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论文)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pdf_第1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pdf_第2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pdf_第3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pdf_第4页
(会计学专业论文)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 h er e s e a r c ho n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c s r a n de m b y l i ux i u m e i b m (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o ft e c h n o l o g y & s c i e n c e ) 2 0 0 8 at h e s i ss u b m i t t e di np a r t i a ls a t i s f a c t i o no f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t h ed e g r e eo f m a s t e ro fm a n a g e m e n t a c c o u n t i n g c h a n g s h au n i v e r s i t yo fs c i e n c e & t e c h n o l o g y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 d e n gx u e z h o n g m a y ,2 0 1 1 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多1 乡刁毖 i ! ii i :驯年厂月歹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沙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0 ,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耐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名:列涉 导师签名 i ii i :勿i ) 年月玎日 日期:沙年月厂日 摘要 近年来上市公司屡见不鲜的利润操控行为,严重损害了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 者的利益。企业在经营上不仅仅追求股东财富的最大化,还应兼顾到员工、顾客、 债权人、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福利,而企业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视是企业社会 责任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情境,探讨会计层面企业社会责任与 盈余管理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理解管理者履行社会责任行为背后隐 藏的盈余管理动机及其影响,也有助于监管层规范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进而提 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 本文首先总结国内外有关c s r 和e m 相关的文献,借鉴国内外学者如何计 量c s r 和e m 变量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三大假设,选择几个重要的影 响盈余管理决定因素,构建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将扩展j o n e s 模型计算出的残 差作为代表盈余管理的被解释变量,把业绩得分、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规模、资 产负债率和产权比率作为解释变量,利用2 0 0 8 年、2 0 0 9 年我国深圳a 股3 9 7 家工业公司的数据,按照净资产收益率和企业社会责任业绩得分将样本进行分 类,运用s p s s l 6 0 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检验,得出结论,验证本文提出的 三大假设:在业绩得分高于6 0 分的小样本中,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呈显著 负相关性;企业为了营造利润稳定增长的态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将采取盈余 平滑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故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正相关性;而公司 管理层还有可能为了达到扭亏或是获取配股资格,将采取盈余激增或是减少的方 式对当期利润进行操纵,故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呈正相关性。其中净资 产收益率、资产规模在检验中关系不显著。最后,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指出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弱关系到盈余管理程度的大小,进而影响投资者、员工、 顾客、政府等相关者的利益,提出运用c s r 机制来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 议,为企业管理者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盈余管理;利益相关者;净资产收益率;c s r 机制 a b s t a c t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t h ee a r n i n g sm a n a g e m e n t ( e m ) m a d eb yt h el i s t e dc o m p a n i e s h a v es e r i o u s l yh a r m e dt h es h a r e h o l d e r sa n do t h e rs t a k e h o l d e r sb e n e f i t s t h e e n t e r p r i s es h o u l dn o to n l yp u r i s to ft h em a x i m i z i n go ft h es t a k e h o l d e r s w e a l t h ,b u t a l s oc o n s i d e rt h ew e l f a r ef o rt h ee m p l o y e e s ,c u s t o m e r s ,c r e d i t o r sa n dt h er e l a t e d s t a k e h o l d e r s t h ee n t e r p r i s e se m p h a s i so nt h er e l a t e ds t a k e h o l d e r sb e n e f i ti sa n i m p o r t a n tc o n t e n tf o rc o r p o r a t es o c i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 c s r ) b a s e do nt h ee c o n o m i c t r a n s i t i o ns i t u a t i o ni nc h i n a ,t h i st h e s i si st od i s c u s s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c s r a n de mi nt h el e v e lo fa c c o u n t i n g t h r o u g h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t h em o t i v a t i o no f e 铷m i l l g sm a n a g e m e n ta n di n f l u e n c e ,w h ic hi s lb e h i n dt h em a n a g e r s f u l f i l l m e n to f c s r ,t h es u p e r v i s o rc a ns p e c i f ye n t e r p r i s e ss o c i a l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b e h a v i o r sa n d i m p r o v et h et r a n s p a r e n c yo ff i n a n c i a li n f o r m a t i o n t h i sp a p e rf i r s t l ys u m m a r i z sl o t so fd o m e s t i ca n d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d o c u m e n t sa b o u t c s ra n de m ,d r a w i n go nt h ee x p e r i e n c ew h i c hi sh o wt om e a s u r et h ev a r i a b l e so f c s ra n de m s e c o n d l yp r e s e n tt h r e ea s s u m p t i o n sa n db u i l das i m p l el i n e a r r e g r e s s i o nm o d e l ,u s i n g t h ee x t e n d e dj o n e sm o d e lt oc a l c u l a t ee ma s b e i n g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o ft h ee x p l a n a t o r yv a r i a b l e ,w h i l ec s rs c o r e ,r o e ,a s s e ts i z e ,l e v a n dt h ee q u i t yr a t i oa se x p l a n a t o r yv a r i a b l e s a tl a s tu s et h e3 9 7i n d u s t r i a lc o m p a n i e s o ft h es h e n z h e nas h a r ea st h es a m p l e ,t e s tt h eh y p o t h e s i s e sw i t hs p s s16 0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s :t h e r ei sa n e g a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c s ra n de mi nt h e c s r m i n d e d c o m p a n i e s ;w h i l e t h e p r o f i t a b l e f i r m sw a n tt oc r e a t eas t a b l e i m a g e ,h a v ei n c r e a s e dt h ea m o u n to fr e s o u r c e sa l l o c a t e dt oa c t i v i t i e sc l a s s i f i e da s c s r ,u s i n ge a r n i n g ss m o o t h i n g i n t h i s s i t u a t i o n ,t h e r ei s ap o s i t i v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c s ra n de m s o m ec o m p a n i e si no r d e rt oo b t a i nt h ep l a c e m e n ts h a r e so f e l i g i b l ea l l o t m e n to rt u r nal o s s m a k i n ge n t e r p r i s ei n t oap r o f i t a b l eo n e ,s ot h e r ei sa p o s i t i v ec o r r e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s ra n de m w h i l er o e ,a s s e s t ,l e va n de q u i t yr a t i o n a r en o ta p p a r e n ti nt h et e s t f i n a l l y , i tp o i n t so u tt h a tt h es t r e n g t ho fc o r p o r a t es o c i a l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i sr e l a t et ot h ee x t e n to fe m b a s e do nt h e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t h e r e f o r a f f e c t i n gi n v e s t o r s ,e m p l o y e e s ,c u s t o m e r s ,g o v e r n m e n t a n d o t h e r s t a k e h o l d e r i n t e r e s t s w i t ht h e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r e s u l t s ,i tg i v e ss o m eg u i d a n c et om a n a g e r sf o r p r a c t i c e k e yw o r d s :e m ;t h es t a k e h o l d e r s ;r e t u r no ne q u i t y ;c s rm e c h a n i s m 2 2 3c s r 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在结合中发展。1 7 2 3 盈余管理理论1 9 第三章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分析 3 1 研究变量。2 2 3 1 1 盈余管理变量2 2 3 1 2 企业社会责任变量2 2 3 1 3 控制变量2 2 3 2 度量方法:一2 3 3 2 1 盈余管理的度量。2 3 3 2 2 企业社会责任的度量2 4 3 3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一2 7 3 4 研究假设2 7 3 5 检验方法2 9 3 6 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关系的检验2 9 3 6 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 0 3 6 2 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业绩的描述3 0 3 6 3 相关性检验及结果3 1 3 6 4 稳健性检验3 4 第四章运用c s r 机制规范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议 4 1 完善上市公司c s r 机制。3 6 4 1 1 建立完善的c s r 自律机制3 7 4 1 2 建立完善的c s r 评估机制3 7 4 2 构建c s r 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3 8 4 2 1 健全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治理结构3 8 4 2 2 建立与完善公司治理法律与监管环境3 8 4 3 加强上市公司c s r 行为的监督3 8 结论与展望 l 研究结论4 1 2 研究展望4 2 参考文献4 3 致 射4 6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一4 7 附录b 实证分析样本数据指标值4 8 第一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 1 研究背景 会计欺诈源于盈余管理行为,而企业利润操控在社会意识上表现为一种责任 的缺失,这已为国内外的众多案例所证实。让我们震惊的两大会计造假案例是安 然公司和世通公司的会计造假案。安然公司在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时进行了一系列 的金融创新,其复杂而又高超的技巧使安然公司得到了金融创新巨擘的美称。而 安然公司也是通过这一点,成功地通过会计造假来维持公司不正当的利益,主要 通过构造特殊目的实体、进行复杂的关联交易和将未来不确定的收益计入本期收 益。2 0 0 1 年2 月2 0 日,财富杂志称安然公司债务堆积:1 0 月,安然公司承 认自1 9 9 7 年以来虚报盈利约6 亿元;1 2 月,公司股票价格下降9 9 ,从9 0 美 元下降至2 6 美分,安然公司只能申请破产。世通公司在虚报巨额利润丑闻曝光 4 个星期后,正式向纽约南区地方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根据破产申请文件, 该公司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的资产总值超过1 0 0 0 亿美元,债务达3 1 0 亿美元,破 产涉及的资金规模是2 0 0 1 年1 2 月申请破产的安然公司的两倍,是今年1 月份环 球电讯破产案的4 倍,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企业破产案。从2 0 0 1 年开 始,世通公司与扩建电信系统工程有关的大量费用没有被作为正常成本入账,而 是作为资本支出处理,这一会计技巧为世通带来了3 8 亿美元的巨额“利润 。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统计,2 0 0 6 年我国发布社会责任报告的企业只有3 2 家, 但截至去年底,已经有7 1 0 家企业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2 0 1 0 年3 月2 9 日,浦 发银行发布了( 2 0 1 0 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是该行自2 0 0 6 年率先在中国银 行业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来,连续第6 年发布报告,报告以鲜明的理念、详 实的信息,形成具有浦发银行特色的报告模式和管理架构。浦发银行首次披露了 公司( 2 0 11 - 2 0 1 4 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战略规划相关内容,该战略与公司品牌战 略以及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相对接,从而将社会责任工作有机融入公司品牌建设以 及整体发展战略之中。浦发银行更加深入关注利益相关方,改变以银行为中心进 行责任案例分析的做法,而是从利益相关方角度,首次以责任议题、责任举措、 责任价值形式,透视浦发银行的责任举措,以及对不同利益相关方产生的责任价 值。 企业管理当局通过各种会计方式造假,向社会传递不真实的财务信息,影响 了投资者的决策,严重损害了顾客、员工、政府的利益,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 害。会计造假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其获得暂时的成功,也可以使其永久身败 名裂。浦发银行的管理者不仅仅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而且积极履行社会责 任,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增强公司透明度,减少盈余管理,为企业的长远发 展注入持久力量。这不禁让人想问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是否存在关系? 社会责任意识强的公司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盈余管理? 如何运用企业社会 责任的约束机制来加强公司治理,改善盈余管理的现状? 实际上,现实企业实践 中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1 1 2 研究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盈余管理是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盈余管 理行为不仅对企业的所有者( 股东) 产生影响,同时也对利益相关者产生严重的 影响。经理人通过对利润进行操纵,给利益相关者造成误解,让他们不能把握企 业资产价值、交易情况、财政状况的真实情况。经理人利用自已拥有的权利,控 制了决策制定的过程,给股东、债权人、雇员以及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所以说,一个企业不单单是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双边关系,同时也是股东,经理 人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多重关系的集合体。企业不仅要承担经济责任、法律责任, 更要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防止利润操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投资者和非投资 利益相关者意义重大。 本文基于我国转型经济的情境,主要探讨会计层面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 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了解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努力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背后真实 的动机及其影响,探索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机制和方法,同时也 给那些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的经理人、各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消费者、政府提供 参考。一方面,对企业的经理人来说,不能只作出最有利于股东的经营决策,还 应该努力承担环境保护、员工工作条件和能力、产品的安全与质量、慈善事业等 社会责任;另一方面,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增强,企业的管理层应努力完善 公司治理结构,降低盈余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公司管理和 财务的透明度,有效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构建战略性的社会责任观,最终实现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经过国外大量学者不断挖掘和开荒,至今已取得丰硕的成 果,并成为当今实证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主要从盈余管理的动因、盈 余管理计量以及国外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对国外盈余管理研究现 状进行归纳和总结。 2 1 盈余管理的动因分析 k a t h e h n e s c h i p i p e r 认为盈余管理就是为了获得某种私人利益,并非仅仅是 中立地处理经营活动而有目的的干预对外财务报告的的过程【t l 。h e a l y 和w a h l e n 认为当管理层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告或构建经济交易而改变财务报告,从而 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此时便产生了盈余管理1 2 】。w i l l i a m k s c o t t 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 a a p 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 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是会计政策选择具有经济后果的一种 具体表现。 西方实证会计理论的创始人瓦茨和齐默尔曼为盈余管理的动因提出了三个 假设:奖金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奖金计划假设认为:如果 其他条件不变,与企业签订了奖金计划的经营者更倾向于通过会计的选择将未来 的盈余调到当期。h e a l y 和h o l t h a u s e n ( 1 9 9 5 ) 的研究发现,设置奖金上限的公 司在达到上限时,往往在编制财务报告时采用递延收益的会计方法1 3 i 。 债务契约假设认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企业偏高债务条款的程度越大,经 营者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将未来盈余调节到当期的可能性越大,以降低违约风 险,这样盈余管理就成为降低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t r u e m a n 和t i m a a n ( 1 9 8 9 ) 检验了企业管理当局存有操纵报告盈余的动机,研究认为企业可以通过收益平滑 来提高潜在投资者对盈余质量的评价,低质量的企业通过平滑收益来模仿高质量 的企业,从而减少债务融资成本【1 。d e f o n d 和j i a m b a l v o ( 1 9 9 4 ) 研究发现公司 在违反债务契约前一年及违约当期做了激进的盈余管理,提升当期报告利润【5 1 。 而s w e n n y ( 1 9 9 4 ) 进行相关研究也得出一致结论。 政治成本假设认为: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企业面临的政治成本越大,经营者 进行盈余管理调整当期的报告利润的可能性越大。国外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主要探 讨了两种形式的监管:行业监管和反托拉斯监管。w a t t s 和z i m m e r m a n 认为易 受反托拉斯监管调查或陷入其他不利政治程序的公司经理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以使得公司呈现较高的获利能力。l o u g h r a n 和r i t t e r ( 1 9 9 5 ) 研究结果表明公司 在发行股票之前会通过财务包装增加股票发行期间的净利润,以提升公司声誉和 股票发行价格,导致股票发行后经营业绩人为滑坡和股票长期收益下降,并称这 种现象为“新股发行之迷”【6 】。 p e l l y 和w i l l i a m s ( 1 9 9 4 ) 以1 9 8 1 1 9 8 8 年间1 7 5 家管理层下市收购的公司为 样本,发现下市收购公司在下市收购前一年的操控性应计利润明显为负,表明管 理层在收购前采取了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l 。 d e a n g e l o ( 1 9 8 6 ) 对1 9 7 3 1 9 8 3 年1 0 年间美国6 4 家上市公司在下市收购前 后应计利润的变动额进行了参数和非参数检验,并没有发现在管理层下市收购前 有系统调低收益的现象【i 】。 3 b u r g s t a h l e r 和d i c h e v l 研究发现公司为了避免报告盈余出现下降或亏损确实 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d e a n g e l o 和s k i n n e r 选择了1 9 8 0 1 9 8 5 年间3 年及以上 出现亏损的上市公司进行检验,但其实证结果并没有支持财务困难的公司将会做 出调增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的假设 9 1 。 此外,企业进行盈余管理还有一些其他的动机,比如对上市公司来说,存在 为树立为公众服务、环境友好的形象动机:为了在客户中建立良好的信用,粉饰 财务报表的强烈动机;分红计划动机;税收动因等,而这些都能影响企业经理人 的决策。除此之外z i m m e r m a n ( 1 9 9 4 ) 和e a s t e r w o o d ( 1 9 9 7 ) 从管理层的控制 权转移背景分析了盈余管理的动因,发现管理层为了保住他们的职位即对公司的 控制权转移持敌意态度。 2 盈余管理计量方法 西方发达国家证券市场发展成熟,受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和制度政策影响,西 方发达国家主要是选择总应计利润模型对盈余管理进行计量。从2 0 世纪8 0 年代 中期开始总应计利润模型基于衡量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不同,先后出现过随机游 走模型、均值回复模型、成分模型、j o n e s 模型、修正j o n e s 模型和行业模型等 多种模型。国外大多数相关研究都是基于j o n e s 模型和修正的j o n e s 模型进行的, 但这两个模型只有在成熟的资本市场且业绩稳定的企业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出计 量优势。 h e a l y ( 1 9 8 5 ) ,d e a n g e l o ( 1 9 8 6 ) 最早提出将上一年的实际利润作为本年度 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而在随后的研究中d e a n g e l o 等将五年的应计利润均值作 为本年度非操控性应计利润的估计值,继而估计本年度的操控性应计利润。j o n e s ( 1 9 9 1 ) 的研究发现操纵性应计利润随着主营业务收入和公司固定资产的变化而 变化,故可以通过主营业务收入和固定资产原值来检测管理层盈余操纵情况【l o 】。 d e e h o w 等( 1 9 9 5 ) 在j o n e s 模型的基础上,将应收账款的变化剔除主营业务收 入,得到修正j o n e s 模型【l l 】。d i e g o p r i o r ,j o r d is u r r o e a 研究盈余管理和企业社会 责任之间的关系时,选取的计量模型是k o t h a r i e t a l ( 2 0 0 5 ) ,该模型也是在修正 的j o n e s 模型上演变而来,通过对可操纵应计利润( d i s c r e t i o n a r ya c c r u a l s ) 的 计量看是否存在盈余管理,即用总应计利润减去可操纵应计利润1 1 2 1 。 3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 国外诸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财务状况,、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 实证分析。布拉格顿和马尔林( 1 9 7 2 ) 以及鲍曼和海尼( 1 9 7 3 ) 使用股东权益收 益率( r o e ) 指标,均指出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的r o e 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帕克和艾尔伯( 1 9 7 5 ) 、海因茨( 1 9 7 6 ) 以及斯图蒂温特和吉特( 1 9 7 8 ) 则使用 净资产收益率( r o e ) 、利润率和每股盈利( e p s ) 或资产回报率( r o a ) 在内 的若干不同的企业绩效衡量指标,他们的研究结果同样证明在企业社会责任与企 4 业绩效指标之间确实有一种正相关关系。科齐赫兰和伍德( 1 9 8 4 ) 采用营业利润 与总资产的比率、营业利润与销售额的比率和经济附加值( e v a ) 等三类会计收 益率分别衡量1 9 7 0 1 9 7 4 年的3 9 家公司和1 9 7 5 1 9 7 9 年的3 6 家公司的企业绩效, 他们发现即使剔除公司资产年限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加强仍然有利于 提升企业绩效【n 】。 4 企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我国关于盈余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研究几乎没有,但国外已有部 分学者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 h s i a n g l i nc h i n 等研究了盈余管理的三种模式:盈余平滑、盈余激进、盈余 减少和规避损失,测试了财务特征和结构体制变量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h s i a n g l i nc h i n 等通过1 9 9 3 2 0 0 2 年间4 6 国家1 6 5 3 家企业的调查,判断企业社会 责任的特性对公司发布的财务信息质量是否有影响。研究认为财务透明度和会计 责任对股东、雇员、消费者、社会和社区以及社会各领导层来说都是同等重要的 参考指标,它快速变成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内部人员 滥用信息优势的程度。通过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形式 取决与企业使用的盈余管理模式。总而言之,具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企业没有盈余 平滑行为,对盈余损失和减少的反应不敏感,但有盈余虚增的倾向,且这种倾向 在法制执行力度强的国家会得到明显的减缓【1 1 。 d i e g ip r i o r ,j o r d is u r r o c a 和j o s e pa t r i b o 认为盈余管理行为损害了利益相 关者的利益,操纵盈余的经理人通过采取c s r 行动来处理利益相关者的激进主 义行为和警惕性。企业组织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c s r 活动,这将促使我们对企 业社会责任背后的真实动机或目的有更深的理解,以及该行为对企业财务状况的 影响。他们选取了2 0 0 2 到2 0 0 4 年间2 6 个国家5 9 3 家跨国公司样本数据研究企 业社会责任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同企业社会责任之间 存在正相关性关系,该结论经过了多种稳健性检测,同时也证明了盈余管理同企 业社会责任组合在一起,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消极的影响。他们在研究结论中 也强调c s r 活动是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社会责任项目过度投资或进行盈余盈余 操纵损害股东利益后,为了获取利益相关者的支持而采取的一种管理防御策略 【:】。z a h r a 认为盈余管理行为使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资产真实价值,交易情况或财 务状况产生误解,从而给公司股东、债权人、雇员及整个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利益相关者和股东则会因他们所遭受的损失而向企业寻求赔偿。 m c w i l l i a m s ,s i e g e l 和w r i g h t y 研究认为:经理人出于资本市场、契约合同 或管理动机进行盈余管理,是为了改善他们的工作环境或是保住他们的职位。而 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致力于一系列的c s r 活动,旨在发展企业利益相关者同环 境主义者之间的关系,目的是为了获得这些组织的支持 i s l 。c s r 活动包括:在产 5 品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考虑社会因素;采用先进的人类资源;通过废品回收、减 少污染来树立环境友好型形象,获得高等级评估或推进社区组织目标的实现等。 经理人为实现不同的目标,借助c s r 活动获得媒体满意的宣传报道,社区的理 解支持,良好的企业管理、投资者和雇员监督的松弛,同时也降低公司产品被抵 制的可能性,避免了公司的游说。实际上,经理人相信通过满足利益相关者的利 益,树立关注环境和社会友好型的形象,将减少利益相关者对他进行盈余管理行 为审查的可能。但是,对c s r 活动的滥用给公司的治理机制社会友好型政 策的实施效果带来了疑惑。 p a g a n o 和v o l p i n 研究认为,经理奖励利益相关者如给员工提供大量的机会 参与社会活动,可以尽量避免来自金融市场敌意收购的压力。因此,我们可以假 设经理人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向信息使用者传递了不真实的企业资产价值、交易 情况、财务状况有关的信息,而使利益相关者造成误解。为了证实他们采取的行 动的合法合理,寻求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支挣,他们往往会被能满足他们利益的 恩惠及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政策所诱惑。研究发现,加强与主要利益相关者间的 关系对公司的财务业绩有直接肯定的影响,企业并没有让经理避免对社会责任活 动的投资【埔】。战略性的c s r 活动对c f p 有积极的作用,而任意的c s r 活动将不 能产生一个最底线的作用,因为投资c s r 活动的成本高于由此带来的收益。 c a t h ya b e a u d o i n 研究了短期奖金结构、信息不对称及企业社会责任是如何 影响经理人对可操纵应计利润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经理们作出的可操纵应 计利润的决策受到代理行为的影响,即经理们的奖金基于财务目标或具有信息优 势时,经理们将运用个人判断对利润进行调整,以使自己的薪金在两年内达到最 大,即使是为了公司利益,经理们也会人为降低利润;当经理们的决策不受代理 行为的影响,即经理的奖金以工资的固定百分比为基础或信息对称时,经理们会 为了更好的满足企业利益而作出利润最小化决策。当经理们的利益和公司紧密相 连时,代理行为对经理们作出的可操作应计利润决策没有影响。结果也表明企业 对社会责任的承诺将减轻代理问题对利润决策的影响。特别是当存在代理问题和 不存在代理问题时利润增长率之间的差异比企业明确表示社会责任和没有承诺 社会责任的公司经理少。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高社会责任承诺的公司中的经理他 们所表现出的行为与他们考虑的因素一致而不是报酬激励结构。当存在代理问题 时,经理以社会责任的名义做出牺牲他们最大化的短期报酬,而倾向于平衡公司 的短期需要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决策【 】。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会计学术界对盈余管理进行理论研究是伴随着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证券 市场的逐步发展而兴起的,众多学者采用实证或规范的研究方法对盈余管理展开 6 了研究,其主要在盈余管理的涵义、动机和盈余管理如何计量方面,并取得了丰 硕的研究成果。 1 盈余管理的涵义 盈余管理最早被解释为旨在有目的地干预对外财务报告,以获取某些私人利 益的“披露管理”【埔】。在会计学术界,关于盈余管理的涵义,始终是热点问题之一。 综观近十年来我国学者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有如下几 种: 一是从管理层对盈余管理的目的或动机出发。魏明海、邓风兰、吴江涛等将 盈余管理看作是管理层为了给企业或自己谋取私利而实施的一种误导行为,误导 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者影响那些基于会计数据的契约 的结果,它更多的表现为一种主动行为【1 9 】。 二是从管理层是否用个人的判断和观点介入财务报表的编制出发。陈宇学、 陈韶君等将盈余管理看成是管理层有限度或无约束地使用个人的一些判断和观 点对会计数据进行策略性的调整,该观点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层在财务报表 中存在的大量未来事项情况下必须做出判断,管理层运用判断的目的在于向利益 相关者提供更有用的决策信息 1 9 1 。 三是从是否遵守会计准则出发。陆建桥,陈建歧,周长青等将盈余管理定义 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的会计政策,为了实现自身 效用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而做出的会计选择【伸】。宁亚平( 2 0 0 4 ) 认为盈余 管理是指管理层在会计准则和公司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盈余操纵,或通过重组经 营活动或交易达到盈余操纵的目的。但这些经营活动或交易的重组增加或至少不 损害公司价值。 以上三种定义分别从盈余管理的目的、方式和方法的合法性对盈余管理的定 义做了界定,当然学术界对盈余管理还有一些其它解释,但以上述三种定义最具 代表性。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无论 是董事会、经理层还是财务总监,他们作为会计信息的加工者,有权选择会计政 策,有权变更会计估计,有权安排交易发生的时间和方式等,那么企业管理当局 有目的地、刻意地选择对自身有利的会计政策或交易安排,甚至操纵会计利润, 所以也可以说盈余管理是一种蓄意行为,其终极目标是企业管理当局谋取自身利 益最大化。 2 盈余管理的动机 我国公司法和相关法规对公开发行股票有着严格的法定程序,例如公司 需近三年连续盈利,预期利润率超过同期银行存款利润率等。一些经营业绩不佳、 不够资格上市的公司,通过盈余管理粉饰财务报表,从而获得股票上市的资格。 另外, :公司法还将新股上市的定价与公司每股收益相挂钩。a h a r o n y 、l e e 和 7 w o n g ( 1 9 9 7 ) 在研究发行b 股与h 股的8 3 家企业公开首次发行前后业绩波动 情况时发现:发行人平均资产利润率在公开首次发行前两年开始上升,在公开首 次发行当年达到顶峰,随后则呈现下降趋势1 2 0 1 。 林舒、魏明海( 2 0 0 0 ) 对1 9 9 2 年至1 9 9 5 年1 0 8 家a 股公司公开首次发行 前后业绩波动进行了研究,发现公开首次发行前2 年和前1 年业绩处于最高水平, 而当年呈显著下降而不是继续上升或轻微下降的趋势,并认为公司在公开首次发 行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 张翔键、黄少安等通过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有股权融资偏好,其原因就在 于我国上市公司配股的融资成本低于举债成本,大量上市公司在成功发行股票以 后,便会利用配股的机会进行再次融资j e l l 。 孙铮、王跃堂( 1 9 9 9 ) 对微利现象、配股现象、重亏现象进行研究,由上市 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分布的总体检验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就总体而言确实存在操纵 盈余的倾向。 陆建桥以沪市1 9 9 2 年至1 9 9 7 年的2 2 家亏损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通过采用 四种模型分别对亏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亏损公司 在首次出现亏损的前一年度有明显调增收益的行为,在亏损的第一年度有调减收 益行为,在扭亏为盈年度有调减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f 2 2 】。 蒋义宏用截面模型计算出来的残差标准差作为盈余质量的替代变量,研究发 现欧盟全面推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加强各国会计协调后上市公司具有更低的 残差标准差,即更高的盈余质量【2 3 】。 宋衍蘅( 2 0 0 3 ) 以1 9 9 4 2 0 0 0 年所有宣告或实施配股的a 股上市公司作为研 究样本,探讨了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影响上市公司配股决策的有关因素, 进而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可能配股动机 e l l 。 李莹( 2 0 0 8 ) 以沪深亏损公司为样本,从监管制度和公司治理动机角度来讨 论亏损上市公司与盈余上市公司比较更有政策因素以及动机来进行盈余管理【2 ,】。 周华( 2 0 0 9 ) 以2 0 0 5 年到2 0 0 7 年股权激励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业绩显示刚刚 达到股权激励授予或行权的要求时,很可能是通过盈余管理调高盈余来满足激励 计划要求【2 6 】。 薛云奎、程敏( 2 0 0 4 ) 通过对国有股权发生变更的公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这些公司在国有股权转让前,经理人降低利润进行盈余管理,从而造成国有资产 流失。杨成文、成丽、吴涛从个人价值观角度认为盈余管理行为的产生主要依存 于企业管理当局的伦理道德取向。一旦管理当局自身的价值观偏离伦理道德,也 就是说其道德水平较低,道德意识较弱,此时便容易产生盈余管理行为。 我国资本市场研究的盈余管理动机主要有扭亏和避免退市( 陆建桥,1 9 9 9 1 8 陈晓、戴翠玉,2 0 0 4 ) 、保配股( 陈小悦、肖星、过晓艳,2 0 0 0 ) 等方面,此外 还有筹资动机,为了筹集资金,维护股东的权益,上市公司需要进行盈余管理【2 7 】。 总体比较集中于保配股、扭亏和避免退市、i p o 等方面,与国外相比,我国学者 研究的范围相对比较狭窄,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能是我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发 展还不是很成熟,所以这些方面数据的收集比较困难或研究方法还不成熟等。盈 余管理的动机除了资本市场动机,还包括契约动机、监管动机和政治动机,还有 管理层奖金补偿与盈余管理、管理层变更与盈余管理等方面,在这些方面国内研 究相对较少。 3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 盈余管理存在和发生的两类基本因素可以归为可能性因素和必然性因素。其 中可能性因素包括:第一,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企业经营业务和会计事项的多 样性和不确定性是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基础。在会计准则范围内,企业管理 当局可以在各种会计政策和方法或运用职业判断来处理经济业务或是编制财务 报告【l l 】。第二,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权限。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重大交易如并 购、重组、关联交易等事项的决策权限,为其进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能。 必然性因素有三个方面:第一,管理当局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分歧是影 响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利益的不一致以及激励手段的差异,加上信息的不对称 以及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管理当局出于政治成本或债务成本动因,或是自身的 利益而进行盈余管理1 1 5 1 。第二,权责发生制的固有缺陷必然会促进盈余管理行为 的产生。权责发生制下允许企业选择特定的方法将各期间的收入与费用、收益和 损失相配比,为盈余管理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该行为是现行会计模式必然 导致的结果。第三,会计准则的灵活性和滞后性是形成盈余管理的重要因素。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盈余管理的继续存在是必然的,重要的是会计准则的制定 者要如何协调各方的利益,如何控制盈余管理,如何使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和不进 行盈余管理的利益趋于一致。 ,7 4 盈余管理的计量 盈余管理实证研究的关键是如何计量盈余管理水平,从最近几年的研究看, 计量盈余管理的方法众多,总的来说,出现了总体应计利润模型、特定应计利润 模型和频率分布方法三大类模型,但是学术界还没有找到一种普遍认可的计量模 型。总应计利润模型把操控性应计利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