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影响的研究.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影响的研究.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影响的研究.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影响的研究.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影响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甲) 硐曼 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 影响的研究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张仕琼 指导教师瞿垄副教授 摘要 农村大量劳动力外流,导致了大批留守儿童的出现。留守儿童闽题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 关注的热点。而留守儿童出现各种问题的症结是家庭结构不完整和亲情的缺失,长期与父母 分离使得他们缺乏应有的情感依恋,容易引发各种不良情绪问题,这些情绪问题得不到排解, 最终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出现问题。 农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方式,留守儿童也不例外,他们的情 绪调节方式也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情绪调节方式向信息化的情绪调节方式与传统的情绪调 节方式相结合的方向转交。信息化的情绪调节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目前 尚未见有系统地研究留守儿童信息化情绪调节方面的报道。 本研究遵循“理论分析研制工具一调查研究揭示关系”的思路,采用文献综述法、 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个案研究对农村中学留守儿童进行了研究,并运用克伦巴赫a 信度系数检验调查表的信度,用两独立样本t 检验、f r e d m 觚检验、多因多果方差分析和回归 分析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化情绪调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综合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主要 结论: 1 学校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很大,影响到了学校教学质量。在被调查的儿童中,农村留 守儿童占了四分之三的比例,且男生留守儿童的数量略大于女生留守儿童。从总体趋势看。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目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初一到高二,留守儿童的数量呈“n ”型分 布( 初三是低谷) ; 2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及教师没意识到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 工时间普遍在4 年以上,通常每半个月通过打电话与留守儿童联系一次,他们一般只关心留 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忽视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3 不同类型的儿童(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 信息传媒接触目的、意图及媒介偏好存在 显著性差异。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有更强烈的信息传媒接触动机,他们更喜欢那些感情丰 富、情节生动、能表达自己情感、发泄和调节自己情绪的信息传媒,而非留守儿童则没有明 显的媒介偏好; 4 从总体上看,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正性情绪调节和负性情绪调节都有很好的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影响,对正性情绪起到了传递和维持的作用,对负性情绪起到了排解的作用; 5 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化情绪调节的结果受到其信息素养水平和性格特征的影响; 6 农村留守儿的信息化情绪调节存在偏好,他们最喜欢利用信息传媒调节孤独情绪: 7 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化情绪调节与其信息传媒接触时间、媒介偏好无因果关系,即农 村留守儿童利用信息传媒调节情绪不仅不会影响其信息传媒接触时间及内容,还会对他们的 心理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i i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信息传媒情绪调节心理发展 a b s t r a ( 了 k e s e a r c no nl n el m d a c to ll n l o r m a t l o n a l 1 tntn 一 m e d i ac o n t a c to nl e f t b e h i n dc h i l d r e n s e m o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i nt h ec o u n t r y m 旬o r :e d u c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a m t h o r :z h a n gs h i q i o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a 由u n c tp r o f e s s o rq u nk 眦 a bs t r a c t a sa 鄹a td e a io fl a b o rf o r c ei l l 廿l ec o u n 缸y s i d eg o i i 玛o u tf 研w o r k ,ai a r g eq 咖t i t yo f l e 俳b e h i n dc h i l d 托nc o m i n gf o r a l n o w n i ei e f t - b e h i i i dc h i l d r e n ,sp r o b l e mh 勰龇a d yb e e nah m t o p i ct 0s o c i a ip u b l i c 1 s t i c b n gp o i n tt 0i e r - b e 艋l dc h i i d 他n sp r o b i e mi si m p e 疵c t i o no f 伽n i l y s t r u c t 眦觚dl a c k i n go fr e l a t i v ea 虢c t i o n b e c 肌o fs e p a r a l i n g 舶mm e i rp 撇以f o ra1 0 n gt i m e , l e 似b e h i n dc h i l d 代n 黜s h 砥o fs 蜘s i b i l 时a 优h i n g a n d - tm a ye 硒i l yc a u s ce m o t i o n a lp r o b l e m b e i n gad y n a m i c a lc o r eo fp e 叩l e ,e m o t i o nc 蛐n o t l yd ow e l lt oo n e sp h y s i o l o 鼢b ma l s oc 锄 p r o m o t eo n e sm e n t a lh c a l t l l s op r o p e r l y 昀a t i n g 卸dm a n a g i n ge m o t i o n a ip r o b l e mi si m p o n a i l _ tt o 0 n e sd e v e l o p m e n t a st h ei n f l 0 彻a t i o n b a s e da g c so fv i i l a g ea 盯i v 酣,p e o p i e sw a yo fi i f ec h a n g e d i td o e s t m a k e 锄e x c e p t i o nt 0l e m b e h i n dc h i l d r e n t h e i rw a yo fe m o t i o n 他g u i a t i o nc h a ng e dt o o ,f r o m n 幻i t i o n a lw a yt oi i l f 0 眦a t i o 眦1w a ya d dt r a d i t i o n a lw a y t h ei n f 0 m a t i o n a i ,a yo fe m o t i 彻 陀g u l a t i o nh 舔锄i m p o r 咖ti n n u e n c eo nl e r b e h i n dc h i l d r e n sp h y s i c a l 锄dm e n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b u tn o ww eh a v e n ts e e na n yr e s e a r c h 佣l e r - b e h i n dc h 主l d r e n si n f o 艘域i o n a lw a yo f 跚o t j o n 陀g u l a t i o ny e t , i nt h i sf c s e a r c l l ,w ef o l l o wt h e 、v a yo ft h o u g h t :卸a l y s i sm e o r i e ,e v e l o pt o o l 卜- i n v e s t i g a t ea 陀a r c i 卜o 咖o u t 佗l a t i o n w ed i u s s 坞i n f o n n a t i o m lw a yo fl e n b e h 砌c h i l d r c n s 锄0 t i o n 1 1 e g u l a t i o m 懈i n gm e t h o l d so fc r o n b h sa l p h 巩l 晚r a t u r e 湖n m a n z c ,q u e s t i o n n a 眈i n v e s t i g a t i o i i i n t e r v i e w c a s t u d 弘t w 伊i i l d e p e n d 锄t s a m p l e st e 瓯f r e d i i l a i lt e s t ,a n a l y 钾o f i r i a j l c e 锄dl i n e a r c o e m c i e n t s i na j l ,w eg e tc o n c i u s i o n s 嬲b e l o w : 1 t h e r e sai a 磐q u a n t 时o fl e n b e h i n dc h i l d r e ni nm ec o u n 咄i n 恤i n q u i s i t i o no fa j l c h i l d i e n ,l e f o b e h i n dc h i l d 陀nh a v eac o m p a r i s o no ft h r e eq u a r t e ra n dt h ec o m p a r i s o no fm a l e l 硪- b e h i n dc h i l d r e ni sl a l l 罾e rt h a n 角m a l eo n e s c o l i e c t i v e l yt i l en u m b e ro fi e m b e h i n dc h i l d r e ni s i n c r e 勰i n gw i ma 9 9 e f r o mc a l e n d st o n i o rh i g h h 0 0 io ft h es e c o n d 乎砸e ,t 1 1 en u m b 盯o f l e 船b e h i n dc h j j d r e l lp r e s e n t s8d j s t r i b u t i n go f n i l i l i o rh i 曲s c h o o lo f & 删r d 萨a d ei st h en a d i r ) ; 2 l e f t - b c h i r l dc h i l d r e n sp a r e 眦sh a v e n tn o t i c e dt h ei m p o 栅c eo f m e n t a lh e a l t ht ol e f t - b e h i n d c h i l d r c n m o s to f l h e mc o m m 岫i c a t cw i t hl e 丘b e h i n dc h i l d 聆no n em o m ha n dah a l m o s t l y t h e yg o h o m ee v e r y4y e a r s ; m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t h ep u 叩o s ea n dm e d i al i k eo fd i f r e r e n tc h i l d r e n ( 1 e r - b e h i n dc h i l d r e na n dc o m m o nc h i l d r e n ) c o n t a c t i n gw i t hi n f o m a t i o n a lm e d i aa r ed i s s i m i l a r i 哪c o m p a r et oc o m m o nc h i l d r e n ,l e r b e h i n d c h i l d r e nh a v es t r o n g e rm o t i v a t i o no fu s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 a lm e d i aa n dt h e yl i k et h o s ei n f o m a t i o n a l m e d i am o r e ,w h i c ha r ea b u n d a n to fa f f e c t i o n ,v i v i di n d e t a i l ,c a ne x p r e s so n e se m o t i o na n d a b r e a c t i o n b u tc o m m o nc h i i d r e nd i d n ts h o wa n yd i 岱i ro ni t : 4 i n f o 咖a t i o n a im e d i ac o n t a c td i d n ts h o wa n yd i s s i m i l a r i t yt od i 毹r e mk i n d so fe m o t i o n r e g u l a t i o n ( p o s i t i v e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a n dn e g a t i v e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 ) b u ti th a l sd i f r e r e n ti m p a c t o nd i a b r e n ta s p e c t so f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o fl e 危- b e h i n dc h i l d r e n ; 5 l e 舡b e h i n dc h i l d r e n si n f 0 姗a t i o n a le m o t i o nr e 星l a t i o ni sr e l a t e dt oo n e si n f o n t l a t i o n a l i i t e r a c ya n dc h a r a c t e r ; 6 t h el e m b e h i n dc h i l d r e n sm e d i al i k ei sd i f f e r e 峨t h e yl i k et 0u s ei n f o 咖a t i o n a lm e d i at 0 r e g u l a t ei o n e l i n e s sm o t i o nm o s to fa l l ; 7 t h el e r - b e h i n dc h i l d r e n si n f o 咖a t i o n a l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h a v en or e l a t i o n s h i pw i t hm e d i a c o n t a c tt i m ea n dm e d i al i k e ,s ow ec a nk n o wt h a tu s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 a lm e d i at or e g u l a t i n go n e s e m o t i o n a lp r o b l e mc a np r o m o t eo n e sm e n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 l e f t - b e h i n dc h n d r e ni nt h e c o u n t r yc o m m o nc h i i d r e n i n f o m a t i o n a lm e d i ae m o t i o nr e g u l a t i o nm e n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l v 图目录 图卜1 研究缘由展示图( 宏观) 2 图卜2 研究缘由展示图( 微观) :3 图3 一l 研究流程图2 9 图4 一l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性别分布图3 5 图4 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年级分布图3 6 图4 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母亲文化程度分布图3 6 图4 4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父亲文化程度分布图3 6 图4 5 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时间长短分布图:3 7 图4 6 留守儿童看护人文化程度分布图3 8 图4 7 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联系方式分布图3 8 图4 8 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联系频度分布图3 9 图4 9 留守儿童与外出打工父母的聊天内容分析图3 9 图4 一1 0 留守儿童家庭信息传媒拥有率分布图4 0 图4 一1 1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接触电视的时间比较图4 0 图4 一1 2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媒介( 电视类) 偏好分析图4 0 图4 一1 3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信息传媒( 电视类) 接触动机分析图4 1 图4 1 4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电话使用时间( 一天内) 分析图4 1 图4 1 5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信息传媒( 通信类) 接触动机分析图4 2 图4 1 6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网络接触情况分布图4 2 图4 一1 7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上网方式分布图4 3 图4 1 8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上网时间( 一周内) 比较图4 3 图4 1 9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信息传媒( 网络类) 接触动机分析图。4 4 图4 2 0 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媒介( 网络类) 偏好分析图,4 4 图4 2 1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快乐情绪的影响。4 7 图4 2 2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委屈情绪的影响4 7 图4 2 3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打击情绪的影响。4 8 图4 2 4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紧张情绪的影响4 8 图4 2 5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情绪的影响4 8 图4 - 2 6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悲伤情绪的影响4 9 图4 2 7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内疚情绪的影响。4 9 图4 2 8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恐惧情绪的影响5 0 图4 2 9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愤怒情绪的影响5 0 图4 3 0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兴趣的影响5 l 图4 3 1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痛苦情绪的影响5 1 图4 3 2 信息传媒接触对调节农村留守儿童蔑视情绪的影响5 2 图4 3 3 农村留守儿童使用信息传媒调节情绪的频度分析5 2 图4 3 4 农村留守儿童对信息化的情绪调节方式的态度分析5 3 i i i 表目录 表2 1 儿童身心发展分类表8 表2 21 9 9 0 年至1 9 9 9 年我国电视事业发展状况。u 表2 - 3 电视机和有线电视普及率( 2 0 0 1 年) 1 2 表2 4 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及青少年用户比例1 s 表2 5b r i a np a r k i n s o n 和p e t e rt o n e r d e l l ( 1 9 9 9 ) 的情绪调节分类表2 5 表3 1 留守儿童基本资料( n - 3 7 0 ) 。3 0 表3 2 非留守儿童基本资料( n _ 1 0 5 ) 。3 1 表4 1 个案摘要表3 4 表4 2 评估项目的方差分析结果3 4 表4 3 评估项目的h o t e l l i n g st 检验结果3 4 表4 4 信度分析的克伦巴赫( c r o n b a c h ) a 系数。3 5 表4 5 留守儿童的看护人分布表3 7 表4 - 6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信息传媒拥有率( n = 3 7 0 ) 4 5 表4 7 信息传媒接触对男、女生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影响的描述统计量5 4 表4 8 信息传媒接触对男、女生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影响的两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5 5 表4 9 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化情绪调节的f r e d m a l l 检验结果( 秩和) 5 4 表4 1 0 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化情绪调节的f r e d m a n 检验结果( 检验统计量) 5 4 表4 1l 多因变量的检验结果5 7 表4 12 方差分析表5 8 表4 一1 3 解释变量筛选过程( 解释变量强制进入) 5 9 表4 1 4 模型概要表5 9 表4 1 5 模型f 检验结果表:6 0 表4 1 6 解释变量筛选过程( 解释交量强制进入) 6 l 表4 1 7 模型概要表6 1 表4 一1 8 模型f 检验结果表6 1 i v 独创性声明 本人提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论文中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出版过的研究成果,文中已加了 标注。 学位论文作者: 驭乍晦签字日期:洲年j 月夕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部可以将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 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学位敝储鲐撕鳕、导师张牡 i j 签字日期: ) 嘲年上月乎日签字日期:矽少年j 月沙日 第1 章绪论 第l 章绪论 1 1 问题的提出 当前,信息化的潮流有如洪水般涌迸了我们的生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将一系列的信 息传媒展现在我们眼前。各类信息传媒在为我们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 活。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加快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外流,由此遗留下 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越来 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也会随之继续扩大。可以预测, 由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消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将会长期存在。或者说, 农村人口流动将伴随着波又一波、一代又一代的留守儿童。因此,留守儿童现象不会是天 空中的流星,一闪而过,它将作为一个社会遗留问题长期存在 儿童是祖国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儿童的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而身心健康的发展是处 于青少年时期的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情绪调节是儿童心理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它 不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还对儿童的记忆,知觉、思维等产生着影响。心 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情绪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家庭结构是影响儿童情绪状态的重要 因素。留守儿童是儿童中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家庭结构不完 整,缺失亲情已经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缺乏关爱又使得他们的精神世界比 一般儿童更为空洞,他们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情绪的发展岌岌可危,而情绪调节 情况对其心理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情绪发展。对于情绪 调节的研究,在发展心理学中已经是比较成熟了,而在教育学界,很多研究者将情绪调节与 提高学科教学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联系起来。可是在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中,目前 却还没有研究者关注到此问题,可见学术界对留守儿童情绪调节问题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因 此本文以情绪调节为切入点研究留守儿童。 儿童由于其对新鲜事物总是保持较高的兴趣,因此,当各类信息传媒进入到我们生活中 时,他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些新鲜“事物”吸引了。有研究表明,处于青少年阶段的儿 童的情绪调节方式较小学阶段会有所变化,青少年阶段的儿童不再愿意过多地使用面对面的 情绪调节方式,他们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因此会选择一些非面对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 情绪。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正迎合了他们的需求。利用信息传媒调节情绪让他们觉得安全、可 靠、踏实,因此受到了广大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欢迎,即青少年儿童的情绪调节方式由 传统的情绪调节向信息化的情绪调节与传统的情绪调节想结合的方向转变。因此,研究留守 儿童信息化的情绪调节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目前目前学术界对于父母职能缺位的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研究基本上都处于理论探 讨阶段,目前对于留守儿童得研究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主要问题; 1 实证研究太少 目前关于留守儿童与信息传媒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人口统计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探 讨各种不同的传媒对留守几童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这些研究在很大程度上都带有先入为主 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思想,研究者没有本着一种客观的态度,从实证研究中获得有关留守儿童接触信息传媒目 的及意图的真实数据,而仅是凭借理论的探讨或推理就得出结论,这是不符合研究规范的。 2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的不全面 研究者大多把目光投向那些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身上,而忽视了那些只有父 亲或母亲单方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单亲留守儿童,而后者仍然是我国留守儿童的主力军。 很多研究者仅仅选取前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在此基础所得出的研究结论,推及到所有留守 儿童身上,其代表性令人怀疑。所以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单亲整守儿童的状况也是必不可 少的。 其次,目前对于留守儿童的研究很多,但是对于留守儿童与信息传媒的研究却仅有一篇 文章论及,对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的研究尚无人论及,可见人们还未对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及 信息传媒接触情况予以重视。 由此可见,研究农村信息化进程中信息传媒对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是非常迫切的。 因此,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本文以留守儿童的情绪调节为切入点,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留 守儿童信息传媒接触目的及意图进行研究,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利用信息传媒调节情绪的原 因及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希望能弥补现有研究中的不足,以引导 更多的人,更深入的关心和了解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意见和建议。值得提 出的是,留守儿童最初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情绪调节是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而信息传 媒是教育技术领域的研究范畴,因此,本学科是从教育技术的视角出发,以多学科的角度研 究同一个问题,体现了多学科研究的整合。 2 图卜1 研究缘由展示图( 宏观) 第1 章绪论 父 农村 容易 缺少 利用 母父母 留守 出现信息 外 儿童 、 的引 各种 导和 传媒 出 亲情不良调节 心理打 缺失情绪情绪 工 关怀 图卜2 研究缘由展示图( 微观) 1 2 研究目的及内容 针对目前留守儿童研究、信息传媒与留守儿童的研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 信息传媒对留守儿童影响的研究还有许多有待深入研究的方面,农村留守儿童接触信息传媒 的意图和目的还需要深入地挖掘。因此,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信息传媒 接触情况的调查分析,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采取普遍调查、访谈、个案研究、观察的方法, 以“点”一“面”结合方式来研究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 本研究的最终目标是要从辨证法的角度探讨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影 响,为信息传媒对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提供意见和建议。在此过程中有三个子目标 需要完成: 1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信息传媒接触情况; 2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利用信息传媒调节情绪的原因; 3 研究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 据此。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有: 1 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信息传媒接触情况; 2 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信息传媒接触的意图及目的: 3 调查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化情绪调节的现状: 4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化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 5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化情绪调节与信息传媒接触时间、媒介偏好的关系。 1 3 研究的方法及意义 本论文属于基础型研究论文笔者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结合国内外信息传媒 与儿童的研究理论,同时与农村中学校教师密切合作,采用蹲点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留守 儿童的生活、学习状况,特别是对他们亲情缺失后的心理需要作了深入的了解,发现农村留 守儿童较多的在利用信息传媒调节情绪由此。形成了本文关于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 童情绪调节影响的研究本着从实际中发现问题,再回归到实践中做研究的原则,本文的研 究方法及意义具体如下: 1 通过实地观察发现问题,为论文题目的确定奠定基础; 2 通过文献综述法分析留守儿童问题和情绪调节、信息传媒的研究现状及当前研究中存 在的问题。确定了研究目的及内容,并为问卷的编制、个案研究的设计、访谈提纲的准备做 3 两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好前期准备工作; 3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农村留守儿童信息传媒接触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并 与非留守儿童作比较,探讨农村留守儿童信息传媒接触的主要动机,揭示农村留守儿童利用 信息传媒进行调节情绪的普遍性,发现了促使留守儿童利用信息传媒调节情绪的原因; 4 通过观察、问卷调查、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研究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 绪调节影响的现状:通过个案研究深入研究农村留守儿童个体的信息化情绪调节现状,揭示 影响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化情绪调节的影响因素,分析信息传媒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具 体影响; 5 通过两独立样本t 检验、f r e d m a n 检验、归因分析等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化情 绪调节偏好及其对信息传媒接触时间、媒介偏好的影响。为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提供 现实依据及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1 4 论文结构 根据选题,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是调查了促使留守儿童使用信息传媒调节情 绪的原因;二是调查了农村留守儿童信息传媒接触情况及利用信息传媒调节情绪的情况:三 是对所得数据进行细致分析,探讨信息传媒接触对农村留守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 本论文共分为六章,内容组织如下所述: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缘由、研究目的及内容、研究方法与意义。 第二章对文中涉及的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 第三章是对整个调查工作、访谈及个案研究的设计。 第四章对农村留守儿童信息传媒接触情况及信息化情绪调节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作了相 应的分析与评析。 第五章是对农村留守儿童个案进行研究,并对个案进行了访谈与追踪调查,最后对所得 资料作了相应的分析与评析。 第六章是对本研究工作的的总结,探讨了研究的贡献与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 究工作。 4 第2 章文献综述 第2 章文献综述 2 1 留守儿童问题概述 “如果不是走进了这些都市里阳光经常照射不到的角落,你很难相信在同片天下,在 这个繁华的大都市的边缘还有着另外一个世界。还生活着另外一群人。”这是刘爽对随 父母外出打工的流动儿童的描述。同样在我们的身边,在农村的某个角落,那些我们眼光触 及不到,那片阳光经常照不到的地方,有着一群等待着被我们关注的人留守儿童。 2 1 。1 留守、儿童及留守儿童的界定 1 对“留守”一词的界定 留守儿童并不是个体的终身属性,“留守”只是留守儿童生命中某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 即首先,只有在儿童期才存在这种“留守”问题,因为儿童还没有成年,需要成人照顾、监 护;其次,在儿童期,这些人也是阶段性的“留守 ,如果当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不管是父母 回农村还是他们跟随父母到城市,这种“留守”就随之结束。因此,“留守”是留守儿童的阶 段性的生存状态而不是他们的长久属性。但是,多长时间的“留守”才能叫留守儿童昵? 对 于这个时间,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相关的规定。在本文中,笔者将其连续留守时间规定在半年 及其以上。因为,如果父母离开孩子不到半年,则时间过短,对儿童的影响也不大,就不能 称其为留守。 2 对儿童及留守儿童的界定【l l 自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开始,尤其是9 0 年代后期至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流动规模不 断扩大,催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在对留守儿童的界定中,我们 必须明确以下几个问题:父母亲中一方仍在农村,与子女生活,一方外出打工,这种情况下 的儿童算不算“留守儿童”;到调查时间为止,到底有多长的时间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留在家 乡的情况才能做“留守儿童”:一次连续的“留守”其时间没有达到规定的长度,但连续几次 “留守”的时间超过规定长度的算不算“留守”l 过去有过较长时期的“留守”,但到调查时 为止已经结束了“留守状态的算不算“留守”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儿童 是指1 8 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由此笔者将“留守儿童”界定为未满1 8 周岁的父母一方或双 方外出打工( 外出打工时间超过半年的) 而被留在家中的儿童。 2 1 2 留守儿童的成因 关于留守儿童的成因,我们可以从横向的层面进行分析。 i 国内人口迁移造成的留守儿童1 2 】 目前大多数关于留守儿童的研究都是从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进行的,但是真正的留守儿 童的成因是有其历史根源的,并不是8 0 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现象。 ( 1 ) 某些特定的群体的流动容易产生留守儿童。从古代中国的人口移动类型来看,征服 。摘自:问讯都市:何处是打工子弟的校园,刘爽,法律与生活,2 0 0 2 年第1 0 期,第2 4 页 5 西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边地。移民充实;集富豪于京师,强干弱枝;灾荒饥馑,移民就食;军事征服,强徙其民等 强制性移民,往往是氏族、家族、家庭集体迁移,不太可能有单独留守的未成年子女存在。 不过,除此之外的一些特殊群体中也常常会有留守的未成年子女出现,如:商入:“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名往”。商人的逐利本性使得他们往往终年在外奔波,留下妻儿留 守老家。 ( 2 ) 除了上述特殊群体的流动产生留守儿童之外,一般老百姓的流动也可能产生留守儿 童现象。比如中国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入口流动现象如走西口、闯关东等就伴随着大量留守 儿童的产生。这其实也符合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一般规律,即人口迁移与流动基本上包括单人 迁移、举家迁移等不同的层次,在没有一定的现实条件支撑的情况下,流动者往往首先采取 的是单人迁移的形式,这样成本较小。等到各种条件初步具备的时候,才会实行举家迁移。 因此,在单人迁移占主要地位的情况下,“走西口”、“闯关东”移民群体所造成的留守儿童群 体规模也是相当大的。 ( 3 ) 近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由此滋生出了一 批“附属产物”一留守儿童。由于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的现状,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被迫外 出打工,赚取一定的经济收入,维持家庭生活及子女的教育,也因为条件的限制,孩子被留 在家里,有爷爷奶奶或亲戚等进行隔代抚养。 此外,丁杰、吴霓则认为,留守儿童是三农问题的副产品,而目前出现的相关问题主要 是由于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所造成的。【3 】 就目前来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最根本的原因是农村社会经济的滞后。农村社会 经济的落后使得农村孩子的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远离父母,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 亲属担任临时监护人,有的留守儿童甚至是“自我监护”。【4 】 本文主要探讨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农村人口的大量外出所造成的留守儿童。 2 中国海外人口迁移造成的留守儿童【5 】 国际人口迁移( i n t e m a t i o n a lm i g r a t i o n ) 是指入口跨越国界的居住地的永久性变动。可以 说,国际人口迁移是相对于国家概念而言的。国际人口迁移一般可分为五种:移民、侨民、 非法移民、难民和其他如劳务输出和留学生等。中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农耕社会。与游牧民 族有所不同,农耕民族一般具有非流动性的特征,血缘观念和地域观念比较强烈,宗法制度 与家族制度成为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仅仅是相对而言的。为了躲避战争、 灾荒以及瘟疫,农耕社会里同样会出现大量的移民。因此,向外移民的问题,其实与乡土观 念以及儒家思想影响较为淡薄等因素的关系并不大。( 6 】 中国的海外迁移人口中,由于外出谋生的原因最为主要,因此,海外迁移的主力是成年 男性,如,广西容县杨氏家谱记载了杨家成员( 主要是男性成员) 的出洋时间,【7 】从这个 案例来看,下南洋谋生的普通贫民还是成年男性占最大比例。当然,现代以来,女性海外移 民的数量亦是逐步上升的。 而从近现代世界国际移民史来看,不管是契约劳工,还是“客籍工人( g u e s tw o r k s ) ”,他 们在国际间迁移流动的时候,单身迁移是主要的组成部分,举家迁移则相对处于较少的状态。 因此。这种国际人口迁移与流动的潮流实际上也在时刻产生着留守儿童这一群体。 6 第2 章文献综述 2 i 3 留守儿童的规模 “对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的存在既影响我们今天的生活,又将影响我们的未来, 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和谐发展。一嗍近年来,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明显升温,高校的学者 专家们组织了很多调查组,分赴中西部农村进行实地考察,许多报刊杂志也派记者参与调查, 希望对农村儿童留守现象的了解更为深入一些。在这样一个社会各界关心儿童留守的氛围之 下,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发表了不少,加深了人们对该闯题的了解。但是对留守儿 童规模问题始终存在着争议,综合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 1 ) 段成荣、周福林根据2 o 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表0 9 5 的抽样数据,推算出我国 1 4 岁以下留守儿童数量为2 2 9 0 4 5 万人左右。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 达8 6 5 。按照这个数据,2 0 0 0 年我国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就高达1 9 8 1 2 4 万人。 (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在 2 0 0 2 2 0 0 3 年:中国社会 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中指出,“到2 0 0 2 年1 1 月,外出务工农村流动人口已超过9 0 0 0 万人”。 ( 3 ) 2 0 0 4 年5 月3 1 日,教育部邀请专家和有关部门同志召开座谈会讨论留守儿童教育 问题,会议新闻稿认为农村留守儿童已近1 0 0 0 万人。吲 ( 4 ) 中国教育报2 0 0 4 年8 月1 5 日报道,“按最保守的估计,农村留守儿童不会少于 1 0 0 0 万”。 ( 5 ) 由李庆丰撰稿、孙宏艳审读、徐文新审定的少年儿童数据解读系列( 第四辑) “留 守儿童”发展状况专题指出,约有6 7 5 5 万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如果以1 8 岁 为界,则约有7 9 1 8 万未成年留守儿童。【1 0 1 ( 6 ) 孙宏艳指出,“根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目前有9 9 0 0 万农民工。其中占7 7 左右, 数量约为7 6 2 3 万的农民工处于3 5 岁以下,其子女年龄则处于6 1 4 岁的义务教育阶段”。 以上数据都各有其真实的依据,至于其出现的数据不同,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调查 时间、调查地点的不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周的部门对留守儿童的界定决定了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的边界和数目。 此外,造成以上数据不同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不同研究者对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不同。 在对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上,本文采用了联合国对儿童的年龄的界定,将留守儿童界定为1 8 周岁以下的儿童,这与别的研究也存在着区别,有的研究将留守儿童的年龄界定为1 4 周岁及 其以下的儿童,有的研究将留守儿童的年龄界定为1 6 周岁以下的儿童。 2 1 4 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 1 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当代青少年是处在有史以来最开放,大众传播媒体最发达的时期,在有史以来价值冲 突最显著和最激烈的时期成长起来的。他们面临的一切都在显示着一个变字。生活方式 在变,思想观念在变,价值选择在变,以往即定的许多东西已不再适应,而在原有基础上的 修修补补亦无济于事,于是就有了冲突。也便有了这独立自主的,不同寻常的一代”l j 由 此可见,当代青少年深受信息传媒的影响,这也使得他们的心理也随之发生了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