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创伤现场急救,概述,定义-在事故现场进行的以抢救生命为内容的急救措施。内容心肺复苏外伤急救技术目的减轻痛苦、防止病情恶化、减少并发症、挽救生命。培训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一、煤矿创伤现场急救的意义,1、我国煤矿工业生产特点,年产量:建国前3200万吨2019年21.5亿吨煤矿数量:1.9万处,国有煤矿980个乡镇煤矿1.8万个开采方式:井下开采占95%均属于事故灾害危险性大的矿类。其中:高瓦斯矿井46%;有自燃危险的48%;有煤尘爆炸危险的74%;有地下水灾的43%。,2、事故因素,环境因素:活动范围狭小、工作面不平坦、照明不充分、噪声大、温度高、潮湿、劳动强度大、人员密集。煤矿灾害:水灾、火灾、瓦斯煤尘、有害气体、冒顶塌方、冲击地压、其他。人为因素:违反操作规程、违反劳动纪律、违章指挥。安全欠账大:已近700亿元,生产力水平低、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3、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2019-2019年,平均年死亡人数6000以上。2019年,死亡6027人。(美国:27人)百万吨死亡率(数)是美国160倍,印度10倍;致残率是世界主要产煤国家总数的4倍,2019年以来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019年10月20日河南郑煤大平煤矿死亡147人2019年11月02日陕西桐川陈家山矿死亡166人2019年02月14日辽宁阜新孙家山矿死亡214人2019年11月27日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矿死亡171人2019年02月01日山西晋煤寺河矿死亡23人CO中毒53人,4、鹤岗峻德煤矿2019年2019年693例煤矿创伤分析及院前急救,年产量:280万吨生产工人:6189人采煤工作面:7个机械化程度:53%调查结果显示,工业创伤发生率,工种分布,工龄分布,事故性质分类,事故时间分布,外伤原因,地点分布,采煤方式,外伤部位,外伤程度,伤后转归,小结,20192019年全矿发生工伤693例,三年内下降0.87%采掘工伤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6.75%和19.75%;工龄不足十年的易发生外伤,占60.41%;顶板事故最多,占5.11%;运输居第二位,占22.37%。“三违”是致伤的主要原因,占80.98%;外伤主要发生在采煤工作面,占48.34%,其次是大巷,占21.01%;掘进工作面占14.14%。综采外伤发生率3.512%,显著低于炮采9.1%高档机采9.9%。外伤的主要工种是采掘工,分别占46.75%和19.91%。上下肢是发生外伤的最多的部位占63.63%,其次是头面部占21.64%。轻伤占92.06%,重伤占7.94%,仍继续治疗者占21.07%,恢复原工作占60.75%,轻工作占13.71%,丧失劳动能力者占4.47%。,5、做好现场急救的重要性,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质,在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事故时有发生。只要发生事故就伴随着人身伤害,重者危及矿工的生命因此,在采取各种措施(执法、技术支持)防范事故的同时,必须做好现场的急救工作,以便在发生事故出现伤员立即采取有效及时地急救措施,把伤亡降低到最低限度。因此,现场急救对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对矿山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矿区稳定,保护矿工安全与健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起到重要作用。煤矿创伤急救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支撑体系。,意义,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安全防范为第一要务!急救工作人命关天!责任重大!安全企业的生命矿山的生命安全矿工的生命家庭的支柱安全第一生产力最大的效益急救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矿工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筑起坚实牢固的防线!,二、煤矿创伤急救系统,1、领导指挥系统,组织:由集团公司和分公司(矿)领导、卫生行政、安全检查部门、调度和医务人员组成集团公司或分公司(矿)创伤急救领导小组。,1、领导指挥系统,任务:保证在事故发生后,领导和指挥矿山救护队、医护及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及运送工作。,1、领导指挥系统,要求:事故发生后,各级调度室即为指挥系统的核心,依照急救工作的程序进行工作。调动井下及地面的急救运输工具,根据伤员的伤情,通知各级急救机构的值班人员,奔赴现场或基层医疗单位参加急救工作。,2、通信联络系统,组织:由生产调度专线电话系统承担急救通讯联系、传递信息和下达指令。任务:事故发生后,向各级指挥系统汇报以及向各级急救机构呼救,保证畅通无阻。,2、通信联络系统,要求:井下、井口保健站及总医院和矿医院急诊科都必须有与集团公司和矿调度室的专用直通电话,有条件时应装备无线对讲通讯系统,一旦井下发生事故后,特别是发生重大事故或集体伤害时,井下、井口急救站应在1至2分钟内接到呼救信息;4至5分钟内各级指挥系统及各专业急救单位应接到呼救情报。,3、运输系统,任务:确保急救中各环节的运送工具随叫随到,召之即来,畅通无阻,安全、平稳、快速地将伤员运送到医院。,3、运输系统,要求:为了保障安全地转运或在途中施行“边救边送”的处置,总医院和矿医院均应备有专供急救使用的急救车,有条件的单位应备有特大型救护车,急救车应由总医院和矿医院管理,不可用做他用。有条件的大型矿井可设置矿井下救护车,该车由井下调度支配,由井下级急救站管理使用。,4、急救组织系统,组织:工人互救自救组织矿山救护队井下或井口保健站(一级)矿医院(二级)集团公司总医院(三级)任务:使伤员能够就地、就近在现场或各级急救机构得到迅速、及时、有效的急救。各自按照“先救后送、边救边送”的原则发挥其阶梯式急救作用。,4、急救组织系统,要求:I级(井下、井口保健站)专业急救人员:奔赴现场,帮助指导解脱伤员,并进行止血、包扎、固定、心肺复苏(ABC),正确运送伤员至上级医院。II级(矿医院)、III级(总医院)急救队(组)按指令到现场或基层医院协助完成初期处理与急救。,5、培训,培训对象:全员培训重点是老工人、班组长、区队长、救护队员。井下急救员:由经过培训、能熟练掌握初级急救技术的工人担任。医院急救队(组):经常进行急救演练和比武,保证做到快速检查、诊断、分类和现场处置。,要求:入矿新工人必须接受不少于8小时的自救互救知识培训,以后每年进行一定时间的培训。自救互救组织:以区队长、兼职急救员、老工人组成现场自救互救小组,每年进行加强培训,通过现场急救的实例进行分析,并请专业人员点评,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提高现场急救水平。,全国矿山医疗救护网络,全国矿山医疗救护中心各省级分中心各矿务局总医院各矿医院井下、井口保健站工人自救互救组织、矿山救护队,三.煤矿创伤救治原则与救治预案,1.煤矿事故特点,群死群伤三高三多:发生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多发伤多.复合伤多.合并症多.,2.煤矿创伤救治原则与救治预案,(1)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规定统一行动(2)医疗抢救小组:超前了解伤情超前准备(3)医疗抢救小组和救护队员要保持急救质量(4)快抢快救快送(5)转运原则:止血.包扎.固定.复苏后生命体征平稳(6)分级救治关口前移,3.煤矿创伤急救工作程序,院前急救:(现场途中)解脱伤员、判断伤情、基本救护时间上突出一个“急”字。技术上突出一个“救”字。院内急救:(急诊科监护室病房),院前时间是反映院前救治效率和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院前时间=反应时间+现场时间+转送时间严重创伤51.1%死于伤后1小时,29%死于伤后14小时,19%死于伤后424小时。黄金1小时白银1天白金10分钟,4.伤情分级RPM评分,一级(轻度伤12分)二级(中度伤10-11分)黄色标牌三级(重度伤8-9分)红色标牌四级(严重伤6-7分)红色标牌五级(危重度伤1-5分)红色标牌六级(死亡0分)伤员登记卡,4.伤员登记卡,5.院前急救小组,1名外科副主任医师2名外科医师1名主管护师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口述应答提醒遗漏紧张有序简捷轻柔快速准确生命有望监护转运边救边送,6.安全运送伤员条件,(1)呼吸道通畅(2)复苏成功(3)有效控制出血(4)休克伤员:收缩压:10.6千帊(5)保暖/止痛(6)急救人员护送,监测生命体征随时应急处理通知接受医院做好准备。,7.煤矿创伤三级急救网络,四.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定义:针对呼吸心跳骤停采取的最初的急救措施。内容:畅通呼吸道、人工呼吸、心脏按压。心跳骤停原因:各种外伤、出血、电击伤、溺水、有害气体中毒、窒息、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临床死亡极限:临床死亡(心跳呼吸停止)可逆经过培训的任何人、在任46分钟何地点,仅用手、口、脑就可能使其逆转。生物学死亡(脑死亡)不可逆,反应时间(停跳至复苏开始):反应时间越短复苏成功的可能性越大,每提前1分钟可提高成功率10%。6min4%10min0,心跳呼吸停止的判定10秒钟1、意识丧失摇伤员肩部、大声呼唤掐人中无反应。2、无呼吸面部贴近伤员口鼻无呼吸。3、大动脉搏动消失颈总动脉/股动脉。复苏体位:仰卧、身体摆正,解开上衣,腰带放松。,心肺复苏,操作方法:1、畅通呼吸道仰头举颌法2、人工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3、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操作方法,1、畅通呼吸道(开放气道)仰头举颌一手置前额使头后仰,一手食指、中指抬起下颌。注意:有颈椎损伤时禁用。清除口腔异物。,心肺复苏操作方法,2、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1)跪在伤员一侧(2)用按前额手的拇、食指捏住鼻孔(3)深吸一口气、张开口、紧贴并包住伤员的嘴(4)用力向伤员口中吹气(8001200ml)(5)吹气完毕抬起头,放松捏鼻的手,观察胸部起伏如此反复进行,吹气时停止压胸,3、心脏按压胸外按压按压点:(1)胸骨中下1/3交界处(2)胸骨下段(3)男性:两乳头中点方法:(1)跪在伤员一侧(2)将一手掌根置于按压点上,另一手掌根覆在前一手背上,两手指交叉翘起,臂伸直(3)凭借上身重力,通过双臂双手垂直向伤员胸骨下压,使胸骨下陷45cm(至少5cm),然后放松100次/分钟(至少100次/分钟),心肺复苏,单人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15:2)双人心肺复苏: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5:1),心肺复苏的有效指征,伤病员面色、口唇由苍白、发绀转为红润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可见扩大的瞳孔缩小眼球活动,手足抽动,呻吟,心肺复苏的终止条件,自主呼吸及心脏搏动已有良好的恢复医师到场承担复苏工作医师判定死亡现场危险,心肺复苏培训资料,美国:5000万人香港:10人口中国:200万人,2019心肺复苏指南新亮点,生存链:由2019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立即识别心脏骤停,激活急救系统2尽早实施CPR,突出胸外按压3尽快除颤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CLS)5综合的心脏骤停后处理,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2胸外按压深度:4-5cm改为至少5cm,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改为C-A-BA(airway)-开放气道B(breathing)-人工呼吸C(compression)-胸部/心脏按压D(defibrillation)-除颤CPR(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心肺复苏,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明确: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被专业抢救者接管。训练有素的人员(第一目击者),应至少提供胸外按压。如能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30:2进行。到达抢救室前应持续实施CPR。,成人CPR操作的主要变化(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2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3最大限度地减少按压的中断4避免过度通气5保证胸部完全回弹,五.外伤急救技术,外伤急救技术,止血: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包扎:目的是保护伤口、止血、减少疼痛、固定辅料和夹板。固定:指四肢骨折的临时固定。搬运:工具担架、木板、其他。脊柱骨折的搬运,止血,出血类别,按损伤血管: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按出血部位:外出血内出血,止血方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指压止血法,加压包扎止血,止血带止血法,包扎,包扎的目的,保护伤口,避免感染止血减轻痛苦固定敷料及夹板,毛巾包扎法,绷带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特殊伤口的现场处理,固定,四肢骨折固定的目的,减轻痛苦避免骨折断端损伤周围的组织、神经、血管和皮肤减少出血和肿胀便于搬运、转送,骨折的表现,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怀疑骨折按骨折处理,搬运和转送,煤矿常见伤害急救,冒顶挤压伤有害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窒息性气体电击伤:电烧伤、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界投资与颠覆性创新-洞察及研究
- 小学体育课件跳绳教学
- 2025至2030中国静脉采血装置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供应链年中工作总结
- 物控工作总结报告
- 信息技术产业园区空地租赁与云计算数据中心合作合同
- 高端酒店品牌代理售后服务与客户满意度调查协议
- 子女权益优先离婚协议书:财产分割示范文本
- 物业总经理任期战略规划与执行监督合同
- 离职补偿协议范本(含离职补偿及全球服务)
- 2025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科学爱科学》教案设计
- 瑜伽入股协议书范本
- 幼儿园教师语言规范培训
- 服装设计开发委托合同
- 静配中心医用耗材管理制度
- 劳动合同附件协议-销售业绩考核协议模板
- 2025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模拟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一试)(含解析)
-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单独招生考试职业技能测试D组考试大纲(应届普通高中毕业考生、退役军人)
- (完整版)外国美术史
- 《第5课 插入图片秀美景》参考课件
- 2024年秋季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