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日本女学对晚清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摘要 中国封建社会奉行男尊女卑,没有专门为女子开设的学校,广大妇女 没有机会上学读书,只有少数开明人士在家设塾延师教授自家女子,其教 育内容也无外乎女诫列女传女孝经女训之类。“女子无才便 是德”成为社会的共同女性价值观。晚清时期中国女子教育思想发生了 重大的历史性转变,戊戌变法时期掀起了“兴女学”运动,女子教育开始 受到重视,二十世纪初女子教育获得了法律上承认。甲午战后在“以日为 师”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女子教育的实践和女子 教育学制的制定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日本女学的影响。正如著名历史学家 费正清所指出:“从1 8 9 8 年到1 9 1 4 年这段时期,人们可以看到日本在中 国的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影响。”“甲午受创,渐知兴学”,甲午战败后一 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对救亡图存的重要作用。 日本作为中西间桥梁的角色,对晚清中国女学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 响,给2 0 世纪初的妇女解放运动带来了新的起色,从而掀开了女子教育 新篇章。本文研究的对象是日本女学对晚清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笔者从 晚清中国女子教育观念、女子教育实践和女子教育学制三个方面入手研 究,探讨日本女学通过哪些途径和方式、在哪些方面影响了晚清中国女子 教育的进程和发展,试图全面、客观的反映日本女学对晚清中国女子教育 的影响。对该课题进行全面、客观的探讨、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 解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历程。同时女子教育是妇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 分,而妇女研究在知识框架中是人类学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科学的具体因 素之一,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女子教育;日本女学;晚清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页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w e r en os c h 0 0 1f o rf e m a l ei nt h ef e u d u a ld a t ei nc h i n a f e m a l eh a d n oc h a n c et ob ee d u c a t e db ys c h 0 0 1 0 n l ys e l d o mw o m e h a do p p o r t u n i t yf o r e d u c a t i o ni nt h ef a m i l y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 f e m a l es c h o o lb a g a a f t e rj i a w u w a ra dw a se a e c t e d d e e p l yb yj a p a n t h ef a m o u sh i s t o r i a nf e i z h e n g q i n gs a i d “p e o p l ec a ns e et h ee f f c c t i o nf t o mj a p a ni sg r e a td u r i n g1 8 9 8 t o1 9 1 4 ”a f t e rj i a w uw a r , s o m ec h i n e s es t a r t e df e a l i z i n gf h a te d u c a t i o n e s p e c i a l l yf e m a l ee d u c a t i o nw a st h em a i nw a yt os a v et h ec o u n t r y a b o u t 2 0 h ,t h ei d e ao ff r e e d o m , e g a l i t y , a n dc a r i t a sw a si n f c c t e dt oc h i n af r o m j a p a n d u r i n gt h i sd a t e sj a p a ne n e c t e d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f e m a l es c h o o l e d u c a t i o ni na l i n e s e , a n dp m m o t e dt h e d c v e l o p m e n to f c h i n e s ef c m a l el i b e f a t i o n t h er e s e a r c hi sa b o u tt h ee f f e c t i o nf r o mj a p a l l o nc h i n e s ef c m a l es c h 0 0 1e d u c a t i o t h i sa r t i d ea t t e m p tt os t u d yt h ee f f c c t i o n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i m p e r s o n a lf f o mj a p a nt h r o u 曲 t h ew a yo ff c m a l e e d u c a t i o nc o n c e p t , e d u c a t i o np r a c t i c e ,a n de d u c a t i o ns y s t e m 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o ft h es t u d yi st h a tj a p a nh a dp l a y e di m p o n a tr o l ea st h em e d i u ma n db t i d g e o nc h i n e s ef e m a l en e w s t y l ee d u c a t i o ni nl a t eq i n gd y a s ty - k e yw o r d :c h i n e s ew o m a ne d u c a t i o n , j a p a n e s ew o m a ne d u c a t i o n ,l a t e q i n g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第1 章绪论 1 1 选题价值 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指出:“从1 8 9 8 年到1 9 1 4 年这段时间,人们可 以看到日本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影响。”【1 】其中,日本对中国的教 育进程同样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我国史学界对近代中日教育方面的研究已 日趋成熟,相关的著作、论述也是非常丰富。现在,学术研究不断超越自 我的特点又为这一研究赋予了新的发展动力。开拓新的研究方法,与其它 学科进行交融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改革开放以来,妇女史学的发展为 历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使人们反思以往对历史的认识。马克思曾经 说过:“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妇女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 的社会变革。社会进步可以用女性( 丑的也包括在内) 的社会地位来精确 地衡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2 卷人民出版社1 9 9 8 1 第5 7 1 页) 。女子教育是妇女地位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从女子教育的角度出发 来重新审视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创新的视角,也是学术自身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学者对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近代中日女子教育进 行了大量的研究,不论从宏观上,还是在微观上,都对这一领域做出了很 大贡献。如杜学元著中国女子教育通史( 贵州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8 月) 、阎广芬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特点及启示( 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1 9 9 6 年第2 期) 、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浅析( 史学月刊 1 9 8 8 年第2 期) 、梁景和近代中国女学演变的历史考察( 辽宁师范大 学学报1 9 9 3 年第6 期) 、赵建民的森有礼的“e d u c a t i o ni nj a p a n ” 中国的翻译及其影响( 贵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1 3 ) 、施可灿、 马忠虎日本教习与晚清师范教育的创始( 教师教育研究2 0 0 4 5 ) , 以及金宝华的留日学生与近代义务教育( 山西师大学报2 0 0 1 4 ) 等。 晚清时期中国女子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的历史性转变,戊戌前后掀起了 “兴女学”运动,女子教育开始受到重视,二十世纪初女子教育获得了法 律上承认。甲午战后在“以日为师”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的女子教育观念 的更新、女子教育的实践和女子教育学制的制定都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日本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女学的影响。然而,目前学术界对于该课题的研究却显得不够深入细化, 至今为止还没有专门研究日本女学对晚清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的论著,只 有部分史实叙述与评论散见于上述著述或文章中,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具 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晚清中国女子教育观念、女子教育实践和 女子教育学制三个方面入手研究,探讨日本女学通过那些途径和方式、在 哪些方面影响了晚清女子教育进程和发展。试图全面、客观的反映日本女 学对晚清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这有利于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中国近代女子 教育的发展历程,因此该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同时女子教育是 妇女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妇女研究在知识框架中是人类学的组成部 分,是人类科学的具体因素之一,因此对该课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 义。 综上所述,本文选择日本女学对晚清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作为研究对 象,既有一定学术研究的价值,又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1 2 研究动态 对女子教育的研究始于陈东原先生上世纪3 0 年代的论著中国妇女 生活史,在该论著中陈先生提出:甲午以后戊戌以前,关于妇女生活有 两个运动,即兴女学和废缠足。这个观点为学术界普遍认同。此后,我国 学者开始对女子教育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对该领域的研讨也日渐活跃。 仅上世纪8 0 年代算起,该领域已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学术成果,专门论述 女子教育的论文已有近7 0 篇( 五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曾业英主 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4 年第3 9 5 页) ,此外还有一些专著。但是这些研 究成果,或者是将中日女子教育的问题一笔带过,或者是把中日女子教育 分开来研究。 经过一定程度的资料收集,在笔者有限的查阅范围内,迄今国内尚未 发现系统研究晚清中国女子教育与日本女学的专著,相关史实叙述与评论 散见于一些教育史论著和译著中。这类著作主要有: 艰难的日出一中国现代教育的2 0 世纪杨东平主撰文汇出版社2 0 0 3 8 空前之迹( 1 8 5 卜1 9 3 中国妇女思想与文学发展史论) 王绯商务印书馆 2 0 0 4 7 中国妇女生活史陈东原著商务印书馆1 9 3 7 5 ( 1 9 9 8 4 影印)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中国清代教育史刘秀生、杨雨清著人民出版社1 9 9 6 年 中国妇女运动( 1 8 4 0 1 9 2 1 )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 编河南人民出版社1 9 9 0 3 8 日本的教育( 日) 小林哲也著徐锡龄黄明皖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8 1 7 外国教育史中册戴本博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0 7 日本教习汪向荣中国青年出版社2 0 0 0 至于论文方面,仍以把近代中日女子教育分开研究的较多,而专门进 行中日女子教育研究的文章并不多见。其中,重要的有: 中国女子教育的近代化历程、特点及启示阎广芬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 9 9 6 年第2 期 中国近代社会转型与女子教育的发展王美秀北京大学学报2 0 0 1 年第3 期 女子教育的最初尝试从上海女学看中国女子教育的早期发展杨洁 晚清民初女子教育发展嬗变刘阳鄂州大学学报2 0 0 2 年第2 期 晚清维新派的教育思想和实践田梅英聊城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 科学版) 1 9 9 8 年第4 期 教育救语形成过程研究述要聂长顺日本问题研究2 0 0 4 年第2 期 明治初年日本教育改革初探杨孔炽日本问题研究1 9 9 6 年第4 期 综上可见,关于中日女子教育的研究已经进入众多研究者的视野,这 些专题研究为本文提供了大量可资借鉴的成果。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关 于晚清中国女子教育与日本女学方面的研究还重视不足,尤其应该重视的 是晚清中国女子教育在教育观念的更新、教育的实践和教育学制的制定等 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日本女学的影响。笔者正是从晚清中国女子教 育观念、女子教育实践和女子教育学制三个方面入手研究,试图较全面、 客观的反映日本女学对晚清中国女子教育的影响。从而得出以下结论:晚 清时期,日本作为中西文化的媒介和桥梁,对中国女学的创建和发展带来 了深刻影响,致使晚清中国女子教育带有浓重的日本色彩。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第2 章日本女学对晚清中国女子教育观念的影响 晚清中国女子教育指女子学校教育,始于戊戌变法时期,以兴女学为 起点,开始了近代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即以“贤妻良母主义”取代“女 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戊戌变法时期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其特 殊的社会文化氛围。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探索救亡图存的过程中,逐渐认识 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在“以f 1 为师”的背景下晚清女子教育也不可避免 的受到了日本女学的影响。 2 1 晚清中国传统女子教育观念 中国封建社会奉行“男尊女卑”,没有专门为女子开设的学校,广大 妇女没有机会上学读书。封建礼教不仅完全剥夺了女子的受教育的权利, 并以“三从四德”的行为规范、“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价值标准和缠足的 陋习,将中国女子完全置于被奴役的境地。即使有少数开明人士在家设塾 延师教授自家女子,其教育内容也无外乎女诫列女传女孝经女 训之类。为使女子认同这种现实,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编订了一系列家救 读物,如内则、女诫、女儿经、烈女传、温氏母训等,训导 女子“明理”、“守义”,所谓“有女在室、莫出闺庭;有客在户,莫露声 音”1 2 j ,所谓“内外各处,男女异群,奠窥外壁,莫出外庭,出必掩面, 窥必藏形”1 3 j 。这些女学教材晟大的特点是内容全部集中于妇德、妇职、 闺门礼仪。无论记传烈女还是阐明义理,无不围绕三从四德铺展陈说。文 化书算、天文气象、人文地理等方面内容罕有涉及,所谓常识仅限于妇女 日常生活劳作的狭小范围更不用说自然科学等其他领域。因此可以准确 地说,古代女学教材实为向女子灌输人伦道德的德育读本。整个社会广为 流传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观念,将“女才”与“女德”对立起 来,认为女子一旦有才,就不能安居闺阁,男子就难以制服,因此女子有 才“此实祸天下之道也”。1 4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邦观应在女教一文 中概括:“中古女学诸书失传已久。自片语散见六经诸子外。以班昭女 诫最先,刘向列女传。郑氏女孝经、女训、闻范、女范 各有发明,近世蓝鹿洲采辑经史子集为妇人法式者,谓之女学,颇称 详赡。” 5 】这些历代女学著述,又成为历代的女子教科书。妇德始妇女应 具备的德 认妇言船妇女的言语k 妇容惰妇女的服饰打扮、举止议鑫象妇 具备的德行 妇言骺妇女的言语k 妇容指妇女的服饰打扮、举止仪箍象妇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砑旨妇女所作纺织、缝纫等孰构成以德为本的女学体系。这种女学体系 在清代发展到了高峰,出现了从通俗的女儿经,到权威的内则衍义 等一系列女学典籍。清代贺瑞麟新编女儿经中说:“女儿经,女儿经, 女儿经要女儿听,第一件,习德行;第二件,修女容,第三件,谨女言: 第四件,勤女工。”利用三字经的形式,对以德为本的女学体系。进行简 明概括,以便于民间记诵和传世。可见,以德为本是统治阶级推行女学的 终极目的,而这种“德”是以是否能维系封建等级秩序为准绳的。因此它 的前提是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中国封建社会女学就 是以三从四德为核心的女学,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女学体系。女子无学, 成为千百年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色,一直延续到近代。 根据戊戌变法时期启蒙思想家们对中国传统女学的界定,中国传统女 学的基本框架由女学观、女学内容、女子教育三大部分构成,三者之间相 互制约。女学观决定了女学内容。限制了女子教育。这是封建社会的生产 方式、宗法制度把女性置于一切社会活动的从属地位,以维系男权统治绝 对权威的结果,由此形成了封建社会传统女学的特征1 6 j :其一,女学沦为 封建宗法制度的附庸。女性服从男性,作为封建社会人伦关系君臣、父子、 夫妇三大部分之一,成为维系封建宗法关系的纽带,女学以三从四德为核 心,成为宗法制度的文化根基。其二,女学的传播,对女性而言,主要在 社会生活中进行,基本脱离学校教育的轨道。而对男性来说,则在多种形 式的教育中,强化“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重男轻女”、“夫唱 妇随”的传统偏见。在封建社会女学的熏陶与渲染下,中国女性突出的特 征是人格依附性,寻求人身依附成为女性生存选择的主要方式。因此对女 性的教育更多地是一种束缚,而不是种发展。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已经意识到“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的弊端。 1 8 9 1 年,早期维新派宋恕六斋卑论问世,书中将中国与西方、印度、 日本对比后认为,中国之“积困”、“错愚”根本原因是民众文化低下,这 同“女子无学”的社会状况有直接关系。他呼吁:“今易取法日本,下教 育令,民男女六岁至十三岁,皆须入学,不者罚其父母。每县乡聚连均置 男女校各一区”,授学科考,按级递升,“以至京校”,对成绩优异者,男 女一体奖励。【7 1 1 8 9 2 年,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盛世危言刊行,他在书中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特别列出女教一章,将西方男女平等的教育体制为坐标,同“戕贼肌 体”、“步履艰难”的中国女子对比,认为女子无学,是中国“礼教之不讲, 政化之所由日衰”的社会根源,呼吁当局“广立女塾,是女子皆入塾读书”、 “易裹足之功,改而就学”,提高中国妇女群体的文化素质,由此而“相 子佐夫”,则中国“利兴必去”,强盛可期【引。郑观应呼吁:“泰西女学与 男丁并重,人生八岁,无分男女,皆须入塾,训以识字、读书、算数等事。 虽平民妇女不必如男子之博雅淹通,亦必能通书文、明道理、守规矩、达 事情,参以书数、绘画、纺织、烹调之事,而女工中馈附之,乃能佐夫相 夫,为贤内助矣。易裹足之功,改而就学,路十年之力,率以读书, 则天下女子之才力聪明,岂果出男子下哉。,【9 】宋郑两人的言论,代表了 这一时期中国近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共同意见,理论基点,是指出中国被强 行纳入国际市场后,传统“女子无学”的社会规范已成为中华民族启发民 智、富国强兵、角逐世界民族之林的巨大障碍。 2 2 明治时期日本的女子教育观念 对于深受“女子无才便是德”观念影响的中国人来说,或许很难想到, 良妻贤母论首先是被作为女子教育理念提出来的。1 1o 】在封建时代的日本, 受教育是武士阶级的特权。自江户时代中期起,随着商品经济的发达和洋 学的传入,各地陆续兴办了一些平民学校寺子屋,平民因此也有了受 教育的机会。关于近代之前日本的女子教育,值得提出的是,日本人虽继 承了中国儒家“男尊女卑”的思想,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却没有 在日本生根。相反,女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提倡。比如,成书于1 7 世纪中期的女训女式目中有这样一段话:“女人不分地位高低,各有 所爱,然首先应学艺、写文章。如不喑此道,则一生中不识善事也不辨恶 事,亦没有乐趣,无有慰藉。”【1 1 】这段教训是在告诫妇女,要懂得知识对 人一生得失的重要性。成书于元禄年间的女训唐锦( 作者成濑维佐子) 甚至将“学范”列入首章首条,并且列举了一系列包括中国与日本的女训 和文学典籍在内的女子应学的书目,体现了作者希望女子在知识教养方面 有所长进的愿望。这些都表明,即使是在妇女受压迫的年代,日本人也是 提倡妇女识文断字的,这一点和中国封建社会某些人主张的“知文字乃为 淫之始”的观点截然不同。尽管女子教育的主要的目的不是开智,而是涵 瓣涛交通大学磙士戮究生学位论文筹7 瑟 养妇德,但是在潞学( 士族子弟教育机构) 和寺子屋中,通过近l 1 0 0 种 “往来物”( 幕府时代专门用于初等激育、尤其是寺予媵教育的教科书的 总称) i l 引,至幕洙已有1 5 豹女予能识字( 男子识字鬻为4 5 ) 。 尽管曩本教鸯豹磐及程度与露辩攒箕链表方蓉家穗魄是较蔫豹,毽与 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院较就低多了。教鬻内容、教育蕻镶l 及筝搜数量不仅菠 不上“文明开化”的潮流,而且远远不能适应“富国强鼹”这一明治维新 总目标的要求。因此,明治政府积极弓i 进西方资本主义激育制度,实行教 育改革,借以改造本国的封建文化,建设资本主义精神文明。明治初期, 秘本女子教育愚想发生了重大弱历史镶转交。由于欢纯风溅和传绞援教巍 念等露共同影响,警薅的女子教育溪怒国家主义戆莛霉囊义,印政府为7 发展资本主义,窳现“富国强兵”,丽使女子教育以培养将来的优良母絷 为目的。文部省发袭的关于学制施行计划中曾指出:“其子才与不才 之分,由其母贤与不贤所既已素定。而今日之女子,即为厢日人之母。女子 学习之义至大矣。” ”】各县在进行劝学孵也十分强调为了器篱出色的孩子, 鬻辩将成秀母亲之女子进行教弯瓣套袋往。在攉孬“文稍开佬”,疫除瓣 建等级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蘧欧近代思想广泛传播的形势下, 明治政府确立了实行“男女共同教育”。日本的启蒙思想家翻译介绍了大 慧欧美女子教育论方面的文章,不少文章论述女性不但成该是女儿的教育 赣,还应是儿子黪教育者。受西方近代愚想豹影璃,贤囊瞧母愚想呈现出 辨鹈静、遂步麴意义。霹本戆羹妻良璐懑慈是隧蓑嚣本熹莛代女子鼗育薅麓 的确定而深深地穰梭子日本社会以及翻本人莳思想意识之中的。中村正直 在明六杂志上发表造就善良的母亲说一文,认为“只有绝好的母 荣,才有绝好的予女”,也才会有绝好的国家。造就蔷良的母亲关系到日 本的独立、近代化的建设、也关系到i 琏代国民豹素质。因此必绥男女共同 接受教弯,荚蠢逡步。舞妻建鸯愚爨貔产生与瑟本遥钱豹女子教毒骞蓉 密不可分的联系。明确将女子教育酌目标确定为“贤奏良礴”,从强调母 亲的作用来论及女子教育必要性的是歼明派知识分子,翻本第一代文部大 臣森有礼。他认为烟女对孩子来讲悬“天生的教员”,女子教育的目的是 侵其成为“贤妻”恭l “良母”,把家签溅好。他于1 8 8 7 每程税察歧卑县教 育获凝嚣豹一次滨邋孛说遵:“鋈家瓣羧零在予教育,教磐戆鬏毒在予交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子教育,女子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 1 8 9 0 年颁布的教育敕语确立了以儒教理论为中心的教育方针, 在对女子教育和要求上,女性的柔顺、温和重新受到推崇。近代的贤妻良 母思想开始转向儒教的贤妻良母思想。井上毅文部大臣1 8 9 5 年在高等 女学校章程中明确规定了培养温良贤淑的女性,之后的菊池大麓文部大 臣推进了这一以儒教为基础的贤妻良母主义教育。他在1 9 0 2 年5 月召集 的高等女学校校长会议上谈道:“在我国,女子的职业就是结婚,成 为贤妻良母。”对女性的要求不重在追求知识和关心社会,而重在以贞淑、 忠孝、忍耐、协调来谋求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家的安宁。1 8 9 9 年创立 的实践女学校和1 9 0 3 年创立的东京高等女学校等都是以贤妻良母主义教 育为目标的女子学校。贤妻良母主义教育通过1 8 9 5 年的高等女学校章 程,1 8 9 9 年的高等女学校令在法律上得到确立。如高等女学校令 不但加强了女子修身教育,还增加了家务、裁缝、手工艺等课程。由此, 以贤妻良母思想为基础的近代教育体制在日本被确立了下来。 2 3 晚清中国女子教育观念转变过程中的日本影响 甲午战争的惨败,动摇和改变了中国人的许多传统观念。一些先进的 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1 4 】教育救国,特别是 女子教育对挽救危亡的重要作用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兴女学、推行女子 教育成为这一时期变法图强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日为师”的历史 背景下,中国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受到了来自日本女学的深刻影 响。 2 3 1 对晚清中国官方女学思想的影响 早在1 8 7 6 年清朝驻日副使张斯桂即在其使东诗录中对日本女子 教育大加称颂。其中有一首诗日:“满庭桃李不胜春,都是罗敷未嫁身。 西邸簪花多妙格,东邻咏絮有佳人。薛媛画笔添毫细,蔡女琴弦按拍新( 画 理琴歌,考尚西法) 。戏罢秋千无个事,绿纱窗下度神针”。【16 】欣赏之情 溢于言表。其后的访日官员和驻日使节对日本女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 深刻的感触。如中国驻日参赞黄遵宪于1 8 7 9 年开始撰写的日本国志 和1 8 9 3 年访日的黄庆澄所写的东游日记都较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女学。 当时日本的寻常师范、师范学校、盲哑学校、油画学校等均已实行男女同 校,并建立了女子师范学校、高等女学校。【1 7 l 我们难以准确地描述当时国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内的人们读后有何感想,但至少使沉迷于传统观念中的国人大开眼界,并 开始对新式教育充满憧憬。1 9 0 2 年,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吴汝纶赴日本考 察教育,日本前山阳高等女学校校长望月与三郎向吴力言女子教育的必要 性,“国家百年之大计,在女子教育,无他,是教育之根本,而实巩固国 础之法也”告诫吴应“以女子教育为急务”。不久,吴汝纶回国,大力呼 吁多派女生留日。【1 8 】受日本女学的影响,1 9 0 4 年驻日公使杨枢发表公启, 痛陈乏女子教育之弊端,呼吁国内女子来日留学,并在附言中特写“游学 女子须知”详细介绍留学前应作的准备工作,盼女子留学之倩跃然纸上。 【1 9 】直隶赵州知州恩惠1 9 0 6 年,所下榻的旅馆的“小使多系女子,虽言语 不通”却“多能识字”。【2 0 】与之笔谈,很少有不懂得。游日者参观各种女 子学校后,指出:“夫世界文明无不根于教育。教育普及无不始于家庭, 而家庭教育尤为女子最为密切。”从而认为中国女子学校的设立,实不可 缓。【2 l 】1 9 0 6 年,中国提学使赴日考察学务,日本帝国教育会专门召开中 日双方参加的讨论会。会上日本学者认为,中国早在古代就已提到胎教问 题,“而胎教之理其要在于女子教育。今日欧美各国女子皆受教育,故其 国民程度日益高。然则欲图国家之进步,盖非鼓励女学不可”,强调要普 及教育必须建立女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中国提学使有黄绍箕、吴庆邸、 陈曾佑、姚文详、叶尔恺、杜彤和文廷琛等。【2 2 】日本教育家们的建议,不 能不引起中国提学使的思考。正如时人所称:“今我中国鉴于女子教育实 有利于国家,于是热心志士以振兴女学为要务,为之广立学堂焉! 为之编 学堂课本焉! 为之定课程、明规则焉! ”【2 3 】1 9 0 1 年1 2 月,在湖北任职的罗 振玉奉两江总督张之洞、湖广总督刘坤一之命东渡日本考察。通过东游日 本,考察日本女子教育,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国民之中,女子居半 数。若教育不及女子,是隐去其国民之半数矣。况女子不读书,必昧于家 庭教育,而此半数之男子,已于幼龄中经此不谙保育法之慈亲为种孱居弱 之病根,后来教育且极完全,已有不可挽回之势矣。故必破除惯习,开女 子教育,亦从小学校入手,亦教以国民普通之知识技能与男子同,而别加 妇功及育儿等学。夫学校中之教育,犹农夫之种植培壅也,而女子婴儿之 教育则犹为强种及保护种子之计划也。乌有良农欲求良苗嘉谷而忽于选种 育种之理者乎? 此可喻女子婴儿教育之重要矣。”【2 4 j 日本女学的新气象,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0 页 引发了中国国内对女子教育的探讨,最终导致了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中 国女学的出现。 2 3 2 对晚清中国维新人士女学思想的影晌 “甲午受创,渐知兴学”,1 2 5 j 中国开始向往日的学生日本学习,一些 先进的中国人逐渐认识到“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2 6 】,教育救国, 特别是女子教育对挽救危亡的重要作用被更多的人所认识。【2 7 】兴女学、推 行女子教育成为这一时期变法图强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康有为、梁启超、 严复等维新人士,纷纷著书立说,提倡女子教育,梁启超在1 8 9 6 年发表 的论女学,集中概括了维新派人士的意见,他说,中国二万万女子无 知无识,分力困顿,是中国积弱的根本,他以为,“西人之强”、“日本之 勃兴”,无不得益于男女平权及女学之提倡。他说,环顾当今世界,“女学 最强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而 “女擎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幸矣”。【2 8 】据此,他疾呼, 中国兴女学已成当今之急。 时至近代,中国女子教育远远落后的状况已成为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 的严重桎梏。当外国资本主义挟着军舰和大炮,披着宗教的外衣涌入中国 之时,中国女性的愚昧与虔诚,面临着更大的危险。“西人在我通商之地, 分割之境,皆设学校教堂,以教我女子。我有民焉,而俟教于人,彼所以 示辱我也,无志甚矣。”【2 9 】中国女子教育的弱势,已成为西方列强从精神 上奴役中华民族的可乘之机。在游臼官员、先进志士及先进女性对日本女 子教育观念的积极宣传下,当时日本盛行的良妻贤母主义的口号传入中 国,【3 0 】从此“贤妻良母”的提法在中国日益流行起来。“女子无才便是德” 的中国传统女子教育观念的转变是不可避免的,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 家们率先“兴东土二千年绝学,造中华二百兆美材。”【3 1 】 1 8 9 8 年中国人第一所自办的女学一“经正女学堂”在上海正式开办。 女学的创办,使女子可以走出家门进入学校读书,从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 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女子教育观念,“贤妻良母主义”成为 维新派兴办女学的宗旨。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曾提出兴女学、开民智,将 女子培养成“贤女、贤妇、贤母”【3 2 】的主张。直到戊戌维新时期贤妻良母 才由梁启超提出并先后为人们所接受。梁启超在倡设女学堂启一文中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1 页 就办女学的目的说的极为明白,就是使妇女能够成为“上可相夫,下可教 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3 3 l 的贤妻良母。1 8 9 8 年女学堂开学之前公布 的中国女学会书塾章程亦称“其教育宗旨以彝伦为本,所以启其智慧, 养其德性,健其身体,以造就其将来为贤母、为贤妇之始基”。他们认为 女予受了教育,于国、于家、于己、于子女都有利。欲治其国者,先齐其 家,家道有成,治国平天下就不难了。女子有学,才能成为男子的“贤内 助”,才能承担起“母教”的责任,才能强国保种,挽救社会危机。维新 派所持的贤妻良母主义,是对传统贤妻良母的扬弃。梁启超认为“古之号 称才女者,则披风抹月,拈花弄草,能为伤春惜别之语,成诗歌数卷,斯 为至矣! 若此等事,本不能目之为学”。“吾之所谓学者,内之为拓其心胸, 外之为助其生计,一举而获其数善”。【3 4 l 可见,维新派所持的“贤妻良母 主义”与传统上的“女子无才便是德”不可同日而语的,具有更新女子教 育观念的进步意义。而日本对这种女子教育观念的更新所起的作用是不可 否认的。 2 3 3 对晚清中国先进女性女学思想的影响 晚清时期中国不少先进女性的女子教育观念受到了日本女学思想的 影响,并将日本女子教育观念进行了传播。以晚清中国先进女性单士厘和 康同薇为例。 ( 一) 单士厘( 1 8 5 6 一1 9 4 3 年) ,字爱兹,浙江萧山人,是晚清屈指可 数的放眼世界的知识女性。1 8 9 9 年单士厘第一次到日本( 这比秋瑾早了五 年,比何香凝早了四年) 。此后,单士厘“无岁不行,或一航,或再航, 往复已频,寄居又久,视东国如乡井”。f 3 5 】。 随着对日本社会的了解,她的心胸为之开阔,对中国不重视女子教育、 将女子禁锢于深闺提出异议。她说:“中国妇女闭笼于一室,本不知有国。 予从日本来,习闻彼妇女每以国民自任,且以为国本巩固,尤关妇女。” p 6 】日本的教育状况使单士厘大开眼界,她认识到日本富强的原因在予重视 教育,她说“日本之所以立于今日世界,由免亡而跻于列强者,惟有教育 故。始信国所由立在人,人所由立在教育。有教必有育,育亦即出于教, 所谓德育、智育、体育者尽之矣”【“j 。同本教育内容充实,各学科均注 重基础课和新学术成果,容易培养专门人才。在论及中国教育问题时,两 嚣鸯交通大学矮圭戮究生学位论文第1 2 燹 相对比,单士厘不无感慨。她说:“中国向以古学教人,近悟其不切用丽 翻然改图臻之教育之意,乃怒为本国培育国民,并非为政府储备人 才,故男女并重,甩孩童无不先本母激。故论教育根本,女尤倍于男。中 濑今亦论教育矣,德谈女子教育者犹少;帮男子教育,棼不过令多方多艺, 大之各政府撰使,小之灸叁谋玺诗,磷砹l 况吾国民,安褥有天方? 茏嚣 民,且不成社会! 中国前途,! f b 鸡未瞒,观彼教育,不脞感慨”【弼l 。不仅 批判了中国传统教宵“学而优则仕”的封建思想,而且主张男女有平等的 受教育的权力,认为“论教育根本,灾尤倍重于男”,认为“孩童无不先 本母教”,呼吁女予教育豹重要性。 擎士蜃积稷赞赏日本女学。认为审蓬女子教弯“论 蠢德,究戳中鋈为 溉,为西方妇女所不及,但中国的缺点在于完全没有认识到女学的重要 性。单土厘对日本和西方的女学进行了对比,认为“东豳( 日本) 人能守妇 德,又益以学,是以可贵;西方妇女,固乏德操,但逾闲者究多,在酬酢 场中,谈论、风采、琴画、歌舞,夯秘尝不表现出优美? 然裹面优美,两 巍鼙爰蹩,嚣是取乎”l 孵l 。霉霓攀士黎赞赛嚣零女学,舔对器方女学薅渗 疑态度。对比之下,她认为中国女学威“苟善于教育,开诱其智,以完全 其德,当为地球秃二之女教国;由女教以衍及子孙,即为地球无二之强国 可也”【4 0 1 。单士暇认为中国女学的发展,应继承其优秀传统,即“女德”, 农此基础上,“开诱其智”,“衍及予孙”。 擎圭霆豹女学懋憋在其癸夯旅行谗串霉囊了抟骥,并透过癸麴 旅彳亍记将其女学愿想进彳亍传播。钱髑在为癸郛旅行诚所作的题记 中说“右日记三卷,为予妻单士厘所撰,以三万数千言,记二万数千里之 行程,得中国妇女所未曾有。方今女学渐萌,女智渐开,必有乐于读此者”。 【4 1 】单士厘在自序中也抱有同样的热望:“我同胞妇女,或亦览此而起 逶廷之羡手? ”1 4 2 j 游嚣走送女牲擎圭蓬豹女学愚恕对唆瀵孛国豹女学愚 怒起到了一定鲍瘸蒙作用。 ( 二) 康同薇( 1 8 7 9 1 9 7 4 ) ,号帝君,广东南海人,维新变法运动领 袖康有为的长女。自幼力行其父主张,不缠足,不穿耳,姐妹、族人多效 之,为我国妇女界汗风气之先的著名人物。她天资聪颢,勤学强记,精通 毽文帮荚、曩嚣秘港言。1 5 萝帮裰撵二卡靼史编纂藏裕翻凌考,器又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3 页 翻译大量日本书籍,协助其父编纂日本政变考和日本书目志1 8 9 7 年4 月。澳门知新报创刊,康同薇任该报翻译,为我国办报的第一个 妇女。l b 8 9 年7 月,与梁启超夫人李惠仙等在上海创办女学报,这是 中国最早的由妇女主办的以妇女为对象的妇女报刊。1 8 9 8 年发表女学 利弊说,体现了其发展女子教育的思想。 女学利弊说中较详细的介绍了国外女子教育和妇女生活的情况, 其中对日本女子教育尤其重视。东邻日本原是个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岛 国,1 9 世纪上、中期随着民族危机加重,转向以欧美为师,励精图治, 终于称雄亚洲。康同薇对日本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十分重 视。她介绍到:“日本新树小邦,前十年问,女学生徒二百余万,教习千 余员,学校三百余所。”【4 3 】女学发达,使日本女子“德足以自辅,才足以 自养”1 4 “,这就是日本“既无坐食蛊国之民,即收兴业殖产之益”【4 5 】成 为东方新兴国家。在称道日本女学昌明的同时,康同薇批评波斯、印度不 重视女学,结果“国也而野蛮半其数,不亡何待? 不乱何俟? 叫46 j 从而昭 示一个道理:教育是人类脱离野蛮状态向文明迈进的一种必要手段,邦兴 有基,国强有因,女学之兴废关及国家的兴衰。印度、波斯为中国提供了 前车之鉴,希望中国能够重视女子教育并付诸实施。康同薇还将女子教育 与保国保种联系到一起,认为“国之强弱视乎人才,才之良莠视乎幼学。” 1 47 j 不抓幼学就无从谈起:而要抓好幼学,穷本溯源,还得先讲母教,因此, “女学者,所以端本也,本端则万事理”1 4 8 】女子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修身立 志,才能在言行举止中给孩子以启蒙,如此,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整个种族就有希望,才能在国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4 页 第3 章日本女学对晚清中国女子教育实践的影响 晚清时期日本影响中国女子教育实践的主要途径有两个:其一是清末 女子留日教育。女子留学教育是晚清女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留日女生 通过在日本学习,将日本女学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男女平等的思想带 回国内,又在国内以创办报刊、创办女子师范学校、担任女子学堂教师等 形式运用到具体实践中,从而为晚清中国女子教育实践带来了深刻影响, 使该时期的女子教育带有日本色彩。其二是晚清时期日本教习的引入。二 十世纪初活跃在中国教育领域的日本教习,通过在中国办校、任教、参与 女子学校工作计划的制定及其推行,使得该时期中国女学在课程、教材、 教学方法等方面均深受日本女学的影响。 3 1 女子留日教育 中国公派留学生始于洋务运动,戊戌时期受到维新派的大力提倡,但 那时规模很小,也未提及女子留学,当时仅有个别孤女由西方传教士携带 出国。到了2 0 世纪初,在出国留学的高潮下,出现了女子留学日本。 3 1 1 女子留学日本的概况 ( 一) 留日的原因中国的近代化师法日本,有着错综复杂多方面的原因, 并且国内外学者也颇多论述,但作为女子留学日本的原因却论及不多,笔 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 1 ) 中国方面:从1 8 7 6 年中国在日本建立公使馆、领事馆开始到甲午 战争之前,中国官员士子联翩东渡,对日本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观察和分析。 日本女子教育发展不仅触动了他们心灵深处的封建保守观念,而且为中国 女子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为女子留学日本作了思想上的准备。中国第一 位驻日大使何如璋( 1 8 3 8 1 8 9 1 ) 的使东述略和副使张斯桂的使东 诗录中,最为突出的是对日本女子教育和幼稚园教育的称颂。中国驻日 参赞黄遵宪,从1 8 9 7 年开始撰写的日本国志和1 8 9 3 年访日的黄庆澄 所记述的东游日记,其中关于日本女子教育的介绍,使沉迷于封建女 子教育观念中对中国各界人士大开眼界。据明治十年( 1 8 7 8 年) 统计, 日本全国有1 8 6 6 名女教师,5 7 5 1 1 2 名女学生。【4 9 】 驻日参赞黄遵宪在日本国志中记述,日本女学的首倡者是黑田清 隆。他从美国回到日本后,力陈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明治政府的赞同,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5 页 并选5 名女学生到美国留学。又在东京设立了女子师范学校。其后各地纷 纷效仿,女校越来越多。【5 0 】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记载了日本皇后出 钱办女学的事情,实鼓舞人心。明治三年十月( 1 8 7 1 年1 0 月) 天皇对全 体华族发表的敕语中说:我国女学制度尚未确立,众多妇女尚不同事理, 因此男性去海外时尽量携女性同往,足可使她们通晓外国女子教育的情 况,了解育儿之法。黄遵宪对日本女子教育的这一介绍,可以说是日本女 学对中国近代女学所产生的早期影响,所产生的启蒙作用是巨大的。 1 8 9 7 年,经元善在上海筹办经正女学。同年梁启超发表论女学 一文,而后又作倡设女学堂启。在资产阶级革命派“女权革命”、“振 兴女学”的强大舆论氛围下,1 9 0 1 年清政府被迫开始办理新政,教育改 革的大潮波及到女子教育这个千年死角。1 9 0 1 年,出现了“京外臣工条 陈请办女学堂日众”的事情,倡办女学的议论纷纷扬扬。随着女学的发轫 和蓬勃发展,到1 9 0 3 年,女学堂己达1 4 所。然而,教育要有充足的师资, 而当时的状况是,要发展女学,却没有足够女教员,在女校聘男教员又有 诸多不便,这不能不说是影响当时女子教育发展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据东方杂志第1 4 卷第1 2 号载:“前清晚季,风气渐开,远识之士谓 女子为国民之母,非教之育之不能使尽其重要责任。于是提倡女学,以期 造就贤母良妻。当时各省所有之公私女学,多聘用男教员,盖女子能师教 席者甚鲜故也。然女学校用男教员,殊多不便之处,权为之则无不可,特 非长久之策也。”1 5 1 j 由于国内教育制度未立,设备缺乏,不可能在短期内 培养出大量女教员,于是,有识之士主张女子留学,使之接受教育以充实 国内师资。当时,政论家普遍认为:“吾国欲立自强之基础,非遍设女学 不可:欲遍设女学,亦非此时兼派女子速成师范及养成女子教育不可。” 1 5 2 j 不少大臣也认为:派游学,习速成师范,“期年归国,即可得无数分任 之教员,以应中小学堂之需,而免教习乏才之叹”。【5 3 l ( 2 ) 日本方面:日本也在被迫门户开放后,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威 胁,希望通过明治维新进行国家制度的改革。1 8 7 2 年,日本正式创立近 代学校教育制度,1 8 9 0 年又颁布了教育敕语,表明曰本教育从西洋化 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日本化道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明治政府深切的感受 到女子教育发展的重要性,明确规定“一般女子与男子平等的受教育”,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6 页 女子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当时日本的女子教育机构较为完备,仅 东京就有女子裁缝学校、女子美术学校、女子音乐学校、女子烹饪学校等, 时人评论说:东京市上绿裤紫裙,结伴联袂,往来之女学生比男学生还多 些,这对中国女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而且日本的不少教育家对女子 赴日留学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如实践女校校长下田歌子称:“余于七八年 前,即思贵国女子,来此游学,以求辅入文明,余亦知贵国之人,无肯信 者,然常冀或一二人先尝试,以观有效无效,不亦可乎”。1 5 4 j 1 9 0 2 年吴汝 纶赴日视察教育,前山阳女校校长望月与三郎向他力说女子军乐队必要 性:“欲获人才,须造良家庭。欲得良家庭,须造贤母。贤母养成之道, 在教育女子而已。故日:国家百年之计,在女子教育。无他,是教育之根 本,而是巩固国础之法。”【5 5 l 又因日本的女子教育学步西欧,师法贤妻良 母派,以培养能接受西方新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发行苏州市张家港市2025秋招笔试性格测试题专练及答案
- 农发行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2025秋招群面模拟题及高分话术
- 农发行平顶山市鲁山县2025秋招英文面试题库及高分回答
- 农发行南阳市镇平县2025秋招无领导模拟题角色攻略
- 国家能源大连市长海县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国家能源大连市长海县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及答案
- 国家能源大同市天镇县2025秋招笔试综合知识题专练及答案
- 初三励志标语15篇
-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 2025年上半年九江市事业单位“才汇九江”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373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必刷)
- 第9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 2025年全球肿瘤发病率排名分析
- 心脑血管健康知识讲座
- 麻醉复苏室病人的护理查房
- 小学python竞赛试题及答案
- 下浮率合同协议
- API SPEC 7-1-2023 旋转钻柱构件规范
- 2025年自考《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概念与应用测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理论培训
- 《酒店服务礼仪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