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蔡襄的书法美学思想研究.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蔡襄的书法美学思想研究.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蔡襄的书法美学思想研究.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蔡襄的书法美学思想研究.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蔡襄的书法美学思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蔡襄的书法美学思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fbii j-_,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 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 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盘;么 日 期:翌f ! :圣!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囱i 数导师签名墓丑j 玺 e t期: 盘r: lif;,if7r _ 氐 j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中文摘要l a b s t r a c t 3 第一章蔡襄小传5 一、北宋初期的社会文化背景5 二、蔡襄生平6 第二章蔡襄的书法学习与书论思想9 一、书法思想观9 ( 一) 儒学思想,9 ( 二) 书法上的中和审美观1 2 二、书法理论观一1 4 ( 一) 法、意、韵之统一1 4 1 上取晋唐法度一1 4 2 下肩尚意书风1 7 3 神气完实,余韵良是1 8 ( 二) 古意、众长之结合2 0 1 追求古意一2 0 2 师仿颜真卿一2 2 3 效法晋韵、临摹二王2 4 ( 三) 天资、实践之并重2 6 三、书法鉴赏观一2 8 ( 一) 从法度气韵方面鉴赏作品2 8 ( 二) 注重书者的人品2 9 四、书法形态观一3l ( 一) 用笔法对形态的影响3 2 ( 二) 文房四宝对形态的影响j 一3 3 1 笔一3 3 山东大学硕士学1 立论文 2 墨3 4 3 纸3 5 4 砚3 6 第三章蔡襄的书艺实践3 7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o n t e n t s c h i n e s ea b s t r a c t 1 a b s t r a c t 3 c h a p t e r1 t h eb i o g r a p h yo f c a ix i a n g 5 s e c t i o n1s o c i a la n d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h ee r a 5 s e c t i o n2l i f eo f c a ix i a n g 6 c h a p t e r2 ,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a n dt h i n k i n go f c a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 9 s e c t i o n1i d e o l o g i c a lv i e w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 9 c o n f u c i a n i s m 9 a e s t h e t i c s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 1 2 s e c t i o n2t h e o r y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 1 4 t h er u l e sa n df r e ec h a r a c t e r t i s t i c sa n dm e a n i n g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 一1 4 m a s t e r i n gt h er u l e so f j i nd y n a s t ya n dt a n gd y n a s t y 1 4 e n c o u r a g i n gt h et r e n do ff r e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1 7 t h em e a n i n go fc a l l i g r a p h y 18 l e a r n i n gf r o mo t h e r s c a l l i g r a p h y 2 0 t h e p u r s u i to fq u a i n tc a l l i g r a p h y 2 0 s t u d t i n gy a nz h e n j i a n g ss t y l e 2 2 s m d y i n gw a n g x i z h ia n dw a n gx i a n z h i ss t y l e 2 4 t h et a l e n t sa n dp r a c t i c e so f c a ix i a n g 2 6 s e c t i o n3t h ev i e w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a p p r e c i a t i o n 2 8 a p p r e c i a t i o no f w o r k si nr u l e 2 8 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e r sc h a r a c t e r :2 9 s e c t i o n4t h ev i e w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e s s e n c e 31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r u l e so nv i e w 3 1 c a l l i g r a p h ya p p l i a n c e 3 3 b u r s h e s 3 3 l n k s t i c k s 3 4 p a p e r s 3 5 l n k s t o n e s 3 6 c h a p t e r3t h ep r a c t i c eo fc a ix i a n g 3 7 l 山东大学硕士掌1 立论文 r e g u l a rs c 咖t ”3 7 r u n n i n gs c r i p ta n dt h es c n p tb e t w e e nr u n n i n ga n d c u r s i v e 4 0 c u r s i v es c r i p t 4 2 c h a p t e r4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o fc a ix i a n g 4 5 c o n s i d e r e dt h eb e s to f o f c a l l i g r a p h e r sn a m e d “s o n gs ij i a 一4 5 a sac o n n e c t i n gl i n kb e t w e e nt h es t y l eo f p r e c e d i n ga n dt h ef o l l o w i n g 4 7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 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e s t h e t i c s 4 8 c o n c l u s i o n 5 0 r e f e r e n c e s 5 1 a c k n o w l e d g e m e n t s 5 3 i v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宋朝是我国书法的集大成时期,书法的各种形式体法也都基本得到完善,书 法家们的智慧开始逐步转向个人的风格特点。蔡襄是宋代书法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书法观点与书论思想承前启后,具有典型的美学意义和学术价值。但是,在 中国书法史上蔡襄的地位并没有和他的成就成正比,后人在对历代书家书论思想 进行品评,往往忽视蔡襄,对蔡襄没有给出一个公正、客观、系统的评价。后世 对蔡襄书法艺术的研究相对其他大家来说还很薄弱,目前国内并没有一部真正的 书法理论著作对蔡襄的书法观点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而且国内也没有太多的 书论学家将研究的重点放在蔡襄身上,对蔡襄书法的研究更是没有深入,大多数 的批评只是对作品表面的解读,并未进行深层次挖掘,很难给读者和作者以心智 上的肩迪,书法批评的缺席和书论研究的不力使书法美学未能发挥应有的导向功 能。 本文对蔡襄的书法美学思想试图进行系统的梳理,论述了蔡襄其书法理论的 产生及其逻辑体系。本文主要分为四章,分别是蔡襄小传、蔡襄书法学习与书论 思想、蔡襄的节艺实践及蔡襄的历史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第一章着重探讨了蔡襄的生平及其书法美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北宋初年 国力薄弱、书坛颓靡,在这种情况下,法度便成为人们重整书坛的重点,蔡襄出 生在这个时代,受到了这一时代整体特征的影响,奠定了蔡襄书法理论的摹本基 调。 第二章是蔡襄的书法学习与书论思想,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篇章,分别 从蔡襄的书法思想观、书法理论观、书法鉴赏观和书法形态观对蔡襄的书法美学 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蔡襄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而儒家思想的影响又形成 了蔡襄书法上雅正中和的审美观,在这种美学思想的影响下,蔡襄的书论思想与 书艺实践也表现出了中庸浑厚的特点。蔡襄遵循法度效仿晋韵,深得晋唐法度而 巍然屹立于宋初书坛。但是他又绝不仅仅止于此拘泥于“法度9 1 p 9 而是在精神气格 有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唯取神气为佳”的“神气说”,开启了宋朝尚意书派的 主潮。而蔡襄在谈论“意”的时候,通常是和“韵”相结合起来的,蔡襄最欣赏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i 和推崇晋人书法的风韵,通过晋人书法清逸脱俗的外在形态透视到晋人清简相尚, 虚旷为怀的精神气质。同时蔡襄在书法中力求融入主体的精神,感情为之所渗透, 人格为之所感染,心绪为之所改变,欣赏、了解、握艺术性情品格,从书法中汲 取人生价值观的启迪与力量。蔡襄在这种内在精神的指导下,书法理论表现出追 求古意、师仿颜真卿、效法晋韵临摹二王以及爱好篆文的特质。同时,他在书法 鉴定上也颇有建树,主要有从书法的气韵法度和书者的人品两个方面来鉴赏书法 作品的鉴赏观。 第三章是蔡襄的书艺实践,主要从蔡襄的楷书、行书、行草书以及草书等书 体分析蔡襄书法的特征,从他的书法实践作品来验证他的书法理论观点。 第四部分是蔡襄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本文主要就是通过蔡襄书学理论的考证、书法观的厘清,以及他对宋代书法 美学审美主张和时代书风的流变的影响,从而对蔡襄书法理论的美学价值和历史 意义重新作出评价,还他本来应有的历史地位。对蔡襄书法美学的研究是对其书 法创作的进一步延伸,是对批评对象进行艺术上的再创造,是在既定的话语中延 伸它的审美内蕴,使人们在这种再创造中领悟到作品中某些更为丰富的审美信息 和艺术内涵。 2 关键词:蔡襄;书法理论;审美价值 a c h i e v e m e n t sd i dn o ta r o u s ee n o u g ha t t e n t i o nt op e o p l e e v e nc r i t i c so f t e no v e r l o o k e d c a i ,o rd i dn o tg i v eh i maf a i ra n do b j e c t i v ee v a l u a t i o n l a t e rs t u d yo nc a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 i ss t i l l v e r y w e a kc o m p a r e dt oo t h e ro n e s ,a n dt h e r ei sn o taw o r kt o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r e s e a r c hh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 e x i s t i n gd o m e s t i cr e s e a r c h sa b o u tc a ia r ej u s t t h es u r f a c er e a d i n go fh i sw o r k s ,w h e r e a s ,t h es t u d ya b o u tc o n n o t a t i v em e a n i n so fh i s c a l l i g r a p h yo fa r cn o tg of a re n o u g h f o ra u t h o r sa n dr e a d e r s ,i ti sd i f f i c u l tt og e tt h e i n t e l l e c t u a li n s p i r a t i o n a n dt h ea b s e n c eo fc r i t i c i s ml e a d st h eo r i e n t a t i o nf u n c t i o nt o f a i l u r e ,t o o t h i sp a p e rs y s t e m a t i c l l ya n a l y s e dt h ea e s t h e t i c so fc a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 , a n dd i s c u s s e d t h er e l e v e n tt h e o r ya n dl o g i cs y s t e m t h i sp a p e ri si n c l u d i n gf o u rc h a p t e r s ,i ti s r e s p e c t i v e l yt h eb i o g r a p h y , 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a n dt h i n k i n go fc a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 , t h ea r t s p r a c t i c e ,a n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a n d t h ei m p a c to nf u t u r eg e n e r a t i o n s t h ei n s tc h a p t e rf o c u s e do nt h el i f eo fc a ix i a n ga n db a c k g r o u n do ft h et i m e s b e c a u s et h en a t i o n a lp o w e ri sw e a ka ts o n gd y n a s t y , 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w a sa f f e c t e d ,t o o i nt h i sc a s e ,t h er u l eh a db e c o m et h ek e yt or e f o r m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 c a ix i a n gw a sb o r n i n t h i se r a , a n dh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h a dt h ek e y n o t ew h i c ha f f e c t e db yt h eo v e r a l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t h a te r a t h es e c o n dc h a p t e ri st h er e s e a r c h i n ga n dt h i n k i n go fc a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 , w h i c hi s t h em o s ts i g n i f i c a n tc h a p t e r o ft h i sp a p e r i nt h i sp a r t ,t h e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c e p t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 , t h et h e o r yo fc a l l i g r a p h y , t h ea p p r e c i a t i o nv i e wo fc a l l i g r a p h ya n dt h e e s s e n c e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o f c a ia r ed i s c u s s e d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c a ix i a n g sc a l l i g r a p h yp r a c t i c e ,m a i n l yt h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h i s f o u rc h i r o g r a p h y st oa n a l y s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h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 , a n du s et h ep r a c t i c e o fh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w o r k st op r o v eh i st h e o r yo f c a l l i g r a p h y t h ef o u r t hc h a p t e ri st h ec a ix i a n g sh i s t o r i c a ls t a t u sa n dh i si m p a c to nf u t u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s t h r o u g hr e s e a r c h i n gc a ix i a n g st h e o r y t o c l a r i f y h i st h o u g h to f 3 山东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c a l l i g r a p h y , a n da n a l y s i n gh i s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c a l l i g r a p h ya e s t h e t i c s ,i tr e - e v a l u a t e dt h e 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a n dh i s t o r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h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t h e o r y t h er e s e a r c ho f c a i sc a l l i g r a p h ya e s t h e t i c si sa ne x t e n s i o no fh i sp r a c t i c i n g ,ar e c r e a t i o no fh i sa r ta n d ar e v e l a t i o no fh i si n t r i n s i ca e s t h e t i c ,w h i c hm a k ep e o p l er e a l i z e dt h a tt h er e c r e a t i o n f r o mt h ea r t sg i v eu st h em o r er i c ha e s t h e t i ci n f o r m a t i o na n da r t i s t i cv a l u e 4 k e y w o r d s :c a ix i a n g ;c a l l i g r a p h y ;a e s t h e t i cv a l u e ,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蔡襄小传 期的社会文化背景 蔡襄的书法艺术风格的形成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如果要谈蔡襄的书法 美学思想,考查其书学理论、厘清其书法学习观与书法思想观,以及蔡襄对宋代 书法美学审美主张和时代书风的流变的影响,就要从蔡襄所处的当时社会的历史 时代背景谈起,一个书家所处的历史时代环境必然会对这个书法家产牛深刻的影 响,从而在其美学思想与书艺实践上产生深刻的烙印。 蔡襄出生于公元前1 0 1 2 年,距离北宋王朝正式建立才不过短短几十年而已。 由于刚刚经过政权的更替,加之之前五代时期四分五列的局面对宋初政权的影响, 北宋初年,宋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都显得非常的动荡不安。政治上,党派 之间互相倾轧,社会政权还不稳定;经济上,农、工等经济水平不发达,百姓生 活用苦,屡屡有农民起义频发在宋王朝,可以说北宋初期的社会状况是动荡不安、 百废待兴的。在这种情况下,欧阳修等历史名臣发动了庆历新政,进行政治、经 济方面的一系列改革,试图改变当时社会的这种状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北宋初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危机四伏 和动荡不安,因此它的文化状况不可能独秀于政治经济而出现繁荣兴盛的局面。 尽管在宋代也有如“宋四家”、欧阳修、梅尧臣等杰出的文入墨客,f 是在整体的 声势规模以及文化发展上,宋代还是不及盛唐时期的文化鼎盛辉煌。“国朝不以书 取士,故士鲜以书名家”,正是由于宋初政治、经济、文化的凋零寂寥,加之国家 的不重视,书坛才一片惨淡经营之色,章法弥乱、法度不济,“文起五代之衰 的盛唐气象在书坛己不复存在,”伟之废莫废于今”,正如欧阳修所说: 自唐末兵戈之乱,儒学文章扫地而尽。圣宋兴百年间,雄文硕学之士相继不 绝,文章之盛,遂追三代之隆。独字书之法寂寞不振,未能比唐室,余每以为恨。 书之盛莫盛于唐,书之废莫废于今。 宋 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3 4 7 页 5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朱弁在 卷三,福建人民: j 版社t 1 9 9 7 年版第6 7 页 【宋】蔡襄:蔡襄全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9 7 年版,第4 5 贞。 l o 白日当青天,难破是非心不有拔俗器,安得太古音 大暑苦烦浊,清泉流高岑。烈士无恋缪,至理须推寻。 教诲他的儿子,应区分是非善恶,具有远大志向,高洁的品性,做一个端庄 正直之士,才能有不俗的成就。而他本人更是“言传身教为他的儿子做一个好 榜样,四贤一不肖诗五首,最能代表蔡襄刚正不阿,是非分明品格,宋史蔡 襄传中记载: 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沫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呐, 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弩书者市之,得厚 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景祜年问,范仲淹知开封府时,针对时弊上百官图揭露当朝宰相吕夷简 擅权营私。吕夷简以范仲淹越职言事,离间君臣为由弹劾范仲淹。秘书丞余靖上 言为范仲淹辩言谴责谏官高若纳,指责其坐视不管;太子中允尹洙与范仲淹有师 友之谊,愿随范一起降黜,于是四人同时被贬。 这场风波在朝野上下轰动一时, 不少人面对强权恶势,都不约而同的保持缄默,但是蔡襄却冒着贬官流放的危险, 写下了名噪一时的四贤一不肖诗,褒赞范、余、尹、欧阳为“四贤”,怒斥高 为“一不肖”。铆诗中云: 中朝鸾鹤何仪仪,慷慨大体能者谁? 之人起家用儒业,驰骋古今无所遗。当 年得从谏官列,天庭一露胸中奇。失身受责甘如荠,沃然华实相葳蕤。汉文不见 贾生久,诏书晓落东南涯。归来俯首文石陛,尹以京兆天子毗。名都翼翼郡国首, 里区百万多占辞。 【宋】蔡襄: 蔡襄令集,福建人民j i j 版社,1 9 9 7 年版,第2 7 页。 【元】脱脱:宋史卷三:0 蕻襄传,中华书硒,2 0 0 6 年版,第7 7 页。 【宋】蔡襄: 蔡襄伞集,福建人民 l 版社,1 9 9 7 年版,第6 7 页。 罗小力: 考) 圆。 此外,在欧阳修与蔡襄交游的文集中还记载,蔡襄对那种中规中矩,擅藏笔锋, 奇伟的大字尤为喜欢。 右汉熹平中碑在南阳界中,字已磨灭不可识,独其碑首大字仅存,其笔画颇 奇伟,蔡君谟甚爱之。 右有道先生叶公碑,李邕撰并书,余集古所录。李邕书颇多,最后得此碑 于蔡君谟。君莫善论书,为余言:邕之所书,此为最佳也。 这些字如右有道的叶公碑,阴符经序中的柳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在注重点画的基础上,书法端庄浑厚,体圆韵满,笔法精湛道丽,整体是不是 那种飘逸仙骨的气势,而是在字体行间透露出一种中庸浑厚的气质。 一般来说,1 弓艺实践和书论思想两者是相互对照的,我们从蔡襄的书艺实践 中,从他的楷书、行书中也可以看出他书法上的这种冲和雅正的特点,无论是他 早期楷书万安桥记,还是行书思咏贴,自书诗稿或是安道贴、澄心 堂纸贴等,从以上诸贴中我们可以看出蔡襄书法协调统一的布局、精湛的法度 精神和中和浑厚书法气质。 蔡襄作为一个在封建正统儒家教育下成长的典型的儒臣,他的思想必然继承 了儒家传统中那中庸和谐的精神,而这种中庸和谐的思想也一定会对他的书法理 论产生重要的影响,正是在这中儒学思想指导下,蔡襄书法理论观有较为冲和雅 水赉佑:蔡襄l 编e 史料集,上海描画 l 版社,1 9 8 3 年版,第1 3 页。 水赉佑: 蔡襄 5 法史料集,j :海 5 画: 版,1 9 8 3 年版,第1 2 页。 【宋】欧研】修欧阳文忠公集卷。百二十人,人比文学i j j 版社,1 9 8 2 年版,第4 6 5 页。 【宋】欧阳修 欧阳文忠公集卷一。白三1 可l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2 年版,第3 6 2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正,端庄沉着、个性温润的特点,是一种中和审美的思想观。 二、书法理论观 一、 l j ,厶- ,l , ( 一) 法、意、韵之统一 在书法形态的及其时代书风的界定上,唐尚法,宋尚意,晋尚韵,一直以来 都成为人们对书法风格划分的一个重要的标准。清朝董其昌在画禅窒随笔中 谈论书法的时代风格时说:“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对晋、 唐、宋、等各个历史时期的1 弓法风貌和审美追求做了简明的概括,自此之后法、 意、韵便成为唐、宋、晋时期的书法风貌的代表。后世的对这一说法的沿用,也 说明这种对唐、宋、晋时期的概况是相对准确的,能代表这一时代绝大部分书法 家的书法特征。但是书坛历史,在书法观赏能将法、意、韵这二种形态较为完善 的融合在一起,并在书艺实践上很好的实现其统一的节家可以说是比较少的,而 蔡襄在这一点可以说是区分其他书法家,独立于宋代书坛的。 1 上取晋唐法度 注重法度,是晋唐时期书法风貌的整体特征。所谓法度,就是指在一传法创作 中所要遵循的一种法则、规矩和规律。晋唐法度所指便是在书法的创作过程中, 要本着一定的用笔规则,按照一定的创作规律来创作书法作品,使书法作品的创 新变化都在定的原则之上。法度严谨是蔡襄书法的一大特征,这和蔡襄所出牛 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关系,上文中我们提到北宋初年国力薄弱、文坛颓靡,书坛 随之混乱靡弱、一片凋零,“独字书之法寂寞不振,未能比唐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