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专业论文)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pdf_第1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pdf_第2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pdf_第3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pdf_第4页
(新闻学专业论文)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优化策略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苏州大学关于收集、保存和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学位论文著作权归属苏州大学。本学位论文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 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苏州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中国社科院文献 信息情报中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 中国学术期刊( 光盘版) 电子杂志社送交本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 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 据库进行检索。 涉密论文口 本学位论文属在年月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非涉密论文口 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e l 期:丝堕垃旦 e l 期:丝! ! 釜生旦坦 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中文摘要 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 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社会环境出现了比以往更多的潜在问题,公共危机事件 成为各国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我们整个人类社会来说,必须提升处理公共危机 事件的能力,才有可能将危机转变为社会向前发展的契机。 在我国,随着3 0 多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一 些社会问题也逐渐暴露,尤其是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不断考验着我国政 府、社会团体、媒体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如何明确政府、媒体、公众这几个主体 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的角色定位与职责分工,并以此为基础提升三者之间的配合协 调能力,成为有效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前提。 本文以我国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路径、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新闻传播学、 公共管理、危机管理和路径依赖等相关理论内涵入手,结合我国目前媒体对于公共危 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现状,通过对公共危机事件中与媒体关联的政府与公众主体和 其他社会影响因素的分析,分析媒体传播路径模式的问题和不足,也提出了媒体在公 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路径和模式的优化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提高媒体对于 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能力及其社会职责的发挥。 关键词:公共危机事件媒体传播路径传播模式 作者:吴欢 指导老师:徐国源 英文摘要 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ar e s e a r c ho n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a t h ,m o d ea n d o p t i m u ms t r a t e g yi np u b l i cc r i s i so fc h i n e s em e d i a a b s t r a c t r e c e n t l y , i nt h eb a c k g r o u n d o ft h ee c o n o m i c 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 ,o u rs o c i e t ya n d e n v i r o n m e n ti ss u f f e r i n gm o r ep o t e n t i a lp r o b l e m st h a nb e f o r e ,a n d p u b l i cc r i s i sh a sb e c o m e a ni m p o r t a n ta f f a i ri ne a c hc o u n t r y a sar e s u l t ,w em u s ti m p r o v eo u r a b i l i t yt os o l v et h e p u b l i cc r i s i s ,t h e nw ec a nc h a n g et h ed i l e m m at oa no p p o a u n i t y i no u rc o u n t r y , a st h eg r e a ts u c c e s sa c h i e v e dd u r i n gt h e3 0y e a r s r e f o r m i n g ,as e r i e s o fs o c i e t yp r o b l e m sa r e g r a d u a l l yr e v e a l e d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 s ey e a r s ,t h ep u b l i cc r i s i s f r e q u e n t l yh a p p e n s ,a n dc o n s t a n t l yc h a l l e n g e so u rg o v e r n m e n t ,c o m m u n i t ya n dm e d i a s d i s p o s a l sa n df l e x i b i l i t y s ot h eb a s i co fd e a l i n gw i t ht h ep u b l i cc r i s i se f f i c i e n t l yi sh o wt o d e f i n et h et r u er o l e sa n df u n c t i o n so fg o v e r n m e n t ,m e d i aa n dp u b l i c ,a n dt oi m p r o v et h e r e l a t i v e sa m o n gt h e m w i t h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a t ha n dm o d eo fo u rm e d i ai nt h ep u b l i cc r i s i sa s s t u d y o b j e c t ,a n dt h et h e o r i e so fm e d i a ,p u b l i cc r i s i sm a n a g e m e n ta n dp a t hd e p e n d e n c et h e o r ya s t h eb e g i n n i n g ,a n a l y z i n gt h es i t u a t i o no fo u rm e d i a ,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t h e p u b l i c ,t h es o c i e t ya n dt h ei n v o l v e dl a wt ot h em e d i ad u r i n gt h ep u b l i cc r i s i s ,t h i sa r t i c l e m a n a g et of i n dt h e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o ft h e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a t hi nd i f f e r e n tp e r i o d s ,a n d c o n s t r u c ta ne f f e c t i v ep a t ho nw h i c ho u rm e d i ac a n d e p e n di nt h ep u b l i cc r i s i s k e y w o r d s :p u b l i cc r i s i s ;c h i n e s em e d i a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p a t h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 m o d e w r i t t e n b y :w uh u a n s u p e r v i s e db y :x ug u o y u a n 目录 前 言一1 。 月u罱 第一节文献综述1 第二节本研究的思路、价值及创新点4 第一章公共危机事件传播路径研究的基本理论8 第一节公共危机的概念、类别及其特点8 第二节公共危机事件中关涉的社会主体一l o 第三节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运用。1 4 第二章我国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路径和模式分析1 7 第一节公共危机事件中各社会因素对媒体传播路径的影响1 7 第二节我国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路径模式演化探析18 第三章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传播路径现状分析及西方国家经验借鉴2 5 第一节我国现有传播路径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2 5 第二节西方国家媒体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经验借鉴一2 8 第四章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传播路径和模式的优化策略3 l 第一节公共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与相关主体职能合作关系的优化3 1 第二节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传播路径、模式的优化策略3 4 结语3 8 参考文献3 9 后记。4 1 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第一章 工l t j o 月i j舌 第一节文献综述 虽然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伴随着公共危机事件,但是对于公共危机事件 管理和治理的研究却并不久远。国外对于危机管理的研究最早兴起于2 0 世纪6 0 年代 初,当时主要集中在公共事务、政治学、国际关系等领域的研究。最初主要研究方向 包括战争和政治冲突在内的政治危机以及寻求处理政治危机和维护国际关系的方法。 1 9 8 2 年的“泰诺”止痛胶囊中毒事件是公共危机事件研究中的一个具有标志意 义的事件,9 月2 9 日至3 0 日,芝加哥地区有人因服用“泰诺”止痛胶囊而死于氰中 毒,并且死亡人数逐渐从3 人增至7 人,一时舆论哗然。之后,强生公司立即在全国 范围内收回全部“泰诺”止痛胶囊并以真诚和开放的态度与新闻媒介沟通,发布真实 消息。强生公司积极的处理方式赢得了公众和舆论的广泛同情,最大程度地控制了事 件的影响范围和后果。由此推动了西方对于危机管理的研究,在此之后对于公共危机 的研究更为全面和系统。 9 0 年代,美国学者罗伯特希斯提出,危机管理的管理者应该主动考虑如何建立 危机的预警机制以降低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考虑如何规划和培训危机管理人员 应对危机的能力,以及通过什么样的处理措施减少危机的危害并从危机中尽快地复原 等。他还提出了危机管理的4 r 模式,即危机管理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一、 缩减力( r e d u c t i o n ) ,指降低风险,摊薄不善的资源管理,可以大大缩减危机的发生 及冲击力。二、预备力( r e a d i n e s s ) ,指危机管理中的预警和监视系统,它们通过监 视某个特定的环境,对细节的不良变化做出反应,并发出信号给其他系统。三、反应 力( r e s p o n s e ) ,指当危机发生时,危机管理者如何来做出决策应对危机,以减少危 机事件的破坏程度。在这个环节中,危机管理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包括:危机沟通、 媒体管理、制定决策等。四、恢复力( r e c o v e r y ) ,一方面指在危机得到控制之后, 控制危机破坏性及其影响范围,恢复正常秩序;另一方面也指危机之后的经验总结和 第一章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危机应对机制的健全,为以后危机提供借鉴。1 这一观点对之后学者关于公共危机管 理的研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另一位美国学者诺曼r 奥古斯丁通过对克莱斯勒等 公司的管理和创业精神的研究,来分析如何建立制造商、经销商和营销商之间的信任, 书中也对危机管理做了比较详细的研究,认为每次危机本身既包含导致危机产生的 根源,也孕育着未来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和收获这样潜在的成功机会,危机完全 可以演变为“契机 ,这就是危机管理的精髓。危机的可转化性说明正确地处理危机 可以促进事件和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但处理不当就可能造成严重的危害。“9 1 1 事件以后,危机管理研究集中转向了反恐领域,涉及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国际关系领域。 进入新世纪后,西方学者分别从国际关系管理、灾害管理、社会冲突管理、决策 管理及社会综合管理等不同的角度对公共危机管理进行了研究。3 尤其是近年来,国 外对于公共危机管理的研究又取得了新的进展,从传统的对于公共危机事件本身的研 究,更多地转向了如何建立和完善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应对机制并探索解决公共 危机的途径。另外,也开始思考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角色扮演,但是从整体来看, 媒体在公共危机中传播机制的研究还有待完善与发展。 我国学者最初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政治方面,如潘光教授通过阐述战 后1 0 0 多起危机事件并对其性质加以分类,对国际危机学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发展做 了有益的探索,对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危机学理论体系提出了许多新观点,同时 也对建立有效应对危机的理论体系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探索。4 许文惠与张成福教授认 为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主张由政府主导协调职能。5 “非典”事件作为我国公共危机事件处理的转折点,之后学界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研 究开始由单纯的从行政管理学蔓延到社会学、公共管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社会多元 参与处理公共危机事件的思路逐渐形成,研究涉及了公共管理、社会保障、政府责任 机制建设以及公共服务领域。 俞可平教授认为:“治理与善治、公民社会理论主张,政府之外社会上还有一些 其他机构和单位负责维持秩序,参加经济和社会调节、形成多中心治理。”6 因此治理 1 美1 罗们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译,中信;f ;版社,2 0 0 1 年。 2 f 美】诺曼r 奥古斯丁等:危机管理,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译校,中国人民大学i j 版社,2 0 0 1 年。 3 龚维斌:公共危机管理,新华 n 版社,2 0 0 4 年,第2 0 页。 4 潘光:当代国际危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版社,1 9 8 9 年。 5 许文惠,张成福:危机状态下的政府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 9 9 8 年。 6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0 年,第2 4 1 页。 2 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第一章 是国家与公民的合作、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这是 一个互动的管理机制,通过互相协作的关系来推动目标的实现。这样的一个应对机制 不是依靠政府的强制力量推行的,而是建立在公共利益之上的。在此理论的推动下, 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处理机制逐渐由单纯的政府责任转向多视角的非政府参与危机 处理的机制。我国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关于国内学者对于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机制和路径研究的学术论文,本 文在开题前在中国期刊网中搜索相关研究成果,主题词为公共危机的论文可搜索到 3 0 0 0 篇,研究涉及社会公共管理、法律规范、企业应对策略等众多领域,分别从社会 管理部门、社会成员角度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及治理展开了研究,研究目的主要 是为提高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社会各职能机构的应对及协调能力。关于研究媒体在公 共危机或突发事件应对方式的论文一共查询到5 0 多篇。内容主要归为以下两类:一、 业务探讨类。对于公共危机事件本身的分析及媒体应该采取报道策略的探索。如:中 国人民大学的张征以海啸事件的媒体报道为例,提出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报道需要防 止新闻报道一边倒、控制报道节奏等新闻报道策略。1 二、学术研究类。分为两个类, 一类是从媒体作为新闻传播者来说,如何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做出正确 的传播计划,做到良性传播,提高记者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新闻素养。如陈力丹教授 以改革开放后几起典型突发事件为切入口,探索几十年来媒体传播职能的转变。2 以及 孙奇茹通过列举疫情中媒体的报道,发现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侵犯公民隐私”、“缺少 人文关怀”等现象,提出加强媒体自律。3 另一类从信息传播的接收者公众角度来 分析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对信息的需求,从而探讨媒体应如何做好舆论引导与应急协调。 如陈淑伟从五个方面来诠释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角色与功能,包括社会风险的守 望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集体行动的沟通者、不当行为的监督者以及社会心理的救 治者。4 还有周小雍以媒体议程设置功能为切入点,通过对不同传播媒介特点的分析, 总结出媒体在突发事件中需要以多触角的延伸性报道来更好地发挥其议程设置的职 能。5 而在这些期刊论文中,对于公共危机或突发事件中媒体传播路径模式或机制研究 的论文却屈指可数,只有数篇文章涉及了这方面的研究,如闫波发表的新媒体在高 1 张征:均衡度逻辑性节奏感从海啸报道看突发事件中“度”的把樨,当代传播,2 0 0 5 年,第3 期。 2 陈力丹:改革开放后第一起公开报道的突发事件,新闻爱好者,2 0 0 9 年,第2 期。 3 孙奇茹:疫情报道中的新闻伦理问题,青年记者,2 0 0 9 年,第7 期。 4 陈淑伟:大众传媒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角色与功能,青年记者,2 0 0 7 年,第l 期。 5 周小雍:从汶j i l 地震看突发事件议程设置特点,新闻知识,2 0 0 8 年,第6 期。 第一章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校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传播机制,通过分析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与传统媒体的差别和高 校突发事件的舆论特点,提出高校突发事件传播的独特的处理机制。1 在目前对于公共危机事件媒体传播机制的现有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有些研究就事论事,理论深度不够,而另一些则列举理论较多,而与实际案例结合度 有限,理论脱离实际。显然,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应对机制有待我们做更为详尽 地分析和研究,本研究试图引入路径理论为这个研究课题提供一个新的角度,也希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完善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 第二节本研究的思路、价值及创新点 一、本研究的价值 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公共危机事件更为频发, 并成为各国政府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关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研究逐渐成为各国政府与 学界研究的热门问题。尤其是近年来,从几年前“非典”的传播与控制、东北油井天 然气井喷事故、松花江污染事件;到不久前的雪灾事件、毒奶粉事件;再到近期的汶 川地震与甲型h i n l 事件,随着公共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并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国 家的经济、社会的稳定、公众的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这些公共危机事件的 不断发生也从客观上促进了政府对于公共危机事件处理能力的提高,积累了我国媒体 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经验。可以看出我们的政府、媒体与公众应对最近几起公共 危机事件的能力相对于“非典 事件之前是有明显提升的,但是面对目前严峻的安全 形势和频发的公共危机事件,对政府来说,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危机事件处理机制 是非常重要的:对我国媒体而言,如何将公共危机事件的有效传播路径模式加以优化, 提高自身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应对能力和权威性,这些也都迫在眉睫。 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传播路径及传播模式优化的目的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 后以最短时间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最快速度维护社会稳定和 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由此可见,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信息 传播路径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在现有媒体传播路径的基础上健全和优化一个最有 1 闫波、李颖、李巍巍:新媒体在高校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传播机制,新闻界,2 0 0 9 年,第3 期。 4 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第一章 效的传播路径,成为了现阶段我们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 2 研究思路 近年来,随着国家制定一系列新闻法规的出台,我国政府与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 件的管理和应对机制显然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表现为对一些矿难、重大事故、疫情 等信息发布更为及时与深入,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报道空间与力度逐渐加大。其 次表现为媒体作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桥梁的定位逐渐清晰,媒体作为信息的检测者与舆 论监督者的角色也更为明朗。最后,也表现在全社会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配合协调机 制逐渐走向成熟,社会各界联合控制危机破坏力的能力逐渐加强。 本文将以我国媒体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路径为研究对象,结 合目前我国媒体与政府、公众的关系以及所处的法律环境和案例深入分析目前媒体在 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路径与模式,探索现有传播路径的优化策略来完善现有的传播 机制。希望媒体以这样的一个传播机制应对公共危机事件能更有效地提高与政府和公 众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发挥媒体应有的作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和推动危机后 社会秩序的恢复。公共危机事件是突发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个完善的媒体传播路 径来让每次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变得有章可循,依赖这样的路径,可以让媒体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机制变得更为成熟,可以将公共危机事件对于人们生 活、社会经济政治的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发挥出我国媒体在议题设置与舆论导 向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 3 研究意义 公共危机事件涉及的主体相对复杂,因此给我们从各个角度展开研究提供了不同 的立场,现有的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领域,这些 研究大多数是从政府及社会的应对机制来开展研究,探讨如何减轻公共危机事件对于 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公共危机事件直接危害到公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政府作为 社会管理者在治理公共危机事件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核心责任。其他非政府组织 ( n g o )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也担负着不可小视的作用,n g o 可以利用其专业的能力 优势及灵活的组织优势来配合政府处理好公共危机事件。而在政府、n g o 、公众等 多个主体间起到沟通与传递信息作用的,是现代媒体。因此,研究媒体在公共危机事 件中的传播路径对于促进政府、公众及n g o 之间的配合,完善公共危机事件的反应 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 5 第一章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本文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出发,在分析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三个重要主体:政府、 媒体、公众各自特点及相互关系以及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所处的角色及应发挥的职 能基础之上,通过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来归纳出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传播路径发 展经历的几个模式和阶段,分析其中的问题以构建一个优化的路径机制,进一步提高 媒体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能力,推动政府、媒体、公众在危机事件发生中的良性互动 关系的构建。 随着公共危机事件的频发,媒体从原有的单纯政府信息发布的“传声筒的角色 逐渐在向媒体本应具有的社会职能回归,但是在看到我国媒体新闻传播机制逐渐走向 成熟之时,同时也需要正视目前的不足,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新闻传 播管控比较严格,因此媒体想要真正以独立的角色身份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最大程度地 发挥积极作用,这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在此展开对媒体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 新闻传播路径的研究,旨在通过这样的学术研究来推动政府完善现有管理机制及法规 制度来维护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权利;为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新闻传播路径 提供优化的方案以提高其应对危机事件的传播能力;最后也通过审视受众在公共危机 事件中的信息需求,来明确媒体信息传播的最终目的,促进媒体担负其社会责任。 二、本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我国目前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信息传播所处的社会环境做出了较系统 的分析。本研究将我国新闻媒体置于社会环境及法律环境中,考察分析这些社会因素 和法律法规对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传播路径的影响。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研 究,可以明确我国媒体的权利和职能范围,为建立传播路径的优化模式提供基础。 2 、结合案例分析和总结我国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路径模式的发展历程 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每一次具有转折性意义的公共危机事件对媒体的 传播路径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总结各阶段的传播路径模式,并通过分析媒体现有传播 路径模式来发现仍然存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3 、为现阶段我国媒体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传播路径建立优化的模式,试以 此作为未来公共危机事件发生时一种合理应对的基本传播路径模式。通过模式优化策 略来完善现有的传播路径模式,探讨理想状态的媒体传播路径模式,以完善公共危机 6 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第一章 事件中的媒体传播机制。 三、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 1 、比较分析法 本文通过比较不同阶段政府和媒体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不用传播策略,以及我国 与西方国家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和媒体职能的差异,来发现我国目前传播机制中存在 的问题和可以改善的方向。 2 、案例分析法 本文通过对例举几个重要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与政府、公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的案 例,并对此做出较为详细的分析,来研究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与社会各因素之间的 相互关系,把握各主体间的关联性与互动性,从而达到完善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 传播路径的目的。 7 第二章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第一章公共危机事件传播路径研究的基本理论 第一节公共危机的概念、类别及其特点 一、公共危机的概念和类别 澳大利亚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 r o b e r tj h e a t h ) 认为,“突发事件( 或危机、 灾难、紧急情况) 是指对全国或部分地区的国家安全、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公民的 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威胁和损害,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 急需快速做出决策的紧急公共事件。1 国内学者胡百精以著名学者威廉斯的概念界定 原则为指导,在整理、借鉴和补充既有各种危机的定义基础上,对危机做出了这样的 界定:“危机是由组织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可能破坏正常秩序、规范 和目标,要求在短时间内做出决策,调动各种资源,加强沟通管理的一种威胁性态势 或状态。2 所以说,公共危机是指突然发生、危及大众利益、影响社会秩序、不希望 出现并需要尽快处理的事件。从概念的字面上讲,“公共 包含了事件的对象、范围 和主体三方面的内容。说明该类事件涉及的主体是社会团体、企业、政府或者社会公 众等团队,不是某一个影响个人的事件,因此一旦发生,影响范围相当广泛,甚至危 及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从概念涉及层面来讲,笔者认为它的概念包含了以下三个基本点:l 、公共危机 事件一般都会以突发事件的形式出现,造成某种社会危机的事件一般都会是突发性质 的,即使不是突然爆发的,也会有其潜伏期。2 、危机要求社会政府与其他相关组织 机构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3 、公共危机事件出现的根源是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 管理不善。 按照公共危机事件的属性分类,分别对四种不同类型的事件及其媒体对其报道导 向分别做以下概述: 第一、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灾害,地震、雪灾、洪水、海啸等事件。这类事件通常 不是由人为因素直接导致的,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通常会更多地聚焦于受灾的群众 1 【美】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王成译,中信出版社,2 0 0 1 年,第1 8 1 9 页。 2 叶皓:政府新闻学,江苏人民出版社,2 0 0 6 年,第2 1 1 页。 8 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第二章 及其对他们生活、该地区经济的影响、以及对该地区政府应对政策的报道。第二、由 人为因素造成的重大事故。这类事件通常是由于社会矛盾的内部冲突所导致的,更多 了体现了社会的不公正、不协调的因素,媒体在报道此类事件时会侧重于以深度报道 或者暗访的形式来揭露公共危机事件背后的原因,起到社会警示作用。第三、疾病危 害事件。疾病危害事件是对社会公众情绪影响比较大的一种公共危机事件,它反映了 政府的卫生系统应急机制是否完善。媒体在此过程中需要尤为重视信息的及时传递、 关注公众情绪的是否稳定、控制社会影响。第四、社会事件和国际事件。这类事件一 般是由社会矛盾激化而导致,表现形式一般比较激烈,对公众情绪冲击也比较大。因 此需要媒体更多地与政府联合起来,对社会舆论进行合理的引导和疏解。 二、公共危机的特点 第一、事件发生的突发性与渐进性。 这是公共危机事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公共危机事件大多是在缺乏准备的情况 下发生的,因而通常会扰乱社会秩序,会使人们的正常生活受到负面影响。公共危机 事件的突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心理准备不足,因而会产生不安、恐 惧、烦躁等情绪上的负面影响。其次,事件涉及的相关团体没有做好充分的应急处理 预案与措施,导致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后,各单位无法有效协作做好应对措施。再次, 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由于相关信息相对缺失,因此信息的不通畅会增加公共危机事件 的危害性。危机的产生与发展直至消除,是一个累积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危机的发 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爆发期、发展期、恢复期。这就要求媒体在危机出现 之前要有预警机制,在危机出现之时要有应急机制,在危机恢复时期要有追踪报道机 制。 第二、事件性质的破坏性与建设性。 公共危机事件按照其破坏性来划分,可以分为有形危害和无形危害。有形危害主 要指公共危机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社会秩序的破坏,无形危害主要指对事件相 关人员造成的精神上的伤害。危机的破坏性也促成了危机之后的重建,即危机的建设 性。不论这样的建设性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但是却往往具有“警钟”效应,促使了 危机后的反思与重塑。 第三、事件进展的扩散性与可控性。 9 第二章 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当今全球的传播已经通过网络和卫星电视联系更加紧密、传播更为迅速,因此, 当某个突发事件发生后,它的影响不再是局部的,而是会因为地域、网络之间的联系 而得到传播与扩散,从而波及其他地区。所以,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引导作用显 得尤为重要,媒体对危机“传播流”的引导可控性,是体现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反 应能力的核心内容之一。 第四、社会影响的广泛性与紧迫性。 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对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一定 的影响,有时甚至能重塑群众的价值观念,所以它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广泛且深远的。 公共危机事件的紧迫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时间的紧迫性。主要指社会各 界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反应时间越快,危机的可控性就越好。另一个方面 是指危机中资源的匮乏,公共危机的突发性导致了在处理危机时人力、财力、物资的 不足和信息资源的不通畅等问题。 第五、诱发原因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哲学告诉我们,任何的偶然性事件背后都隐藏着必然的根本原因,而这些必然性 却是通过偶然性来体现的,这样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同样体现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 中。一方面,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和运作规则越来 越繁杂,自然灾害、社会危机等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另一方面,这样的必然又通常通 过某个偶然的事件来引发。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必然性要求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必须 仔细探究某种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确保危机管理的应对机制制度化、常规化。 第二节公共危机事件中关涉的社会主体 一、政府机构主体 政府作为危机管理中的关键主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各个阶段的处理都有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机制和政策,将直接影响到公共危机事件中各个部 门的应对方式。目前政府在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中的主要职能,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i 、发布新闻通稿 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在第一时间组织新闻通稿是政府应对公共危机事件 的关键环节。政府发布新闻通稿是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各界信息交流的 1 0 我圉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第二章 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通稿发布的信息可以是宏观的也可以是具体的。宏观的主要是指 对整个事态的发展趋势和整体情况的说明,具体的可以涉及详细的人员以及数量情况 等细节。这样的新闻发布形式可以帮助记者和公众直接了解到最新的事件状况并能成 为新闻机构后续报道公共危机事件的指引。 2 、与媒体沟通协调 在从事总统问题研究的美国学者斯蒂芬海斯看来,“国家级发言人应该用一半的 时间回答新闻界的问题,四分之一的时间在机构里与其他官员一同工作、了解情况、 四分之一的时间准备材料和筹备活动。1 由此可见,媒体沟通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有着 极为重要的作用。英国危机攻关专家里杰斯特在其危机管理一书中提出危机沟通 3 t 原则,所谓3 t 原则,即主动沟通( t e l ly o u ro w nt a l e ) 、充分沟通( t e l li ta 1 1 ) 、尽 快沟通( t e l li tf a s t ) 。3 t 原则要求政府在与媒体的沟通中要主动掌握公共危机事件的 话语权、要尽可能多地提供信息,并尽快地将信息传递给媒体及公众。2 3 、控制事件影响 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稳定公众情绪,控制公共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以及制定相关 预案。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势必会对公众的情绪、社会的稳定造成负面的影响,因此 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更加考验了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通过主流媒体,加强新闻宣 传的策划,借助媒体资源取得新闻报道的主动权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公共危机事件的真 实情况,减少信息的缺乏对公众造成的负面印象,才能建立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政府 形象。 以汶川地震为例,面对这场大灾难,国家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公关能力接受了一 次严峻的考验。政府从民本思想出发,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首先,积极地让信息公 开和透明化。汶川地震发生于2 0 0 8 年5 月1 2 日,在十多分钟后,国家地震局就发布 了准确的震级信息。并通过不断地更新数据,最终将震级从7 6 级升为7 8 级最后升 为8 0 级。让中国民众看到了政府对待信息严谨与负责任的态度。其次,在地震发生 后,由于公众对于地震还存在着信息盲点,因此政府主动澄清一些不符合实际的信息 与谣言,很好地控制了灾后民众的情绪。再次,在灾难发生后,政府并没有采取封锁 现场的政策,而是允许国内外新闻机构实地采访与报道,并允许n g o 组织参与救援。 1 【荚】马格莱特苏丽文:政府的媒体公关与新闻发布,董关鹏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第l o 页。 2 廖为建、李莉:美国现代危机传播研究及其借鉴意义,广州大学学报,2 0 0 4 年,第8 期。 l l 第二章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使民众在第一时间能了解灾难最新的动态,激发大家对同胞的救援与赈灾的激情。 二、新闻媒体主体 麦奎尔将媒体的社会功能分为:“窗口 功能媒介作为我们感知外部事件和 经验的一扇窗口。“镜子功能媒体作为反应国内外大事的一面镜子。“过滤或 “把关人”功能媒介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经验进行筛选,从而将人们的注 意力引向某些特定的观点。“告示牌 或日“解读者 功能媒介通常对呈无序和 零散状态的社会现实加以系统化处理,构造出一个“媒介现实。“论坛或日“平台 功能媒介作为论坛或平台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并获得可能的回应和反馈。“信息伙 伴”功能媒介作为信息伙伴不仅向受众传递信息,并回应受众的疑问和问题等等。 1 由此可见,媒体在社会信息传递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职责。当社会面临危机事件时, 媒体哪些职能的合理发挥对于促进危机控制尤为重要呢? 本文在此总结为以下三个 方面: 1 、社会守望职能 守望职能是媒体最基本的职能之一,主要体现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前和发生时, 或者尚未酿成重大灾难前,媒体能及时地给公众提供最新信息。媒体社会守望职能的 履行应以公众和社会的需求为归属。一方面,社会公众有知情权,尤其在公共危机事 件发生后,公众往往会处于情绪恐慌之中,希望了解事件的最近进展。因此在这样的 关键时刻,媒体更应该责无旁贷地通过政府发布的信息和媒体自行采集的信息,及时 向公众通报事实情况j 成为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桥梁,推动政府与公众 之间的互动,使信息的流动更加顺畅,促进社会各层面共同应对危机事件。另一方面, 由于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并非都是没有预兆的,有时会在潜伏期有一定的显现,所以 媒体作为社会守望者,应及早发现危机的前兆,完善危机预警机制,从而减少公共危 机事件对社会和公众的侵害。在过去一段比较长的时期里,媒体的守望功能曾一度弱 化,忽视社会危机,一律报喜不报忧,从而导致了“非典 时期信息的一度失控与社 会的恐慌。而在之后面临禽流感的威胁时,媒体由于提前提供了充分的防护信息,及 时报道疫情,防止了疫情的大面积蔓延,从而避免了灾难的扩大。 2 、议题设置职能 1 鲁曙明、洪浚浩: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7 年,第6 5 - - 6 6 页。 1 2 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第二章 郭庆光教授认为:“媒介具有议题设置功能,是指媒体在报道事件中突出报 道的事件往往与议题在受众中受到的重视程度成正比。传媒的新闻报道以赋予各种 议题不同程度的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其重要性的 判断。1 这表明受众倾向于关注媒体关注较多的那些话题,并按照媒体引导的重要性 来分配他们的注意力。媒体的“议题设置”功能可以使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通过策 划、编排和设计相关的事实报道,来建构受众会集中关注的话题,从而来减轻因为危 机而引起的负面影响,为化解公共危机做出努力。例如在乌鲁木齐暴力事件中,某些 西方媒体出于自身的政治目的违反新闻原则,用恶意虚假报道混淆视听。面对西方媒 体的不实报道,央视通过大量的有议题设置倾向的事实报道,如不法分子打砸抢烧 无辜民众受到伤害、无辜受害挥之不去的记忆等多个新闻报道,为国内外受 众提供真实的信息呈现,将某些媒体恶意中伤造成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3 、“意见领袖”职能 媒体的“意见领袖职能是大众传播强效果理论的观点之一。“意见领袖主要 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媒体的观点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影响受众的判断和思维能 力,受众在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受到媒体观点的影响。一旦公共危机事 件发生,那么受众就很容易失去自我控制力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媒体需要冷静、客观 地分析形势,给予公众充分、科学的信息支持,及时疏导公众的情绪使之恢复原有的 理性,将公众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受到的心理创伤降至最低。另一方面,在公共危机事 件中媒体不仅可以通过报道专家学者对于专业性问题的看法,还能以自身的权威性来 影响受众。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众对于事件的信息需求比以往增多,因此,专家学 者等“意见领袖 对于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对于公众的情绪稳定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媒 体应宣传和报道这些专家学者的看法,同时发挥自身的权威作用,让自身成为媒体宣 传的“意见领袖来影响公众,通过合理的传达与沟通社会意见,将公众引入理性的 轨道。2 0 0 2 年1 月,天津陷入“城市中有一批艾滋病人用针筒乱扎市民 的危机恐 慌中。南方周末随即展开了挖掘事实真相的调查活动,并在1 月底刊登了针对天 津“艾滋患者持针扎人 事件调查的深度报道。2 不久,人心逐渐趋于平稳,人们开 始了正常的生活与工作,社会秩序恢复正常。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 f j 版社,1 9 9 9 年,2 1 4 页。 2 详见邓科、柯立;天津“艾滋患者持针扎人”事件调查,南方周末,2 0 0 2 年1 月2 4 日。 1 3 第二章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 三、受众主体 本文将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过程中的受众分为三种类型,即当事人、事件相关 人和纯粹的信息接收者。 当事人指公共危机事件发生的直接关联人,即公共危机事件的实施者、受害者或 直接原因的造成者。例如在毒奶粉事件中的相关企业和受害消费者。事件相关人主要 指间接原因造成者、间接受害者、处理事件的政府部门人员等。如矿难事件中的地方 政府、遇难者家属和处理事件的相关人员等。纯粹的信息接收者则主要是指完全依靠 媒体和政府发布的信息来了解事件的公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互相活动与联系更 为频繁,获得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人们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信息需求不仅有了数量 上的增多,更有了质量上的提升,对媒体新闻传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闻传播 者不仅要让公众了解到发生了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发生,和发生的最新情况。媒体 在收集信息的时候不仅要首先向事件当事人了解所发生的情况,以此获得第一手新闻 资料,而且要在突发事件被报道之后,开展新闻的追踪和深挖,与该危机事件相关的 各人员和部门取得联系来开展调查。如汶川地震的系列报道,媒体不仅在第一时间报 道了灾情,而且还深度挖掘了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与情感恢复状况,以及各团体组织 抗震救灾的一系列专题报道,坚定了全国人民面对灾难,无畏无惧,携手赈灾的信念。 第三节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在新闻传播学中的运用 路径依赖( p a t hd e p e n d e n c e ) 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提出,该理论 认为:路径依赖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入某种路径( 包括“好”的或是“坏” 的) ,都有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这一既定的路径还将在未来发展中自我强化。 好的路径会对事件的处理起到正反馈的作用,坏的路径则会对将来事件的处理起到负 反馈的作用。 路径依赖理论告诉我们,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完善优化路径将对事情的发展 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可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解释变量,即一些微小的事 情可能决定某些体制是否按照某种路径被长期延存下去。2 1 【美】道格拉斯c 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杭行译,格致j j 版社,2 0 0 8 年,1 5 8 一1 6 l 页。 2 同一l z 1 4 我国媒体对于公共危机事件的传播路径、模式及其优化策略研究第二章 诺思将路径依赖应用于研究人类社会及经济制度的路径变迁与锁定( 1 0 c ki n ) 。认 为制度变迁由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规范和实施的复杂结构的边际调整所组成。1 本文将路径依赖理论引入到新闻传播的研究中来,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