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评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婚恋书写.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评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婚恋书写.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评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婚恋书写.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评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婚恋书写.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评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婚恋书写.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本论文试图从爱情、婚姻、家庭角度入手,分析研究新时期以来女作家笔下的 婚恋书写,更加深入地探知当代女性作家呈现于文本中的女性经验;通过对新时期 以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作品的剖析,归纳总结出当代女性作家小说文本 中两性关系嬗变的轨迹及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从中考察男权传统束缚下同益彰显 出的女性意识,女性在冲破男权藩篱的同时对自身价值的偏颇定位;认清女性在现 代社会中真实的生存处境和面对社会环境变迁引起的精神心理动荡、自我价值选择 时的困惑。 除前言和结语外,本论文的主干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历史发展的纵向 视角梳理考察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中爱情、婚姻、家庭题材的创作概况及女性在婚 姻家庭这一两性天地里矛盾而复杂的处境;第二部分,揭示新时期初期以来当代女 性对于爱情、婚姻、家庭逃离与固守的两种不同选择;第三部分,考察新时期女性 精神找寻之途的迷失与坎坷;第四部分,反思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的性 属身份,重新审视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视野下的两性关系。 新时期以来的女性作家 记录了当代情境下中国女性建构与解构两性围城的双 重历史,生发、延续了当代中国女性内在主体意识整合与分裂的双重过程,透露出 新时期女性渴望两性和谐的最终愿望。 关键词:女性意识;女性文学;婚恋书写 a b s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a t t e m p t st of r o ml o v e ,t h em a r r i a g e ,f a m i l ya n g l eo b t a i n i n g , t h ea n a l y s i s t os t u d yt h en e wt i m ef e m a l ew r i t e rw r i t i n gl o v ea n dm a r r i a g ew r i t i n gt ob ea b l et of i n d o u tb ys e c r e ti n q u i r y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f e m i n i n ew r i t e rt op r e s e n tt h o r o u g h l yi nt h et e x t t h ef e m i n i n ee p e l - i e n c e , s i n c et h r o u g hv a r i o u s s t a g e sh a sh a d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f e m i n i n e w r i t e rw o r ka n a l y s i st ot h en e wt i m e , s u m m a r i e si n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f e m i n i n ew r i t e r n o v e lt e x tb o t hg 翎d e rr e l a t i o n se v o l u t i o np a t ha n di n i t i a t e st h e s ec h a n g e st h er e a s o n ; i n s p e c t st h ef e m i n i n e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w h i c hu n d e rt h em a l ep o w e rt r a d i t i o nf e t t e rc l e a r a p p e a r sd a yb yd a y , t h ef e m a l ew h i l eb r e a k st h r o u g ht h em a l ep o w e rb a m b o of e n c et o o w nv a l u et or e f u t et h el o c a l i z a t i o n ;c l e a r l yr e c o g n i z e dt h ef e m a l ei nt h em o d e m s o c i e t y t h er e a ls u r v i v a ls i t u a t i o na n dt h es t r e s sd i s o r d e rw h i c hc a u s e s f a c i n gt h es o c i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v i c i s s i t u d et u r b u l e n t ,t i m et h es e l f - v a l u ec h o i c ec o n f u s i o n b e s i d e st h ef o r e w o r da n dt h ec o n c l u s i o n , t h i sa r t i c l eb r a n c hi sc o m p o s e db yf o u r p a r t s :s i n c ef i r s t ,h a sc o m b e db y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e l o p m e n tl o n g i t u d i n a la n g l eo fv i e w i n s p e c t st h en f f o vt i m ef e m i n i n el i t e r a t u r el o v e , m a r i t a l ,t h ef a m i l yt h e m ec r e a t i o ns u r v e y a n dt h ef e m a l ei nm a r i t a lf a m i l yt h i sa m p h o t e r i cw o r l dt h e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a n dt h ec o m p l e x s i t u a t i o n ;s i n c en e x t ,h a sp r o m u l g a t e dt h en e wt i m ei n i t i a lp e r i o d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 f e m a l er e g a r d i n gl o v e , t h em a r r i a g e , t h ef a m i l yf l e e sw i t ht w ok i n do fd i f f e r e n tc h o i c e s w h i c hd e f e n d ss t u b b o r n l y ;t h et h i r dp a r ti n s p e c t st h en e wt i m ef e m i n i n es p i r i tt op u r s u e w a yl o s i n gr o u g h l yw i t h ;s i n c ef i n a l l y ,h a sr e c o n s i d e r e dt h en e wt i m ei nt h ef e m i n i n e l i t e r a r yw o r kt h ef e m i n i n en a t u r et ob et h es t a t u s ,c a r e f u l l ye x a m i n e si nt h en e wt i m e f e m i n i n el i t e r a t u r ee r e a t i o nu n d e rt h ef e m i n i n ef i e l do f v i s i o nb o t hs e x e sr e l a t i o n s s i n c et h en e wt i m ef e m i n i n ew r i t e rh a sr e c o r d e du n d e r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i t u a t i o n t h ec h i n e s ef e m a l e st oc o n s t r u c tw i t hs e t sa tv a r i a n c eb o t hg e n d e r b e s i e g e dc i t yt h ed u a l h i s t o r i e s ,p r o d u c e s ,h a sc o n t i n u e d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c h i n af e m a l ei n t r i n s i cm a i nb o d y c o u s c i o u s n e s sc o n f o r m i t ya n dt h ef i s s i o nd u a lp r o c e s s e s , d i s c l o s e dt h en e w t h i n g s e st i m e f e m a l el o n g sf o rt h eb o t l ls e x e sh a r m o n i o u sf i n a ld e s i r e k e yw o r d s :f e m i n i n ea w a r e n e s s ;f e m a l el i t e r a t u r e :t h el o v ea n dm a r r i a g ew r i t i n g n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 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傲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谢 意。 作者签名:垄熬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毒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 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迸入 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 本规定 作者签名:座鲞叁 日期:一 刚舌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而作家往往把爱情连同婚姻家庭作为表达两性关系的 重要切入点,新时期以来的许多女作家择取了爱情、婚姻、家庭作为她们书写的主 要内容,通过对爱情和婚姻家庭的感触呼唤两性问的沟通与对话,展示新时期以来 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迸步两性关系呈现出的新变化,探讨当代女性对于爱情、婚姻、 家庭三者关系的思考,重新审视与评判自我人生价值、人生意义、人生追求。 本论文试图从爱情、婚姻、家庭角度入手,分析研究新时期以来女作家笔下的 婚恋书写,更加深入地探知当代女性作家呈现于文本中的女性经验;通过对新时期 以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作品的剖析,归纳总结出当代女性作家小说文本 中两性关系嬗变的轨迹及引发这些变化的原因;从中考察男权传统束缚下日益彰显 出的女性意识,女性在冲破男权藩篱的同时对自身价值的偏驳定位;认清女性在现 代社会中真实的生存处境和面对社会环境变迁引起的精神心理动荡、自我价值选择 时的困惑。探讨这些内容无疑会对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研究和某种程度上女性在当 下的社会定位、生存境况、女性主体精神发展具有社会参考意义。 在爱情、婚姻、家庭这一两人天地里,可以体察出新时期女作家的心理状念, 寻找到女性精神心理空间的变化,在具有文化和社会深度的层面上追问女性意识萌 生苏醒的艰难曲折历程,因此,选择新时期以来当代文坛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小 说文本中对于爱情、婚姻、家庭的描写,探讨其中蕴含的两性关系变迁、女性命运 的流变对研究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学史意义和文化参考价值。 本论文拟通过研读新时期以来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作品的方法,梳理归纳女作 家笔下两性关系的变化轨迹;通过阅读有关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心理学、社会学等 理论著作的方法了解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与女性心理的变化;通过查阅全国主要报 纸、期刊的方法,了解女性文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寻找新的研究突破点。 本论文第一部分以历史发展的纵向视角梳理考察了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创作 中围绕爱情、婚姻、家庭所经历的嬗变过程,同时考察探究了女性在婚姻家庭这一 两性天地里矛盾而复杂的处境,探讨此种书写所呈现出的当代女性对于爱情、婚姻、 家庭的全新认识和思考。 论文第二部分重点以张洁、池莉早期创作的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解 读两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揭示新时期初期以来当代女性对于爱情、婚姻、家 庭逃离与固守的两种不同选择。当代女性最初渴望得到具有社会或者说两性平等基 础上的性别价值认同感,但是这种愿望却让她们失去了家庭,甚至遭到来自社会和 异性的弃置。另一方面,传统婚姻家庭观念左右下的当代女性沉沦或者说享受于同 常的家庭生活,同时又拜倒在物质欲望的大厦面前,放弃对情感的内心向往,把两 性交往看作是寻找物质生活保障的途径。 论文第三部分从性别权力失衡下的两性关系、围城风景里的两性叙述、欲望都 市下的身体书写三方面分析考察了2 0 世纪9 0 年代女性文学创作中当代女性精神找 寻之途的迷失与坎坷。重点选取了9 0 年代文坛上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陈染、林 白、徐坤、王海钨、皮皮、卫慧、棉棉作为研究对象,分析9 0 年代女性文学在婚 恋题材书写内容上表现出的逐渐远离爱情、婚姻、家庭的写作趋势。9 0 年代女性文 学创作摆脱了传统观念束缚的烦恼,公然以叛逆的姿态挑战传统的婚恋观念,大胆 承认、肯定女性自我精神世界的需求。此外,这些女性又在喧嚣的都市中追寻肉体 的感官享受,开辟了当代女性生命经验的新的书写空间,传达出当代女性充满焦虑 与痛苦的真实生活。婚姻家庭作为传统爱情的产物,在9 0 年代的女性文学文本中 升腾为当代女性心灵成长和遵从身体欲望而摒弃的对象。 论文第四部分首先分析反思了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性属身份,即 女儿性、妻性、母性渐逐偏离缺失的写作现状。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创作呈现出的 此种现象是当代女性在自我找寻道路上的别样表达,是女性以抛却爱情、婚姻、家 庭为代价换取的独立表演。其次,探析了当代社会里的女性经验与心理遭际、女性 眼中的男性形象、女性意识,从这三个方面审视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女性视野下 的两性关系。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多表现当代女性理智战胜情感的故事,让女性 自立于各自的事业或狭小的生活空间,强调男女之间的对抗与隔膜,这是女性文学 创作的误区所在,女性文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表现两性问的和谐、理解、平等、相 互尊重的文学,因此,该节是以批判的态度剖析了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当中的婚恋 书写,并对其寄予了回归两性和谐、表现两性互睦的希望。 考察新时期女性作家文本中女性视野下对于爱情、婚姻、家庭的文学表达,可 以从中归结出当代女性逐渐远离爱情、婚姻、家庭、远离传统性属身份的共同规律。 这一规律反映了当代社会下女性作家对于鼯性关系、女性自身心理意识的深入思 2 考。婚姻围城的陷落让当代女性体会到人生的巨大无奈和情感领域的无所寄托,她 们疲惫的身躯冲杀于社会家庭之间,却遭遇到爱情不再、婚姻不幸、家庭不合的结 局,这种带有戏剧化色彩的过程使得当代女性的情绪由不安发展为不满最终到达了 寻求转变的终点。当代社会环境下,生活情境的鸿沟和差异让人不得不屈服于人性 本能的欲求,由此,新时期女作家才会在其作品中不再守望爱情,而是肯定自我的 生存意义和价值,在自我经验感受中努力开辟健康快乐的精神图景,寻求两性共建 的和谐世界。 第一章新时期女性文学婚恋书写的线性回顾 爱情、婚姻、家庭是连接两性关系的重要通道和纽带,运用历史发展的纵向视 角考察梳理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创作中的爱情、婚姻、家庭书写,可以看到新时期 女性文学在表现两性关系领域所经历的嬗变过程,考察探究女性在婚姻家庭这一两 性天地里的真实处境,并从中探讨对于此种书写所呈现出的当代女性对于爱情、婚 姻、家庭的全新认识和思考。 第一节女性爱情婚姻家庭 爱情同婚姻的状况是女性生活的主要内容,女性的婚恋观念既是女性个体的一 种生活观念,同时又是一种社会文化心理积淀。从恋爱婚姻的发展历史来看,两性 情感固然离不开人的自然属性,但本质上却是人的一种社会属性。恋爱婚姻不可能 脱离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而独立发展,它总是要受到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恋爱婚 姻问题上的矛盾,归根结底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正因为如此,新时期以来女性 作家笔下描写爱情婚姻的文本不可避免地交织着政治、经济、道德等各种社会矛盾, 同时反映出当代社会罩两性关系随着社会外在条件的不断改变而发生的真实变化, 反映出当代女性交织着迷惘、愤懑、幽怨、痛苦、呼喊与抗争的复杂心理流变过程。 首先,2 0 世纪8 0 年代初期,在意识形态环境逐渐宽松的氛围中,随着“人” 的发现,女性的生存处境同时成为当代女作家们关注的对象。她们凭借自己女性的 敏感,察觉n t 中国女性所处的遭受压抑的地位。因此,新时期初期的女性作家将 笔触直接探伸到同女性命运生存休戚相关的爱情婚姻领域,展示女性在遭受感情的 长期奴役之后重新觉醒之时的心理状态。这些新时期初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 们往往渴望摆脱婚姻家庭的束缚,寻求自我的重新定位与自我人生价值的实现。而 当她们一旦挣脱了婚姻的枷锁,作家们又将其置于情感的居无定所状态之中,这些 女性形象的代表有张辛欣同一地平线里的“我”;张抗抗淡淡的晨雾里的 梅玫、北极光里的芩芩、隐形伴侣里的肖潇;张洁方舟里的梁倩、柳泉、 荆华、七巧板里的金乃文,祖母绿里的曾令儿通过这些女性爱情婚姻的 4 不幸遭遇,展现出女性身为女人身处矛盾与失衡的煎熬之中的尴尬处境。从8 0 年 代初期的女性小说中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注重表现女 性作为人的价值,颂扬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倡导人性解放,呼唤大写的人,追求 理想的爱情和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散发着浪漫的理想主义气息。 其次,以情爱、婚恋观念为主导的女性意识是一个恒久而耐人寻味的话题,在 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爱情婚姻观念在承接传统愿望的同时,仍在不断地苏醒、蜕化、 成长。因此,2 0 世纪s 0 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爱情婚姻小说昭示出伴随着 社会经济的同益发展,留存于人们头脑中的意识形态的决定力量逐渐弱化,人们思 想观念罩的理想成分渐渐变得稀薄,人们的目光渐渐被生活现实锁定,从而以无比 的热情投入到寻常普通的同常生活当中。女性对于爱情婚姻的转变也由此呈现出一 条清晰的纹路,那就是忘却理想之爱_ 不谈爱情_ 肯定生活的永恒j 否定爱情的浪 漫。这条清晰而又波浪起伏的嬗变轨迹,是新时期女性文学对于爱情婚姻书写的第 一次转变,表现了当代女性对于爱情婚姻从憧憬到抛却,从理想主义的追寻到物质 金钱的追逐,从爱得不能忘却到经济决定情感的过程。两性关系在这种嬗变面前变 得迷离扑朔,女性自主意识也由觉醒而逐渐表现为彷徨失落的状态。 最后,自2 0 世纪9 0 年代初开始,女性作家的创作呈现出私人话语同公共话语 并存和杂糅的局面。一是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女性写作。她们将书写视角转向对 女性精神世界的探寻,表现为还原出女性生命意识深处的本能欲望,女性同性间的 情谊写实,女性对于男性的重新解读。二是以徐坤、皮皮、王海钨为代表的当代知 识分子婚姻家庭生活的书写。新时期初始女性文学作品罩的知识分子女性把家庭当 作自我角色承担的主要表现领域,于是才会有人到中年里陆文婷为了完成妻子、 母亲、医生的多重角色而身心憔悴和东方女性里林清芬面对丈夫的背叛、情敌 的生产痛苦,用作为妻子的善良、包容承载了所有的痛楚。但是就当下的中年知识 女性而言,“家”一方面仍旧扮演着囚禁女性灵魂、阻止女性自我前行脚步的绳索 的角色,一方面又是表现当下知识女性不愿充当婚姻家庭的奴仆,争取获得属于自 我人格的自由与自主的重要内容。三是以7 0 年代出生的卫慧、棉棉为代表的女性 欲望化叙事。这些被称之为“新新人类”的女性作家,描绘出当代男女对待爱情, 婚姻、家庭的全新态度。这些女性作家笔下的主人公年轻、放荡不羁、目空一切, 他们心中的上帝就是自己,他们希望寻求精神和肉体的双重冒险与解脱,在刺激与 痛感交织的生活中找到快感,但从其作品中却透露出精神的绝望与虚无感觉的永 5 恒,两性之间混乱的情欲游戏让这些不安分的灵魂永远处于“在路上”的飘零状态, 婚姻家庭在“新新人类”这里成为永远无法抵达的彼岸世界。 爱情、婚姻、家庭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在新时期初始的文 学作品中表现两性白j 情感变迁以及婚姻家庭生活,成为经历了文革十年情感真空后 当代女性追求两性和谐共存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随着人道主义思想向纵深的拓 展,这种贴近女性精神、心理、生存、生活的文学表现内容也经历了从争取爱的权 利,经由对爱情与婚姻的伦理道德的思考,再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的发展过程。 新时期以来随着个性意识的不断张扬,女性意识也随之显出极强的主体性色彩。个 性意识的觉醒使新时期女性作家在其作品尤其是婚恋题材作品中力图颠覆男权社 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从本体意义上让女性生命个体的价值和尊严得到恢复与还 原。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过程中,达到两性和谐境界的道路充满了崎岖。虽然新时期 女性作家的婚恋题材作品取得了丰硕的成就:张沽、谌容、航鹰、张辛欣、张抗抗 作为新时期初始阶段的代表,写出了当代女性面对婚姻、家庭、事业几重角色面前 的艰难抉择;池莉则凭借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切身感知,道出了当代女性在沉浸于诗 意散尽的生活的同时对爱情失望的全景图;陈染、林白、徐坤、皮皮、王海鸽这些 作家则把书写的目光投向了女性精神意识境界,展现当代女性知识分子在两性关系 面前的再思考,再定位;但是到了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新新人类”作家这里, 女性眼中的爱情再次成为女性生存意义上的决定性因素,而婚姻和家庭则成为她们 无视和完全抛弃的对象。 当代女性追寻向往的是独立和自由同时兼具的生活,所谓独立和自由的生活就 是要摆脱从属性质,当一个女性需要结婚成家,既要充当一个好妻子又要充当一个 好母亲的时候,女性追求的独立性同其性别属性所决定的女儿性、妻性、母性的从 属性就构成了人性内在的根本冲突;与之相对,男性身上所应具有的子性、夫性、 父性则是在无所拘束的规定中理所当然的承继下来,无论是自身所属性别还是所属 性别所决定的社会家庭角色,男性从来都处于主宰支配的地位,这样男性便依靠自 己的性别属性取得了自我人性的一致,而非像女性那样处于矛盾冲突之中此种差 别导致了两性关系裂痕的存在,同时也成为当代女性在爱情、婚姻、家庭中艰难探 索的开端。 6 第二节女性两性关系 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准确定位以及自我人生价值的最终实现,总是同她们的性 别自认联系在一起的。当新时期女性意识到自己因为服务于家庭或情感的付出而失 去自我时,一种来自女性对于情感用情之专和情感判断方式局限的失望感,使得她 们醒悟到自己并没有真正摆脱依附男性的心理和精神奴役地位的可悲。此种深重的 失望和伤感,让新时期的女性在两性关系中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同时这种痛苦磨砺 了她们,促使她们在寻找自我的道路上发出一次又一次凄厉的呐喊,为试图改变现 状而努力进行着自我救助。认识到女性只有在找回了自尊、自信,不断追求自强、 自立之后,才+ 能在两性共处的复杂关系中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自我寻找、自我抉择, 才能真正完成自我人格的成熟与完整。这是女性凭借完善的人格和独立的姿念自立 于世界而与男子取得真正平等地位的一条必由之路。 首先,婚姻模式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的二人关系,历史上表述为男主外、 女主内的模式,而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男、女都是主内和主外的全能。真正积极的 女性,应该是丰富的、身心健全的个体,她们不仅可以是事业的主人,在能发挥自 己优势的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尽显才干,同时更应该是贤淑的妻子、温良的母亲,在 自己可爱的家庭里营建欢乐幸福。”1 新时期知识女性始终没有停止追寻的脚步,她 们寻找精神家园,寻找安顿灵魂的归宿,寻找至真至上的生存真谛。从新时期以来 女性作家的代表作品中可以看到,当家庭在女性心目当中成为世界的中心和唯一现 实时,两性关系已经走向了异化,当女性只是为了忘却自身的处境而为家庭拼尽全 力操劳时,实际上她们已与自我形成了对立,否定并扼杀了真实的自我。传统女性 的生存空间紧紧局限在狭小的家庭之中,无论这个家对她来说是天堂还是地狱,她 们时时考虑的是家庭、丈夫、孩子,而唯独没有想到她们自己。繁琐的家务淹没了 她们,因此,新时期知识女性力争摆脱这种传统而不自觉的生存方式,希望在更加 广阔的社会舞台或者自我心灵世界找寻到原本的自我,找寻到自我生存的真正价 值。 长期以来,女性在婚姻家庭里的角色定位牢牢掌控在男性手中,女性完全丧失 了传递自我经历和感受的权利。无论是在社会生活还是在家庭生活中,女性的地位 秦俭,寻找精神家园论新时期女性文学中知识女性的形而上追求,社会科学家) ,1 9 9 7 年第6 期,第 5 6 页 7 都是卑微而低下的,女性因了自己的性别而同男性处于不平等的地位。航鹰的前 妻里那位默默忍受丈夫抛弃的前妻,用堡强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丈夫的不仁不义, 姊妹篇丧事里那位去世的前妻可以说是女性无爱人生的延续;池莉你以为你 是谁里陆掌珠当年也是为了丈夫刘板眼的腾达飞黄主动让出了读书的机会,但是 在丈夫由落魄知青变为成功经理之后却遭到了丈夫的冷落。不难看出,女性在爱情 婚姻面前可以弃绝自己的一切,但是悲剧性的结局让当代女性认识到自我的可悲, 于是,她们试图寻找回自我长久失落的爱的权利和女性自我,展现传统爱情婚姻伦 理观念对女性命运和精神的束缚,展现当代女性对两性关系的反思和追问。新时期 女性作家的仓l 作再也没有停止过对女性自我探求的思索,她们的笔触穿越了历史与 现代、乡村与都市的时空界限,描绘出当代女性的婚姻、家庭、事业和生存处境。 其次,对男性认识的改变。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好的或者能够使自我躯体和灵魂 得以憩息的归宿,女性尤其如此。因为步入婚姻的殿堂意味着建立起一个女性梦想 已久的二人城堡,这座城堡应该有着异性宽厚的胸膛,坚实的臂膀,在自己受伤疲 倦时能够成为自己遮风避雨的港湾。因此,在新时期初始的女性文学创作中涌现出 一大批表现女性渴望“男子汉”的作品,但是与当时男性作家诸如张贤亮、张承志、 邓刚、孔捷生等所塑造的男子汉形象不同,“男作家笔下的硬汉子形象突出的是百 折不挠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永不言输的强者精神。而女作家们除了希望男子 汉们具有上述的阳刚之美外,还希望他们有男女平等的意识和外刚内柔的的情感。 因此,女作家们的作品中表现出追求男女之间精神和人格上平等的心声,企求得到 男性的认同和理解。其实她们寻找的只是一种虚幻的理想,朦朦胧胧,并没有清晰 可辨的实体形象,他们只是一种抽象的、形而上学的精神共鸣者。但这种超前的理 想男性只是女作家心造的幻影,一个美丽的乌托邦。现实的文化土壤培育出来的男 性只能是让她们失望和伤心。”遭受情感创伤和爱情乌托邦破灭之后的当代女性将 审视爱情、婚姻、家庭的眼光转向对两性关系的否定、质疑、直至拒绝,当代社会 的很多女性选择拒绝婚姻和家庭,她们选择独身或者寄情于其他的自由生活:陈染、 林白笔下的倪拗拗、黛二小姐、寂旖、麦弋和林多米、老黑、荔红、红环等女性或 为生存周旋于男性之问或为寻求内心的精神归宿沉浸于自我欲望之海,唯独缺少对 于男性的真心向往和厮守终生的祈求;那些不安分、爱折腾的现代女性通过张抗抗 笔下被称为。作女”的卓尔、陶桃、阿不、q 小姐等女性充分表现出来,这些女性 张华,斩不断的。情爱4 情结羌海南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l ,2 ,年第5 期,第5 7 页。 8 拥有卓越的才华、靓丽的容貌、积极的生活态度,唯独缺少对于情感的坚持与固守; 到了卫慧、棉棉这里,她们笔下的女主人公们则成为完全游离情感围城的欲望动物 和消费狂人,倪可、红、王小花以及无数个用第一人称书写的“我”,无不生活在 两性关系游戏之中,她们对这样没有结果的两性交往充满兴趣,并且认为爱情本身 就是短暂的,是在毫无预料的时刻到来和离去的东西,两个人“因为相爱,所以住 在一起。因为不再相爱,所以各自离开。大家都轻松自在,什么牵挂也没有。”( 像 离了婚那么自在) 这就是新潮女性的情爱观。从向往温馨浪漫的爱情和稳固的婚 姻家庭到“像离了婚那么自在”,当代女性对于两性情感的理解走过了一条逐渐疏 远偏离婚姻围城的道路。从人类两性历史中我们应该看到,“两性关系和家庭关系 是婚姻制度的客体和对象,并受婚姻制度的规制和约束;婚姻制度是两性关系和家 庭关系的体现和反映,受两性关系和血缘关系的决定和制约,同时也受人类赖以生 存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和制约;婚姻家庭关系是两性关系、血缘关系和社 会物质生活条件、生活方式综合作用的产物,是一种具有很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 性的人类的社会关系形式。”。没有婚姻家庭的两性或同性交往一方面显示出新时期 以来女性文学创作中婚恋题材“与时俱进”的艺术特色,一方面也预示着传统婚恋 观念在当代女性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 最后,女性自我意识的改变。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道德规范,新的家庭观 念,新的行为方式和新的价值观念的产生,使当代家庭的结构和支柱发生了深刻的 变化,同时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对经济认识程度的加深也使得当代家庭结构 的走向带给人们很多困惑。“工业经济的需求推动了家庭的变革。夫妻轴心的核心 家庭逐渐成为当今中国的典型家庭形式。小家庭的突出特点是家庭人际关系简单, 夫妻关系受到充分重视,在家庭内部趋于平等。夫妻各自保持思想和经济的独立, 共同分担家庭义务:在夫妻关系中,感情纽带只趋强化,注重爱情、情感支柱、友 谊和伴侣关系的实现以及性的和谐与满足,这些需要成为达到理想的家庭生活的前 提。家庭由过去的生育合作社、经济政治共同体转变为注重心理感情和精神文化生 活的心理文化共同体。然而夫妻关系是一种婚姻关系,相对于建立在血缘基础上的 家庭关系而言,稳定性大为减小,它会随着感情的破裂而终止。现代社会的开放幅 度和流动频率增大,使夫妻双方各自在外部世界的交际范围扩大,可供人们比较和 选择的机会增多,夫妻间的约束力减弱;剧烈的社会竞争,使夫妻忙于自己的事业, 魏清沂,对感情是婚姻基础的质疑,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 2 0 0 3 年第l 期,第2 0 页 9 疏忽了婚姻家庭,夫妻之问极易产生家庭危机。”1 就当代女性而言,无论哪位女性, 作为一个人就会有多重角色、位置。女性奋斗的意义绝不在于去和男性抗争,而是 努力强化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各种角色特征,唯有如此,女性自身的价值才会 得到提高、心胸和眼界才能得到开拓。进入围城的夫妻双方必须将理想的爱情婚姻 与现实的爱情婚姻和谐地统一起来,才能够使婚姻家庭生活稳固、持久,因为婚姻 家庭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两性关系存在方式。现代的社会,真正两情相悦的情感追求 已经逐渐呈现出消弭状态,从前遭到男性冷遇的女性宁可放弃爱情和家庭,也要为 了赢取真实的自我和平等和谐的两性关系而努力前行。 张抗抗曾在我的女性观中说:“我至今依然颦持认为,只有在一个男人和 女人都能得到快乐和幸福的社会旱,女性解放爿能真正实现。一个理想的社会, 男权和女权应是平等分立、互相制约的。我们最终所渴望的是男人和女人之问的和 平共处,达到一种两性和谐,自由融洽的境界。”2 可见,在女性心日当中渴望两性和 谐的愿望成为进入围城后的共同心声。随着7 0 年代末到8 0 年代初逐渐形成的强劲 的个性化社会意识,随着个人开始更多地进行“自我”反思并探求存在的价值,女 性作家开始用“分辨”的眼光考察两性在社会、情感、心理和伦理等方面的差异, 这是当代女性试图在两性之“异”中寻求共存的必然途径,女性应该勇敢潇洒地从 易于导致失落的情感漩涡中走出来,对自己在两性关系中的位置进行重新定位,还 原自我的真性情,认识自我的真价值。传统观念罩婚姻家庭往往等同于爱情,男女 双方的结合即是爱情的实现,但是在现代社会中,婚姻家庭同爱情却并非是绝对等 同的关系,新时期以来的女性作家在其文本创作中不仅刻画出当代女性的生存境 况,更真切地体现了当代女性在社会巨变的背景下同异性的相处实景,开始了对两 性关系中女性价值、尊严、权利的深入思考。 1 汪怀君,试析现代家庭伦理关系的嬗变 ,前沿 ,2 0 0 5 年第1 1 期,第2 0 8 页。 2 张抗抗,我的女性观 ,钟点人。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1 年版,第2 9 2 ,2 9 3 页。 l o 第二章家园风景下的逃离与固守 新时期以来女作家队伍迅速崛起,女性写作成为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容 否认,新时期女性写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绩,不仅丰富了当代文坛的文学天 地,而且具有重大的文化价值意义。许多女作家喜欢在两性情感世界里进行挖掘取 材,在作品中展现当代女性复杂微妙的情感变迁、意识追求以及实现两性和谐终极 目标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因此,婚恋题材成为研究新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不容忽视的 一方重镇。新时期伊始,女性文学在经历了漫长的无性压抑之后重新感受到自我新 生时代的来临。虽然此时的女性文学创作并没有表现出当代女性清醒自觉的女性意 识,但女作家此时的创作行为是继五四之后关于爱情关于自我的大胆书写,其意义 在于“大面积地表现了当代现实冲突中的女性以及家庭问题,纠结着传统与现代、 伦理道德和新的时代精神之间的较量,流露出对传统宗法制社会中残留观念的恪守 和遵从。”张洁是当代女性文学创作里表现女性对于理想爱情追求最值得研究的代 表之一;池莉则成为2 0 世纪8 0 年代中后期女性文学创作里的重要代表,在这样一 个社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她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当代女性对于爱情、婚姻、家 庭的朴实感受。 第一节痛苦理想主义者的情爱写真 张洁是新时期初始开启女性文学创作的领军人物,她在作品中率先大胆地书写 了当代女性对于纯真爱情的无尽向往和追求。中国女性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一直处 于受压抑、被奴役的被动地位。母系氏族时代,因了当时生产力发展低下的局限和 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因了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女性享有较高的权威地位,她们 在生产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掌管着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因此母权制下的女 性经历了人类两性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主人翁”时期。但是随即,伴随生产力的发 展和财富的增加,男性在人类生产中的地位愈益突出,依照男系血统确定的父权制 应运而生,从此人类开始了由“父”统治的时代。对于父权制取代母权制的社会变 王艳芳,女性写作与自我认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2 9 页 1 1 革,恩格斯曾做出过精辟的阐释“母权制的颠覆,乃是女性底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 的失败。男子掌握了家中的管理权,而妇女失掉了荣誉地位,降为贱役,变成男子 淫欲的奴婢,变成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这一阐释意味着两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 化,女性在家庭中“第二性”的历史序幕即将拉开,她们不再拥有同男性一样的公 共话语,丧失了参与社会协作的权力和机会。在涉及情感选择的领域罩,女性面对 着“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既定教条,并且这些传统的道德伦理成为女性难以 摆脱的枷锁。 新时期同益开放的社会环境唤醒了女性沉睡已久的自我,认识到女性同样是需 要相互支撑才能构成的“人”字结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新时期女性勇敢 地敞开了长期封闭的一c , f l ,为爱情、为女性伟大的奉献精神和性别价值唱起了颂歌, 踏上了寻觅爱情张扬自我的征程。爱情和婚姻是连接两性关系的一个中问物,一座 桥梁,一段两性相处难以规避的过程,维系着两性世界的稳定和谐,但是爱情和婚 姻意味着爱是需要男女双方共同呵护的一种情感,因为爱的完整是在互动中完成 的,一方的付出需要另一方的回应。新时期女性第一次从爱的情感缝隙中发现了尘 封已久的自我,发现“在爱当中,一个我和另一个我彼此相遇,并互相变成了被爱 的你。如果我要被另一个我占有而又不变成另一个我,那么我就必须变成这另一个 我的你。”2 此时,彷徨于爱之旅途的女性仿似浴火中的凤凰,希望在场爱 情涅磐中得到更生。那些昂首阔步于暖城之外的女性则重新陷入了男权传统的深 渊,无法找寻到两性精神互往的天堂。 一、精神之爱的艰难写真 1 9 7 9 年张洁发表了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小说描写了一位女作家钟雨同 一位老干部的婚外恋情,两人苦苦相恋7 二十年,可是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不超过 2 4 小时,甚至连牵手的亲密动作都没有过。钟南为了追求真挚的爱情毅然放弃了两 性情感中的欲望,终日陪伴她的是老干部赠送的一套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两人 在同一个单位工作却要分秒计算相见的时问、设计相见的机会,钟雨只能在r 记本 上倾诉对老干部的爱恋和思念。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曾因起过文坛的巨大争 议,其原因在于张洁首度公开对婚外恋情大唱颂歌,这不啻于是对传统婚姻的公开 挑战。假使我们做一次历史场景的还原,新时期初始人们的婚恋观念尚处于刚刚苏 德 恩格斯,家庭、私有翻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 9 5 4 年版,第5 4 页。 2 【联邦德国】云格尔,上帝是爱:论上帝与爱的同一,见刘小枫主编,杨德友、董友等译,( 2 0 世纪西方宗教 哲学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 9 8 8 年版,第7 7 7 页。 1 2 醒的阶段,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在经历了十年“文革”的浩劫之后对于人、人性的表 达,于是才会出现了戴厚英的人啊,人! 、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等一系列揭 露压抑人性、泯灭人道主义关怀的作品。张洁则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注意到两性天 地罩蕴含的人性因素,于是她择取了婚恋视角对两性情感做出了别样的书写。 恩格斯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罩曾指出,“如果根据爱情 的婚姻才是道德的,那就只有爱情继续存在的这种婚姻才是道德的婚姻。”1 钟衔因 为早年迷恋一位花花公子潇洒倜傥的外表酿就了一场不幸的婚姻,老干部同妻子的 结合缘于岳丈的救命之恩,年少轻狂和报恩之心使得两人品尝到偏离爱情轨道婚姻 的痛苦。无法忍受痛苦折磨的钟雨从爱情缺失的围城中逃离出来,而老干部碍于良 心的谴责仍旧困守于无爱的婚姻之中。当两人认识到彼此才是生命中等待多年的爱 人时,却出于理智、善心和对秩序的屈服选择了精神上的相厮相守放弃了现实中的 结合。 张沽的作品活化了新时期女性身上执着的追求精神,她们拼尽全力追求着人的 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的精神的全面发展,追求着和谐共处的两性世界。这种交织 着爱恨悲欢的追求精神彰显出女性内心深处由于情感与理智的激烈撞击掀起的汹 涌波涛。小说中老干部妻子的形象是众多评论中被忽视的一位女性,她的形象同钟 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在小说中只是作为背景人物出现,在场而没有发言权,老 干部妻予的形象对新时期女性意识苏醒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一方面,她的形象昭 示了生活在貌合神离婚姻生活中女性的悲惨处境,她们同自己的丈夫缺乏精神上的 沟通,这样的女性在婚姻中充当的角色只能是传统意义上的女儿、妻子,母亲,她 们无法找到真实的自我,难以感知两情帽悦的美好;另一方面,她还是造成钟雨同 老干部无法结合的重要障碍,人们把同情的目光更多投向了钟雨和老干部之间无法 完美的理想爱情,对老干部妻子这种婚姻状态则持漠视的态度。如果说在钟雨那里 爱意味着坚守和等待,那么在老干部妻子这里则意味着无奈的面对和麻木的接受, 两位不幸的女人共同面临着一份残缺的爱情。 张沽的贡献在于她让经历了五四觉醒却又重新陷入传统的女性看到了认识自 我的黎明曙光,女性认识到身为女人的艰难,无形的历史文化对女性情感的自由发 展形成了严重制约,因此,张沽文本里那种对符合人性准则的理想爱情的探求预示 了女性意识的再次苏醒。 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人民出版社,1 9 5 4 年版,第7 8 页。 1 3 二、苦难拯救中的圣爱之光 拯救和博爱是基督教教义的重要内容,瑞士著名神学家汉斯昆曾说过“只有 拯救才能使人在某种不能由解放所达到的内心深处获得自由。只有拯救才能创造出 某种摆脱罪恶有意识地把自己看作时问和永恒性的新人,创造出在某种和无保留地 为别人、为社会,为这个世界上的危难而献身中得到解放的新人”作为意识形态领 域里的基督教,时刻提醒和告诫着人类要用一种悲悯意识坦诚面对苦难并拯救人类 于罪性的泥潭,重塑全新而健康的心灵,让他们在摆脱了罪性和苦难的境界里品尝 到“生命的大欢喜”。这其中蕴含了巨大的博爱精神。耶稣基督就是用他的受难来 唤醒沉睡的灵魂,并且最终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亿力人的信靠。新时期女性文学通 过女性基督的方式来完成对爱的忠贞与美好。不同于理想之爱面前的望而却步,女 性在明确了爱人之后,会将她们身上蕴藏的隐忍、包容、善良、智慧等优秀品质毫 无保留地展现出来,并且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新时期女性文学作品在表现女性 意识觉醒的另一脉找到了书写的空间,女作家们侧重表现女性在爱情面前的牺牲奉 献精神,她们带着惺惺惜惺惺的性别同情眼镜放大女性身上的美德,让其在苦难面 前散发出圣爱之光。爱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用行动加以证明的,新时期女性在为爱 付出的行动中充当了义无反顾的殉难者角色,她们将爱与宗教进行了连接,用行动 把爱情融汇到神性之爱里,用类似地母式的胸怀拥抱所爱之人。这样一种典型突出 表现在张洁小说祖母绿中的女主人曾令几身上。 小说中曾令儿的人生经历典型地迎合了基督受难的过程。大学时曾令儿就恋上 了同学左葳,在其身陷大海生命攸关的时刻曾令儿纵身浪涛救出了左葳的生命,“文 革”期间,又是曾令儿挺身而出替左葳承担了右派的罪责被发配到边陲小镇,在小 镇,曾令儿又遭受了失子之痛,但是孤寂的生活并没有压垮善良的曾令儿,坚强的 她用柔弱的肩膀勇敢地面对着这一切灾难。当她接到卢北河的电报之后,又毅然踏 上了再次救赎昔日恋人左蒇的的道路。张洁在作品里用女性细腻而充满感情的语言 平静述说着一个女人的柔韧与坚强,让曾令几用无比包容的博爱之心接纳来自男性 的绝情、怯懦、赢弱与无能。就作家主体而言,张洁和母亲早年被父亲抛弃,自己 的婚姻遭受不幸,曾经长期一个人支撑着只有母亲、自己和女儿的三代女性家庭。 这种同构性的苦难经历使得她以无穷恩爱的救赎精神完成了新时期女性意识发展 【瑞士】汉斯昆,( j - 帝和苦难,见刘小枫主编,杨德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