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pdf_第1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pdf_第2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pdf_第3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pdf_第4页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设计艺术学专业论文)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 u b j e c t : iii u s t r a t i o n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a n d d i g i t a i d e d u c t i o ni np a i n t e dp o t t e r yp a t t e r n sa n dh i e r o g l y p h i c s s p e c ai t y :a c a d e m yo fa r tis ticd e s ig n n a m e :lijin g y a n ( 签名) in s t r u c t o r :h u a n g xia n g d o n g ( 签名)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m a i n l yi n c l u d e st h r e ep a r t s ,f i r s t ,t h r o u g hd e t a i l e d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i np a i n t e dp o t t e r yp a t t e r n sa n dh i e r o g l y p h i c s ,t h i sp a p e r d is c u s s e st h e i rs i m i l a r it yi ns h a p ea n ds t r u c t u r eo fl a w ;s e c o n d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h a tp a i n t e dp o t t e r yp a t t e r n sa n dh i e r o g l y p h i c sp l a yo n a n i m a t i o n ;t h i r d ,d i g i t a ld e d u c t i o ni np a i n t e dp o t t e r yp a t t e r n sa n d h i e r o g l y p h s ,w h i c hi sr e g a r d e da st h ei n n o v a t i v ec o n c l u s i o nb yt h e w r i t e r i nt h es e c o n da n dt h i r dc h a p t e r s ,t h i sp a p e re x p o u n d si nd e t a i l st h e h is t o r i c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a t u so fp a i n t e d p o t t e r yp a t t e r n sa n d h i e r o g l y p h i c s ,i m p a c tt h a tp o t t e r yp a t t e r n si m p o s eo nf u t u r e g e n e r a t i o n s c r a f tp a t t e r n sd e s i g n sa n dc h i n e s ec u l t u r e f u r t h e r m o r e ,i ti l l u s t r a t e s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w o r l d sw r i t i n g ;i np a r t i c u l a re x c a v a t i o n a n d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o fo r a c l e ,t h ee a r l yc h i n e s eh i e r o g l y p h s ,a r e i n t r o d u c e di nt h i sp a p e r ,a n db a s i c a l l ye x p l a i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 c h i n e s ec a l li g r a p h ya n dd e s i g np a t t e r n s c h a p t e ri v i so n eo ft h ek e yc h a p t e r s ,w h i c hp r e s e n t sas p e c i f i c d e s c r i p t i o no fp a i n t e dp o t t e r yp a t t e r n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o r a c l e :f r o m p l a s t i ca r t sp o i n to fv i e w ,t h i sp a p e r ,t h r o u g h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al a r g e n u m b e ro fs i m il a rs a m p l e so fp a i n t e dp o t t e r yp a t t e r n sa n dh i e r o g l y p h i c s , a n a l y z e sa s p e c t sf r o mm o d e li n gm e t h o d st os t r u c t u r e ,t ol a w sa n d a e s t h e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t h e ne x p l o r e st h ei n t r i n s i cl i n kb e t w e e n 8 iiii70舢4 洲7川i脚y ffjjiiffijjliffljjliffijjliffj)jlfff t h et w o ,i nt h ee n dm a k e saf i n a ls u m m a r yo nt h eh i e r o g l y p h so fc o i n a g e m e t h o d s i nc h a p t e rvs i g n if ic a n c eo fp o t t e r yp a t t e r n sa n dh i e r o g l y p h i c st o a n i m a t i o ni st h ec o r ef o c u so ft h i sp a p e r p a i n t e dp o t t e r yp a t t e r n sa n d h i e r o g l y p h i c sa r eh i g h l yd y n a m i ca n dn a r r a t i v e ,a n do f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n e s s , d e f o r m a t i o n ,e x a g g e r a t i o n ,a sw e l la so ft i m es p a c e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w h i c h w ea r en o wa p p l y i n gi na n i m a t i o na r t ,w e r ee v e re m p l o y e da se a r l ya sa f e wt h o u s a n dy e a r sa g o ,w h e nt h ea n c i e n t su s e di nt h ec r e a t i o no fp o t t e r y p a t t e r n sa n dh i e r o g l y p h i c s s t i l lw h e nt h e s em o d e li n gt e c h n i q u e ss h o w u pi nd y n a m i cw a y s ,a l lt h e s eh a v eb e e nt h e nc o n v e r t e di n t oa n i m a t i o n c r e a t i o ns k i l l b yi n d e p t h 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i np a i n t e dp o t t e r y p a t t e r n s a n d h i e r o g l y p h i c s ,t h ea u t h o ri n t e n d st or e v e a l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t h et w oa s p e c t s ,a n dt oe x p l o r ean e wg r o w t ho p p o r t u n it y t h r o u g hc r e a t i o n ,p r a c t i c e ,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t h e nt os p r e a dt r a d i t i o n a l c u l t u r e i nt h ed y n a m i cd e d u c t i o ni nh i e r o g l y p h sa n dp a i n t e dp o t t e r y p a t t e r n s ,t h i sp a p e ri st r y i n gt or e s t o r ei t so w t ir e f l e c t e dh i s t o r i c a l a n ds o c i a ll i f ea n dp r o d u c t i o ns t a t u s ,l i k ef a r m i n ga n df i s h i n g ,h u n t i n g a n ds a c r i f i c e ,r e v e a l i n gt h ea n c e s t o r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r e f l e c t i o n o ft h ew o r l di m p l i c i ti nt h es h a p e k e y w o r d s :p a i n t e dp o t t e r yp a t t e r n s ;h i e r o g l y p h s ;m o d e l i n g i n t e r c o m p a r i s o n ;d y n a m i c i t y :n a r r a t i v i t y :d i g i t a ld e d u c t i o n t h e s is :t h e o r e t i c a ls t u d y i l l 眠 第一章绪论( 1 ) 1 1选题的意义、目的( 1 ) 1 2研究的方法( 2 ) 1 3论文创新点( 2 ) 第二章彩陶的历史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3 ) 2 1彩陶的历史发展状况( 3 ) 2 2彩陶纹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4 ) 第三章文字的历史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7 ) 3 1文字的历史发展状况( 7 ) 3 2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 8 ) 3 3中国书法与图案纹样的关系( ”) 第四章彩陶纹样与象彤文字相互影响与发展的关系( 1 2 ) 4 1 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渊源关系( 12 ) 4 2 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比对( 13 ) 4 2 1 象形字( 1 5 ) 4 2 2 指事字( 1 6 ) 4 2 3 会意字( 16 ) 4 3 文字的衍化( 18 ) 4 3 1置换( 19 ) 4 3 2 组合( 2 1 ) 4 3 3 联系( 2 2 ) 4 3 4 简化”一”“( 2 4 ) 第五章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著糊暮:( 2 5 ) 第五章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对动画的意义:( 2 5 ) 匀h k 5 1 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动态性 5 2 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叙事性 ”( 2 5 ) - ( 2 8 ) 5 3 彩陶纹样及象形文字与动画的联系( 3 2 ) 第六章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数字化演绎( 3 6 ) 6 1 借鉴前人经验教训( 3 6 ) 6 2 交互式多媒体电子图书图文并茂的架构设计( 3 8 ) 6 3 彩陶纹样的数字化演绎( 4 0 ) 6 4 象形文字的数字化演绎( 4 4 ) 第七章 结语( 5 2 ) 参考书目( 5 5 ) 附录( 5 7 ) 致谢( 7 0 ) v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第一章绪论 1 1 选题的意义、目的 我国有文字可考证的历史是从殷商甲骨文开始的,那么夏商之前的远古社会的状况 又是怎样的昵? 虽然通过大量的实物考古资料及科学检测数据,对其自然生态环境、人 类物质生产及生活状况等方面已有了较为准确的推测,但对于当时人们观察事物的方 式、情感理念的表达方式、审美偏好等等精神层面的研究,却似乎一直为人所忽略或莫 衷一是。经过对彩陶纹样和象形文字的解读研究和动态化演绎,我逐渐寻找到一些关于 远古人精神层面的信息。彩陶纹样作为原始先民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成为我们拨开层 层历史迷雾,探寻远古人生存精神状态的钥匙。甲骨文虽然成熟于殷商,但其初创及演 变发展阶段远早于此,其字形及造字规律均反应出先民观察事物和总结推理的思维能力 逐渐走向成熟,我们从这些文字造型中可以解读出许多当时人类生产、生活、思想、情 感的信息。抛开其作为文字的特殊职能,那一个个字就如一幅幅的图画,生动传神地记 录了夏商及之前古人的生活形态。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给了我们一种可能和机会,就是 通过直观的造型方式,通过不同的两种文化符号相互佐证,揭示出我国早期先民的生产 生活状况。 如果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能指与被指之间存在形态的相似性,这类符号都被称 为“肖似性符号”1 ,那么彩陶纹样中的写实纹样和部分抽象纹样与象形文字中的甲骨 文和金文无疑都属于肖似性符号范畴。作为两种不同的“文化符号虽然二者各具不同 的功能,但同样作为早期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之间又具有许多相通之处。在论文写作 过程电,本人收录了大量陶器和彩陶纹样图片与象形文字进行比对研究,充分显示出二 者在造型、结构方式、美学特征等方面都存在许多相似性。 基于对这些具有代表性视觉符号的解读,我试图通过动态化数字形式还原出先民们 劳动生活的状况,比如饮食生活、农业生产、狩猎战争、祭祀娱乐等行为细节,并力图 体现出先民们用平面造型手段描述生活时的美学特征,揭示出蕴藏在那些如夏花般绚烂 的彩陶纹样及图文并茂的象形文字之中的原始先民们淳朴自然、积极乐观、浑然天成的 精神风貌,并将这些认识和感受用动画艺术和现代数字媒体手段进行演绎和再现,丛耍 使更多的人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感受中华民族璀璨绚烂,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1 视觉符号完全手册【m 】章莉莉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8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1 2 研究的方法 ( 1 ) 、检索法:大量查阅文献资料和相关网络新闻报道寻找论据; ( 2 ) 、比较法:通过大量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比对探究其内在联系; ( 3 ) 、总结法:通过对资料的汇总和图例的比对,提出个人观点; ( 4 ) 、推理法:由于考古资料的欠缺,对于存在争议的问题,以现有的考古资料为依据, 在符合逻辑的基础上大胆推理: ( 5 ) 、考察法:通过对陕西省博物馆、宝鸡青铜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天祚博物馆 及河南安阳文字博物、殷墟博物馆、河南博物院的实地考察搜集第一手资料,丰 富论据。 ( 6 ) 、实践法:通过动画短片及交互式多媒体电子图书的创作实践重新演绎古老文明, 继承民族传统,彰显中国文化魅力; 1 3 论文创新点 ( 1 ) 、以前虽有专家曾经提出象形文字的发展与彩陶纹样有密切关系,但是论证角 度多有不同。本篇论文蚁造型艺术角度位翩过对大量造型相似的彩陶纹样和象形文 字的比对,从造型方法、结构规律、美学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寻其内在联系。 ( 2 ) 、汉字六法是以许慎为代表的后人对前人所造文字的理论性概括,但我以为古 人在最初创造这些象形文字时,或许并没有明确的六法概念,他们对文字的衍化和扩充, 更有可能是从造型的简便、直观、实用处入手。许多专家也有相似观点,笔者通过对大 量象形文字的解读彤总结了几种常见的造字方法,例如:置换、组合、联系、简化等, 这些常见于图案的造型方法,同样可以见诸于大量文字之中。 ( 3 ) 、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是几千年前人类的文明成果,似乎与动画相去甚远。其 实,任何文明的进步都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动画也不例外。综合、夸张、变形、时空转 换等这些应用于动画中的创作技巧在几千年前的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中便可以为其找 到渊源。本论文就彩陶纹样及象形文字的动态性和叙事性进行了分析,就其与动画的渊 源关系及发展作用进行了详细论述,阐述了古老的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对现代动画的意 义。 ( 4 ) 、解读历史既是为了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更是为了使其发扬光大,找到新的 发展契机。在对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进行动态演绎时我力图做到还原其本身所反映的农 耕渔猎、征伐祭祀等历史社会生活生产状况,揭示出隐含在造型之下先民们对世界的理 解和思索。 2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第二章彩陶的历史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2 1彩陶的历史发展状况 据最近的考古发掘证实,中国是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在中国湖南玉蟾岩遗址的一 座山洞内发现的陶器可能是古代人类最早制造的陶器,这些陶器距今有1 8 0 0 0 年之久 ( 图2 - 1 ) 。大地湾文化的彩陶,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彩陶,在陶器上还发现了1 4 种 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的刻画符号,其距今8 0 0 0 年左右( 图2 - 2 ) ( 图2 3 ) 。 ( 图2 1 ) 玉蟾岩陶器残片复原图( 图2 - 2 ) 大地湾遗址彩陶残片( 图2 - 3 ) 大地湾遗址彩陶残片 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一种原始陶器,是用作储物的日用器,用以煮食的陶 器一般不加彩绘,它是人类继打制及磨制石器后对自然原材料进行加工创造的又一次人 类智慧的结晶。彩陶的出土以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最为丰富,长江以南 地区还有一种用印模在陶胚上压印出几何纹的装饰工艺,用这种方法烧制的陶器称为几 何印纹陶。 纵观彩陶纹样的发展脉络,半坡时期的写实纹样多是对自然景物、生物的率真模仿, 线条多为直线( 图2 4 ) :到庙底沟时期线条更加流畅自然,多为曲线,其彩陶纹样虽源 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抽离于自然物象,并多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九宫格等构图方式 将其秩序化( 图2 5 ) ;马家窑时期的彩陶纹样在运用曲线的基础上使线条更加生动并富 有韵律,体现出一种高度的秩序化和抽象美,内壁也往往满饰纹样,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旋纹( 图2 - 6 ) :半山时期在饱满器型上呈旋动结构的彩陶纹饰,黑红相间的色彩,粗细 变化的线条与锯齿纹、三角纹配合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在其“主题纹样与“陪衬纹样 的互为衬托对比中不难看出青铜器纹样构图的端倪( 图2 - 7 ) ;马厂时期的彩陶纹样显得 粗犷庄重豪放,具有简练刚劲的艺术风格,环绕器形,“主题纹样”的连续排列,与殷商 和西周早期青铜器纹样构图似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图2 - 8 ) ;长江流域的几何印纹陶从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制作工艺到纹样形式都对青铜器的制造起到直接的影响( 图2 - 9 ) ( 图2 - 1 0 ) 。对比彩陶 纹样和青铜纹样的发展历史,似乎都有一种从具象动物纹样到抽象几何纹样的发展趋 势,对于青铜器而言,无论从器物造型、纹样设计到制作工艺无不深受彩陶影响。 ( 图2 - 4 ) 半坡彩陶图2 - 5 ) 庙底沟彩陶( 图2 喝) 马家窑彩陶 ( 图2 - 7 ) 半山彩陶( 图2 - 8 ) 马场彩陶 ( 图2 - 9 ) 长江流域几何印纹陶( 图2 - 1 0 ) 长江流域几何印纹陶残片 2 2 彩陶纹样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彩陶纹样的散点式平面化构图,注重轮廓描绘而形成的抽象线条所体现出的韵律 美,随意变形任意组合所形成的意象化的记录表现方式,不但直接影响到后世的图案设 计、民间艺术、国画、书法,甚至成为中国的文化特征之一。比如( 图2 1 1 ) 的彩陶 纹样,其对自然动植物的描绘,并不太重视物体的完整性和写实性,而是选取动植物最 具代表性的局部进行反复组合排列,形成某种视觉上的韵律美,这本身已超越了简单的 描摹自然,而是将他们从自然中感受的一些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再以形象化的方式感性地 表现出来。 4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 图2 一1 1 ) 彩陶 “综合是先民设计彩陶纹样常用到的技巧之一,将有关联的物质形态打散,取其 局部进行重新组合,体现某种寓意。例如( 图2 1 2 ) 彩陶中人面鱼纹的设计,体现人 ,与鱼不分彼此的密切关系。这些特点对后世装饰图案的影响一直延续了几千年,在大量 的建筑、器物、织锦装饰图案,以及大量的吉祥图案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例如我国传 统装饰纹样宝相花便是由牡丹花、莲花等植物的花叶组合而成( 图2 1 3 ) ,取其纯洁富 贵之意,( 图2 1 4 ) 中的织锦图案将牡丹、石榴、仙桃等植物的果实花朵集于一处,也 是为了彰显富贵、多子、长寿之意。中国艺术重视物质形态的韵律美,中国文化重视事 物之间的关联性及其组合后的意义,彩陶纹样与后世中国传统工艺有着潜移默化、一脉 相承的渊源关系。 ( 图2 1 2 ) 彩陶中的人面鱼纹( 图2 - 1 3 ) 宝相花( 图2 一1 4 ) 织锦图案 有专家说彩陶纹样的一些构图形式,如二方联续,四方连续,是远古先民受到日出 日落、潮涨潮汐、春夏秋冬等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以及一些动植物的生长肌理和颜色 的启发而创造的。( 图2 1 5 ) 是藏族唐卡星云示意图,我们看它与( 图2 - 1 6 ) 彩陶盆纹 样的构图颇有几分神思。与大自然亲密无间的远古先民对自然界的各种变化与现象一定 比我们现代人要敏感得多。彩陶纹样的构图及一些美学规律被后世很好的继承并发扬光 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工艺美术。( 图2 - 1 7 ) 中的彩陶纹样与( 图2 1 8 ) 中的织锦纹样是多 么相似。 5 、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 图2 1 5 ) 藏族唐卡星云示意图( 图2 1 6 ) 彩陶纹样 霞整醪壅戳重鬻 随瓣蘧圈滕 登蕊瑟豳壅姆鹰 鏖圈誓露翟壤阀 ( 图2 1 7 ) 彩陶纹样( 图2 1 8 ) 织锦纹样 雷圭元先生曾论述:“彩陶图案的构成,一直是后世创作的典范,如量的对称,形 的重复,力的变化。庙底沟彩陶图案的作法,开启了中国图案作法的先河,渊源所及, 给后世中国图案的作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图案作法中点、线、面的处理,在四五 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已经熟练的运用,产生了妙趣横生的构成2 彩陶纹样不仅对造型艺术影响深远,它的一些程式化的技法和许多诗歌、文学的创 作技巧也颇为相似,例如诗歌中旬式的反复、比兴、借喻、象征、意识流等的文学表述 方式与彩陶纹样的一些艺术手法和构图技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彩陶中大量图案的二方连 续,四方连续排列实际就是通过图形的反复产生一种视觉上的韵律美,从而使观赏者产 生心理上的愉悦,这类似于文学中的反复、比兴等写作技巧;彩陶中的阴纹实际就是对 生殖崇拜的借喻和象征,而借喻和象征不也是文学的常用技巧之一吗? 人面鱼纹是将物 体打散后重新组合并赋予其意义,这颇似后来文学中的意识流手法。 彩陶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已远远超出了它的实用价值,作为当时人类重要的一种艺术 表达形式,它是我国早期先民用造型手段表现人们对周边事物观察、思考、综合、推理 的最初尝试,它所呈现出的造型手法、美学特征、构图原理对我国后世,甚至整个东方 民族的艺术气质、审美习惯、思维方式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 雷圭元论图案艺术【m 】雷圭元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 9 9 2 6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第三章文字的历史发展状况及其影响 3 1 文字的历史发展状况 据考古学家称,人类出现在四百万年以前。在几百万年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文 字的出现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之前,古人为了帮助记忆曾产生过一些简单的 记事方法,它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记事,例如堆石记事、结绳记事,一类是 契刻记事,例如刻木记事等。随着人类的进化,人口的增加,社会组织日益复杂化, 人际交往区域不断扩大,物质交换更加频繁,于是便有了文字的需要。 世界文明发展史中最早的文字有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 图3 - 1 ) 、尼罗河 流域埃及人的圣书字( 图3 - 2 ) 、印度的古文字( 图3 - 3 ) ,以及中国夏商时期的甲骨 文( 图3 4 ) ,另外还有古代美洲玛雅文字中的“头字体和“几何体( 图3 5 ) 。 ( 图3 1 ) 苏美尔的楔形文字 ( 图3 - 2 ) 埃及的圣书体 蕊赢而价霸蜊1 闸 一b- m 册, 厶颤- ;) v 嘞垒嗽13 垡p ,擎 辛盯,:哆: ,。1 ( 图3 - 3 ) 印度的古文字 7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氍。弱二瞄。尉茹 3 - 4 ) 中国的甲骨文 固m i r8 国均国 j _ 三一r 一 8 盘= 一曲 一 面 i o 口l 园吲 膏一邝 喜l 曼l j 国i 吩国s 日l - + , 萤1譬一。r 1 孟菏。譬 嘲嚣_ 甫面i 0 i a l 廖瞪墨墨- 8 曩 国 - 一 e - 上 巴 ( 图3 - 5 ) 玛雅的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最早产生的文字。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指将图形 作为文字使用,这些文字又与所指代的事物之间具有很高的造型相似性。目前中国西南 部纳西族所采用的东巴文( 图3 - 6 ) 和水族的水书( 图3 - 7 ) ,是当今世界仅存的仍在 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 篓! 置瓮j 矗。吣 黼妻s 警瓣:、尊研。氟。套警l 受 o o _ 州, 一 ( 图3 - 6 ) 纳西族的东巴文 斓 3 2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甲骨文 中国最早的象形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指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 字,也叫契文、卜辞、龟甲文字、殷墟文字。关于甲骨文的起源,由于缺乏考古实物依 据一直众说纷纭,有些专家认为,彩陶上的刻画符号陶符与甲骨文的形成有着密切 8 一曩麓焉t虎囊。二鲁葵霉篝爨囊置毒。 菇套 襄 警霄;。 赫”解疑叫乩一 麟m脚阶m部戳 惰陋髓f,。j愚。,掣吖辱;。各 , 鳓娥鹣髂翱夔瓿蕊国髓 鳃醢懿黪霁禽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关系。经学者研究,陶符和陶文,二者是截然不同的,陶符只起到某种标记作用, 它不含有词义和读音,不能组词成话,起到语言交际的作用。它是孤立的,而不是像文 字那柢文字与文字之间,有着因袭关系的,但是这种符号,对汉字的形成还是有影响 的。 伸国地域广阔,远古时代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部落各据一方,从经济到文化自 成体系独立发展,虽通过贸易或战争等方式也有交流融合,但还是各有特色。单就文字 来讲,当时一定有许多独立发展的体系,但由于战争,部落融合,自然灾害等因素,一 些文明发展突然中断,没能得以延续,而另一些文明却在融合中不断发展壮大。陶器作 为人类文明史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其上所呈现的刻丽符号便是不同文明的遗迹。 田金出众i l l i r 夺十夕,禾穆 险少公u 廿砰篇,r 心 盘垒盏漂徽 、j 、曲u 。j 7 i m i 十1to ,印一二主置墨i lo o 曷 5 j l 【j 口e 盒氓# 尊僻静e 坩中_ 臣田口圈一- 罾卜1 2 3 广士f t i 4 9 k 暑牵lb 玛毛重天天大卜 订忡i 扣铆i 。l 邻 h= i i h 州 h x 甘* 留e 幸七才牛斗爹i i l u 山虫圃咩 ( 图3 _ 9 ) 甘肃、青海等地仰韶文化彩绘符号 嗍蠢罾蒜 譬翻警嚣二;交 壤肇嫡殛商,蕃 ( 图3 - 1 0 ) 山东大汶口文化至龙山文化遗址中的陶器刻画符号 3 甲骨学通论i m 王宇信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3 9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l xv 八+ 书一0 父x 姒十矿田占卑口替吁厦下 一 ( 图3 1 1 ) 良渚文化时期刻回符号 该良渚黑陶罐出土于吴县澄湖,李学勤教授按甲骨文识读规律,释读为“巫钺五偶”,比甲骨文早1 5 0 0 年的良 渚文字,是独立于中原的另类文字,是失落的文字。 在我国境内发现的早于甲骨文的书写符号的遗址有4 0 多处,其中河南省舞阳县贾 湖村出土的刻画在龟甲、骨器、石器和陶器上的符号,号称中国最早的甲骨文( 图3 1 2 ) , 距今大约有8 0 0 0 年。出土于西安市斗门乡花园村的十二枚带有刻划文字的兽骨和骨器 是至今发现最早的刻画在兽骨上的文字,距今大约4 5 0 0 年至5 0 0 0 年( 图3 1 3 ) 。山东 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的“昌乐骨刻文距今4 6 0 0 年左右,被专家评价为殷墟甲骨文的 源头之一( 图3 1 4 ) 。赣中吴城遗址出土的陶文是甲骨文之前的书写符号中最具文字外 表的,大约在3 8 0 0 年以前( 图3 - 1 5 ) 。而殷墟甲骨文是中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体系, 距今约3 6 0 0 年左右( 图3 - 1 6 ) 。 ( 图3 - 1 2 ) 河南舞阳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刻画符号 纛0 ( 图3 1 3 ) 西安花园村龙山文化晚期兽骨刻划符号 ( 图3 1 4 ) 山东昌乐骨刻文 1 0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囹墨、适i 步渤酝爨箱一 日吻 止 0 于 1 3 ( 图3 - 1 5 ) 江西吴城商代遗址陶文符号 9 6 久 1 4 夕生 ?弓 1 5坶 描 ( 图3 1 6 ) 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 自1 8 9 9 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后,历代便有无数的学者对甲骨文进行了大量搜藏、 整理、研究和著录。王国维的殷b 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把甲骨文运用到 历史学研究之中,从此形成甲骨学。甲骨学的研究首先是以甲骨文的识别为基础的,王7 宇信先生曾论证:“在五千个单字中,目前无争议的可识字仅有一千多个刀。但甲骨学的 研究不单纯是文字的考证,许多甲骨学大师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解决了许多中国历史, 尤其是殷商先秦史的问题,甚至我国古代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都可以在甲骨刻辞中找到 渊源。4 总之,中国象形文字甲骨文是文化融合的结果,是人类长期造型实践的进一步升华, 它是人类智慧长期发展的结晶,是人类观察、思维、总结、推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人 类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 , 牛职婕型弋即秘 3 3 书目书语与臣案敛样的关系 甲骨文和金文所处时代大致相同,由于书写材料的差异才形成为不同字体。以上这 两种字体的象形程度还比较高,到了隶书和小篆已经基本抽象化了。当文字的书写达到 一定境界时就称为书法,关于书法与中国图案纹样的关系,雷圭元先生曾作过精彩论述: “中国装饰纹样的造型结构,同中国书法的造型结构有某种联系。在殷、周、战国,图 殷墟甲骨学i m i 马如森著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 0 0 7 亏t即岭 q,鼹 公协 目:盖坶 呆各凶j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案中出现了龙、凤、人物等自然形。但综观全貌,图案纹样中的自然形大都是侧影和由 简单的线划组合而成的类似钟鼎文字那样的结构。战国的图案虽然趋向描绘,但动物的 造型与字体结构大致相同。方中藏园,园中见方,着重形象的大动作,形象不作重叠。 与字体比较,纹样造型、结构属于金文、篆书一体。到了汉代,文字结构起了变化,汉 隶结构体方,线划显有圭角,汉代图案也从圆浑解体变为方形。像汉砖、汉石刻上的装 饰图案,无论是龙、凤、虎、鱼,或是车马、人物、楼台,都是圭角毕露,横平竖直, 格局整齐,行笔清楚,很像隶体。笔致与造型同时兼顾,也可以说造型讲究笔致和气韵。 形象仍以侧影式出现,很少重叠。魏晋南北朝时,字体更加富于变化,讲究行气连贯, 运气也有联络。图案造型也趋向以笔墨表情达意,转折多变。唐、宋、元、明,文字更 加远离形象,书法和绘画趋于一致,图案也吸取了绘画的造型,有工写,也有草体。 , 第四章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相互影响与发展的关系 4 1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渊源关系 文字不同于“图画记事 时期的图案,而是与语言系统相对应的图形符号,是一种 能够代替语言把客观事物和人的思想精确而详细记载下来的载体。象形文字的产生决非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建立在人类长期造型实践经验积累基础之上的智慧结晶。远 古先民将生活中观察所得的影像删繁就简描摹于彩陶之上,绘制于山崖之间,正是诸如 此类大量的造型实践为象形文字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外,既然陶器上的刻画符 号极有可能就是文字的雏形,而刻画这些符号的人,与陶器的制造者及彩陶的绘制者往 往可能就是同一个人,那么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和彩陶纹样的完善与丰富难免会有着千丝 万缕的关系。 文字作为一种信息载体符号,必须具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性。只有当某一地 区、某一时期的大多数人或文字使用者们对该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产生条件反射式般的共 识时,文字才能起到传播信息的作用。在文字没有形成之前,声音符号和图形符号是最 重要的认知思维媒介,对于没有文字、书籍、学校的远古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除了语 言,主要便是“图形符号信息传递 ,例如伴随陶器交换的频繁,陶器进入规模化生产 制作阶段,器形及纹样越来越趋雷同化、模式化,而这些模式化的纹样在越来越频繁的 流通中,在人们日常耳濡目染的使用中就成为为大家所公认的某一事物的标志性符号。 也许当“仓颉之类的史官为黄帝等部落首领进行越来越复杂的记事时,便会自觉不 5 雷圭元论图案艺术【m 】雷圭元杭州:浙江美术出版社,1 9 9 2 1 2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自觉地将身边这些“模式化象形符号”物为己用,变成文字,作为“文字符号固定下 来。瑞士符号学家索绪尔曾说:“符号的能指与被指之间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也是社 会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符号与含意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域中,具有相对稳定性,也带 有一定强制意义。 6 当然人类没有学会制作陶器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对造型艺术的探索,大量的岩画、石 刻、玉雕等遗迹充分展示出早期先民描摹自然,表达情感,探索未知的热情及天分,这 一切对早期象形文字的形成或多或少都应该产生过影响。国际岩画委员会会员、北方民 族大学岩画专家李祥石说:“大麦地早期岩画有许多象形与抽象符号,在大致同时期的 陶文符号和后来的甲骨文中可以找到相近的形象。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象形符号在大麦 地岩画中绝非偶然和孤立,而是呈星状分布。 o ( 图4 一1 ) 古岩画拜日图( 图4 2 ) 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虽然人类早期的艺术实践有很多,例如纹身、玉雕、骨雕、石雕、岩画、地画等等, 但“民以食为天 ,与人类生活最紧密相关的陶器其上所承载的早期人类智慧远丰沛于 其他文明载体。陶器作为人类日常饮食器具及生活用品、重要的祭祀礼器及随葬用品与 人类的关系远密切过其他图形载体,4 随着日趋频繁的交换和战争,它的流动性也是其他 图形载体无法企及的。由于陶器这种流动性使相邻地区不同氏族的人们在交流中有着某 种审美的趋同以及对某种图形模式的认同,而这正是文字形成必不可少的基础。 4 2 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比对 据说文解字记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 初造书。 即黄帝的史官仓颉看见鸟兽的脚印,明白可以用形来区分事理,开始创造 文字。象形文字就是将立体的实物平面化、抽象化,以线代面,象形明理,以形寓意, 而善于此道的还有“图画 。 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彩陶大地湾文化的彩陶,距今8 0 0 0 年左右,而号称中国 最早的甲骨文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出土的龟甲刻画符号距今也是8 0 0 0 年左右。也 6 普通语言学教程【m 】费尔迪南- 德索绪尔北京: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0 1 3 一 一。 一芸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就是说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有很长一段并行发展的时期,因此当我惊叹于二者的“貌合 时,更感受到其中的“神似 。 在资料的搜集整理过程中我注意到,有非常多象形文字的造型与彩陶纹样十分相 像,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创作方法、造型规律、表现形式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仅有几例,也许可谓之巧合,但当看到这种大量的相似图例时不禁使人对隐藏在其 后的神秘关系浮想联翩或许某些彩陶纹样成为了文字早期探索的实践依据,为文字 的创造提供了造型上及技巧上的丰富养分,又或许某些文字对彩陶的部分纹样的创作带 来启示和灵感。请看( 图4 - 3 ) 中那些彩陶的纹饰与( 图4 4 ) 中彩陶上的刻画符号是 多么的相似。雷圭元先生在中国图案美这本书中论及中国文字时说:文就是 图案的纹样一。 ( 图4 - 3 )彩陶 ( 图4 q ) 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彩陶上的符号 众所周知汉字的构造法分为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许慎 在后叙中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又说“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渐多也。 许慎将九千多小篆形体进行基本分类, 分为“文”和“字两大类:“文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字 指“假借、转注、 形声 ,前三者是“本于物象 ,后三者是以“文”为根而孳生的。因此在本篇论文中我 重点考证的是象形文字中“文”的那部分。 论文中凡出现“象形文字字样时,除“4 2 1 象形字部分专指造字六法之一 的“象形,其余处均指包括甲骨文和金文在内的象形文字。本章节关于彩陶纹样与象 1 4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形文字的比对,因引用图例众多,故大部分图例录入附录,论文中仅列出少数,阅读本 章节时请参阅附录。象形文字注解部分以该字的最初字形为主,即有甲骨文的便注解甲 骨文,没甲骨文的便注解金文,主要参考左民安先生的细说汉字。 4 2 1 象形宇 “象形字 意即根据客观事物的总体特征,删繁就简描摹其状,见文知意,简明易 懂。“象形字 是文字的本源,文字的演变发展无不是以之为根基。而彩陶中存在的大 量“写实图案”记录了我们的先民如何用简洁的造型、概括的笔触将自然形态的外部轮 廓、内部结构、乃至神情气韵用最精练的线条传递给我们以达到“象形的目的,甚至 有些陶器的造型本身就是仿照自然形态捏制而成。故在删繁就简,描摹物状这方面,彩 陶纹样与象形字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采取了以简练的轮廓线来抓取事物的特征,呈 现平面化的效果。“象形字一不光可以表示具体可见的事物,聪明的先民们通过对事物 总体特性及内在联系的表现,同样可以用“象形字”表达一些较为抽象的事情。 ( 图4 - 5 ) 彩陶 寂 主大 犬 等 赢 焱 ( “焱”字的本义为“众犬狂奔貌”,后引申为迅速敏捷义。) 园圃 ( 图4 6 ) 彩陶 :2 的 黾 1 5 纠 纠 图文并茂彩陶纹样与象形文字的解读与数字化演绎 4 2 2 指事字 象形文字通过简单的线条刻画,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形象乃至神情,而我们先民的 智慧并未止步于此。“指事 比起“象形”可谓人类智慧的又一进步。不管是因为描 摹象形已不足以表达人类的情感与意志,还是人们为了以一当十的制作简便,总之人们 开始将图形符号化,以表示抽象的概念,这是文字开始脱离图形向符号转化的必然。例 - 如在舌头的形象上加一点就是指事字“甘 日,表示这是最知道甜的地方。 “指事文字 是在象形基础上再加上个指事符号作为标记的一种字,通常表示一 些抽象的概念。例如甲骨文中“本、末、朱 这三个字,就是在象形字“木的不同部 位通过添加指事符号,表达不同的意思。 、_ - _ - - h _ _ “- ( 图4 - 7 ) 彩陶 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