在3940,同时伴有畏寒和盗汗。发热可持续半月至12个月,以后自动缓解。轻型患者的发热较低,一般不超过38.5,仅持续数天。重型患者发热可长达数月,称为重症迁延型,伴有严重贫血、消瘦、浮肿,意识淡漠、听力减退等毒血症,甚至恶病质状态。重型患者还可有缓脉,临床上易误诊为伤寒。(2)胃肠道症状 虫卵在结肠、直肠大量沉积,造成急性炎症,患者出现腹痛和腹泻。由于肠道嗜酸性脓肿,可引起表层黏膜坏死形成溃疡,故常呈痢疾样大便。重型患者腹部有饱胀感、压痛与柔韧感,可有腹水形成。(3)肝脾肿大 90%以上患者肝脏肿大,肝左右两叶均见肿大,伴有不同程度压痛,尤以左叶肝脏为显著。黄疸甚为少见。约半数患者伴有轻度脾肿大。第 4 页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4)过敏反应 以荨麻疹为多见,常发生于发热早期,此外尚有血管神经性水肿、浅表淋巴结肿大。(5)其他症状 半数以上患者有咳嗽、气喘、胸痛、血痰等肺部症状,并只能给患者可出现肝硬化。2.慢性血吸虫病(1)无症状患者 最多,可无急性发作史,但粪便检查中发现虫卵,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有增高表现。多在粪便普查、体检或因其他疾病就医时发现。(2)有症状患者 以腹痛、腹泻为常见,腹泻每日两三次,黏液脓血便,时轻时重,时发时愈。病程长者可出现肠梗阻,贫血、消瘦、乏力等。患者肝脾常肿大。3.晚期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主要指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而言,主要表现为肝硬化、门脉高压、巨脾、腹水等。故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可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肉牙肿型、侏儒型。巨脾型最为常见,(1) 巨脾型:在大多数晚期患者中都可出现脾脏增大明显,脾功能亢进。脾脏下缘可达脐或脐下并越过中线,甚者可入盆腔。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内缘有明显切迹。(2) 腹水型:腹水是晚期血吸虫病肝功能显著丧失代偿的表现。腹水形成与门静脉阻塞, 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有关。腹水可反复发作,程度轻重不等,病程长短不一。腹水型患者腹胀、腹部膨隆、下肢浮肿,常有脐疝与腹壁静脉曲张。(3) 结肠肉芽肿型:结肠肉牙肿型患者常有腹痛、腹泻、便秘。有时水样便、血便,黏液脓血便,有时出新腹胀、不完全肠梗阻左下腹可触及肿快,有压痛。(4) 侏儒型:侏儒型血吸虫病现在极少见,主要是反复多次感染的儿童出现生长发育不良、骨骼生长和成熟障碍,身材矮小如侏儒。性腺、垂体等分泌功能减退,导致缺乏第二性征。4.异位损害严重感染时,还可有异位损伤,多见于肺,其次是脑及胃等组织器官。肺部损害多见于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脑血吸虫病急性发作患者常表现为脑膜脑炎症状: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瘫痪、抽搐、腱反射亢进、锥体束征等。慢性型以局限性癫痫发作为多见。 七 、辅助检查1.血象检查第 5页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白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增加明显。慢性期嗜酸性粒细胞仍有轻度增多。但极重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常不增多,甚至消失,而中性粒细胞出现增多。晚期则因脾功能亢进,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2.粪便检查 可从粪便中查到虫卵或孵化出毛蚴,急性期患者阳性率较高,晚期患者阳性率较低3.肝功能检查急性期患者血清球蛋白增高,血清ALT、AST轻度增高。晚期患者由于肝纤维化,血清白蛋白降低,A/G比例下降或倒置。4.免疫学检查 包括皮内实验、间接血凝试验、环卵沉淀实验、间接荧光抗体实验等。5.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用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从直肠或乙状结肠病变部位钳取一小块肠黏膜作压片检查。6.影像学检查(1)CT扫描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经CT扫描可显示肝包膜与肝内门静脉区有钙化现象;肝包膜增厚钙化,与肝内钙化中隔相垂直;在两者交界处并有切迹形成。重度肝纤维化可表现为龟背样图像。 (2)B型超声波检查 经B超检查可见肝脾肿大。 八、 心理、社会状况 患者多为男性青壮年,为家中的主要生活支撑,患病后,体力明显下降,不能从事正常劳作, 易产生焦虑、忧郁心态,思想负担重。 九、治疗要点1.支持与对症疗法对患者给予高蛋白饮食和补充多种维生素。若出现高热可应用降温药物或物理降温,有贫血的可采用输血治疗。腹水型患者应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使用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利尿剂等间歇治疗。对顽固性腹水可试用腹水浓缩回输法治疗。2.病原治疗第 6页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1)吡喹酮 目前普遍应用吡喹酮作为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对幼虫、童虫及成虫均有杀灭作用。该药具有高效、低毒、疗程短的优点,是目前较理想的抗血吸虫药物。吡喹酮的副作用轻而短暂主要有头昏、头痛、乏力、腹痛、恶心或食欲减退、呕吐等,多可自行消失。由于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出现肝脏代偿功能障碍,肾功能严重障碍等疾病,导致吡喹酮经肝代谢的“首过效应”减弱,血浓度比正常人要高23倍,易引起较大的副作用,如心律紊乱,故在晚期治疗时应减量应用。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应慎用吡喹酮。(2)呋喃丙胺 对血吸虫成虫及童虫均有杀灭作用,但单独应用临床疗效差。可联合应用敌百虫。在呋喃丙胺疗程的第23天开始,每晚用敌百虫肛栓1个(0.2g)放入直肠离肛门10厘米处,垫高臀部侧卧30分钟,共用3次。(3)青蒿琥酯 对日本血吸虫童虫的能量代谢和肠壁对红细胞的消化有抑制作用,对童虫皮层、肌层和肠腔上皮均有直接损害作用,其杀童虫作用优于吡喹酮和呋喃丙胺。故在感染早期应用效果显著。 十、主要护理诊断u 体温升高 与血吸虫急性感染有关u 体液过多 与血吸虫引起门静脉阻塞、肝淋巴循环障碍有关u 腹泻 与病变累及直肠、结肠,导致局部粘膜充血、水肿、溃疡有关u 潜在并发症 肝性脑病。 十一、护理措施(一)高热护理 通风和降低室温于18 降低体温,腋表温度38.5时可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常用物理降温方法有冰枕、冰敷、温水浴、醇浴、冰垫等。行降温措施30分种后应复测体温。 加强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一般4次/d,高热时至少应次/4h,待体温恢复正常3天后,改为12次/d。注意发热类型、程度及经过,同时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 患者卧床休息,有谵妄、意识障碍时应加床栏或适当约束,注意安全;高热惊厥时注意防止舌咬伤,立即配合医生予以镇静等处理。第 7页长 沙 卫 生 职 业 学 院 教 案 纸 补充营养和水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以3000ml/d为宜。 酌情口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