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课堂测试题.doc_第1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课堂测试题.doc_第2页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课堂测试题.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给下列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唳()怡()壑()不亦说( )乎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 青冥()飞甍()高垣()睥睨()()倏忽()雪骤( ) 柳絮( ) 尊君在不( ) sng zh( )( ) ji( )石 澹澹( )( )萧瑟( )( )没马蹄( )遽( ) 髀( ) 跛( )2、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 私拟作群鹤舞空( )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怡然称快( ) 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 ) 鞭数十,驱之别院( ) 徐喷以烟( ) 果如鹤唳云端 ( ) 方出神 ( ) 驱之别院 ( )物外之趣 ( )昂首观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省吾身()寒雪日内集( ) 俄而( ) 雪骤( )公欣然( )曰 撒盐空中差( )可拟() 3、给下列加线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相顾惊疑。( ) A照顾 B看 C拜访(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A像 B若干 C如果(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 A细小 B值得 C匆匆(4)惟危楼一座。( ) A危险 B危害 C高(5)人皆吊之( )A慰问 B吊着 C哀悼(6)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A将要 B带领 C将来(7)近塞之人,死者十九()A十九个人B十分之九C十有八九4、翻译下列语句(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2)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6)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7)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8)未若柳絮因风起。(9)待君久不至,已去。(10)其子曰:“不筑,必有盗。”(11)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5、默写或理解性默写:(1)一日,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2)任重而道远,_,不亦乐乎? _ ,不亦远乎?(3)论语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 _, _.(4)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是_,_.(5)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批评父亲友人的句子是:(6)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7)天净沙秋思这首曲中,最能概括全篇主旨的词语是:。6、阅读古文楚人隐形,回答问题。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di同“诒”,欺骗;欺诈)云“不见”。默然大喜,赍(j 怀抱着,带着)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遮蔽)B不能复分别(分辨)C妻始时恒答言“见”(永恒)D绐云“不见”(哄骗)(2)翻译句子: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赍叶入市,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