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反映着特定的文化内 容。语言中的数目字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模、大小的数和量,由于不同民族 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对具体数字的感受和联想存在 着差异,因而在各自语言词汇中赋予数字的社会文化意义也不尽相同,从而形成 了各自的数字文化。 数字文化超越数字本身表达的数量意义,使本身不具神秘色彩的数字成为崇 拜或禁忌的对象。世界上各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包含数目字的成语,其所蕴涵的文 化意义,便是数字文化的典型表现。 本文以汉语和泰语中含有数字语素的成语为研究对象,运用词汇学、文化语 言学、对比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通过对汉泰两种语言数字 成语在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特点的对比分析,探讨汉泰语言中数字成语的结 构特点及其内涵意义,分析两种语言在数字文化上的差异,以期为汉语和泰语两 种语言的二语教学和汉泰翻译提供某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综述研 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汉语与泰语的数字成语,阐述汉语和泰语各自 数字成语在语法结构和语法功能上的主要特点;第三章汉语与泰语数字成语的对 比,对两种语言数字成语中数字的文化意义和修辞手法的应用进行比较;第四章 从第二语言视角看汉泰数字成语的翻译与教学,探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泰数字成 语的教学和翻译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第五章结语,综述本文 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对比分析 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a b s t r a c t e v e r yl a n g u a g ei nt h ew o r l di sd e e p - r o o t e di nt h es p e c i f i cc u l t u r a l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i sam i r r o ro fp r o f o u n d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t h en u m b e r si n t h el a n g u a g er e f l e c t s t h es c a l ea n dq u a n t i t yo ft h eo b j e c t i v em a t e r i a lw o r l d n o wt h a tt h es o c i a lh i s t o r y , t h e c u l t u r ep s y c h o l o g y , t h ei d e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 , a n dt h em a n n e r so rc u s t o m so fv a r i o u s e t h n i cg r o u p sa l ev e r yd i f f e r e n t , a n dt h a tt h e r ei sab i gd i s c r e p a n c yb e t w e e nt h e i r f e e l i n ga n di m a g i n a t i o no fs p e c i f i cn u m b e r s ,t h es o c i o c u l t u r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n u m b e r s i nt h e i rr e s p e c t i v el a n g u a g e sa r en o ts i m i l a r 弱ar e s u l t , a n di nc o n s e q u e n c ef o r m r e s p e c t i v en u m b e rc u l t u r e t h en u m b e rc u l t u r et r a n s c e n d st h eq u a n t i t a t i v es 懿l s oe x p r e s s e db yt h en u m b e r i t s e l f , a n dm a k e st h ee x o t e r i cn u m b e ri n t oa no b j e c to fw o r s h i po rt a b o o e a c h l a n g u a g ep o s s e s s e sv e r ym a n yi d i o m a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 s 丽mn u m b e r s ,o fw h i c ht h e i m p l i c a t e dc u l t u r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i sat y p i c a l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n u m b e r c u l t u r e i nt h i sc o m p a r a t i v e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a n dt h a ii d i o m a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 sw i t h n u m b e r s ,t h ea u t h o rt r i e st oa n a l y z et h ed i f f e r e n t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t h e i rl e x 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e m a n t i cm e a n i n ga sw e l la sl a n g u a g e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i n v e s t i g a t et h e d i s t i n c t i o no ft h o rs t r u c t u r a lf e a t u r e sa n dc o n n o t a t i v em e a n i n g s ,s ot h a ti tc a n c o n t r i b u t e $ o m eu s e f u la d v i c e so rs u g g e s t i o n sf o rt h ec h i n e s e - t h a ib i l i n g u a lt e a c h i n g 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r e l a t e dt h e o r i e so fl e x i e o l o g y , c u l t u r a ll i n g u i s t i c s ,c o n s t r u c t i v e l i n g u i s t i c sa n dc r o s s - c u l t u r a l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r ea p p l i e di nt h i ss t u d y t h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i n t of i v e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o n ei n t r o d u c e st h ef r a m e w o r k , p u r p o s e , m e t h o d sa n dt h e o r i e so f t h i s r e s e a r c h , a n dg i v e sab r i e f o v e r v i e wo f p r e v i o u sr e s e a r c h c h a p t e rt w oe x p o u n d si nd e t a i lt h em a j o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c h i n e s ea n dt h a i i d i o m a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 sw i 也n u m b e r si nt e r m so fn l e i r s y n t a c t i c s t r u c t u r ea n d g r a m m a t i c a lf u n c t i o n c h a p t e rt h r e ec a r e f u l l yc o m p a r e st h ec u l t u r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a n d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r h e t o r i cm e t h o d si nc h i n e s ea n dt h a ii d i o m a t i ce x p r e s s i o n sw i t l ln u m b e r s c h a p t e rf o u re x p e r i m e n t a l l yp r o b e st h eq u e s t i o n si nc h i n e s e t h a ib i l i n g u a l t e a c h i n ga n dt r a n s l a t i o n ,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as e c o n dl a n g u a g e ,a n dp u t sf o r w a r d s o m eu s e f u ls u g g e s t i o n s c h a p t e rf i v e ,弱c o n c l u s i o n , s u m m a r i z e st h er e s e a r c hf i n d i n g sa n d r e s u l t s k e y w o r d :c h i n e s ea n dt h a i n u m b e ri d i o mt h ec o n t r a s ta n a l y z e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 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 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 术活动规范( 试行) 。 另外,该学位论文为() 课题( 组) 的研究成果,获得() 课题( 组) 经费或实验室的 资助,在() 实验室完成。( - n 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 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 别声明。) 声明人( 签名) :3 r p h 竹# q o o 1 年os 月1 1 日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 学位论文( 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 ,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 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 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 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 i 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 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 ( ) 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 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 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 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 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 声明人( 签名) :n r t h o r 竹k 铲o c 1 年0 5 月t 1 日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 语言中的数目字是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模、大小的数和量,由于不同民族 的社会历史、文化心理、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以及对具体数字的感受和联想存在 着差异,因而在各自语言词汇中赋予数字的社会文化意义也不尽相同。 数字的使用在汉泰两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表现在语言中便是 汉语和泰语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许多含有数字语素的成语。由于汉泰两国的历史 文化和社会生活背景的不同,因而两国人民在日常生活中由具体的数目字而引发 的各种联想、引申、比喻意义都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反映在语言中也就造成了 汉泰两种语言数字成语在意义和用法上的不同,折射出各自的文化特色。 汉泰两种语言数字成语的上述差异,也给泰国入学汉语或中国人学泰语以及 汉泰两种语言的翻译带来某些困难。因为如果从各自母语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目 的语的数字成语,往往会出现偏误,从而影响到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 目前在汉语和泰语的词汇研究中,虽然也涉及到对数字成语的研究,但大多” 是在各自语言系统的范围内进行研究,较少关注到两种语言数字成语的对比分 析,缺乏从第二语言教学实际出发的研究。 为此,本文拟以汉语和泰语中含有数字语素的成语为研究对象,运用词汇学、 文化语言学、对比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通过对汉泰两种语 言数字成语在结构、语义、语用等方面特点的对比分析,探讨汉泰语言中数字成 语的结构特点及其内涵意义,分析两种语言在数字文化上的差异,以期为汉语和 泰语两种语言的二语教学和汉泰翻译提供某些有意义的参考依据。 全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方法,综述研 究现状和相关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汉语与泰语的数字成语,阐述汉语和泰语各自 数字成语在语法结构和语法功能上的主要特点;第三章汉语与泰语数字成语的对 比,对两种语言数字成语中数字的文化意义和修辞手法的应用进行比较;第四章 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从第二语言视角看汉泰数字成语的翻译与教学,探讨作为第二语言的汉泰数字成 语的教学和翻译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第五章结语,综述本文 的研究成果。 第二节研究现状综述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离开了词汇、语言就无法顺利的组成句子,无 法顺利的进行交流。要学习一门语言,掌握词汇是很重要的。词汇教学在第二语 言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词汇系统中的的成语、谚语、歇后语、惯 用语等熟语,由于其负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往往成为目的语词汇教学的难 点之一。 目前关于汉语成语本体的研究资料是非常丰富的,如:崔希亮( 2 0 0 5 年) 的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n 1 ,刘洁修的成语( 1 9 8 5 年) 嘲,向光忠( 1 9 8 2 年) 的成语概说嘲等,。都对汉语成语的结构特点和蕴涵的文化意义进行了探 讨。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对汉语和其他语言的成语的对比或研究综述的 文献也不少,如:杨艳的英汉成语文化内涵比较( 2 0 0 7 年) h 1 ,洪波的对 外汉语成语教学探论( 1 9 9 2 年) 嘲,潘先军的简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问 题( 2 0 0 6 年) 嘲,沈莉娜的近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综述( 2 0 0 7 年) 口】,等等。 虽然我们在汉语成语与汉外成语对比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本文 论题相关的数字成语以及汉泰两种语言数字成语对比的研究成果则显得太少, 其中涉及到汉泰两种语言成语的对比的主要有秦永林( 1 9 8 3 年) 的汉泰成 语比较阳1 ,该中对汉泰成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研究,其中涉及到汉泰成 语在词的重叠、词的选用、语法功能、押韵规律、字数、和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文章还分析两种语言的成语所反映出的汉泰民族在文化传统、思维习惯和生活 习俗上的差异;李佩玲( 2 0 0 2 年) 与“水 有关的汉泰熟语的意义和文化内 涵比较阻1 一文,以汉泰语言中包含有“水”的成语为研究对象,运用对比分 析的方法,分析了汉泰两种语言中与“水”有关的成语的共同之处和各自的特 2 第一章绪论 点,并通过两种语言中含有“水一的成语的语义对比,探讨其中所反映的文化 涵义和价值观的差异;李创鑫( 2 0 0 1 年) 在汉泰成语与自然环境n 町一文 中也指出汉泰语言中的许多成语多带有较为明显的地理特征与民族特点,具有 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 上述在汉语成语及汉外成语对比方面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有许多启 发,但这些研究大多较少涉及到数字成语及其汉外对比分析。 笔者在文献搜索中,发现与本文论题相关的数字成语方面的研究较为罕 有,掌握的文献有张德鑫( 1 9 9 9 ) 数里乾坤n 订书( 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9 9 ) , 收集了作者探讨汉语中数字词语文化内涵的系列文章,书中。数字吉凶象征的 中外不同文化审美因素窥探 等文,还对不同语言的数字文化进行了对比,是 目前少有的以汉语数字词语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论著,至于有关汉泰数字成语对 比的文献更是难于查到。有鉴于此,也使得本论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开 拓意义。 一、词汇学理论 第三节相关理论基础 词汇学是以语言中的词和词汇系统为研究对象,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涵盖了 词的构造形式、词的语义特征、词汇系统的组成等方方面面。仅就词的语义构成 来说,它研究的对象就包括了词义的理据和特征分析、词义的分类、词义的变化 等。词汇学理论对第二语言词汇教学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 更快地掌握目的语的词汇。运用词汇学理论对语言中特定词语的研究:如对文化 词语、外来词语、习惯用语以及新词语等的研究。本文对数字成语的研究也属于 词汇学的研究范畴。 = 、文化语言学 文化语言学以语言的文化功能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探讨语言和文化的关 3 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系,一方面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出发来考察语言,分析文化因素对语言构成因 素的影响;另一方面,从语言本身的结构和要素出发,从语言去透视它所负载的 文化。 文化语言学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导入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文化的理 解与语言的理解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理解越好,对语言的理解就越准确;语言 的理解越准确,对文化的理解就越透彻。许多学者运用文化语言学的理论,积极 探索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从各个层面、各种视角进行语言与文化的对比 研究,进一步增强了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文化语言学理论认为,任何民族的 语言都凝聚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 说,也是介绍这个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过程。第二语言教学应进行目的语文化与学 习者母语文化的对比分析,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洞察力和领悟力,更好理解目的 语文化。本文对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词的对比分析和教学对策的研究,也是在借 鉴文化语言学的理论及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 三、对比语言学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 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些研究 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概论n 铂,上海教育出版社,1 9 9 2 ) 对比语言学对第二语言教学有直接的指导意义。有些学者指出,外语教学最 有效的方法就是目的语与母语的比较教学。不少学者都强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 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研究。以词汇为例,不同语言的词汇在意义、用 法、搭配关系、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等方面都有差异,这是进行汉外词汇对比的 基础。在汉语第二语言教学中,进行两种语言的词语对比,可以充分地认识汉语 和其他语言的词汇系统以及某一类词的具体特点,可以帮助预测学习者学习汉语 词语可能出现的偏误。因此,重视两种语言词语的对比研究,把对比研究成果运 用到教学中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研究也正是以汉泰两种语言词汇文化的对比分 析为基础的。 4 第一章绪论 四、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跨文化交际理论与 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相结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人们说话方 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在不同文化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母语文化的说 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造成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 产生文化冲突和交际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语言文 化背景之中,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 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文化因素意识,培养学生从目的语 文化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和使用目的语,克服母语文化的依附对目的语言学习和交 际的负迁移影响。作为外语或第二语言教学要培养的交际能力,实际上是跨文化 的交际能力。学习者学习目的语的过程,实质上也是跨越自己的母语文化学习另 一种文化的过程。本文对汉泰两种语言数字成语文化意义内涵的探索和研究,也 是跨文化交际理论的一种具体应用。 第四节本章小结 数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而产生的。 数字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的个数,同时作为人类语言的一个特殊领域,在特定的文 化语境下,某些数目原有的指称意义逐渐虚化,成为人类文化的载体,形成了数 字文化。 数字文化超越数字本身表达的数量意义,体现了不同民族对某些数目字的某 种偏爱或禁忌,这种文化不仅涉及到民族的宗教信仰、思维理念、传统习俗等方 面,而且也是各种世界观,价值观,哲学观,审美观的体现。这种文化使本身不 具神秘色彩的数字成为崇拜或禁忌的对象。在跨文化交际中掌握各民族的数字文 化,正确运用数字,有利于克服文化心理障碍,促进相互沟通,使交际更为顺利, 人际关系更为和谐。 世界上各种语言中都有不少包含数目字的成语,其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便是 5 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数字文化的典型表现。不同民族语言中的数字成语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异,折射 出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通过对不同民族语言中数字成语的异同进行分析,我们 可以从中窥探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为此,本文选取汉语与泰语中的数字成语作 为研究课题,从汉泰两种语言数字成语的来源及其形式、结构、意义等方面的对 比分析,探讨两种语言在数字文化上的差异,希望能为汉语和泰语两种语言数字 成语的教学和翻译有所帮助。 本章阐述了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方法,介绍了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并 对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进行了综述。 6 第二章汉语与泰语数字成语的特点 第二章汉语与泰语数字成语的特点 第一节成语与数字成语 本文所讨论的数字成语指的是成语中那些带有数目字语素的成语。数字成语 是语言中成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成语中的一个特殊的类别。因而,数字成语 既具有成语共同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一、数字成语具有一般成语的特点 汉语成语是历史上沿用下来的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期流传的见解精辟并 含有特定意义的固定短语。它是语言词汇中的一个宝库,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其言简意赅、含义深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有很高的使用频率。 关于泰语的成语,泰国著名语言学家w i j i t m a t t r a ( 1 9 9 8 年) 在裔1 1 1 1 u 、们列 n 3 1 一书中曾给泰语成语下了这样一个定义:“不论是哪个民族,哪种语言,基本 上都有直接表达和间接表达两种形式,直接表达意义的言语,就是指一说人们就 能懂,就可以明白意思;间接表达指的是话中有话,就是指表面上是一个意思, 其实引申后还有一个意思,如果这种言语表达方式是社会上流行用的,人们也许 一听就会懂,不过如果不常见的,人们或许不会马上知道它们所要表达的意义, 要通过思考加工以后才会明白意思,或者虽然已通过思考了也想成了其他的意 思,误解了它们所表达的真正意义,甚至一点儿也不会明白它所表达的是什么意 义。这种话中有话的言语,我们叫它泰语成语一;y i n g r a k ( 2 0 0 0 年) 在和1 e 铆 西1 讯l w u l l a # 磊1 u 1 1 | 1 m u n 羽中指出,泰语成语是有深刻寓意的词或词组,除了有 表面意义,还要有比喻义。泰语成语的主要特性有: 1 ) 多是通过比喻构成,而喻体大多是跟大自然、习俗、信仰、故事、传说 等有关: 2 ) 可以是一个音节、两个音节、三个音节或三个以上音节 3 ) 押韵叠声 7 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4 ) 寓意深刻 5 ) 用词少内容多 w 勾u 1 u n 气刈者a 舀l 磊n 1 口1 c l n 青a 龇1 呵d f 弘嘲们u 看彳a l u 1 5 1 ( t h a ir o y a l i n s t i t u t ed i c t i o n a r y ,1 9 9 6 年) 中对“泰语成语 下定义说:“泰语成语是 在泰国人中流传已久的词或词组,往往不能从它的字面上来判定它的意义,如: 面线拌椰酱( 叭| 刈n 丽刈小u 1 ) 的意思相当于汉语的“半斤八两 。 泰语中的成语在语法上与汉语有比较大的不同。泰语的成语类似诗格对字 格,无特殊要求但讲求押韵,押韵是泰语成语必须的条件。结构上并没有特殊的 要求。一般而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字面意义与内涵相同的: 1 务y i 卉齑 1 铂1 赫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二是字面意义与内涵不相同的:乔u 1 j i 谔a 弘萄u 蝴拍r ,l ( 在房子里面吃饭,在房顶上出恭) 比喻忘恩负义。 泰语成语的主要来源都是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根据自己的 经验对生活中的用语进行总结,而后人发现使用方便,且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思 想、情感便一直沿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来源: ( 1 ) 源子对生活经验的总结,这种类型的成语比较有意思,生活性很强。 1 j a n n 翻h l 们1 j 1 f 1 ( 剥皮香蕉放嘴里) :比喻饭来张口。 b i f r l , , t l r l bw l a 州1 u 1 丙回国u 直m 嘲铆d m 嘲仞w 1 w 1 n a ( 跟坏人做朋友会受坏 影响,跟学者做朋友会受好影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2 ) 源于遭遇情况时所作的归纳,这类成语哲理性丰富。 罚铆u f l a 仉面:比喻杞人忧天。 小罚寸l 弓a l 爵口罚q d l ( 水靠船、虎靠林) :比喻唇亡齿寒、唇齿相依。 ( 3 ) 源于对人的性格总结,是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对一些好与不好的个性的 看法。 乔u u u l 弓臼u 蜀1 j u m 衲同1 ( 在房子里面吃饭,在房顶上出恭) 比喻忘恩负义 l 扪们刈l 舀u 们刈( 早上一碗,晚上也一碗,生活无趣) :比喻当一天和尚敲一 天钟。 ( 4 ) 来自自然环境和对自然坏境的观察。 菇u l 讥f w ( 鸡叫就起来即起) :比喻一大早就起来。( 来自人们对鸡呜报晓 8 第二章汉语与泰语数字成语的特点 的观察) 讨t 鳓n u 蜀l 南( 下雨没有征兆) :比喻发生意外的事情。( 来自人们对天气的 观察) ( 5 ) 来自宗教。 叫u m ,l u 祈翔( 搬沙入庙) :比喻同心协力工作,不需要任何报酬。( 来自佛 教徒对佛教的信念,他们认为在庙里把沙堆成佛像是一种善事) ( 6 ) 源于文化传承,这种类型的成语反映了泰国的文化特点。 u 慵闰u w 百= 呵讹闭删1 ( 失败者为僧人,胜利者为魔鬼) :比喻真理掌握在自 己的手里。 1 咖n 面吲1 1 弘 1 n 面:i u 蚕寸衲:害人害己。 ( 7 ) 源于古代文学,这类成语含义深刻,是人们提炼加工而成的。 l t l u u t 蜀 a * l , 帕n 衲( 画虎像吓奶牛) :比喻拉弓警鸟。出自h a 寸悯 ( g a i t h o n g ) : t f i a l 矗卜一钉a 寸u 1 a 勾= l 蔷口乔”1 当时,两个姑娘发现男人是在唬 他们 铴寸弓1 日m “u u 新1 n 一勾孑问玎u 爵句l 矾悄h n 衲哦,这个背信弃义的人啊,原 来你是在画虎 像吓奶牛 综上所述,泰语成语与汉语成语的所指是基本一致的,都是指人们长久以来 所习用、流传已久、结构稳定、有特殊深刻寓意的固定短语。 数字成语作为成语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它首先具有一般成语的共同特点。 无论是哪种语言的数字成语,一般说来都具有成语如下的几个主要特点: ( 一) 历史的习用性 大部分成语是从历史上沿袭下来或千百年来人们广为流传的口头俗语。许多 成语都具有典故性,大多来自历史故事、神话寓言或者古代诗文。只有了解这些 成语的各种来源,才能准确理解它的意义。 例如,如果我们知道汉语“四面楚歌”这个数字成语的来源,它出自西汉史 学家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n 7 1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 9 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日: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 之多也。 ,那么对“四面楚歌 所比喻的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境地的含义 就会体会得更深刻。同样,了解“一言九鼎”这个数字成语的来历,它出自史 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都 是古代国家的宝器,那么对“一言九鼎”用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的含义 也就容易理解了; 又如,泰语数字成语钔u 诵u n n 气( 字面上的意思是“三头六手”,相当于 汉语“三头六臂”) 一般用来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这个成语典故出自 州气艺铆亏码气齑( t e e m u 一1 a t i ) 嘲 ( 二) 意义的完整性 理解一个成语的意义决不能望文生义,成语的意义往往有一定的出处,有的 是长期流传下来的、有特定意义的口头俗语,在表层意义的背后,蕴藏着深层的 意义,因而单靠字面上的意义是不能正确理解它的真实含义。 例如,汉语“七步之才 这个数字成语,认识它的字面意义并不难,但如果 不知道它“七步成诗 的典故(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n 引:“文 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日:煮豆持作羹,漉菽 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 ,就难于领 会其用来比喻人有才气,文思敏捷的缘由。同样地,如果我们了解“三顾茅庐一 源于历史上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来帮助自己,三次到草庐去拜访他的典故,就很 容易理解其形容对人才诚心诚意渴求的含义。而像“说三道四”、“半斤八两一、 “三心二意 、“三长两短”等这样一些口头俗语,即使知道其中每一个字的意 义,不一定就能准确掌握整个词的意义; 又如,泰语钉口寸奄仞爿口寸伯( 字面上的意思是二心二心,比喻意念不专,主意 不定,相当于“三心二意”;祈1 h 妯1 j a l 虮( 字面上的意思是。舟新米、二鱼腻 , 指新的东西质量都是好的。一般用来比喻刚结婚的夫妻,不管对方说什么做什么 都是好的。像这样的口头语,单从字面上就不一定能准确掌握整个词的意思,应 从整体上领会其含有的甜甜蜜蜜的意义。 1 0 第二章汉语与泰语数字成语的特点 ( 三) 结构的凝固性 成语结构的凝固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结构关系稳定,不能随便改变次 序( 极少部分成语,主要是联合式,客观存在两种次序的形式。如汉语“三心二 意一“二意三心 ,。漆黑一团 “一团漆黑 ) ;第二,当中的成分不能 轻易改换( 虽然在语言交际中有时会出现成语活用的现象,如汉语“两全其 美“三全其美,但实际上是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 例如,汉语数字成语“七上八下 、“七手八脚 、“七嘴八舌 、“乱七 八糟中“七一和“八”的位置就不能任意改换,汉语里并没有“八上七下 、 “八手七脚、“八嘴七舌一、“乱八七糟刀这样的说法;而像材五湖四海 的 “湖 和“海一也不能用“江一和“河一替代,汉语里也没有“五江四河 这样 的说法。 又如,泰语柚肴和m ( 字面上的意思是乱“四,乱“五 ) 比喻说话有 条理、有分寸,合规矩,不马虎。泰语中的鑫( 四) 和们( 五) 也不可任意替 换。 二、数字成语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数字成语又是成语中的一个特殊类别,其构词语素都包含有数目字,因而它 又具有自己的独特性。 作为成语中的特殊类别,数字成语在特定的文化语境下,其中的数字语素原 有的指称意义逐渐虚化,超越其本身表达的数量意义,体现了不同民族对某些数 目字的偏爱或禁忌,体现了种数字文化,使得原本用作记量单位的数字成为具 有神秘色彩的崇拜或禁忌的对象。 无论是哪种语言的数字成语,就其中数字语素的表义功能来看,一般具有以 下几个主要特点: ( 一) 数字语素兼有实义与虚义 些数字成语,其构词的数字语素表达的是确数。例如:汉语“三十而立 ( - - 十,指三十岁) ,“三从四德 ( 三从: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 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是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规范。) , “三纲“三纲五常 ( 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 义、礼、智、信。这也是封建伦理的道德标准) ,“数一数二 ( 不算第一,也 算第二。形容突出。) 。再如泰语l 川铆l m 蚕u 刈l l l j 饲同u ,意思是八角八尖( 八个角 有八个尖) 里面的八为确数。但这种表示确数的例子很少,大多的数字语素是 表示非确数的。 但这种表示确数的例子很少,大多的数字语素是表示非确数的。例如:汉语 “三言两语 、“三三两两 、“一鳞半爪 、“一毛不拔”( 表示数量少) ; “三思而行 、“接二连三”、“三番五次 、“三令五申 ( 表示数量多) 。 再如泰语钿u t t d 佩( 一百零八) ,表示五花八门的意思,各种各样,琳琅满目, 一百零八为虚数,用来表示数量很多。 ( 二) 数字语素从实义向虚义转化 一些数字成语,其构词的数字语素原来表达的是确数,但其现在的意义已经 转化为虚义。例如:汉语“一五一十 ( 原来是用于表示计数,后来用作比喻“从 头到尾一或“全部,没有遗漏,与数量无关) ;“三生有幸 ( 三生:佛教指前 生、今生、来生。原指这三生都很幸运。后泛指极难得的好机遇。) 、“三教九流 ( 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 纵横家、杂家、农家,后来用于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亦泛指社会上各种 各样的人。) 、“半斤八两( 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八两即半斤,半斤与八两轻重 相等。用于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用于贬义。) ,“三姑六婆( 三姑:尼 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后泛用于指不 务正业的妇女。) ;再如泰语伽鼬缃u ( 数十不到) ,后来就以连“十 这么少 的数字都数不清来比喻没有能力的人,数字从实义向虚义转化。 ( 三) 数字语素负载某种褒贬意义 有的数字语素几乎不代表数字意义,而是明显地含有某种褒贬义,例如:汉 语“十全十美 、“万紫千红”、“万全之计 、“万事大吉 ( 褒义) ,“- - , t ) , z 意 、 “不三不四”、“低三下四 、“颠三倒四 、“说三道四”、“丢三落四 、“三长两短 、 “三差五错”、“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七长八短 、“七高八低 、“七手八脚 、 1 2 第二章汉语与泰语数字成语的特点 “乱七八糟”、q - - 七a m 一( 贬义) ;又如泰语1 0 i 曰u 翻寸1 w l 亩u 贰嚆廿萌1 翁寸y i 口寸( 说 出两分,沉默是金) 比喻少说为佳,含有褒义;而丽a 寸 们( 打两面) 比喻两面三 刀,意思是耍两面派的人,也指对于斗争双方都敷衍了事的意思;u n 钉口q 缃( 一 鸟两头) 比喻两边都讨好,含义为讽刺对方或骂对方是个没诚意的人,这边也讨 好那边也讨好。 第二节汉语与泰语数字成语的结构和功能 一、汉泰数字成语的语言形式特征 ( 一) 汉语数字成语的语言形式特征 汉语成语的语言形式简洁明了,四字格是它的主要形式。根据统计汉语成 语小词典( 商务印书馆) 收录的成语3 5 5 9 条中,四字格成语就有3 3 4 5 条, 占所收成语总数的9 4 。“四字格 的汉语成语备受汉语使用者喜爱是有其内在 原因的,它同汉语语音结构的特点和汉语传统的诗文形式有关。 成语一则要要包含深刻丰富的内容,再则形式上又需力求简洁明了。音节太 少,难以表达丰富的内涵,音节太多,又不利于作为造句的材料单位。从语言内 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于任何一种语法关系( 主谓、述宾、 述补、定中、状中等) ,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因而四字格形式恰到好处,言简 意赅。 四字格最符合汉文化中“以偶为佳 、“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四字格 大多能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双声、叠韵、重叠等语音修辞手 段能在“四字格 中得到充分体现。 就汉语数字成语而言,四字格即四音节也是它最主要的形式,如“一石二鸟 、 “五体投地”、“六神无主 、“八面玲珑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 ,等等。当然,也有某些非四音节的现象,例如“三百六十行、“一 而再,再而三 、 “三人行,必有我师、“四海之内皆兄弟 、“此地无银三 百两一、“有缘千里来相会 、“三句话不离本行”、“百闻不如一见一、“八字 1 3 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没一撇 、“一失足成千古恨 等这样一些数字成语就不是四字格的,但总的说来, 这类非四字格的数字成语所占的比例很少。 本文所讨论的汉语数字成语主要是那些收入中国成语大辞典等工成语具 书中的“四字格成语 ,不包括那些带有数目字的谚语和熟语( 如“二百五 、“八 九不离十、“二一添作五 、“不管三七二十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等。) 。 汉语数字成语中数字应用很广泛,从“零、“半 、“一”到“十、百、千、 万、亿 几乎都有相应的数字成语。例如:“零敲碎打 、“半壁江山”、“一气呵 成、“二姓之好 、“三姑六婆”、“四面为家、“五体投地 、“六亲不认 、“七窍 生烟”、“八面玲珑 、“九霄云外 、“十恶不赦 、“百折不挠 、“千古绝唱 、“万 籁俱寂、“亿万斯年,等等。 数字在汉语成语中的应用格式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单一数字的使用 例如:“一帆风顺 、“一尘不染 、“一言难尽一、“垂涎三尺、“狡兔三窟、 “退避三舍 、“家徒四壁 、“八仙过海、“学富五车 、“四大皆空 、“八面威风、 “十年寒窗 、“百读不厌 、“千夫所指”、“万里鹏程 、“万家灯火 ,等等。 2 、两个不同数字连着使用 这里面又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两个数字连着使用的时候,两个数字的位置可 以在前面,中间或者后面。例如:“三五成群 、“二三其德刀、“九五至尊”、“乱 七八糟 “略知一二 等。 3 、两个数字前后交错使用 这种用法在数字成语中出现最多、最普遍,也是是汉语数字成语的特殊用法, 归纳起来,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 1 ) 同一个数字前后交错使用 如:“半信半疑 、“一心一意、“七擒七纵、“十全十美”、“百发百中 等。 ( 2 ) 两个不同数字前后交错使用 例如:“一年半载 、“一清二白 、“一穷二白 、“一刀两断 、“一日三秋 、 “一唱三叹”、“一波三折、“举一反三 、“一言九鼎”、“一呼百应 、“一暴十寒 、 “一目十行 、“一日千里 、“一诺千金 、“三年五载”、“三头六臂、“三足鼎立”、 “四分五裂 、“四平八稳 、“四面八方 、“五大三粗”、“五花八门 、“五光十色 、 1 4 第二章汉语与泰语数字成语的特点 “六根清净艿、“七情六欲一、“八面威风 、“十拿九稳 、“百里挑一一、“千钧一发气 “千真万确、“千方百计一、“千军万马一,等等。 汉语四字成语含有两个数字搭配的情况比较特别,但并不是任何数字都可以 组成成语的,像二与七,四与七,四与九,六与八等,一般不相互搭配使用。 ( 3 ) 两个不同数字前后重叠使用 “三三两两 、“三三五五 、“七七八八一、“千千万万 等。跟前面两种数字 的格式相比,这种格式的数字成语很少。 ( 二) 泰语数字成语的语言形式特征 鉴于泰语是拼音文字,因而本文所讨论的泰语数字成语并不局限于与汉语 “四字格 对应的四音节。 跟汉语数字成语以“四字格为主要形式不同,泰语数字成语大部分是由词、 词组或小分句构成的。泰语数字成语没有最主要的音节形式,其音节数跨度比汉 语数字成语的音节大,长的多达十六个音节,短的只有一两个音节。六个音节以 上的常分成两部分,且前后两部分的音节大多是对称的,类似由两个分句组成。 例如: 1 、o 寸司u l j 翻嗡廿1 1 卉1 上n 丽a a 衲( 一个子弹打死两只鸟) , 相当于汉语“一箭双雕 。 2 、扪u 百u 罚备讯n ( 三天好,四天发烧) 相当于汉语“三好两歉。 3 、t m j u n 闰u 钿u 闰u 讯i r 粕 ( 百叫千次) 相当于汉语“千呼百唤。 4 、寸1 u 讯诵u ( 五田都美) 相当于“汉语十全十美。 由此可见,泰语数字成语里包括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以上多音节词 以及小分旬等不同形式,而汉语数字成语一般至少由三个音节构成,四音节是汉 语数字成语的主要形式,分旬形式的很少。 数字在泰语成语中的应用格式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l 、单一数字的使用 1 5 汉语和泰语数字成语的对比研究 例如:u n 爿口寸缃,用单个数字“丽a 、| ( 2 ) ,字面上的意思是两头鸟形容 两边边都讨好 。 u 勾q 裔面目,用单个数字“爵 ( 4 ) ,字面上的意思是解四钱,表示“详细说 明,因为古代泰国“钱 是一个很大的货币计量单位,四钱是相当多的钱,所 以需要解释清楚,“四钱”的来源。 f l m t u j m 讹,用单个数字“t t l j r ”( 8 ) ,字面上的意思八面暗,表示“一无 所知 。 专口小莉”m 弓u u ,用单个数字“钿j ( 1 0 0 ) ,字面上的意思百辆牛车,表 示“数量很多 。 2 、两个不同数字连着使用 例如:x m n t 霸h t r h 鼬用两个数字“l m ( 9 ) 和“釉 ( 1 0 ) ,字面上的意思 是我告诉你九不离十,表示“一五一十的述说 。 再例如:磊1 u 讥齑爵讯n 菌用两个数字“钔u ( 3 ) 和“裔 ( 4 ) ,字面上的意 思是三天健康四天发烧,相当于汉语“三好两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