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元杂剧女性形像探微.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元杂剧女性形像探微.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元杂剧女性形像探微.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元杂剧女性形像探微.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元杂剧女性形像探微.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元杂剧女性形像探微.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杂剧女性形像探微 中国古典文献学 研究生:陈瑛指导教师:刘益国 对妇女问题的认识态度往往能代表一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文学的 功能不仅是“兴观群怨”,而且是时代的写照、历史的积淀。文本从元杂剧中 的女性形象入手,剖析形象塑造上的文化内涵,从而归纳这些女性形象生成和 蔚为壮观的原因,把握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深层次内涵。文章的正文由三部分组 成,其主要观点及逻辑层次略述如下: 第一部分: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系列的梳理,这一形象系列可分为四种类 型。 第二部分:分析元杂剧女性形象最大的特点进步的爱情理想。主要从 理想爱情的产生方式,理想配偶的标准,理想爱情的基本要求和理想爱情的追 求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第三部分:元杂剧女性形象的成因。 关键词:元杂剧女性形象特征 a b s t r a c t t h ea t t i t u d et o w a r d sf e m a l e m a yr e p r e s e n tp e o p l e s t h o u g h t a n d l e v e l s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b o u tac e r t a i n p e r i o d t h e f u n c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 c a n n o t o n l ye x p r e s s p e o p l e s f e e l i n g s , s u c h a s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a n d i n s p i r a t i o n ,i n s p e c t i o ni n f l u e n c e , c r i t i c i s ma n dr i d i c u l e , b u ta l s ob e t h et r u e p o r t r a y a l o ft i m e sa nt h e h o a r do fh i s t o r y t h e a r t i c l e b e g a n w i t ht h ef e m a l ei m a g e so ft h e y u ad y n a s t y sz a j u ( p o e t i c d r a m a s e t t o m u s i c ) ,a n da n a l y z e d t h ec u l t u r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i m a g e s ,t h u s s u m m e d u p t h er e a s o nc o n t e n d e dt h er e s u l to ft h ef e m a l e i m a g e s p r o d u c t i o na n dp r o s p e r o u ss o a st o g r a s p 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f e m a l e i m a g e so f t h e y u ad y n a s t y t h ea r t i c l ec o n s i s t so ft h r e e p a r t s t h e m a i n v i e w p o i n t s a n d t h e l o g i c a lo r g a n iza t i o n a r e l a i dd o w n 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i m a g e so ft h ef e m a l e si ny u a nz a j ua r e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of o u r t y p e s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t h et h e s i sa n a l y s e st h es u p e r i o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t h ef e m a l e si n y u a nz 萄u _ m ep r o g r e s s i v ei d e a lo fl o v e d i s c u s s i o n sa r eb a s e dm a i n l yo n :t h e c r e a t i o no fi d e a ll o v e ,t h es t a n d a r d so fa t li d e a ls p o u s e ,t h eb a s i cr e q u i r e m e n t so fa n i d e a ll o v ea n dt h ec o u r s eo f t h ep u r s u i to f i d e a ll o v e t h e 廿l i r dp a r t :t h ep r o d u c t i o n s s y s t e ma n dt h ep r o s p e r s r e a s o no ft h e f e m a l ei m a g e so f y u a n z a j u k e y w o r d :y u ad y n a s t y sz 匈u ( p o e t i cd r a m as 。tt om u s i c ) f e m a l ei m a g e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2 引言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自序中写道:“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 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一代之文学,而后 世莫能继焉者也。”对于一代文学之元曲,王氏认为:“往者,读元人杂剧而善 之: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 能仿佛也。”可见,“本色”、“自然”的形象刻画,使元杂剧在文学史上闪 现出质朴的光辉,也是其历经数世,薪火相传的原因。 人物形象是叙事性文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女性形象在戏曲这一叙事性文 学中所占的地位至关重要。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 丑的 也包括在内) 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同时“妇女地解放程度是衡量普遍 解放的天然尺度”( 恩格斯反杜林论) 。回溯人类历史,自从“母权制的 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 妻子则被贬低,被奴役,变成了淫役的奴隶,变成了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恩 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此后,女性始终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 在。在人类生活中,出现了诸多的触目惊醒的女性悲剧。然而标志着中国戏曲 开始成熟的元杂剧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一反传统的鄙视或怜悯、同情的态度, 而是热情的赞美女主人公的大胆、叛逆、机智、聪明等不平凡的精神。塑造了 一系列如窦娥、赵盼儿、李千金等不仅“质”高,而且“量”广的艺术形象。 以元曲选和元曲选外编为例,共1 6 2 本剧目中,旦本剧4 9 本,占总数 的三分之一:末本剧中,也有用“反客行主”的手法塑造出鲜明女性形象的作品, 如渔樵记中的玉天仙泼辣伶俐,言语不让人:百花亭中的贺怜怜美丽善 良,追求幸福生活执着而坚定她们组成了元剧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使中 国戏曲由小道末技而蔚为大观。本文试通过对元杂剧女性形象系列的梳理,并 联系元代的典章制度,历史文献和相关论著,来探讨元杂剧女性形象的丰富内 涵和复杂成因。 第一章元杂剧中女性形象系列 元杂剧从解构元代社会的各个层面入手,塑造了众多丰满而鲜活的艺术形 象,在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群体中,女性以其独特的风采格外引人瞩目。在保 存至今的1 6 2 种元杂剧中,旦本约占半数以上,共4 9 本。不仅如此,也有不少 末本剧将女性作为重要的表现对象,共1 7 本,以下列表简述。 表一:元曲选中共有3 4 本旦本剧 剧目名称作者类别 剧中主要人物 杨氏女杀狗劝夫无名氏伦理道德杨氏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关汉卿士子妓女 谢天香、柳永 争报恩三虎下山无名氏遭困遇厄李千娇、赵通判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吴昌龄人神相恋 桂花仙子、陈世英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关汉卿伦理道德赵盼儿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杨显之伦理道德张翠鸾、崔通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石君宝士子妓女 李亚仙、郑元和 裴少俊墙头马上白朴才子佳人李千金、裴少俊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戴善夫士子妓女秦弱兰、陶谷 鲁大夫秋胡戏妻石君宝伦理道德 罗梅英、秋胡 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关汉卿清官断狱 王婆婆 迷青琐倩女离魂郑德辉才子佳人张倩女、王文举 救孝子贤母不认尸王仲文清官断狱杨母 江州司马青衫泪马致远士子妓女裴兴奴、白居易 孟德耀举案齐眉无名氏才子佳人孟光、粱鸿 玉箫女两世姻缘 乔梦符 才子佳人 玉箫、韦皋 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无名氏伦理道德 桃花女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张寿卿士子妓女谢金莲、赵汝州 1 刍梅香骗翰林风月 郑德辉 才子佳人樊素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李唐宾 家庭伦理李云英、任继图 桂蕊娘智赏金线池关汉卿 士子妓女杜蕊娘、韩辅臣 王月英元夜留鞋记曾瑞卿才子佳人 王月英、郭华 两军师隔江斗智无名氏 忠智豪杰孙安 荆楚臣重对玉梳记贾仲名士子妓女顾玉香、荆楚巨 秦修然竹坞听琴石子章才子佳人 郑彩鸾、秦修然 感天动地窦娥冤关汉卿 清官断狱窦娥 萧淑兰情寄( 菩萨蛮】贾仲名才子佳人萧淑兰、张世英 洞庭湖柳毅传书尚仲贤人神相恋龙女三娘、柳毅 风雨像生货郎旦 无名氏遭困遇厄张玉娥、李彦和 望江亭中秋切脍关汉卿遭困遇厄谭记儿、白士中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无名氏才子佳人 徐桃花 沙门岛张生煮海李好古 人神相恋龙女、张生 冯玉兰夜月泣江舟无名氏遭困遇厄 冯玉兰 玉清庵错送鸳鸳被无名氏才子佳人 李玉英、张瑞卿 包待制智赚灰阑记 李行道清官断狱张海棠 表m - - :元曲选外编共有1 5 本旦本剧 剧i ;1 名称 作者类别剧中主要人物 闺怨佳人拜月亭关汉卿才子佳人蒋世隆、王瑞兰 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关汉卿遭困遇厄邓夫人、李存孝 钱大尹智勘裴衣梦 关汉卿清官断狱王闺香、李庆安 诈妮子调风月关汉卿才子佳人燕燕、小千户 状元堂陈母教子关汉卿家庭伦理 陈母 刘夫人庆赏五侯宴 关汉卿遭困遇厄李从坷之母、李承源 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白仁甫才子佳人 董秀英、马彬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王实甫 才子佳人刘玉娥、吕蒙正 诸宫调风月紫云庭 石君宝士子妓女韩楚兰、灵春马 晋陶母剪发待宾秦简夫家庭伦理 陶母 关云长千里独行 无名氏 忠智豪杰 甘夫人、关云长 郑月莲秋夜云窗梦 无名氏士子妓女郑月莲、张均卿 4 赵匡义智娶符金锭无名氏才子佳人符金锭、赵匡义 钟离春智勇定齐郑德辉历史传说钟离春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王实甫 才子佳人崔莺莺、张生、红娘 表三:末本剧中有重要女性形象者共1 7 本 剧目名称 作者 类别剧中主要人物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马致远帝妃之恋汉元帝、王昭君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乔梦符才子佳人韩飞卿、柳眉 温太真玉镜台关汉卿才子佳人温峤、刘倩英 薛仁贵荣归故里张国宾忠智豪杰薛仁贵、柳氏 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白仁甫帝妃之恋李隆基、杨玉环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武汉臣家庭伦理刘从善、引张、引孙 神奴儿大闹开封府无名氏清官断狱神奴儿、包拯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乔梦符才子佳人杜牧、张好好 包龙图智勘后庭花 郑庭玉 清官断狱 李顺、王翠鸾 宜秋山赵礼让肥秦简夫遭困遇厄赵母、赵礼、赵孝 郑孔目风雪酷寒亭杨显之家庭伦理郑嵩、萧娥 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李致远遭困遇厄李荣祖、萧娥 逞风流王焕百花亭无名氏士子妓女王焕、贺怜怜 李素兰风月玉壶春武汉臣士子妓女李素兰、李斌 朱太守风雪渔樵记无名氏家庭伦理朱买臣、玉天仙 宋上皇御断金凤钗郑廷玉清官断狱赵鹦、赵妻 鲠直张千替杀妻无名氏伦理道德张千、员外妻 从以上三个图表中可以看出,旦本剧及有重要女性形象的末本剧几乎在所 有类别杂剧中都出现过,包含了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女性:她们中有大户人家的夫 人、小姐、丫环、侍妾,也有小户人家的母亲、女儿、媳妇、继室;有沦落风尘 的妓女,也有栖身道观的尼姑,构成了元杂剧中蔚为大观的女性世界。 本章试图主要从分类的角度对现存的全部元杂剧中的女性角色进行综合 分析,就其所呈现出的整体性格和个性差异进行探讨,以完成对元杂剧中女性形 象的系统梳理。 一、恋爱中的少女 这类角色主要表现在婚恋剧中。现存元杂剧中婚恋剧占了很大比重,这与元 代的时代特点有关。蒙古贵族入主中原之后,使中原地区固有的封建思想文化受 到了极大的振动。原来的封建统治体系被打破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也受到了极 大的冲击。所以在前代已经酝酿并在元代的适宜土壤中全面繁盛起来的元杂剧, 也就带有了不同于前代的全新的思想内容。这在婚恋剧中,表现为对“门当户 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等传统观 念的全面冲击。元杂剧中的婚恋剧鼓吹的是:“愿普天下有情的皆成了眷属”( 西 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清江引】) ;“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救 风尘第一折【油葫芦】) ;“愿天下心厮爱的夫妇永无分离”( 拜月亭第三 折) ;“愿普天下姻眷早完聚”( 墙头马上第四折【煞尾】) 。这完全是一种 新的婚姻道德标准,是对传统婚姻观念最大的叛逆和挑战! 而更具有批判意义 的是出身于统治阶级的“大家闺秀”们叛逆的思想和举动。 元杂剧中以闺门女子为主人公的有十四种,分别是鸳鸯被、潇湘雨、 墙头马上、倩女离魂、举案齐眉、f 刍梅香、竹坞听琴、 萧淑兰、碧桃花、拜月亭、东墙记、西厢记、破窑记、 符金锭。 在这些爱情婚姻剧中,展示着一批各具个性、出生闺门的妇女形象。如西 厢记中的崔莺莺是个相国小姐,大家闺秀,饱读诗书,白幼深受封建礼教的熏 染,性格温柔而深沉,但在她的内心深处却渴望爱情的自由、婚姻的自主。王实 甫在剧中安排了复杂多变的情节和矛盾冲突,逐步地展示着人物的性格及其风 彩。在崔莺莺和张生的爱情故事发展的主线中,插入红娘、老夫人、孙飞虎、 郑恒等对崔张爱情的不同态度的副线,它不但加强了主线发展的曲折性,而且 在主线与副线的拧结中,还使得各个人物的性格得到充分的展现。这样,在一波 三折的氛围中,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反封建礼教的主题也就更加鲜明突出了。作 品细腻传神地塑造了这个美丽聪慧,逐步摆脱封建枷锁,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走 着曲折的道路,终于争得幸福生活的相国小姐的可爱形象,使之蕴涵着作家离 经叛道,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进步思想,散发着永久的艺术魅力。 同样是大家闺秀,墙头马上中的李千金则显得大胆而泼辣,在爱情婚 姻问题上是个主动、直率的女性,如她自己所说:“既待要暗偷期,咱先有意, 爱别人可舍了自己。”( 第一折【后庭花】) 对于封建礼教所严禁和鄙视的所 谓私奔,她采取了大胆的行动,因为她认为:“龙女也招了儒士,神仙也聘与 秀才,何况咱是浊骨凡胎。”( 第二折【牧羊关】)所以敢于和裴尚书理论, 维护自己的人身权利。虽被逐出家门,仍然表现出刚强的性格,她始终认为自 己的举动是正确的。全剧最终以李千金获胜而收场。这样一个光彩照人的充满 斗争性的妇女形象,在大家闺秀中的确少见,这一形象的塑造,无疑带有鲜明 的民族特色,在一定的层面上反映着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和思想风貌。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通过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性 格勇敢而坚定的少女形象张倩女。她为了追求爱情的幸福,不惜离魂陪同 王文举同赴京城赶考,其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令人惊叹。倩女之魂,大胆地追 赶上王文举,她“觑这千山万水,都只在一时半霎”。当王文举担心“有玷风 化”时,她坚定地表示“常言道做着不怕”,表现出一副敢作敢当的气度。 此外,像拜月亭中王瑞兰热情、乐观的性格,胡秋戏妻中罗梅英 贞烈、贤能的形象,都给人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她们个个都是 个性鲜明出色的艺术典型,这些形象的社会价值在于他们渗透到元代社会生活 的各个方面,从历史的角度看,她们的生活、遭遇和理想可以说是对历史提出 了大胆的批判,与此同时,还忠实地描绘着元代社会历史的风俗画卷。其价值 观念的凝聚不但为元杂剧作家们打开了新的眼界,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创造天地 而且审美主体的对象化也在不断地给元杂剧增添新的美学内容。 二、出嫁后的女子 这类角色主要表现在家庭伦理剧中。由于女性本身在社会及家庭中扮演着 各种角色所以任何一种对女性角色的分类方法都必然产生交叉。例如上文提到 的破窑记、举案齐眉、梧桐叶等剧中的闰门女子后来都扮演着妻 子这一角色,比较典型的以妻子这一角色为主人公的还有秋胡戏妻。这几种 杂剧中的妻子全都是甘贫守节,誓不改嫁,从一而终,意志坚定的女子。她们除了 谨守妇道之外,更对其夫婿有无比的信心,认为夫郎必有峥嵘之日,衣锦荣归;今 日的贫寒只是暂时的,他日必有一番新气象。例如举案齐眉中的孟光,她知夫 君梁鸿不喜她仍穿着娘家的衣服头面,便换上荆钗布裙,来证明她是个甘贫守志, 重视夫妻恩情的人。秋胡戏妻中的罗梅英,作为封建社会的妇女,不可能摆脱 “烈女不事二夫”的贞节观念:但作品却主要反映了她忠于爱情、蔑视富贵的高 尚品质。这几个剧本中的女角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她们都敢于承认错误。如举 案齐眉中的孟光、破窑记中的刘月娥,当她们知道错怪了自己的父亲时, 立刻认错并感谢父亲的帮助使夫君赴京取得功名。梧桐叶中的女主角李云 英在树叶上写诗表情的行为受到牛母所责时,也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举止。秋 胡戏妻中的梅英当众数落在桑园戏弄自己的丈夫的行为,也是勇于表达自己内 心的不满,后来又与丈夫重归于好,正体现了她直来直去的果敢性格。 还有一类以寡妇为主人公的作品,如:窦娥冤和望江亭。关于 窦娥,先贤时俊多有论述。与上面谈到的众多女性胜利者相比,窦娥的悲剧具有更 感人的力量。窦娥生活的时代环境和窦娥自身的遭遇,使窦娥具有了双重性格。 一方面,她接受了封建的“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守节尽孝”等种种封 建礼教、道德的熏陶,形成了她要为丈夫守节,为婆婆尽孝的思想。另一方面,个 人三岁丧母,七岁离父,抵债与人做童养媳,十七岁又死了丈夫的不幸遭遇,使她的 内心产生了“不公”、“不平”的愤恨。直至后来的负屈衔冤,使这种愤恨又转 变为对官府“错勘贤愚”的无情揭露。窦娥形象是元杂剧中反抗压迫、蔑视权 贵的杰出代表,是最能反映深广的社会内容的典型人物,是文学史中永不磨灭的 光辉形象。 无独有偶,元杂剧中还有另外一个寡妇形象谭记儿。与窦娥的反抗的 悲剧形象不同,谭记儿是一个反抗强权、蔑视权贵,用超人的胆略和智谋斗倒强敌, 捍卫了自己幸福生活的喜剧人物。望江亭中的谭记儿一开始是一个寡妇。 按照封建礼教,寡妇不管多么年轻,都是不能改嫁的,要守孝,要“从一而终”,“饿 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在封建礼教束缚下,青年妇女不幸丈夫早逝,凄苦孤独 一生,最后落得个节妇的名分,刻在贞节牌坊上的不计其数。可是谭记儿,却在白 姑姑的帮助下,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地嫁给了白士中。作者不但歌颂了她 的改嫁,更主要的是歌颂了她在捍卫自己婚姻幸福、与杨衙内斗争时所表现出来 的机智勇敢、乐观主义和斗争精神。谭i 2 j i , 是个年轻寡妇,经人介绍与白士中结 为夫妻。她很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婚姻,所以当白衙内要来破坏她的婚姻时,她能 勇敢地站出来,坚决捍卫自己的幸福。在望江亭,她以卖鱼婆身份为掩护,以切脍 献技为借口,以姿色为诱耳,一改贵夫人那种温文尔雅的谈吐,雍容华贵的气魄,从 容不迫、游刃有余地完成了接近衙内,麻醉衙内,偷取金牌势剑文书,胜利返回,唱 出了“俺两口儿做一个中秋月儿圆”( 第四折【得胜令】) 的凯歌。谭记儿 那捍卫爱情奋不顾身的泼辣豪爽、机智勇敢的精神,使她这一形象光彩照人,永久 不衰。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中的闪光面,最易为下层人民所理解和赏识,体现出自 然纯真的通俗美。她与救风尘中的赵盼儿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出奇制胜,斗倒 强敌,尽情地耍弄了对方,让敌人出尽了洋相,获得了喜剧的结局。她们代表了下 层人民的勇气和智慧,是古典戏曲中不多的女性喜剧人物。 三、家庭中的母亲 这类角色都是正面展现母亲伟大之处的。她们教子有方,劳苦功高。元杂 剧中以母亲形象为主人公的有六种:剪发待宾、陈母教子、五侯宴、 灰栏记、蝴蝶梦、救孝子。这些又可以分作两类: ( 一) 严厉的母亲 剪发待宾中的陶母、陈母教子中的陈母都是严厉的母亲。她们都 是为了孩子的功名、品德、交友而日夜操心,发现孩子有丝毫的差错就立即采取 行动,轻则言语相讥,重则又打又骂。如陶母得知陶侃用“信”字来典当金钱时, 非常气愤地又打又骂,教育儿子应学“有信的范丹贤休恋这转世的邓通钱”, ( 剪发待宾第一折【金盏j l i ) 并让儿子拿上钱和利息到解典库赎回“信” 字。这反映了陶母对儿子的品行要求是极其严格的。最后,她宁愿牺牲自己,剪了 长发来卖钱,招待太学的范学士。另一位严厉的母亲陈母,在三儿子陈三未考得状 元时,她三番五次地用冷言冷语对他,激励他再去赴考。当陈三考中状元回家途中 接受了他人所赠的价值千钱的孩儿锦时,她便斥责他未为官而受民财、辱没祖先, 打得陈三金鱼坠地。这一切足见陈母为了孩子有才有德立于世的良苦用心。陶 母、陈母的教子之法是一样的,都用家长制的高压手段来教导孩子,但却体现了她 们望子成材的急切心情。 ( 二) 贤慧的母亲 蝴蝶梦中的王婆婆、五侯宴中的王大嫂、灰栏记中的张海棠、 救孝子中的杨母都是以贤德、善良、仁慈、深明大义而著称的贤惠的母亲 形象。她们对孩子的呵护、关爱、设想,无微不至。 蝴蝶梦塑造了一位富有反抗斗争和自我牺牲精神的继母王婆形象,这是 一位正直、坚强和勇敢的颇有见识的良母。她因其夫惨遭杀害而对凶手葛彪愤 怒地喊出:“使不着国戚皇亲,玉叶金技,便是他龙孙帝子,打杀人也吃官司。”( 第 一折【鹊踏枝】) 这实质上体现了广大人民对法律极端不公平的怨怒情绪。“想 当时,你可也不三思。似这般逞凶撒泼干行止。无过恃着你有权势、有金资,则道 是长街上妆好汉,谁想你血泊内也停尸。正是将军着痛箭,还似射人时”( 第一 折【金盏儿】) ,指尸痛斥,正义凛然。她敢于正视这个严冷的现实,凌然而立,决 不因为打死皇亲而有丝毫的惧怕心理。残酷的现实,使王婆认识到法律太不公平 了,所以她没有过多地责备孩子们打死葛彪,以至惹下“刑名事”,反而说“那厮 每情理难容,俺孩儿杀人可恕。”理解和支持孩子们的正义行为。因为她知道, 官府不惩处打死无辜者的凶手,激起了子报父仇。她很坦然地对孩子们说:“不 想这场祸从天至,你可打得来血泊停尸。你为亲爷雪恨合当是,便当刑死赴阴司, 也得个孝顺名儿。”( 第一折【后庭花】) 她悲痛落泪,但不灰心丧气;她呼告 申诉,但没有丝毫的软弱表示;她目睹了“官吏糊涂”的黑暗社会的种种罪恶,做 好了承受更大苦难的精神准备。她安抚并且鼓励自己的孩子们说:“你为 亲爷雪恨当如是,便相次赴阴司,我也甘心做郭巨埋儿。”“为甚我教你看诗书, 习经史,便做道审得情真,奏过圣旨,尚不过是一人处死。须断不了王家宗祀, 那里便灭门绝户了俺一家儿。”( 第一折【赚煞】) 这坚强而愤懑的声音,使王 婆这位母亲的形象,令人肃然起敬。尤其是死牢别子一折,非常感人。在死牢里, 她与儿子生离死别的谈话,以及喂他们吃饭,给老大、老二烧饼吃,还叫他们不要 让老三( 她的亲生儿子) 看见,这一件件都是十分感人肺腑的场面描写。“将 两个哥哥放免,把第三的孩儿推转。想着我咽苦吞甘,十月怀胎,哺乳三年。不争 教大哥哥二哥哥身遭刑宪,教人道桑新妇不分善良。”“眼见的你两个得升天, 单则你小兄弟丧黄泉,教我扭回身,忍不住泪涟涟。( 罢罢罢,但留的你两个呵,他) 便死我也甘心情愿。”“我可怜孩儿忒少年,何日得重相见? 不争将前家儿一命 掩黄泉,枉惹得后代人埋怨。我这里自推自颠到三千遍,畅好是苦痛也么天! 到来 日一刀两断,尸横在市廛,再不见石和面。”( 第三折【朝天子】) 王婆对自己 “咽苦吞甘,十月怀胎,哺乳三年”的孩子无疑象爱护自己生命一样。这种母子情 爱,是极为珍贵的。然而比这个母子之爱还要伟大和有意义的是:当对亲生子与 非亲生子都需要爱,而又不能兼顾,只能选择一种爱时,就毫不犹豫地重人之子而 舍己之子,是难能可贵的,是多么高尚的情操! 一个人看上去很平常,等到严酷的 命运来敲他的门,一种伟大的力量就在他的心里汹涌起来人类的爱的力 量。作者正是站在被压迫阶级立场,成功地塑造了王婆这一善良正直的继母形 象。 五侯宴中的王大嫂,除了前文提到的奴仆这个身份之外,还是一位遭遇坎 坷的母亲。在主人赵太公的威胁和逼迫下,王大嫂为了保存孩子的性命,将小孩子 带到荒郊抛弃时,剧中第二折通过【南吕一支花】、【梁州】、【隔尾】连续三 支曲子,把一位慈母即将与孩子生离死别时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既想抛 下他以求一线生机,又怕无人理,怕孩子饿着、冻着,再三回顾孩儿模样,不忍离去。 王大嫂这种对孩子的痛惜之情,一如灰栏记中的张海棠一样。剧中通过包待 制的“灰栏拉子”断案,突出地表现了张海棠善良的天性和无私的品格。面对争 子的诉讼,若她争子不得,便要受刀铡之刑,如拼命将孩子从灰栏中拉出,孩子势必 会受伤。她深知马大娘一定不管孩子死活地拽他出灰栏,出于对孩子的无限怜惜, 张海棠只有牺牲自己:即使“咱受着腌躜气,不争俺俩硬相夺,使孩儿损骨伤肌。” ( 第四折【挂玉钩】) 这种伟大的行为,是普天下的慈母所必为的。自己虽饱经 风霜、面临着生命危险,但为了孩子的安全可以舍弃一切的崇高而无私的母爱得 到了升华。以上几种以母亲形象为主人公的剧作,都从不同角度歌颂了伟大的母 爱,闪耀着母爱的光辉,使母爱不仅为历代诗人、词士所歌咏,也成为元杂剧的一 个重要题材。当然,毋庸讳言,元杂剧中也有一些被黑暗的社会扭曲、异化的恶劣 的女性形象,如灰栏记中的大妻,儿女团圆中的李氏等,这也正是元杂剧 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具体体现。 四、其他女性形象 ( 一) 风尘女子 元杂剧中,以妓女为主人公的有十二种,分别是谢天香、救风尘、曲 江池、风光好、青衫泪、两世姻缘、红梨花、灰栏记、 金线池、对玉梳、紫云亭、云窗梦。 以妓女为主人公的元杂剧中最好的当属关汉卿的救风尘。救风尘 一剧中塑造了两个性格各异的风尘女子形象:赵盼儿是个机智老练而富有义气 的妇女形象,而宋引章则显得幼稚、可爱。剧作家在对比描写中,突出了这两个女 性形象各自鲜明的性格特征,使两个人物都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在元杂剧中是 极少见的。赵盼儿一出场,就显示出了非凡的品格:智慧、练达、有远见卓识,她 深知妓女地位的卑贱,但却无下作的媚态;她有对归宿的担心,但却不草率从事; 她对官宦浮华子弟、市井流氓的肮脏灵魂和卑劣行径,看的透,恨的深;她有情有 义,乐于助人,在搭救同是妓女的姐妹宋引章这件事上,充分体现出赵盼儿的聪明 才智、坚强勇敢和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显示了社会最下层的妓女在那暗无天日 的社会中展示出的崇高的人格美。宋引章当初不听赵盼儿的劝阻,嫁给了浮华子 弟周舍,结果一进门就遭到五十大棒的痛打。宋引章在倍受折磨后,写信给自己的 义姊赵盼儿,赵盼儿固然庆幸自己的先见之明,但她不计较与姐妹之间的恩恩怨 怨,决定以自己的智慧去营救宋引章。为救出自己的姐妹,她打扮的花枝招展,带 上了行李箱笼,风尘 f b f b 地先去会对手周舍。周舍见到这送上门的赵盼儿,想到她 曾经从中作梗破亲,便露出狰狞嘴脸,关起门来就要打骂。不料,赵盼儿却,1 3 平气 和地说:“人说你周舍的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后得见你呵,害得 我不茶不饭,只是想着你。听得你娶了宋引章,教我为何不恼? 我好意将着车 辆鞍马、奁房来寻你,你怎地将我打骂,”( 第三折【倘秀才】) 说得满腹 委屈,不能不令人信服。一桩本难以剖白的公案,就这样按照风月场中争风吃醋的 逻辑,入情入理地翻了过来,连周舍这风月场中的老手也不能不深信不疑,马上换 了一张笑脸,低三下四地俯首听命。赵盼儿叫他休了宋引章,他立即回家写了休 书。当他休了宋引章之后,再回来找赵盼儿,却早已不见踪影,这时他才发觉自己 利令智昏,上了大当。气急败坏的周会追上了宋引章,先是把她手中的休书骗过来, 咬个粉碎。待赵盼儿赶来搭救,更是抓住不放,声言:“你也是我的老婆! ”并且有 恃无恐地说:“你曾说过誓嫁我来! ”听到这里,赵盼儿简直要哈哈大笑了,随即唱 出了一首含意隽永的曲文:“俺须是卖空虚,凭着那说来的言咒誓为活路。 怕你不信呵,遍花街请到娼家女,那一个不对着明香宝烛? 那一个不指着皇天后 土? 那一个不赌着鬼戮神诛? 若信这咒盟言,早死的绝门户! ”( 第四折【庆东 原】) 周舍在尝到了赵盼儿的苦头之后,只好再向宋引章施展淫威:“休书已毁 了,你不跟我去待怎么? ”宋引章知道“跟了他去就是死”,正自害怕,赵盼儿却挺 身上前:“妹子,休慌莫怕! 咬碎的是假文书! ”( 第四折【落梅风】) 原来她早已 把真文书换到了自己的手中,神机妙算,怎不令人拍手称快! 赵盼儿的侠肠义胆, 表现了被压迫者同舟共济的优秀品质,她那将玩弄者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手段,更 体现了被压迫者在同压迫者进行斗争中磨砺出来的大智大勇。赵盼儿的形象无 疑是可敬的,她见义勇为,肝胆照人,为了搭救自己的姐妹不惜牺牲自己;那种与 玩弄者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斗争艺术也是令人叹 服的。在她身上,凝聚着妓女们的智慧和力量,显示着她们的美好心灵和优良品 格。清人黄文肠在曲海总目提要中说:“救风尘记赵盼儿救宋引章于风 尘之事,故日救风尘也。小说家所载诸女子,有能识英雄于未遇者,如红拂之 于李卫公,梁夫人之于蕲王也;有能成人之美者,如欧阳彬之歌人,董国度之妾也; 有为豪侠而诛薄情者,女商荆十三娘也。剧中所称赵盼儿,似乎兼擅众长。”此说 很有见地,也很中肯。 其他以风尘女子为主人公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在反抗性格的大背景下,又 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谢天香的聪明机智和多愁善感,李亚仙的风姿绰约 和执着果断,裴兴奴的坎坷不幸,杜蕊娘的忧郁多疑,顾玉香的泼辣坚贞,谢金莲的 腼腆羞涩,张海棠的温柔贤慧,都使她们成为元杂剧中独具魅力的女性人物,对后 代的文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二) 奴婢 元杂剧中以奴婢为主人公描写她们争取人权抗争的如调风月和五侯 宴。调风月中的燕燕是一个义不可辱、桀骜不驯,富于大胆反抗精神的婢 女。虽然在爱情上等待她的只能是悲剧,但在维护人格的尊严,争取人权的抗争上, 她却是胜利者。五侯宴里通过屠户之妻李氏即王大嫂的遭遇,我们看到的不 仅是元代驱口( 奴隶) 血泪斑斑的苦难,而且还听到了那愤怒复仇的大声呐喊。这 在驱口问题十分严重的元代,无疑对奴隶的反抗斗争以极大的启发和鼓舞。 此外,还有一个极特殊的人物西厢记中的红娘。红娘在西厢记 中虽是一个次要角色,但却起到主要角色所起不到的重要作用。她一出场就给人 以聪明、机智、活泼的感觉。当张生初次与红娘对话时说“敢问小姐常出来么? ” 红娘立亥l l l l 斥道:“先生是读书君子,孟子日:男女授受不亲,礼也。俺夫 人治家严肃,有冰霜之操。”还心直口快地说出小姐潜出闺房曾受过夫人责备, “是她亲女,尚然如此,何况以下伺妾乎? ”张生一句话引出了红娘一连串的责备, 并且拒绝回答张生的问话,而申斥道:“今后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 ”她一回 到莺莺房中就绘声绘色地叙述了见到张生的经过,并告诉莺莺她还“抢白了( 张 生) 一顿”,接着说:“姐姐,我不知他想甚么哩,世上有这等傻角! ”从这一席 话中可以看出红娘的天真活泼。同时她还很正直,有同情心。当红娘知道那二十 三岁不曾娶妻的张生爱慕小姐j 、姐也倾心于张生时,她从思想上就进一步同情 莺莺了所以她“愿俺姐姐早寻一个姐夫”。正因为红娘此时在思想上有同情之 心,所以,在老夫人许婚、张生解围后,红娘为之高兴道:“往常两个都害,今日早则 喜也。”( 第二本第四折) 如果说老夫人“赖婚”之前红娘对莺莺和张生只是 思想上的同情的话,那么“赖婚”之后则是由于红娘的正义感,使她从思想到行动 都支持他们的自由婚姻,并冒着危险,穿针引线,帮助崔张二人挣脱封建枷锁,实现 自由结合。红娘设下“月下听琴”之计,给崔张二人搭起“鹊桥”。“妆台窥简” 更展示了红娘的机智。她把张生的书简放在妆台上让小姐自己拿,她躲在一旁察 言观色。那知莺莺仍然翻了脸,要打红娘。好个机智的红娘,她回答:“小姐使将 我去,他着我将来,我不识字,知他写着什么? ”这才使莺莺放心。然而红娘却在心 里嘲笑说:“没见过寄信的瞒得过鱼雁。”但她“甘当个缝了口的撮合山。”在 莺莺传简给张生说“今夜真的云雨来”后,莺莺还想瞒着红娘,假称要去睡觉让红 娘收拾卧房。红娘看了急,说道:“不争你要睡呵,哪里发付那生? ”莺莺说:“什么 那生? ”红娘道:“姐姐你又来也,送了人家性命不是耍处! 你若有翻悔,我出首与 夫人,你着我将简帖儿约下他来。”( 第四本楔子) 红娘抓住莺莺的心理,几句话 就击中了要害,使莺莺不得不在红娘面前公开自己的秘密,并且在红娘的催促下 去与张生私会。而红娘在他们私会时,“立苍苔将绣鞋儿冰透”,做了个机警、忠 实的“哨兵”。这是一付多么诚挚的热心肠啊! “拷红”是红娘性格发展的高 潮,红娘坚持正义,抱着同情心,支持帮助崔张私订终身,并冒着自己将被打的危险 来见老夫人,本要继续瞒过老夫人,但由于欢郎见证,推脱不了,无奈只好实说。老 夫人听罢,揪住红娘问罪说:“这端事,都是你个贱人! ”这一罪责红娘岂肯承担, 她以攻为守与老夫人展开论辩,说道:“非是张生、小姐、红娘之罪,乃夫人之过 也。”“信者,人之根本,当日军围普救,夫人所许退军者,以女妻之。兵 退身安,夫人悔却前言,岂得不为失信乎? ”并说不当留请张生于书院,使“怨女旷 夫”,各相早晚窥视,所以才有此一端。红娘真诚地劝说老夫人,“若不息其事,一 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使至官司,夫人亦得治家不严之罪”。又委婉地献计 说:“红娘不敢自专,乞望夫人台鉴:莫若恕其小过,成就大事。”( 第四本第二折) 经过红娘的一番义正词严、淋漓透彻的申辩,最后老夫人承认“这小贱人也道得 是”,促成了崔张的婚事。这就使红娘这一机智、聪明、活泼、见义勇为、舍 己为人的形象光彩照人。也正因为如此,在现在的生活中,人们仍然把那些无私地 为别人的爱情婚姻的幸福而热情奔走的人物称为红娘,并在生活中长期流传下 去。红娘这一不朽的典型形象直接启发后来的文学家创造出与红娘相似的人物。 元杂剧4 刍梅香中的樊素就是直接以红娘为模型的,其他如牡丹亭中的 春香、花田错中的春兰、春草闯堂中的春草等,当然,此中翘楚当数红娘。 红娘已经成了后世人“共名典型说”的一个代表,她的典型意义又大大超出了戏 曲文学领域,而被公认是无私地为别人的爱情婚姻幸福积极奔走的“共名”人物。 总之,元杂剧中反映奴婢反抗压迫、蔑视权贵、争取人权的抗争的作品,对后 来聊斋志异中的鸦头、晚霞、细侯,红楼梦中的晴雯、鸳鸯等卑贱者的 叛逆形象的出现,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发轫和先导。 ( 三) 女英雄 元杂剧中这类形象主要表现在历史剧中,取材于历史故事和历史传说。如 智勇定齐、汉宫秋、千里独行、隔江斗志、哭存孝、争 报恩、谢金吾等。 智勇定齐杂剧最成功之处,在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钟离春的形 象。这是一个机智聪明、文武双全的才女,她文能安邦治国,武能行兵布阵。她“心 性明慧,胸襟磊落”,“画诵诗书,夜观天象,十八般武艺皆通,九经三史尽晓”,“文 武兼备,韬略精深,有安江山社稷之才,齐家治国之策”。在她未嫁之前,就与一般 女儿不同,她有着雄才大略“凭着我机谋运筹才智广,任交锋将阵势排,会埋伏把 兵艺扬,我与皇家定边疆,除恶党”,“你待着玩清凉一座牡丹亭,我则待坐中军九 顶莲花帐”( 第一折【寄生草】) 。对自己的才能,她充满自信。第一次与齐公 子相见,在对答诗中,就显示出她的才能“将军忙来将军忙,朝朝每日斗争强,空有 江山并社稷,无人敢与定封疆”。齐公子奇其才,问其天下大事,钟离春是这样议 论现今齐国的局面:“您如今便士不能文,您如今兵慵傲武。那个肯入水擒蛟,伏 林刺虎,一个个智浅才疏腹内虚,怎能勾志纵横德不孤。岂不知西患衡秦,岂不知 南仇大楚。”( 第二折【斗鹌鹑】) 这番议论,使齐公子大惊,佩服钟离春的才能, 于是娶为正室夫人,为自己安邦定国,振兴齐国。婚后的钟离春,发挥了自己的才 能,确实帮助齐公子智勇定齐国。这主要表现在她解开玉环,弹响蒲琴之事。面对 秦国送来的五连环,燕国送来的蒲琴,满朝文武百官无人能解开,无人能弹响。钟 离春从容镇定既解开了玉连环,又弹响了蒲琴,并将使臣文面、刺背而回。然后布 阵排兵,迎战秦、燕等国的来犯,擒拿住秦、燕两国大将,使秦、燕等国心服口服, 十一国甘心称臣进贡,稳定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威镇四海。她有经天纬地之才却其 貌不扬,齐公子求婚,她并未诚惶诚恐,而是非常冷静地两次拒收求婚信物,举止得 体,不卑不亢。她的大智大勇、叱咤风云,让骁勇善战的名将和手操国柄的王公拜 倒脚下,心悦诚服。她确实是一位使须眉汗颜的巾帼英雄。 汉宫秋批判奸臣卖国,表达了反对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一爱国思 想的主题,充分体现在王昭君这一女性形象身上。汉宫秋中的昭君形象,是以 往任何以昭君故事为题材的作品中的昭君形象所不能比拟的。在以往的作品中, 多数把昭君写成因未得到皇帝的恩幸而自暴自弃,含悲抱怨,自请出塞,把能得到 恩幸看得高于一切的女子,或者写成醉心于皇帝的宠爱而殉情于皇帝的驯服奴 才。而汉宫秋中的王昭君则与众不同,她是相貌美丽,品行高尚、独具卓识, 能为国家民族的尊严而牺牲自己爱情和生命的巾帼英雄。马致远首先把汉书、 后汉书中抽象的“宫女”王昭君改为具体的“务农为业”的“庄农人家”, 为这一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在剧中首先表现出来的是王昭君美丽 的外貌和傲岸无畏的性格。她“生的光彩射人,十分艳丽,真乃天下绝色”。皇帝 的宠臣毛延寿向她索贿,她“全然不肯”。面对皇帝的使臣来到她家并选上她这 一生活中的重大转折,她却无动于衷,不但毫无欣喜之情,反而以鄙夷不屑的态度 对待。正是这傲显贵、鄙权臣的性格,才使奸臣毛延寿恼羞成怒,把她强选入朝, 发入冷宫,使她开始了寂寞凄楚、空虚郁闷的生活。一个偶然的机会被汉元帝发 现,她的美貌使皇帝也情不自禁,大加赞赏:“将两叶赛宫样眉儿画。把一个宜梳 裹脸儿搽,额角香钿贴翠花,一笑有倾城价,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她,那西施半筹 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 第一折【醉中天】) 于是封她明妃,恩宠有加。 不料曾经诬陷她的毛延寿畏罪叛国,把她的图像献给匈奴单于,单于谴使赴汉,并 以大兵随后,指名索要昭君,当时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刻,昭君 挺身而出,自愿和番。元帝虽然不忍割爱,怎奈宰相无能,朝臣怕死,兵微将寡,国防 空虚,只好一边埋怨“太平时卖你宰相功劳,有事处把俺佳人迭流。”一边哀叹: “满朝中都做了毛延寿! ”( 第二折【斗虾蟆】) 不得不忍痛送别。昭君行至 汉匈的边界,从容不迫地借酒向南浇奠了行将永别的祖国,然后纵身跳入江中壮 烈地死去。昭君投江自杀的悲壮之举,表现了她的爱国精神,宣告了纯洁而崇高的 汉族妇女的人格和她对汉元帝爱情的忠贞。爱国主义思想和纯真爱情的追求, 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统一,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刚烈女性形象。 千里独行和隔江斗智均取材于三国故事。千里独行中正旦扮 演甘夫人。隔江斗智中正旦扮演孙权的妹妹孙安,剧中围绕着她与刘备缔结 婚约的事件,双方的军师诸葛亮和周瑜展开了智斗,这个流传颇广的“陪了 夫人又折兵”的故事的主角本应是诸葛亮或周瑜,千里独行的主角也本应是 关羽,之所以写成旦本,或许是服从于为演员写戏这个习惯。比较而言,隔江斗 智刻画孙安性格较生动,千里独行中的甘夫人则缺乏性格,主唱的正旦完全 成了陪衬人物。孙安在接受他哥哥的委托,以结亲为由夺取荆州、刺杀刘备时, 并未持异议,促使她后来改变态度的主观因素有两条:一是到了荆州,见到刘备长 相有“帝王仪表”,见到“刘玄德重兴汉室,却原来有这班儿文武扶持”;二是不 愿意刺杀刘备后,使自己“守寡一世”,“也是我妇人家自为终身计”。( 第二折 【三煞】) 如果说第一个因素中有作者强加的成分,第二个因素就显得真实而自 然。但是孙安终究又是置身于政治斗争旋涡的人物,当她的个人利益战胜了“明 为嫁送,暗夺城池”的政治谋划后,最终又决定“着他两下里干戈再不起”,( 第 二折【煞尾】) 还是回到政治考虑上去,使孙、刘两家永远和好。就这样,这个人 物的真实性被展示出来了。在孙安身上更多地体现了时代女性的婚姻价值观。 哭存孝描写了五代时的一位英雄李存孝的悲剧。剧中的正旦邓夫人 是存孝之妻。她只是一个勾连情节的人物,代表观众说话,为悲剧人物伸张正义。 虽然旧五代史义儿传和五代史平话中都记述了李存孝被诛杀,是因为 他反叛李克用,但剧中的处理却表现了作家的悲凉情绪。争报恩取材于水浒 故事。描写了梁山好汉关胜、徐宁和花荣等为了报恩解救心地善良、为人正派、 乐于助人的正旦李千娇上了梁山,宣扬了“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思想。谢金 吾取材于宋代的忠臣杨家将的故事。剧中的正旦在一、二折中是余老太君, 三、四折中是长国姑。余老太君和长国姑都是疾恶如仇、忠心为家为国、代表 人民心声的人物,作者旨在颂扬历史上的忠臣,彰显忠贞,批判邪恶。这些历史剧 或历史传说故事剧,虽然都有史料根据,但是,作者都对素材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取 舍和改造,这些剧作中的女角,都为作家传达了某种思想,极大地丰富了杂剧作品 中的人物,为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的广泛流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乃至直接滋养 了后代的三国演义及水浒传等文学名著的创作。 ( 四) 仙女 元杂剧中此类形象主要表现在神仙道化剧中,如:柳毅传书、张生煮 海、张天师、桃花女和玩江亭。柳毅传书、张生煮海 和张天师是以神和人的恋爱婚姻为题材的作品。前两种主题思想也是反对 不合理婚姻,提倡自由恋爱,两剧中的女主人公龙女三娘和琼莲,也具有鲜明的立 场和勇敢的斗争精神,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表现了戏剧家们不同的审美倾向。 张天师写桂花仙子思凡下界,后又被张天师判回月宫,曲折地歌颂了美好爱 情。桃花女剧写洛阳周公善卜卦,但常为村民任定之女桃花女所破。周公怀 恨在心,设计强纳桃花女为媳,本意却要害她。但他的计谋被桃花女识破,最后周 公不得不低头服输。这一作品保存了古代婚礼的习俗,对于仪式和禁忌做了具体 的描绘,是民俗学研究的难得的资料。其中虽表现出宗教迷信色彩,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