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五四小说人物名称研究.pdf_第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五四小说人物名称研究.pdf_第2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五四小说人物名称研究.pdf_第3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五四小说人物名称研究.pdf_第4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五四小说人物名称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本文以五四小说中重要人物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名字称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 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之上,揭示人名所体现出来的五四文化特色和五四作家个性。全 文分为六个部分,具体框架如下: 导言:五四小说人物名称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本文认为,系统地分析五四 小说中的人名,有助于研究五四小说人物、五四文化以及五四作家个性,有重要的 研究价值。而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章:五四小说人名的源流研究。本文把研究的视角回溯到中国传统小说人 名的分析之上,指出五四小说人名对中国小说命名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并在此基础 之上进入对五四小说人名的具体分析。 第二章:五四小说人名的形式分类。本文在大致分为完整型、残缺型和模糊型 三类,并相应在风格和意义两方面作出简要分析。 第三章:五四小说人名所体现出来的五四特征,即其与其他时代小说人名与众 不同的地方。此一时期的小说人名存在着两个特色,首先是过渡性,即传统文化与 现代文化、“中 与“西”的交融共存;其次是人本性,就是以人为中心,肯定人 性,确立人的主体性地位。 第四章:人名所包含的五四作家个性,主要以鲁迅、郁达夫及五四女作家为研 究对象。鲁迅小说中的人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是作家战斗武器之一;郁达夫笔 下的人名采用西方字母,是其个性张扬、内心孤独的表现;五四女作家小说中的人 名显得高雅优美、细腻温柔。 结语:简要提及五四小说人名作为标志符号所具有的偶然性和必然性,以及对 后来文学命名的影响。 关键词:五四小说;人物名称;传统文化;现代文化 a b s t r a c t t l l eo b j e c t so fm i st h e s i sa r em en 锄e si nm a y4 mn o v e l s ,砌c h 黜i m p o r t 觚t 趾d s p e c i a l 0 1 1 1m eb 弱i so fr e s e 鲫c ho fm ec o n s t l l l c t i l r e 锄dc 0 n t 朗t ,t l l i sm e s i st r i e st 0e x p l a i l l t l l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m a y4 n lc u l t u r e 锄dm 6p e r s o n a l i t ) ,o fm e 、r i t e 鸺i nm a tt i m e t h e 廿l e s i sh 嬲b e e nd i v i d e di n t os i xp a r t s 弱b e l o w : i n 饥) d u c t i o n :t l l ev a l u e 锄dt l l ep r e s o n ts i t u a l i o no fm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l l en 锄e si n m a y4 t l ln o v e l s t h e 锄a l y s i so f l en 锄e ss y s t 锄a t i c a l l yi su s e 如lf o r l es t i l d ya b o u tm e f i g u r e si nn o v e l s ,t l l ec u l t u 】旧锄dm ec h a r a c t 耐s t i c so fm em a y4 m t h er e s e a r c hi s v a l l l 乏出l e ,h o w e v m es p h e 坨o fl e a r i n gi sn o tv e r ys u 伍c i e n t c h a p t e r1 :r 翳e 疵ha b o u tt l l es o u r c e 肌dc 0 u r s eo f l en 锄e si nm a y 4 t l ln o v e l s t h e m 髓i st 啪sb a c k 廿l ev i s u a l 觚西et 0m en a m 懿i nn l ec h m e s e 仃j 挝i “o n a ln o v e l s ,w h i c hi s i 1 1 l l 嘶t c d 锄dd c v e l o p p c di nm a y4 n ln o v e l s 0 i i l 廿l eb 弱i so ft l l a t ,t l l et l l e s i ss 卸p e di n t o m ep 枷c u l 盯锄a l y s i so fm a y4 t l l v e l s c h 印t e f2 :吐l ec l 鹊s i f i c a t i o ni i lt y p e so fm en 锄韶i nm a y 4 mn o v e l s t h en 锄鼯a r e d 鹤s i f i e di n t ot h r 咖懿:i n t e 伊a t e d 舭m 韶,i n c 0 m p l e t 。d n 锄懿锄di i l d i s t i n c t c d n 锄a b o u t 廿l a tt l l r 帅e s ,m em 船i s 觚a l y s i s e sm en 锄船i ns t y l e 髓dm 砌n g c h 印t e r3 :m ed i f i 研e i l c e so f t l l ec h a r a c t 耐s t i c si nm a y4 t l ln o v e l s ,c o m p a r e dw i mt h e n 锄e si 1 1o t l l e rt 妇e s t h e r ea r etw oc h a r a c t e d s t i c s :t r a n s i t i o n锄dh u m a n i s m t h e 仃肌s i t i o na p p e a r sm a tt l l es i m u l t a n e o u s 觚dc o e x i s ti n 仃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i l 】广e 锄dm o r d e n l “t 毗e a l s oi ne a s t e r n 锄dw e s t 钟n t h eh 啪觚i s m ,w h i c _ hc e n 虹a l i z e do fh 啪a n ,d e f i n e s l ei m p o r t 锄ts 觚so fh 哪觚,a n ds 仃髑s e sh 啪柚i 咄 c h a p t e r4 :l e 、d t e r sc h a r a c t 耐s t i c si nm a y4 mn o v e l sw m c h l en 锄铝嘶l s m i t i t m a i l l l y 跚a l y s i s e sl ux l m ,y ,ud a 如锄d 廿1 0 s ef 锨a l ew r i t e r si nm a y 4 t 1 1 h ll ux l l i l s n o v e l s ,t l l en 锄e sa r ea b u d a n t 州t l lc o n t e n t ,d e 印g o i n gi nt l l o u 曲t ,、m c ha r e l ew e 印o n s o ft l l ew r i t i i ly r ud a 一如sn o v e l s ,m em m 骼盯ec o n s i s t e db yw e s t e n la l p h a b e t s ,w h a t 吣i l i l i tn l ep u b l i c i z a t i o na i l dl o i l l y n e s so f l e 嘶t 既i i lm ef i 伽【l a l ew r i t 锻n o v e l s ,t l l e n 锄e sa p p e 盯g e n t e l ,f i n e ,s m o o m 锄de x q u i s i t e c o n c l u s i o n :m ec h 舭c e 觚dc e r t a i n t yt l l a tm en 锄e st u mu p 嬲s i g n s ,觚d l ea 彘c t s a b o u tm en 锄e si nm a y4 mn o v c l s k e y w o r d s :m a y4 t l ln o v e l s ;n 锄船;仃a d i t i o n a lc u l “l r e ;m o d 锄c u l t i l r e i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应莉 日期:2 闪孚年年月f 矿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蒙萄 作者签名:霞乖 日期:2 1 7 甥年峰月,釉 导师签名: 同皖谢 日期m 势斗月f 朋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重诠塞堡交卮堂卮! 旦圭生;旦二生;旦三生筮壶! 作者签名:蒙嵇 日期:2 楣年牛月f 筠 导师签名:1 鼋观暗 日期:2 。8 年中月r 形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导言 ( 一) 五四小说中人物名称的研究价值 人名是代表生命个体的专用符号,是人类符号文化中的一部分,而符号文化则 是人类行为和文明的重要单位。美国学者怀特在文化科学中指出:“一切人类 都是在使用符号中产生的。正是符号把我们的猿类祖先转变为人,赋予他们人性。 只有通过使用符号,全部人类文明才得以产生并获得永存。正是符号使人类的婴儿 成长为完人一切人类行为皆使用符号而构成,或依赖于它。人类行为是符号行 为:符号行为是属人的行为。符号就是人性之全体。 人物名字是语言符号的一种, 从社会功能上是相互识别和交际的工具,在哲学意义上则是人物个体存在的象征标 志,是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按照索绪尔的理解,符号的能指( 名字) 和所指( 人) 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产物。可当这种“约定俗成”的“任意性经 过人类在悠久历史中的反复和强调,就形成了特定民族的文化模式,积淀在民族精 神和民族文化之中,并成为后者的形象代表。 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名字就是如此,它不但和日常生活中人名一样具有标志性 和区别性的特点,更是特定时代文化影响下的产物,从一个角度彰显着命名者即小 说家的情感心理、创作特色,在人物的形象塑造上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和中国 传统小说中的人名相比,五四小说中的人名更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因为小说从五 四开始被誉为“人学 ,人物名字与“人”的关系更为紧密,不仅仅是标志性的符 号,还代表着人物自身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文化修养等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 制约着人物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及命运前途。由此出发,中国五四小说研究者 无法漠视名字这个特殊的文化“元素对五四小说家的创作思维的直接影响,无法 否认姓名艺术在小说人物塑造中的特殊作用,也无法抹煞它在小说整体审美价值中 的地位。 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文学创作中,人名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受到特定时代的 政治思潮、社会气候、文化变迁乃至经济状态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五四 正处于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传统的封建文化和以西方资本主义 文化为主的现代文化同时在现代中国这一文化场内以各种面目融合存在,而其中小 说人物的名字作为文学作品的一个细微的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五四文化的 内容,成为五四文化的镜像之一。因此,五四小说中的人名既追求人物自身的价值、 。l a 怀特:文化科学,沈原等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9 月版,第2 2 页。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是五四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符号实践;又带有不少传统文 化的余绪,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如五四文化一样存在着相当程度上的过渡性。人物名 字是一个独特的窗口,透过它可以把握五四文化、五四文学的精神和脉搏。 另外,五四小说人名研究也是五四作家个性研究的一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犹 如一阵春雷响彻在沉睡了几千年的旧中国,惊醒的知识分子开始拿起自己的笔,用 小说书写着那个特定历史阶段和特定文化时空的人的思想状态和价值追求。因此五 四时期小说开始摆脱以往的边缘状态,成为文学革命的重要阵地并取得文学的正宗 地位。由于五四作家往往以精神启蒙者的身份自居,他们通过小说文本来体察自身 精神状态和剖析国民人格,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也成了他们表达自身情感态度和价值 判断的一种有效的工具。而五四小说最具文化价值的地方是小说深层的启蒙文化精 神,人名以其丰富的风格意义和字面意义承担起这种“启蒙 责任,以其独特的形 式或者表达人物及作家对个性解放的追求,或者帮助作家完成对国民劣根性的批 判。同时因为作家的文化修养、教育水平、性格特征、审美情趣等的不同,作品中 的人名也往往呈现出不同的风格,成为作家创作个性的代表之一。因此,研究五四 作家的个性,离不开对其小说人名的研究,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从人物的名字称谓这一“微观”的文学、文化“元素”出发,对中国五 四小说人物形象体系中的人名进行量与质、形式与内容的分析,剖析其与别的时代 不同的“五四特征 ,以及透露出来的五四作家个性,不但可以揭示人名研究在人 物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更能为当今的五四作家研究以及五四文学研究提供一个独特 的维度。 ( 二) 五四小说中人物名称的研究现状 五四小说中人名的研究,是小说人物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从上个世纪8 0 年代 至今,学术界只有为数不多的论文,且关注对象集中在鲁迅小说中的人名。这些论 文从艺术特色、文化思想内蕴两个大的方面探讨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命名情况。 首先是艺术特色,这是研究者重点关注的对象。何振球、袁雪洪的鲁迅小说 的人物命名艺术浅探认为鲁迅小说的命名艺术有三点:一是抓住人物的特征, 如阿q 和狂人;二是寄寓意于命名中,如孔乙己、闺土;三是强烈的讽刺性,如高 尔础。夏中华、任丽芬的( 呐喊) ( 彷徨) 人物命名的修辞艺术 对鲁迅小说中 一百四十多个人名进行分类,认为这些人名运用了借代、暗喻、仿词、倒辞、双关 。何振球、袁霄洪:鲁迅小说的人物命名艺术浅探,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0 年第3 期。 圆夏中华、任丽芬:( 呐喊) ( 彷徨) 人物命名的修辞艺术,锦州师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7 年第 l 期。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等辞格,具有以下几方面艺术特征:一是人物命名成为刻划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的手段,如“豆腐西施、阿q ;二是含义十分深刻,有助于主题的开掘,如魏连 殳、孔乙己;三是寄托着作者的感情倾向,如赵白眼等。同时,在文章的末尾认为 人物的命名艺术与鲁迅的思想水平、生活积累和艺术修养有密切关系。刘平清试 论鲁迅小说人物命名问题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手法论 的角度对人物命名 进行分类:视觉手法,如阿q 、小d 、n 先生以及九斤等;声觉手法,即由拟声词 构成的名词,如古久先生;形态手法,通过常用的派生手段构成的人名,含有人物 的文化背景和身份地位,如赵贵翁、鲁四老爷等。另外霍世泓的试论中国小说人 物命名的修辞机趣从汉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小说人物名字的修 辞机趣,后两个方面涉及到鲁迅小说人物名字。在形方面,小说家“运用摹形的手 法,形象地勾勒人物外在相貌特征,又因塑造人物时总是考虑到形与神的关系,所 以摹形式命名也就深入到人物的内在灵魂”,如阿q 以及鲁迅小说中的大量的人物 绰号。在义方面,高老夫子、孔乙己等命名含义丰富深刻。傅建祥的论文鲁迅小 说人名研究三题 从三个部分研究鲁迅小说中的人名,即第一部分是人物的绰号, 抓住其外貌特征,大多具有讽刺意义,但对象大多是人们所深恶痛绝或批判同情的 对象,如红眼睛阿义、白花胡子( 药) 、红鼻老拱( 明天) 、孔乙己等,这与作 家喜欢给人取绰号的爱好相关的;第二部分是人名带有极浑厚的绍兴色彩:( 一) 根据婴孩降生时的体重命名;( 二) 以小孩出生那年祖父或父亲的年龄取名;( 三) 用一年中的某些时令取名;( 四) 以富贵或生畜命名;( 五) 以迷信说的五行缺行命 名。第三部分研究了鲁迅小说中妇女的命名。 其次是文化、思想内涵。曹斌在鲁迅小说中人名及称呼的文化透视中认 为,鲁迅对人名有着深切的人生体验,在他的笔名选择及对小说中人物的姓名选定 上,体现了他的反封建思想;在对人们交往过程中称呼的描写上,也发掘了其中隐 含的尊卑等级观念。蒋新红、李志宇的从文化视角看鲁迅小说人物命名 以鲁 迅小说人物形象名称为窗口,从形式、内涵两方面对鲁迅小说人名体系进行文化层 面的探究。在形式上面,人名体系按命名程式的不同分为代码、诨名和寄寓名三类, 内涵上则分为等第内蕴、性情内蕴、风俗内蕴和时空内蕴四个部分。陈星际的鲁 迅小说人物命名探究 从小说主要三种命名方式即辈份式命名、无名式命名和依 附式命名三个角度来探讨鲁迅小说人名的思想内含。 o 刘平清:试论鲁迅小说人物命名问题,鲁迅研究月刊,1 9 9 5 年第l 期。 o 霍世泓:试说中国小说人物命名的修辞机趣,写作,1 9 9 6 年第3 期。 傅建祥:鲁迅小说人名研究三题,鲁迅研究动态,1 9 8 7 年第8 期。 西曹斌:鲁迅小说中人名及称呼的文化透视,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 0 0 1 年9 月 o 蒋新红、李志字:从文化视角看鲁迅小说人物命名,文史博览,2 0 0 5 年6 月。 o 陈星际:鲁迅小说人物命名探究,教研天地,2 0 0 6 年4 月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另外还有一些关于鲁迅小说人名的研究文字,但基本上在对象选择范围上和研 究观点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重复,故此文不再赘述。 从以上论文可以看出,五四小说中人物名字的研究存在着以下问题: 第一,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者大都只把研究的范围局限在鲁迅小说中,未 曾把视野扩展到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小说家身上。中国五四小说家们生活的时代相 似,其作品也呈现出不同程度上的相似性,这一点在人物的命名上也体现出来。所 以,只有把研究的视角延伸到整个五四时期的大部分作家及作品上,才能更好地揭 示人物名称研究在五四小说及五四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第二,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社会历史分析、索隐法、语言学分析是研究者贯常 使用的研究方法。可是小说中人物的名字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名字有差别,并不是 一个简单的符号,不但具有后者的一般功能和意义,还和作家在命名过程中的情感 态度、价值取向、创作心理等密切相关,也是一定文化的载体和衍生物,只有同时 运用哲学、文化学、心理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多种研究方法才能全面而深入地分 析小说人物名字的特征和内涵。 第三,研究层次比较浅显。研究者大多只是从人名的字面意义或者引申意义上 来考证作家的情感意图,或者从民俗文化欣赏的角度来分析小说家笔下的人名色 彩,却很少从文化与时代的深度和广度来探寻人名这一特殊的文化“因素 。五四 文化是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特殊时期,既有浓厚的民族传统色彩,又有鲜 明的现代西方文化成分,所以只有透过人名的表面现象去挖掘其背后所代表的文化 内涵,揭示人名与五四这一特定时代的必然联系,才能如实地“还原五四人名所 具有的五四文化特色。 鉴于上述的几点局限,本文以五四小说重要人物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名字称谓为 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特点,以及人名体现出来的五四文化特色和五 四作家个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文所论及的人物名称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人物 的区别性和标志性符号,是小说家为了区别人物个体或更好地体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而给人物安排的各种标志性的标签,不仅包括小说中出现的“姓+ 名式的传统中 国人名,也包括在此基础上经过简略或延伸而来的各种人名“变种”,以及具有同 样标志和区分功能的人物代号、绰号等( “你“我 “他 之类的人称或或单纯的 亲属称谓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列) 。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有? 许多中国传统小说家抓住了人名字面意义与人物品性二者之间的“悖反性”, 并通过相关情节进行渲染和扩大这种差距,从而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达到了戏剧性 的效果。 2 、中国传统小说人名的封建特色 人名是特定时代文化的产物,受时代的制约而呈现出相应的特点。在封建社会 下的小说人名必然地打上了以纲常名教为主要内容的封建制度、封建文化的深切烙 印。这种封建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等级制度的反映。人名的具体用字和风格意义因人物的不同阶层而有不 同表现,例如红楼梦中同是妇人,位尊者称贾母、王夫人、琏二奶奶、薛姨妈, 卑贱者称为刘姥姥、李嬷嬷、祝妈、卜世仁娘子、周瑞家的;同是男性,主人叫做 贾政、贾宝玉、贾琏,仆人却只能是兴儿、旺儿、来旺、同喜之类粗俗简单的名字, 且随着主人心情和愿望影响而随意变化。即使是宝玉的几个小厮焙茗( 茗烟) 、引泉、 扫红、挑云、伴鹤、锄药、墨雨,用字高雅不俗,也有出典,但也说明这些人物不 过是端茶、灌水、扫花、种药、研墨的;同是丫鬟,级别高的可以拥有晴雯、紫鹃、 鸳鸯等优美高雅的名字,次要的则随便叫做二丫头、四儿、五儿,即使是贾府四位 小姐的丫鬟抱琴、司棋、侍书、入画四个名字合起来是“琴棋书画 这一知识分子 高雅生活的化身,是为了说明这几位小姐的地位和喜好,而与人物自身形象素质无 关。 第二是家族血缘关系的显现。古人的姓名系统是昔日维护血缘秩序的重要环节, 而“字辈谱”,正是象征这一血缘秩序的文化化的符号标志,传统小说中许多人物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彼此之间的伦理辈份关系。传统小说中最典型的当数红楼梦, 小说中贾府几代同堂,而每一代人物的名字都是有严张蒌姜霉小说发展史i 墨翥公; 酾斟;隧各;蝎甥理蠹捌塞岱滩;陋一于使用外i 加) 辐;琳獠;鹱碍哆;车厶仞卒 荤币量丰 二犁翁型蓁犁鬈j 摇臻。婴囊弩矿蚕堡茎荭企。鹫朔鞭雩f 旒燮翩冀 蓁剥誊艮琢。孓& 酚;基丽采凌荔雕粥搿戮巍瓤心羹梏垂谬谎蕊苍掳菜辫鞋塔墨; 掣,贸警聿荟刮是附加式人名鋈昭u 狒9 自:翻到确耐轿薹萋公绺善翼磬i 引嘣趟 色都是些 神仙精怪,因此命名很少遵循中国传统命名方式,即大多并不是“姓+ 名”形式, 而只是一种代号,取自其外在形象或身份属性,如孙悟空、唐僧、沙僧、猪八戒、 牛魔王、红孩儿、白骨精、观音菩萨、太白金星等。前三者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传统 。霍世泓:试说中国小说人物命名的修辞机趣,写作,1 9 9 6 年 x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带的家谱逐渐减少,排行也不大被重视了。 第三是男尊女卑思想的折射。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三从四德”是古代 女子生活和思想的教条,女性自己的面貌和呼声淹没在历史的滚滚潮流中,甚至连 拥有自己名字的权利也被剥夺。因此,在大部分传统小说中,女性的名字往往带有 极为浓厚的封建色彩,一般都不曾拥有自己独立的名字,而往往是取用父家或夫家 的姓而结合自己的地位而得一称呼,如鲁小姐、孙二娘、王夫人、邢氏、赵姨娘等。 当然,不少古典小说中也为女性人物安排了美丽高雅且符合自身形象的独立名字, 但这主要存在着几种特殊的情况:第一是这些美丽名字大多只是闺名或小名,传播 范围局限在一院之内;在外人的口头中只能称为小姐,而一旦出嫁,则改为夫 人、氏之类。第二是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关,如金瓶梅、聊斋志异、红楼 梦。作者的眼光聚焦在家庭琐事、儿女情长之内,描写对象是性格各异、面貌不 一的青年男女,因此许多女性得以拥有自己的名字,但这只是“个例”而不能真正 代表封建女性在历史和文学上的真实地位。第三是由人物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决定 的,即人物是妓女、艺人或者精灵鬼怪。如明时的“三言 “二拍”、清朝的才子佳 人小说及近代的人情世态小说中的妓女、艺人,以及聊斋志异中的狐怪。前两 者是封建时代中仅有的具有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女性,后者本来就非人类,不必 受到世俗文化的制约。她们都是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的边缘人物,其思想、行为及 命名传统都游走在封建文化中心之外,所以她们大都有自己的名字。 从中国古典小说命名传统来看,人名关注的焦点有一个由内向外、从浅到深的 过程,即从最初作为一单纯的人物代号并不曾与人物本质联系起来,到小说家开始 在人名上体现人物的命运性格等内外因素,到后来小说家在人名上寄托自己的政治 思想或抱负理想。这说明小说家逐渐意识到人名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小说主旨、 寄托作者理想等方面功用,人名开始作为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受到小说家 或评论家的关注。而这种变化到了五四小说中更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和深化。 ( 二) 延续与发展小说人名在五四 从古今中外的文化进程来看,许多文化变革都不是突然发生、完全涤旧迎新的, 而是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改革后很长一段时间依然还会有前一个时期文化 的余绪。五四新文化运动就是如此。历史上无数次改革的呼声和实践像百流归海般 汇聚到了五四时期终于掀起惊涛骇浪,冲刷走陈腐落后的封建文化,为以西方文化 为主的现代中国文化留下了充裕的河床。但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早已根深蒂固 于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甚至每个中国人的每条神经里,并不是一次不彻底的新文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1 、人物名字形式上的革新 中国传统小说人物的命名方式是姓前名后的形式,且都用汉字表达,有时也与 绰号相搭配。但五四时期的不少小说文本中,英文字母却开始出现在中国人的名称 当中,呈现出中西结合的特点。在这些洋化的人名当中,有些是直接采用某一英文 字母作为人名,如郁达夫南迁中的b 、k 、m ,落日中的y 和c ,郭沫若残 春中的s ;有些是与传统词缀相结合,如鲁迅小说中的阿q 、小d 、n 先生,郁 达夫胃病中的s 君、w 君、c 夫人,冰心第一次宴会中的c 教授,陈翔鹤 西风吹到了枕边的c 先生,等等。这些包含着英文字母的中国人名,和中国传 统人名相比,虽然在字面上失去了汉字本身在音、形、义方面的丰富性和扩展性, 但正是这种意义上的缺失使人名成为一个单纯的区别符号,无姓无名的指称状态也 使人物从复杂的中国家族血缘关系中解脱出来,成为小说文本中独立的存在体,这 与五四人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指向是合拍的。同时这种命名方式不同于中华民族的 命名传统,不但丰富了小说人物在命名方式方面的可能性,也体现了西方文化对中 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2 、女性名字的独立性 在人名的男女分配比例上,和中国传统小说相比,五四小说中的独立女性名称 明显增多,且越来越倾向于高雅庄重的风格。这是平等观念在小说创作上的具体实 践,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直接产物之一就是大批女作家在文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中 国女性曾经被埋没已久的呼声,而她们一个重要的创作共性就是以青年女性为写作 对象,这些美丽女性人物才得以连同她们的美丽名字成为五四文坛上一道亮丽的风 景。如冰心的澜姑、宜姑( 别后) 、亚茜( 两个家庭) 、惠姑、翠儿最后的安 息;庐隐的露沙、玲玉、莲裳、宗莹( 海滨故人) 、曼丽、彤芬、畹若( 曼丽) ; 冯沅君的媛( 春痕) 、镌华( 隔绝之后) 、莪如( 慈母) ;凌淑华的婉兰( 女 儿身世太凄凉) 、采苕( 酒后) 、芳影、淑贞、梅先( 吃茶) 、双城( 疯了的 诗人) ,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男作家笔下也有不少或质朴简单或庄重优美的女名,如鲁迅的 爱姑、子君,许地山缀网劳蛛的尚洁、商人妇中的惜官、命命鸟中的敏 明,郭沫若残春中的晓芙j 瑞华,许杰台下的喜剧中的凤、滢、娟,惨 雾中的香桂、金樱等。虽然五四男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和正式的女名并不多,但 这毕竟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证明着中国的男性知识分子开始集体性地关注女性的命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人的称呼,因而在一些人名中,特别是小名中,往往就显示出地域的特点。正因为 乡土小说作家在一种“回忆故乡 、“隐现着乡愁”的情怀中描写故乡农村的生活, 当地的命名文化自然也会在他们的小说中露出痕迹。这也是乡土小说的特色之一。 如沈从文代狗中的代狗,并不是取其卑贱、意其好养的小名,而是当地人对小 孩的一种特有的称呼习惯。“阿 在江浙一带的语言中结构能力十分强,它经常作 为词的前缀出现,用途甚广,既可以用作于人物小名来表示人物在家庭中的排行, 如阿三( 冯文炳竹林的故事) 、阿二( 许钦文鼻涕阿二、或者用于人物名字 之前以凑足音节和表示亲昵的感情,如阿毛( 桃园) 、阿长( 王鲁彦阿长贼骨 头,也可以用于人物j 下式用名当中,如王鲁彦小说许是不至于吧中的王阿虞。 另外还有许地山商人妇中的惜官,惜是人物的名,官则只是一种称呼后缀,是 南洋人对女性的习惯性称呼。 国鲁迅: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全集( 第六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2 4 7 页。 1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第二章、五四小说中人物名字的形式分类 从形式上来说,一个完整而常见的中国人的名字是由“姓”以及“名 两个因 素组成的,按照“五四 小说中出现的人名是否同时具有这两个因素,可以分为以 下三类: ( 一) 完整型人名 即“姓”和“名 两个因素同时出现,是中国人名的完整形式。如鲁迅笔下的 夏瑜、华老栓、吕纬甫、魏连殳、高尔础,老舍小说中的李应、王德( 老张的哲 学) 、赵子日( 赵子日) ,冰心的何彬( 超人) ,郁达夫的于质夫、王亦安( 茫 茫夜) ;王鲁彦的王阿虞( 许是不至于吧,台静农的汪二、蒋大( 拜堂) 等等。 在中国传统姓名文化中,“姓 代表血缘、祖根、家族、群体,是一个“共名 ; “名”代表生命个体,是一个“专名”。姓前名后,姓上名下,姓大名小,姓重名 轻,这是中国传统人名文化的重要特色,体现出民族传统文化崇尚共性、注意群体, 以个人对社会和民族的贡献为人生意义的价值观。“所以中国传统人名符号,从根 本上说是一种群体意志、家长意志的体现。”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转型的过程 中,姓氏所具有的政治色彩、宗法色彩与贵贱色彩已逐渐消失,而只具有血缘意义 和民俗文化色彩。因此在这些姓氏当中,除了极少数的“姓 有特殊用意( 如华老 栓的“华”、夏瑜的“夏 ) ,大部分的姓都是在众多中国传统姓氏中随意选择,并 没有尊卑贵贱之分,正朝着单纯的符号方向发展。 对这一类人名的“名 ,可从其字数和风格两个方面来分析。按“名 的字数 分类,可分为两个字的双名和一个字的单名两种。在这一时期的小说中,双名的数 量比单名多,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从取名的实际考虑出发,双名更不容易与 其他小说中的人名混淆、重复,作家只有设法为人物安排一个独一无二的名字,才 能体现人物的个性,才能达到区别于其他人物的最初目的;其次从名字的信息含量 来说,双名所包含的信息比单名更多,有时更能达到“1 + l 2 的效果;再次就 是因为从音节的长短、频率来说,双名比单名更舒缓,更有一种亲切感,符合作者 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而从“名 的风格上看,在这一类型人名当中,大部分都是人物的正式用名, 即学名,显得高雅不俗。在中国人的姓名文化中,人物到了入学的年龄就会在正式 。王泉根:中国人名文化,团结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版,第2 页。 1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场合开始拥有并使用学名,如夏瑜、魏连殳之类,一般都代表着人物的知识份子身 份或者是接受过一定的现代教育,生活的环境也往往是城市或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的乡镇。而少部分如王阿虞、汪二、蒋大之类的名字,在选词用字上都显示出极为 明显的乡土色彩,一方面是一定地域文化的影响( 如王阿虞体现了江浙东地区喜用 “阿”字命名的姓名文化) ,另一方面是因为人物低下、平凡的身份限制( 如汪二、 蒋大) ,作家往往只能给人物“安排 一个粗俗、简单的名字,也遵循了中国人用 数字排行命名的传统习惯。 小说中的绝大部分人物都只有一个正式用名,只有少数心无点墨、附庸风雅、 不学无术的人才有字或号,往往成为作家讽刺嘲笑的对象。如高老夫子中的万 瑶圃,别号“玉皇香案吏 ,取自唐代元稹以州宅夸于乐天:“我是玉皇香案吏, 谪居犹得住蓬莱。”此人以诗人自喻,却实际上是一个肤浅苍白、思想腐朽的人物。 ( 二) 残缺型人名 即只出现“姓”与“名”因素中的某一个,或者独立指称人物,或者与其他语 素相搭配。 1 、省略型人名 这里指作家有意省去了人物的“姓 ,只以“名 相称,如涓生、子君( 伤逝、 露莎( 海滨故人) 、嫒( 冯沅君春痕) 、香桂( 许杰惨雾) 。 在中国人传统的称谓习惯里,采用何种称呼一般因不同的场合而定。在正式场 合里,人们要么使用人物的姓名全称,要么在姓之后加以一定的尊称或身份标志, 这说明“姓 这一称谓因素是不能忽略的,因为它代表的是人物的家族血缘关系, 有时也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指明了人物在社交群体中的具体位置。而在非正式场合, 特别是关系比较亲密的人物之间,则往往省去其姓氏,以名相称,在同辈之间相互 使用可表示关系的亲近友好,而当长辈用之称呼晚辈时,则流露出长辈对晚辈的爱 怜和疼惜。因此,作家在小说中采用这种称呼方式,一方面可以透露作家对人物的 某种情感态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人物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使读者在一种近乎于 亲情或友情之类的心理氛围中感受人物的悲欢离合,并对人物做出更有情感倾向的 解读。同时,简单考察五四时期的小说人物名称,不难看出,这一类人物名称的指 称对象一般都是青年或孩子,和人名全称相比。音节更加短小轻快,更符合人物活 泼可爱、朝气蓬勃的生命状态和思想状态。 1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表的新一代知识精英相信只有国民精神的解放才会有社会的革新进化,就需要在传 统文化的劣根上动手术,把现代国人从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专制主义文化 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因此,和刚才所列的名字以及本文第一章提及的晚清小说中的 人名( 如华兴、华复、辛纪元等) 带有极明显浓厚的政治色彩不同,“科学”、“民 主”、“自由 、“独立”之类的字眼并不曾出现在五四小说人物命名中,它们都以更 为含蓄内敛的形式来完成五四作家对现代化的追求。 这是与五四这一特殊时代氛围和文化土壤相关的。和中国传统小说以及五四以 后的小说人名相比,五四小说中的人名具有五四时代自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它叫 做“五四特征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人名的形式和内容上,同时 受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相互作用,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的产物,因 而具有过渡性;另一方面,作为“人的发现”的重要成果,许多人名开始摆脱外在 束缚,集中于表现人自身的各方面信息,关注人的主体性地位,笔者把这种特点称 为人本性。 ( 一) 过渡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存 “姓名是社会的产物,文化的产物,它在积极反映社会内容、反映民族文化和 民族历史的同甘共苦时,也会在不同程度上直接、间接地受到后者的制约。姓名的 内容就是符号化的社会内容、文化内容和历史内容。 因此,五四小说中的姓名也 是五四文化的产物,反映了五四文化的某些特征,也受到五四文化的直接或间接制 约。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生,使“五四 成为一道文化的分水岭:在此之前是 宣扬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人性的封建文化,在此之后是提倡个性自由、追求思想解 放的西方现代文化。而“五四”这一道分水岭本身,却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 合物,是封建文化向现代文化过渡的中间状态。所以五四这块文化土壤是相当复杂 的,它既不像封建中国以封建文化一统天下,也不像当代中国独尊社会主义文化。 不管是封建的还是现代的,落后的还是进步的,都在这块文化土壤上以一种或谐调 或怪异的方式融合,就如同一面镜子的两面不可分割。 这是五四作家共同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正如美国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 特所说:“个人生活的历史中,首要的就是对他所属的那个社群传统手把手传下来 的那些模式和准则的适应。落地伊始,社群的习俗便开始塑造他的经验和行为。到 咿呀学语时,他已是所属文化的造物,而到他长大成人并能参加该文化的活动时, 纳日碧力戈:姓名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2 年2 月版,第5 4 页。 2 l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社群的习惯便已是他的习惯,社群的信仰便已是他的信仰,社群的戒律亦已是他的 戒律。”因此,他们既清醒地大力倡导、不懈追求西方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又 在潜意识里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即使是鲁迅,也承认自己“苦于背了 这些古老的鬼魂,摆脱不开,时常感到一种使人气闷的沉重。就是在思想上,也何 尝不中些庄周韩非的毒,时而很随便,时而很峻急。”因此,五四作家对五四文化 的书写是从两个方面铺展的,一方面是对封建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不自觉的继承依 恋,另一方面是对新文化即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追求和不同程度的审思。五四小说 中的人名作为作家创作的一部分,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存在着这种文化上的过渡性。 乡土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思想状态是五四作家集中关注的对象,并由 此形成五四文学的两大主要题材,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也分别寄生在这两 种题材之中,即以农民生活为主要题材的乡土小说更多地反映中国传统文化,而知 识分子题材的小说则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当然,这种分离也不是绝对的,有 时乡土小说也有可能受到西方现代文化的观照,现代知识分子的头脑里也可能存在 着不同程度的中国传统文化,只不过存在着量与质的区别罢了。 和相对开放先进的城市人物相比,乡土人物的思维方式、审美追求、价值判断 乃至命名风格都带有浓厚的封建文化的烙印。因为乡土中国在时代上已经跟随时代 潮流进入现代,在文化上却依然滞留于封建。因此,五四小说家在为人物命名时也 遵循了这一客观实际,为这些乡土人物安排具有一定封建色彩的名称。其中有作家 对落后愚昧国民人性的清醒的批判,也有对其原始质朴文化的不自觉的依恋。在这 一点上,五四小说中的人名与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命名风格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一 致。 但与此同时,当五四作家把视线从封建乡土转到现代城市,从无知农民转到现 代知识分子身上时,就很容易从一种现代的高度来审视人物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水 平,既表达自己对自由平等的追求,也反映作者对五四知识青年前途和命运的思考。 他们虽然偶尔免不了剖析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中残留的封建思想,但更多地还是反映 以人道主义为核心的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文化。不管是鲁迅式勇猛无畏的觉醒者,是 郁达夫式彷徨迷茫的知识青年,还是五四女作家式追求自由解放的叛逆女性,都是 “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是真正现代的知识分子,接受了现代科学思想和价值观 念,关心他人利益,关心社会前途,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备受困馁,历心迷惘, 仍坚持不懈地追求生存的意义。 这些和中国普通农民以及传统知识分子有着质的 露丝本尼迪克特:文化模式,三联书店1 9 8 8 年版,第5 页。 。鲁迅:坟写在( 坟) 后面,鲁迅全集( 第一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1 年版,第2 8 5 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吴晓东、孔庆东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6 月版,第6 0 页。 2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区别的新人物,是西方现代文化的直接承受者和发言人。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小说 人物命名因而充满了浓厚的现代色彩。 因而,从整体观照的角度来看,五四小说中的人物命名呈现出复杂性和过渡性, 这根源于五四时代的性质。 1 、等级差别和平等观念并存 一方面,许多人物特别是乡土人物的名字都蕴含了一定等级色彩。人名不仅仅 是一个人的标志符号,还有上下尊卑之别。这与小说背景的封建性质相关。如鲁迅 关于阿q 姓氏的一大段说明中就有很好的描述:阿q 当众宣称“他和赵太爷原来 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 时,“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 些起敬了”,而赵老太爷喝斥阿q “你哪里配姓赵! 并气得打了阿q 一个耳光,“知 道的人都说阿q 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 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 作者这一大段文字似乎在说明阿q 这一人物没有姓氏 的由来,但更重要的却反映姓氏所附属的等级色彩:赵这一姓氏在未庄是权贵的代 表,普通人以能和赵老太爷同姓为荣,但如阿q 这样卑下的人即使姓赵也不能承认, 更不能说是本家,否则就会给赵老太爷一家抹上不光彩的痕迹,赵老太爷才会气急 败坏地维护自身姓氏的“高贵”和“正统 。 还有一些专门的称呼词缀也和等级相关的,如“爷 、“太爷”、“老爷少爷”、 “太太、“奶奶 等明显是封建权贵的专用词,适用于掌握着一定政治、经济、文 化权威的中老年人,普通劳动者无权使用,否则就视为犯上作乱不知好歹,所以位 于等级之下的人物只能叫祥林嫂、华大妈、华老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