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刨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里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卫舯;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盟导师签名 日期: 山东大学两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论文从分析和梳理马克思的经典著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有关论述 着手,结合目前国内学术界的大量研究成果,重点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的思想来源、基本内涵、哲学意义和当代价值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力求 获得对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准确把握和新的阐释,为我们树立并坚持以 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确立理论参照。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继承发展前辈思想的结果,文艺复兴时期思 想家的人本哲学思想,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性的思想、关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类的发展要求个体作出牺牲的思想、分工导致人 的片面发展思想以及未来理想社会里个体与类的对抗消解和人的个性因此而获得 全面发展的思想等都成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 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四个方面:其一个人关系的普遍性发展;其二,个人关系的 全面性发展;其三,个人需求的多方面发展;其四,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 全面发展是人获得自由个性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哲学意义在于,一方面。从理想层面为未来 社会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目标参照:另一方面从现实层面为我们理解与利用这一 思想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我们应该从历史观的高度、过程论的观点、全球 化的视角来审视与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入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理想要求、方法要求和现实要求在当今具有 重要的价值。首先,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坚持科 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其次,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我们必 须着眼于现实。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再次,现阶段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 以人为本。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的发展观 山东大学磺士学位论文 t h i st h e s i ss t a r t s w i t h 蛆a n a l y s i so fm a r x i s t c l a s s i cw o r k so n “a l l - r o u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b e i n g s i n t e g r a t i n g w i t ht h er e s e a r c ha c h i e v e m e n ti nt h e a c a d e m i c 丘e l di n c h i n a , t h i st h e s i se x p o u n d sf o u rq u e s t i o n s b a m e l yt h eb a s i c c o n n o t a t i o no f m a r x s 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h u m a n b e 蚪,i t si d e o l o g i c a ls o u t c 七, i t s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m e a n i n ga n di t sc o n t e m p o r a r yv a l u e s t h r o u g ht h ee x p o s i t i o n , i ts e e k s t og e tap r e c i s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a n dan c w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m a r x s t h e o r yo ft h e 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h u m a n b e i n g s ,a n dt os e tf o rn st h e t h 诧时c a lr e f e r e n c e t h a t i st h eh u m a n i s t i cv i e w p o i n to fs c i e n t i f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m a r x s t h e o r yo ft h ea l t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lo fh u m a nb e i n g s h a sf a r - r e a c h i n g i d e o l o g i c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s b a s e do np r e s e n tr e s e a r c h e s i ti n c l u d e sa tl e a s tf o u rb s p e c t s : a nu n i v e r s a l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e r s o n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a i l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e r s o n a lr e l a f i o n s h i p ,am a n y - s i d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p e r s o n a l d e m a n da n da l l a 1 1 r o u n d e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p e r s o n a la b i l i t y n 圮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 b e i n g si st h e b a s i so f t h ea c q u i s i t i o no f t h ef r e e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o f h u m a n b e i n g s 1 1 他 t h e o r yo ft h ea 1 1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b e i n g s i st h er e s u l to fa n 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a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v i e w p o i n t so fh i ss e n i o r s i td r a w so nm a n y s c h o o l so ft h o u g h t , s u c h t h eh u m a n i s t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t h o u g h ti nt h ep e r i o do f r e n a i s s a n c e t h et h o u g h to fc l a s s i c a lg e r m a np h i l o s o p h e r ss u c h 蹒k a n t sa n dh e g e l w h oc l a i m e dt h er e g u l a r i t yo f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i nt h en i n e t e e n t hc e n t u r y , t h e t h o u g h ta b o u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g e n u sr e q u i r i n gi n d i v i d u a ls a c r i f i c ei nt h ep r o c e s so f h i s t o r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 t h et h o u g h to fu n i l a t e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c 跚【l s c db yt h ed i v i s i o no f l a b o r , t h et h o u g h to f d i s a p p e a r a n c eo f t h e c o n f r o n t a t i o nb e t w e e ni n d i v i d u a la n d g e n u s i n t h ef u t u r ei d e a ls o c i e t ya n dt h e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i nt h ei d e a l s o c i e t y n 岵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s i g n i f i c a n c e so fm a r x s t h e o r yo f t h e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h u m a nb e i n g s ”眦t h a ti tp r o v i d e sa ni m p o r t a n tv a l u er e f e r e n c ef o rt h ef u t u r es o c i e t yo n t h ei d e a ll e v c la n dt h a ti tp r o v i d e su sw i t hs c i e n t i f i cm e t h o d o l o g i c a li n s t r u c t i o n st o u n d e r s t a n da n du s et h i st h e o r yo nt h ep r a c t i c a ll e v e l p e o p l es h o u l dc o n s i d e ra n d u n d e r s t a n dt h e t h e o r yo f t h e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h u m a n b e i n g s f r o ma h i s t o r i c a l d o i n to f v i e w , av i e w p o i n to f p r o c e s st h e o r y , a n da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p e r s p e c t i v e m a r x s t h e o r yo ft h e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b e i n g s h a si m p o r t a n t v a l u e sn o w a d a y s 。f i r s t l y , t h e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b e i n g si s a ni m p o r t a n t g o a lo f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s o c i a l i s ts o c i e t y , a n di ti st h eb a s i c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w h e n s t i c k i n g t ot h es c i e n t i f i c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e c o n d l y , i tp r o v i d e s u sw i t h m a n y s i d e d t h e o r e t i c a lr e f e r e n c e st op r o m o t et h e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b e i n g si nt h e c o n d i t i o no fs o c i a l i s tm a r k e t - o r i e n t e de c o n o m y k e y w o r d s : 2 m a r xa l l - r o u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u m a nb e i n g s v i e w p o i n t o fs c i e n t i f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 人的全面的发展问题,自古以来就是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关注的重要问题。 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思想家、教育家们由于各自所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都未能正确揭示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直到1 9 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 和批判前人理论遗产的基础上,创立起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才真正揭示了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今天,全面系统和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 论,迸一步揭示其思想来源、基本内涵、哲学意蕴和当代价值,对于当代人树立 科学的发展观,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思想来源与演进过程 ( 一)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来源简析 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未来社会的宏伟目 标。首先要有一个继承和发展前辈思想家的过程,是人类思想史不断发展与积淀 的结果。 人的全面发展一直是西方思想家关注的个重要问题。文艺复兴时期,人文 主义者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种理想丽加以宣扬,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家拉伯 雷等认为理想的教育应当是培养全知全能的人,实现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和谐发展。 1 8 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这一思想,主张人的 身心的和谐发展。1 9 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明确强调,他一生所追求的理想 是每个人的潜能和才能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既从彻底的革命人道主义出发,明确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压抑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现实。又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出发, 论证在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实现每个人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明确 把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所追求的一个根本的理想价值目标。 当代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特别推崇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并从这一理 论出发,来批判、揭露冷战结束以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总体来讲, 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提出了许多有价值、有启发的 山东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观点,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在以往思想家思考的基础上,人的问题以类与个体的关系问题形式进入1 9 世 纪德国诸多古典历史哲学思想家的视野。这些思想给予了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 思想以极大的启示和丰富的思想资料。同旧唯物主义者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归结于 纯粹偶然性相反,德国古典哲学虽然是唯心主义的。却十分注意历史发展的辩证 法,在某种意义上承认了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而这种规律性又同人( 个体与类) 的发展密切相关 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家康德、赫尔德和黑格尔都试图对人类总体的历史发展做 出说明,试图寻找历史中理性的发展线索,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历史规律性。在赫 尔德看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同自然的发展一样,是有规律性的。他把这种规律 性称为“上帝的计划”。历史便是这一“计划”的实际展开。 在康德那里,历史规律性被称为“自然的意图”( 自然的计划) 。而在黑格尔那 里,历史规律性就是世界精神的合乎规律的运动。这些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家所讲 的历史规律性实质上是理性的规律性。它是在人之外的。但是,它的实现又要通 过人( 类) 。而人本身在实现这个理性的规律时又是不自觉的。康德指出,一般说 来,人在行动中不像动物那样,仅仅根据本能行事。但也不像理性“世界公民” 那样根据一种预先的计划行事所谓“世界公民”是康德设想的理想的人、非现实的 人。那么现实的人又是怎样行事的昵? 康德进一步指出,个别的人以及整个民族 本身很少想到,当他们每个都根据自己的想法,并且常常彼此矛盾地追随着他们 自己的意图时,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个隐蔽、陌生的自然意图,他们沿着一条引线 前进,并且为促成它而劳作着。就是说,现实的人的行动是在不自觉地实现鄢陌 生的“自然意图”( 历史规律性) 。 在黑格尔那里,历史的规律性便是世界精神( 理性) 。同康德一样,世界精神、 理性的实现也要通过人,把人作为理性实现的工具。用黑格尔的话来说,人是“世 界精神的实体性事业的活的工具”。既然历史规律( 即理性的规律) 要通过人的 活动来实现,这就不能不触及到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类与个体的关系。按照康德的 意见,历史规律性( “自然的意图”) 是让人的自然潜能展现出来,但体现“自然的 0 罴格尔t 法哲学原理) 第3 5 4 页 4 山东大学硕士掌位论文 意图”的是类,而非个体他指出,在人这个地球上唯一的理性创造物那里,这些 潜能应该仅仅在类,而不是在个体中全面发展起来。那么个体在其中又起什么作 用昵? 在康德看来,个体( 每一代的个体) 都要为实现他所寻求的理想的社会状 态即公民自由、法律的秩序,永久和平一的达到做出牺牲。康德明确指出: 人们必须一代代艰苦劳动,以便将最后一代人推上幸福的峰巅。并通过他们最终 完满地实现自然的目的。这里就包含了个体为族类( 类的目的) 而牺牲的思想。 在论证个体怎样为类、为理想社会状态( “至普”) 的实现而牺牲时,康德又发挥了 “恶”在历史发展中起积极作用的思想社会历史的最高目标是实现“至普”,但要 达到“善”,首先要通过“恶”。历史发展就是从“恶”开始,以“普”告终。为什么“菩” 要通过“恶”来实现呢? 这要从人的本性寻找说明。康德认为,人有一种社会化的倾 向,因为在这种状态中,他感到自己不仅仅是人,即比发展他的自然才能要更多 一点什么。也就是说,人先验地具有联合在一起的社会性。同时,人又有追求个 体欲求的本性。这是一种非社会性,也就是“恶”。这种“恶”不是指自然人欲,而是 因追求个人利益而违反普遍立法的个体性。因为人出于个人利益而追求发展自己, 所以恰恰是“恶”真正推动人展开其全部潜能。就是说,个人之间无休止的争斗反而 是人的潜能得到发展的根源。一句话,恶在客观上有利于人展开其全部潜能,所 以恶是为了实现“至善”( 自然的意图) 的手段。用通俗的话来说,历史规律所注定 的入这个族类的目的是靠牺牲无数个体来实现的,是靠个体之间的残醅斗争作手 段来实现“全面发展人的潜能”这样一个目标。所以康德不仅仅认为人( 类) 是目的, 而且认为人( 个人) 也是工具。“人是工具”即指通过个人的“恶”( 争斗) 达到人类 的目的。 黑格尔不讲“人是目的”。在他的历史哲学中,康德上述历史观中许多思想( 如 人是历史工具,恶是推动历史的动力等) 都被吸收了。在黑格尔看来,同理性( 世 界精神) 相比,其他一切( 个人、民族、国家) 都是理性的工具。其实,黑格尔 的“世界精神”无非是历史领域中的“人类”,是人类这个范畴的非人格化。 我们由此不难看出,从德国古典历史哲学的历史规律性思想中引发出历史哲 学的基本问题类的发展与个体状况的关系。而这个闯题逻辑上必然同人的个 性( 哲学理解的个性) 的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一点,在席勒那里得到了证明库 这个思想后来被马克思所继承见马克思思格斯全集j 第2 6 卷第2 分册第1 2 5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勒对德国吉典哲学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在美育书简( 1 7 4 1 3 年) 所提出的有关类与 个体的关系的观点。席勒从一开始就接受了康德关于历史哲学的总体设想。但作 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他不能不对康德历史哲学中关于类的发展以大量牺牲个体 为代价以及“恶”是实现“至善”的手段感到j 匪惊。席勒不能同意康德漠视和淡化个体 的单向度发展及其恶果。他一方面欢呼人类总体在1 9 世纪的伟大发展,另一方面 他又看到人类的进步是以个体能力的片面发展为代价的。他指出,“我们的运动员 比奥林匹弧运动会上的优胜者跑得更快,我们的数学家比阿基米德算得更细。但 我们能否找到一个融杰出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战略家、演说家和牧师 为一身的现代人,能否让现代人与古希腊人一对一地进行一场生活能力的全面比 赛昵? ”( 美育书简) 席勒把康德已经触及的个体与类的矛盾、个体为了族类的 全面发展而不得不牺牲自己的消极后果( 片面发展了的人的个性) 突出地强调出 来。他对这样一幅因自发分工而造成的人的片面发展自己个性的图画表示厌恶。 他说:“为了培养( 个体的) 个别能力而必须牺牲他的整体,这种做法肯定是错误 的。”( 同上) 在这一点上,他与康德和黑格尔的思想是相左的。席勒在自己的著 作中这样描绘“审美国度”的人性状态:在这一国度里,在个人身上,自由与必然的 对立消融了,和解了:这是体现类与个体和谐一致的个人,是能力、个性全面发 展了的个人:这是“审美国度”中的“审美的人”。但是怎样从现实的人合乎历史规律 地向个性全面发展的人转变,则是作为诗人的席勒所未能解决的。解决这个任务 的是马克思。 上述德国古典历史哲学中关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的思想、关于历史发展进程 中类的发展要求个体作出牺牲的思想、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思想以及未来理想 社会里个体与类的对抗消解和人的个性因此而获得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切都 被马克思批判地予以继承。需要强调的是,这是在马克思所制定和发现的唯物主 义历史观及其客观历史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 的基础上被吸收 和被融入的,成为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思想史前提。 ( 二)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演进过程 马克思发现的真实的历史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而生产力 与生产关系无非是人的活动的不同方面。因此历史规律不是外在于人,丽是人自 身的活动规律即人的物质生产的运动规律。在这一历史规律的支配下,当人类社 6 山东大学碗士学位论文 会发展到了一定的历史阶段( 原始社会末期) 时,在社会成员之间实行物质劳动 和精神劳动的分工便成为把人类社会生产力向前推进一步的关键。这种分工从类 与个体的关系上看,意味着人类自身的发展达到了这样一个转折:为了类的才能 得到加速发展,就必须采取这样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大多数个体处于片面 发展状态( 片面的个性) ,以保证族类获得较全面的发展与进步对族类来说, 他既有了物质劳动,又有了精神劳动,所以发展是全面的。但为了保证类的发展 的这一全面性,不能不牺牲个体( 体力劳动阶级被完全剥夺了精神领域的发展) 。 这样一来,类与个体之间便难免发生对抗。个体的片面发展在席勒那里被从道德 上指责为“错误的”,在马克思的历史哲学中却被看作是合历史规律的。因为席勒只 从个体自身着眼,所以他只看到“为了培养( 个体的) 个别能力而牺牲他( 个体) 的整体”的不对。但马克思是站在人类整体的历史发展的立场出发,所以他看到: 席勒称之为“错误”的东西,在历史哲学看来。恰恰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人类, 也像在动植物界一样,种族的利益总是要靠牺牲个体的利益为自己开辟道路的, 其所以会如此,是因为种族的利益同特殊个体的利益相一致,这些特殊个体的力 量,他们的优越性,也就在这里”。“因此,个性的比较高度的发展,只有以牺牲个 人的历史过程为代价。姗当然,人毕竟不同于动物。在动物界,牺牲个体以保证 种族的利益是一种永恒的现象。在人类,通过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可以改造环境和 改变人自身。因此牺牲个体以求得整体( 族类) 发展并不是人的发展的永恒现象。 马克思说:人类才能的这种发展虽然在开始时要靠牺牲多数的个人,甚至靠 牺牲整个阶级,但最终会克服这种对抗,而同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克服类 与个体的这种“对抗”,使类的发展“同每个个人的发展相一致”,只能在未来共产主 义社会里实现。当人类达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在实现了私有制、阶级和旧式分 工完全消灭的时候,类与个体的对抗便会消失,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状 况便会到来。 马克思把这种人的全面发展的状况称之为体现未来社会本质的“原则”a 在共 产党宣言中,他把那代替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旧社会的未来的联合体界定为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资本论中,他宣布社会主 马克思思格斯垒集 第2 6 卷第2 分册第1 2 5 页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l 第2 6 卷第2 分册,第1 2 5 页 ,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_ _ _ _ _ _ - -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i _ _ _ _ i _ _ _ _ 一 义和共产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的、以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原则的社会形 式”。o 当然,为了达到这样一种境界,要经历一个迄今尚未结束的漫长历史过程。 这个过程的每一个大的阶段都显示出入是如何一步步走向他的全面发展的。如果 以人自身的发展为坐标来给这个过程划分阶段,那么我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三 大阶段:建立在只有自然分工基础上的原始的全面的人;旧式分工支配下的片面 发展的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 1 原始的全面的人。原始社会的早期,人的发展状况之所以能够“全面”,因为 还没有脑体分工出现,从而没有这类分工带来的人的片面发展的种种优点( 集中 起来说,就是人类的才能因分工而得到大的发展) 和缺点( 人因此而走向片面发 展,不但体力劳动阶级是片面,剥削阶级也同样是片砸完全脱离物质生产实 践的片面) 。马克思所设想的真正的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这种原始的全面,因为前 者是以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极大丰富为前提,从而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发展能够达到很高的水平。所以马克思这样评价原始的全面:“在发展的早期阶段, 单个人显得比较全面,那正是因为他还投有造成自己的丰富的关系”,“留恋那种原 始的丰富,是可笑的,相信必须停留在那种完全空虚之中,也是可笑的”。这时 候,个体不可能从整体区分开来单独进行活动,就是说,他是完全没有独立性的。 一方面,这是因为生产力的低下,自然界及其规镎的作用还是作为一牵争钋部的神 秘力量主宰着人们的命运。另一方面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人们以血缘关系为 纽带构成的社会共同体具有自然发生的性质。这一切使人的活动局限在极其狭隘 的领域。在自然因素对人的活动起绝对的决定作用的条件下,单个人的生存离开 集体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人的依赖关系”( 没有独立的个人,个体完全依赖于整 体) 是此时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 2 1 日式分工条件下片面发展的人。开始出现于大约距今6 7 千年前,那时候, 原始社会发展到了末期,人们的劳动生产率达到可以实现脑体分工的水平。这意 味着,人类作为整体有可能使自己加速发展,条件是:它的一部分( 大多数) 成 员专门从事体力劳动,而让另一部分( 少数) 成员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 精 资本论) 第1 卷,1 9 7 5 年版第6 4 9 页 ( - 5 克思思格斯全集 第4 6 卷上,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0 9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神) 劳动。人类的才能确实因此获得空前发展。当然,人类为此付出了代价:在 私有制和阶级统治下,在分工中专门从事体力劳动的那些个体会被奴役、牺牲。 但人类整体却因此而得到以往几十万年历来能有过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为 在没有这种分工的原始社会里,要使劳动生产率提高l 需要一万年,而有了脑体 分工的铁器时代,每百年便可提高4 左右。但是,人类的个体的发展却因此种分 工而变成片面的人了 在迄今为止的阶级社会里,那些受旧式分工支配的片面发展的人又经历了两 个阶级:前资本主义阶段与资本主义阶段。在前资本主义阶段封闭的自然经济 把人限制在狭窄的天地里,“人的依赖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在资本主义阶段, 由予商品货币关系占据支配地位,阻往限制个人交往的血缘关系、等级差别被打 破,而劳动力也同其他生产要素一样成为劳动者自己可以支配的商品。这时候, 孤立的个人( 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产者与无产者) 终于在历史过程中第一次出现 了。他们在摆脱前资本主义的封建宗法共同体的依附关系的意义上,都是具有独 立性的个人然而在无法摆脱商品货币关系的支配的意义上,他们仍然不是真正 有独立性和个性的人。“人的依赖关系”和“以物( 商品货币关系) 的依赖性为基础 的人的独立性”这同样是受旧式分工支配的片面发展的人。所不同的是,后者 为人类走向第三阶段的真正全面发展的人准备好物质基础。 3 全面发展的人。从历史哲学的观点看,旧式分工使人类有了物质劳动和精神 劳动,创造出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一历史事实表明:人类以脑体分工的方 式把无数劳动阶级个体的时间( 通过免除了体力劳动的统治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 生产) 转化为类的多方面发展空间。马克思的“时间是人类发展空间”的命题在这里 得到了证明。但是这个真理性命题只是适用于类,却不能在劳动阶级身上实现。 他们没有全面发展自己的可能,因为他们除了吃、睡之外,全部时间都用在谋生 上。他们的剩余劳动全部被别人拿走,也就是拿走了他们自由发展自己的时间。 没有时间,也就没有全面发展的空间。所以马克思认为,只有在消灭了私有制和 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里由于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并成为社会财富,人们的工 作时间极大缩短。而自由时间大大增加,所有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才是可能的。 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在另一个地方,马 克思也用“人类最全面发展”的提法。例如1 8 7 7 年,马克思在给“祖国纪事”杂志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_ - - _ _ - _ i _ - - - - - _ _ _ l _ - _ _ - _ - _ - _ l -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_ _ - - - - - _ _ _ _ - - - _ _ _ _ i 编辑部的信中把共产主义社会称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 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即是“每个人 的自由发展”。o 二、马克思“人的全面发晨理论”的基本内涵 “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被马克思看作是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 在什么是“全面发展的问题上,国内学术界存在着许多争论。我们今天谈论马克思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初步理滴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来源之后, 有必要澄清马克恿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 ( 一) 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在什么是“全面发展”的问题上,目前国内研究这一问题的论者大多强调的是两 个方面,其一是社会关系方面向全面性的发展,或者是人的类特性的发展:其二 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除此以外,有的论者还加上了“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和“自 由个性的充分发展”等等。其实,自由个性的发展是比人的全面发展包容更广的一 个概念,换句话说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是包含在自由个性这个概念之中的。这可以 马克思的原话为证。在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发展的第三阶段称作是: “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 上的自由个性。”o 由此可见。把自由个性的发展作为入的全面发展的个要素是 不适当的。其实,自由个性也就是自由人,它应当是一个综合性概念,人的全面 发展是实现自由个性的一个基本条件,因而是包含在自由个性这个概念之中的。 尽管自由个性也是要发展的,但这一发展的内容不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内容所能完 全涵盖的,因为个人的自由除了主体条件以外,还需要社会条件等因素才能实现。 至于“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这一理想同样不能包含在“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中 因为,一则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就是自由人的状态,二则“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 主体素质的发展,而“个人价值的全面实现”则需要把主体素质付诸予生活实践的过 程,是实践的一种结果。因此,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不过,仅仅把人的全面发展归结为人的类特性的发展和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l 第1 9 奄人民出版社第1 3 0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 6 卷( 上) , 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0 4 页 1 0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那是很不够的。我们不妨看看马克思是如何论述这一问题的。他在论述人的发展 的第二形态时指出。“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在这种 形态下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谣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 力的体系。”紧接着马克思又把个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自由个性的基础之一来论述。 回这就是说在马克思那里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全面”这个概念实际上包含了以下四 层含义:( 1 ) 个人需求的全面性。即马克思所说的“多方面的需求”所谓多方面 的需求,就是需要不仅仅是低级的物质需要或生存需要而且还包括各种发展需 要。这是人的全砸发展的逻辑起点。( 2 ) 个人能力的全面性。也就是人有着多方 面的才能,有能力创造和享用各种价值。( 3 ) 个人关系的普遍性。个人之间形成 了普遍的物质变换即个人的劳动社会化了,因此人与人的联系突破了以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狭小共同体的局限,使所有人通过物这个媒介连结在了一 起。( 4 ) 个人关系的全面性。在人与人之间这种普遍的物质交换的基础上,形成 了包括物质关系和其它社会关系( 如政治关系、法律关系、伦理关系、文化关系 等) 在内的全面的、丰富的联系。人与人之问这种普遍的、全面的关系的发展, 就是人们所说的人的类特性的发展,也就是人的社会性的发展。 由此,我们有必要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这四层含义作进一步的探析。 ( 二) 个人需求的多方面发展 个人需求的多方面的发展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是我们理解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关键所在。 马克思提出“多方顽的需求”、或“丰富的、人的需要”、或“人的需要的丰富性” 等等都是针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人的真正需要的压抑和扭曲,对其造成的劳 动者需要的粗陋性和资产阶级的那种“考究的需要”的虚假性而言的。人的现实需要 的结构反映着人的生活方式的性质和人的发展水平资本主义在初期把劳动者的 需要压低到动物性需要的粗陋水平时,劳动者的生存境况和奴隶是没有多少区别 的。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劳动日的缩短、闲暇时间的增多,使需要有可能向多 方面发展时,传播媒介为谋利而制造的虚假需要又掩盖了有利于人的生存发展的 真正的需要。资本的本性就是要攫取剩余价值,因此它既“利用考究的需要来进行 马克恩思格斯全集第4 6 卷上) 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版第1 0 8 页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投机”,又“利用粗陋的需要,而且是人为地造成的粗陋需要进行投机。 。在资本主 义私有制的范围内,“每个人都千方百计在别人身上唤起某种新的需要,以便迫 使他做出新的牺牲,把他置于一种新的依赖地位,促使他进行新花样的享乐,从 而使他陷于经济上的破产。每个人都力图创造出一种支配其他人的、异己的本质 力量,以便从这里面找到自己本身的利已需要的满足。因此,随着对象的量的增 长,压制人的异己本质的王国也在扩展,而每一个新的产品都是产生相互欺骗和 相互掠夺的新的潜在力量。随着人作为人越来越贫穷,人越来越需要货币,以便 占有这个敌对的本质,因此,对货币的需要是国民经济学所产生的真正需要,并 且是它所产生的唯一需要。”o 马克思这段话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需 要的特性,揭露了资本对人的需要的扭曲。虽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焉要也显示 出了某种表面的多样性。但这种多样性的需要常常表现为花样不断翻新的享乐需 要其背后的真正需要就是对货币的需要。所以,从总的来说,在资本主义条件 下,需求的多面性,总是要带有资本的拜物教的味道,真正人的需要的多方面的 发展总还要受到资本利益的种种限制。由此也决定了无产阶级解放的任务之一 就是要使符合自己生存发展的真正需要从资本的扭曲和压制下解放出来。 社会主义作为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建立的社会形式,其人的需要的特点 应该是物质需要或生存需要的紧迫性和相对重要性在下降,而发展循要和精神需 要的重要性在上升。这样,所谓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和多面性,就是除了物质需要 ( 包括生存性的物质需要和享乐性的物质需要) 以外,社会关系方面的各种需要 和精神生活中的各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和发展、超越的自由需要等等,都应逐 渐展现在人的现实的需要结构中。这样一种需要结构,才是完满的人或自由的个 性所应具有的需要结构。没有这样一个丰富的需要结构,人就很难发展出一个全 面的能力体系,也很难造就一个根本不同于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方式,并且很难 把自己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生存境界。所以,马克思说道:“人的需要的丰富性,从 而生产的某种新的方式和生产的某种新的对象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具有何等的意 义:人的本质力量的新的显现和人的存在的新的充实。”雪我们所以把人的需要的 多方面发展作为目的,其根据也在于此。 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2 人民出版杜1 9 7 9 年版第9 1 5 页 人民出版社t 9 7 9 年版,第8 5 更 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敝第9 l 、8 5 页 由东大学礤士学位论文 ( 三) 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 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恧发展思想中强调最多的一个价值 目标。但对此,过去人们常把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理解为一切分工的消灭,理解 为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干而且是行行都要干( 这被理解为分工消灭的标志) 。 笔者认为这样的理解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因而也是不科学的。 我们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生活是越来越复杂了,而这种复杂性的一 个重要表现就是分工越来越细了。且不说物质生产领域,就是单纯的科学研究领 域,今天也不是能够用三百六十行概括的了。现在所谓知识的大爆炸,就是这种 分工越来越细的结果。在知识大爆炸面前,不仅不同学科领域的人之间有一种“隔 行如隔山”的感觉,就是同一个学科,但不同专业的人之间,要想使学术上完全沟 通也是相当困难的。所阻,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1 8 、1 9 世纪那种百科全书 式的学者是再也难以产生了。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知识量的巨大增长以外, 就是个人生命时间的有限性和个人大脑的有限性。这种局限性决定了人们在一生 的有限时间内只能利用有限的信息,因而也只能活动在有限的领域内。 那么如何理解马克思的消灭分工思想呢? 笔者认为,所谓消灭分工应该是指 消灭旧式的分工,即导致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的分工。而这种分工最主要的就是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工、生产资料的占有和管 理与使用生产资料从事直接劳动的分工。这些导致阶级划分的分工,随着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终有一天会被消灭。恩格斯曾经指出,“正是由于这种工业革命,人的 劳动生产力才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以致在人类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创造了这样 的可能性:在所有的人实行明智分工的条件下,不仅生产的东西可以满足全体社 会成员丰裕的消费和造成充足的储备,而且使每个人都有充分的闲暇时间去获得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科学、艺术、社交方式等等中一切真正有价值的 东西;并且不仅是去获得,而且还要把这一切从统治阶级的独占品变成全社会的 共同财富并加以进一步发展。为阶级差别辩护的最新理由总是说:一定要有一个 阶级无须为生产每天的生活必需品操劳,以便有时间为社会从事脑力劳动。这种 废话在此以前曾有其充分的历史合理性,而现在被近百年来的工业革命一下子永 远根除了。统治阶级的存在,日益成为工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同样也日益成为 山东大学礤士学位论文 科学和艺术发展,特别是文明社交方式发展的障碍。”o 恩格斯这段话充分说明, 消灭阶级并不消灭一切分工因丽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什么都能干,而是指人除 了从事物质生产劳动以外,还能够从事科学、艺术和社会活动等。这一点,恩格 斯在反杜林论中讲的更为明确。他说:“只要实际劳动的居民必须占用很多时 间来从事自己的必要劳动,因而没有多余的时阃从事社会的公共事务劳动管 理、国家事务、法律事务、艺术、科学等等,总是必然有一个脱离实际劳动的特 殊阶级来从事这些事务:只有通过大工业所达到的生产力的大大提高,才有可能 把劳动无例外地分配于一切社会成员,从而把每个人的劳动时间大大缩短使一 切人都有足够的自由时间来参加社会的理论的和实际的公共事务。因此,只是在 现在,任何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才成为多余的。”o 由此看来所谓个人能力的 全面发展主要指人的劳动能力、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艺术 创造能力:如果从抽象的意义上讲就是个人的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能力, 也就是个人创造物质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和入的价值韵能力。 不过,从主体地位来讲,个人的能力不仅是价值的创造、生产能力,而且还 应该是价值的享用能力。因为,主体之所以是主体不仅由于他能驾驶客体,而 且还由于客体是满足他们需要的对象。如果人被仅仅看作是生产者而看不到还是 消费者,那么人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主体。马克思曾经痛斥“资产者把无产者不是看 作人,而是看作创造财富的力量。资产者还可以把这种力量同其他的生产力 牲畜、机器一进行比较。”盘在马克思看来,把人仅仅看作“生产力”就是把人当 成了“物”,就是“用别的主体代替了真正的主体”。当然,人的消费能力的发展也 必须是全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