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论文)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pdf_第1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pdf_第2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pdf_第3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pdf_第4页
(音乐学专业论文)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3 摘 要 钢琴组曲夜之幽灵是拉威尔钢琴音乐中的一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同时也 是近代西方钢琴文献中的一部标志性的优秀作品 乐曲结合了传统的音乐形式和 20 世纪新的创作特征通过运用典型的音乐语言描绘了诗中不同的表现形象和 意境体现出诗意化的音乐性另一方面乐曲在钢琴演奏技巧上也进行了新的 探索和尝试运用了许多独特艰深的技巧手段丰富和推动了 20 世纪钢琴演奏 技巧的多元化发展本文着重分析探讨了夜之幽灵在结构和声织体等 方面的创作特征以及在演奏技巧方面的基本特点 这些对于理解和驾驭拉威尔其 他钢琴作品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拉威尔夜之幽灵创作特征演奏技巧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4 abstract t h e p i a n o s u i t e g a s p a r d d e l a n u i t i s a m a s t e r p i e c e o f t h e m i l e s t o n e t y p e i n r a v e l s p i a n o m u s i c , i t a l s o i s a s y m b o l i c w o r k s o f e x c e l l e n c e i n m o d e r n t i m e s p i a n o l i t e r a t u r e . t h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i n t e g r a t e s t r a d i t i o n a l m u s i c f o r m s a n d n e w c r e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o f t h e 2 0 t h c e n t u r y s . b y w a y o f u s i n g t y p i c a l m u s i c l a n g u a g e i t d e p i c t s d i f f e r e n t e x p r e s s i o n i m a g e s a n d m o o d s i n t h e p o e m , r e f l e c t i n g t h e q u a l i t y o f b e i n g v e r y p o e t i c m u s i c . o n t h e o t h e r h a n d , t h e c o m p o s i t i o n m a k e s a l o t o f n e w e x p l o r a t i o n s a n d a t t e m p t s i n t h e p i a n o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e c h n i q u e s b y m a k i n g u s e o f m a n y d i s t i n c t i v e a n d a b s t r u s e t e c h n i q u e a n d m e a n s . t h i s e n r i c h e s a n d p r o m o t e s t h e m u l t i p l i c i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i a n o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e c h n i q u e i n 2 0 t h c e n t u r y . t h i s t h e s i s i n t e n d s t o a n a l y s e a n d p r o b e i n t o t h e c r e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o f g a s p a r d d e l a n u i t i n t h e s t r u c t u r e , h a r m o n y , t e x t u r e , a s w e l l a s t h a t o f t h e b a s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i n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e c h n i q u e s , w h i c h m a k e s i m p o r t a n t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f o r u s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d e e p l y a n d m a s t e r r a v e l s o t h e r p i a n o w o r k s . k e y w o r d s : r a v e l , g a s p a r d d e l a n u i t , c r e a t i o n f e a t u r e , p e r f o r m a n c e t e c h n i q u e s .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5 一拉威尔及他的钢琴音乐 法国作曲家莫里斯拉威尔( m a u r i c e r a v e l 1 8 7 51 9 3 7 ) 生于法国南部靠 近西班牙的山区小城西布恩的一个工程师家庭母亲是巴斯克族血统拉威尔生 下后不久全家便迁居巴黎拉威尔从小接触音乐7 岁开始学钢琴1 4 岁进巴黎 音乐学院系统学习像德彪西一样拉威尔青年时代在学院环境中已有追求标新 立异的创作构思和不同一般的崭新音响的倾向 在艺术思想上他深受象征主义诗 人印象主义画家的影响大胆地改变了音乐学院为他规定的艺术成长道路他 的精神气质的发展受象征派诗人的影响很大喜爱波特莱尔马拉美的诗歌和爱 伦坡的作品拉威尔早期的创作受过德彪西革新思想的强烈影响他的作品较 多地体现了印象派和世纪末的思想但是在他成熟时期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 战之后他的创作却更加严谨朴素由于夏布里埃和萨蒂的有力影响和对法国古 钢琴音乐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配器以及李斯特的钢琴写作的热衷拉威尔转 而追求更明确的音乐语言于是他决然放弃印象派的那些理想回到更古老更 纯粹的法国传统同民族民间音乐特别是同西班牙民间音乐保持更为密切的联 系并用一些富有独创性的和弦语汇管弦乐音色主题和形象以及大胆引进 的爵士音乐因素等丰富了当时的法国音乐因此正如拉威尔本人所说严 格地说我不是一个现代作曲家因为我的音乐远不是一场革命而只 是一种进化我从未企图摒弃已为人们公认的和声作曲规则我的音乐大部 分建立在过去时代的传统上并且是它的一个自然的结果 1 可以说拉威尔 并非站在 2 0 世纪音乐创新的前列而是一位将传统技法现代化的大师拉 威尔最重要的创作特征是对技术的尽善尽美的追求尽管他技术高超但对待每 一部作品仍然是反复推敲精心雕琢为此斯特拉文斯基戏称他是瑞士的钟 表匠 依据拉威尔早期和成熟时期创作的特点 可以把他的钢琴作品划分为两个时 期第一时期1 8 9 5 1 9 1 1 这一时期钢琴创作的明显特点是对多种多样音 乐资源主要是印象主义的吸收和自身富于个性的创作如钢琴曲古风小步 舞曲1 8 9 5为悼念逝去公主的帕凡1 8 9 9预示了日后对舞蹈体裁 1 沈旋 杰出的管弦乐大师法国作曲家拉威尔第 11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6 的爱好对旋律作用的重视以及对新颖的和声音响的探索拉威尔认为水 的嬉戏1 9 0 1 是他作品中一切钢琴创新的起源这部由水声及音乐之 声激起灵感的乐曲有鲜明的印象主义意境和表现手法无疑是运用印象主义 钢琴新技术描写水的第一首杰作小奏鸣曲1 9 0 3 1 9 0 5 是新古典主 义倾向的最早体现直接继承了法国音乐家库泊兰拉莫以及作曲家本人的老师 福雷的传统钢琴组曲镜1 9 0 4 1 9 0 5出现了某些带有模糊的织体及尖 锐的不协和音响夜间飞蛾以及印象主义音响效果忧郁鸟海上 孤舟外又出现了新的因素丑角的晨歌中的西班牙风格和钟之谷 中的中世纪教会调式奥尔加农效果的和声进行另一部钢琴组曲夜之幽灵 1 9 0 8 的灵感得自法国诗人贝特朗的散文诗水仙女以旋律见长绞刑 架以和声取胜斯卡勃则有极其复杂的节奏钢琴四首联弹曲鹅妈妈 1 9 0 8 1 9 1 0 共计 5 首送给两个会弹钢琴的孩子让和咪咪这套组曲中并没 有光彩夺目的乐句或令人头晕目眩的技巧进行 它以复杂的和声与精细的色调取 胜第二时期1 9 1 1 1 9 3 1这一时期钢琴作品总的特点是对调式音阶特别是 多里亚调式和弗里几亚调式的偏爱 在和弦语汇上选择了复杂的全音阶结构 2 在 这一时期作曲家已经逐渐摆脱了印象主义美学思想的约束 尤其一战以后他的钢 琴创作明显向抑制冷静方向发展节奏明显受到舞曲节奏影响在题词献给属 于无谓消遣而又永远清新动人的娱乐的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1 9 1 1 中没 有太多精细的旋律装饰代替它们的是具有刺激性的带有棱角的不协和音和独 创性地将倚音与和弦的解决音一同奏出的新颖和弦钢琴组曲库泊兰之墓 1 9 1 4 1 9 1 7 采用库泊兰时代组曲中常见的体裁形式结构简洁明晰有的段 落采用中古调式写成和声颇有新意另外两部杰作是几乎同时创作的g 大调 钢琴协奏曲1 9 2 9 1 9 3 1 和d 大调钢琴协奏曲左手1 9 2 9 1 9 3 0 两部作品在技术手法与风格方面都很不相同前者充满明亮的阳光和乐观精神 具有民间音乐的风格是典型的新古典主义的创作后者则是神秘朦胧像是作 者的悲剧性独白明显具有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特征前者采用三乐章形式而 后者只有一个乐章但在篇幅规模上二者是相似的此外两首乐曲均采用了爵士 音乐的因素 2 周薇 西方钢琴艺术史第 169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7 二简介夜之幽灵 拉威尔创作的钢琴组曲夜之幽灵是拉威尔最优秀的也是难度最高的一 部钢琴作品 3 是钢琴独奏曲目中最难演奏的作品之一 4 乐曲创作于 1908 年属于拉威尔钢琴创作第一时期18951911后期的作品副标题是三首 钢琴诗由水仙女绞刑架斯卡勃三首音诗组成此曲根据法 国诗人阿贝特朗a.bertrand的同名诗集而作刻画了神秘妖术湖泊 城堡 钟声和陌生的夜间幻象 诗章的浪漫主义风格和略带神秘色彩的意境深深 打动了拉威尔他决心要写出与诗句所表达的形象旗鼓相当的音乐拉威尔将散 文诗全文引在乐谱上 为理解作品提供了最好的注释 巴拉基列夫的 伊斯拉美 和李斯特的超级技巧练习曲的影响可以在水仙女和斯卡勃中看出 而爱伦坡的精神气质则在绞刑架中显而易见第一首音诗水仙女主 要表现了婀娜多姿的水仙女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她时而委婉歌唱时而热情激 昂时而沮丧忧郁时而放声大笑在乐曲中主要采用一条清晰可辨的悠长的旋 律线条来刻画水仙女的歌唱与倾诉 用伴奏织体的变更和瑰丽的色彩性和声预示 了水仙女情绪的转变水仙女与拉威尔的水的嬉戏海上孤舟一样 是表现作者由水妖湖泊海洋而激起的想象但在作曲技巧上比前两首更加精 湛复杂色彩也更加丰富 关于水的一系列描写我们还可以很自然的联想到德彪 西的水中倒影李斯特的爱斯特别墅的喷泉泉水旁等很显然 拉威尔也吸收借鉴了前人在这一题材方面的写作技法使水仙女所描写的意 境达到很高的境界第二首音诗绞刑架最显著的特征是从头至尾持续不断的 降 b 八度双音使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诗中城墙上的钟声回荡的意境乐曲 采用多层的织体空间分布音量始终保持在 p p p 到 m f 的令人压抑的弱奏中和 声上大量的五度三音和弦平行进行的使用 以及在中部出现的连续的属七十三 和弦营造了一种极度恐怖令人窒息战栗的气氛这种描写钟声的作品我们自 然地想到了拉威尔另一部作品钟之谷以及李斯特的帕格尼尼练习曲钟 钟之谷描写的是巴黎的教堂在正午时钟声齐鸣的景象练习曲钟刻画的 3周薇 西方钢琴艺术史第 169 页 4 john gillespie, five centuries of keyboard music, p341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8 则是许多钟声混合产生的音响全曲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而绞刑架里钟声描 绘的则是一幅可怕的阴森景象 围绕着这一 钟声 连绵不断的错综复杂的和弦 唤起了紧张恐怖的情绪在短短四页乐谱中拉威尔把暴力塑造得非常有诗意 第三首音诗斯卡勃主要描写了夜晚出来捣乱的侏儒斯卡勃的各种眼花瞭乱的 变化留给人们的瞬间的幻觉乐曲是一首技巧辉煌的托卡塔式的作品表现了怪 诞调皮的小侏儒斯卡勃时而飘然下降时而急速旋转时而突然高大无比时 而忽又消失的变化莫测的形象复杂的节奏型短小的动机材料的贯穿以及比较 自由的奏鸣曲式结构的运用是这首乐曲写法上的特点另外拉威尔曾提到在创 作斯卡勃时他是按照管弦乐音响的思维来创作的这可以从乐曲的分层写法 及几乎覆盖钢琴整个音域的写法中看出 因此在演奏中体会管弦乐化的多重音响 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三夜之幽灵的结构特征 拉威尔钢琴音乐的结构特征一方面体现了对古典主义传统曲式的继承 如典 型的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混合曲式结构原则的运用另一方面又体 现出印象主义乃至 20 世纪音乐的结构特征如具有主题意义的音型动机和短句 主题的使用结构内部段落界限的模糊性主题材料没有充分的分裂展开等不同 于典型的传统结构思维的特征 另外作曲家对于数理逻辑的偏爱也集中体现在 其中一部分作品采用黄金分割原则的数列结构上 这种数列结构一方面体现了乐 曲自然化 5的审美要求 另一方面也是作曲家运用缜密的逻辑理性思维在 音乐中探寻数学美 6的一种方式 1三部曲式结构 三部曲式结构是拉威尔的钢琴音乐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结构原则从早期的 古风小步舞曲一直到晚期的g 大调钢琴协奏曲的第二乐章这一结构原 则的运用可以说贯穿了拉威尔的钢琴音乐创作夜之幽灵的三首乐曲中有两 首水仙女和绞刑架都体现了三部性的曲式结构 5 刘瑾 萨蒂作品中的黄金分割及其审美内涵第 108 页 6 刘瑾 萨蒂作品中的黄金分割及其审美内涵第 109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9 水仙女的曲式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单三部五部曲式虽然看似有五 部分 但由于这是单三部曲式的中部和再现部反复一次的结果因此总的框架结 构仍为三部曲式二重三部曲式 7结构图式如下 a b a b a(结尾) 1-29 30-41 42-51 52-79 80-88 89-91 1+6+6+6+10 2+5+5 5+5 5+9+6+8 9+3 #c #c #c-c c- #c-f-#f-c-b b-c- #c 第一分节 第二分节 由于单三部五部曲式将单三部曲式的中部和再现部分别作了一次反复 严格的或变化的而形成三部五部曲式因此这种曲式结构与分节形式是 相近的 比如这首乐曲就可以分成两个分节此外由于中部的主题是第一部分的 主题变形可以看作是一个单一主题因此这两个分节都可以看作是单主题 的单二部曲式全曲的调性布局上的特点是半音关系和四度关系半音关系如 #c-c f- #f c-b四度关系如 #c-f #f-c 第一部分是一个乐段结构调性上 是稳定的但由于结构规模上比较大从而造成后面第二部分中部的展开性因素 不强 如表现在这一中部结构不大 调性与第一部分相同 织体的变化也不明显 单三部曲式的再现部第三部分在结构上也相应缩小但引入了一个新的主 题形成与第一部分主要主题的对比调性上由主调#c 大调进入半音下行关系 的 c 大调预示了第二个中部的调性展开第二中部第四部分具有展开因 素如再次扩充为与第一部分相近的结构采用模进的手法不断地频繁转调并 体现出调性上明确的半音与四度关系织体层次也变得丰富起来声部间的层次 感进一步拉大段落结束之前还出现了戏剧性的高潮片断第 66 小节这些 展开性因素通过这一部分结束处的 b 大调的属和弦不间断地过渡到乐曲的第五 部分 从而加强了乐曲的贯穿发展第五部分将第一部分中的部分主题进行了回 顾结构上也是缩减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一开始推迟了主调的再现而沿 续了上一部分最后出现的调性 b 大调中间经过 c 大调的过渡在乐曲的结尾处 第 8991 小节才最终再现了主调#c 大调完成了调性的回归 7 钱仁康 钱亦平音乐作品分析教程第 95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10 而绞刑架可以看作是没有再现部的单三部曲式乐曲由三个平行的段落 组成三者在结构音调上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结构图式如下 a b单主题 c 结尾 1-14 15-27 28-44 45-52 2+5+7 5+3+3+2 7+5+5 6+2 be be-ba-c-#f be-ba-be be 第一部分除了统一全曲的降 b 八度核心音型之外还包括了贯穿全曲发展的 两个重要的主题音型第一个首先出现在乐曲开头第 3 小节的中低音区这个主 题音型的特点是以长短节奏和附点节奏相结合第二个首先出现在第 67 小节 的中高音区这个主题音型在节奏上与前一个音型具有相似处其中最重要的特 征是第 7 小节出现的下行二度的叹息式音调 这两个主题音型在下面的乐曲发展 过程中频繁地以各种形式出现丰富了乐思的展开 第二部分开始处的主题显然来自第一部分第一个主题音型的变形第 12 14 小节在这里主题整体移高了四度因此同水仙女的中部一样也是较 为典型的单主题在调性上中部短短的 13 小节经历了三次调性上的变化在和 声上使用了一系列连续的不协和的高叠和弦形成了调性上的不稳定和模糊中 部还出现了一处类似连接的段落第 2025 小节这段材料并没有将第一部 分的主题材料进行分裂展开只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落它在发展的过程中 将中部逐步地推向高潮总之虽然中部结构分裂的特点不明显但由于和声及调 性都很不稳定因此仍属于展开型中部的类型只是所用的展开手法比较简 单 第三部分在没有再现部的三部曲式中比较典型的写法是先出现新主题 然后 再逐步收束乐曲绞刑架的第三部分就体现了这个特点乐曲第 2834 小 节出现了一个新的主题 这一个新主题可以看作是来源于第一部分第二个主题音 型 尤其是这一段中连续使用这个主题音型最后出现的二度下行音调因此这个 新主题具有派生对比的意味在乐曲的收束过程中先将第一部分后部出现的第 一个主题音型的变形第 1214 小节移高五度予以再现第 3539 小节 与此同时调性也变为主调 be 小调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里虽然出现了再现的因素 但并未构成完整的再现部 这主要是由于乐曲在随后的发展中采用了中部出现的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11 连接的材料第 4044 小节而这一材料并没有出现在第一部分中这样就 使再现的过程受阻 另一方面第三部分具有再现因素的结构规模比起第一部分相 应地进行了缩小这些片断性的材料很难形成典型的再现部的规模它们与连接 性的材料相结合形成一种块状拼贴 8的结构形式 造成了段落结构的模糊 与不确定性 在乐曲的结尾再现的成分变得更加明显了结尾结合了主题音型中的叹息 式音调和第一个主题音型因素把第一部分开头的第 1-5 小节进行了倒装再现 同样以八度音型的持续作为乐曲结束的标志 拉威尔钢琴音乐中的三部曲式结构除了规模较小的单三部曲式之外 还包括 在结构上进一步扩充和对比因素更加明显的复三部曲式结构如镜中的丑 角的晨歌库泊兰之墓中的小步舞曲福尔拉纳舞曲都属于比较 典型的复三部曲式结构由此可见在拉威尔的钢琴音乐中具有明确的三部曲式 结构特征体现了拉威尔结构思维中的传统性因素 2奏鸣曲式结构特征 斯卡勃 的结构可以看作是以奏鸣曲式原则作为总结构框架并结合了变奏 的原则乐曲的结构略图如下 呈示部 主部的 引子 主部 主部 主部 主部 主部 变形 副部 副部变奏 展开 1-31 32-50 51-79 80-94 94-109 110-120 121-155 b 八声音 阶 156-214 bb-be-#d-a-#f 展开部 再现部 主部展开变奏 准备句综合副部和主部 两个主题因素 主部的引子变奏 主部变奏 8 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 论曲式与作品分析第 247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12 215-365 #f-#c-#g-b-g-e-bb-#f-d- bb g 366-394 c- bb 395-430 b 431-447 主部变奏展开 副部变奏展开 尾声 主部材料 448-476 477-579 b()- ba-f-#a-a-b( ) 580-627 乐曲的奏鸣曲式结构原则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呈示部中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的调性关系不十分明确 由于副部主题开始呈 示时运用了八声音阶从而模糊了副部的调性 副部的变奏和展开部分由于经历了一系列的模进变化因此调性很不稳定 主副部之间的对比并不鲜明副部没有出现抒情的旋律性表达代之以快速 的动机音型和分解八度重复在这种情况下力度对比尤其是主部与副部 呈示之间的力度对比便显得较为重要了 主部主题在展开部中主要采用变奏展开的形式分裂展开的因素并 不强而且更多的是强调变奏的因素展开的因素在再现部中也有所体现但同 样不居于主要方面 再现部中主部先行出现在展开部的最后 从而造成了两部分在结构轮廓上 的模糊 出现了主副部中多主题变奏的现象 再现部中副部性格进一步向主部靠拢在副部结束时达到了热情的高潮 副部调性在再现部的最后达到了最终的确立与回归出现了 b 大调的主和 弦 从上面几点分析可以看出斯卡勃似乎与典型的奏鸣曲式结构原则存在偏 差这种不太传统的奏鸣曲式被认为是拉威尔的自传式的素描 9但在整体上 来看奏鸣曲式的结构特征还是比较明确的 如乐曲不太明显的展开因素以及再现 部中副部主题的调性回归 同时拉威尔的这种奏鸣曲式的结构特征还来源于其他 作曲家的影响如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斯卡勃的创作来源之一中奏 鸣曲式的双主题变奏的原则以及李斯特的混合曲式作品如西班牙狂想曲 9 deborah mauer,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ravel, p80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13 中将奏鸣曲式的副部在性格上向主部靠拢的现象也在上面的第和第方面有 所体现这说明了拉威尔在创作成熟时期进一步探索作品本身结构模式的同时 借鉴吸收了其他作曲家有益的创作思维 关于拉威尔的奏鸣曲式结构的特征还从其他几部钢琴作品中体现出来如 在再现部的主部呈现之后插入一个华彩段落 并在华彩段落中再现副部主题g 大调钢琴协奏曲的第一乐章d 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的再现部或 在展开部引入新的主题使展开部具有插部的特征水的嬉戏托卡塔 d 大调左手钢琴协奏曲或将再现部中的副部主题放入尾声中加以再 现托卡塔或再现部中副部调性回归到主部的同主音大调上小奏鸣 曲第一乐章或是奏鸣曲式与复三部曲式原则的结合托卡塔 拉威尔的具有奏鸣曲式结构特征的钢琴作品的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于 作品中 的展开性因素不够突出而较多运用反复模进和变奏 10这在他的其他体 裁的音乐作品中也得到了印证这也是人们经常称他是微型作曲家 11的一个 主要原因 3具有黄金分割特征的结构因素 黄金分割是音乐作品中常见的一种数理逻辑 也是一种非常典型的非对称结 构 许多优秀作品的高潮都出现在黄金分割的位置上虽然这个部位在形式上不 是乐曲的中心但却是符合心理美感规律的同时也符合了结构功能逻辑的自 然化要求 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是指把长为 l 的直线段分为两部分使其中 一部分对于全部的比等于其他部分对于这部分的比即 xl=l-xx 12 也就是说有一条线段 ab被点 g 分割成两条较短的线段 ag 和 gb如果线 段 ag 和 ab 之比等于 gb 与 ag 之比且都等于 0.618 时那么线段 ab 就被 分割成黄金比0.618 叫做黄金分割数点 g 被称为黄金分割点其中较长的部 分可以在线段的前面也可以在后面形成线段的顺分和逆分 10 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 783 页 11 同上 12 辞海第 4712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14 0.618 0.618 近似于黄金分割比的整数可以用斐波纳契数列 fibonacci sequence 来概括 这是一个无穷数列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an+an+1=an+2这个序数越到 后面其相邻的比值就越接近黄金分割数 0.618这个数列如下11235 81321345589144因此除了一条线段总长的 0.618 倍处能有一个 分割点使线段满足了黄金分割的特点之外 如果分割出的线段长度能够满足斐波 纳契序数这条线段也被认为具有了黄金分割的性质 夜之幽灵的第一首水仙女的单三部五部曲式结构的单三部结构 aba 部分就基本体现了黄金分割结构原则的运用单三部结构 第 1-51 小节 出现的动机包括动机变体 在出现时间的分布上大体满足了斐波纳契序数的黄 金分割的原则 这一部分共出现了 5 个动机 a,b,c,d,e 以及 2 个动机变体 b1,b2 它们在这部分出现的位置是a(第 0 小节)b(第 2 小节)b1第 10 小节b2 第 16 小节c(第 28 小节)d(第 32 小节)e(第 45 小节)其次要确定计数 的时间单位由于乐曲一共出现了四种节拍4/43/42/45/4因此可以把 时间单位确定为一个四分音符然后从第一个时间单位依次数下去观察这些动 机和动机变体所在的小节数出现在第几个单位上分析的结果如下 1 6 36 55 88 99 143 0 小节2 小节 10 小节 16 小节 28 小节 32 小节 45 小节 a b b1 b2 c d e 得到的数字序列除了动机 d 之外 都基本满足了斐波纳契数列的序数 1 5 345589144存在一定的偏差并不妨碍分析的结果如果将全长乘以 黄金分割数 0.618(1430.61888),则得出 c 动机所在位置是线段全长的黄金分 割点 将 a 到 c 的长度乘以 0.618(880.61854),则得出 b2动机变体所在的位置 是这段的黄金分割点再将 a 到 b2的长度乘以 0.618550.61834则得出 a g b g/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15 b1动机变体所在的位置是这一段的黄金分割点 那么动机 d 该怎么解释呢它所在的序数 99 与最接近的斐波纳契序数 89 存在较大的偏差如果我们把 b1到 e 的线段长度(107)乘以 0.618(1070.618 66),则得出 d 动机大体是这一段的黄金分割点 拉威尔的这种黄金分割的数列结构特征还体现在 镜 中的 丑角的晨歌 忧郁鸟海上孤舟和库泊兰之墓的赋格等钢琴作品中体现了 拉威尔对这种数理逻辑的偏爱和一种理性化的创作态度 黄金分割的数列思维和对称性结构思维一样是人们审美心理的一种无意识 的反映是为了达到心理美感的满足体现的一种自然化的结果而追求黄金分 割中的纯数理数列上的乐趣就超越了结构功能的逻辑范畴 超出了听觉可感知的 范围成为作曲家探寻在音乐中体现数字美的一种手段 四夜之幽灵的和声特征 拉威尔钢琴音乐的和声语言一方面体现出印象主义的和声特征 如运用一系 列的平行和弦五声音阶以及全音阶结构另一方面还以传统和声作为基础如 运用三度叠置的高叠和弦及采用中古调式 此外作曲家也体现出具有自身独创性 的和声语汇 如经常采用倚音与和弦解决音的一同奏出 来加强和弦的不协和性 在这部钢琴组曲中 拉威尔除了运用比较典型的三和弦以及和声进行中的平行进 行以外还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和声特征 1八声音阶 随着拉威尔创作技术的日益成熟 八声音阶成为他的钢琴音乐中经常采用的 一种重要的和声基础语汇他把它作为一种替代全音音阶的手段扩大了和弦组 合的可能性为 20 世纪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 八声音阶octatonic scale是指在一个八度内由半音与全音的反复连 续作音阶式级进而构成的一种音阶形式 13这种音阶主要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 特点音阶整体上以连续小三度上行的音程关系构成由两个相隔小二度的 减七和弦组成减七和弦因素在这一音阶的和声内涵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3 桑桐 和声学教程第 403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16 夜之幽灵可以说是八声音阶运用的一个集合体最明显的八声音阶的使 用来自斯卡勃最后高潮之前的片段第 556563 小节这里低声部的低 音下行音调还原 a升 g升 f还原 f降 e还原 d还原 cb 所构成的 八声音阶属于旋律性处理 在这个段落中高声部连续的上行模进与内声部近似半音阶式的上行走句 伴随着低声部级进下行的八声音阶共同营造出乐曲最后的高潮而力度上的渐 强与最后速度上的渐缓也加强了这一戏剧性效果 谱例 1斯卡勃第 556563 小节 斯卡勃另一处运用八声音阶的段落来自第 121122 小节 八声音阶第 121 小节第一个和弦 八声音阶第 121 小节第二个和弦及第 122 小节 谱例 2斯卡勃第 121122 小节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17 这种八声音阶的处理方式属于和声性处理 两个和弦都建立在八声音阶基础 之上因而产生了这里调性上的模糊与游离 绞刑架中也有比较典型的八声音阶段落 谱例 3绞刑架第 2324 小节 音阶中两个相隔小二度的减七和弦很好地说明了八声音阶的特点这里反向 进行的和弦结合着低声部的八度持续音与中声部持续的单音共同加剧了和声 的紧张度从而与诗中描绘的紧张气氛相对应 拉威尔钢琴音乐中另一处比较典型的运用八声音阶的例子是库泊兰之墓 中的佛尔拉纳的第 157158 小节这里八声音阶的使用是要在乐曲稳定的 终止之前造成调性上不稳定 谱例 4佛尔拉纳第 157158 小节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18 2高叠和弦 近代音乐中高叠和弦被普遍应用虽然仍然是三度叠置的但与传统的高 叠和弦的使用又有些不同如可以不必有预备和解决可以有各种形式的进行 出现了连续的高叠和弦以及采用了高叠和弦的平行进行等新的变化通过高叠 和弦的使用可以使构成和弦所需的音级材料从调内迅速扩展到调外 从而产生了非高叠和弦所不能及的色彩效果 夜之幽灵中最能体现高叠和弦用法的是在以和声取胜的绞刑架 中尤其是在第 2425 小节织体空间感非常强烈的片断中连续使用属七一十三 和弦这种没有预备和解决的连续的高叠和弦的使用与上方的升 a 保持音相结 合将阴森恐怖的气氛发挥到了极限从而达到了乐曲矛盾冲突的高潮 谱例 5绞刑架第 2425 小节 绞刑架中还有一处比较明显的运用高叠和弦的地方 谱例 6绞刑架第 3033 小节 这里运用的高叠和弦分别是升 c 九和弦降 b 十一和弦g 九和弦和降 e 十一和弦这些和弦的根音基本按三度关系下行在和弦构成上降 b 十一和弦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19 与降 e 十一和弦都采用了纵向上的五度音程尤其是降 e 十一和弦在中声部 和低声部运用了两个五度音程与乐曲开头五度叠置的和弦相对应另外这样 的结构也消解了纯粹由三度和弦叠置所构成的音响上的紧张性 从而增添了几分 空泛的意味 拉威尔钢琴音乐中其他比较典型的运用高叠和弦的例子还出现在被称为 复 杂和弦丰富宝库 14的 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第一首的结束处 谱例 7高贵而伤感的圆舞曲第一首第 7680 小节 这里连续运用了三次级十一和弦并采用完整的三度叠置的写法在终 止处运用属十三十一和弦不经过属七和弦直接进入主和弦但终止式的和声 功能安排还是传统的运用了下属属主的功能序进 3附加音和弦 附加音和弦是另一种增强和声色彩的和弦形式通过添加非和弦结构内音 改变了单纯三和弦的色彩与功能属性但却不改变原有的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 这种富有棱角和刺激性效果的不协和和弦在拉威尔的钢琴音乐中屡见不鲜 水仙女 乐曲开头高声部的音型重复就是一个在主和弦上附加六度音的典型 例子 谱例 8水仙女第 01 小节 这里主和弦与附加小六度的结合对于波光粼粼的水的朦胧意境的烘托起到 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下例也附加了六度音在高声部附加音与和弦五音结合成为 14 彼得 斯汉森著孟宪福译二十世纪音乐概论上册第 43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20 大二度关系的二度和音 谱例 9斯卡勃第 450 小节 在拉威尔附加音和弦的使用上更常见的是使用倚音不解决的和弦倚音在 传统和声进行中一般采用级进的方式解决到它所依附的和弦音 在拉威尔的和声 语汇中它经常与和弦结构内音一同出现但在随后的进行中并不予以解决从而 使这种和弦外音具有附加音的性质 斯卡勃中有很多这种附加音和弦 谱例 10斯卡勃第 477 小节 这里高声部第二个和弦中的还原 a 就是一个没有解决的倚音而低音部第 一个音升 e 也可看作附加在升 f 音上的倚音 上面谱例 2 中的和弦除了可以通过八声音阶进行分析以外 还可以看作是带 有倚音的和弦每个和弦最上方的两个音可以看作是没有解决的倚音但如果这 些倚音向上移高半音的话和弦三度叠置的结构便顿时清晰了 附加音和弦这一拉威尔惯常使用的和声手法也反映在他的其他钢琴作品中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21 谱例 11丑角的晨歌第 12 小节 倚音还原 f 还原 c 和还原 g 按常规应该解决到相应的降 e 降 b 和还原 f 但拉威尔没有这样做而是将它们当作是附加音处理 4非三度叠置和弦 非三度叠置和弦包括四度叠置和弦五度叠置和弦四五度和弦以及二度和 音四类它是相对于以三度叠置关系和弦而言的夜之幽灵比较有特点的非 三度叠置和弦是五度叠置和弦这种和弦也被称为五度和弦具有空泛朦 胧的印象效果五度叠置的和弦出现在绞刑架中 谱例 12绞刑架第 35 小节 低声部与中声部五度叠置的三音和弦采用了平行进行的和声进行方式 这一 重要音型在乐曲中每次出现时第 89 小节第 4850 小节都保持着相同的 五度叠置与声部进行方式从而加强了音乐素材的统一和乐曲气氛的营造 由于五度叠置的和弦产生的音响色彩过分空洞 因此在拉威尔的钢琴音乐中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22 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运用 但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同属拉威尔钟声题材的 钟之谷 则运用了四度叠置的和弦结构也产生了与五度叠置和弦相仿的效果 谱例 13钟之谷第 2425 小节 配合着高声部 c 弗里几亚的旋律进行和低声部的和声基础层在中声部出 现了三音四度叠置和弦的伴奏音型三个层次彼此拉开一定的空间距离分布在 三行谱表中 5 半音化的声部进行 半音化的声部进行所形成的尖锐的不协和音响是营造特殊意境和加速乐思 展开的一种手段夜之幽灵中比较典型的半音化声部进行方式主要体现在三 处第一处在绞刑架的第 2425 小节谱例 5这里下方高音谱表中三 和弦的高声部以半音级进下行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23 谱例 14绞刑架第 4448 小节 上例是绞刑架中另一处声部半音化进行的例子在高低音声部的降 b 音 持续的同时高音部下方声部中出现了半音化的下行旋律音调降 f降 e还 原 d降 d这一旋律音调线条与紧随其后出现的降 b 音共同构成了对乐曲 开头和中间部位叹息音调的模仿 第三处出现在斯卡勃的第 450 小节谱例 9与上面两处不同的是这 里有两条同向的半音化声部进行线条第一条出现在低音部在 d 持续音上 和声以四六和弦的形式作半音级进上行第二条半音化线条是高音部的大二度半音 上行的旋律线条因此这里的声部进行具有和声性与旋律性双重的半音进行方式 这种半音化的声部进行在拉威尔的小奏鸣曲的第二乐章中也可以找到相 应的影子 谱例 15小奏鸣曲第二乐章第 4953 小节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24 这一段中声部的附点四分音符双音采用了半音上行的写法逐步过渡到第 53 小节再现部第一拍的 f 音与降 a 音从而通过声部的半音化进行完成了材料 的再现和调性的回归 五夜之幽灵的织体特征 夜之幽灵的创作可以看作是对原诗映像的音化体现了诗与音乐之间密 切的联系这一点我们从乐曲的副标题三首钢琴音诗中就可以清晰地感 受到 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拉威尔有意识地将音乐与诗的意境相结合使音与诗 建立起一种相对应的关系在各种织体层次关系中音型织体15的使用对于表现 诗中特定的形象内容和意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些音型织体独特的构成方式 和表现形态与诗中具有浪漫主义幻想成分的形象内容相吻合 成为贯穿乐曲的一 种基本的织体层次和体现诗的音化的标志 1表现诗中水的形象的音型织体 第一首水仙女主要表现了诗中水的形象与这种形象相对应所采用的音 型织体主要有1震音音型织体 2琶音音型织体 3滑奏音型织体 这三种音型织体在乐曲中主要以伴奏音型织体的形式出现 前两种具有核心音型 织体的意味它们在乐曲中的贯穿发展构成了这首乐曲音型织体的主体成分 谱例 8 采用的是震音音型织体 这里主三和弦与附加的六度音之间快速地交 替重复形成了小二度音调的来回波动表现了诗中描写的微微泛起涟漪的沉 睡的湖面 16这种柱式和弦与单音结合的震音音型织体写法主要运用在乐曲的 前部表现了宁静的水的形象如果将前面柱式三和弦的根音省略便形成三度 双音与附加音之间构成的震音音型织体 这种音型织体在音乐随后的发展过程中 大量运用具有典型的意义如谱例 18由于省略了和弦根音可以方便地 使这一音型织体在上下八度之间进行不断地移动和翻转从而表现了水流的动 态起伏变化 通过震音音型织体来表现水的不同形象是拉威尔运用的一种比较独 特的伴奏音型织体写法 它为其他作曲家创作同一形象的音乐提供了织体写法上 借鉴的可能 15 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编 论曲式与作品分析第 242 页 16 周薇 西方钢琴艺术史第 168 页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25 谱例 16 水仙女第 14 小节 琶音音型织体是大多数描写水的形象的作品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音型织体手 法 通过这种音型织体在不同音域内的起伏变化可以不断加剧音乐的动荡和情 绪的变化在水仙女中琶音音型织体由第 16 小节开始在一个声部的使用 扩展到乐曲中后部两个声部的同步进行有利地推动了音乐各要素的展开尤其 是在乐曲的最高潮第 66 小节远至四个八度的两个声部反向大跨度的琶音音型 织体起伏结合了高声部隐伏旋律线条的级进下行描绘出波涛汹涌的宏大的水 声如谱例 19另一方面这种琶音音型织体也可以营造水的宁静气氛如 第 7578 小节两声部三十二分音符的琶音音型织体以复节奏形式表现了晶莹 的小浪花飞溅的情景乐曲最后三小节两声部的琶音音型织体伴随着 ppp 的力 度描写的也是一段水仙女突然消溶于万顷波涛 17之后平静如初的水面情景 因此可以说琶音音型织体具有表现水的双重形象的作用 谱例 17水仙女第 66 小节 滑奏音型织体也是一种描写水声的织体形式 它的几乎包括整个键盘音域的 具有华彩性的音浪让人想起拉威尔对竖琴滑奏音响效果的喜爱这也从另一方 面说明了拉威尔更注重从管弦乐配器的角度来发挥钢琴音响的色彩性水仙女 中的滑奏音型织体出现在高潮之后的第 7275 小节这里除了表现层层推进的 水流之外 还将高潮之后不断跌落的热情平稳地过渡到后面安静 柔和的段落中 17 同上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钢琴组曲夜之幽灵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巧 26 因此这里的滑奏音型织体还具有完成情绪转换的功能 2表现诗中钟声形象的音型织体 第二首绞刑架主要表现了诗中钟声的形象与这种形象相对应所采用的 音型织体主要体现为降 b 八度持续音音型织体这一报丧的钟声音型织体由一 短一长的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结合而成节奏重音落在第一个八分音符上描绘 的是诗中城墙上的钟声回荡 18的情景 这一核心音型织体贯穿全曲始终体 现了一种相对静态的因素而围绕这一音型织体拉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