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新书》虚词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新书》虚词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新书》虚词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新书》虚词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新书》虚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新书、是贾谊的政论文集,共五十八篇,由后人将其奏疏、论述等汇编而 成,基本上反映了西汉初年汉语的实际面貌。 本文以导师国兆麟先生文法学及其散论的语法体系为参照,对毅书 中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四类虚词送行分丰斤统计,考察其用法特点,并与部分 先素文献及史记的同类虚词进行比较,探讨其在西汉辛刃年的发展。文章以副 词、介词、连词、助词各为章,每章按小类分鄹考察新书的虚谪:统计每 一虚词的出现次数,描写其用法特征,并对功能相近的虚词加以比较,分析其异 阁。各章末尾进行小结,说明此类虚词在新书中的新发展。 新书的艨词上承先泰虚词,用法比较全面成熟,亦呈现l 出发展的趋势。 溉耷新虚词的产生,如副词“立”、“稍稍”,也褒j 艮虚词的逐瀣消亡,如衬音 助词“若”、 “葡”;部分虚词功能扩展,如连词“赦”、语气助词“乎”、 “哉”,部分虚谰功能萎缩,如介词“於”;有然虚词还出现了独特的角法,如 连词“园”、 “而”。总的来说, 新书的虚调用法整体上接近予史记。 关键词:新书虚词虚化 发展 a b s t r a c t x i n s h ui sac o l l e c t i o no fp o l i t i c a lt h e s e sb yj i ay i ,w h i c hc o n s i s t so f5 8p a s s a g e s i tw a sc o m p i l e df r o mh i sm e m o r i a l st ot h et h r o n ea n d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sb yl a t e r g e n e r a t i o n s a n di tb a s i c a l l ye m b o d i e s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i nw e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 t h i st h e s i sr e f e r st o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s y s t e mo fm r z h a o h n sg r a m m a ra n d s o m ee s s a y s ,a n a l y s e sa n dc o u n t sf o u rk i n d so ff u n c t i o nw o r d si nx i n s h u ,s u c ha s a d v e r b s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c o n j u n c t i o n sa n dp a r t i c l e s i te x p l o r e s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 i r u s a g e s ,c o m p a r e st h e mw i t ht h e i rc o u n t e r p a r t si ns o m ep r e q i nd o c u m e n t sa n ds h i j i , a 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f u n c t i o nw o r d si ne a r l yw e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 t h e 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a d v e r b s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c o n j u n c t i o n sa n dp a r t i c l e s e a c hc h a p t e re x p l o r e se a c hf u n c t i o nw o r da c c o r d i n gt oi t s c a t e g o r y :c o u n t i n gh o w m a n yt i m e si ta p p e a r si nx i n s h u ,d e s c r i b i n gi t su s a g e s ,c o m p a r i n gi tw i t hs i m i l a r f u n c t i o nw o r d sa n da n a l y z i n gt h e i rd i f f e r e n c e s t h e r ei sac o n c l u s i o na tt h ee n do f e a c hc h a p t e r ,w h i c hd i s c u s s e s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a c hk i n do ff u n c t i o nw o r d si n x i n s h u f u n c t i o nw o r d si nx i n s h us u c c e e df u n c t i o nw o r d si np r e q i nd o c u m e n t s s ot h e y a r e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m a t u r e ,a n dt h e yt e n dt od e v e l o p s o m en e wf u n c t i o n w o r d se m e r g e ,s u c ha sa d v e r b s l i ( 立) a n d “s h a o s h a o ”( 稍稍) ,a n ds o m eg r a d u a l l y d i eo u t ,s u c ha ss y l l a b l ep a r t i c l e s r u o ”( 若) e r ( 而) s o m ee x t e n dt h e i rf u n c t i o n s , s u c ha st h ec o , u n c t i o n “g u ( 故) ,m o d a lp a r t i c l e s h u ,( 乎) a n d “z a i ”( 哉) ,a n d s o m es h r i n k ,s u c ha st h ep r e p o s i t i o n “y u ( 於) s o m ef u n c t i o nw o r d se v e nd e v e l o p s p e c i a lu s a g e s ,f o re x a m p l e ,c o n j u n c t i o n s “y i n ”( 因) a n d e r ,( 而) i ns h o r t ,t h eu s a g e s o ff u n c t i o nw o r d si nx i n s h ua r es i m i l a rt ot h o s ei ns h i j i k e yw o r d s :x i n s h u f u n c t i o nw o r d sf u n c t i o n i z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独创性声明 本人乒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i 、迸行的研冤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囊徽大拳或其他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弼志对本研究所做妁任何贡献均 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巧錾结莲l 签字日期: g 0 0 6 年乒月2 乒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安徽犬巷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妁规定, 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阕。本人授权霎徽犬 缸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 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黎晦遂 签字目期:口口6 年争月二弘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导都签名 签字日期: 电话: 邮编: 疆口磅朋 b 年 扩舌 兹吖 t | ; 引言 贾谊是西汉初著名的儒生,学识渊博,捷给善对,曾得到汉文帝的赏识,拟任以公 卿之位。因受到绛、灌等老臣的排挤,出任长沙王太傅,后拜为梁怀王太傅。粱怀王坠 马死,贾谊亦哀伤而死,时年三十三岁。尽管贾谊一生短暂,但其思想与文学j 能,可 彪炳史册。司马迁撰史记,将他与屈原并列,作屈原贾生列传。 贾谊作品主要有政论文和赋两类。新书是其政论文集,共五十八篇,但阀孝、 礼容语上两篇亡佚,现存十卷五十六篇。新书与汉书贾谊传引文存在不 合之处,且部分篇目、内容与礼记、说苑、新序等相同,宋代陈振孙、清 代姚鼐等怀疑新书为伪书。经考证,新书实际上并非贾谊亲自编纂,而是后人 将其奏疏、论述等汇编而成。其中文字主要为贾谊所作,但也有部分是后人所加。如先 醒篇“怀王问於贾君”、“贾君对日”,称“贾君”,应不是贾谊自作。总的说来, 新书基本上反映了西汉初年汉语的实际面貌,是可资利用的古代汉语研究资源。 新书由于长期流传,散佚脱漏严重,颇有迂曲难通之处。明清以来,整理校勘 新书的已有数家,当代有阎振益、钟夏新书校注,方向东贾谊( 新书) 集解 较有参考价值。校注以繁体排版,以明正德十年吉府本为底本,其源头版本甚古, 比较真实地保存了新书的面貌:集解以卢文诏本为底本,简体,详细地收集了 各家对新书的注释,且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本文词汇统计以新书校注为基础, 参考贾谊新书) 集解,在词义理解等方面兼收二者之长处。 本文所讨论的虚词为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四类。代词能充当核心句法成分,还 能独立成句,因此本文不作为考察对象。叹词一般是表示感叹或应答之辞,独立于句子 结构之外,用法不同于一般虚词,因而也不列入本文范围。至于助词,按白兆麟师文 法学及其散论所述,包括结构助词、语气助词和衬音助词。其中语气助词相当于一般 语法著作中的语气词,衬音助词则为一般所说的“词头”、“词尾”经统计,新书 共有虚词2 2 5 个,其中副词1 2 1 个,介词1 5 个,连词6 4 个,助词2 5 个( 一词分属两 类者,则重复统计,若分属某一类中不同小类者,则不重复统计) 新书因引用诗 经等典籍而保留的先秦虚词,如否定副词“匪”、情态副词“宁”、语气助词 “恩”“止”、村音助词“於”等,因为除引文外无其他用例,不列入本文的考察范围。 t 飘 由删切程 新书虚词的用法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是用法比较全面、成熟。主要表现为对先秦用法的继承,具体每一个词的用法, 尤其是介词表现出综合性、复杂性的特征。 二是呈现出发展的趋势。其发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功能的扩展,一种是功能 的萎缩。如:连词“故”在新书中不仅表因果关系,也用于各种推论中,既可以用 于综合总结,也可用于演绎推展。另外,还虚化为仅起连接作用,甚至仅相当于句首语 气词“夫”。介词“於”在新书中用例仅4 0 4 处,远低于“而”、“以”等虚词, 而在左传中,其数量相差并不大。 三是出现一些独特的用法。如:“而”在新书中可用于连接名词,“因”相当 于“而”,表转折关系。有人认为这是“贾谊独有之用辞风格,毋须强解川”。 四是虚词分布不均衡。部分虚词在新书中的分布表现出集中、不均衡的特点。 如:“故”大量出现在卷九大政上、大政下二篇中;“因”集中于卷一数宁 篇中。这可能与新书为汇编成书而文体风格不完全一致有关。 1 】州撤益,钟夏新书技灌,中毕书局,2 0 0 1 年3 3 贞 镍一章酗诲 第一章副词 副词是“用束修饰和限制动词、形容词或句子谓语,表示动作或洼状的程度、范围、 数量、时i - 日j 、否定、语气等意义的词”。与其他虚词相比,副词用法多样,不仅有限 定动词、形容词等功能,有的副词还能描摹动作、状态之情貌。因而关于副词属实词还 是嘘l 司,及界定菜些l z 足舀为副词,学小界一直有争论。不过,现在一般f 】= j = 向于把副l 司 划为虚词。本文也采取这一观点,认为副词一般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也不能作核心句 法成分,不同于实词。至于具体词语是否归入副词,本文认为只能作状语的词为副词。 鉴于古汉语以意合为主,词的兼类现象较多,考虑到分布频率和词义问题,对于一些既 充当状语,又可充当其他句法成分的词,我们认为:如果作状语时,词义已经虚化,不 同于作其他成分,则认作副词;词义有相通之处,但从出现频率看,作状语频率明显高 于其他用法,也认作为副词;否则,不认作副词。例如“甚”,新书中共出现5 2 处,其中3 l 处作状语,只占5 9 6 。且作状语时词义与作谓语时几乎相同,所以不认作 副词。 经统计,新书中副词共1 2 1 个,上古汉语中常见的副词基本出现,而且用法也 比较全面。根据一般分类法,新书中的副词可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频数副词、 时f 日j 副词、否定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敬谦副词八类。 一、程度副词 程度副词用于表动作行为或性状的程度。根据所表达程度的高低,将程度副词分为 两类,一类表程度高,一类表程度低。新书中的程度副词绝大部分表程度高,只有 “少”表程度低。其中表程度高的又可分为两类:表绝对程度的如“最、太、尤、至、 大”,表程度逐渐增加的如“益、愈、加”。 1 最 “最”共出现1 0 次,9 次用作程度副词,集中于 ( 5 8 ) 六理、六荚,德之所以生阴阳、天地、人与力物也,固为所生者法也。( i i i 德 说) 鸽一审幽硼 1 8 故 “故”共出现4 7 2 次,其中副词2 次,相当于“本柬”。 ( 5 9 ) 饭物故四五盛,羹靛喷炙,肉具醯醢。方数尺於拍,令一人坐此,胡人欲观名, 固白数在旁。( 匈蚁) ( 6 0 ) 故日:“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非冗占也,故在主而已。( 谕诚) 1 9 必 “必”共出现1 5 0 次,其中虚词1 4 5 次,全为情态副词。 a 表示推测或判断,8 9 次: ( 6 1 ) 彼见秦阻之难犯,必退阵。( 过秦下) ( 6 2 ) 仆未之得验,然其刑必然。( 铸钱) ( 6 3 ) 夫忧民之忧者,民必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礼) b 表示必要性,3 1 次: ( 6 4 ) 夫树国必审相疑之势,下数被其殃,上数爽其忧,凶饥数动,彼必将有怪者生 焉。( 藩伤) ( 6 5 ) 故择其所嗜,必先受业。乃得尝之;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能为之。( 保傅) c 表示必然性、确定性,而没有其他可能,1 9 次: ( 6 6 ) 故疏必危,亲必乱。( 亲疏危乱) ( 6 7 ) 周武王问於王子旦日:“敢问治有必成,而战有必胜乎? 攻有必得,丽守有必 存乎? ”( 修政语上) d 表示行为、态度孥决,6 次: ( 6 8 ) 及赵灭智伯,豫让雾面变容,吸炭变声,必报襄子,五起而弗中,襄子一夕而 五易卧。( 阶级) ( 6 9 ) 然后忿心发怒,出凶言,阴必死。( 耳痹) 2 0 反 “反”共出现1 0 0 次,其中虚词7 次,都为情态副词,表示与一般情况相反。 ( 7 0 ) 足反居上,首顾居下,是倒县之势也。( 解县) ( 7 1 ) 故见祥而为不可,祥反为祸。( 春秋) ( 7 2 ) 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雠,何无耻之甚也! ( 谕诚) 2 1 顾( 故) “顾”出现2 3 次,5 次为情态副词,表示与预期情况不合。 3 l t 蕊书辔碗研究 ( 7 3 ) 故善为天下者,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今顾退七福而行博祸,可谓长大息 者,此其一也。( 铜布) ( 7 4 ) 以汉而岁致会絮缯彩,是入贡职於蛮夷也,顾为戎人诸侯也。( 势卑) ( 7 j ) 纣将与武王战,纣陈其卒,左臆右臆,鼓之不进,皆还其刃,顾以乡纣也。( 连 语) “故”通“顾”,相当于“反而”,1 次: ( 7 6 ) 今陛下力制天下,颐指而如意,而故称六国之祸,难以言知矣。( 权重) 2 2 犹 “犹”共出现4 5 次,其中实词1 9 次,虚词2 6 次,为情态副词。 a 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的继续进行或存在,共2 1 次: ( 7 7 ) 岁复之后,犹禁陈耕。( 忧民) ( 7 8 ) 汉之为汉建四十岁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也。( 无蓄) ( 7 9 ) 寡人朝饥馑时,酒二旭,重裘而立,犹僭然有寒气,将奈我元元之百姓何? ” ( 谕诚) b 表示让步,相当于“尚”,可用于“犹况”结构中,3 次: ( 8 0 ) 弗知犹可,闻或以告,而夫子弗听。( 审微) ( 8 1 ) 圣主所在,鱼鳖禽兽犹得其所,况於人民乎! ( 礼) ( 8 2 ) 故爱思文王,犹敬其梏,况於其法教乎! ( 君道) c 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2 次: ( 8 3 ) 诸侯犹且人恣而不制,犹且槁立而服强也,至其相与,持之以纵横之约相亲耳。 ( 益壤) 2 3 尚( 常) “尚”共出现1 4 次,其中虚词1 1 次,为情态副词。 a 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仍然存在,4 次: ( 8 4 ) 莫大诸侯,澹然而未有故者,天下非有固安之术也,特赖其尚幼,伦猥之数也。 ( 制不定) ( 8 5 ) 然尚有可诿者,日疏。( 亲疏危乱) b 表示让步,常用于“尚况”结构,“尚”即“尚且”,5 次: ( 8 6 ) 明帝尚不能以安,后世奈何? ( 制不定) ( 8 7 ) 夫民尚践盘其躯,而况有其民政教乎! ( 连语) 碧一矿z c j , j c 用于反问句,2 次: ( 8 8 ) 令此不输将不奉主,非奉地义也,尚安用此而久县其心哉? ( 属远) ( 8 9 ) 苟或非天予民,尚岂天子? ( 匈奴) 新书p 中“常”2 次厄作“尚”,表示瞒优继续仔在。 ( 9 0 ) 夫以天子之位,用天子之力,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常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假设陛下居齐桓之处,将不合诸侯匡天下乎! ( 宗首) ( 9 1 ) 苟身常无患,但为祸未在所制也。( 权重) 2 4 遂 “遂”共出现3 1 次,其中实词1 3 次,虚词1 8 次,1 3 次为情念副词,表示动作行 为与前一件事相承: ( 9 2 ) 斩木为兵,揭于为旗,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 族矣。( 过秦上) ( 9 3 ) 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海内之气,清和咸理,则万生遂茂。( 数宁) ( 9 4 ) 故吾恐蛭之见也,遂吞之。( 春秋) 2 5 则 “则”也可以出现在主谓之间,表示与前一句的关联,同时表示强调。5 次: ( 9 5 ) 君之宠臣,虽或有过,刑戮不加其身,尊君之势也,此则所以为主上豫远不敬 也,所以体貌群臣而厉其节也。( 阶级) ( 9 6 ) 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 ( 退让) ( 9 7 ) 丧服称亲疏以为重轻,亲者重,疏者轻,故复有麋衰、齐衰、大红、细红、缌 麻,备六,各服其所当服。夫服则有殊,此先王之所以禁乱也。( t k 术) 2 6 亦 “办”共出现3 4 次,全部为副词。 a 用于并列结构中,表示前后两项之问有相同之处,2 3 次: ( 9 8 ) 殿门俱为殿门,阑入之罪办俱弃市。( 等齐) ( 9 9 ) 令匈奴降者,时时得此而赐之耳。一国闻之者见之者,希心而相告,人人冀幸, 以为吾至办可以得此,将以坏其目。( 匈奴) ( i 0 0 ) 昔者先王与帝修道而道修,寡人之望也,办愿以教。敢问兴国之道奈何? ” ( 修政语下) b 用于让步复句中,表示退一步着想后,结果仍然一样,3 次: t 瓤书臻碗讲究 ( 1 0 1 ) 梁有疑狱,吏半以为当罪,半以为不当,虽梁王办疑焉。( 连语) ( 1 0 2 ) 虽古之善为人臣者,办若此而已。 ( 礼) c 用于假设句,表示在假设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某种情况,3 次: ( 1 0 3 ) 我欲大城陈、蔡、叶与不羹,赋车各千乘焉,办足以当晋矣,又加之以楚, 诸侯其来朝乎? ( 大都) ( 1 0 4 ) 夫卑贱者习知尊贵者之事,一旦吾办乃可以加也,非所以习天下也,非尊尊 贵贵之化也。( 阶级) d 用于转折复句中,表示虽然存在某种情况,但同样应该施行某种行为,1 次: ( 1 0 5 ) 是族在晋,有三卿五大夫,贵矣,亦可以戒惧矣。 ( 礼容语下) “亦”还用于“不亦乎”结构中,出现4 次,例见前“不”条。 2 7 乃 “乃”共出现6 4 次,其中4 4 次用作情态副词,表示后事在情理上或时间上与前事 紧密相关。 ( 1 0 6 ) 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安。( 益 壤) ( i 0 7 ) 必须困至乃虑,穷至乃图,不办晚乎! ( 忧民) 2 8 一 “一”有l 例用作表相关性的情态副词,表示动作行为刚发生即产生了某种结果, 相当于“一旦”。 ( 1 0 8 ) 上之所得者甚少,而民毒苦之甚深,故陈胜一动,而天下不振。( 属远) 七、语气副词 语气副词用来表特定语气,一般位于谓语前,根据所表语气的不同,可再分为五类: ( 一) 表肯定语气: 1 即 “即”共出现3 2 次,实词1 4 次,虚词1 8 次,1 次用作语气副词。“即”表肯定语 气,位于名词性谓语前。 ( 1 ) 窃料匈奴控弦大率六万骑,五口而出介卒一人,五六三十,此即户e l - _ - - 十力耳, 未及汉干石大县也。( 匈奴) 2 遁 第一旁m i 7 “遁”出现2 次,1 次为语气副词,表肯定语气,另一处为时蚓词。 ( 2 ) 而贤主者,学问不倦,好道不厌,惠然独先适学道理矣。( 先醒) ( 二) 表推测语气: 3 殆 “殆”共出现9 次,其中7 次为虚词,全为语气副词,表推测语气。 ( 3 ) 若夫束缚之,系绒之,输之司空,编之徒官。司寇、牢正、徒长、小吏骂詈而 榜笞之,殆非所以令众庶见也。( 阶级) ( 4 j 夫锌此而肯芟上名,始末有也。( 擎产子) ( 5 ) 吾见晋君之容而听三郄之语矣,殆必有祸矣。( 礼容语下) 4 类 “类”共出现1 5 次,虚词8 次,其中语气副词6 次,表推测语气。 ( 6 ) 其欲有卒也类良有,所至逋走而归诸侯,殆不少矣。( 益壤) ( 7 )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移心而向道,类非俗吏之所能为也。( 俗激) ( 8 ) 家属、知识及吏之所疑,系囚、榜笞及奔走者,类甚不少。( 铸钱) 5 虑 “虑”共出现1 9 次,1 3 次为虚词,全为推测语气副词,表情况大概如此。 ( 9 ) 地制一定,宗室子孙,虑莫不王。( 五美) ( 1 0 ) 假父疆组杖警,耳虑有德色矣;母取瓢梳箕帚,虑立讯语。( 时变) ( 1 1 ) 令此其居处乐虞,困京之畜,皆过其故王,虑出其单于或,时时赐此而为家耳。 ( 匈奴) 6 盖 “盖”出现3 次,仅1 次为虚词。“盖”表推测语气。 ( 1 2 ) 五岁小康,十岁一凶,三十岁而一大康,盖日大数也。( 忧民) ( 三) 表诧异、转折语气: 7 曾 “曾”出现1 0 次,3 次为实词,7 次为虚词。“曾”为语气副词,表诧异、出乎意 料的语气7 次。 ( 1 3 ) 民乎,寒耕热耘,曾弗得食也。( 审微) ( 1 4 ) 窃恐陛下接王淮南王子,曾不与如臣者孰计之也。( 淮难) ( 1 5 ) 及至於隋,左右问日:“王何曾惜一踌屦乎? ”( 谕诚) 新罄2 7 * y ) 8 直 “直”共出现1 1 次,1 次为语气副词,表示转折。 ( 1 6 ) 夫孰为民主,直与民为仇,殃忿若此! ( 连语) ( 四) 表祈使语气 新书中表祈使的语气副词,只有“其”,见下文统一分析。 ( 五) 表反问语气 9 可 “可”共出现2 3 0 次,其中1 次为虚词,帮助表反问语气。 ( 1 7 ) 淮阴侯、韩王信、陈稀、彭越、黥布及卢绾皆功臣也,所尝爱信也,所爱化而 为仇,所信反而为寇,可不怪也? ( 制不定) 有几个语气副词用法比较复杂,出现的环境多种多样,所表的语气不限于一种,为 了便于比较,不至于显得零散,现集中分析如下: 1 0 岂 “岂”共出现3 9 次,全为语气副词。 a 用于问句,表示反问语气,3 4 次: ( 1 8 ) 地理蚤定,岂有此变? ( 制不定) ( 1 9 ) 季孙闻之,惭日:“使穴可入,吾岂忍见宓子哉? ”( 审微) ( 2 0 ) 为人上者乃试而图之,岂将有及乎? ( 无蓄) b 用于问句,表示揣测、质疑的语气,5 次: ( 2 1 ) 自缪公以来,至於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此岂世贤哉? 其势居然也。( 过 秦下) ( 2 2 ) 大禹之治天下也,诸侯万人而禹一皆知其国,其士万人而禹一皆知其体。故大 禹岂能一见而知之也? 岂能一闻而识之也? 诸侯朝会,而禹亲报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 国也。其士月朝,而禹亲见之,故是以禹一皆知其体也。( 修政语下) ( 2 3 ) 岂胡亥之性恶哉? 其所以习道之者非理故也。( 保傅) 各问句都是对原因的推测,并对这些推测提出质疑。最后一例是对前人所述情况的 质疑。问句后都紧接有正面的说明。 1 1 乃 “乃”共出现6 4 次,语气副词1 3 次。 a 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7 次。 铺一幸粕词 ( 2 4 ) 日一用汉法,事诸侯王乃事争帝也。( 等齐) ( 2 j ) 其余猖蹶而趋之者,乃豕羊驱而往。( 俗激) ( 2 6 ) 故材性乃上主也,贤人必合,而不肖人必离,国家必治,无可忧者也。( 连语) b 表吓兜骨语气,6 次。 ( 2 7 ) 此时而乃欲为治安,虽尧舜不能。( 宗首) ( 2 8 ) 王人於天子国横行不辜而无谴,乃赐美人,多载黄余而归。( 淮难) ( 2 9 ) 虢君日:“贤,人之所以存也乃亡,何也? ”( 先醒) 1 2 其 “其”共出现5 7 7 次,虚词2 7 次,全为语气副词。 a 表示估计、推测的语气,1 5 次: ( 3 0 ) 谚日:“君子重袭,小人无由入;正人十倍,邪僻无由来。”古之人其谨於所 近乎! ( 容经) ( 3 1 ) 易日:“呜鹤在阴,其子和之。”其此之谓乎! ( 春秋) b 用于转折复句的后一分句中,表示确认的语气,2 次: ( 3 2 ) 故天之诛伐,不可为广虚幽间,攸远无人,虽重袭石中而居,其必知之乎! ( 耳 痹) ( 3 3 ) 然且大禹其犹大恐,诸侯会,则问於诸侯曰:“诸侯以寡人为骄乎? ”( 修政 语上) c 强化疑问或反问语气,句中多有疑问词,9 次: ( 3 4 ) 文王日:“吾梦中已许之矣,柰何其倍之也? ”( 谕诚) ( 3 5 ) 故登山而望,其何不临,而何不见? ( 3 6 ) 有是宠也,而益之以三怨。其谁能忍之? ( 礼容语下) d 表示祈使语气,1 次: ( 3 7 ) 卫君垂泣而拜其臣民日:“寇迫矣,士民其勉之! ”( 春秋) 1 3 独 “独”共出现2 5 次,其中4 次用作语气副词。 ( 3 8 ) 陛下之与诸公也,非亲角材而臣之也,又非身亲封王之也,自高争帝不能以是 一岁为安,陛下独安能以是自安也? ( 亲疏危乱) ( 3 9 ) 周谚日:“囊漏贮中。”而独弗闻与? ( 春秋) ( 4 0 ) 天下有贤,而我独不得。若吾生者,何以食为? ( 先醒) t 鞒转啦碗磺究 ( 4 1 ) 而舜独有贤圣之名,明君子之实,而我曾无邻罩之闻,宽狗之智者,独何与? ( 劝学) 例( 3 8 ) 例( 3 9 ) 用于反问句,加强反问语气。例( 4 0 ) 用于陈述句,表示诧异语气。例 ( 4 1 ) 用于特指问句,加强询问语气。 1 4 或 “或”共出现4 5 次,虚词1 0 次,其中4 次为语气副词。 a 表示推测语气,2 次: ( 4 2 ) 未获耳,富人不贷,贫民且饥,天时不收,请卖爵鬻子,既或闻耳。( 忧民) ( 4 3 ) 故失时不雨,民且狼顾矣。岁恶不入,请卖爵鬻子,既或闻耳矣。( 无蓄) b 起加强语气的作用,2 次: ( 4 4 ) 襄王弗听,日:“周国虽微,未之或代也。”( 审微) ( 4 5 ) 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贬败,莫之振救。( 无蓄) 八、敬谦副词 敬谦副词用束表示对别人的尊敬或自己的谦卑,一般由动词或形容词虚化而来,不 再有实在的意义,但与原有意义尤其是原来附着的色彩意义有内在联系。先秦汉语中敬 谦副词有十余个,但新书中只有“请、幸、谨、窃、敢、伏”六个。其中,前三个 为表敬副词,后三个为表谦副词。 1 请 “请”共出现4 5 次,虚词1 5 次,全为表敬副词,一般只用于自身,没有“请求” 义。 ( 1 ) 以地为少,馀请益之。( 审微) ( 2 ) 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 ( 3 ) 日:“请问虚之接物,何如? ” 2 幸 “幸”共出现3 5 次,1 8 次为虚词, 为对方的某种行为对自己是一种幸事。 ,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 谕诚) ( 道术) 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用于对方的动作行为,意 ( 4 ) 惟陛下幸少留意,省臣昧死以闻。( 益壤) ( 5 ) 令此时大具,召胡客,飨胡使,上幸令官助之具,假之乐。( 匈奴) ( 6 ) 此无息时,事甚不少,於上大不便,原陛下幸勿忽。( 铸钱) 锻一章鼬谢 3 谨 谨”出现1 1 次,2 次为虚词,为表敬副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用于自身的动作行 为。 ( 7j 臣l ¥倍之天j 也,验之 上古,象z 当”之务,f l 夜仑此i :孰也,独太乜芭愤,j 时敢忽也。( 数宁) ( 8 ) 於三命日谨受命,拜而退。( 立后义) 4 窃 “窃”共出现3 7 次,3l 次为表谦副l 口j ,一股_ 嚼于表示心理:舌动、感知等的动词前。 ( 9 ) 窃迹前事,大抵强者先反。( 藩强) ( 1 0 ) 昔高帝起布衣而服九州,今陛下杖九州而不行於匈奴,窃为陛下不足。( 威不 信) ( 1 1 ) 臣谚料匈奴之众,不过汉一千石大县。以天下之大,而困於一县之正,甚审为 执事羞之。( 势卑) 5 敢 “敢”共出现6 3 次,1 0 次为敬谦副词,表示谦卑,从而表达对对方的尊重。 ( 1 2 ) 为之有数,必万全无伤,臣敢以寸断。( 数宁) ( 1 3 ) 申侯请罪日:“臣斋而具食甚洁,闩中而不饭,臣敢请罪。”( 先醒) ( i 4 ) 周成王日:“敢问治国之道若何? ”( 修政语下) 6 伏 “伏”出现1 6 次,1 次为表谦副词。 ( 1 6 ) 窃伏念之,愈使人悲。( 忧民) 可见,表敬副词,可用于对方行为,也可用于自身行为;表谦副词只用于自身行为。 小结: 本章考察了新书中所有副词的用法。新书副词共1 2 1 个,春秋战国文献中 的副词在新书中基本上都还沿用,但具体用法又有所发展。 程度副词( 1 0 个) ,绝大多数表程度高,只有“少”表程度低。各程度副词所表的 程度有区别。 范围副词( 2 8 个) ,分为总括性范围副词和限止性范围副词两类。总括性范围副词 t 新书啦调艟究 共1 6 个,一般位于谓语前,有的语义前指,如“并、类、胜”等有的语义后指,如 “兼”;“皆、毕”等既可前指又可后指。虽然都表总括意义,但各有侧重点。“皆” 一般总括具体事物,“毕”可用于总括抽象概念或总括一个囫囵一体的事物。“凡”一 般位于句首,可接名词也可按动词词组,但动词词组不作谓语,而具有指称性。限止性 范围副词共1 2 个,但每个词的出现次数都不多,用得最多的“唯”“独”也仅出现 1 8 次。限止性范围副词语义指向其后的成分。 频数副词( 8 个) ,主要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率其中“复”、“又”两词由表示行 为重复进行,引申为表两件事情相继发生,又进一步虚化为表意义上的递进。“又”的 虚化程度高于“复”。 时日j 副词( 1 7 个) ,用于动词前,主要表示以某一时点为参照,动作行为发生在过 去、现在、将来,或表始终。另有一些表示时日j 短暂。其中“立”表示两事紧密相接; “稍稍”为时间副词“稍”重叠而成,表示动作行为慢慢地、逐渐地进行。这些用法在 史记中都有出现。 否定副i 司( i o 个) ,在先秦都己出现,其主要用法也沿袭先秦。但是与左传、 孟子、商君书等相比,新书否定副词明显表现出用法交叉的特点。如“勿”、 “毋”可表一般否定,相当于“不”,“无”、“未”也有多种用法。这些用法在史 记中也可见到。但史记中“毋”有时与“无”相通,表示“没有”,“未”还可 表示禁止。各词用法进一步交叉。 情念副词( 2 8 个) ,主要用于描摹动作行为的情貌和态势,据此分为两类。描纂情 貌的情态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方向、真实性、概况等。这一类副词虚化程度不高, 有一定的实在意义,如“更( g n g ) 、亲,公”等。表示态势的情态副词常表示相关性, 一般虚化程度较高,无实在意义,如“尚、犹、乃”等。 语气副词( 1 4 个) ,基本沿袭先秦,但也有发展。“类”用于表推测语气;“盖” 作语气副词,而不作句首语气词;“又”表转折语气,“可”用于表反闯语气。尤其是 “独”作语气副词,用法多样,既可用于陈述旬表诧异语气,又可用于反问句加强反问 语气,还可用于特指问句加强询问语气。 敬谦副词( 6 个) ,表敬、表谦各3 个。使用敬谦副词主要与文章内容有关,因为 新书多篇为贾谊提出的治国方略,对象为汉文帝。这些词的用法与他书并无大异。 总之,新书的副词数量多,用法也复杂,从整体束看,比较接近史记。其 中有些副词的用法,在先秦并未出现,而在史记中可以找到印证。 4 0 棼- 二帝介词 第二章介词 介州,是起引介作用的词,它引进表时i h j 、地点、方式、原因、目的等意义的名“d 、 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对谓语进行修饰或限制,表达更完备、具体、准确的意义。少数介 词有时也引进某些谓词性成分。介词本身没有实在意义,而是与它引进的成分构成介宾 词组,作状语或补语附加于谓语。介词的范围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古代汉语的介词大 多由动词虚化而束,其虚化程度不一,进程不同,有的己基本虚化,如“以”,有的仍 有较实在的意义,如“在”、“至”等,因而介词与动词的界限并不分明。本文在具体 区分时以分布为主,兼顾词义因素: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没有实在意义;动词能单独 作谓语,有实在意义。其次,介词与连词也界限模糊。我们认为:在区分介词与连词时, 介词宾语可省略,也可补出;连词所联系的几项都不能省略。 根据介词介引成分的语法意义,可将介词分为四小类: 时地介词:於、当、方 方式介词:以 原因介词:於、以、为 对象介词:於、乎、以、与、为 由上可见,一个介词可引进多种不同意义的成分,为了保持完整性而避免重复,本 文不按上述类别考察介词,而是单独对每一个介词进行考察: 1 於 “於”共出现4 0 4 次,作介词3 7 4 次,其数量明显少于“而”、“以”等虚词。说 明其功能可能在萎缩。 a 引进行为的处所和行为的方向,共9 3 次: ( 1 ) 楚师深入,战於鸿门,曾无藩篱之难。( 过秦下) ( 2 ) 道者,道天子以道者也。常立於前,是周公也。( 保傅) ( 3 ) 铜布於下,则民铸钱者,大抵必杂以铅铁焉,黥罪日繁,此一祸也。( 铜布) b 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和范围,共2 2 2 次。有时是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 如: ( 4 ) 鼠近於器,尚惮而弗投,恐伤器也,况乎贵大臣之近於主上乎。( 阶级) t 瓤书 彤碗研究 ( 5 ) 天子不谕於先圣人之德,不知君国畜民之道,不见礼义之正,不察应事之理, 不博古之典传,不倜於威仪之数,诗书礼乐无经,天子学业之不法,凡此其属,太师之 任也,古者齐太公职之。( 傅职) 有时是行为旁及的对象和范围,伴随上下文可表示多种含义和关系: ( 6 ) 及今天下集於陛下,臣观宽大知通,窃日:足以操乱业,握危势,若今之贤也。 ( 数宁) ( 7 ) 陛下於淮南王,不可谓薄矣。( 淮难) ( 8 ) 周文王问於粥子日:“敢问君子将入其职,则其於民也何如? ”( 修政语上) c 引进比较的对象,2 8 次: ( 9 ) 国有二族,方乱天下,甚於匈奴之为边患也。 ( 匈奴) ( 1 0 ) 有形之物,莫细於毫。( 六术) ( 1 i ) 事君之道,不过於事父,故不肖者之事父也,不可以事君。( 大政下) 比较一般采取“形於名”,“动於名”的形式,“於”前词语为比较的内容。比较 均为差比,表示甲甚于乙。有4 例例外,如: ( 1 2 ) 今淮阳之比大诸侯,仅过黑子之比於面耳,岂足以为楚御哉? ( 益壤) “比於面”,“於”前非比较内容,但比较双方的对比也具体地表现出来。 d 引进时间,9 次: ( 1 3 ) 自人人相食至於今若干年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天下何以相救? ( 忧 民) ( 1 4 ) 於四时之交,有事於南郊,以报祈天明。( 辅佐) ( 1 j ) 故声名称於天下而传於后世。隐其恶而扬其德美,立其功烈而传之於久远,故 天下皆称圣帝至治。( 立后义) 其中“至於今”出现4 次,均为“自至於”格式,表示时间起点到 “今”的一段时间。 e 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条件,结果等,共1 3 次: 引进原因: ( 1 6 ) 以高皂帝之明圣威武也,既抚天下,即天子之位,而大臣为逆者乃几十发。以 帝之势,身劳於兵间,纷然畿无天下者数矣。( 制不定) ( 1 7 ) 其道之下,当天下之散乱,以强凌弱,众暴寡,智欺愚,士卒罢弊,死於甲兵, 诒- 二审舟谢 老弱骚动,不得治产业。以天下之无天子也。( 立后义) 引进条件: ( i8 ) 老聃日:“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 审微) ( 1 9j 管仲口:“备警b :j 、形。”( 审微) 这两例都是引自前人的话,不是典型的西汉语占。 引进结果: ( 2 0 ) 及秦始辛帝,似是而卒非也,终於无状。( 数宁) ( 2 1 ) 当夫轷始而傲微,则芟流而令於大乱也。( 审微) f 引入动作行为的主动者,9 次: ( 2 2 ) 臣又且以事势谕陛下之爱,令匈奴之自视也,苟胡面而戎状者,其自以为见爱 於天子也,犹弱子之遥慈母也。( 匈奴) ( 2 3 ) 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於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则德智 长而治道得矣。( 保傅) ( 2 4 ) 自是之后,殷拜於周,陈亡於楚,以其杀比干与泄冶而失箕子与邓元也。( 胎 教) 其中4 次为“见於”的形式,“见”用于动词前,表被动。 在新书“於”的3 7 4 次介词用法中,“於+ 宾”位于中心成分前共3 2 次,主要 起强调作用。从强调的内容束看,多是对有关人物的强调,如: ( 2 5 ) 於来降者,上必时时而有所召幸,拊循而后得入官。( 匈奴) ( 2 6 ) 夫民之於其上也,接而惧,必走去,战由此败也。( 大政上) ( 2 7 ) 政日:君子将入其职,则其於民也,旭旭然如日之始出也。( 修政语下) “於”引入的成分甚至是中心成分的施事: ( 2 8 ) 粟之在仓,与其在民,於吾何择? ( 春秋) ( 2 9 ) 死而置尸於北堂,於我足矣。( 胎教) 可见,“於”只起强调作用,介词性质进一步虚化。 也可对有关事物进行强凋,如: ( 3 0 ) 圣王之於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尝其肉,隐弗忍也。( 礼) ( 3 1 ) 夫圣人之於圣者之死,尚如此其厚也,况当世存者乎! ( 胎教) 另有1 次强调时日j : ( 3 2 ) 於四时之交,有事於南郊,以报祈天明。( 辅佐) t 新书 鼎析j 磺究 对于处所,方向、原因、结果等,都没有表示强调的语例。 再从结构束看,“名+ 之+ 於+ 宾”共8 例,“其+ 於+ 宾”共7 例。一般认为“其” 指代的是“名+ 之”,则这两种结构可合并为一类,共l j 次,将近“於+ 宾”前置的一 半。这种结构能将名词和“於”的宾语结合在一起,表现出两者之l b j 的紧密关系,更起 到强调的作用。 2 于 “于”共出现1 4 次,除名词( 单于) 或人名( 叔孙于奚) 外,只有3 次用作介词。 ( 3 3 ) 文王之泽,下被禽兽,洽于鱼鳌,成若攸乐,而况士民乎! ( 君道) ( 3 4 ) 晋叔向聘于周,发币大夫,及单靖公。( 礼容语下) ( 3 5 ) 学有缉熙于光明,佛时仔肩,视我显德行。( 礼容语下) 前两例叙述古人事迹,可能是借用他人语句,而混入“于”字;后一例引自诗经。 3 乎 “乎”共出现9 6 次,其中助词8 3 次,介词1 3 次。介词“乎”用法与“於”相似。 a 引进处所。2 次: ( 3 6 ) 於是上帝降祸,绝吴命乎直江。( 耳痹) ( 3 7 ) 六理无不生也,已生而六理存乎所生之内。( 六术) b 引进涉及的对象,9 次: ( 3 8 ) 三请,宓子弗听,俄而麦毕还乎齐寇。( 审微) ( 3 9 ) 故未治也,知所以治;未乱也,知所以乱;未安也,知所以安;未危也,知所 以危。故昭然先寤乎所以存亡矣。( 先醒) c 引进比较的对象,2 次: ( 4 0 ) 故此一豫让也,反君事雠,行若狗彘,已而折节致忠,行出乎烈士,人主使然 也。( 阶级) ( 4 1 ) 今夫子之达,佚乎老聃,而诸子之材,不避荣跺,而无千里之远,重茧之患。 ( 劝学) 4 以 “以”共出现8 8 4 次,其中介词3 7 8 次,连词3 3 2 次,“是以”3 8 次,动词1 2 7 次。通“有”1 次。和“於”一样,“以”可以引进多种成分。 a 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或方法,共2 2 1 次: ( 4 2 ) 尝以十倍之地、百力之众,仰关而攻秦。( i t 秦上) 第二帝彳卜涮 ( 4 3 ) 陛下何不使能者一试理此,将为陛下以耀蝉之术振之。( 匈奴) ( 4 4 ) 今求秕於民,二石粟而易一石半比,以平 食雁,则费甚矣。( 春秋) 8 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8 7 次: ( 1 j ,从芷袅1 赏以:z 地,文公 克阳,即北得以隧f 。( 审微) ( 4 6 ) 故以木予民,民大贫;以本予民,民大富。( 瑰玮) ( 4 7 ) 其闻寡人之汰耶,而不以语寡人者,此教寡人残道也,灭天下之教也。( 修政 语上) c 引进带领的对象,4 次: ( 4 8 ) 匈奴贵人以其千人至者,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