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探析.pdf_第1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探析.pdf_第2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探析.pdf_第3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探析.pdf_第4页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探析.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 年 月 日 目目 录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引言. 1 (一)选题缘由 . 1 1.中小学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 1 2.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相对匮乏,且普遍存在误读现象 . 1 3.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发放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理论和机制 . 2 (二)文献综述 . 2 1.国外研究现状 . 2 2.国内研究现状 . 4 (三)研究思路 . 6 (四)研究意义 . 6 (五)研究方法 . 6 1.文献研究法 . 6 2.比较研究法 . 6 一、溯源: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7 (一)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历史梳理 . 7 1.教师评价的政治立意阶段 . 7 2.教师评价的奖惩立意阶段 . 7 3.教师绩效评价的奖惩与发展共存阶段 . 9 (二)关于教师绩效评价的不同观点 . 10 1.作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对立面的教师绩效评价 . 10 2.作为教师评价发展必经阶段的教师绩效评价 . 10 (三)本文对教师绩效评价的界定 . 10 二、探今: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批判与原因分析. 12 (一)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批判 . 12 1.评价目的:管理有余发展不足 . 12 2.评价主体:教师参评权利缺失 . 12 3.评价内容:过分注重考试成绩 . 14 4.评价标准:忽视教师的差异性 . 15 5.评价结果:重鉴定轻反馈调节 . 15 (二)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现状的原因分析 . 16 1.模糊的教师绩效评价理念 . 16 2.简单量化的管理运作模式 . 17 3.忽视中小学教师劳动特点 . 18 4.绩效考评在教育中的简单移植 . 19 三、借理: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 21 (一)权变管理理论 . 21 1.权变理论的内涵 . 21 2.教师评价中应用权变理论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22 3.权变型教师评价的探索 . 22 (二)综合型激励理论 . 23 1.综合型激励理论的内涵 . 23 2.基于综合型激励理论对教师评价的思考 . 24 (三)人的主体性理论 . 24 1.人的主体性内涵 . 25 2.基于人的主体性理论对教师评价的思考 . 25 四、建构: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策略构想. 27 (一)中小学教师实施绩效评价的原则 . 27 1.绩效评价与绩效工资相结合的原则 . 27 2.教育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 . 27 3.基础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 28 4.个体发展与整体绩效相结合的原则 . 28 (二)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策略构想 . 29 1.建设健康的学校绩效文化 . 29 2.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标准 . 30 3.选择适宜的评价主体 . 33 4.合理运用教师评价方法 . 34 5.建立教师绩效评价的保障机制 . 36 五、思考:教师绩效评价的相关问题. 39 (一)教师绩效评价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 39 (二)关于师德评价的思考 . 40 结 语. 43 注 释. 44 参考文献. 47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0 致 谢. 5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中小学教师绩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探析效评价探析 摘要摘要 基础教育质量关系着教育发展的成败,全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高低。尽管 基础教育质量取决于诸多方面的因素, 但与学生素质和教育质量最直接相关的重 要因素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师质量的高低。为吸引广大优秀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同 时激励一线的教师努力工作,我国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 工资的指导意见 ,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教师质量的高低 离不开科学的教师评价,教育部同年颁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 核工作的指导意见 ,将教师绩效评价的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工资分配的依据,并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绩效评价的内涵是什么、教师 绩效该怎么评价等问题,一时间成为研究者热议的话题。笔者试图以此为题,在 阅读国内外教师绩效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教师绩效评价进行概念界定,并 以此分析我国当前中小学实施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 提出教师绩效评价的策略构 想,以期为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实施提供策略支持,乃至更好地配合绩效工资 制度的实施。 本论文包括引言和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研究意 义和研究方法等。 第一部分:对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进行历史追溯,阐述了建国以来中小学教 师绩效评价的发展阶段以及阶段特征; 分析了当前关于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不 同观点;进而提出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概念。 第二部分:对目前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进行批判,认为教师绩效评价 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评价功能,管理有余发展不足; (2)评价主体,教师参 评权利缺失; (3)评价内容,过分注重考试成绩; (4)评价标准,忽视教师的差 异性; (5)评价结果,重鉴定轻反馈调节。归纳教师绩效评价出现问题的原因包 括四个方面:模糊的教师绩效评价理念;简单量化的管理运作模式;忽视中小学 教师劳动特点;企业绩效考评在教育中的简单移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第三部分:提出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依据,包括权变管理理论;综合 激励理论;人的主体性理论。认为这三种理论应当是构建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 理论之基。 第四部分:提出实施教师绩效评价的策略构想。首先提出中小学教师绩效评 价的原则; 基于此认为当前教师绩效评价的策略包括: 建设健康的学校绩效文化、 构建有效的绩效评价标准、选择适宜的评价主体、合理运用教师绩效评价方法、 建立教师绩效评价的保障机制等。 第五部分:对教师绩效评价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师德评价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绩效;中小学教师;教师绩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 分类号:分类号:g45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 research o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is related to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education development,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nation and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although the quality of basic education depends on many factors,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directly relative to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he quality of teachers.to attract the excellent talents to be engaged in education career and to encourage teachers to work hard.our country implemented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 performance salary guidance,which said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salary system should be put into practice from january 1st, 2009.the quality of teachers is in terms with the scientific teacher evaluation. in the same year,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ssued the preparation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school teacher performance appraisal work guidance.it put the results of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s the basis of wage distribution of teacher performance.and it promoted teachers to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and teaching ability constantly.what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s,and how to appraise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are considered as the hot topic for researchers.the author tries to discuss this topic by reading a number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eachers performance evaluation,and on the basis, tries to give definition to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this thesis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implemen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proposes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rategy conception so as to provide strategic support to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and even to better cope with the pay system of teacher performance. this thesis includes introduction and four parts: in the introduction parts,we explain the reasons of choosing this subject,and introduce the current situation,the ideas,the purpose and methods of the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the first part,we retrospec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xpound the stage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development and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and then analyze different opinions about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at last,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second part,we critici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and display the problems of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ainly as follows(1)the evaluation function pays much attention to management and ignores development;(2)the evaluation body shows that teacher evaluation rights are lacked;(3)the evaluation content pays too much attention to the exam results;(4)the evaluation criterion ignores the differences of teachers;(5)the evaluation result pays much attention to identify but ignores feedback adjustment.summarize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problems into four aspects:the vague concept of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simple quantitative management operation mode;the ignoranc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labor characteristics;the simple transplantation in education of enterpris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third part,we put forward the theory basi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including contingency management theory;comprehensive incentive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human subjectivity.the three theories should be the constructive founda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fourth part,we put forwar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conception of the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firstly,we analysis the principle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based on this,we think current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rategies include as follows:to construct a healthy school performance culture;to construct an effec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on;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evaluation body;reasonably to use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thod;to establish the safeguard mechanism of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fifth part,we reflect deeply on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and teacher moral evaluation of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key words: performance;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ategory code: g451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言引言 (一)选题缘由(一)选题缘由 1.中小学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学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教育事业的整体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已经 进入到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评价作为教育实施中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引 起人们的重视,但教师评价的发展较之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和课程评价存在一定 的滞后性,对教师评价多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甚少。笔 者认为教师评价其终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必须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 载体, 形成教师和学生发展的 “双赢” 局面, 这应当是教师评价的本真价值追求。 目前随着发展性教师评价理念的引入, 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师评价 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因素。 2.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相对匮乏,且普遍存在误读现象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研究相对匮乏,且普遍存在误读现象 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出现教师评价研究, 90年代出现教师绩效评价研究。 就目前研究来看, 探讨主要集中在教师绩效评价的基本理论和高校教师绩效评价 方面,关于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主要集中在教师绩效评价 指标体系的构建、 教师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教师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等 方面。其中,作为教师绩效评价根本基础的关于教师绩效评价概念的认识较为混 乱,从而导致在其它问题上观点各异,冲突频发。 同时,随着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引入,研究者们极力推崇发展性教师评价, 大加鞭挞教师绩效评价并认为是“不正确”的评价。然而经过实践的检验发现以 温和性著称的发展性评价也暴露出很多弊端。 很多研究者和实践者习惯将教师绩 效评价等同于奖惩性教师评价,这其实是对教师绩效评价的误读,我们需要在重 新审视教师评价功能的基础上,对教师绩效评价进行理性思考:绩效评价的目的 只是单纯的奖励或惩罚教师吗?在教师绩效评价实施后教师没有得到相应的发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展吗?等等问题。 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有助于寻找一条以发展性的理念贯穿教师绩 效评价的路径。为此,笔者试图对政策导向下的教师绩效评价做一历史梳理,在 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探讨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问题。 3.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发放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理论和机制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发放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理论和机制 2008 年 12 月 21 日,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 效工资的指导意见 , 决定从 2009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开始实施绩 效工资。这一政策的出台,立刻引发人们对于教师绩效的关注。从目前教师绩效 工资实施的效果来看,不少教师从“盼绩效”到“怨绩效”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 因大致如下: 绩效工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情理之处, 标准有待规范和完善; 在绩效工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些学校领导的工作方法过于简单,缺少 民主监督程序;教师的工作绩效很难量化,不同岗位之间也难于比较。因此笔者 认为建立与教师绩效工资发放相适应的教师绩效评价机制显得尤为迫切。 (二)文献综述(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人们的劳动生产方式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社会对受教育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 基地,教师作为学校系统中学生学习的直接负责人,不可避免的要接受来自学校 系统之外的问责, 教师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才算合格的教师?对于这个问题的追 问,使得教师评价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管理效 率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角色、地位与责任也有了新的认识,教师绩效评价 便应运而生。 笔者在这里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英国和美国的教师绩效评价进行阐 述。 (1)英国教师绩效评价现状 英国教师绩效评价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 英国政府相继发布了一系列 白皮书,如1983年的教育质量和1985年的把学校办得更好 ,强调有必要 管理教师的“表现和绩效” ,并把对教师的评价与晋级、加薪、解聘等奖惩制度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联系在一起,但该评价制度引起了绝大多数教师的不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 始,英国政府对这一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进行改革,90年代初开始推行发展性教 师评价制度,该评价是一种面向未来、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制度,虽 然获得了大多数教师的广泛认可,但其具体实施则遇到了困难;90年代后期,工 党政府对教师评价政策进行了调整, 于1998年12月发布了 英国教师职业现代化 绿皮书,提出将教师和校长(或称主任教导员)的薪金与表现(绩效)挂钩,提 出了教师评价国家体系(performance related pay,以下简称为prp),该评价试 图融合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2001年政府又颁布了新的条例,提出了新的教 师评价制度绩效管理(performance management)系统,该制度的核心是通过 建立教师评价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架构,为教师提供各种必要的支持和 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进而达到促进学校提高办学效率和水平,最 终达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目的,这个评价体系实际上是对prp评价体系的进一 步完善。 1英国教师绩效评价的发展轨迹经历了奖惩性教师评价、发展性教师评 价、prp教师评价和教师绩效管理评价。英国政府要求所有公立中小学都要以书 面文件形式制定本校教师绩效管理的实施方案, 其绩效考核内容包括有效教学计 划、学科知识、教学方法、有效组织学生、全面评价学生作业、学生学习成果、 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有效利用家庭作业来强化和扩充学习。 2 (2)美国教师绩效评价现状 20世纪60年代苏联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震惊了整个美国, 美国教育界人士认 为苏联能在太空竞赛中领先,主要归因于教育的成功,尤其是基础教育,于是把 改革重点放在基础教育上,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而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就 是绩效。美国整个20世纪70年代,大量的立法和管理行动的主题就是为教育和教 育责任者确立“绩效责任” ,教育的绩效责任制被明确地提了出来。美国的教师 绩效评价研究也正是基于教育绩效责任制的产生而逐渐发展起来的。90年代后, 教育责任制在各洲扩展,美国教师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愈加多元化。 2001年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要求,到2005-2006学年每个班级都必 须拥有“高质量教师” ,让所有的学生都成功。有学者对美国优秀教师的绩效结 构分析得出其教师绩效主要包括工作激情及感召力、工作方法创新、获得经费资 助、发表研究成果、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学生学业竞赛获奖几个方面。 3当前, 美国兴起教育标准化运动,各州纷纷发展教师绩效本位教学标准,提高教师职业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资格证书要求,将高质量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标准详细列出,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政 策以及框架。 4 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 笔者以“教师绩效评价” 、 “教师绩效考核” 、 “教师绩效评估”和“中小学教 师绩效评价”为题名,以1979-2012为时间范围,在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中检 索到相关期刊、学位论文和会议报纸等分别219篇,271篇,60篇和10篇。 (1)关于绩效的内涵 理解教师绩效评价首先要厘清绩效的内涵, 当前对绩效的理解主要有三种观 点: 第一,绩效是结果。伯纳丁等指出绩效是“在特定的时间内,由特定的工作 职能或活动产生的产出记录, 工作绩效的总和相当于关键和必要工作职能中绩效 的总和(或平均值) 。 ” 5绩效就是与目标相关的工作结果,这种观点盛行于上世 纪80年代之前。 第二,绩效是行为。许多工作结果并非个体工作行为所致,可能会受无关因 素的影响,绩效是结果的观点受到了质疑。研究者认为绩效应理解为个体与组织 目标相关的行为。这种观点始自20世纪90年代,绩效是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 绩效评价的内容,使得评价对象超越了简单劳动的范畴。 第三,绩效是能力。这种观点认为能力与绩效具有相关性,个人能力是实现 绩效的重要因素。伍德鲁夫(woodruff)认为能力是一种明显的、能使个体胜任完 成某项工作的行为。 6由于能力与行为、结果之间因果关系较为模糊,绩效是能 力存在很大的争议。 绩效的三种主要观点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若片面地将绩效与结果、行为或 能力直接相等都有失偏颇,笔者以为应当用整合的观点来看待不同取向的绩效, 本文认为绩效是与工作密切相关的行为及其结果。 (2)关于教师绩效的认识 教师绩效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行 为。 7蔡永红、林崇德提出了教师的绩效结构理论,认为教师绩效结构包括了六 个维度:职业道德,是教师表现出来的对职业准则与规范的遵从,对学校目标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和自己的工作目标的认同、维护与支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工作的热情和责 任感等行为;职务奉献,是教师表现出来的不断地反思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工 作经验, 关爱每一个学生、 并适应时代不断完善自己等方面的行为; 助人合作, 是指教师主动地帮助同事, 表现出的良好协作的精神, 与家长建立良好合作关系, 真诚待人等方面的行为;教学效能,是指教师在计划、组织与表达教学内容方 面的行为;教学价值,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在各方面发生了积极 的变化;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内外的交往与互动行为。 8学者沈 玉顺认为教师绩效包括教师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两个方面。 工作数量主要指教师 的教学工作量、职务工作量、德育工作量、科研工作量、社会活动工作量等;工 作质量如学生考试成绩、德智体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情况、社会评价、就 业适应情况等,此外,工作质量还应当涉及教师的科研成果如论文发表的数量、 质量、教育教学经验提升等内容。 9 应该说对教师绩效理解的不同, 对教师绩效评价的内涵和结果的理解也就不 尽相同。笔者以为对教师绩效结构的思考应当包括显性绩效和隐性绩效两个方 面,所谓显性绩效是指那些可以看得见的教师工作结果;隐性绩效则指由于教师 劳动的特点,其行为所体现的工作态度和价值观等。 (3)关于教师绩效评价的认识 教师评价是根据教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学校的目标、要求,运用教育评价 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过程及效果作出价值判断,并对教师 工作的改进给予指导的过程。 10按照信息收集方式的不同,教师评价被区分为三 种类型:教师胜任力评价 (teacher competence evaluation) 、教师绩效评价 (teacher performance evaluation)、教师有效性评价(teacher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三种类型的评价适用于不同阶段的教师,胜任力评价适用于对职 前教师的评价、绩效评价和有效性评价用于对职后教师进行评价。三种类型的评 价密切联系,教师绩效评价是教师胜任力评价的客观标准,而教师效能评价又是 教师绩效评价的客观标准。 11 这三种类型的教师评价是基于对绩效是能力、绩效是行为、绩效是结果的认 识。教师绩效评价理论上是对教师的行为进行的评价,但实践中评价更加关注教 师教学的实际结果; 12从政策角度来讲,不以教学结果评价教师,评价便难以让 人信服。因此,本研究所讨论的教师绩效评价,包括上述分类中的教师绩效评价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和教师有效性评价。要兼顾教师评价的问责与发展,需要综合行为和结果两个方 面来考虑才更符合实际。 (三)研究思路(三)研究思路 首先,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梳理当前教师绩效评价的发展轨迹,为透视中 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现状奠定历史基础;其次,厘清当前教师绩效评价的现状及存 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绩效评价进行合理 性辩护,探索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措施。 (四)研究意义(四)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丰富和发展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理论,探索建立发展性教师绩 效评价的体系;为教师绩效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支持。 实践意义:为中小学有效进行教师绩效评价提供策略上的支持,为教师绩效 工资的发放提供借鉴。 (五)研究方法(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利用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硕博士论文库和学校 的图书馆、资料室等资源,搜集了相关期刊、书籍、学术论文和政策法规,阐述 本文的概念,为梳理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历史和后续的策略构建,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2.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 教师绩效评价不同于奖惩性教师评价和发展性教师评价, 本文在比较分析的 基础上重新审视教师绩效评价,以此为基础,构建适宜中小学教师评价的策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一、溯源: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历史与发展一、溯源: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历史与发展 在我国,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转型、企事业单 位改革、教育内部机制等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了解中小 学教师绩效评价的过去,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教师绩效评价现状和问题、把握 教师绩效评价的未来趋势。 (一)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历史梳理(一)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历史梳理 在我国教师评价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首次出现了“教师评价”这个概念, 13它改变了教师评价的自发状态,现代意义 上的教师评价则是在西方测量运动和管理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 对教师绩效评价 的追溯离不开教师评价的历史, 因此在我们在回顾教师评价的发展历程中寻找中 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轨迹。 1.教师评价的政治立意阶段教师评价的政治立意阶段 我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发轫于上世纪 60 年代,文革期间停滞下来,文革之后 得以恢复,该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文件是 1963 年颁布的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 例(草案) 、 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其基本要求为:教好功课,爱 护学生,以身作则,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文化、业务水平,草案主要从业 务方面与政治方面考核教师,对于政治的考核占了很大的分量。当然这主要是由 当时的社会背景决定的。 2.教师评价的奖惩立意阶段教师评价的奖惩立意阶段 20 世纪 80 年代起,西方的教师评价一直围绕“问责”与“教师专业化”展 开讨论。奖惩性教师评价与发展性教师评价就是受这两种思想影响产生的,并且 形成两种制度并存与交替的局面。 我国这一时期的教师评价主要受到西方奖惩性 教师评价的影响。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采取了一些列措施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工 作。这一时期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教师的考核,调整之前进入教师队伍的大量不合 格的从教人员提高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 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教育改革的 一大要点,与教师评价相关的职务制度、资格认证、聘任制、评优推优等管理机 制陆续建立和不断完善。 1983 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教师队伍调整整顿和加强管理的意 见颁布,要求从政治思想表现和工作态度、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效果、文化程 度三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就中小学教师的任用、 职责、考核、晋升、奖惩、进修提高等一系列管理问题,逐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 办法,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1985 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 定颁布,指出要争取在 5 年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内使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胜任教 学工作,担任教师的人员必须具备合格学历或有考核合格证书。教师评价在国家 教育体制的推动下得到了较快发展。 1986 年国家教委制定了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小学教师职务试行 条例 , 教师职务制度建立标志着我国教师评价制度的初步成型。 同年颁布了 中 小学教师考核合格证书试行办法 ,文件规定:学校要对被聘任或任命的教师的 政治思想表现、文化专业知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工作成绩和履行职责的情况 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建立考绩档案,为教师职务的评审和聘任或任命提供 依据。 1993 年教师法颁布,教师被定位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学 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对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进 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考核工作进行指导、监督,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 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1995 年教师资格条例出台标志着教师 资格制度建立,这有利于优化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从教。 我国中小学校教师评价制度在这一时期得以确立和发展, 我们可以看出教师 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已渐渐地走向具体与合理,但由于应试压力与日俱增,以及对 教师评价的历史惯性, 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定夺教师工作的现象一直得到相关评 价者的垂青与认可。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3.教师绩效评价的奖惩与发展共存阶段教师绩效评价的奖惩与发展共存阶段 上世纪 90 年代以来,受国外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影响,我国基础教育教师评 价在理念、内涵和标准等方面也产生了新变化,以新课改以来的变化尤为显著。 2001 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提倡建立促进教 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 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 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002 年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提倡中 小学教师评价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 提高,建立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发挥教师创造性的多元的、新型的中小学教师 评价体系。对教师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发展的变化过程,要把形成 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使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2003 年人事部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进一步健 全和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学校应对教师的政治思想、师德、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 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要研究制定符合实 施素质教育和教师工作特点的考核办法。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邀请社区代表以 及学生家长参与学校评价和教师考核等工作,考核结果作为收入分配、奖惩和聘 用的重要依据,自此教师聘任制建立。 2008 年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出台,教育部同时颁布了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 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 ,确定了教师绩效考核的内容,除履行义务 教育法 教师法 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教师法定职责外,还要完成学校 规定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的实绩,包括师德和教育教学、从事班主任工作等方 面的实绩。随着意见的颁布与实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