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驻外使领是晚清一个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身受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熏陶,体会 到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也认识到西方文化确有其先进性,为挽救祖国的命运,他们 努力向西方探求自强之路。英国是清政府最先派驻公使的国家,晚清驻英公使深切体会 到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本文分析了他们对其进行介绍、传播和实践的过程,并 力图从中寻求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和规律。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言,介绍了选题原因、解释了论文题目的含义、列举了现有的学术界 关于晚清驻外使领的研究成果。 第二部分是正文,由晚清驻英公使的派遣、早期驻英公使与西政东渐、后期驻英公 使与西政东渐、驻英公使传播和实践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四部分组成。在“晚清驻英公 使的派遣”中,剖析了晚清向海外派驻公使的背景,指出使馆人员有考察所在国政俗的 权利和职责,列表分析了晚清派驻英国1 1 位公使的基本情况。在。早期驻英公使与西政 东渐”中,讲述了早期驻英公使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考察,尤其是对议会制和政 党制的考察:分析了驻英公使对民主政体的评价,他们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都有向往和 赞美,但由于受到认识水平的限制,又把民主思想比附中国的民本思想。这一部分还介 绍了他们以各种方式向国内传播西方民主政治。“后期驻英公使与西政东渐”主要分析了 驻英公使和戊戌变法、宪政改革、辛亥革命的关系,说明他们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在这 些社会变革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分析“驻英公使传播和实践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 时,阐明了驻英公使是整个驻外使节群体的代表,他们走向世界的步伐也是近代中国人 一步步走向世界的历程,同时他们的活动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第三部分是结语,说明西政东渐实质上是西学东渐的一部分,是一场文化变革,驻 外使节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晚清;驻英公使;西政东渐 d i p l o m a t i ce n v o yi sap a r t i c u l a r i n t e l l e c t u a lc o m m u n i t y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 t h e s e e n v o y sw e r ee d i f i e db ye a s t e r na n d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t h e ye x p e r i e n c e dt h ec o n f l i c t i o na n d m e r g e rb e t w e e ne a s t e r n a n d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 ,r e a l i z e dt h a t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d i dh a v ei t s a d v a n c e da s p e c t s i no r d e rt os a v ec h i n e s ef a t e ,t h e yw o r k e dh a r dt os e a r c ht h er o a do f s t r i v i n gt oi m p r o v ei nw e s t e r ns o c i e t y b r i t a i ni st h ef i r s tc o u n t r yt ow h i c hq i n gd y n a s t y a c c r e d i t e d e n v o y , t h e s ee n v o y sw e a ed e e p l ya f f e c t e db yt h es u p e r i o r i t yo ft h ew e , s t e m d e m o c r a t i c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 ,t h i sa r t i c l ea n a l y s e st h ep r o c e s st h a tt h ee n v o y ss p r e a da n d p r a c t i c e dt h ew e s t e r nd e m o c r a t i c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 ,t r i e st os e e kt h es t e pa n dr u l et h a t m o d e mc h i n am o v e dt o w m d st h ew o r l d t h ea r t i c l ei sc o m p o s e db y3p a r t s p a r tii st h ef o r e w o r d , i n t r o d u c e sw h yt os e l e c tt h et o p i c , e x p l a i n st h em e a n i n go ft h e t o p i c , a n de m l m e r a t e st h ee x i s t i n ga c h i e v e m e n t so fw h i c ht h ea c a d e m i cc i r c l e ss t u d yt h e e n v o y s p a r thi st h em a i nt e x t , w h i c hi sf o r m e db yf o u rp a r t s :t h ed i s p a t c ho ft h ee n v o y sf r o m 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t ob r i t a i n , t h ee a r l yt i m ee n v o y si nb r i t a i na n dw e s t e r np o l i t i c se a s t w a r d , t h el a t et i m ee n v o y si nb r i t a i na n dw e s t e r np o l i t i c se a s t w a r d , 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e n v o y s s p r e a da n dp r a c t i c et h ew e s t e r nd e m o c r a t i c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 a m o n gt h ed i s p a t c ho ft h e e n v o y sf r o m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t ob r i t a i n , i l l u s t r a t e s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so f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a c c r e d i t e de n v o y , p o i n t so u tt h ee m b a s s yp e r s o n n e lh a v et h er i g h t sa n d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i e st o i n s p e c tt h ec o u n t r yt h e yg ot o ,a n a l y z e st h eb a s i cd a t ao f t h e1 1e n v o y si nb r i t a i nw i t ha g r a p h i nt h ee a r l yt i m ee n v o y si nb r i t a i na n dw e s t e r np o l i t i c se a s t w a r d ,n a r r a t e sh o wt h ee a r l yt i m e e n v o y si n s p e c t e dt h ew e s t e r nd e m o c r a t i c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i n s p e c t i o no ft h e w e s t e r np a r l i a m e n ta n d p a r t ys y s t e m ;a n a l y z e sh o wt h ee n v o y sa p p r a i s e dt h ew e s t e r n d e m o c r a t i c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 ,t h e yp r a i s e da n dy e a r n e df o rw e s t e r nd e m o c r a t i cg o v e r n m e n t s y s t e m ,b u tt h e yw e r er e s t r i c t e db yt h e i rr e c o g n i t i o nl e v e la n dc o m p a r e dd e m o c r a t i ct o p e o p l e - o r i e n t e d , t h i sp a r ta l s oi n t r o d u c e st h e ys p r e a dw e s td e m o c r a t i cr e g i m ei nd i f f e r e n tw a y s l a t et i m ee n v o y si nb r i t a i na n dw e s t e r np o l i t i c se a s t w a r dm a i n l ya n a l y s e st h er e l a t i o no ft h e e n v o y sa n d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r e f o r ma n d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1 8 9 8 ,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 a lr e f o r m a t i o n , 3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c h i n e s er e v o l u t i o no f1 9 1 1 ,e x p l a i n st h a tt h e yh a v ea l w a y sm a d ea c t i v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u ti n t h e s ec h a n g e si ns o c i e t yh a r do nt i m e ss t e ph e e l s w h e na n a l y z i n g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e n v o y ss p r e a da n dp r a c t i c et h ew e s t e md e m o c r a t i cg o v e r n m e n ts y s t e m ,i l l u s t r a t e se n v o y si n b r i t a i nw a st h er e p r e s e n to ft h ew h o l ee m b a s s y , t h ep r o c e s st h e yw e n tt o w a r d st h ew o r l di s a l s ot h ep r o c e s sf o rc h i n at oh ew e s t e r n i z e ds t e pb ys t e p , a l s ot h e i ra c t i v i t yh a sd i s t i n c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t i m e s p a r t ii sc o n c l u d i n gr e m a r k s 。e x p l a i n sw e s t e r np o l i t i c a lr e g i m ee a s t w a r di sa c t u a l l y w e s t e r nl e a r n i n ge a s t w a r d , t h i si sac u l t u r er e f o r m a t i o ni nw h i c he n v o y sp l a y e da n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k e y w o r d s :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e n v o y st ob r i t a i n ;w e s t e r np o l i t i cs y s t e me a s t w a r d 4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一) 选题缘起 前言 在近代中外关系史上,驻外使领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驻外使领不仅在外交舞 台上折冲樽俎,而且也促进了近代中外文化的交流,对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近代中英关系在近代中外关系中举足轻重,驻英公使的地位自然不容忽视。而 从近代中国内部的发展规律来看,政治近代化是贯穿近代中国发展的主要线索,透视晚 清举步维艰的政治近代化历程,会发现驻英公使以其特殊的身份和前瞻的视野,在不同 的历史阶段一直走在时代前沿,为晚清政治变革披荆斩棘。遗憾的是,作为近代中外关 系和中国社会政治变革的重要一环,对驻英公使整体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因此对驻英公 使进行更为深入的整体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拟对驻英公使与西政东渐的关系做一探 讨。在此需要说明两点:第一,由于清季使节制度的不健全,本文所论及的驻英公使有 的在任内还为兼驻法国、意大利等别国使领,此处统一称为驻英公使:此外本文还将涉 及到黄遵宪、宋育仁等驻荚参赞;第二,驻英公使的活动范围主要在英国,他们日常接 触较多的是英国政治制度,因此文中的“西政”主要是指英国的政治制度,本文着力于 分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驻英公使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在国内的传播与实践, 这也即是“西政”的“东渐”。 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的意义如下: 首先,驻英公使对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传播与实践是近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组成部 分。西方政体的在华传播是近代西学东渐的重要组成部分,驻英公使亲历了中西文化的 碰撞与融合,并成为近代传播西学的主力军之一,而他们的这一身份往往被忽视,因此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尽可能的体现驻英公使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实际地位和 作用。 , 其次,对驻英公使与西方民主政体的研究,有助于探讨驻英公使与近代中国社会的 关系。驻英公使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认识、传播与实践有鲜明的时代特点,纵向把握 不同的驻英公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可以从驻英公使这一群体 与时俱进的思想发展历程透视中国近代化的轨迹,进而揭示中国近代史发展的进程。 再次,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中英文化交流。作为晚清中国社会一个独特的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知识分子群体,驻外公使对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中英之间举办 了诸如中国文化年和英国文化年的活动;这对促进中英两国关系也有着独特的意义,研 究驻英公使与西政东渐的关系必然促进中英文化交流的进一步繁荣。 对驻外公使的研究至今方兴未艾,总结驻英公使对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传播和实 践以及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必定能使今天有所借鉴。历史和现实都要求我们对这一课 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总结。 ( 二) 学术史综述 目前史学界对清季驻外使领的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个案研究如对郭嵩焘 等的研究成果已经相当可观,在此不予列举;群体研究相对来说则非常薄弱,专著方面 就笔者所见仅有两本,即钟叔河的走向世界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 中华 书局1 9 8 5 年版) 。作者讲述了国门初开时,中国饱读诗书、经过科举正途而跻身朝士行 列的驻外使节,以及出于求知求学的目的而到外国进行考察游历的文人学者初次踏p 外 夷”国土时,对所见所闻无不新奇和疑惑,记录了这批知识分子思想上经历的震荡和反 思,梳理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考察西方的历史脉络。梁碧莹的艰难的外交晚清驻 美公使研究( 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版) 。作者认为中国近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 中国的外交也从传统封建的“夷务”迈向近代外交,外交的理念、制度、机构都发生了 巨大的变化,作者在这样一个整体外交发展的大势之下,选择了近代中国晚清驻美公使 为一视角,展示了近代中美外交艰难的发展。 对驻外使领的群体研究成果更多的集中于论文中,史学界普遍以甲午战争为分界线, 1 8 7 5 - 1 8 9 5 年期间的驻外使领为前期或早期驻外使领,1 8 9 5 1 9 1 1 年的为后期。目前史学 界多侧重于早期驻外使领的研究,论文主要有:夏泉的试论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国际 法意识辔,主要介绍了早期驻外使节对国际法的传播、对国际法的初步认识以及在外交 活动中对国际法的运用。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爱国主义意识。讲述了早期驻外公使对 侨胞的保护以及在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国侵略方面的努力。晚清早期驻外公使变革思 想述评 则主要注意到使节提出一系列“以夷变夏”的主张,主张君主立宪,发展资本 主义经济,提倡西学,变革封建经济等。祖金玉的早期驻外使节对晚清经济变革的贡 。江西社会科学1 9 9 8 ,1 0 :6 4 - - 6 9 o 江西社会科学,1 9 9 9 ,7 :6 7 7 0 o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 0 0 1 ,1 :7 5 一舳 2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献论述关注到使节提出了涉及面较广的振兴商务的思想,强调修造铁路、开采矿藏, 提出了改革税则、企业商办等具有新色彩的见解。论早期驻外使节对西方民主政体的认 识与传播圆中介绍了使节通过实地考察,赞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并提出开设议院的 主张,识见较高,对国内官僚有直接的影响力,具有启蒙的意义。早期驻外使节与晚清 侨务政策。则探讨了驻外使节的派遣与华工华侨问题以及驻外使节对华工的保护。此外 早期驻外使节对西方近代文明的传播及其特点。还高度评价了使节向国内传播西方文 明的成效,具有传播态度积极、传播内容实用超前、对官僚士大夫影响直接强烈等三个 特点。 一s 对1 8 9 5 年之后的驻外使领研究的论文主要有:郭双林晚清驻外使领与维新运动 。,该文梳理了驻外使领们呼吁变法、参与新政、撰写文章、创办报刊、翻译西书等活动, 评价到驻外使领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展,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的准备 在晚清驻外公使与义和团运动 中既注意到义和团运动期问使领们处境尴尬,力主镇 压义和团,对八国联军一味妥协,也肯定了使领为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做出的巨大努力。 祖金玉在清末驻外使节的宪政主张o 中论述了驻外使节是官僚立宪派中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宪政层次是保守的,而政治态度是激进的,最终其政治的激进性超过了改革的保 守性,走到了清廷的对立面。 一 在此前的学位论文中,马晓燕写有论早期驻外使领的法律思想和实践,指明早期 驻外使领是晚清法律改革的启蒙者,详细论述了他们的法律思想及实践,并分析了其积 极意义和不足之处。戴峰写有晚清驻外使节与辛亥革命,以晚清后期驻外使节为研究 对象,探讨了其在辛亥革命前后的动向问题,展现了这批使节在近代中国衰弱的国势下, 面临改革时的彷徨心理和艰难选择。 o 史学集刊,1 9 9 9 1 :3 2 3 7 o 南开学报哲社版,2 0 0 0 ,6 :6 6 7 2 o 天津社会科学。2 0 0 2 5 :1 2 6 1 3 1 o 社会科学辑刊,2 0 0 4 6 :9 7 1 0 1 o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9 9 9 ,3 :8 0 - - 8 7 o 史学月刊,2 0 0 1 。2 :5 3 - - 6 1 o 南京社会科学2 0 0 5 4 :3 2 - - 3 6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一、清驻英公使的派遣 晚清政府向海外派驻使领始于1 8 7 5 年郭嵩焘出使英营,这标志着在中西关系中清政 瓣终予敖雾了缀护l 强豹强交髂铡豹顽强努力,基零接受鞭方豹使节剃度,开始以平等_ 和 开放的姿态与磁方发展外交关系;此后清政府逐步建立起一套驻外使领制度,截止到 1 9 1 1 年,涛致纛共囱1 6 令国家滋驻了公傻,在避赛4 5 今嘉埠我譬了铗搴。薅人形容为 “中朝自简使出洋以来,轺车络绎。”回驻外使领的人数日趋增多,此外还有各使领馆为 数不少静参赞、涟员。德们身赴舜质文骧i 串突静最蘸澄,强烈感受到中疆文住的差异, 体验出= 者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颟的孰优孰劣,逐渐成为晚清一个独特的知识分子群。 这些驻外使领在外交舞螽上折冲樽俎,希望能戳公正和平的外交方式在阂际大容庭中为 巾垦觅键立是之地;殊不知,外交和内政是国家职毙最鬃要豹两个方葱,二者相糖丽行, “内政是外交的出发点,外交服务于内政”o 。在“泰西乏轮辑旁午于中华,五千年未有 之剖举”辔熬严竣形势下簿强投群公理豹矮交鞋代孛,毽势衰微豹浚涛旁爨在歹g 鼹盘与火 的冲击下束手无策,被列强欺压侵辱: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曾指出:“国强则公法我得而 废之,豁得悉兴之;国弱羽我欲稿公法,嚣公法不为我羯”o ,後镶翻身娃孛癸交往懿最 前沿,熙是认识到“公法之有用光用,赖乎国之强弱耳”西、“外交之道岛内治息息相通” 媾,困胞他们不仪啮雪瞩旃,在逆境中维护祖国的荦j 益,还全方使的考察话方社会,教朝 寻求救豳制夷之踌。 外交官的职责不仅仪局限予谈判臬上,据维也纳外交公约规定,一国的使馆裔 技表、像护、谈判、了解_ 程掇舞、促进镰5 项麦要任务,其中了解和掇告即是攒使镑工 作人员以一切合法手段了解接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缀济等方面的状况和发展 情凝,势蠢奉戮羧癣掇袋。爨誓办理浮务夔嚣簧,1 8 7 7 年,潺政跨将这一特辣饪务写 入出使章程,“怒出使一拳凡有关系交涉事件及备国风土人情,该使臣当详细记载随时咨 壤”露;总理衙门也要求各密使夫匿“将大,j 、事 串逐日登记,爨按旁 戒一麓,咨送匿舔 薛福成i f ;使英法义比明西f f 记f m 】沈林一跋& 沙:蔚麓书 e 。1 9 8 5 ,9 6 3 张手良嘲酗、关系掌概论【m 1 一e 京:世界知识i l l 版社,1 9 8 9 ,8 5 曾纪弹辨鲇洋遗燕f m 】,技沙;基麓书社,1 9 8 3 ,1 3 5 f 韬议离文鞭编f m l 束:三联书褒1 9 9 8 。弱, 张德彝稿奉航海述奇;l 编( 八) 【m 】北京:北京| 玺l 书i f l 版社- 1 9 9 7 3 2 9 薛稿成+ i ;使奏疏( 携l :) 1 4 铣攫瓣辩、汪 雏1 憩采:法挣壤簸耗,1 9 9 2 。2 7 9 葛l 二浚清朝羟世史续编【m 弁北:文海m 版e ,1 9 7 9 ,2 7 2 4 ,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门备案煮核,即翻译外洋书记、新闻纸铎件有关交涉事焱者,亦并翻译,随时咨送, 淤燹考诞。”国这撵,鑫出接大爱窦然不会怠馒,燹舞况多数镬鬏襄氇认谈到恁们骞“谘 政俗、联邦交、保权利”国的任务,以积极的态度考察西方社会。作为最早走向世界的官 僚大夫群薅,浅洋伊戆,驻步 馕疆裁麓受着考察莲方撩会、为蓬内交辈黎侯穰签豹镬 命,加幺独特的身份地位和经历,他人潲去相比的思想资源优势,他们绒通过奏章、书 信、日记等形式秘极向溺入展示了一福予姿百态的“西洋霞”,或券臻亦培豹表遮恁稻要 求变革的愿望,戏身体力行,搬幼和参姆力所能及的社会变革,在晚清的社会_ i 黩代化历 程中傲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荚戮是最先耀枪炮耱舞中国丈门的躁家,也是清政府首派公使豹国家,其资本主义 发展程发居西方列强前列。1 8 7 5 - 1 9 1 1 举,晚清政府共计向英国派驻了l l 位公使。基本 媾提热下:, , 表l l1 8 7 5 - 1 9 1 1 清朝驻英公使表 姓名籍贯密身在 薹辩蠲 郭嵩焘湖南湘阴道光进士办理洋务者1 8 7 5 8 2 8 - 1 8 7 9 1 2 5 刘锈灞广东番鹣1 8 7 5 - 1 8 7 7 4 1 i 曾纪泽湖南湘乡荫生办理洋务者1 8 7 9 1 2 5 - 1 8 8 6 5 6 刘瑞芬安徽贵池 , 生官1 8 8 6 5 6 - 1 8 9 0 4 2 2 蓦疆成涯苏无锈 贡垒办理洋务者 1 8 9 0 。4 2 2 一1 8 9 4 。8 ,3 龚照瑷安徽合腮办理外交1 8 9 4 8 3 一1 8 9 7 4 1 9 罗丰檬福建闲筷 耱致学囊参与终交者 1 8 9 7 4 1 铲l 钧2 5 。辐 张德彝汉军镶黄旗 嗣文馆学生参与外交者 1 9 0 2 5 2 6 - 1 9 0 5 1 2 1 6 汪太鬟浙江杭用举入 1 9 0 5 1 2 1 6 一1 9 0 7 11 9 李经方安徽合肥参与外交密 1 9 0 7 11 9 - 1 9 1 0 。1 2 7 刘玉麟广东香山留美学生参与外交者1 9 1 0 1 2 7 - 1 9 1 4 6 2 0 注:戴表参考蔽塞簿魏院明清挡寨郭、福建繇蓬大学历史系编渣攀孛努搜镞年表,以及牛敦 实、范展、高顺艳编著李鸿章幕府。 获主表串不难得鑫甄下结论:第一,铁民蔟搦残寒豢,驻英公镬孛汉入占笼大多数。 1 1 人中有l o 人为汉族,这与清政府的韧衷相遗,在最初的遁傥尝试中清政府慰单纯依 。葛l 二浚清朝经世文续编i m 】台北:文海出版礼,1 9 7 9 ,2 7 2 5 。薛撮戏出使公蔟序t r i l l ,点歇之。群镁戒选集q 。上海:上海人是出舨拽,1 9 9 7 ,5 1 5 5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靠八旗子弟的,如1 8 6 6 年由斌椿父子率领同文馆学生风仪、德明( 张德彝) 、彦慧随赫 德赴欧洲游历;1 8 6 8 年志刚随蒲安臣出使泰西;1 8 7 0 年崇厚因天津教案赴法国道歉,上 述出国人员均为旗人。然而当时大多数旗人在学习中存有惰性,思想也较为封闭,清政 府不得不起用更多的汉人来办理外交:相对于满族官员,汉族官员更易于接受西方文明。 第二,从籍贯来看,1 0 位汉族公使中,来自湖南2 人,广东2 人,安徽3 人,江、浙、 闽各1 人。这些省份多沿海或沿江,是近代以来受西方文明熏染较早较深的地区,也是 中国近代企业、新式学堂兴起较早的地区。著名学者柯文认为沿海改革者具有“现代精 神”,对中国与世界关系有新看法。他们的“世界观念中不存在天朝上国、无所不有的陈 旧傲慢观念。相反,他们是基于诚挚地尊崇西方文明和根本交革中华文明的崭新愿望。” 毋同国内其他官僚相比,驻英公使更接近或符合这一特征。第三,甲午战前的驻英公使多 具有良好的国学修养,但对“西学”了解不多,如除曾纪泽外,1 8 9 5 年之前的驻英公使 都不通晓外语:而甲午战后的公使幼年接受传统教育,后来又有在洋务学堂或海外求学 的经历,兼受中西方教育,成为较为职业化的外交官;如罗丰禄、张德彝、李经方均是 由使馆随员、参赞逐步成长为公使的,刘玉麟在少年时代留学美国,归国后参与外交活 动,最终成为公使。有了多年在海外的经历,相比国内官僚,他们易于接受西方政治制 度。第四,驻英使领与晚清朝廷中的实权派官僚关联甚多,这利于向清廷统治集团内部 旄加影响。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参与洋务或办理外交者,郭嵩焘和薛福成更是当之无愧的 洋务专家,因而他们与当时的洋务派领军人物李鸿章关系密切,李经方是李鸿章的儿子, 龚照瑷与李还是姻亲o ,已有研究表明,除了刘锡鸿外,他们都曾在李的幕府中任职,如 刘瑞芬曾协助李鸿章办理军械,郭嵩焘、曾纪泽襄办洋务,薛福成、龚照瑗协办外交, 罗丰禄、李经方充任私人翻译,刘玉麟曾为李的家庭教师等等固。因此驻英使领的言行会 对国内实权派官僚有较大的影响。 , 。【美】柯文著,雷颐,罗捡秋译在传统j 现代之问王韬与晚清改革【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 9 9 8 ,2 3 2 。赞行简近代名人小传【m 1 台北:明文书局,1 9 8 5 ,4 8 2 。牛秋实,范展,一岛顺艳李鸿章幕府f m l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 0 0 5 ,3 0 - - 4 1 ,5 4 - - 6 3 6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早期驻英公使与西政东渐 驻英公使设身处地,钦羡于英伦的富强,他们上下求索,探究强国富民的本源,逐 渐涉及到西方的政治体制。 ( 一) 对民主政体的考察 早期驻英使领都是晚清“正途”出身的士大夫,大多数还是同治、光绪年间主张“新 政”的所谓知洋务人物,并且显然都属于后来如张之洞所说“在海外不忘国,见异俗不 忘亲,多智巧不忘圣”的那种“知本”人物。但这并不妨碍从封建专制社会走出的使领 们去关注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出使之前,郭嵩焘就素以能办洋务而著称,较 早注意到西方的富强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在其1 8 7 5 年的条议海防事宜中就写到:“西 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回但并为对此进行更深层次的阐释, 这是因为毕竟西方民主政治对其来说是一个全新而又知之甚少的领域。赴英之后,郭嵩 焘切身体会到英国政治文明的进步性,在其日记中,“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民兼主国政 故也”等赞美的词句屡见不鲜。使领们在任内,经常被邀请去议院旁听,薛福成曾在日 记中记载到:。各国星使皆有座位在楼上,无日不可往听。”国使领们还经常被邀参加宴会 等,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西方政治制度,对其政治生活中的国家政体、议院制、政党制、 议员的选举等有独特的认识,尤其对西方政治生活中的议会制度和政党制度有着较多的 描述和认知。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勇于突破体用观束缚,对西方政治制度给予充分的肯 定。 + 议会被称为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的标志和核心,在西方政治生活中具有普遍性, 英国议会素有“议会之母”的称号,驻英使领们对其也进行了详细的考察:郭嵩焘在呈 递国书的第二天就出席了议会的召开仪式;曾纪泽第一次参观议会因故未果,仅隔天 再次前往,终于如愿以偿。可见使领们对于考察议会制度是非常热心的。 曾纪泽详细记录了他在英议院的所见所闻:“先观下院,主议者中座,议绅列坐两次 庑,百馀人。新报馆书记环坐后楼,观议者环坐前楼,绅土争竞与喝采之声甚为喧嚷。 。郭嵩焘部嵩焘奏稿【m 】陈沙:岳麓书社,1 9 8 4 ,3 4 5 。薛福成出使英法意比心局日记 m 1 k 沙:岳麓书社,1 9 舒,5 2 3 7 聊城大学颁士学位论文 继至上院,主议者为英国诸官之妖,位在宰相之上。堂中有御座,君主懈开会堂、散会 堂露一至,馀黠纛设也。生议之瘢,设予獭座之翦,务裁丞楣、溺书列坐蠢庑,馀世爨 酉馀人,备占位而坐。议事者免糕,立而陈说。馀官静听,肃然澈数睡之声。议绅或驳 妻议,或诸丞籀,或磐沙候,或蠲霉度郝溺褰。瓣誊坐,然惹答纛免冠起波,浚戮j l 重之。 有争辩,而无阅哄庞杂之声,视下议院迥别也。”。这是对荚上下议院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的自描式猁蜃,运些记载蔗符合客观实舔翡,帮下议院辩论时较为喧嚣,这是因为下议 院又称为平民院,趋淘激进;上议院又称为贵族院,趋内保守,议员答辩时“有挚辩, 而无阋哄庞杂之声”。显然,这和他在国内上朝对嶷帝号令天下,艇子唯噍诺诺的情景是 犬提径庭弱。垂予鹫氏言簿一囱落慎,她并来对荚议院的投力运纾方式发表自己鳇看法。 相比之下,郭嵩焘的态度就照得非常激进了。在t 8 7 7 年1 2 月1 2 日的日记中,郭嵩 焘藏疫谨徐7 荚瓣浚貔簇褒:“攘藩荚立溺本来,雳获持久嚣嚣势蔻张蠢,劐在您力瓣 ( p a r l i a m e n t ,议会) 议政院有绒持国是乏义,设买阿尔( m a j o r ,市长) 智民有顺从民 瑟之情。= 者福持,是淡嚣与民交穗维系,跤盛羧裹,瑟盘国千余年终戮苓弊;天方学 闯相承以起,而辫有以自效。此其立国之本也。臌力门军民争政,互相残杀,数西年久 丽后定,搽阿尔独相安无攀;亦w 知为君者之欲荔逢尔难饿,而小氏之情难拂而荔安也。 巾霆秦汉以来二节余年遴缮其反,能辨此卷鲜矣! ”4 铉样,豁嵩焘不仅肯定了英国的“巴 力门”和“买阿尔”制度,还进一步否宠了中国辫汉以来的封建政体。 -*、 垂子秘郭蹇焘之翔戆旁霪,历史砑究爱大多认为刘锈游羼予保守派,毽毽对议会裁 成的评价却是相强客观的。他在日记中提及:一凡歼会堂,管绅士庶各出所见,以议时政, 辩论之久,鬻自凌这里,务逶予瑷、当予睾瑟轰避。富黢零错,燮| j 舍之戮煞续受。数箕 处事恒力据上游,不稍假人以践踏。而举办一切,莫不上下同心,以善成之。盖台众论 敬萸l 其长,新美焉不各;颗众志淡行萁令,瓶夯澈不殚氇。”零德魄承认“合众论气“蹶 众志”的议会民燕制确有优越性。无独有偶,时经使馆参赞的张德彝也赞叹英议院“举 办一切,t 下同心。盖合众论以爱q 其长,斯美无不备;顺众志以行其令,斯力无不殚也。” ”在多次考察英议浣螽,张德彝在邂记中撼及“迄今四次采英国,髓对考察箕心意敖 公事不能以数人乏见遽定,盖官熏其谋,必绅允其义,然后篪行上议政院之会议,畅所 皴害,无掰畏摸,露寿滋譬充数、稚难诺诺、瞬褰位一入喜考;下议致羧乏论事,撼理 8 譬 鍪薹矗弧搿装 锺髓批黻辫谶 一一 靴钯眦獠嘴做| 蓁黻觏黼蝴勰 聊城大攀硕士学位论文 势以互诚,毫无避忌回护,我理即足,众心相喻,则左襁者必多。”。可见张德彝对英上 下议貌逐是辍秀赞赏熬。 在详细考察了英法两国的议会后,鞠纪泽察觉到民擞政体下,议院对专制的限制作 箱,在1 8 7 9 年2 胄2 3 翻瓣日记审评价滋:“自法国改兔瓮圭之邦,謇之攀较酱麴子主下 议院。两院首领,邦人亦称之日伯里玺哭德,而总伯理艇天德但主画诺而已位虽尊 鬃,权爱不如两院。”o 德认为欧荧“各郊虽不尽民主,衙政权受l j 皆由议院主持,军旅大 攀,尤必众心齐,始巍有成。”回 一 薛福成出使之初就认为“西洋各邦也国规模,以议院为最随”回,两年醵磁,1 8 9 2 年3 只2 6 墨豹翻记申绝写到;“漆器诸大善,自饿罗袈蕊矮,无举寿议懿,”议院者, 所以通嚣民之情者也。凡议政事,以协民心为本。”o 尽管这样的说法与议院的现代含义 骞着较犬爨穰蓑,毽哥叛毒定懿楚议貌鼙班俸瓤是馕,爱浃晁意,稳固瑟心,遂毽鞠是 中国士丈夫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政治目标。他还注意到上下议院之间以及议院和君主的 稽互制约关系。下议院之较,与t 议院耨维锻;t 下议院之较,君较稻投褶维铡。”o 藜 福成把图家权力是否在乎议院你为划分世界各国国家政体的依据,他认为:“地球万国内 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斑之国,有民主乏莺,裔君民共童之犀。凡称皇帝考,鬻有君校 之全权予其蛋墩,中国藤外,蠢饿、德、奥,土、日本驻国;戮西翦亦称皇帝,面今改 为民主懿。美洲各国及欧洲之瑞士与法豳,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1 i 露伯理玺 天德无投焉。欧浏之荚、莓、义、魄、嚣、蘩、丹、瑞典诸基,嚣民共生之匿也,箕政 权亦在议院,大约民权之十之七八,君权之十之= 三。”这样薛桶成从理论上界定了“君 定之国”、“琵囊之蟊”、。君瑟共圭之鬻”黪纂零嚣筠。 , 西方国家议会是政党活动的核心场所。近代谱方议会的出现和议会制度的确立具有 匿大的掰变进步惫义,京静穰本意义在于苏资产狳级入较否定瓣建等级特权,蘩构了蓠 家权力的社会纂础,以议会民主制取代了封建玉权专锐,从而奠定了国家权力的民主綦 础。近现代议会其有代议、利菔整合、控制和豁瞽政府簿基本功能,丽议会每一项基本 功能的实现都离不开政党的活动。政党是议会内部权力尊争的必然产物,它必须通过议 会掌控囡家政权。驻英公使在考察议会期间必然会接触铡政党制度 o 张德彝+ 黼使英饿记f m i 长沙:岳麓书社。1 9 8 6 ,6 1 8 - - 6 1 9 o 曾纪泽 ;使英法俄闻【】记【m 】长沙:岳麓书社,1 9 8 5 ,1 6 9 o 曾纪择辨纪泽遗燕f 硼长沙藏麓书社。1 9 8 3 ,1 7 1 。 o 薛福建:g ;往荚法义院疆霉融证【m l ,酪沙:莓麓书 齄,1 9 8 5 。1 9 7 , o 薛福成h i 使英法义比四固e 1 记【m lk 沙;岳麓书社。1 9 8 5 ,5 1 5 o 薛福成出使英法史比l r q 国l i 记i m 】长沙:岳麓书社,1 9 8 5 ,5 1 5 o 丁最瓣王歇之。薜辐壤选集l q ,上海:上海a 是撼驻社,1 9 8 7 ,辩& 9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郭嵩焘抵达伦敦第一天时认为:“此间国事分党甚于中国。现分两党,新执政毕根士 非尔得亦作比干思福义,旧执政噶拉斯敦。下议政院入毕党者四百余人,入噶党者亦三 百余人,互相攻击争胜。而视执政者出自何党,则所任事各部皆用其党人,一切更张。 其负气求胜,挈权比势,殆视中国尤甚矣。” 甫至伦敦,郭氏对英国政党制度并没有深 入的了解,以中国历史上的朋党之争比附政党制,仅仅注意到政党之间的互相攻讦,而 忽视了政党之间的互相制约和监督以及制约和监督下权力的平衡;这种对政党制的感性 认识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在多次详细考察了议会之后,郭嵩焘转变了这种看法,非常客 观的记录和评价了政党制:“以明日开会堂,上下两议院各分两党,先日各自会集,私议 其大概。毕根士由则集上院议绅于其家。罗斯噶得为下院同党之领袖,亦集下院议绅于 其家两党之势即定,议论同异,相持不下。大率当国者议论行事足以相服,则亦转 而从之。其初各以其党持议,畿于一成而不可易。盖军国大事一归议院,随声附和,并 为一谈,则弊滋多。故自二百年前即设为朝党、野党,使各以所见相持争胜,而因剂之 以平,其由来亦久矣。”o “集议绅于其家”是政党内部的组织和活动方式,“议论同异, 相持不下”是指政党之间的互相制约和监督,郭嵩焘意识到在这种情况下,经过激烈的 辩论制定的军国大事是趋向公正合理的。 , 、 政党制度在政治生活中平衡了权力,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进步表现,它和中国朋 党在本质上是不同的。薛福成一直对政党制持肯定态度,他说“英国上下议院,有公保 两党,迭为进退,互相维制。公党者,主因时变通,裨益公务。保党者,主保守旧章, 勿使损坏。两党胜负之数,视宰相为转移。保党为宰相,则保党在院内皆居右,而公党 皆居左;公党为宰相,则公党居右,亦如之。”o 他介绍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一出一入, 循环无穷,而国政适以剂之平云” 认为政党制是英国国势强盛的重要原因,“执政虽分 两党,而和舟共济,朝无幸位,是以能一朝郅治之隆也。”。同时他认为政党之间的互相 攻击不是主要方面,“两党互为进退,而国政张弛之道以成,然其人性情稍静,其议论亦 较持平,所以两党攻讦倾轧之风,尚不甚炽”回。 薛福成还考察了法国的政党制度:“法国左中右三党,而三党之中,所分小党甚多, 又有君党、民党之别。其人皆负气好争,往往嚣然不靖。凡宰相所行之政,议院中是之 ”钱钟书郭嵩焘等使两记六种【z 1 北京:三联书店,1 9 9 8 ,7 5 。郭嵩焘伦敦与巴黎i i 记 m 1 k 沙;岳麓书社,1 9 8 4 ,4 2 9 4 钱钟书郭嵩焘等使两记六种北京:三联书店,1 9 9 8 ,2 8 5 8 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叫固1 1 记【m 】长沙:岳麓书社,1 9 8 5 ,2 2 7 o 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i j i d 【m 1 砭沙:岳麓书社,1 9 8 5 ,3 9 0 。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四国e t 记【m 1 长沙:岳麓书社,1 9 8 5 ,5 1 5 1 0 聊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者少,非之者多,则宰相必自告退,宰相退,而其所举之各部大臣莫不告退,由伯理玺 天德另举一人为宰相,其被举者必先自审其党友之中可为各部尚书者若干人,若尚阙而 不备,则必力辞不敢居位,而伯理玺天德又别举焉。”回显然,薛福成注意到如果政党掌 握了议会,那么,它就同时也控制了行政部门 ( 二) 对民主政体的评价 尽管国内外的政治环境会影响使领们思想和言论的发挥,尽管有有意无意的遮掩甚 或人为的拒绝,但作为进步事物的西方民主政治体制依旧得到了驻英使领的认可。在详 细考察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后,使领们得出了客观的评价,并表露了热爱赞美之意。郭嵩 焘认为“朝廷又一公其政于臣民,直言极论,无所顾忌。庶人上书,皆与酬答。其风俗 之成,酝酿故已深矣。世安有无政治教化而能成风俗者哉? 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 良有由然也。”。在他看来,西洋繁华的原因在于政治教化,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西方政 治的害路畅通使民情民意直达于上,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俗。曾纪泽在给友人的信中 写到:“纪泽自履欧溯,目睹远人政教之有序,富强之有本,艳羡至极,愤懑随之,然引 商刻羽,杂以流徵,属而和者几人,只能向深山穷谷中一唱三叹焉耳。”囝既赞扬了西方 的政教,又不免愤懑于“欲把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境遇,或许这也正 是曾纪泽在政治上一向谨慎的原因之一。刘锡鸿也认为“此外则无闲官,无游民,无上 下隔阂之情,无残暴不仁之政,无虚文相应之事”回,也发出了“西洋所以享国长久,君 民兼主国政故也” 的感慨。同时使领们还有着深刻的自省意识。郭嵩焘曾抨击清廷的“风 教”,认为“其( 英国) 风教实远胜于中国”。薛福成在1 8 9 2 年4 月2 4 日的日记中明确 提出:“为君者,不能以一人肆于民上,而纵其者无等之欲而况舆情不通,公论不伸, 一人之精神,不能贯注于通国,则诸务有堕坏于冥冥之中者矣。” 显然,民主制要远远 好于君主制,但薛福成不可能提出废除君主制,只是在三天后的日记中写到:“夫君民共 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最为斟酌得中。”。得出的结论是“君民共主”的制度最好。 龚照瑗任内使馆二等参赞宋育仁还对中国设立议院进行了美好的设想,认为中国设议院 。薛福成出使英法义比网国f 1 记f m l 长沙:岳麓书社,1 9 8 5 ,5 1 5 o 郭嵩焘伦敦与巴黎【l 记 m i 长沙:岳麓书社,1 9 8 4 ,4 3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钙钛矿光伏组件量产工艺突破与设备需求预测分析报告
- 2025-2030钙钛矿光伏组件户外稳定性测试数据与量产工艺瓶颈突破路径
- 美术教育创新教学方案实践
- 2025-2030费托蜡生产用催化剂回收技术及循环经济模式
- 2025-2030费托蜡企业ESG评价体系构建与融资成本关联性分析
- 议论文写作思路与范文集
- 2025年四川诗歌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收购合同范本
- 岗位胜任能力测评标准及晋升评估方案
- 最高权力机构决策文件编写指南
- (2025年)国家能源集团笔试试题(含答案)
- 直肠癌NCCN指南解读
- 学校教师请假管理办法(2025修订版)
- 2025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材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 镁合金课件教学课件
- 2025年动漫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 知道智慧树实验室安全与防护满分测试答案
- 成都市辅警真题2024
- 工会经审业务网络知识竞赛题库
- 宁夏易制毒管理办法
- 教学课件文案模板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