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ii 摘 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以参加拉丁舞锻炼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小学生心 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拉丁舞锻炼前后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各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小学高 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为更好的普及和推动拉丁舞的 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 研究结果:本研究采用对比实验法,实验时间为一年,分别在实验前、后进行两次 心理健康问卷调查,通过统计分析,拉丁舞组学生在“学习焦虑” 、 “对人焦虑” 、 “自责 倾向”和“身体症状”四个因子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在“孤 独倾向” 和“过敏倾向”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总量表分上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 结论: (1)拉丁舞锻炼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促进作用。 (2)拉丁舞锻炼 能够消除学生心理上的紧张情绪,缓解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压力。 (3)拉丁舞锻炼能 够使学生克服自卑、抵御自责、过敏倾向;悦纳自我,增强自信心。 (4)拉丁舞锻炼能 够改变学生孤独、对人焦虑倾向,促进人际交往。 (5)拉丁舞锻炼除了能降低焦虑和抑 郁症状外,还能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 建议: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大力推广拉丁舞运动的开展。在拉丁舞教学过程中,教师 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信、乐观、敢于表现等良好的心理品 质。 关键词:关键词:拉丁舞 小学高年级学生 心理健康 iv abstract analysing the mental health before and after latin dance training, combining the diagnosis test for the mental health for the primary student, who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study aims to offer the pratical guide and theory foundation for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of high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in order to promote and development the latin dance. research method: literature review ,experimental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 using comparative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 year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wo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s taken before and after the test respectively, it reaches the following result: on the learning anxiety, people anxiety, self-blame tendencies and physical symptoms,four aspects,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between two groups divided by using latin dance training or not. and on the lonely tendency and the allergic tendency;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on the total index, there exits evident difference(p0.01). conclusions: 1.the latin dance can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level of students of the higher-grade primary school. 2. the latin dance can eliminate the influence of bad mood, release the study and life pressure. 3. the latin dance can resist self-blame, allergic tendencies; and please ones self, enhance self-confidence. 4. the latin dancecan change the students tendency of the loneliness, anxiety, improve the interpersonal skills of participants. 5.the latin dance can reduce the symptom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minds and have good quality and hard-working character. suggstions : developing the latin dance should in the primary sports teaching. during the teaching, the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change at all times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 to be confident, optimistic and active. key words: latin dance higher-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拉丁舞锻炼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实验研究 , 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 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 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确认(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 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 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论文作者(签名) : 指导教师(签名) :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1 引 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 多元化和开放化的发展,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专业、 全面。 “教 育是人才培养的摇篮” 。因此,许多国家都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努力提高教学质 量。然而,在我国一直受传统应试教育即“重智育轻心理教育,重分数轻个性培养”的 影响。目前,学生学习负担越来越重,社会竞争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患有不同程度的心 理障碍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联合国专家曾经断言: “从现在起到二十一世纪中叶,没有 任何一种灾难像心里危机那样带给新一代人无与伦比的痛苦” ; 也有人预言: “心理卫生 将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健康的主题”1。因此,教育部门和广大家长在开发孩子智力潜能 的同时还要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在小学高年级阶段,他们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 个性特征塑造、品德培养的关键时期,心理健康与否,对其学习、人际适应乃至一生的 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志,则中国志” 。提升小学生身体、 心理素质教育,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培养新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大问 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那么,采用何种教育途径、方法或选用什么教育 实材去塑造小学生完美人格,提高其心理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舞蹈是生命情调最单纯、最尖锐、最实质、最强烈而充足的表现。体育舞蹈作为舞 蹈艺术的形式之一,它的内容既贴近生活,又丰富多彩,具有健身、消遣、竞技、审美 等各种价值于一体最新型、最时髦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体育舞蹈练习,不仅能够使练 习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能够塑造优美的形体,提高人的外在 形象和气质。 体育舞蹈的历史源远流长、 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提高练习者文化艺术素质, 提高艺术修养;另外,舞者之间相互配合、互相探讨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培养 人的灵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体育舞蹈中的拉丁舞在我国开展的如火如荼,尤 其深受广大妇女和青少年儿童的青睐。为此,本研究以参加拉丁舞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为 研究对象,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拉丁舞锻炼前后的小学生心理健康各方面 进行对比分析,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为更 好地推动拉丁舞的开展提供心理学参考。 1 . 2008-4-21. 2 1 文献综述 1.1 心理健康的研究概述 1.1.1 心理健康的涵义1.1.1 心理健康的涵义 关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国内外心理学家有许多概述,但迄今为止尚无统一定论和确 切地论述。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或变态,个体 社会适应良好,还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潜能的充分发挥,亦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将个人 心境发挥成最佳状态。 1992 年美国举行第三次儿童及保护会议,认为: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其适应过程中, 能发挥其高度的智能而获得满足、感觉愉快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其社会中,能谨慎其行 为,并有敢于面对现实人生的能力 2。 我国心理专家张厚粲(1997)认为的心理健康包括的三个方面3:心理活动与外部 环境具有同一性;心理过程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颜世富(1997)认为的心理健康应该是: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意志健 全;适应能力强;能够面对现实,乐于学习、工作、社交;人格完整和谐;人际关系和 谐;心理和行为与年龄负荷 4。 2003 年李蔚在心理健康的定义和特点一文中,归纳外国几位心理学家的心理健 康观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对心理健康定义为: 所谓心理健康并不是消极的维 持正常状态, 治疗、 矫正和预防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的一门科学, 而是有意识控制自己, 正确了解自己,立足于现在,朝向未来,渴望在生活中挑战新的奋斗目标,从而推动自 我成长的最佳心理状态。 以上是部分专家从自己的学科和独特的视角出发对心理健康的涵义和内容进行的 界定。虽然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有一定的差异,但也存在许多共同指出, 通过对心 理健康涵义的归纳总结,笔者认为:心理健康的概念是动态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应 有不同的要求,个体心理在不同年龄阶段应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其具体含义是:心理健 康是指在生理(大脑)机能正常、智力正常的前提基础上,所表现的良好个性、良好处 理事情的能力、良好适应能力及良好人际关系等心境状态。 2 杨云.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d. 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5:7. 3 张厚粲.行为主义心理学.m.台北市:东华书局.1997. 3 1.1.2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 1.1.2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状况 迄今为止,各国专家学者对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已有许 多专家学者就体育锻炼与一些心理健康指标(如个性、情绪、自我概念、人格等)的作 用进行了研究。 基思(kytm.1993)调查了 1750 名心理医生。有 60%的心理医生认为,应将身体活 动作为消除焦虑症的一种治疗手段,有 80%的人认为,运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 一 5。著名学者麦亦尼认为,运动和游戏具有启发创造性、消除紧张、使人乐观等心理保 健价值。以上这些是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某些方面指标促进作用的研究,除此之外,体 育锻炼的强度、时间以及科学性等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一定正面或负面影响。berger (1993)等人认为,有规律的从事中等强度,每次锻炼时间 20-60 分钟,有助于情绪改 善。long 等人认为,坚持进行 8-10 周的体育锻炼时产生心理效应的最佳时间。 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有关心理健康的研究发展迅速,尤其在中小 学生心理健康方面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也出现了一批国家级或省级课题,发表 了不少论著或科研成果。 总的来说国内有关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研究集中在有氧锻炼 对心理健康某些方面影响的研究。一般认为,适宜的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某些指标有促 进作用。不合理的体育运动或过大的运动量会导致心理上的不适应,出现厌恶情绪。而 运动量过小或强度过小,则不能提高身体素质、也不能满足心理的某些方面的需要,达 不到锻炼身心的目的。因此,对于以上体育锻炼的负效应要加以预防。 1.2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1.2.1 小学高年级的界定 1.2.1 小学高年级的界定 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范围大约是 7-12 岁, 一般将小学 1-2 年级称为低年级阶段, 3-4 年级称为中年级阶段,5-6 年级称为高年级阶段6。本文将 5、6 年级称为小学的高年级 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 1012 岁之间,高年级阶段是人体生命全过程中一个 特殊的阶段。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正处在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的关键时期,处于生理、 心理发展的加速期和骤变期。 1.2.2 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特点 1.2.2 小学高年级学生生理特点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进入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身体和生理机能发展迅速,是人生的 4 李浩浩.不同体育锻炼项目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实验研究d. 湖南示范大学 2009,5:24. 5 王艳荣.不同健身运动处方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2:6. 6 向晴.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相关因素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8,9:2. 4 第二个高峰期。其具体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脑处于第二个发展的显著加速期,智力发育迅速。处于青春发育期,女孩从 8-11 岁开始,男孩从 10-14 岁开始约持续一年半至两年,生长发育极速,体格维持稳步增长。 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成人感”开始萌芽等。 1.2.3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1.2.3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高年级阶段心理发展迅速,但与身体的迅猛发展相比要落后于生理发展,身心 处于一个不和谐的状态。其心理特点表现如下: 1.2.3.1 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1.2.3.1 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小学高年级学生, 由于生理上的变化和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自我意识迅速发展, 他们已经有了独立意识,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心更深入的评 价,但这一时期在认识上往往容易不切实际,犯片面性的错误。 1.2.3.2 情绪情感丰富而热烈1.2.3.2 情绪情感丰富而热烈 在情绪控制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会逐步加强,但由 于缺乏自我分析、自我调节和宽慰的能力,往往带有明显的不稳定性和爆发性,他们会 为小小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为一些小挫折而心灰意冷,并且在情绪情感上时常大起 大落,但他们能自我克制一些不恰当的情绪表现。 1.2.3.3 求知欲望快速发展,个体差异显著增加 1.2.3.3 求知欲望快速发展,个体差异显著增加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思维、认识、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逐渐增加,学生正处在勤奋 与自卑的心理阶段,虽然求新、求知欲望显著增加,但自制力却很差,心理发展中的理 智性与冲动性、独立性与幼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如果发展顺利,就会具有求学做事、 正确待人的基本能力;如果发展出现障碍,学生就会缺乏待人处事的基本能力,充满失 败感,从而产生自卑心理。 1.2.3.4 社交范围逐渐扩大,并出现变化 1.2.3.4 社交范围逐渐扩大,并出现变化 在亲子交往方面,他们与成人的关系出现了变化,对父母的要求不再一味顺从,并 且对父母过多的“教育”表示抗拒,因此,亲子之间代沟明显加大。在师生关系方面, 教师的威望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已开始逐渐下降,学生对老师不再像过去那样崇拜,有了 自己独特的看法,跟老师逐渐疏远,甚至有时会产生抵触情绪。在同伴关系方面,与同 伴的友谊有了一定的稳定性,但也有强烈的独占性、挑战性;同时,同伴团体也大大发 展,团体意识不断加强。异性交往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对异性有些朦胧的好感,但又不 清晰,所以很多学生出现了本能的对异性排斥、相互攻击等现象。 5 由以上可以看到,高年级小学生身心发展很不平衡,容易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 到各种矛盾冲突和心理困惑。如果这种困惑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不仅会影响到他 们的成长发育,也会为他们在中学、大学乃至成人后的身心健康发展埋下隐患。关注高 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1.2.4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2.4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追求心理健康、实现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是人类追求健康的目标。然而,不同民族、 社会,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群体对心理健康标准有不同的看法: 世界心理卫生学会心理健康标准:1.身体、情绪、言行、意志、能力等十分协调的 人格;2.社会环境中,对待他人彼此谦让,适应能力强;3.怀有幸福感和信心;4.对待 工作和职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和创造。 教育心理学家林崇德(1999)把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概括为:敬业、乐群、自我 修养 7。 陈家麟(2002)把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界定为:智力发育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 志品质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 8。 由于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心理健康的标准也应该是相对的,即对于 不同社会、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等)、不同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心理健康标准 也不尽相同。综合国内外专家的观点及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学习生活特点,认为高 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1)智力发育正常,乐于学习,思维、分析判断等综合能力有所提高。 (2)在活动中能够适宜的表现自我,适当的控制自己的行为。 (3)能够面对现实,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 (4)报有积极的态度,乐于参与各项课外有益的活动。 (5)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6)对别人的言行,逐步具有批判性,保持情绪的平衡与稳定。 (7)设定积极的自我发展目标,不断进行道德修炼。 1.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1.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高年级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 身心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随着生理发展、 7 林崇德.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m.北京:开明出版社.1999. 8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 社会阅历的不断扩展, 他们在心理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尤其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 父母的高期望,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困惑。 大量的研究表明,小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在心理上存在着一定问题,有的甚至比较严重。 中央教科所心理研究中心俞国良教授等人的调查发现, 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因年级不同而 表现差异不同。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不适应、身体发育与心智等发育不协调的学生逐 渐增多,五年级学生问题最多。在人际关系的信任感方面,三至五年级小学生问题逐渐 增多,五年级最多,六年级明显减少9。 广东中山市德育研究会运用 mht 对 647 名小学的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 示:28.7%的学生需进行心理辅导,其中焦虑方面检出的人数最多,占 9.9%。北京师大 心理研究所沃建中等人组成的课题组,分别抽样选取 16472 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小学生心理基本健康的比例是:79.4%,心理问题倾向的比例是 16.4%10。河 北师范大学李晓冰在对河北省石家庄市 3 所小学高年级共 600 人, 进行社交焦虑状况的 调查,结果表明:有 31.02%的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社交焦虑的倾向,且男生和女 生分布比例水平较近11。 综合上述研究表明,尽管研究施测对象所在的地区分布和测量工具不同,调查结果 也存在一定差异,但都反映出我国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是小学高 年级心理健康问题较突出,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1.3 拉丁舞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特点与现状研究 1.3.1 体育舞蹈的概念与发展前景 1.3.1 体育舞蹈的概念与发展前景 体育舞蹈是一项融体育、舞蹈、音乐、艺术于一体,以身体动作舞蹈化为基本内容, 以双人或集体练习为主要运动形式的健身娱乐型体育运动项目 12。 它既是艺术,也是体 育运动项目,是艺术与运动的结合。体育舞蹈起源于欧洲、非洲等,具有悠久的历史, 其种类繁多,风格多样。按舞蹈的风格和技术结构分为现代舞(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 类,共十个舞种。每个舞种均有各自的舞曲、舞步和风格特征。拉丁舞作为体育舞蹈的 两大体系之一, 起源于西方的传统文化, 复杂的切分音节奏成为所有拉丁舞的主要特征, 并且舞蹈中带有强烈的拉丁美洲传统的艺术表演性, 后来通过英国皇家国际标准舞教师 9 向晴.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相关因素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05,9:4. 10 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11 李晓冰.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社交焦虑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3) :1. 12 张清澎.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2. 7 协会不断艺术加工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育舞蹈拉丁体系13。1960 年以后,拉丁舞 也成为世界交际舞锦标赛的比赛项目,其舞种有:伦巴舞、桑巴舞、恰恰、斗牛舞和牛 仔舞,与摩登舞风格迥异。 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体育舞蹈才引入我国,但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发展迅速。 其中 2002 年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加入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标志着我国与世界体育舞 蹈接轨,国际交流加强,中国体育舞蹈迅猛发展 14。从 2003 年全国范围的调查来看,我 国以体育舞蹈健身的人骤然增长,总人数超过了 5200 万人口 15,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 在锻炼人群中涵盖了少儿、青少年、青年、中年以至老年各个年龄段。尤其拉丁舞以其 热情奔放、充满激情、婀娜多姿、动感十足的特征深受青少年的喜爱。据调查了解,许 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在形体、气质上得到良好发展,纷纷给孩子报名参加舞蹈班学 习。2007 年举办了“奥运节拍恰恰恰,全国万人拉丁舞大赛”的大型活动,将全民参与 体育舞蹈的热情推至高峰。另外,体育舞蹈也被正式批准为 2010 年广州亚运会的比赛 项目。由此看来,体育舞蹈在我国的发展形势迅速,前景十分广阔。 1.3.2 拉丁舞的功能特点 1.3.2.1 音乐旋律节奏明朗、感染力极强 1.3.2 拉丁舞的功能特点 1.3.2.1 音乐旋律节奏明朗、感染力极强 拉丁舞的音乐多沿用爵士乐的韵律,平均节拍为 45 小节左右/分,每个小节有明显 的重拍,节奏非常鲜明。比如伦巴舞,音乐浪漫抒情,节奏要求快慢结合,一张一弛; 恰恰舞,音乐有趣,舞态花哨,动作具有诙谐、花哨的风格;牛仔舞,音乐欢快热烈, 动作表情比较夸张、诙谐;斗牛舞音乐雄壮有力,舞者要转换快捷,体现斗牛士的稳健 和灵活机巧。这些不同文化融合的音乐有着极强的感染力,使拉丁舞具有更加独特的魅 力。 1.3.2.2 动作风格特点鲜明,充满活力 1.3.2.2 动作风格特点鲜明,充满活力 拉丁舞作为体育舞蹈的一种,具有热情奔放、欢快活泼、洒脱浪漫等独特的风格特 点。譬如:伦巴舞具有舞台柔美,舞步婀娜多姿的特点;恰恰舞具有诙谐俏皮,浪漫风 趣的风格;斗牛舞刚劲有力,舞步流动大,感人奋进;牛仔舞则舞态豪放,舞步敏捷、 跳跃,情绪激昂,令人亢奋的感觉等等。 1.3.2.3 充分体现人体美 1.3.2.3 充分体现人体美 13 熊文.拉丁舞选手应具备的身体素质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 :852. 14 寿文化等.体育舞蹈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3. 15 王欣,邹业兵.拉丁舞对女性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8(12) :70-71. 8 拉丁舞的风格和技术特点决定了它是表现美的人体运动, 美是拉丁舞给人特有的感 受。拉丁舞要求在运动中眼平视、展肩、直颈、收腹、立腰、收臀、松膝等,因此,舞 者必须严格控制自己的姿态、韵味,时刻注重人体的形态美,做到一迈步、一抬头、一 挺胸都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充分表达了人体美。 1.3.2.4 动作强度大 1.3.2.4 动作强度大 拉丁舞音乐节奏很快,音乐速度平均为 45 小节左右/分,而斗牛舞的音乐节奏达到 60-62 小节/分,音乐速度较快。因此,要求舞者动作速度必须要快,一拍不但要做一个 动作,而且有时还要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这就需要每分钟要做大约 90 个动作, 平均每秒要做 1.5 个左右的动作 16,舞步非常迅捷,动作强度较大,对舞者的体能要求 较高。 1.3.3 有关拉丁舞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1.3.3 有关拉丁舞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 通过搜集、整理分析有关“体育舞蹈” 、 “拉丁舞” 、 “小学生心理健康” 、 “体育舞蹈 与心理健康” 等有关文献论著, 发现从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 心理健康的研究逐渐增多。 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对体育舞蹈在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方面的研究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3.3.1 剖析体育舞蹈对人的“体育” 、 “美育”价值方面,其论述性的成果较多, 实验性的较少 1.3.3.1 剖析体育舞蹈对人的“体育” 、 “美育”价值方面,其论述性的成果较多, 实验性的较少 论述性的研究如唐海英的论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 ,就体育舞蹈的风格特点以及 与美的密切关系,探讨了体育舞蹈的美育功能。原丽英等指出:体育舞蹈中不同的音乐 风格,使人们不知不觉中疏解郁闷,调心养性,达到愉悦身心的效果 17。王达盈的 “体 美双育”体育舞蹈的教育价值研究 ,阐述了体育舞蹈以其显著的健身娱乐价值和突 出的美育价值,成为集美育与体育于一身的新的教学形式之一。 1.3.3.2 体育舞蹈对“健心”价值入手,探讨体育舞蹈对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1.3.3.2 体育舞蹈对“健心”价值入手,探讨体育舞蹈对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参加体育舞蹈锻炼可获得积极的心理效益。如丰萍等 “体育舞蹈” 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之研究 ,通过 3 个月的教学实验验,结果表明:体育 舞蹈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效果。在人际关系、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等 因子方面比练习前均有显著性提高。王欣等在拉丁舞对女性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中 采用逻辑分析法对拉丁舞的锻炼功效和女性的身心特点进行描述, 揭示了拉丁舞对女性 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陈黎黎、薛林峰在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中 16 熊文.交谊舞与拉丁舞锻炼价值的比较分析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研究生论文专刊.2007(3) :21. 17 原丽英,张继红.浅谈体育舞蹈的锻炼价值j.山东体育科技.2000:64-67. 9 得出如下结论:体育舞蹈可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大学生坚持性、独立性、自制力等个性品质,使人格开朗乐观、充满活力。有 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3.3.3 一些学者对心理健康具体指标与特征的定量化分析作了实证研究 1.3.3.3 一些学者对心理健康具体指标与特征的定量化分析作了实证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郭剑华的 体育舞蹈教学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文中, 对 80 名大学生为期一年的体育舞蹈练习,表明参加体育舞蹈学习可提高大学生的自信 心,对大学生的人格完善是非常有益的。韩长良在体育舞蹈、武术对大学生自尊、学 业自我的影响研究中,通过体育舞蹈与武术锻炼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对比体育舞 蹈、武术锻炼对学业自我与身体自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体育舞蹈选项的大学生 在身体自尊、学业自我各项评价上有差异,但没有显著性差异。黄冬丽的拉丁舞及其 认知干预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一文中表明,综合的干预要比单纯采用拉丁 舞干预或心理认知干预效果理想。刘洁采用身体自尊量表,在大学生中进行实验研究, 表明拉丁舞练习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和身体吸引力,从而提高身 体自尊 18。 综上所述, 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 不同程度的对体育舞蹈进行了相关实证研究。 在研究层面上来看,大部分研究仍是基础性、描述性和调查类的研究居多,高层次的关 系研究与实验性的研究数量较少。在研究对象上来看,针对大、中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 较多,小学生的研究较少。在研究运动项目上来看,大多是笼统的“体育运动”对心理 健康的影响,或者武术、健美操、篮球、跆拳道等运动项目对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多,而 结合“体育舞蹈”与心理健康的研究不多,且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细分体育舞蹈种类比如 “拉丁舞”单方面的研究较少。而拉丁舞是目前国内最受欢迎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作 为体育舞蹈的两大体系之一,其动作风格和运动强度与摩登舞差别较大,随着拉丁舞的 不断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彰显出拉丁舞独特的风格特点,拉丁舞对身 心健康的影响应该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此,对拉丁舞单方面或跨学科的研究将使人们 对其认识更加全面,同时也会促进拉丁舞的发展。但目前这方面的报道甚少,尤其在研 究对象上针对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 1.4 以往研究不足及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4.1 以往研究不足 1.4.1 以往研究不足 18 刘洁.拉丁舞练习对提高大学生身体自尊的实验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07(3) :107-108. 10 小学高年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此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但目前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4.1.1 研究对象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针对性不强 1.4.1.1 研究对象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针对性不强 在查阅大量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资料过程中发现,目前研究范围多定位于大、中学 生心理方面的研究,研究小学生的较少。而在小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上,比较泛泛的研 究“小学生” 、 “中小学生” 、 “儿童青少年”这些群体上,较少关注某一年龄段,尤其针 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很少。 1.4.1.2 研究方法和内容较单一 1.4.1.2 研究方法和内容较单一 在研究方法上,大多研究局限在基本理论和状况调查的研究,这些研究确实具有重 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但是,要真正解决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还需要找到有效的 方法和途径,需要在具体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实施途径和方法等进行探索研究。 在研究内容上来看,大多研究“体育运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在研究项目上 集中在健美操、跆拳道、足球、篮球等方面的研究,而在体育舞蹈研究中,细分体育舞 蹈种类进行的研究较少。拉丁舞作为体育舞蹈的一种,其动作风格特点和运动强度与摩 登舞差别较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应该有自身独特的方面,但目前有关拉丁舞对心理健 康的报道较少,尤其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尚属空白。 如何更深层次的挖掘拉丁舞的作用来促进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 是本研究的主 要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思路 本研究通过实验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以石家庄市草场 街小学五、六年级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拉丁舞为教学干预手段,通过在教学中注重 从情感入手以及挖掘其特有的育人价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美的感染和熏陶,来揭 示拉丁舞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作用, 进而为拉丁舞的广泛开展提供心理学 参考,为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培养更多的对社会有用的优秀学 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和理论依据。 11 2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拉丁舞锻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过程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 2.2.1 文献资料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内容需要,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文献及论著,认真阅读了有关儿 童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统计学、体育舞蹈、小学生教育教学、体育科研方法等方面 的书籍。并且利用计算机文献检索系统,对中国硕博论文数据库、学术期刊数据库以及 网上相关信息进行检索。从中借鉴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理念,并整理汇总与本课题相关 的内容资料,为本试验的研究设计和试验结果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 访问调查法 2.2.2 访问调查法 在确定本研究领域之后, 首先对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体育锻炼的基本情 况进行了调查访谈;其次走访了北京舞蹈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体 育学院等体育舞蹈和心理学的专家、教授,对本研究的可行性、实验设计、教学安排等 方面进行了探讨,认真听取他们对该研究的意见和建议;在实验过程中还走访了从事小 学体育教学、心理教学的一线教师,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家长及小学生的心理感受, 为实验的顺利进行提供第一手材料。 2.2.3 实验法 2.2.3 实验法 采用对比教学实验。随机抽取自愿报名参加拉丁舞锻炼的 64 人作为实验组,利用 周六、周日时间进行为期一年的拉丁舞锻炼(2 次/周,90 分/次) 。随机抽取同班、同 龄 68 人为对照组,对照组完全按正常的生活习惯、锻炼方式进行学习和锻炼。分别在 实验前后用 mht 心理健康量表对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分析。 2.2.3.1 实验目的 2.2.3.1 实验目的 本研究针对小学高年级阶段的情况,通过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法、对比实验法,探讨 拉丁舞锻炼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以期正确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拉丁 舞的学习与锻炼,为更好的普及和推动拉丁舞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 2.2.3.2 实验时间和地点 2.2.3.2 实验时间和地点 实验时间:2008 年 7 月2009 年 7 月,每周 2 次,每次 90 分钟。 12 地点: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 2.2.3.3 实验对象 2.2.3.3 实验对象 以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五、六年级中 132 人,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其中随机抽 取自愿报名参加拉丁舞锻炼的 64 人作为实验组,进行为期一年的拉丁舞锻炼。随机抽 取同班、 同龄 68 人为对照组, 对照组完全按正常的生活习惯、 活动进行学习和锻炼。 (实 验对象与分组情况见表 1) 表 1 实验对象分组及人数分布情况 对照组 实验组(拉丁舞组)对照组 实验组(拉丁舞组) 年级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年级 男生 女生 男生 女生 五年级 20 16 16 16 六年级 14 18 16 16 合计 68 64 2.2.3.4 实验干预方法 2.2.3.4 实验干预方法 主要采用拉丁舞中的恰恰舞、伦巴舞进行干预。时间为一年,每周 2 次,每次 90 分钟,运动强度通过脉搏测试控制在中等强度(心率为 120-140 次/分钟) 。锻炼干预由 本人和另一位舞蹈专业的教师进行。其具体安排如下: 2008 年 7 月9 月 基本形体、基本步伐和乐感培养的练习。主要任务是初步了解 体育舞蹈的基本常识,掌握基本的舞蹈步伐,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积极性。 2008 年 10 月12 月 简单组合套路的练习。主要任务是掌握拉丁舞简单的组合套 路,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009 年 2 月4 月 进行恰恰舞、伦巴舞整套组合训练。本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恰 恰、伦巴套路组合,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体验积极的情感。 2009 年 5 月7 月 练习恰恰、伦巴组合套路的同时参加一些表演、比赛,本阶段 主要任务是巩固伦巴、恰恰舞的套路组合,在表演、比赛中提高技术水平。使学生继续 保持锻炼热情,为其以后主动参与打下基础。 2.2.3.5 心理健康测试量表 2.2.3.5 心理健康测试量表 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周步成等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中小学生不安 倾向诊断测验修订而成的,可用于综合检测小学四年级高中三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量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除港、澳、台之外)几千所中小学得到了广泛使用, 普遍认为符合测量学的要求。这套量表的信度较高,其折半信度系数为 0.91,重测的相 13 关系数为 0.6670.863; 科学性、 实用性、 操作性强, 是全国较好的心理测量工具之一。 该量表包括 8 个内容量表,共 100 个题目,每 10-15 个题目组成一个分量表,它们 分别用英文字母来表示,即:a学习焦虑、b对人焦虑、c孤独倾向、d自责倾向、 e过敏倾向、f身体症状、g恐怖倾向、h冲动倾向等。每个问题均有 2 个等级答 案,其中选“是”得 1 分,选“否”得 0 分。8 个内容量表得分累积起来,就是总得分。 分量表从整体上表示焦虑程度强不强、焦虑范围广不广;而总得分则表示个人焦虑的一 般倾向。该测验以整个量表在 64 分以上,各内容量表超过 8 分作为指标来考察其心理 健康状况。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即 8 种焦虑倾向标准分之和在 35 分以下,属于低焦虑水 平,表明心理健康;35 分到 64 分之间的,属于中等焦虑水平,表明心理健康状态欠佳; 总焦虑倾向标准分在 64 分以上,属于高焦虑水平,说明存在心理障碍。 2.2.3.5 实验过程 2.2.3.5 实验过程 本研究的研究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准备实验阶段:包括分析整理文献、查找测量工具,设计教学方案、进行实验前统 一的心理测量问卷进行测试。 问卷调查采用集体施测方式分班进行, 采用统一的指导语, 并用相同的时间进行施测,问卷不记名。进行初测之后,在五、六年级分别选择健康水 平均等的两个组别,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初始水平相当、教学条 件相同。 实验实施阶段:实验开始时间为 2008 年 7 月至 2009 年 7 月结束,共 12 个月。在 教学实验过程中,对照组完全按照日常生活习惯和学校规定进行学习和锻炼。实验组利 用周六、周日时间进行拉丁舞学习锻炼(每周 2 次,每次 90 分钟) 。 统计整理阶段 在实验结束时,两组均用同一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的复测,对所的数 据在计算机上利用 spss11.0 进行统计处理,使结果得到量化,以确保本研究的准确性 和科学性。 2.2.3.6 实验因素控制 2.2.3.6 实验因素控制 实验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家庭情况和家长的受教育情况等进行调查,经统计 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方面条件相当。并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保持实验组学生实验前 的家庭生活习惯,不参加其它的特长班锻炼。 实验过程中争取学校领导、教师的配合,使实验组和对照组平等对待,均按照小 学生教学大纲进行。并在实验期间拉丁舞的教学安排、时间、活动强度等均由本人进 行培训制定,由同一教师施教,严格按要求上课。 14 在测试方面严格把关,试验前后均在班主任的组织下,由本人亲自发放问卷,并当 场回收。在测试过程中严格按照测试标准程序进行测试。测试结束后,由本人和两名学 生认真核对数据,输入电脑,保证了测试数据的准确无误。 2.2.4 数理统计法 2.2.4 数理统计法 对实验前后学生各心理健康指标的数据均采用 spss11.0 软件包进行处理,组间与 组内变量均用 t 检验的方法进行心理健康各指标的统计分析。 15 3 结果与分析 3.1 研究结果统计 3.1.1 实验前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统计 3.1.1 实验前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统计 表 2 实验前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统计表 男(n=66 人) 女(n=66 人)调查总体(n=132 人)男(n=66 人) 女(n=66 人)调查总体(n=132 人) 因素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因素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心理健康(35 分 59 89.3955 83.33114 86.36 心理状态欠佳 (35总分64) 6 9.09 9 13.6415 11.36 心理障碍(64) 1 1.52 2 3.03 3 2.27 心理问题学生(35) 7 10.6111 16.6718 13.64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abcdefgh 实验组 对照组 图 1 实验前各因子得分8 的检出率直方图 从表 2 可以看出,调查总体中 86.36%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男生的心理健康 状况总体要比女生好一些, 这个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似。 在调查总体中有 13.64% 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 2.27%的高年级小学生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本 次测验中,在八个内容量表上得分 8 分以上百分率统计如图 1,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对照 组在 8 项内容量表出现异常焦虑的检出率前 5 项依次学习焦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 16 过敏倾向、对人焦虑。说明高年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