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文艺学专业论文)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清代红楼梦批评包括评点、杂评和题红诗。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批 评的独特方式,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方式。红楼梦评点超越了历史上 任何一部小说,无论是评点版本、评点者的数量,还是评点所达到的影响力,都 是其他小说评点所不能比拟的。杂评是笔记杂录中随笔式的评论,形式与内容均 比较散乱,此类评论在清代红楼梦的所有批评中,所占的分量最大。评论者 人数众多且身份各异,涉及社会各个层次;评论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红楼梦 研究各个领域。清代评论红楼梦的声音并不一致,有人推崇它,也有人非议 它。题红诗是以诗歌、词、赋、曲、赞的形式对红楼梦吟咏、赞赏和评 论,它反映着读者对小说的评价和认知,表现当时社会对红楼梦的看法和态 度。红楼梦题咏作品数量多,涉及内容广泛,题咏队伍宏大,人物身份庞杂。 众多女性诗人参与题咏,这是清代红楼梦批评最显著的特征。题红诗具 有重要的史料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清代;红楼梦;批评 c r i t i q u eo nd r e a m so f r e dc h a m b e ri nq i n gd y n a s t y a b s t r a c t c r i t i q u eo nd r e a m so f r e dc h a m b e ri nq i n gd y n a s t yc o n t a i n st h r e ea s p e c t s : a n n o t a t i o n 、c o m m e n ta n dp o e m s a n n o t a t i o ni sas p e c i a lp a t t e r ni nc h i n e s ec r i t i q u e h i s t o r yo ft h ea n t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i t sac r i t i q u ep a t t e mw i t hc h i n e s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a n n o t a t i o no nd r e a m so fr e dc h a m b e rs u r p a s s e sa n yw o r ki n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h i s t o r ya sw e l lo ne d i t o n sa n da m o u n ta so ni n f l u e n c e i ta c h i e v e st h et o po fs i n g l e w o r k sa n n o t a t i o n c o m m e n ti ne s s a y si sm e s s yo nf o r m sa n dc o n t e n t ,b u ti t st h e b i g g e s tp a r to fa l lc r i t i q u ei nq i n gd y n a s t y t h ec r i t i c sa les om a n ya n dh a v es o d i f f e r e n ti d e n t i t i e sw h i c hs p r e a di ne v e r yc l a s s t h ec o n t e n tw h i c ht h ec r i t i c s c o m m e n ti s v e r ya b r o a dt h a ti n v o l v e sa l lf i e l d so ft h es t u d yo nd r e a m so fr e d c h a m b e r n o ta l lc r i t i c sl i k ea n dp r a i s et h eb o o k m a n yc r i t i c sc e n s u r ei t p o e m su s e k i n d so f t y p el i k ef y t t e 、o d ee t ct oi n t o n e 、a p p r e c i a t ea n dc o m m e n t p o e m sr e f l e c tt h e o p i n i o na n dc o g n i t i o no ft h er e a d e r sa tt h a td y n a s t y , a n dr e p r e s e n tt h et h ea t t i t u d eo f t h es o c i e t yt ot h eb o o k t h ea m o u n to fp o e m so nd r e a m so f r e dc h a m b e ri sh u g e , a n dt h ep o e t sa r en u m e r o u sa n dj u m b l e d t h em o s to b v i o u sc h a r a c t e ro ft h ec r i t i q u e o nd r e a m so f r e dc h a m b e ri nq i n gd y n a s t y , i st h a t ,l o t so fw o m e np o e t sj o i ni nt h e c r i t i q u e t h ep o e m sh a v ei m p o r t a n tv a l u e so n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a n dt h e o r y k e y :q i n gd y n a s t y ;d r e a m so f r e dc h a m b e r ;c r i t i q u e i i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 在论文写作中参考的其他个人或集体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 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由此论文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厦门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厦门大学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和电子版,有权 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 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 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本学位论文属于 l 、保密()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4 ”) 日期:知8 日期:伊i 年二月r 日 年易月,日 绪言 绪言 红楼梦小说批评起于何时? 这个问题不可能有准确的回答。与一般小说 评论作于小说成书之后不同,红楼梦在创作过程中,就有了对它的阅读和评 论,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对于作者的问题,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是洪界( 土默热) , 有的坚持是曹寅( 陈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 ,最强烈的声音是“前八十回的 作者是曹雪片,后四十回是高鹗”。本文以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因为小 说文本中提到“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 出章回”。 作者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作者的生卒年问题又提出来了,目前学术界对此并 无定论。关于生年,争论围绕康熙末年和雍正初年;卒年确定为三种说法:乾隆 二十七年( 1 7 6 3 ) 、乾隆二十八年( 1 7 6 4 ) 和乾隆二十九年( 1 7 6 5 ) 。据此推测, 红楼梦评点的时问最早不会早于乾隆元年,那时候的曾雪芹年龄不会超过二 十岁。可以确定红楼梦的最早评点是在乾隆年间。今天所知的最早评点是乾 隆甲戌年( 1 7 5 4 ) 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重评”二字可见此前已有评点,但 目前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证明。 基于以上作者、作者生卒年、脂评三个方面,本文暂且以乾隆甲戌年( 1 7 5 4 ) 作为清代红楼梦小说批评的开始,以民国三年( 1 9 1 4 ) 王伯沆评点红楼梦 作为清代红楼梦小说批评的结尾,共一百六十年的批评历史。 清代红楼梦小说批评包括三个部分:评点、杂评和题红诗。 红楼梦评点从乾隆时期的脂评甲戌本开始,到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 王 希廉、蝶芗仙史合评本增评加批金玉缘图说,共有评点十八家,加上始于民 国三年( 1 9 1 4 ) 终于民国二十七年( 1 9 3 8 ) 王伯沆评点,就有十九家。另外,据 郭豫适红楼小史稿,评点尚有七家,为龙云友评石头记、梨云馆评本红 楼梦、虞山哓晓子评本红楼梦、方玉润评点红楼梦传奇、王复评红楼 梦、谢鸿申评红楼梦、胡少白评石头记。由于本文没有看到这七家的任 何资料,故不作评。 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 红楼梦杂评包括笔记杂录和各种版本的序跋,属于随笔式的评论,形式 与内容均比较散乱,此类评论在清代关于红楼梦的所有批评中,所占的分量 最大。著于乾隆五十九年( 1 7 9 4 ) 的周春阅红楼梦随笔是目前可知最早关于 红楼梦的笔记杂录。阚铎红楼梦抉微发表于民国十四年( 1 9 2 5 ) ,由于 阚铎的评论很特别,本论文认为有必要对其作一番介绍。清代红楼梦杂评的 声音并不一致,作为史学性的研究,本文会涉及: 议红楼梦的评论。兼容并 蓄,方是学术态度。 除评点和杂评之外,清代红楼梦批评还有一个重要的形式,即题红 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没有比红楼梦拥有更多数量丰富的题咏了。题 咏也是文学评论的一种形式,反映着读者当时的思想和着眼所在。由于题红诗 的内容很大部分是在复述红楼梦故事情节,一般价值不高,所以目前学术界 对于题红诗的研究并不多。本论文在第三章将给予题红诗研究更多的关 注。 2 第一章评点 第一章评点 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独特方式,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方式。它 是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对小说进行评论;在小说正文的字里行问,将小说作者 在思想上的深刻寓意、叙述上的安排穿插和对人物的塑造刻画等,用寥寥数语揭 示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在阅读小说时不太费神即可领略欣赏n d , 说的精义和妙 趣。评语的内容包括感受、意见、笺释、纠正、补充、鉴赏、发挥等等。评点主 要形式有:序跋、读法、眉批、旁批、夹批、总批、圈点、回前和回后总评。小 说评点这种批评方式是零散的,不具有系统的理论,更谈不上体系性,但却能点 出许多理论文章或专著均说不到的妙处,而且它又是与小说正文一起流传,故深 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红楼梦评点的特点: 小说评点源于诗文批评,明中叶以后逐渐发展起来,至明清之际达到鼎盛。 著名小说评点作品齐集于明清之际,如容与堂本李卓吾先生评忠义水浒全传、 金圣叹贯华堂第五才子书、张竹坡皋鹤掌批评第一奇书会瓶海、毛氏父子 批评三国演义。清中期后,评点已经深入人心,但是小说评点却不复往昔之 盛。在这一背景下,红楼梦评点显示出其独有的特点。 l 、红楼梦评点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部小说的评点,无论足评点版本、评 点者的数量,还是评点所达到的成就、影响力,都是其他小说评点所不能比拟的。 从这个方面来看,红楼梦评点达到了单部小说评点的巅峰。红楼梦评点继 承了前代评点的文学观、批评观和鉴赏观,是对前代诗文、小说、戏曲、绘画等 批评理论基础上的吸取、借鉴和创造。既有对前代评点精华的传承,又有自身独 特魅力,这些使红楼梦评点取得非凡的成就。 2 、与一般小说先有作品后有评论不同,红楼梦在创作过程中,就开始有 脂砚斋等人的评点,评点者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小说创作。但由于脂砚斋等人评 点的是石头记手抄本,传抄速度缓慢,文本传播受到很大限制。因此,脂评 在清代影响很小,远不及印刷本红楼梦。不仅如此,事实上,脂评在清代一 直是鲜为人知的,人们对红楼梦的认识和了解是通过由程伟元、高鹗整理的 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 百二十回本,即是乾隆五十六( 1 7 9 1 ) 萃文书屋活字印刷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 梦。脂评直到清末( 1 9 1 1 1 9 1 2 ) ,才有上海狄葆田石印戚蓼生序本石头记 行世;甲戌本在1 9 2 7 年由胡适发现。 3 、拥有众多评点派别。自嘉庆至光绪,出现了一大批红楼梦评点家。 早在道光年问就有人估计:“红楼梦批点向来不下数十家”。据初步统计, 除脂评外,红楼梦评点有十八家圆。另据郭豫适红楼研究小史稿记载,尚 有七种评本,分别是:龙云友评石头记、梨云馆评本红楼梦、虞山哓哓子 评本红楼梦、方玉润评点红楼梦传奇、王复评红楼梦、谢鸿申评红 楼梦、胡少白评石头记。惜未见。 红楼梦评点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抄本评点,一种是印刷本评点。抄本评 点是指脂砚斋等人对八十回石头记传抄本的评点,故简称脂评。目前发现的 十二种抄本中,除了郑振铎藏本和舒无炜序本无批语( 正文属于脂评本) 外,其 余十家均有脂评。印刷本评点是指对卣二十回红楼梦排印本的评点,其评点 的小说母本是由程伟元、高鹗整理的乾隆五十六( 1 7 9 1 ) 萃文书屋活字印刷本新 镌全部绣像红楼梦。 本论文研究的红楼梦评点范围集中在清代,民国时期有王伯沆一家, 由于其评点的格式沿袭前人,故也在本文论述之列。根据红楼梦评点的 发展情况,将红楼梦评点分成三个阶段来论述。第一个阶段,是红楼 梦评点的开始,主要是以脂砚斋为代表的评点家对前八十回传抄本石头 记的评点,时间集中于乾隆时期。第二个阶段,清代中后期,从嘉庆到道 光年间,以程伟元、高鹗百二十回活字印刷版红楼梦为底本的评点,是 红楼梦评点的高峰期,出现了大量的评点家和评点版本。第三个阶段, 清末民初,是红楼梦评点的延续期,新的评点本不多,主要是对前代各 铭东屏敛太平c 4 人张新之书云:“红楼梦批点向来不下数卜家,骥未见尾,蛇虚画足读大作, 觉一扫浮云,庐山突i :也”。见妙复轩评石头记自记附录。 嘉庆三家:嘉庆六年( 1 8 0 1 ) 张汝执、菊圃评点本,朱湛过录嘉庆甲了( 1 8 0 4 ) 本和嘉庆十六年( 1 8 1 1 ) 东观阁奉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 道光八家:土希廉新评绣像红楼梦伞传、张新之妙复轩评硒头记、哈斯宝新译红楼梦| 廿j 批、 孙崧甫评点红楼梦、陈泰村j 花凤阁评红楼梦、三让举评本绣像批点红楼梦、云罗山人绣 像批点红楼梦、张子梁评定红楼梦。 咸,f 两家:黄小田评点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姚燮评点红楼梦。 同治两家:话石主人评点红楼梦和支1 j 履努许点红楼梦。 光绪两家:佚名氏读红楼梦随笔与蝶乡仙史增开加批金玉缘图说。 民国一家:三l i 们沆评点红楼梦。 见郭豫适红楼研究小史稿第1 2 2 页。上海文艺j i :版社1 9 8 0 年版。 4 第一章评点 个评点版本的综合,多以合评本形式出现。 第一节脂砚斋评点:石头记( 乾隆时期) 现在学术界所称的脂评本,是指附有脂砚斋评语的红楼梦版本,源于红 楼梦早期的版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上面有“脂砚斋”的署名。但是脂评 版本众多,现今所知共有十二个版本。各个版本上面的署名也很多,脂砚斋( 脂 砚、脂研、脂斋) 、畸笏叟( 畸笏、畸笏老人、老朽、朽物) 、棠村、杏斋、梅溪、 松斋、立松轩、绮园、鉴堂等,其中脂砚斋的批语最多,次为畸笏叟。究竟这些 批语是出自一人之手还是多人之手、评点者到底是谁,至今仍然是谜。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在清代鲜为人知。原因有二,一是受文本传播的限制, 二是受小说内容的局限。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手抄本,传播范围极小。起初 是在作者的亲友圈中传阅,再向四问扩散,如怡亲王弘晓、明义、永忠、墨香, ( 1 ) 甲戊本( 脂铨本)渍咸午时人刘铨福抄藏本,题名脂砚斋重评彳i 头记,原本八f - 1 日f ,线装叫册, 残存十六州( 1 8 ,1 3 一1 6 ,2 5 2 81 0 1 ) ,1 9 2 7 年被胡适发现和收藏。此奉甜t 本年代为屹降h l 年i f l 戍 ( 1 7 5 4 ) 。 ( 2 ) 已卯奉( 脂怡本)清怡亲千府抄奉,题名j 旨砚斋噩评石头记,原本八十i 口f ,线装五册,残存三 十八l 口i ( 1 - - 2 0 ,3 i - - 4 0 ,6 1 - - 7 0i 口i ,内缺6 4 、6 7l 口1 ) ,1 9 5 9 年中围 j 史博物馆发现另一个脂砚斋重 评石头记抄本残卷,经研究,系已卯本的敞失部分,存5 51 日| 后半p l ,5 6 、5 7 、5 8 三整l 口i ,5 9i 毋l 前半 刚。此奉祖本年代为屹隆二 网年已卯( 1 7 5 9 ) 。 ( 3 ) 庚辰本( 脂京本)1 9 3 2 年徐星署收藏,后归北京大学图书馆,题名脂脱斋蕈评“头记,原奉八 + l 。刚,线装八册,存七十八l 旦i ( 1 - - 6 3 ,6 5 - - 6 6 ,6 8 8 0 蚓,内1 7 、1 8 两驯朱分开) 。此奉祖本年代未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 17 6 0 ) 。 ( 4 ) 列宁格勒藏本( 脂亚本)苏联亚洲人民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藏抄奉,题名石头记,原奉八f l 刨, 线装三i4 五册,存七- f ) k l - a 1 ( 1 4 ,7 8 0 ,内7 9 、8 0 防l 口l 朱分开) 。此奉足道光十二年( 18 3 2 ) 帕维 尔库尔梁德采夫从北京带往俄凶。祖本及j e 年代均f i 明。 ( 5 ) 有正本( 脂戚本或戚序奉)有正书局石e i j 本,题名石头记,存八i 1 p l 。清光绪人张开模收藏, 后归 :海有正书局老板狄平予。此奉祖本为清乾隆时人戚蓼生的收藏本。 ( 6 ) 蒙府奉( 脂蒙本) 清蒙古王府藏抄本,题名石- i 记,存一百一十回,- f 二卷,线装三十二册, 前八- | 1 旦1 人体同戚序本。此奉祖奉1 j 年代均小详。 ( 7 ) 南图本南京图书馆册抄本,题名石头记,存八十庐i ,线装二十册,与有正本“j 自同一祖本,然 有正本付印时改动之处在此本都保存有祖本原貌。 ( 8 ) 靖藏奉( 脂靖奉)扬州靖氏藏抄本,题名( :f i - 头记,原奉八十回,线装| + 册,存七十八同( 1 - - 2 7 , 3 0 - - 8 0 ,内第3 0 回残失3 页) 。祖本及其年代不明。 ( 9 ) 甲辰本( 梦序本或脂晋本)1 9 5 3 年山两省文物局收藏的梦觉主人宁本,题名红楼梦,现藏北京 图书馆,八十回,线装四十册。祖本为乾隆四十几年甲辰( 1 7 8 4 ) ,卷首有梦觉主人“甲辰菊月”序。 此奉最早正式题名为红楼梦。 已酉本( 舒序本或脂舒奉)清嘉庆人玉栋藏舒冗炜序本,题名红楼梦,原奉八+ i - n ,存前p l j 十 l 壁l ,线装网册。卷首有舒兀炜“乾降已酉”( 1 7 8 9 ) 序,正文属脂本,无批语。祖本及其年代不明。 a 移杨藏奉( 脂稿奉)清道光人杨继振藏抄奉,题名红楼梦稿现藏中嗣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一百二十回,线装十二册,前八十【白i 由两个脂本抄配而成。祖本及年代不详。 郑藏本( 脂郑本)郑振铎藏残抄奉,题名红楼梦,现藏北京图书馆,原奉p i 数不详,存2 3 、2 4 两回,正文属脂本,无批语,祖本刁i 明。 5 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 这些最早期的读者都是与曹雪芹或曹家关系密切的人,后来逐渐扩展到藏书家之 间传阅和抄录。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早期版本中的内容可能有干涉朝政的部分。清 代文字狱严酷,早期版本不为人知,也在情理之中。 直到1 9 11 年,上海有正书局石印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刊行,脂本才由 此为世人知晓,后“甲戌”本、“庚辰 本相继出现。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在诸 脂评本中是最早为人所发现并付印的。 目前学术界对脂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它为史料文件,用来 考证作者、成书过程、前八十回内容、后四十回情节等,脂评是考证派的有力证 据,可以说是红楼梦考证派的“宝典 。二是对它进行版本著录、校订和鉴 定,力图通过对脂评的研究和整理来推求红楼梦原著的面貌。如吴士昌论 脂砚斋重评 ( 七十八回本) 的构成、年代和评语、孙逊 脂 评初探、王三庆 版本研究、冯其庸石头记脂本研究和论庚辰 本、应必诚论石头记庚辰本、王毓林论石头记乙卯本和庚辰本等。三是 对脂评的批语进行辑录,把各种版本上的脂砚斋等人的批语一条条抄录下来,并 按回目进行整理。如俞平伯脂砚斋红楼梦辑评、朱一玄红楼梦脂评校录、 浦安迪红楼梦批语偏全、陈庆浩红楼梦脂砚斋评语辑校、冯其庸脂砚斋 重评石头记会校等。 如何看待脂评的价值,历来是红学界讨论的一个问题。红楼梦研究者一 般认为脂评的价值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帮助了解作者,二是帮助了解八十回后 的内容,简单地说,就是看重脂评的资料价值。对于脂评其他方面的价值,如艺 术价值,一般认为不大,而且认为它有不少“局限性”和“糟粕”之处。郭豫适 红楼研究小史稿说:“脂评虽然有它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对它评价不能过 高。脂评在许多地方流露出没落阶级颓废的思想感情,庸俗腐朽的封建思 想和形式主义的文艺观点。 韩进廉红学史稿也认为:“脂砚斋、畸笏叟等 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八十回,小说萨文前面自清代德清人氏戚蓼生作的序,简称戚本,戚本中的批语 大部分是乾隆年问流行的传抄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诸本所共有,戚本实际l 也属于脂奉,历来红 楼梦研究者也都是把它归为脂评奉。戚本的原本足乾隆时人戚蓼生( 字晓塘,又字念功、念切,浙江 德清人,乾隆三十四年( 1 7 6 9 ) 进二l ,卒于乾隆五十七年( 1 7 9 2 ) 。) 的收藏奉,约秘! 清末光绪年问,俞 明震得一部戚本,但我们无法确定俞得本是含为戚原本,不过确为乾隆抄本。( 戚奉八十i 口l ,分装二 十册,每册殴回。又目录及中缝,均标明书名、卷数、网数,每十恒l 为一卷,共八卷。这些特征均符合 乾隆时代红楼梦l j 本的范j _ i = 。) 俞得本后归上海有讵书局老板狄平子,狄付之于印,上海自- 正书 局于1 9 1 1 1 9 1 2 年正式印刷出版,故戚奉又称“有j 下本”。 红楼研究小史稿第3 6 贞。 6 第一章评点 同曹雪芹一样,毕竟是封建末世的人,头脑j 已有封建传统观念,言谈中流露出没 落阶级的颓丧情绪。 无论研究者们怎么看待,脂评自有其独特的价值,这是不 可否认的事实。具体来说,脂评至少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价值。 一、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脂评最先认定红楼梦具有多重主题,批语在很多地方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而且提出的说法各不相同。 “末世 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讲到“如今这宁荣- - f - j 也都萧疏 了,不比先时的光景 时,甲戌本侧批日: 记清此句,可知书中之荣府已是末世了。 作者之意,原只写末世。 此已是贾府之末世了。 明点作者之意是写“末世”。“木世二字在小说讵文也屡屡出现,凤姐判词“凡 鸟偏从未世来”,探春判词“生于术世运偏消”,都旨在点明小说中的荣宁二府已 经过了富贵繁华的兴盛时期,j 下处于临近崩溃的术世。又如小说第二回在介绍完 甄士隐一家的衰败过程之后,甲戌本侧批:“找前伏后,士隐家一段小荣枯至此 结住。所谓真不去假焉来也。 脂批揭示了小说以甄家的“小荣枯”暗示贾家的 “大荣枯”的艺术构思。 “色空“梦幻 说小说第一回写到“瞬息问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甲戊本有侧批:“阴句乃一部之总纲。”点明此为 小说总纲。庚辰本第一回回前批日:“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 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又甲戌本凡例说到:“此书开卷第一回也。作者 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一书也,故日甄士隐梦 幻识通灵。如此反复强调“梦幻 是小说本旨。甲戌本“凡例”末有一首诗: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 韩进廉红学史稿第6 9 页,河北人民版社1 9 8 2 年。 7 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 荒唐。 这首诗表现了对浮生如梦的感叹,认为人生、繁华终究要“散场”,只不过是一 场梦幻。这样的诗放在“凡例 末尾,对小说主题的揭示自有强烈的暗示作用。 此外,戚序本第五回回前有一首词: 万种豪华原是幻,何尝造孽, 求,只爱蝇头一番遭遇几多愁, 何是风流。曲终人散有谁留。为甚营 点水根由,泉涌难酬 开篇即言“万种豪华原是幻”,表现的也是梦幻、色空思想。 为“闺阁昭传 说甲戌本“凡例”末尾日: 开卷即云风尘怀闺秀,则知作者本意原为述当日闺友闽情,并非 怨世骂时之书矣。虽一时有涉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 阅者切记之。 又庚辰本第一刚回前批日: 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以使闺阁昭传,复可 以悦世人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玉村云云。 明白点出小说的旨意足要为“闺阁昭传。在这里,批书人一再说明小说作者的 本旨是记述当年“闺友闺情”,如此再三强调难免有欲盖弥彰之嫌,似乎为“障 眼法”,但不可否认小说也的的确确是在描写众女儿,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 悲”就是作者对生平所遇之女儿倾注的关怀同情之泪。 “补天一说小说第一回有诗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 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在“无才可去补苍天”旁甲戌本有侧批:“书 之本旨。 明白指出“补天”是小说的本旨。在这首诗前面小说写到“无材补天, 幻形入世 ,甲戌本侧批曰:“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据此两条批语,红楼梦 第一章评点 又有“补天 这一主题。 红楼梦的主题,历来研究者就持不同的看法。在脂评发现之前,人们对 红楼梦主题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虽然有一些提法,如“经书 说、“政 治一说、“反封建 说等等,但是容易被驳倒,难以让人信服。脂评对于红楼 梦主题的理解也仅代表脂砚斋等人的个人看法,不一定是小说作者的真正意图。 其实,即使是作者本人,也未必能具体确定小说的主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 见智 ,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与其他主题说相较,脂评关于小说主题 的看法更为深刻、更具说服力。首先,脂评提出主题的多元性,这种提法本身就 很科学,一方面揭示小说的包容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不同群体的读者的视角, 具有全面性。其次,脂评提出的j i 题与小说内容吻合,小说对每一个主题都是支 持的,“末世 、“梦幻和“闺阁昭传 自不必说,即使是“补天”说这一最缺 乏佐证的说法,也是很难反驳的。j 下因为其合理性与客观性,脂评的主题论为读 者普遍接受。总之,脂评的主题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红楼梦。 二、提供了作者的资料 脂评揭示了作者是谁。关于红楼梦的作者问题,一直足红学研究的核心 问题之一,就是今天也仍然不断有人提出新的看法,比如上默热的“洪界”说, “曹烦”说。在脂本出现于世人之前,作者到底是谁,并无可信的证据;脂本出 现后,才有力地证明了作者是曹:写芹。红楼梦第一回说到“后因曾雪芹于悼 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血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 戌本有眉批日: 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 足见作者之 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处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 者万不可被作者瞒了去,方是巨眼。 这段批语说得很清楚,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本人。同回甲戌本还有一条 重要的眉批,进一步证明了作者是曹雪芹。在小说下文“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 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眉批日:“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 9 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今而后惟愿造 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 可以想象红楼 梦作者是用“辛酸之泪 哭成这样一部伟大艺术巨著;书尚未完成,“芹为泪 尽而逝 ,雪芹若非作者本人,怎么可能会有如此强烈的情感流露和如此凄惨的 人生结局? 脂评还有很多地方可以证明作者是曹雪芹,比如第二十二回庚辰本回后有批 云:“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 丁亥夏畸笏叟。”叉如第七十五回庚辰本回前批 日:“乾隆二十一年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如此等等,这里不再 详列。 脂评透露了一些曹雪芹的生平资料。关于曹雪芹的身世经历,历史上并没有 详细记载,即使是发展到今日,“曹学 也不能提供太多确切的资料,脂评提供 了一些资料。 关于雪芹的出身,脂评有多处提及。如第二十二回写贾母带领全家人家常取 乐,因贾政在场,往常高谈阔论的宝玉“惟唯唯而已”,庚辰本双行央批日:“写 宝玉如此。非世家曾经严父之训者,断写不出此一句。”同回庚辰本双行央批又 云:“非世家公子断写不及此。想近时之家,纵其儿女哭笑索饮,长者反以为乐, 其无礼不法何如是耶? 这些批语告诉我们:曹雪芹是个世家出身的公子哥儿。 曹雪芹卒年问题。第一回甲戌本有一条眉批:“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 尽而逝。 壬午年指乾隆二十七年,这一年的除夕换成公历是1 7 6 3 年2 月1 6 日。 当然现在学术界对这一说法已经提出过很多反对意见,本文前面也提及过。不管 雪芹具体卒于哪一年,这条脂批都是极重要的立论依据。 还有一个问题是关于曹雪芹的年龄。脂评虽然没有详细指出,但可以帮助研 究者考查这个问题。如第四十一回妙玉泡茶款待诸人一段,靖藏本有眉批:“尚 记丁巳春日谢园送茶乎? 展眼二十年矣。丁丑仲春畸笏。 这里有明确的纪年, 是可以推算出具体的年份的。又如第十三回风姐整治宁国府,理出五件弊病,甲 戌本眉批云:“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 年后,今余想恸血泪盈面。”这也为研究者提供了推算的依据。 关于曹雪芹的生平,学术界可知道的实在太少了,脂评提供的这些资料非常 宝贵,为红楼梦研究者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或可靠的线索。清代以后,红学考 1 0 第一章评点 证派、索隐派的立论都从脂评找依据,如周汝昌红楼梦新证、霍国玲红楼 解梦。 三、对八十回后情节的暗示 脂砚斋等人不仅是红楼梦的最早评论者,而且参与了小说的创作和整理。 比如第十三回写秦可卿之死,靖藏本回前总批云: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 二件,岂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者? 其言其意,令人悲切感服,姑 赦之,因命芹溪删去“遗簪”、“更衣”诸文,是以此回只十页,删去天 香楼一节,少去四、五页也。 脂砚斋等人建议曹雪芹删去“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而这样一删,就使原作 少了四五页,可见脂觋斋等人的意见对红楼梦创作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他 们既是最早的的读者,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小说的创作者。 脂评中常常有“通部书”、“通部”、“后文”、“后半部”等文字,可见,作为 小说创作和整理的参j 者,脂砚斋等人是看到过曹雪芹的全部手稿,了解小说的 全部内容的。脂评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八十回后的情节,这些情节都与我们现在看 到的百二十回本红楼梦的情节不同。 第四十一回妙玉拒收成窑茶杯,靖藏本眉批日:“妙玉偏僻处,此所谓过 洁世同嫌也。他r 瓜州渡口劝惩不裒哉,屈从红颜,固能不枯骨口口口。 这 条批语暗示妙玉等结局,可能是妙玉后来流落到瓜州,被人胁迫屈从堕落,以证 判词“终陷淖泥中”和曲子“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暇白壁遭泥陷”。 又如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给王熙风的女儿取名“巧姐几 时说到“或一时有不 遂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靖藏本批到:“应了这话固好,批书人焉 能不心伤! 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 脂评甚至提到八十回后的回目,如第二十一回“贤袭人娇嗔箴宝玉悄平儿 软语救贾琏”庚辰本回前总批日:“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见后三十回,犹不见 此回之妙也。此日娇嗔箴宝玉,软语救贾琏,后日薛宝钗借词含讽谏,王 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 熙风知命强英雄。” 以上这些都是百二十回本不曾提及的。通过脂评,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抄本红 楼梦的整体面貌。红楼梦不是只有八十回,在脂砚斋作评的时候,它已经 是有八十回后文字的完整的一部书。脂评也揭示了抄本红楼梦与程高本的不 同,为高鹗续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四、脂评的文艺理论价值 历来红学研究者对脂评的文艺价值评价不高,刘梦溪红学中说:“从文 艺学和美学的观点看,脂砚斋、畸笏叟几位批评家远逊于金圣叹的批水浒; 在小说评点派中算不得上乘”。郭豫适红楼研究小史稿也认为:“至于脂评 关于红楼梦艺术性方面的评论,总的说是不高明的。脂评的作者当然远谈不 上认谚 到红楼梦艺术概括的典型的意义,多半都是把小说中所叙写的东西当 成是曹雪芹家罩所发生的事情的实录。他们也赞扬小说的艺术成就,但多半发的 是空论,或者只是抓住片言只语加以称赞,有时更是不着边际地乱扯一气。”不 论研究者怎么评价,脂评的文艺理论价值是确确实实存在的,其价值至少表现在 三个方面:一是提出小说要有章法;二是提出小说创作的新奇原则;三是提出艺 术真实。 ( 一) 脂评提出小说要有章法 脂评总结了红楼梦创作中所运用的种种艺术手法,不过,脂评对小说章 法的总结并不具有创新性,这些章法在金圣叹对水浒传和西厢记的评点 中已经总结过了。脂评的贡献在于它能结合小说文本,细细搜剔出来,给予明白 的注释,让阅者可以更好、更方便地理解红楼梦的艺术手法。 在小说第一回批语中脂评就向读者揭示了阅读这部小说的门径,并且在正文 中具体点明各个艺术手法的具体运用。第一回小说写到“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 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耳目而反失其真者”时,甲戌本眉 批日: 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 刘梦溪红学第1 7 9 页,北京:文化艺术版社1 9 9 0 年。 红楼研究小史稿第3 5 页,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8 0 年。 1 2 第一章评点 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 法,亦不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 误谬 这里脂评总结出了十多种艺术手法,而且脂评在逐回评点中一一指明。如第十八 回写到元妃归省大观园内匾额题对用的是宝玉随他父亲贾政游园那日所作的,小 说对此写到“那日虽未曾题完,后来亦曾补拟”,乙卯本夹批云: 一句补前文之不暇,启后文之苗裔,至后文凹晶馆黛玉口中又一补, 所谓一击空谷,八方皆应 这说的是“空谷传声 法。因前文有“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后文第七十六回又 有黛玉对i f | | 云说的一番话:“实和你说罢,这两个字( 凹凸) 还是我拟的呢。因 那年试宝玉,宝玉拟了未妥,我们拟写出了,送给大姐姐瞧了。她又带出来,命 给舅舅瞧过,所以都用了”,所以脂砚斋说这种一句话是“补前文之不暇,启后 文之苗裔”,具有空谷传音的妙用。关于其他章法的具体应用脂评也都有点出。 如“背面敷粉”法,小说第二十四回关于卜世人的描写,庚辰本夹批云:“妙极! 写小人口角羡慕之言,加一毕肖,却又是背面敷粉法。”如“特犯不犯”法,第 十九回“意绵绵静r 玉生香”庚辰本眉批云:“玉生香是要与小恙梨香院对看, 愈觉生动活泼,且前以黛玉,后以宝钗,特犯不犯,好看煞! ”又如“忙中写 闲”法,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写到大观园内乱麻一般,这时作者插 写薛蟠瞥见林黛玉后的丑态,甲戌本批日:“忙到容针不能,以似唐突颦儿,却 是写情字力不能禁止者,又可知颦儿之丰神若仙子也。”再如“避难法 ,第二十 四回写贾芸得到大观园内种花的差事,小说写到“出西门找到花儿匠方椿家旱去 买树,不在话下”,庚辰本夹批云:“至此便完种树工程。一者见趱赶工程原非正 文,不过虚描盛时光景,借此以出情文。二者又为避难法。若不如此了,必日其 树其价怎么,买定几株,岂不烦絮矣? 脂评对红楼梦的艺术手法进行了总结和具体的描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 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 地欣赏和借鉴小说的艺术创作规律,而且脂评见解独特、分析入微,常常能在一 般读者忽略之处指出文章的奥妙,对很多难以理解的艺术手法都能够解释地生动 活泼。 ( 二) 脂评提出小说创作的新奇原则 历来才子佳人小说都是一个模式:才貌双全的富家千金与落魄书生相互爱 慕,中间小人离间,爱情曲折,最终有情人成眷属。红楼梦第一回作者借石 头之口,力斥千篇一律的野史和才子佳人小说,指出这类作品“干部共出一套, 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 ,表达了自己拒 绝陈腐旧套、另辟新境的创作精神。脂评的贡献,在于它能结合小说具体情节指 出红楼梦的新奇手法和才子佳人小说的庸俗可笑。作者在小说创作中也始终 坚持这一原则,但读者阅读时未必能经常回想第一回作者的那番话。而脂评则处 处点出作者的新奇创作手法,时时提醒阅者,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人物塑造的评点 罩。 首先,打破人物描写的窠臼。关于美人的写法,脂评指出,才子佳人小说专 用“闭月羞花”、“如花似玉”等陈词滥调,不仅没有新意,而且把美人类型化, 抹煞了人物个性。红楼梦则不同,如迎、探、惜三姐妹的出场,迎、探有详 写:第一个肌肤微丰,身材合中,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 忘俗。惜春只用八个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甲戌本眉批:“浑写一笔更妙, 必个个写去则板矣。可笑近之小说中有一百个女子皆是如花似玉一付脸面。 这 三个人的外貌描写都各与其性格年龄相符,特别是惜春,如此浑写一笔正恰到好 处。而历来俗套小说中的人物描写,完全抹煞了人物的性格和身份在外貌上的特 点,使生活中千差万别的真人变成了一个模子浇铸出了的样品。 其次,打破历来小说“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观念。在第四十三 回庚辰本夹批,有一段对尤氏的评价:“尤氏亦可谓有才矣。论有德比阿风高十 倍,惜乎不能谏夫治家,所谓人各有当也。此方是至理至情。最恨近之野史中, 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何不近情理之如是也? ”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描写的人物多采用对立的塑造手法,非此即彼,不是好 人即是坏人。比如三国演义、水浒,凡是符合作者立场的人物就是忠臣, 1 4 第一章评点 否则就是奸臣。西游记更甚,好的人物形象是仙,坏的则是妖精鬼怪。这种 人物塑造方法简单、单一,把复杂的人性和情感简化为或美丑好坏或忠奸善恶, 这种人物描写既没反映生活原型,也没体现艺术真实,人物如同贴了标签,千人 一面。红楼梦打破了这种传统人物塑造手法,曹雪芹笔下的人物个个都是饱 满的、真实的、生动的,即使是像赵姨娘这种品性低劣的人,他也描写其不幸的 一面,说她是“苦瓢子 ,这正是红楼梦艺术魅力所在,也是其成就所在。 ( 三) 脂评提出文章要合乎情理 脂评在批语中反复强调红楼梦里的很多内容都是作者或评者“耳闻目睹” “身亲经历”的“现成文字,绝非“搜造而成”;反复强调小说里很多人物、事 迹、语言都有着作者或评者当年“见过”、“经过”、“听到过”的生活,非“杜撰 而有”。脂评处处体现了它“喜其写真的文艺创作观点,不仅欣赏小说细节的 真实,而且欣赏小说人物、情节的真实。这些都表明脂评对文艺创作真实性的强 调,要求文艺必须忠实于生活。脂评的这立场与红楼梦作者在第一回所表 明的创作立场是致的,作者在红楼梦第一回就说:“至若离合悲欢,兴衰 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脂批经 常提到“真有是事”、“作者与余实实经过”等话。 概括起来,脂批提到的小说真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原型事情,脂批中 提到很多事情是生活中原有的,比如第十三回王熙凤治理宁国府总结出五件弊 病,甲戌本眉批:“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f j 事见书于 三十年后,今想恸,血泪盈面。”二是原型人物,如第十八回元妃欣赏龄官的戏, 命她再唱两出,龄官不听从贾蔷的话,执意要唱游园惊梦二出,乙卯本 批语说:“与余三十年前目睹身亲之人,现形于纸上。三是原型话语,如第二十 五回马道婆变着法让贾母做“因果善事 ,于是向贾母说了一番佛法利害关系, 甲戌本侧批日:“一段无伦无理信口开河的浑语,却旬句都是耳闻目睹者,并非 杜撰而有。作者与余实实经过。在甲戌本第三回,脂评特别强调小说创作必须 “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 情理之文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以作者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为基 础,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的。红楼梦描写的是贵族家庭,如果作者本 人不是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之中,断断写不出这样的文字。但是情理之文并非原型 清代红楼梦批评研究 生活的复制。而是以原型生活作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创作而成。没有艺术创作 这个环节,无法把原型生活酿造成绚丽的情理之文。 第二节红楼梦评点的高峰( 嘉庆至道光)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 1 7 9 1 ) ,程伟元、高鹗木活字版红楼梦问世,结束 了石头记的传抄年代,印刷版形式丌始广泛流传于民间,吸引众多人对它进 行评点,产生了大量评点本。程高本红楼梦的前八十回没有脂砚斋等人的评 语,正文也有改动,最重要的是多了后四十回。嘉庆、道光之际及其后的红楼 梦评点均以程高本为底本,准确的说,是以程乙本为底本,书名不再是石头 记,而是红楼梦。 嘉、道之际红楼梦评点数量激增,道光年f h j 就有人说:“红楼梦批点, 向来不下数十家。红楼梦评点集中出现在道光时期,这一时期有八家,以前 的嘉庆,以后的咸丰、同治、光绪年问都有评点问世,但至多是两三家本。嘉庆 时期红楼梦评点有三家,嘉庆六年( 1 8 0 1 ) 张汝执、菊圃评点本,嘉庆甲子 ( 1 8 0 4 ) 评点本和嘉庆十六年( 1 8 11 ) 东观阁本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道光 时期评点猛增八家,其中最有名的是王希廉评本新评绣像乡l :楼梦全传、张新 之妙复轩评石头记和哈斯宝新译红楼梦回批,另外五家分别是:孙崧甫 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