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教育学原理专业论文)走向关怀——一个可能的探寻教育本真的理论方案.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勿f 彤卜 导师签字:动中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撞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堂撞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铆玲 j 签字日期:2 0 0 7 年月1 夕日 f 二7 聋签字日期:2 0 0 7 年9 月加日。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走向关怀一个可能的探寻教育本真的理论方案 ( 中文摘要) 关怀是一个具有丰富精神内涵和教育价值的词汇。在道德教育领域对关怀的研 究如日中天的时刻,本文尝试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挖掘关怀之于人、教育和社会的 深层内涵,以关怀为切入点,对当前教育和社会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进行梳理,试 图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关怀和教育的内在关联,尝试把真正的关怀理念和关怀 内核引入教育,以此来解决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凸显教育的本真,焕发教育的本 然色彩。 本论文包括五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说明为什么需要关怀的问题。从社 会现实和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透过对关怀的失落和反思两个层面的分析,得出关 怀的精神价值所在,说明关怀思想是时代和教育的需要,是2 1 世纪应积极践行的实 践原则。第二部分论述了关怀是什么的问题,从关怀的源起和多学科的视野出发, 了解关怀的丰富内涵,并详细论述了关怀的性质和意义,对关怀做出教育哲学意义 上的贴切阐释。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把关怀理念引入教育的依据,说明关怀丰富 和完善了教育,把教育和关怀的关系问题做了梳理。第四部分阐述了在当前教育远 离自身的本真状态、遭遇人性的激烈挑战和被工具化的危险的时刻,关怀应该如何 从“人”的视角引领教育,探寻教育的本义的问题。分别从终极关怀、对生活世界 的关怀和对普遍个体境遇关怀三个方面论述,说明只有走向关怀,才是教育回归本 真的路径所在。第五部分回答了实践关怀中怎样做的问题并且对关怀的局限性作了 深入的思索,即教育何为,才能让关怀在教育和生活世界中获得诗意的栖居,可能 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本部分从教育目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方法三个方面对实践关怀 的教育做出了构想;从关怀本身的特点,现代教育和社会现实三个方面讨论了可能 存在的困能,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结语部分画龙点睛表达了笔者的感触:关 怀是成功教育的根基,关怀是教育的本质,构成了教育的血与肉,教育在最本质的 意义上就是一种关怀,没有关怀的教育就是枯潭死水。让学生在关怀中学会关怀是 笔者对教育的理想期待。 关键词:关怀教育本真 学会关怀 分类号:g 4 0 0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m o v i n gt o w a r d sc a r e - - - - 一- ap o s s i b l et h e o r e t i c a lp l a nt os e e ko r i g i n a ls t a t eo fe d u c a t i o n ( a b s t r a c t ) “c a r e ”i saw o r df u l lo fr i c hs p i r i t u a li n t e n s i o n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v a l u e n o w a d a y st h es t u d yo fc a r ei nt h ef i e l do fm o r a le d u c a t i o ni sv e r yh o t f r o m 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e d u c a t i o n a lp h i l o s o p h y , t h et h e s i sm a k e sa l la t t e m p tt ot a p t h ed e e pc o n n o t a t i o no fc a r ei nh u m a nb e i n g s ,e d u c a t i o na n ds o c i e t y w i t h t h ep e n e t r a t i n gp o i n to fc a r e ,i tt r i e st oo b s e r v et h ei n n e rl i n kb e t w e e nc a r e a n de d u c a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a t t e m p t st oi n t r o d u c et h et r u ei d e aa n de s s e n c eo f c a r ei n t oe d u c a t i o ns oa st os o l v eas e r i e so fe d u c a t i o n a lp r o b l e m s ,r e v e a l o r i g i n a ls t a t eo fe d u c a t i o na n dd i s p l a yt h et r u ec o l o ro fe d u c a t i o n t h e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sf i v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i st oe x p l a i nw h yc a r ei s n e c e s s a r y 。o nt h eb a s i so fs o c i a lr e a l i t ya n dr e a ls i t u a t i o no fe d u c a t i o n ,i t a n a l y s e st h et w ol a y e r o fc a r e :l o s sa n dr e f l e c t i o n ,w h i c hl e a d st ot h e s p i r i t u a lv a l u e o fc a r e t h i sp a r ts h o w st h a tc a r e i san e e do ft i m ea n d e d u c a t i o n ,a n dap r a c t i c a lp r i n c i p l ew h i c hs h o u l db ep o s i t i v e l yc a r r i e do u ti n t h e2 1 t hc e n t u r y t h es e c o n d p a r t e l a b o r a t e sw h a tc a r ei s f r o m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c a r eo r i g i na n dm u l t i d i s c i p l i n e ,i tt e l l st h er i c h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c a r e ,e x p o u n d st h en a t u r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c a r e ,a n dm a k e sa p p r o p r i a t e e d u c a t i o n a la n d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 so fc a r e t h et h i r dp a r tm a i n l y c o n c e r n st h eb a s i so nw h i c ht h ei d e ao fc a r ei si n t r o d u c e di n t oe d u c a t i o n ,a n d s h o w st h a tc a r ee n r i c h e sa n di m p r o v e se d u c a t i o n t h e r e f o r e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e d u c a t i o na n dc a r ei so r g a n i z e d t h ef o u r t hp a r te l a b o r a t e st h a th o w c a r es h o u l db ei n t r o d u c e di n t oe d u c a t i o nf r o mt h ea n g l eo fh u m a nb e i n g st o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s e e kt h e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o fe d u c a t i o n ,f a c e dw i t ht h ed a n g e ro fe d u c a t i o n f a ra w a yf r o mi t so r i g i n a ls t a t e ,m e e t i n gf i e r c ec h a l l e n g ef r o mh u m a n i t ya n d b e i n gt o o l e d i te l a b o r a t e sr e s p e c t i v e l yu l t i m a t ec a r e ,c a r ef o rl i f ea n dw o r l d , a n dc a r ef o ri n d i v i d u a l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s h o w i n gt h a ti ti sc a r et h a ti st h eo n l y w a yf o re d u c a t i o nt or e t u mt oi t so r i g i n a ls t a t e t h ef i f t hp a r td e a l sw i t hh o w t od oi nt h ep r a c t i c eo fc a r e a n dm a k e sat h o r o u g he x p l o r a t i o no ft h e l i m i t a t i o no fc a r e t ob ec o n c r e t e ,i ti sa b o u th o we d u c a t i o ns h o u l db et ol e t c a r ed w e l lp o e t i c a l l yi ne d u c a t i o na n dl i f e i ta l s oc o n c e r n st h ep o s s i b l e p r o b l e m s i nt h i sp a r t ,t h ea u t h o rp u t sf o r w a r dap l a nf o rp r a c t i c i n gc a r ei n e d u c a t i o n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t h ep u r p o s eo fe d u c a t i o n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t e a c h e r sa n ds t u d e n t sa n dt h em e t h o d so fe d u c a t i o n f u r t h e r , i t e x p o u n d st h ep o s s i b l ed i f f i c u l t i e s f r o mt h ea n g l eo fc a r ei t s e l lm o d e m e d u c a t i o na n ds o c i a lr e a l i t y i to f f e r saf e wc o m m o n p l a c er e m a r k sb yt h e w a yo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s ot h a to t h e r sm a yc o m eu pw i t hv a l u a b l eo p i n i o n s i n t h ep a r to f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a u t h o rp u t sf o r w a r dt h ei d e a sa n dt h o u g h t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a u t h o r , c a r ei se s s e n t i a lf o rs u c c e s s f u le d u c a t i o n ;i ti st h e n a t u r ea n ds o u lo fe d u c a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i sat y p eo fc a r ei ni t so r i g i n a ls e n s e ; e d u c a t i o nw i l lb es t a g n a n tw a t e rw i t h o u tc a r e o u ri d e a le x p e c t a t i o ni st h a t s t u d e n t sw i l ll e a r nt oc a r ef o ro t h e r sw h e nb e i n gc a r e df o r k e yw o r d s :c a r e ;o r i g i n a ls t a t eo fe d u c a t i o n ;l e a r n i n gt os h o wc a r e g a t e g o r yn u m b e r :g 4 0 - 0 2 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选择从“关怀”的视角审视教育问题,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震撼于 现实社会和教育生活中由于“关怀”缺席,所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漠不关心以及由 此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二是受诺丁斯关怀教育思想的鼓舞和启发,对关怀问 题产生浓厚的兴趣。关怀到底是什么? 它和人们之间有什么内在关系? 人类为什么 需要关怀? 关怀和教育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教育没有关怀行吗? 关怀能够让教育突 破现有的瓶颈,焕发出绚丽的光辉吗? 教育应该怎样努力,才能重新让“关怀”在 人类的家园获得诗意的栖居?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开启了我对本文的思考和探 索。 科技的迅猛发展,在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让人们越来越沦为 科技的附庸,人的机能被技术关联所替代,人际之间充满温情的关系被数字、符号 和技术的关联所遮蔽。人们越来越执著于外在的物质追求和感官刺激,缺少与他人 真诚的交流与精神的沟通,不懂得关怀他人也感受不到他人的关怀,对信仰、心灵 等内容关注的越来越少,于是人们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人与自然、与人、 与社会之间处于扭曲状态,人类陷入空前的精神危机。同样,教育也未能免受同样 的蹂躏,现代社会高度的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逻辑,使现代教育沦为了 科学技术的传递工具。教育不再是成“人”的教育,变成了成“材”成“器”的机 器。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取代了对自己人生意义的追问,教育抛弃了精神的沟通,异 化为单纯的训练。于是,一系列令人担忧、汗颜的事情不断发生,师生关系、生生 关系日趋异化;个体的责任感、公德心逐渐沦丧;天真的孩子不知何时冷酷自私的 让我们不忍目睹,现时代的人性面临着空前的危机。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 和教育都需要一种新的精神和优值观念把人们从精神的荒原中解救出来,重新把柔 , 情、信任、爱、责任和良心在人间释放,融化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坚冰,把人与自然、 与他人、与社会联系起来,让心灵回归家园、让教育焕发魅力、让世界更加人性。 因此,关怀作为一种精神资源和价值理念横空出世。 美国学者诺丁斯的关怀教育思想,以一种类似于母亲的声音,针对美国社会所 存在的种种的弊端,以一颗宽容、敏感、体贴的心和智慧而理性的头脑,提出了重 视生命差异、关注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和能力的教育理念,她诚恳、开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放和严谨的论述,让关怀教育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思潮,也让我燃起对关怀进行探 索的兴趣。在诺丁斯那里,关怀是一种责任,是人与人之间处理问题的伦理原则。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我发现关怀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并不仅止于此。从教 育学和哲学的层面上来分析,关怀具有一种本体论的意义。它源于一种整体性的共 生意识和生命自觉,不仅是一种对待生命、生活的态度,更是一种对自己和他人的 实践原则,它与冷漠相对,是爱欲和良知的必要源泉。在关怀的状态下,会使某些 事情发生变化,变得十分重要。对于化解当前社会和教育中的冷漠无情,唤起人们 的良知,洞启尘封的人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时代的滚滚车轮把人们推到了全球化的风口浪尖上,全球化的大发展将偌大的 世界变成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地球村”。地球上的人们成为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面对当前全球面临的能源危机、人口膨 胀、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也迫切需要一种以“关怀”为核心的精神价值理念来号 召民众,带动全球人民共同合作、共同爱护和拯救我们的生活家园。 所以,基于当前的时代风云变幻和社会教育背景,本文意欲从现实出发,疏理 社会和教育中的关怀匮乏问题,通过对多学科视野下的关怀内涵的阐释,展示关怀 所具有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深刻探讨关怀所具有的教育价值和意义,从中寻求解决 教育中异化问题的适当路径。针对当前教育的沉疴,试图把关怀重新引入教育,使 之焕发光彩,让每个人都能从教育中获得灵魂的安置和精神的寄托。发挥教育的启 迪和挥发功能,让关怀成为全社会的旗帜,成为每个个体的精神资源和必备能力。 也就是说,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一方面从理论上丰富我国当前的关怀研究,引起 人们对关怀的普遍重视;一方面希望在社会层面上,给当前的教育改革以观念的启 迪,把关怀真正从口号变为每个人的日常行为实践。 二、研究现状和文献分析 关怀思想起源于美国,对关怀做出系统研究的第一个人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界 8 0 年代的美国学者卡罗尔吉利根。这位科尔伯格的女弟子在追随导师从事道德推 理研究的过程中,提出另一种声音,把“关怀”看作是与“公正”并列的一种伦理 原则。从此,关怀成为关注的焦点。真正把关怀系统化和理论化并把这一理论直接 应用于教育的是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内尔诺丁斯,并以之为首形成了女性主义关 怀教育学派。诺丁斯对教育的重大贡献在于她不仅提出了关怀教育的思想,而且从 5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道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管理等教育的诸方面,论述了关怀教育问题,并提 出了具体的方法和措施。其代表作品涉及多个方面,目前已在我国翻译出版的仅有 于天龙译,教育出版社2 0 0 3 年版的学会关怀教育的另一种模式一书。随着 关怀教育思想的广泛传播,对关怀的哲学、心理学、公共健康教育和政治社会学方 面的研究如日中天,掀起了一场关怀的革命。 在我国,1 9 8 9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 1 世纪教育国际研讨 会”提出了“学会关心”的教育理念,引起学者们的普遍重视。关怀与教育的关系 才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最近我通过中国学术期刊网查询以 “关怀”为标题关键词的教育论文,约有四五十篇,有硕博论文、专著,也有散见 于各个教育杂志和报刊的文章:内容涉及范围有生命情感与关怀、教育研究与关怀、 教育管理与关怀、可持续发展与关怀等。其研究切入点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 从单纯的关怀和教育的关系出发,探讨教育中关怀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这样 的文章比较少,主要有鲁洁的关系中的人:当代道德教育的一种人学探寻、甘剑 梅的论“关心”的教育品性和宋哗的铲学会关心”与责任生成等,且内容主 要针对道德教育问题所展开。 ( 2 ) 基于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撰写的对关怀道德教育的介绍、评论和启 发类的文章,目前所占分量最多,约有二十多篇,其中硕博论文两篇。其中以侯晶 晶的博士论文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述评与启示为代表,最完整和详尽的 介绍了诺丁斯的思想并对中国的教育提出了许多探索性的建议。此外还有袁桂林、 檀传宝、肖巍等都对诺丁斯的关怀思想有过专门的论述。 ( 3 ) 基于“学会关心”的召唤,全国涌现出一批与关怀教育有实质联系的教育试验 基地和课题项目,如“八五”期间,南京师范大学的班华教授就开始进行了以“关 心健康、关心他人、关心环境、关心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相关课题研究;在“九五” 期间,班华教授拓展了学会关心的内容,把“关心自己”作为学会关心的内容之一, 体现了对学生自我道德、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同时,华东师范大学的黄向阳老师 做了学会关心的课题研究;“十五”期间,结合教育部课题德育模式研究,班华教授 将“学会关心”作为一种德育模式进行专门研究。提出:关心不仅仅是一种具有生 成性的道德品质,而且是一种道德的人际关系。强调道德教育过程就是要在师生间 建立关心关系、营造关心教育氛围的过程。在这些课题的研究报告和反思性的文章 6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反映出这些学者在研究中自觉借鉴国内外关怀德育模式的有关理论,尝试中国 本土关心德育模式的行动研究,为我国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 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关怀问题的研究,暂时呈现两个分期:一是 介绍性的,即主要对西方关怀教育思想进行翻译、引荐和比较,属于传播和评论的 层面;一个是引入性的,即把关怀理论应用于当前教育的各个领域,如道德、管理、 课程等。属于应用和实践层面。而真正从关怀本身的教育价值、人类自身的需要和 教育内在规律的角度去作教育哲学或哲学探讨的原创理论还很少,本文试图做一个 尝试。 三、本研究的特点、希望和遗憾 本文尝试从教育哲学的视角,跳出现已形成的众多关怀流派和著述的束缚,从 本体论的角度探讨关怀所具有的深刻的精神内涵和人文特征,从中挖掘关怀的教育 价值。并尝试运用哲学研究的方法,着眼于宏观的教育根本问题,从抽象的层面通 过思辨的方式对关怀和教育本真的问题做出探讨。对于采用这样的方法论述这样一 个宏大的问题,也许并不是才疏学浅的我所能够胜任的,但我深信这样一个故事“。 在报酬一样的情况下,有两副担子,一副是1 0 0 斤,一副是2 0 0 斤,如果让你选择, 你愿意挑哪一副担子呢? 故事的启迪是,如果你选择1 0 0 斤的担子,就等于将今后 挑2 0 0 斤担子的机遇主动放弃了。所以我愿意选择挑一个重一点的担子,并把这个 撰写的过程看成是自己的一次学习过程,一次对大脑和思维进行锤炼的过程。我希 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突破道德教育或伦理的模式,对关怀有更深层次内涵的挖 掘,尽量通过多学科的视野来丰富关怀的含义,真正从人类需要和教育内在规律的 视角去探讨关怀所具有的人文特征。从教育哲学的角度通过关怀来审视教育的真正 本意,这是本文的一个尝试。然而,由于自己学养尚浅,文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不足, 如一些深层次的内涵挖掘,做得很不够,外文资料准备不充分等等,造成论文不够 充实。因此对我来说,这篇文章远远还没有结束,我将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 探索。 第一部分关怀:时代和教育的呼唤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关怀的失落和反恩 当人类的手臂借助所向披靡的科技之剑主宰世界的时候,当人类的自尊心和征 服欲望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之时,人们没有想到自己却正在走向自己生存目的的反 面,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悲剧:人们赢得了世界却迷失了自我。人越来越依靠自己 所创造的信息技术,数字、符号和技术的关联代替了人际间的温情关系,理解、关 怀、尊重等等一系列人之为人所应该具有的颠簸不破的真理,从此失落。于是“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依然还只是一种 人类理想的延续 ( 一) 社会的关怀危机 1 、表现:关怀失落后的精神荒芜 对人类社会而言,关怀的失落意味着一种关联的缺失。这种关联关涉人的精神、 意义和价值。由此带来的危机将危及整个世界的方方面面,葬送人与自然、与社会、 与自身的和谐和真实。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受到损 人利己动机的驱使,对为社会服务和树立对社会利益的责任感越来越没有兴趣,大 自然面临侵害,家庭面临解散。人的价值被彻底贬低,物质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尺 度,人与人的关系也被理解为物与物的关系。忙于物役的人们无暇顾及对人生意义 的关怀,日益丧失了创造性的原动力和超越性的理想要求,灵魂无处安放。不管是 对人还是对自然、社会,人们都失去了原有的尊重和关切。冷漠、不关心充斥着人 类的整个生活。 首先,在人与自然之间,前所未有的对立,让人们失去了对大自然的最起码的 尊重和关怀,自然只是运动着的分子、原子,只是人们无节制索取和利用的对象。 人们克服了对自然的恐惧和敬畏,认为科技可以对自然的一切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所以“不再和自然做获益匪浅的对话川“,对自然界发出命令而不是聆听。在人的眼 中,“河流只是推动涡轮机的能源,森林只是生产木材的地方,山脉只是矿藏的所在, 而动物只是肉食的来源”嘲,人对自然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聪明的野兽性”。大 自然成为人类个体或全体欲求的纯粹工具。人类无视大自然、无视生物生存规律所 付出的代价是“人再也看不到世界和自然的奥秘和神秘性,人和最高的真实失去了 接触”。1 。再也无法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内心的宁静和惬意,取而代之的是酸雨、地 震、台风、沙漠化、资源枯竭等等自然灾害和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大自然终于以 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它自己特有的复仇方式让人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 其次,在人与人之间,人口的膨胀和城镇聚居让人们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 拥挤和靠近,人与人的关系却空前的形同陌路,“鸡犬之声相闻,却老死不相往来”, 甚至隔壁邻居的死去也没有人知道。普遍的孤独笼罩着每一个人。在现代科技所造 就的封闭系统内,人的机能被技术关联所替代,个人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更换的零 件,所有的真实的人性情感都被冻死了,正如现代人的焦虑中所描述的破坏人 性的集体文化:“人性的因素只有在有利于集体的情况才被照顾和考虑无情的手 腕或功能主义控制着每目的人际往来,进而窒息着个人较深远的期待和个性表达, 使个人和他人无法真正的相遇”跚,在这种状况下,人们相互漠视,相互提防,只 关心自己的成就,真情和友谊成为一种奢侈,传统的平等、公正、诚信、关怀和同 情等生活原则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再次,在人与自我之间,个体同样无法获得自身的认同和肯定。严峻冷酷的现 实使生活其中的人们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温馨,感受不到来自外界的关怀和同情。 而这就像树木缺乏阳光、水和养料一样,个体因而无法获得真正的精神成长和内在 满足,无法获得心灵的宁静和纯真。默默承受着苦闷、焦灼、孤独、冷漠的折磨, 面临着心灵的荒芜和生活的无目的,濒l 临崩溃的边缘,沦为被价值理性扭曲的所谓 “单向度的人”。 显然,关怀的失落带来的不仅是一系列社会的危机,更是人性的迷失,是人们 精神世界的荒芜和生活意义的遗失。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人们失去归属和生活的意 义时,就会制造一些虚假的重要感。例如,他们会通过一些不正常的手段诸如进行 破坏或实施暴力甚至采取自杀等极端形式来吸引别人的注意。所以,近年来,表现 在学生中的失范行为、校园暴力,学生自杀事件的频繁恐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 因为他们感受不到外界的关怀和不懂得关怀所致。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所指出 的,“人陷于分离状态且不能通过爱而重新结合,对此种境遇的意识即是羞耻心的根 源,它同时也是犯罪感与焦虑的根源”。1 。可见,关怀失落的结局是可怕的,到了 我们要为之进行深刻反思和做出行动的时候了。 2 、反思:危机背后的现代性忧虑 众所周知,人类当前所面临的精神危机,很大一部分根源于科学技术的垄断和 霸权。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物质享受和经济繁荣的同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时,也使人们陷于盲目崇拜和迷信的怪圈。正如国际2 1 世纪教育委员会成员卡兰辛 格指出:“今天,惊人的传播技术遍布全球,但是,其巨大的潜力却很少用来宣传普 遍的价值和培养更加关心和同情他人的意识。相反,传媒却充满了暴力和恐怖、残 忍和杀戮、无节制的消费和不知廉耻的胡作非为,这种情况所产生的后果不仅是扭 曲了青年人的思想,而且还使我们对人类的苦难和痛苦麻木不仁。”“1 也就是说,人 类用科学技术创造了一个庞大的物质世界,利用它们为自己服务,但到头来,人却 根本无法驾驭这个世界,反而成为现代性的牺牲品。作为一种思想状态的现代性, 它疯狂的脚步和令人眼花缭乱的选择带来的是深深的苦恼和异化,长期存在的科技 理性的僭越、科技主导下的文化霸权、权威话语的逻各斯主义、人类主体的膨胀和 道德价值的彻底颠覆终于暴露于阳光下,很明显,“现代性已经不再是一种解放的 力量,相反地,却成了奴役、压迫和压抑的根源”。 梳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造成现代性隐忧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一是 科技的发展,二是信仰的没落。首先,启蒙运动以后,经典物理学的成功,使得科 学实证主义泛滥。实证主义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f t 益泛化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取代了形而上学的生活方式。科学( 物理学) 到处受到顶礼膜拜。人们对自然科学的 乐观和迷信,把它推到带领人们进入天堂的新的上帝的位置,使它成为一种新的宗 教。 “知识就是力量”,人运用科学与技术控制自然所表现的权力意志规定了新时 代的人的本质。人通过科技控制世界、控制万物。“控制的理性”表明人在与一切的 存在物包括人自身的一切关系中,是作为支配者与统治者的身份出现的。“世界变成 了纯粹的材料的世界,万物失去了他们自己的价值性,失去了自己的意义和自在的 真实性”人们以有用性操纵一切,即使人的生命也在科学与技术的对象化中物质 化了。人与世界、与人的关系成了赤裸裸的人与物的关系,“我与你”的关系被遮蔽 和销蚀,也就意味着关怀本质的失落,所以“算计”“功利”“实用”成为时尚。其 次,启蒙运动催化和加速了世界理性化和世俗化的过程,科技的腾飞让人们相信此 岸世界的一切与超验的神不再有任何关联。于是,宗教逐渐走向没落,科技和理性, 一步步把人提高到重要的位置,一步步“杀死”了上帝,把信仰推向虚无,因为理 性不需要上帝,也无法证明上帝的存在。尼采以“上帝死了”宣称人类所面临的虚 无主义:人类失去了一向的精神停靠的终极价值港湾,漂泊在绵绵的价值空无和价 值沦落之中。上帝的死亡和宗教信仰的衰落意味着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进而消除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了人们对神圣和超验的畏惧,人的道德价值的归依彻底瓦解i 一人自己充当自己的上 帝,自己选择自己的价值,没有可以共同信奉的道德律例。这种道德的不共契,迫 使人们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和共存的社会的关怀越来越少,个体是孤独的, 属于“单子式”的个体,人与人之间是疏离的,他人只是自我目的的手段。在这样 的情况下,关怀是无处安身的、是虚无的。 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在分析了当前的社会状况后说,“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 寻找精神支柱。”州心理学家罗洛梅则说,“今天最大的威胁是人们的冷漠、不介入 和追求外在的刺激”,在这种情况下,“关切正是一种必要的解毒剂”“”,因为无论 发生什么事情,“这些至关重要的情感甚至超越了死亡”。1 可见,在这个感情贫瘠 的时代,关怀的回归、精神的“在场”是唯一的希望。 ( - - ) 教育本真的偏离 l 、表现:逐渐远去的关怀 社会中关怀的“缺失”困扰着现时代的人们,作为自古以来被称为“圣贤之地” “最后的净土”的学校是否就一片春光灿烂,人人相亲相爱呢? 现实却让人触目惊 心,许多事实和数据令人发指。; 首先,从生生关系来看。由于升学压力的存在,学生之间的交往十分匮乏和有 限。教育资源的不足、应试制度的现状,致使每年无数的孩子争挤“独木桥”。为在 残酷的竞争中谋得一席之位,每个人只能照顾自己,无暇他顾。情感、友谊被束之 高阁,竞争和猜疑成了主旋律。为了在考试中有更大的优势,学生们总是想尽办法, 千方百计保密、隐瞒自己的东西,造成了同学之间的“隔阂”;一旦别人超过自己, 嫉妒、不平、焦虑之火往往通过不正当的途径释放出来,造成同学问“知己”难觅。 甚至很小的孩子,自私的心理已经在他们身上生根发芽。一个幼儿园里,对“一个小 妹妹发烧了,冷得直哆嗦,你愿意把外套借给她穿吗? ”问题的回答,半数以上儿 童表示不愿意,找出诸如“病了要传染的,她穿我的衣服我也会病的”“把衣服给 她了,我妈妈还得花钱”等理由。前几年发生的马加爵杀人的悲剧,很大一部分原 因是宿舍成员之间的猜忌、冷漠、隔阂的结果。, 其次,从师生关系上来看。在教育的功利化背景下,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认真 的学术探讨和心灵交流,在教师“管”“打”“卡”的法宝下,师生关系类似于猫和 老鼠、警察和小偷的关系。也许可以从孩子们的歌声中窥见一斑:“太阳当空照,花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 我去炸老师,老师不知道,一 拉弦,赶快跑,轰隆一声,学校炸没了”“4 近年来,学生顶撞教师、给教师的自行 车拔芯、殴打教师等行为时有发生;而许多教师的行为也令人扼腕,体罚学生、虐 待学生,把学生当作出气筒等等。可见,师生关系已经发展到一触即发的地步。教师 形象从圣坛跌入深渊,给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再次,从学生的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来看,普遍的公德心和社会责任感淡漠, 对其他生命缺乏起码的关怀,冷漠而无情。1 9 9 4 年5 月,北京一所幼儿园,对“你 走在路上,遇到一只将要死去的小猫,你怎么对待它? ”问题的回答,有6 1 5 的 儿童缺乏起码的同情心,其中3 2 5 的儿童趋于极端:“弄死它! ”他们居然想出不 少残忍的办法:扔到火里烧死;用砖头一点点砸死;用棍子打死;用脚踢死它,等 等。如果把这归因于小孩子不懂事的话,我们的“天之骄子”同样让我们震惊:东 北某地一位省吃俭用的老人,雪中送炭,资助了数位贫困大学生,虽然在同一个城 市里,这些大学生却不愿意去看看老人,并且在老人想要见他们时,不愿露面。如 果这只是个体行为,那么以下这项调查足以让我们不寒而栗:根据中国青少年研究 中心的调查,在对“你在公共场合遇到违法犯罪的事情可能采取什么行动”一题的 回答中,选择“主动制止”的只占1 7 1 ,而选择“赶快躲避”、“旁观看热闹”、“协 助别人制止”的分别为1 7 1 、1 3 和6 4 4 。n 3 1 另外一项同类问题的调查是:“当 你看见歹徒持刀杀人时将采取什么行动? ”在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只有6 3 0 5 的人 选择率先制止,而选择“装没看见,绕道走开”“围观看热闹”“拼命逃跑”的分别为 1 2 2 、6 8 0 5 和6 7 0 5 ,另有l o 2 和9 0 9 6 的人选择“与警察一起阻止”和“别人一 起阻止”。“” 显然,由于学校长期缺乏对智慧、公正、希望、爱和关怀的思考,学生的精神 生活和灵魂世界是匮乏的,他们处在一个冷漠的系统里,体会不到关怀,却感觉自 己像个被操控的机器,为了大人们所关心的成功而被迫劳作着,慢慢忘却了去询问 自己是谁? 自己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却日益被排挤到边缘化的角落,不关心自己, 也不关怀外界,陷入人性的危机,难以自拔。如果我们仍然对这些事实无动于衷的 话,我们祖国未来的花朵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即使他们的成绩再好、作为再大, 也只是一些没有灵魂的躯壳,他们不懂的关怀、理解、帮助、爱,只是一个个重复 着的“刘海洋”“马加爵”“卢刚” 1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反思i 学校教育充当了何种角色 学校教育在当代的精神危机中充当了何种角色? 是无辜的受害者? 还是推波助 澜者? 一系列的事实证明,学校教育早已经丧失了它应有的批判和反思功能,反而 在相与同流中成了一系列精神危机的推波助澜者。正如鲁洁教授所言,“当今的教育 从根本上偏离了他本真的意义,成为了一种在工具理性操纵下的功利主义教育“。 在这种教育观的统治下,人们不再关注自身的精神自由和个性完善,更关注社会的 需要。教育不再是成“人”的教育,变成了成“材”成“器”的机器。 ( 1 ) 教育使命的畸变与失真 教育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完善,教育的真谛是既要给学生生存的基本知识、技 能,更要引导他们去认识、理解生存的意义和价值,不但使他们知道“何以为生”, 更要使他们懂得“为何而生”,进而获得生存的价值向度,建立起人所特有的意义世 界和精神家园。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教育的意义的本身就在改变人性以形成 那些异于朴质的人性的思维、情感、欲望和信仰的新方式。川”然而,现在这种关切 人性和灵魂的教育已经远离了我们,被淹没在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技术主义的冰 水之中。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都是知识本位的,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 掌握,本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必须注意的是,他们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涵义,只 是教育中很少的一部分。事实却相反,在应试的影响下,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取代了 对自己人生意义的追问,用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替代了感悟和体验。教师传 授的知识就像外在于学生的砖石一样,记住的越多,负担就越重,学生从中看不到 未来和方向,创造性和想象力被泯灭,人格、信念在抽象和空洞的知识里被肢解。 可想而知,这种教育“销毁了儿童的有机的生长”,抽掉了人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 根基,把人与世界的丰富的复杂的生活关系简化为物质的联系,把人的生活世界简 化为物的世界,造成了精神与存在的分离,带来的是学生精神世界、人格的萎缩。 正像美国当代精神教育问题研究专家米勒在他的新作教育与灵魂:精神性课程探 索中指出的:“我们的学校教育已经变成了这样一种机构,它不是在创造文化,也 不是为了丰富人的精神生命,而是将人类笼罩在物质主义的恐怖之下”,“今天,从 学前教育一直到研究生教育,教育的共同特征是毁坏精神”。“” ( 2 ) 教育方式的异化 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往、精神的契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是人与人的一种关怀,在这种沟通、交往、契合和关怀的过程中,达到彼此的理解 和尊重,实现精神的升华,形成丰富的人性和完美的人格。然而在以科学技术和大 工业生产为标志的技术社会,现代教育本身也被工业化和技术化。为了有效地培养 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知识人才,教育把受教育者纳入学校教育的生产过程, 用统一的教育技术、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育工艺流程,把入制造成标准化的教育 商品,输送给大工业和经济运行模式。这种教育方式有人称之为“规训”,雅斯贝尔 斯称之为“训练”,“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学生成为了纯粹的客体, 成了一个手段、一个工具,被技术性的处置、型塑和压制。它只是“造就人的物性、 扩张入作为物和工具的性能,使入更多的物性的面对世界、技术性的对待、处理生 活和生活世界川埘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早已失去了其本来面目,成为颜色和碎纸片的 胶合品。不禁想起尼采的感叹:“我的目光从今天望到过去,发现比比皆是的碎片, 断肢和可怕的偶然可是没有人。”咖 可是,我们的教育恰恰走在“无入”的道路上,教育内容被分割为不相关联的 许多科目;教师按照固定的程序灌输和传授;考试以外的题目不值得拿到课堂上讨 论;只为考试的教学只要求条文似的客观知识;问题的答案是固定的;学生只是庞 大考试机器上的一件运输品,死记硬背,做题,是他们的唯一学习方式。理性完全 代替了情感,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教育已经不是好人 的教育,而是工具人的教育,教育日益成为技术的训练,它关心的是怎样训练人 的技能或者扩充人作为职能人的功能,而不是德性的实践和养成”。嘶1 在这里, 孩子得到的是片面的缺少爱的教育,与兴趣的培养、德性的陶冶和道德的养成无关。 由上分析可见,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走错了方向,迷失了自己的终极目标,“人们 已经忘记教育为何物”,“人们所理解的教育只是将青年人培养成有用人才。当某一 科学被运用于经济之中时,这门科学马上身价百倍,人们为了获利,纷纷追求它, 并在学校中推广这一学说;研究者教师也以此要求编入教材中”伽。用池田大作的 话说,教育已成了“实力的下贱侍女”,“追逐欲望的工具”。如果不尽快采取行动改 变现状,教育的传播和教育性功能,将巩固和扩大这种不利的影响,造成更加严重 的后果。 二、呼唤关怀:时代和教育的需要 现实社会中的精神危机、以及由于科技理性发展所带来的教育中人性的迷失,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激励着我们必须为整个人类的发展重新高扬起“关怀”的旗帜。特别是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卷入其中,使得 人类事务又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在这个世界部分地区所发生的事件,所做出的决 策和行动,可以对于遥远的世界其他地区的个人和团体产生意义巨大的后果。” 偌大的世界俨然变成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地球村”。于是乎,诸如人口膨胀、环 境污染、能源紧缺、生态失衡等这类所谓全球性的问题,影响的不再是个别人或者 个别民族和国家的命运,而是地球上所有人的命运,触及到的是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正如哈贝马斯( 2 0 0 0 ) 所说,经济全球化使得地球上的人们成为风险共担的共同体, 有着无法回避的集体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时代要求人们做出观念上的更新, 要求人们必须改变小我的观念,要把全世界、全人类纳入自我的视野范畴,不仅关 怀自己和自己周围的事情和问题,还要学会关怀自我以外的人、生物和世界。每个 人都应该树立一种全球性的整体观念,认识到自己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的 责任,认识到人类具有共同的命运,认识到人类合作及发展已从家庭、宗族、种族、 国家这样的层次上升到人类共同体的水平。因此,关怀理论必将成为2 1 世纪推动全 球发展和合作的重要思潮之一。它不仅有助于缓解社会的冷漠,而且也是世界走向 和谐,人类走向祥和繁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的人文精神,是2 1 世纪人类共同 的由衷期盼。2 l 世纪的人类是一个命运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谏十思疏》课件
- 亲近自然的写作课件
- 亲核加成反应课件
- 亲子规划课件
- 放射科申报临床重点科室汇报
- 公司级新员工培训课件
- 项目经理年终总结与来年计划
- 甲状腺切除术中护理查房
- 公司管理者培训课件
- 公司生产安全培训体会课件
- 粉尘涉爆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力量国际礼仪培训课件
- 危化品经营安全培训管理课件
- 交通安全应急处置预案公司
- 工商业分布式屋顶光伏项目投资分析
- 用户侧储能系统调度平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解读
- 高中心理健康北师大版高中上册第课从容面对学习新起点从容面对学习新起点
- 2022年安徽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B卷
- 实验室制度上墙牌
- GB/T 27696-2011一般起重用4级锻造吊环螺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