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论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论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论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论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论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论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论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 专业:伦理学 研究方向:经济伦理 年级:2004 级 导师姓名:刘琼豪 副教授 学生姓名:黄艳玲 内容摘要内容摘要 近年来,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深入和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不断变革,企业经营 管理活动中的伦理问题逐渐引起了理论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伦理向企业活动的广泛而 全面的渗透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个新趋势。面对市场经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种种企业 不道德经营行为,人们对企业伦理经营的呼声日益高涨,伦理化经营逐渐成为企业生存和 发展的必要选择。同时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也 不得不接受来自国际社会更为严格的检验和监督。我国企业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得生 存和发展,就必须按照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和市场经济的内在道德原则来组织自己的经营活 动,伦理化经营是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法宝。而分析当前我国企业经营伦理状况,各种假 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各种不正当行为时有发生,企业远未意识到新形势下企业伦理化经 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营伦理严重缺失。因此,研究企业伦理化经营任重道远。这不仅 有利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和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 意义。 文章从探讨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内涵入手,分析其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企业要立足世 界市场必须实行伦理化经营。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企业经营伦理严重缺失的事实,分 析其反伦理经营行为的原因主要在于企业内外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因此,制约和防范企业 反伦理经营行为必须从制度入手,制度保障才是促使企业选择伦理经营的有效措施。从制 度 与伦理的关系看,制度与伦理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制度本身具有的群体性、稳 定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决定了制度能够保障伦理的实施。所以从制度的视角来研 究企业伦理化经营问题是现实可行的,只有将企业伦理化经营理念与现实的制度相结合, 才能保证其在实践中的贯彻和执行。加强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就必须加强制度伦理 化和伦理制度化建设,双管齐下才能使制度的保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才能保证企业伦理 化经营的实施,从而实现企业伦理化经营目标,保证企业在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 全文由相互衔接的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论述了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内涵及其合理性。企业伦理化经营既是合法经营 又是合德经营,其合理性从理论上来说是由企业自身存在的二重属性即企业既是经济实体 又是伦理实体,同时具有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决定的;从实践上来说,企业伦理化 经营的合理性在于其对企业自身发展和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ii 第二部分分析当前我国企业反伦理经营的现状和成因。指出我国企业经营伦理缺失 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内外部制度有效供给不足,因此,要制约和防范企业不道德经营行为 必须从制度入手,加强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 第三部分分别探讨了企业伦理化经营制度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其必要性可以概 括为制度保障是解决当前企业经营伦理缺失问题,实现企业伦理化经营的重要手段;而其 可行性则是由制度与伦理的内在关系决定的。一方面,制度与伦理是相互依存的,使制度 有可能介入伦理,另一方面制度和伦理是相互促进的,制度本身的群体性、稳定性、确定 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又决定了制度能够保障伦理的实施。 第四部分提出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加 强制度伦理化建设,保证制度的道德合理性,以增强制度的保障功能;二是加强伦理的制 度化建设,通过制度化的途径增强伦理道德的约束力。两方面相互依存,共同保障企业伦 理化经营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关键词:企业 伦理化经营 制度 制度伦理化 伦理制度化 iii the systematic guarantee of the enterprises ethicizing management major: ethics direction: economic ethics grade: 2004 supervisor: professor liu qionghao postgraduate: huang yanl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in company with the in-depth study of the theories of th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and the incessant reform of the practice of the enterprises management, the ethical problem in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activities is gradually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by the theory and business circles, and it is a new trend for ethic to infiltrate into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broadly and comprehensively. facing all kinds of unethical business behaviors which exist widespread in the market economic activities, people feel it an urge that the enterprise should be ethicizingly managed. thus, the ethicizing management is becoming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meanwhile, along with the accele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our enterprises have no choice but to accept a more stringent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from the entir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f chinese enterprises want to survive and develop in the intens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 they must organize their own business activities by following the rules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moral principles inherent in the market economy. ethical management is a magic weapon for enterprises to win in the competitions. however, when we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ethical situation of chinas enterprises, we may find out some serious problems. the market is flooded with fake and shoddy goods and all kinds of illegal acts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enterprises are far from being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ethicizing management in the new situation, so they are severely deficient in business ethics. as a result, the research on the ethicized management is very necessary. this is not only beneficial to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but also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prosperity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and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this thesis begins with exploring connotation of the ethicizing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analyze the reasonable aspects of its existence, and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 that enterprises should implement ethicizing managements based on the world market. but in the face of us is the fact that enterprises are short of the ethic in the management. their anti-ethical business behavior is mainly iv due to lack of effective supply system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enterprises. therefore, the control and anti-ethical business conduct must start with the system, because the security of system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promote enterprises ethical business choices. system and ethic are mutually interdependent and mutually reinforcing. the system itself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oup, stability, coerciveness, operability, which decides system can guarant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hic. s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 to study the issue of the enterprises ethical management is really possible. only by putting the ideas of the enterprises ethicizing management into reality can the system be implemented effectively in practice.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system of ethicizing management,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ethicization and the ethic institutionalization. both can play the systematic function effectively and ensu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thicized management, so as to achieve the ethicizing management objectives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invincible position in competitions forever. this thesis is made up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interrelated components: chapter one focuses on the connotation and reasonability of the enterprises ethicizing management. the enterprises ethicizing management is both a legitimate and a moral business. in its reasonable aspect, in theory it is the existence of two important attributes of their own that is both an economic entity and an ethical entity, decided by the dual nature of the individual and the social. in practice, that the enterprises ethicizing management is reasonable lies in it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nterprises own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entire society. in chapter two, we will make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business situation and the cause of the anti-business ethics. the lack of ethic in the chinese enterprises is mainly due to the insufficiency of effective system supply inside and outside the enterprises. therefore, we should restrict and guard against unethical business practices from the point of the system, and strengthen the system guarantee of the ethicizing management.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operating systematic guarantee of the enterprises ethicizing management. its necessity can be summarized as the systematic guarantee i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enterprises ethical deficiencies, and is also the important method of realizing the enterprises ethicizing management. the feasibility is determined by the inherent v relationship between system and ethic. on one hand, system and ethic are interrelated so that system could intervene in ethic. on the other hand, ethic and system promote each oth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 stability, certainty, the mandatory and the operational of the system itself also decided system can guarantee the implementation of ethic. chapter four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of the systematic guarantee of the enterprises ethicizing management. it mainly contains two aspects of constructions. firs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s of system ethicization. we should ensure the moral reasonability of systems to enhance the functions of systematic guarantee. secon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ethic. we may strengthen the restraint of ethic and morality through a systematic way. the two are interdependent, and both of them play a common role in the enterprises ethicizing management so as to perform the guarantee function of the system in ethic. key words :key words : enterprise; ethicizing management; system; system ethicization; ethic institutionalization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 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广 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 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 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 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 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 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日期: 导 师签名: 日期: 1 引言引言 在当代社会的各种组织形态中,企业无疑是其中最活跃的一种组织形式,在以经济建 设为中心的今天,企业在整个社会运行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深入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企业的自主性、 竞争性和平等性等个性特点日益突出, 企业逐渐成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一方面,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提供就业机会、提高 人们生活水平和国家财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部分企业为了 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置社会道德于不顾,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各种假冒伪劣商品、虚 假广告充斥市场,各种不正当竞争、欺诈交易、偷税漏税行为时有发生。企业伦理经营问 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成为社会争论的热点问题。一些人认为,企业是一种盈利性而非 公益性慈善机构,其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与伦理道德无关,无需讲究企业伦理道德建 设;另一些人认为,企业讲求伦理,会增加企业运营的成本,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 影响企业的生存;还有一些人认为,企业伦理是企业发展成熟之后的事情,目前企业经营 主要目标是经济效益,只有在经济效益好的基础之上才可能讲伦理道德。由此可见,社会 和企业对伦理经营在认识上还存在种种误区,只有部分企业意识到企业伦理经营与企业经 济利益是可以紧密结合的,企业应该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伦理导向。伴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企业也逐渐融入国际社会,企业要 与既有技术和资金等硬件优势, 又有伦理文化等软件优势的国外企业竞争, 面临巨大考验。 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标准作为全球首个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证标准经过 7 年的运作 己经得到欧美国家的认可,并己逐渐推行到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企业,成为整个社会所公认 的企业行为准则。我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也必须按照此准则来组织自己的经营活动,主 动承担社会责任,讲求伦理经营。企业能否按照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和市场经济的内在道德 原则来组织自己的经营活动, 是企业否能在激烈竞争中取胜的关键。为此,国际知名大 企业对于伦理化经营都非常重视,在英国,43%的大公司已制定了一整套的企业道德法则, 欧洲的大型企业约有半数设有专门的伦理机构。在美国,到 90 年代中期, 幸福杂志上 排名前 500 强的企业有一整套的伦理守则来规范员工行为,并通过伦理培训,推动伦理经 营。日本企业则注重把忠诚、勤劳、诚信、公正融入企业经营活动之中,使企业充满生机 和活力。但是在我国,大多数企业和企业家只是关注产品、关税、价格、成本、规模和技 术等,还远未意识到新背景下企业伦理经营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对企业伦理经营还存在种 种误解。国际社会对企业伦理研究的深入发展,国内企业伦理缺失的严峻形势,都要求我 们必须重视企业伦理经营问题的研究,为此,本文选择了“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 为研究对象,以期引起社会和企业对伦理经营的更多关注,共同探求实现企业伦理化经营 的可行路径。 关于企业伦理经营,国内外各界理论家和实践家倾注了大量心血,为我们在该领域的 后续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广阔的视野。国外企业伦理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20 世 纪 60-70 年代的产生阶段;80 年代的全面发展阶段;90 年代之后的新突破阶段。目前研究 2 集中于三个层面,即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在微观的层面,主要研究企业单个的人 处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某一经营行为或管理行为产生什么看法;中观的层面,着重研究 的是组织,研究这些组织在自身的行为中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观念,如何以自身独特的作用 来为企业建设优秀的企业伦理而推波助澜;宏观的层面,则重在研究社会和制度层次的伦 理问题和伦理责任。在普遍意识到企业伦理的重要作用、地位和意义的基础上,国外研究 还非常注意现实的可操作性,把伦理融合到日常管理之中,例如企业制定伦理守则、设置 伦理主管、进行伦理培训等等。同国外的研究相比,我国企业伦理经营研究起步较晚,但 也取得了不少成果。迟爱敏、李慧珍在中国企业伦理的研究与发展述评对中国企业伦 理研究 20 年进行了回顾,总结了我国企业伦理研究的特征:一是研究领域不断扩展。80 年代对企业行为的评价,仅限于生产领域,而且一般是零散的就事论事的褒或贬。到新世 纪初,研究范围己拓展到管理、服务和金融领域等。中观层面也渗透到销售、网络、分配、 环境领域以及相关的许多系统。二是研究内容不断地丰富。对各类企业所服务的对象、应 尽的社会责任、应承担的环保责任进行具体探讨,但大量的研究是在企业对员工行为的规 范,对相关者关系的处理和调整上。在研究中,一方面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出现的伦理问 题,进行理论创新,另一方面借鉴了中国传统的伦理精神,如儒家的“见利思义” 、道家 的天地人“万物合一”的思想,并注意吸收了国外企业伦理的积极因素。三是研究方法多 样化。目前企业伦理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呈现多元、多样化趋势,从宏观论证到微观证明, 从规范研究到实证分析,从人文科学的描述法、元理论分析、经济分析到自然科学的数学 方法、建模方法都有运用。四是研究呈现出多学科综合研究态势。企业伦理是一门交叉学 科,需要伦理学、经济学等其他各学科、各领域的人士参与其中,近年来许多哲学、伦理 学、经济学、企业界的人士、专家都参与其中。1 基于以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本文综合运用哲学、伦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相 关知识,尝试从制度的角度来分析企业伦理经营问题,重点论述企业伦理的“执行” 。执 行就是将计划落到实处,前面已经提到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是否 实行了伦理经营,然而伦理经营不能仅仅只停留在观念层面,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这些理念 是否能够得到严格的遵循并转变为企业及其员工的自觉行为。因为如果无法将想法变成现 实的话,再宏伟的理念也是无济于事的。制度作为规范和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重 要手段,其本身的稳定性、确定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等特征决定了它可以成为落实伦理 经营理念的中介, 通过合理的制度设置和安排可以达到实现企业伦理化经营的目标。 因此, 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研究是实现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可行路径,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 展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然而,究竟什么是企业伦理化经营?企业伦理化经营是否可能?企业伦理经营对企业 及其利益相关者会产生怎样的作用?真正落实企业伦理经营应该如何从制度入手,需要哪 些条件?企业、政府和社会如何通力配合,才能打造合理有效的企业伦理化经营制度保 障?这些都是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解释企业伦理经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分析 3 企业经营现状及其伦理缺失成因,说明制度对伦理的保障作用,提出加强企业伦理化经营 的制度保障措施是本文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内涵及其合理性分析。首先阐明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内 涵,然后从企业的存在及其性质谈起,分析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可能性和合理性,并在现实 中为其合理性寻找可靠依据。 第二部分是企业经营中伦理缺失现状及其制度性成因分析。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的 关系来说明当前企业经营伦理缺失严重,并主要从制度方面寻找企业伦理缺失的原因。 第三部分是企业伦理化经营制度保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首先对制度的含义进行 考察,界定本文的制度内涵;接着从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说明制度保障的必要性;最后从 制度与伦理的关系对制度保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是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制度保障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制度伦理 化建设来保证制度的合理性以强化制度的保障功能;另一方面通过伦理制度化建设来增强 道德约束力,两者共同作用以实现企业伦理化经营。 4 一、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内涵及其合理性分析一、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内涵及其合理性分析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种经济组织,在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多是被理解为追求经济效益 最大化的组织,赚钱是企业的首要任务,除了赚钱,企业什么都不用顾及。70 年代初期, 遍及全球的石油危机以及“保护消费者利益运动”使人们觉醒,许多明智的企业开始认识 到企业经营的目标不应该仅仅只是利润,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企业的生存 和发展又离不开它所依附的社会。因此,人们对“企业是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组织” 的提法产生了疑问,提出了企业经营的社会利益观念。这种观念认为,企业必须确定市场 的需要, 努力增进和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及社会福利。 因为这种经营观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强调企业经营业绩要通过服务他人和社会而谋得,因而是一种伦理的经营观。这种观念一 经提出,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成为社会争论的焦点。 (一)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内涵(一)企业伦理化经营的内涵 “伦理化经营”作为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新词汇,目前学术界尚未给出一个确 切的定义。但是已基本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伦理化经营就是企业在一定伦理价值观的 指导下合乎伦理的从事各项经营活动。据此,本文认为,企业伦理化经营就是企业自觉地 把现代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伦理准则作为确立企业经营理念的依据,并坚持用伦理的价值观 来指导自己的经营活动。它是企业在合理的伦理价值观的指导下,确立企业经营目标、战 略、战术,进行市场研究、产品设计与开发,树立品牌,开展市场营销(价格、广告、竞 争等) ,售后服务,塑造形象等活动,处理企业同消费者、供应者、竞争者、员工、社区、 政府、环境等关系的过程。它是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的 不断变革,而出现的企业经营管理的新趋势,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实践,成为企业经 营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林恩夏普佩因所说: “近年来,许多经 理人员纷纷采取措施来加强公司伦理和价值观念。一些公司的经理人员专门设立了公司伦 理办公室、董事会层次的伦理与公司责任委员会,或者安排专门力量来处理复杂的伦理问 题;另外一些公司的经理人员还引入专门的培训项目来增强员工对伦理问题的认识,促使 经理人员把伦理考虑纳入到决策的制定过程之中。 ” 2企业伦理化经营,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 是一种关于经营的思维方式;从价值论的角度看,它则是一种伦理价值观,或者说是一种 以伦理价值观为指导的经营行为。企业伦理化经营就其作为一种经营行为而言,它具有以 下特征: 1、企业伦理化经营是一种合法经营 企业经营要走向伦理化首先必须遵守法律规定,进行合法经营。所谓合法经营也就是 将各种经营性法律法规落实到企业经营行为中。企业只有采用合法的方式来组织其经营活 动,才能保证其利益的实现。当然,这里的法必须是良法。亚里士多德说: “我们应该注 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都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包括两重意义: 己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 3 合法经营是企业伦理经营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企业本身的一种道德义务,也是企业经营伦 5 理和道德的重要体现。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企业要维护经营法规的权威。法规是具有权威性的,其权威主要来自它的内容 和使用范围。经营法规是各企业愿望、意志和根本利益的表达,是一种在经营领域具有普 遍性和适用性的法律规范。它一旦被制定出来,就要求所有的企业共同遵守,绝对不允许 有任何企业将自己置身于经营法规之外,更不允许任何企业凌驾于经营法规之上。这样, 企业维护经营法规的权威的行为,实际上是维护所有企业的利益的行为,就是强调所有企 业都要遵守法规,反对企业违法经营的行为。 (2)企业要自觉遵守经营法规。经营法规是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禁止和限制。这里被禁 止和限制的东西就是企业不需付出太多成本就可以获得的较大利益。巨大利益的诱惑之 下,一些企业会铤而走险,不顾法规的限制而进行投机专营以获取这些利益,但是一旦行 为败露,这种利益就无法享受,甚至还要受到惩罚,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大多数企业 不会去冒这种险,只是有一小部分企业会抱着“赌一把”的想法而不惜违反法律法规。这 类企业只想享受守法经营的各种好处,但又不愿承担任何责任,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企 业经营的守法行为是企业彼此权利的互动,一个企业不履行法律义务,不承担任何责任, 必然会影响到其他企业权利的行使以及利益的实现,进而导致该企业无法实现自身的本位 利益。既然如此企业就会逐步认识到法规维护权利的本性,认同法规,尊重法规,从而自 觉地遵守法规。 (3)企业管理部门要认真依法办事,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一个良好的经营 环境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而企业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为企业经营创造环 境,提供服务。因此,企业管理部门必须根据经营法规来执法,没有凌驾于经营法规之上 的管理特权,任何管理部门都必须认真依法办事,公正执法,为企业创造公正的经营秩序 和环境。 合法经营是企业伦理经营发展的初级阶段,是企业伦理价值体系的底线要求。企业要 真正实现伦理化经营目标,还必须由合法经营上升到合德经营。 2、企业伦理化经营是一种合德经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行为是以利润为最终目的的。企业伦理化经营的提出, 不可避免地让人们感觉到要把企业行为伦理化或者把企业行为与道德行为同一化,从而剥 离、消解企业追求利润的本性,妨碍企业赚钱。应该说,在伦理经营观念系统中,企业伦 理化经营只是强调企业作为“经济人” ,其行为必须有伦理的指导,它需要具有自觉的伦 理行为,并且人们对其行为应该也能够进行道德评价。 作为一种合德经营,伦理经营的“德”主要建立在以下几种内在要求上: (1)社会责任感。坚定的社会责任感是企业伦理化经营的道德基础,也是企业伦理 经营的一个基本规定。企业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环,也是社会整体进化的一部分,因此它 对整体社会应有一层权利与责任的关系,如果企业行为违反社会利益与社会安定,那么企 业不但没有伦理可言,也没有存在的理由。因此,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 须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的利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就企业的经营来看,其社 6 会责任包括对内部利益相关者负责和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两个方面。其一,对内部利 益相关者负责。这方面包括不断增进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为员工提供良好、安全的工作场 所,尊重和维护员工的各项权利等。其二,对外部利益相关者负责。这方面包括为消费者 提供优质安全高效的产品和服务,遵守政府的管制措施,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参与所在社 区的各项建设等。 (2)人本管理。人本管理是伦理经营在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基本原则。伦理经营的价 值取向决定了企业必须以人为中心,实行伦理管理。伦理管理就是管理者要在深刻认识员 工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作用的基础上,突出员工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员工为中心 的管理。具体而言,就是要确立依靠员工的管理理念,把开发员工的潜能作为最主要的管 理任务,尊重每一个员工的发展权益,努力塑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不断提升企业凝聚力, 保证员工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本管理通过运用伦理力量激发人的主体力量,实现管理的 自觉、自为;同时又通过人的活动将优良道德品性渗透到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中,寻 求管理与伦理的价值同构,实现人的发展与企业发展的相互促进。 (3)诚信交易。诚信不仅是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和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而且还是 一种经营美德。作为一种经营美德,诚信是伦理经营价值观中的核心。俗话说:人无信不 立,市无信则乱。以商品交换为主要特征的市场经济,其基本原则就是等价交换,而等价 交换的重要前提就是公平和信用,任何一方不守信用都会使交换关系遭到破坏。因此,没有 诚信就没有公平的交换关系和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诚信对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不 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样,对于企业来说,诚信是企业的立业之道、兴业之本。许多成功 的商人在总结自己的经营之道时,都是把“诚信”作为自己经商成功的要诀的。诚信是企 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一个企业能靠弄虚作假、坑蒙欺诈而长久于市场的。诚信 交易要求企业经营者做到诚实不欺、信守承诺、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4)行为自律。企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来自于企业外部社会压力和企业内部的自我 控制。当伦理处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边缘位置时,企业行为的规范主要来自外界的压力;而 当伦理融入企业经营管理之后,企业的行为就应该具有自律的特征。伦理化经营就要求企 业能从伦理的层面分析企业行为的合理性,自我施加行为规则,实现行为的自我约束,实 现企业自律与企业他律的结合。一个企业只有实现了企业行为的自律才可能真正追求卓 越。 总之,伦理化经营就是要求企业在价值观的指导下,合乎伦理的开展经营活动。然而 经营与伦理,在世俗观念中是不相干的两码事,经营之本在于逐利,而伦理之本在于求义, 二者如何可以相提并论呢?这就需要从企业本身的性质谈起。 (二)企业伦理化经营的理论合理性(二)企业伦理化经营的理论合理性 对企业伦理化经营的理论合理性分析,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本文仅是从企业存在的 本性视角展开论述。 7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组织形式,是为了节约经济个体之间的交易费用而 产生和存在的。 “求利”是企业的经济本性,即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如果没有利润的 追求,企业也就无法生存发展。受习惯思维的影响,人们往往只用经济学的眼光观察企业, 认为企业的意义就在于赚取利润的最大化,只能从经济上加以衡量,而不能用其他标准来 对企业进行评判。但事实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经济学始祖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人” 理论告诉我们:人的经济活动是利己行为和利他行为的统一,经济人本身就是道德人,正 是在道德的支撑下,经济人才完成了追求自身利益和促进社会利益的双重目标的。因此, 企业作为经济行为的主体,本身也应该具有“经济人”的行为特征,即企业既是经济实体 又是伦理实体,同时具有经济属性和伦理属性。那么企业的这种伦理二重性又是如何体现 的呢? 众所周知,人既是个体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人的本 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他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经济人在 正常的市场经济活动中追逐利益的利己行为是合理的,但这种行为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它 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因此,当我们把企业人格化,看成一个道德实体的时 候,企业必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它又不可能只是一个纯粹的个体,它还必须是企业社 会中的一员,受个人与社会的必然性关系所决定,企业只能在企业社会中才能存在。社会 赋予企业存在的权利, 企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但同时也有赖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没有可以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企业。因此,企业既是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而存在的,又是 作为与其他企业相对待的企业社会中的一员而存在的,同时具有个体性和整体性,或者说 是本位性和他位性的二重属性。 企业存在的二重性决定了企业利益和经营的伦理二重性。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 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有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是企业的本位利益;同时企业作 为社会中的一员,它只能在社会中存在和发展,所以维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企业的需 要,这是企业的他位利益。无论是维持企业自身的发展的本位利益还是维系社会的发展他 位利益,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企业必须去努力实现的。但是现实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使企业本位利益和他位利益总是处于矛盾运动中,这样就导致企业必然面临一个如何处理 其本位利益和他位利益关系的问题,从而决定了企业具有道德需要。企业为了获取自身生 存和发展的空间,必须从事生产,为他人和社会提供能满足他们需要的各种商品和劳务, 如马克思所坦言的那样: “谁要生产商品,他就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 使用价值,即社会的使用价值。 ” 5这就是说,作为商品生产者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 是能满足他人需要的,企业只有通过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才能实现自己对利益的追求 的。因此,企业经营活动首先是一种利他性的经营。但在这种利他性的行为背后却是企业 自利的打算,企业是为实现其经营项目的交换价值,获取利润才展开经营活动的,这又说 明了企业经营活动是具有利己性的。利他性和利己性共存于企业经营活动中,企业经营具 有二重属性。从伦理学的角度看,这种经营二重性也就是其伦理二重性。因为伦理学的研 8 究对象是道德价值,而道德是一种处理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心理意识、原则规 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它总是存在和出现于需要调整和处理的利益关系的时候和地方,道 德的存在和出现,也就是伦理属性的突显。6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存在于现代社会之中,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 会物质、文化资源的投入,也离不开其利益相关者(顾客、供应商、社区、政府等)的合 作与支持,因此,企业一方面必须以利他为手段,努力生产或提供可以满足他人和社会需 要的产品或劳务,从而实现自己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另一方面,企业还必须立足于社会 的可持续发展,自觉承担起对其他利益相关者以及整个社会的应有责任,努力营造企业自 身发展所需要的良好环境。企业伦理化经营就这样使企业经营的利己性和利他性得到了和 谐统一,从而说明了企业伦理化经营是可能并且合理的。 (三)企业伦理化经营的现实合理性(三)企业伦理化经营的现实合理性 企业伦理化经营对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效用,是企业伦理化经营为企业所接受 和实践的重要原因,也是企业伦理化经营合理性的现实依据。 1、企业伦理化经营,有助于减少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 “交易费用”是科斯提出 的一个概念,指处理人与人之间交易关系所需要的成本,包括交易的信息费用、谈判费用、 协调费用以及合约的鉴定、实施和监督的费用等。交易费用是伴随着交易行为产生的,降 低交易费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是许多企业所追求的经济目标所在。由于市场具有不确 定性,企业为了规避这种不确定性可能带来的风险,就需要进行谈判与协商,通过谈判尽 可能地获取更多的市场信息,同时通过谈判缔结契约,以此来保护双方的权利。契约或合 同签订以后,交易双方按规定履行义务,法律起着主要的约束作用。但是用法律、制度规 范来监督合约的执行,成本必然是高昂的。如果企业能选择伦理化经营方式,将交易建立 在信用的基础上,则可以大大减少这方面的费用。伦理化经营通过道德的力量对企业经营 行为进行价值引导,调整企业行为动机,将不道德行为在发生前进行扼杀,从而减少不必 要的社会监督与制约成本;通过确立一套企业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伦理约束机制,降低企 业在经济交往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从而减少处理相互关系时获取信息、进行选择的成 本。总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越是讲求伦理,其交易成本就越低,经济效率就越高。 2、企业伦理化经营,有助于塑造企业形象,使企业享有良好的声誉。企业的伦理形 象是企业的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商誉又是无形资产当中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形象和声誉 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