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王勃诗歌艺术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王勃是“初唐四杰”中名声最大也最为学术界关注的作家。在当时淫 靡颓废之风盛行文坛的情况下,他的出现是一个转折。王勃以其纵横不羁 的才情写下的那一首首长歌短句,一扫文场颓波,为文艺开辟了一条新路, 成为唐诗繁荣昌盛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的诗歌在风格转变、审美追求、 体裁运用等方面在初唐诗坛都具有开拓意义。形式的创新和诗风的转变, 加上诗歌内容向社会现实的拓展,都是王勃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贡献。自唐 代以来,人们对王勃诗歌成就评价一直较高。但上世纪以来关于其生平和 作品研究的成果很多、很深入,关于王勃诗歌艺术研究的成果却很少,也 很不深入。其实,他这种从旧诗体中脱胎而出的新诗体,正是有唐一代诗 歌得以繁荣发展的源头。本文从王勃诗歌的风格、气势、意象、语言、诗 歌体裁等方面,从比较客观的角度出发,对王勃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就与不 足提出了自己的一点看法,以求对王勃诗歌艺术的研究作以更全面的观照。 关键词:王勃诗歌艺术风格气势意象语言体裁 a b s t r a c t w a n gb ow a st h eg r e a t e s ta n dm o s ta c a d e m i cr e p u t a t i o no ft h ee a r l yt a n g d y n a s t yp o e tc o n c e r n c r i t i c i s md e c a d e n tl i t e r a r ys t y l ep o p u l a ra tt h et i m e ,u n d e r t h e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 ,h ew a s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at a m i n gp o i n t w a n g1 3 0w r o t em a n y p o e m so u t s t a n d i n gt a l e n tf o ra r th a so p e n e d 叩an e wp a t h h eb e c a m et h e p i o n e e r sa n df o u n d e r so fp r o s p e r i t y i nh i sa e s t h e t i cp u r s u i to fp o e t r y ,l a n g u a g e , s t y l ec h a n g e s ,g e n r eu s e s ,i n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r y ,a n ds oo nw e r eb a s e do u i n t e n t i o n a lb r e a k i n g p o e t r yi nt h ef o r mo fi n n o v a t i o na n dc h a n g e ,c o u p l e dw i t h t h ee x p a n s i o no ft h ep o e m st os o c i a lr e a l i t y w a n g1 3 0w a s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o f 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p o e t r y s i n c et h et a n gd y n a s t y ,w a n gb o s p o e t r y o f a c h i e v e m e n th a sb e e nh i g h e r , b u to nh i sl i f ea n dw o r k so ft h el a s tc e n t u r ys i n c e t h er e s u l t so fm a n ys t u d i e s v e r yp r o f o u n d l y p o e t r yo nt h er e s u l t so fr e s e a r c h r a r e l yw a n gb o ,n o ti n - d e p t h i nf a c t ,h ew a so u to ft h ew o m bo fp o e t r yf r o mt h e p o e t r yo ft h e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p o e t r y t h a tw a st a n gd y n a s t yp o e t r yt ot h es o u r c a o f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r o s p e r i t y f r o mw a n gb o sp o e t r y ,t h es t y l e ,m o m e n t u m , i m a g e r y ,l a n g u a g ea n dg e n r e ,f r o mam o r eo b j e c t i v ep o i n to fv i e w , w a n gb oi n t h ea r to fp o e t r yo nt h es u c c e s s e sa n ds h o r t c o m i n g so ft h e i ro w no b s e r v a t i o n , w a n gb oi no r d e rt om a k eam o r e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s t u d yo ft h ea r to fp o e t r y k e y w o r d s :w a n g 1 3 0 p o e t r y a r t s t y l e m o m e n t u m i m a g e r y la n g u a g e g e n r e i i 前言 王勃( 6 5 0 _ _ 6 7 6 ) ,字子安,绛州龙门( 今山西河津) 人,是“初唐四 杰”中名声最大的青年作家。他少有“神童”之誉,博学多才。十五岁举幽 素科,授朝散郎。后为沛王府侍读,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触怒高宗,被斥 逐出府。官场失意,遂南游巴蜀,漂泊西南。返长安后,补虢州参军,后又 因事免官,其父亦受累被贬任交趾( 在今越南) 令。王勃赴交趾省亲,渡海 落水,不幸受惊而死。王勃一生短暂,著述却颇丰富。据各种文献的记载, 除了文学作品集王子安集,他还有大量的学术著作,如舟中纂序、周 易发挥、次论语、汉书指瑕、大唐千岁历等。 著名文学史家郑振铎在谈到王勃的诗对后来诗歌的贡献时,满怀激情地 说:“正如太阳神万千缕的光芒还未走在东方之前,东方是先已布满了黎明 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o 初唐诗歌是唐诗走向繁荣的基础,虽然王勃的诗 文仍然受到六朝绮丽文风的影响,相对于盛唐气象来说还有不足,但是相较 前人而言,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角度来看问题,在 历史的辩证发展中重新认识和评价王勃的诗作尤为必要。 一、王勃诗歌研究现状: ( 一) 生平研究 “四杰”中生卒年有确切记载的只有王勃,但是王勃的春思赋和杨 炯的王子安集序说法不一,因此学界对王勃的生卒年也有异说,对其享 年的认识存在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五等几种说法,各种 文学史教材、唐诗研究论著也都各持己见:( i ) 闻一多的唐诗大系认为 王勃生于公元6 4 9 年,即太宗贞观二十三年,死于公元6 7 6 年,即高宗上元 三年,享年二十八岁。圆后来刘开扬的初唐四杰及其诗o 、游国恩等主编 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编写的中国文学史 都持此说。( 2 ) o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北京出版社,1 9 9 9 年版,2 8 5 页。 o 闻一多唐诗大系) ,闻一多全集 第四册,三联书店,1 9 8 2 年版,1 6 8 页。 o 刘开扬初唐四杰及其诗,刘开扬唐诗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1 - 2 5 页 o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2 8 页。 o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3 9 7 页 i i i 刘汝霖的王子安年谱。则认为杨炯的王子安集序对王勃生年记载有误, 王勃当生于唐高宗永徽元年( 公元6 5 0 年) ,并以反证来证明。刘氏所举反证 有三:( 刘祥道) 见子安当在龙朔三年之后,若子安生于贞观二十三年,则其 十四岁时正当龙朔二年,不能见到刘祥道,所以杨序前后矛盾。这是证一: 王勃游玄武山庙序有云:“吾之生二十载矣”,此序当即入蜀时所作, 可知子安之二十岁必在总章二年或二年之后,若生于贞观二十三年,则其二 十岁当在总章元年,其时子安尚未入蜀,何得有在蜀之作? 这是证二;春思 赋云:“咸亨二年,余春秋二十有二。”由此上推,正当生于永徽元年, 与杨序不合。这是证三。若从春思赋,则前两者俱合;从上元三年二十八 岁之说,则三者无一相合,故取生年为永徽元年。他经过详细考证认为,王 勃于显庆五年( 公元6 6 0 年) 从曹道真学医;于龙朔三年( 公元6 6 3 年) 上 书刘祥道自陈,对策高第,拜为朝散郎;于麟德二年( 公元6 6 5 年) 被沛王 征为侍读,奉教选平台钞略:总章元年( 公元6 6 8 年) 戏为檄英王鸡文, 被斥逐出王府;总章二年( 公元6 6 9 年) ,自长安登程,观景物于蜀;成亨二 年( 公元6 7 1 年) 归京,参时选;咸亨四年( 公元6 7 3 年) ,为虢卅i 参军:上 元元年( 公元6 7 4 年) 续祖父文中子书成;匿官奴曹达,惧事泄,杀之。事 觉当诛,会赦除名;上元二年( 公元6 7 5 年) 复旧职,弃官东归,往交趾省 父,九月九日至洪州,作滕王阁序。关于王勃卒年,刘汝霖则取仪风元年 ( 公元6 7 6 年) 之说,认为王勃死于这年八月,享年二十七岁。上元三年即 仪风元年,因为是在这年十一月才改元,八月仍可以称上元三年,所以杨炯 才会说王勃“皇唐上元三年秋八月也,不改其乐,颜氏斯殂”。陆侃如、冯 沅君的中国诗史 、岑仲勉的王勃疑年 、骆祥发的初唐四杰年谱 o 、张志烈的王勃杂考 均持此说。其中张志烈的王勃杂考一文还对 o f 唐1 王勃著、【清1 蒋清翊注王子安集注附录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版,6 7 5 - 6 8 9 页。 。【唐】杨炯王子安集序,【唐l 壬勃著、l 清】蒋清翊注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j l ;版社,1 9 9 5 年版,7 5 页 o 陆佩如、冯沅君中国诗史中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3 年版,4 1 4 页。 o 岑仲勉唐集质疑,岑仲勉唐人行第录( 外三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版,3 5 6 - 3 5 8 页。 o 骆样发初唐四杰研究,东方出版社1 9 9 3 年版,3 6 7 - 4 5 2 页 o 张志烈王勃杂考 ,四川大学学报1 9 8 3 年第2 期,7 0 - 7 8 页 以下五个问题进行了考证:东吴之行的时间,认为王勃在任职沛王府修撰期 间,曾于乾封二年到吴越一游;王勃和杨炯交游的情况,补充了山亭兴序、 山亭思友人序、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等文的材料证明王杨之交谊;较 详细地考证了檄鸡文事件的背景;对裴行俭评论之有无进行了考辨,认为此 论完全有可能;认为滕王阁序当作于上元二年九月途经南昌时。这些问 题的考证,从不同方面补充了我们对王勃生平的认识。( 3 ) 郑振铎的插图 本中国文学史将王勃的生卒年定为公元6 4 7 年- 6 7 5 年,享年二十九岁。o ( 4 ) 郑宾于的中国文学流变史则认为,王勃生于贞观二十二年( 公元6 4 8 年) , 卒于高宗上元二年( 公元6 7 5 年) ,卒年二十九岁。 ( 5 ) 聂文郁的王勃年 谱国谓王勃永徽元年( 公元6 5 0 年) 生,上元二年( 公元6 7 5 年) 卒,享年 二十六岁。( 6 ) 何林天的论王勃。认为王勃应生于高宗永徽元年( 公元6 5 0 年) ,卒于文明元年( 公元6 8 4 年) ,享年三十五岁。 ( 二) 诗歌研究 国外学者对王勃诗歌的研究,笔者所见的有美国汉学家斯蒂芬欧文 ( s t e p h e n o w e n ) 的初唐诗( ( t h e p o e t r y o f t h e e a r l y t a n g ) ,该书也 是对初唐诗歌进行整体研究的第一本专著。这本书首先以一个外国学者独特 的研究眼光和研究方法,对初唐诗歌作了整体研究,并且从唐诗产生、发育 的自身环境来理解初唐诗特有的成就, 作者认为,初唐诗不是盛唐诗的注脚, 较深入地研究了初唐诗的演进规律。 而是具有自己特殊的美。作者对初唐 诗的总体认识是“初唐诗歌本身并没有呈现出统一的风格;它只是结束了漫 长的宫廷诗时代,缓慢地过渡到新的盛唐风格。 所以,本书较国内学者更 多地注意到宫廷诗在唐初的演变和发展,尤其深刻地分析了初唐宫廷诗人写 作诗歌时的创作规则、艺术格式和修辞技巧,尽管作者对这些规则和格式的 理解可能存在着一些偏误,但显然为国内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而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上册,北京出版社1 9 9 9 年版,2 8 4 页。 o 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版,2 5 5 2 5 6 页。 o 聂文郁王勃诗解) ,青海人民出版社,1 9 舳年版,2 2 - 5 6 页 o 何林天论王勃,晋阳学刊,1 9 8 3 年第2 期,9 4 9 9 页。 o ( 美) 斯蒂莽欧文著,贾晋华译初唐诗,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舨。 o ( 美) 斯蒂芬欧文著,贾晋华译初唐诗导言,广西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1 页。 v 且,该书还发掘了一些为近代学者所忽视的文学史实,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 初唐诗歌史的研究领域。在第十章王勃:新的规范中,作者对王勃诗歌 艺术进行了分析,认为王勃的诗表现了新的谨严,影响了之后几个世纪的律 诗,并指出了王勃诗歌在形式上的一些雷同之处。 国内上世纪以来关于王勃诗歌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大多在一些文学史、 诗歌史及唐诗研究论著中附带论述,且绝大部分都是将王勃放在“初唐四 杰”中作笼统阐述,集中在王勃对近体诗形成过程中的贡献以及对前期宫廷 诗歌艺术的继承发展上。其中,成就最为突出的是闻一多先生。他的唐诗 杂论四杰回成为之后人们研究“初唐四杰”时广为征引的资料,书中所作 的诸多结论,角度新颖,振聋发聩,堪称大手笔。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研 究者逐渐将王勃与宫廷诗人对立开来,着重论述其对齐梁诗风的改造和创新。 其间论文有十多篇,尤以周祖镤、游国恩、刘开扬、马茂元等人的论述到位。 八十年代以来,对王勃的研究更为开阔,重点放在了山水景物诗和思想研究 上,以葛晓音先生的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为代表。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王 勃诗歌研究作一概述。 1 、诗体研究: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云:“他所作以五言为最多, 且均是很成熟的律体”。囝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也认为,“( 王) 勃诗 率多五律”,固“七律虽然在那时没有发扬光大,正式成立,但他也有仿佛那 样的篇什;如咏滕王阁诗便是。” 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则认 为,他“在七言、杂言诗体形式上也有所探索和创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 学研究所总纂、乔象钟和陈铁民主编的唐代文学史上册认为,王勃的一 些小诗“抒发一时感兴,极少雕饰,虽然有的音律尚不和谐,但已经近似后 来的绝句。”o “王勃的五言律诗不及沈、宋那样讲求声韵之美,时有拗句出 。闻一多唐诗杂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版,2 0 - 2 6 页。 o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i j 版社1 9 9 3 年版,1 0 2 - 1 2 0 页。 o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北京出版社,1 9 9 9 年版,2 8 4 页 。郑宾于中国文学流变史第二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9 1 年版,2 5 7 页 o 同上。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2 9 页。 o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乔象钟和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 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1 1 3 1 1 4 页 v i 现,可是他的诗没有那副板滞的应制诗的富贵气息,能自由地抒情写意,表 达动人的情思。”。王勃的“长篇七古如临高台、采莲曲、秋夜长等, 不只在意境上有新的表现,而且形式活泼,富于变化。”。“总的看来,王 勃文词宏放,知识渊博,众体兼长。”毁道明在论王勃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回认为滕王阁序附诗“可称得上唐代七律走向成熟的一篇代表之作”。 2 、风格研究:游国恩等在中国文学史中认为王勃的诗“内容虽然还 开拓得不够广,但的确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囝此外,他的创作“初 步地实践了他诗歌革新的主张,他的优秀诗篇是有充沛的思想感情、真实的 生活阅历作基础的。有风有骨,摆脱了齐梁浮华补假的习气,显露唐诗的独 特风貌。” 社科院文学所编著的中国文学史也认为,“即以创作而论, 他的诗文在四杰中也是最有特色的有很多作品中透露出由于政治上不得 意而发出的不平之鸣。”o “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颇为壮健全 诗也具有乐观的气氛。”回“五绝如山中此外如寒夜思友三首等, 不只以写景见长,抒情也恳切真挚,能够打动人的心弦。”。 3 、内容研究 八十年代以后,学界的研究成果多了一些,但多为对王勃一些名作的单 篇赏析。刘开扬在初唐四杰及其诗中说:“四杰的离别、怀乡诗以王勃 写得最好”o ,“他把深沉的感情结合着当前的景物写出。”“ 刘道明的论王勃对唐诗发展的贡献”主要从王勃对诗风改革的贡献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乔象钟和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 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1 1 4 页 o 局上 o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总纂、乔象钟和陈铁民主编唐代文学史 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1 1 5 页。 。刘道明论王勃对唐诗发展的贡献,黄淮学刊,1 9 8 9 年第1 期,2 8 - 3 2 页 o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2 8 页 o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2 9 页 o 中国杜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3 9 7 页。 o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第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3 9 8 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中国文学史 第二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 年版,3 9 8 - 3 9 9 页 o 刘开扬唐诗论文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1 1 页 “刘开扬唐诗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1 2 页 1 铷i 道明论王勃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黄淮学刊,1 9 8 9 年第1 期,2 8 - 3 2 页 行了论述,说王诗“都反映了与宫体诗不同的内容”,“实现了题材和内容 的突破”,其铜雀妓“为吊古之作树立了典范”,采莲曲比之杜甫的 “三吏”、“三别”也“丝毫无有逊色之处”等。这些评价似乎都嫌过高, 尚有可商之处。 葛晓音的山水田园诗派研究一书则主要论述了王勃在山水田园诗歌 发展史上的贡献,该书认为“四杰中山水诗成就最高的是王勃。他笔下的景 物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芳春花柳,如仲春郊外、郊兴、山居晚眺赠 王道士、春日还郊、对酒春园作、上巳浮江宴韵得遥字等,虽然取 景不外乎鱼戏鸟乐、莺歌蝶舞、花光草露,但笔端却处处泄出活泼泼的生 机只有充满青春热情的诗人,才有这样新鲜的想象。羁春、林塘怀友、 山扉夜坐、春庄、春园、林泉独饮这组五言小诗,几乎全是抒写 面对芳草落花醉酒伤春的情景,青山明月,清泉飞花,在各首诗里层见叠出, 反复咏叹,没有细致的动态描绘,却因洋溢着诗人对春光的无限陶醉和眷恋, 而在林塘山泉郊园的小天地内拓展出无边无际的春色。梁陈诗中虽已有此一 景百媚的风味,但境界阔狭之别,已显而易见。王勃写得较多的另一类景物 是秋江夜月。如临江二首、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别人四首等诗中, 霜天月色,江上风烟,笼罩着别浦离亭、津树寒渚,也弥漫在客予寂寞的心 头。手法与前一类诗同样简练,均在凄凄别情中渲染出无处不在的秋意。”。 该书还认为,王勃的山中、滕王阁诗“以短小的篇幅表现阔大的境界 和高远的气度,已为初盛唐山水诗指出了主要的发展方向。”。 另外,还有姚敏杰的王勃诗刍论国、董瑞霞的浅论王勃的诗歌风 格及其成因回,李术文的文化视阈下的王勃诗文创作 等几篇文章。总 之,对王勃的研究,多集中在生平和诗文创作内容上,对其诗歌艺术的研究 目前还很少,且都是孤篇,不成体系,缺乏对王勃诗歌艺术的整体、系统研究。 有鉴于此,本论文以王勃诗歌艺术作为研究内容,结合初唐诗坛风貌,对王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1 1 4 - 1 1 5 页 o 葛晓音山水田园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 9 9 3 年版,1 1 5 页。 o 妩敏杰王勃诗刍论 ,西北大学学报 ,1 9 9 2 年第1 期,1 1 0 - 1 1 4 页。 o 董瑞霞浅论王勃的诗歌风格及其成因)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 9 9 8 年第3 期,7 6 - 7 8 页。 o 李术文文化视嗣下的王勃诗文创作 ,中北大学学报,2 0 0 5 年第2 期,3 3 - 3 6 页 n 勃诗歌艺术加以观照。 二、论文选题意义及构想 “初唐四杰”本是当时人们品评王勃等人的文章时所用的,我们看唐时 一些对于“四杰”的评论,多半是着眼于他们的文章而言的。新唐书文艺 上王勃传中说:“它日,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日:勃文章宏放,非常人 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回张说称赞杨炯说:“盈川文如悬河,酌之不 竭,优于卢而不减王。”o 后来评诗时只是借用这一称号统括他们而已。闻一 多在唐诗杂论四杰中就说:“王杨卢骆都是文章家, 四杰这徽号, 如果不是专为评文而设的,至少它的主要意义是指他们的赋和四六文。谈诗 而称四杰,虽是很早的事,究竟只能算借用。”。可以说,这个观点也已得到 了人们的认同。既然如此,那么把“四杰”的文赋放在一起研究固然无可厚 非,但把四人的诗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则显得有些牵强,因为他们的诗 歌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中王勃尤其不同于他人,比如说王勃从没写过边塞诗 等,房日晰在初唐四杰诗歌比较论回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王勃、杨炯、 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对扭转柔弱的齐梁诗风、开创刚健清 新的初唐诗歌,起了很大作用。人们把他们并称而载入史册,就是对他们文 学功绩的肯定。但人们评论“四杰”,往往只注意其共性,对其诗歌个性的研 究却很不充分,甚至有某种程度的轻视与忽略,这是值得我们重新认真考虑 的。“初唐四杰”在诗歌创作上,确实有许多共同的地方,这是他们并称的基 础,也是当时及以后文学史家将其相提并论的重要原因。但他们的诗歌创作, 也各有各的鲜明个性,这才是他们在当时诗坛站稳脚跟名重一时的根本原因。 既然他们的诗歌有同有异,这就有必要对其诗歌创作的异同进行分析比较, 以便对其诗歌成就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鉴于此,笔者认为与其把王勃诗歌统括在“四杰”之内泛泛而谈,不如 对其诗歌特色作一专门研究。 。【宋】欧阳修、宋祁著新唐书一八册卷二百一,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5 7 4 2 - 5 7 4 3 页 。【宋l 欧阳修、宋祁著新唐书一八册卷二百一,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5 7 4 3 页 o 闻一多唐诗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敝,2 0 页。 o 房日晰初唐四杰诗歌比较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 9 9 4 年第3 期,5 3 - 5 9 页 虽然王勃流传下来的诗歌并不是很多,但他高举诗文革新的旗帜,以自 己的创作实践和理论鼓吹,为文艺开辟了一条新路,成为唐诗繁荣昌盛的开 拓者和奠基人。他的诗歌在风格转变、审美追求、体裁运用等方面对初唐诗 坛都具有开拓意义。形式的创新和诗风的转变,加上诗歌内容向社会现实的 拓展,都是王勃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贡献,但是对于王勃诗歌的艺术研究,却 重视不够,也不是很多。其实,他这种从旧诗体中脱胎而出的新诗体,正是 有唐一代诗歌得以繁荣发展的源头。本文从比较客观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对 王勃诗歌在艺术上的成就与不足作以讨论。 本论文写作所依据的底本是清代同、光年间吴县蒋清翊的王子安集注。 王勃的诗文集长期散佚,不同时期不同书中载有多个不同版本。引日唐书经 籍志著录为三十卷,而到了宋代,李畴等人所编的文苑英华所收杨 炯为王勃所作的序言中却说是二十卷。明代崇祯年间,张燮辑文苑英华, 编王子安集为十六卷,较宋本少了四卷。明代另有张逊业所刊的两卷本 王子安集。清代蒋清翊所注的王子安集仍分为二十卷,其中诗歌部 分依据张逊业本,并从全唐文、全唐诗、韵语阳秋等书中辑得王勃 散诗八首,一一详为注释,最终形成这本书,这也是王子安集的第一个 注本。该书耗费了蒋清翊二十年的心血,注释详尽,力求对诗文中字词做到 无一处无来历,所以略显古板,但对于理解王勃作品却是很有帮助的。 本文在吸收了诸位前贤时俊对王勃诗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王勃诗 歌创作中的艺术规律进行了探讨。 。f 后晋】刘啕等旧唐书,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2 0 7 5 页。 。【唐1 杨炯王子安集序,【宋】李防等编文苑英华 第五册,中华书局,1 9 6 6 年版,3 6 0 页 x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 成果。 3 、本论文中除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 了谢意。 作者签名:! 苤藿蛆 日 期:卫寂。工! 垒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 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 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 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 日期: 蒸! 鑫缸 趁丑! ! ! 第一章壮阔明丽的诗歌风格 文学上的风格是指作家在其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整体性的特点, 是一个作家在艺术上成熟的表现。研究王勃的诗歌风格,我们不能不提到“初 唐四杰”。长期以来,我们把他们四人合称,强调他们诗歌的共性,却在某种 程度上忽略了他们诗歌的艺术个性。其实,“四杰”最初被人合称主要还在于 他们的一手好文章。新唐书文艺上王勃传说:“勃与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这里的 “文章”是个大的概念,虽说也包括诗歌在内,但与我们现在提到“四杰” 就把他们同诗歌紧紧联系在一起是有很大不同的。论诗而称“四杰”,是后来 的事。以诗而论,“四杰”在艺术风格上并不是一个完全一致的新诗派,而只 是在题材内容的扩大、艺术追求的健康与明朗方面与当时以上官仪为代表的 贵族文学的萎靡诗风有别罢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各有各的艺术特征。在 文学史上,也各有各的不同贡献。闻一多先生就曾经说,“四杰”这个徽号 按照通常的了解指在唐诗开创其中负起了时代使命的四位作家,都年少才高, 官小名大,行为相当浪漫,遭遇尤其悲惨。以这样一个简明的概括,这个徽 号是很适用的。但如果具体阐述的话,“四杰”这个称号马上就成问题了。 四人的同点还不如异点多,“因之,在讨论问题时, 四杰这名词所能给 我们的方便,恐怕也不如纠葛多。数字是个很方便的东西,也是个很麻烦的 东西。即在某一观点下凑成了一个数目,就不能由你在另一观点下随便拆开 它。不能拆开,又不能废弃它,所以就麻烦了。 四杰这徽号,我们不能, 也不想废弃,可是我承认我是抱着息事宁人的苦衷来接受它的。” 因此, 把王勃从“四杰”中“解放”出来单独讨论实属必要。 文学界对王勃诗歌创作的成就及其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早己给予了肯 定。但对于王勃诗歌风格的界定历来说法不一。宋代王应麟说王诗具有“江 。l 宋j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 第十八册,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5 7 4 1 页 。闻一多唐诗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版,? , 0 - 2 1 页 左卑弱之风”o ,元代辛文房说王勃诗风“绮丽” ,明代张逊业则说“富 丽”国。近代许多学者也认为,王勃的诗虽然和梁陈浮靡之风大相径庭,但也 受到其影响,其风格仍可概括为“艳丽”二字。以上评价均不无道理,却又 未免都失之偏颇。从王勃诗歌的总体面貌来看,他的诗歌呈现出壮阔明丽的 艺术风格。正如杨炯所说:“以兹伟鉴,取其雄伯。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 而不碎,按而弥坚。”o 第一节壮大开阔昂扬向上 王勃诗歌流传于后世的不足百首,但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抒怀言 志、写景抒情、羁旅怀乡、送人别友的诗篇,又有感叹出路艰难、表现盛衰 主题、反映客观现实的乐章。总体看来,王勃诗歌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壮大 开阔、昂扬向上的风格和基调。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固考察作家作品的审美风尚、艺术风 格及其形成原因,必须要置他们于当时的历史范围与社会背景中,这样才会 尽可能做到全面而中肯。 唐代是一个健康向上、富有活力的朝代。国家的大一统,国力的空前强 大,“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 的辽阔疆域 都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唐代文人处在当时的文化背 景之下,加以大部分来自庶族地主阶层,成员具有广泛性和流动性,形成了 一个与前代很不相同的新型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有很多新的特 征。比如在出处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在情 。【宋】王应麟 ,上海古箱出版社1 9 9 5 年版,胡 页 1 三国魏】曹植赠自马王彪其六,【三国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8 4 年版,2 9 9 页 5 于圣明之代”。的功业热情,在送别诗中化解了离别时令人“黯然销魂”的感 伤意绪,展示了壮阔的风貌。因此,明人胡应麟认为王勃的两首送别诗“终 篇不著景物,而兴象婉然,气骨苍然,实首启盛、中妙境。”o 又如王勃写于巴蜀之旅的山中: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诗写的是羁旅之悲,但即使是在写愁思,入目之景仍然气象壮阔, 他选取的意象是“长江”,是“高风”,是“山山”这些壮大型的诗歌意象, 不是“枯藤”,不是“老树”,也不是“昏鸦”这些狭小的景象,且言“万 里”、“飞”,所以风格仍然是壮大开阔、昂扬向上的。 三、对时间意识与人生主题的达观升发 王勃虽才名早著,却仕途坎坷。他1 4 岁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做沛王府 修撰,颇得沛王赏识,只因少年心性恃才逞能,戏做檄英王鸡文触怒了 高宗李治,当即被革职。几年后再次入仕,却因擅杀官奴被判死刑,虽遇大 赦免死,却又殃及其父。这种人生遭遇,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世间有多少 人因为比这轻得多的打击而意志消沉丧失生活的信心啊! 但王勃却没有一蹶 不振,他博学多才,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研究,写有周易发挥五卷。 个人遭遇的大起大落、起伏不定,他都能以一种比较阀达的心胸去面对。与 曹植“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唏”、。阮籍“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停 留在年华易逝、注目在人生这个相对狭小的范畴不同,王勃将仕途命运上的 挫折放于人生短促与时空无限的开阔背景之中,个人的命运感叹也就超越了 世俗的狭隘视野,而以纵览历史、总结宇宙的意识显示壮阔的襟怀。 。【唐l 王勃夏日诸公见寻访诗序【唐l 王勃著、f 清】蒋清翊注 王子安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版,2 2 5 页 。【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9 年版,6 7 页。 。【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其五,【三国魏】曹植著、赵幼文校注曹植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8 4 年版,2 9 8 页 。【晋】阮籍咏怀 二十首其四,【晋】阮籍著、黄节注阮步兵咏怀诗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年版, 6 页。 6 比如他的滕王阁诗表现了对宇宙对永恒的思考,显示了壮大开阔的 内容。前四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 薯卷西山雨。”描写了长江奔流,画栋升腾,云彩飞动,山雨来临时的情景, 在如此壮阔的背景下,兀自涌现出高耸入云的滕王阁,何等气派,何等壮观! 但遥想当年,滕王阁又该是多么的繁华!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不知不觉间,时间已过去了这么久! 与当初相比,滕王阁已经衰败了许多, 歌舞已然不在。诗中以短促的歌舞之地与亘古的长江之流相对照,展示了无 限之空间与悠长之时间的背景,对宇宙意识发出深沉的感悟。滕王阁当年的 气势都已不在,历史和现状出现了巨大的时间落差,进入旧盛今衰的主题。 诗人不由感叹地发问:“阁中帝子今何在? ”没有人来回答,只有“槛外长 江空自流”。长江永恒,长流不息,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里,诗的盛衰主 题上升到宇宙时间的高度,展示了开阔向上的风味。该诗只有八句,却以精 练的语句与悠长的韵味揭示了人世盛衰变换的深刻主题。这类作品虽然感喟 人生之短促和时命之不遇,但却充溢着一种昂扬的基调与壮大的情怀。 特定的时代境遇与个人感受,使王勃诗作生发出强烈的时间意识与严肃 的人生主题。对人生无常的感触很深,他对于时间的感悟也就特别深刻,与 之相应,他的诗歌创作就表现了更为广阔壮大的内容。他的临高台一诗 表现了对社会盛衰现象的关注: 临高台,临高台,迢递绝浮埃瑶轩绮构何崔嵬,鸾歌凤吹清且哀。俯 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高台四望同,佳气郁葱 葱。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东迷长乐观,西指未央宫赤城映 朝日,绿树摇春风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朱轮翠盖不胜春, 叠榭层楹相对起。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锦衣昼不襞,罗帷夕 未空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狭路尘问黯将 暮,云间月色明如素。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物色正如此,佳 期那不顾银鞍绣毂盛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倡家少妇不须颦,东园桃李 片时春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诗人用五彩斑斓的笔墨描写长安的繁华狂热盛况,反映了当时的繁华, 却也在诗歌末尾为唐王朝唱起了挽歌。这首乐府诗绝大篇幅充满了对都城景 7 观与贵族生活的生动描绘,在结尾处突然展示旧日都城的衰败结局,一方面 将全篇描写推进历史的回响中,另一方面使主题归入盛衰对比的范围之内。 在这种盛衰对比之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达观态度。 王勃对宇宙对人生对社会盛衰现象的关注,反映了他不以个人不幸为意, 局限其中的宽广心胸。他始终饱含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正如他的春思赋 所说:“此仆所以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也。”国把宇宙社会人生 囊括胸中,使他的诗歌与他积极用世的人生理想、壮志豪情相联系,诗歌风 格也呈现出壮大开阔、昂扬向上的面貌。 总之,无论是对祖国山川景物的壮阔描绘,还是对离情别绪的阔达阐释, 抑或对时间意识与人生主题的达观升发,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到王勃诗歌壮大 开阔、昂扬向上的风格,这种风格闪耀着鲜明的独创性和不可磨灭的时代意 义。 第二节明朗率真清华典丽 明人陆时雍云:“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 最杰乎? 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元代辛文房说王勃风格“绮丽”。, 司空图在诗品中将“绮丽”列为一格:“神存富贵,始轻黄金。浓尽必 枯,淡者屡深。雾余水畔,红杏在林。月明华屋,画桥碧荫。金樽酒满,伴 客弹琴,取之自足,良殚美襟。”回明代张逊业则说“富丽” 。其实,“高 华”也好,“绮丽”也好,“富丽”也罢,共同之处都说明王勃诗歌存在一 个特点,即丽。王勃诗歌在追求壮大昂扬基调的同时,并没有放弃诗歌作为 艺术表现形式的创作要求,清华典丽。除了这个特点外,王勃诗歌还抒发了 真情实感,体现出明朗率真的特点。 o 【唐1 王勃春思赋,嘈】王勃著、【清】蒋清翊注 王子安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版,2 2 5 页。 o i 明】陆时雍诗镜总论,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1 4 1 1 页 o 【元】辛文房著、傅璇琮主编唐才子传校笺,第五册,中华书局,1 9 9 5 年版,3 页。 o 【唐1 司空图著、郭绍虞集解诗品集解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1 8 页。 o 【明l 张逊业校正王勃集序,【唐1 王勃著、【清】蒋清翊注王子安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9 5 年版, 4 6 页。 8 初唐诗歌,基本上是宫廷诗的天下,其内容主要是颂扬太平盛世,礼赞 帝王功德,大多为君臣唱和、应制奉答、宴会赋咏之作。即使写个人情性, 也都是吟风弄月、赏心娱情之篇什。虽也偶有描写边塞、怀古、羁愁、乡思、 离别等社会生活的诗篇,却都因循传统的创作规范和套路,形成一种固定的 结构程式,并多追求藻饰雕琢的形式之美,使诗歌创作陷入极端僵化、板滞 的境地。诗歌创作千人一面,雷同化、概念化倾向严重,既缺乏自然风韵, 更使诗人的个性特色泯灭在千人一腔的诗风之中,个人风格模糊,众人诗风 大同。这大概是初唐前期诗歌既无优秀诗人又无杰出诗篇出现的最重要的原 因。 处在宫体诗的末路之际,可以说,初唐诗坛正在呼唤着一场革新。“四 杰”在文学主张上都反对和批判唐初沿袭齐梁陈隋的华而不实的绮靡诗风, 大力提倡抒写个人的真情实感。其中,王勃的态度最为明确。他在山亭思 友人序说:“文章可以经纬天地,器局可以畜浅江河思飞情逸,风云 坐宅于笔端;兴洽神清,日月自安于调下云尔。”回在文中他既肯定了“文章 可以经纬天地”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文学的实质在于抒写个人性情,张扬 诗之个性。这是他的诗歌明朗率真风格产生的理论基础。 王勃年轻气盛,性格豪旷,富有浪漫气质,加上才华横溢,难以自制, 一有机会,就要宣泄出来,他的诗歌就是这种性气与才华的结晶。王勃诗歌 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随心而发,词藻华丽,感情率真。往往一气呵成, 有时构筑不是非常精细。他写诗不像骆宾王那样深思熟虑,也不像杨炯那样 注意程式,而是心之所至,即凝结成诗。这种创作方法,反映在形式上,往 往注意文辞,藻饰华丽。这一点刚好迎合了当时诗坛上追求形式美的风气, 有人说王勃诗文绮丽,未脱六朝窠臼,指的就是这层意思。实际上,王勃诗 歌辞藻的华美,并不是刻意雕琢,而是他过人才气的自然流露。目的是想完 美地表达自己的情思,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这与宫廷诗人一味追求 形式的绮丽,内容脱离社会现实,无病呻吟地吟风弄月,是有本质区别的。 同时,王勃的审美创作环境正处在宫廷诗的诗风笼罩之中,受其影响在 。f 唐】王勃山亭恩友人序,【唐】王勃著、f 清】蒋清翊注王子安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5 年版 2 7 3 - 2 7 4 页。 9 所难免,当时的那种创作环境,要求他在固定化、程式化的格局内完成其描 述或歌颂内容。而作为一个声名卓著的才子,他又不可能受程式的拘束,自 然要对宫廷诗加以改造。因此,王勃诗歌既摒弃了宫体诗那种浮靡不振、矫 揉造作的不良诗风,又吸收了宫体诗秀丽典雅的艺术美,从而呈现出明朗率 真、清华典丽的风格。 王勃流传下来的诗歌虽然不多,但反映的内容非常广泛:抒写乡思、歌 颂友情,赞美祖国山河无论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纪行诗还是抒发友情的 赠别诗,都有感而发,非无病呻吟者可比,故倍觉亲切感人。他以广阔的视 野、丰富的题材,抒写了人生的真实情感,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一幅幅 山川景物图,一张张山村民俗画,流泻笔端。这些诗歌,都明朗率真,清华 典丽。 以其名篇滕王阁诗为例: 膝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4 - 4 ;r 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佩玉鸣鸾”、“画栋”、“朱帘”、“闲云潭影”,词采是很华丽的, 但这些美丽的藻饰表现的是滕王阁的真实内容,而非作者故意的沾金贴彩。 当年滕王建阁之初,歌舞不休,“佩玉鸣鸾”,何等气派。而今只有“南浦 云”、“西山雨”伴随着朱帘画栋,又是何等寂寥! 这就为最后抒发感慨奠 定了情感基调,可以说,在这里,优美的文辞使作者的情思得到了充分的表 现,丝毫没有做作之感。整首诗一气呵成,目光所及之处的景物被作者囊括 其中,自然真挚,用以抒发压积在心头的好景不长、年华易逝的感叹,内容 和形式和谐统一,既显才力,又见心志。王勃明朗率真、清华典丽的诗歌风 格,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从王勃大量描绘春景的诗中,我们更可以看到明朗真挚清丽可人风格的 生动体现: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仲春郊外) 诗人用朴实自然的语言,描写了山村的美好景象。没有生僻雕饰的辞藻, 但组合起来给人的却是一种美感。有垂柳、落花,有飞鸟、戏鱼,雨后初晴 的农家小院,一切都是那么明净自然,动人心弦。山村田庄的清幽静美跃然 纸上,历历如在眼前。面对这可人的美景,作者的感情是真挚的,不由得感 慨:这里才是纯净自然没有尘埃的地方啊! 全诗读来朗朗上口,明白晓畅, 散发着一股质朴之气,率真自然又清丽动人。 又如另外一首描写春光的诗: 芳屏画春草,仙杼织明霞 何如山水路,对面即飞花。( 林塘怀友) “芳屏”、“春草”、“仙杼”、“明霞”都是非常美丽的事物,但作 者说:画着春天花草的屏风,仙女一般的妙手织成的云锦花绣,都够美丽的 了;但这些又哪里比得上在青山绿水的路上迎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能环保项目投融资方案汇编
- 企业员工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策划
- 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 1 3 一个接一个第2课时说课稿 新人教版
- 电大民事诉讼法律文书范本解析
- 居家隔离申请流程及表格填写指南
- 高中物理 专题7.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 电气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及实施方案
- 小学四年级英语单词表带音标
- 第2节 电磁波的发射、传播和接收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 第二册-鲁科版2019
- 孝经课程教学设计与活动安排
- 矿山支护工培训课件
- 整本书阅读教学课件
- 2025东莞市公安局长安分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护理课件
- DBJ50-T-200-2024 建筑桩基础技术标准
- 企业法制讲座课件
- 内分泌健康宣教
- 【高朋律师事务所】RWA发展研究报告:法律、监管和前瞻(2025年)
- 2025至2030中国电动汽车用电动机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2025年福州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
- 诗词格律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