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 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 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圣叁邋 日期:2 翌丝兰! 二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东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 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山东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 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否盥导师签名: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用社会分层理论对抗战以前烟台社会各阶层进行了分析,从社会阶层结 构变迁的角度,展现烟台开埠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现代化进程。全 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分析了抗战以前烟台人口因素的变动与职业结构的变迁。开埠后, 烟台在国内外贸易的带动下发展成为北方一座重要的商贸港口城市。随着城市的 发展,烟台的人口不断增长,与传统社会相区别的人口特征也逐渐显现,职业结 构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开埠后至抗战以前,烟台的职业结构中始终以工商两业的 从业人口占主体,比例之高是当时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这是烟台社会发展的特 点。 第二部分以第一部分的分析为基础,以职业作为划分阶层的标准,将抗战以 前烟台的社会人群大体上划分为上、中、下三层,分别是以商人群体为主的社会 上层、以职员群体为主的社会中层和以工人、学徒、苦力为主的社会下层。社会 上层无论是就其个人所拥有的权力、财产与收入,还是声望而言,都高于其他社 会成员,所以上层对烟台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也较其他社会阶层明显。社会中 层的力量十分分散,加上阶层组织的落后,他们很少参与社会事务,所以能游刃 于上层与下层之间,起到缓和上层与下层矛盾的作用。社会下层是社会阶层结构 中最庞大的部分。与中国其他地方的社会下层相比,烟台社会下层显得有些安于 现状,很少采取激进的方式来表达其对社会的不满。社会下层展现的是一幅带着 保守漠然的面孔、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传统人的形象,他们不关心现代化,也无力 引领现代化,只是现代化的被动接受者。 第三部分从社会阶层结构的异质化程度、各阶层总量分布、阶层流动机制、 社会阶层矛盾等方面对抗战以前烟台的社会阶层结构作整体的考察。从而得出结 论:烟台现代化“开始期”的社会阶层结构已有别于传统社会“士农工商”的四 民结构,随着经济贸易和其他社会事业的现代化转型,社会阶层结构已展现出现 代化趋势,但是这一趋势若要走向成熟的现代化阶层结构还需要一个漫长的道路。 关键词:抗战以前的烟台:职业结构;社会阶层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t h ed i s s c r t a t i o nh a sh a d 蛆a n a l y s i so ne v e r ys t r a t u mi ny a n t a ib e f o r et h ew a ro f t h er e s i s t a n c ea g a i n s tj a p a nw i t ht h et h e o r yo fs o c i a ls t r a t i f i c a t i o n ,d i s p l a y i n g t h e p r o c e s so fs o c i a l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i nt h e o p e np e r tf r o mt h ep o i n to fc h a n g e so f s o c i a ls t r a t u ms t r u c t u r e n 圮a r t i c l ei n c l u d e st h r e ep a r t s : n l ef n s tp a r th a sa n a l y s e dt h ec h a n g e so f p o p u l a t i o na n do c c u p a t i o n a ls t r u c t u r e y a n t a ih a db e c o m ea r ti m p o r t a n tc o m m e r c i a lp e r ti nt h en o r t hf r o mt h eo p e nt ot h e w o r l d w i m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c i t y t h ep o p u l 砒i o nh a dg r o wg r a d u a l l ya n ds o m e f e a t u r e sw h i c ha r e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s o c i e t yb e c a m ea p p e a r i n g a n dc h a n g e s o fe c o n o m i cs t r u c t u r ea n dp o p u l a t i o nh a sa l w a y sa f f e c t e do c c u p a t i o n a ls t r u c t u r e b e f o r e t h ew a ro ft h er e s i s t a n c ea g a i n s tj a p a n , p o p u l a t i o ni nt h es e c o n da n dt h et h i r di n d u s t r y c o n s t i t u t e dt h em a j o r i t yi no c c u p a t i o n a ls t r u c t u r eo fy a n t a i i tw a ss o m e t h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f r o mo t h e rc i t i e si nc h i n a 1 1 1 es e c o n d p a r t h a sd i v i d e d p e o p l e i n t ot h r e es t r a t a a c c o r d i n g t ot h e i r o c c u p a t i o nb a s e do n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 yw e r e t h eu p p e ri nw h i c hb u s i n e s s m e nw a st h e m a i n , t h em i d d l ei nw h i c hs t a f fm e m b e r st o o kt h ef i r s tp l a c ea n d t h el o w e ri nw h i c h w o r k e r s a p p r e n t i c e sa n d c o o l i e sc o n s t i t u t e dt h em a j o d t y 啊 u p p e r w 船s u p e r i o r t h a n o t h e r si np o w e r , w e a l t ha n dp r e s t i g es ot h e yp l a y e dam o r ei m p o r t a n tp o l ei nt h es o c i e t y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h em i d d l es e l d o mp a r t i c i p a t e di ns o c i a lb u s i n e s sb e ( 且u s et h e i rs t r e n g t h w a s d i s p e r s e da n dt h e yo r g a n i z e d b a d b u tt h e yc a na c ta sm e d i a t o rb e t w e e nt h eu p p e r a n dt h el o w e r n l el o w e rw a st h el a r g e s to n ew h i c hf o r m e d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t h e s t r a t u ms t r u c t u r e t h c ys e l d o mr e s o r t e dt ov i o l e n c et oe x p r e s st h e i ru n s a t i s f a c t i o nt h a n t h o s ei no t h e rc h i n e s ep l a c e s t h e ys t r u g g l e dt os u b s i s tw i t ht h ec o n s e r v a t i v ea n d t r a d i t i o n a l i m a g e s s o t h a t t h e yw e r en o ti n t e r e s t e d i na n dp o w e r l e s st ol e a dt h e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b u t p a s s i v e t oa c c e p t e d t h et h i r dp a r th a sr e s e a r c h e dt h ew h o l es t r a t u ms t r u c t u r ei ny a n t a ib e f o r et h ew a r o ft h er e s i s t a n c ea g a i n s tj a p a nf r o mt h ee x t e n to ft h ed i f f e r e n c ei nn a t u r e ,t b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e v e r ys w a m , m o b i l i t ym e c h a n i s m ,s o c i a ic o n t r a d i c t i o n sa n ds oo n ,t h e n d r a w so u t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t h es t r a t u ms t r u c t u r ea tt h ei n i t i a ls t a g eo f t h e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o fy a n t a ih a db e e nd i f f e r c n tf r o mt h et r a d i t i o n a lw h i c hw a sm a d e u p o ft h eg e n t r y , t h ef a r m e r ,t h ew o r k e ra n dt h em e r c h a n t w i t ht h ee c o n o m ya n do t h e r s o c i a l u n d e r t a k i n g s m o d e r n i z a t i o nt h e s t r a t u ms t r u c t u r eh a ds h o w e dat e n d e n c yt o m o d e r n i z e ,b u ti th a d a l o n gw a yg o t ob em a t u r e k e y w o r d s :y a n t a i b e f o r et h ew a ro ft h er e s i s t a n c e a g a i n s t ;o c c u p a t i o n a l s t r u c t u r e ;s w a m 2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刖罱 “现代化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层次、多方向的社会文化变迁过程,是一个社会 从前现代化即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1 借用李安民先生的这句话开篇, 是想说明以往学术界有关现代化的研究将关注的焦点大都放在了经济的现代化、政 治的现代化以及教育的现代化上,而对于最能够说明社会本质特征和揭示人群团体 特征的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尽管有关当前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 分层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熟点问题,但对我国现代化“开始期”的社会阶层结 构的变迁进行考察的文章及论著并不多见,研究的问题不是仅限于阶层结构中的某 一方面,就是没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如只研究阶层结构中某一阶层的文章有邱国盛 的近代中国城市游民阶层的形成及其特点。1 与近代城市统治阶层的早期现代 化研究0 1 ,金普森、易继苍的买办与中国近代社会阶层的变迁“1 :总体上对 阶层变动作概述的有丁旭光的民国初年广东社会阶层变动简析4 1 与孙中山国 民革命纲领的实施与广东社会阶层变化嘞,李明伟的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 变研究”1 ,石秀印的晚清以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合化及其社会后果。1 以 及张仲礼主编的近代上海城市研究政治社会篇嘲等。只有崔玉婷的抗战以 前青岛华人社会阶层分析“”,是唯一一篇对城市社会阶层结构进行整体个案研究 的文章。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看,现代化必然造成社会分层结构的变迁,或者说,社会 分层结构、群体结构、职业结构的变迁与现代化的发展是同步的”。“”研究一国或 一社会的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变化、阶层的分化是不可绕过的内容。因而,我们有 必要回过头去,考察现代化“开始期”的社会阶层结构变迁,以期能从更加深刻 的层面上揭示现代化起步阶段的中国社会状况,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现代化的角 度刻画出当时社会从传统迈向现代的步履。本文选择抗战以前的烟台社会阶层结构 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是因为烟台在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典型色彩。烟台“始不过 一鱼寮耳”,“4 但在1 8 6 2 年开埠后,即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市场,在青岛开 埠前的三十多年间,烟台是山东及其邻近腹地唯一对外开放的窗口,承担着地区贸 易集散中心和贸易中转站的功能,到1 9 世纪末2 0 世纪初,烟台已发展成为一座新 兴的贸易港口城市;就全国来讲,烟台是继五口通商之后,开放的北方三大港口城 市之一,不仅贸易地位有其重要性,而且是中国较早接受西方现代化风气的城市之 一。因而,可将在这个大背景下发展的抗战以前的烟台社会视为中国社会现代化的 典型案例来考察。本文拟在纵观抗战以前烟台社会人口因素及职业结构演变的基础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上,考察烟台社会阶层结构的总体变迁,并对阶层结构转型过程中的各阶层作具体 分析,以求从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角度,展现烟台开埠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 过渡的现代化过程:并对抗战以前烟台社会阶层变迁过程中蕴含的独特的发展逻辑 予以关注,展现出烟台这座北方贸易港口城市在现代化过程中所具有的个性色彩。 一、抗战以前烟台人口增长与职业结构的变迁 关于现代化社会阶层结构的发展趋势,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两头小中间大 的橄榄型等级结构。这种结构与传统社会金字塔型的阶层结构有本质的不同,占人 口绝大多数的社会主体不是位于等级序列的最低层,而是位于阶层结构的中层,由 于这一庞大中间阶层的存在,社会将更趋于稳定。社会阶层分化的基础也由阶级分 层、制度分层转向职业分层。“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组织日 益取代家庭成为人们最主要的活动场所,诸多标志个人在生产组织中身份与地位的 职业于是成了人们最主要的社会地位标志”,“”同时,现代社会中没有以往阶级分 层、制度分层的硬性指标,个人的社会地位、社会等级的衡量标准要综合考虑多种 因素,如财富与收入、教育、权力、名誉、声望、生活方式、社会心理、人际交往 等。“由于综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因素对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进行评价,在概念上和 技术上都有相当的难度,因此研究者便试图找出一个因素替代之,这个因素要与上 述各因素有较强的相关,其自身又必须比较容易操作化。这个最终被选中的因素便 是职业”。“”鉴于此,本文采用了职业分层标准分析抗战以前烟台的阶层分化。 烟台的现代化起步于开埠以后。在这里需要交待的是。文中所论述的烟台非今 日行政区划意义上的烟台,而仅指近代史上的烟台商埠,范围并不广。在开埠初期 “商号虽多,亦多在天后宫左右,西不出圩子f - 1 ( 今西马路) ,东不越广东街,南 至奇山所北门,尚不足一里,北至海亦有数十百步不等”。“”随着经济贸易的发 展,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商埠规模才渐渐扩大,上个世纪2 0 年代末,烟台“东马 路及西马路之房,栉比鳞次。东抵东山,西则逾西沙旺矣”,但面积仍不算宽阔,“计 东西长十六里,南北宽八里”。然而,就是在这一狭长的地带上,烟台这座新型的 港口贸易城市悄然兴起,由一座传统的小小渔村发展成一座带有浓郁现代化色彩的 商贸港口城市,可谓历史性的剧变,这一剧变源于开埠后烟台社会经济的发展。经 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人口的增长、职业结构的转型。而人口变迁、职业结构转型与 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对抗战以前烟台社会阶层结构进行具 体剖析之前,有必要纵观烟台自开埠以来人口及其职业结构的演化。 ( 一) 抗战以前烟台人口因素的变迁 烟台开埠后,工商贸易的发展,不仅吸引了一些国内外商人来此经商办厂,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阏辩邀吸弓l 大批辩近焱孝重久翻来此谋生,城。泰袈模不断扩大,入口壤长速度缀俊。 癸准确了解潮裔开璋以来入翻数量的交纯比较嚣难,戮商资料关予斓台入口数量静 记述始于1 8 7 2 年。而且现有的一些相关资料的记述也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地方,对 同一时期人口数鲎的记载有相差悬殊的愤况。这一方联是因为,抗战前烟台的政权 凝褥频繁曼这,入叠绞诗羔俸无专门捉稳受赛;爰一方鬣,囊台入黼莛有较大熬滚 动性,经商者、作工者旋来旋往,没有定律,给户籍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根攒所 掌握的资料,本文选取了学糟们普遍认为可靠的一些特定年份的人阴数,对抗战前 爝金天日数量变迁状况作出大诲上的攒述。 表i :1 8 7 2 1 9 3 7 年烟台人口增长情况表 年代入口数增长率 1 8 7 2 2 7 0 0 0 1 8 8 23 5 0 0 02 9 6 3 1 8 9 13 2 5 0 07 1 4 1 9 0 15 7 1 2 07 5 7 5 1 9 0 99 5 0 0 06 8 。3 2 1 9 1 l5 4 4 5 9- 4 2 6 7 1 9 2 18 3 2 7 25 2 ,9 1 1 9 2 91 1 9 3 0 5唾3 。2 7 1 9 3 01 3 0 5 7 59 4 5 1 9 3 11 3 1 6 5 90 8 3 1 9 3 21 3 5 3 1 12 7 7 1 9 3 31 3 9 5 1 23 1 0 1 9 3 71 4 5 3 6 44 1 9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资料来源:1 8 7 2 年、1 8 8 2 年人口数出自交通部烟台港务管理局编近代山东 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 1 8 5 9 1 9 4 9 ) $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 9 8 6 年,第2 5 0 - 2 5 1 页:1 8 9 1 年、1 9 0 1 年、1 9 1 1 年、1 9 2 1 年人口数出自张玉法著中国现代化的区域 研究:山东省( 1 8 6 0 1 9 1 6 ) ,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 9 8 2 年,第6 9 9 页; 1 9 0 9 年人口数出自烟台港史,人民交通出版社1 9 8 8 年,第1 7 8 页;1 9 2 9 - 1 9 3 1 年人口数出自烟台概览( 上) ,1 9 3 7 年,第2 页:1 9 3 2 1 9 3 3 年人口数出自中 国实业志山东省( 丁都)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 9 3 4 年。第5 6 页。1 9 3 7 年人口数 系笔者据烟台概览第2 - 3 页所载各区人口数计算得来:人口增长率为笔者计算。 从上表可以看出,烟台人口在抗战以前基本保持了不断增长的势头。其中有 两个显著的增长期,第一个为1 8 9 1 年至1 9 0 9 年,这1 9 年间烟台人口增长率为 1 9 2 3 1 ,是烟台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另一个为1 9 1 1 年至1 9 2 9 年,增长率为 1 0 8 8 8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1 9 1 1 年烟台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与1 9 0 9 年相比增 长率为负的4 2 6 7 。如此之高的增长率与负增长率,都表明烟台人口增长不是自 然增长,而只能是机械增长,换句话说,烟台人口具有极强的空间流动性。烟台 人口结构中这种显著的移民特色,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抗战前 烟台人口结构中存在着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调问题。1 8 7 4 年,烟台男性人口占总人 口的8 0 左右,女性人口仅占2 0 ,“”性别比竟高达4 0 0 0 ( 以女性为1 0 0 ,男性 对女性的比例)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及附近乡间绅商络绎不绝地来烟台避难、 经商,通常都是举家迁来,女性人口渐渐增加,但性别比仍然很高。1 9 3 3 年烟台 人口中男性为9 2 5 3 3 人,占总人口的6 6 3 3 ;女性为4 6 9 7 9 人,占总人口的3 3 6 7 , 男女性别比达1 9 7 0 ,高于同期的青岛( 1 5 1 9 ) ,也高于内陆的省府济南( 1 6 0 4 ) 。 从表二中我们看出这种高性别比存在于各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的男性人口都约 是女性人口的一倍,也就是说,烟台有一半男性是单身,或者孤身在烟台谋生。 实际上,情况要比这更严重,因为女性人口中还有一部分从事娼妓业。如此高的 性别比是因为涌入烟台谋生的绝大多数都是附近乡间的农民,“他们离开了自己的 妻子和家庭”,成为这个城市的“单身汉”。由于总人口中有这批“单身汉”的存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在,家庭的数量很低。“在一个城市中如果家庭在总户数中的比例过低,就说明社 会人1 :3 极不稳定,居民的流动性很大”。“” 烟台虽然开埠较早,在商业贸易上与西方和中国其他新兴沿海城市有着密切 的联系,但传统的风俗习惯并没受到强烈冲击,家庭观念很浓厚,家庭规模大, 有的甚至几代同堂。3 0 年代,烟台家庭平均规模5 4 7 人左右,考虑到那些独身立 户者,这个数字很值得商榷。在这座城市里,一面是大批的单身者,一面是旧式 的大家庭。另一方面,抗战前烟台人口年龄构成以轻壮年为主体。在表2 1 9 3 3 年烟台人口年龄分布表中,l 1 5 岁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 0 ,1 6 5 0 岁的人口约 占总人口的7 0 ,5 0 岁以上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 0 ,充分反映出烟台是一个年轻的, 充满活力的移民城市。 表2 :1 9 3 3 年烟台人口年龄分布表 年龄组男子数女子数合计 1 1 5 岁 1 8 5 0 69 3 9 52 7 9 0 1 1 6 3 0 岁 3 7 0 1 41 8 7 9 15 5 8 0 5 3 1 5 0 岁2 7 7 5 91 40 9 34 1 8 5 2 5 0 岁以上9 2 5 4 4 7 0 01 3 9 5 4 合计9 2 5 3 34 6 9 7 91 3 9 5 1 2 资料来源:中国实业志山东省( 丁部)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 9 3 4 年,第5 7 页。 中国人有安土重迁的传统,家庭家族观念极其强烈。但是近代以来受生存环 境恶化所迫,和对都市生活的向往,一些青壮年开始背井离乡,出去闯荡。在没 有经济基础的情况下,举家迁移是不可能的,老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也不愿离开 故土,因而老人和妻儿通常被留在了乡间。世界许多地区于工业革命之后都出现 了大规模移民浪潮,与之不同,中国是在资本主义入侵之后才开始真正近代意义 上的城市化进程和随之而起的移民浪潮。现代城市人口中有高比例的移民存在成 为一种普遍现象,因而,抗战前烟台的人口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烟台现代化的 步伐。 再来看一下烟台人口的文化素质。据芝罘区志记载,1 9 3 4 年,烟台特区 1 6 周岁以上人口中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约占1 5 左右,小学文化程度人 口约占4 0 左右,文盲半文盲约占5 5 左右。”从这组数据来看,当时烟台人口 的总体文化水平并不高。这一方面是因为人口大多是附近乡间的农民,他们在进 入城市之前没有受过教育;另一方面烟台的教育文化事业并不发达,抗战以前烟 台没有一所高等学校,同时科学文化事业的落后,也无法吸引接受过高等教育的 人才来此就业。具有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术的高素质的人是社会发展的最终推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动力半数以上人口为文盲与半文盲这一现实成为烟台社会发展的沉重负担。 最初来烟台经商的是南方广帮、潮帮、建帮、宁波帮、关里帮和锦( 州) 帮 等帆船商人,他们在积累起一定资本后,就上岸建立行栈,开始长期在此从事经 商活动。继之,烟台附近各县绅商看到烟台这个地方有发财致富的好机会,纷纷 携资来烟设厂开店,没有资金的农民也来此靠出卖体力谋生活。至抗战以前,烟 台共有1 8 家同乡组织,除南方的福建同乡会、潮州同乡会、广东同乡会、宁波 同乡会,北方的东北同乡会和河北同乡会外,其余都为山东各县的,如牟平同乡 会、椟霞同乡会、蓬莱同乡会、海洋同乡会、莱阳同乡会等。由于资料的缺乏, 我们不能了解到各地移民的确切数量,但根据烟台城市发展的特点,我们可以作 出一些推测。烟台是一座小型的商贸港口城市,政治、文化事业并不发达,除外 侨外,来此的南方福建、浙江、广东等处的移民几乎都是商人,也有极少数的技 术工人,二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应该很小;绝大多数移民都来自北方,除省内外, 就是与烟台有着密切商贸关系的东北、河北等处。而国内其他省份,甚少有来此 谋生者。1 9 3 3 年烟台人口中男性为9 2 5 3 3 人,其中属鲁藉者7 4 0 2 7 人,属外省籍 者1 8 5 0 6 人;女性为4 6 9 7 9 人,其中属鲁藉者3 7 5 8 3 人,属外省籍者9 3 9 6 人,“” 男女合计,外籍者约占总人口的2 0 。与上海、青岛、天津等大城市相比,烟台 人口的异质性要低得多。 ( 二) 抗战以前烟台人口职业结构的变迁 上述各地移民聚集于烟台,从事各行各业的人口越来越多,促使烟台人口职 业结构发生转变。 烟台在开埠前,只有奇山所城与天后宫附近的商业区两处居民点。所城里人基 本上以渔业和农业为生,商业区为从事进出口贸易的行栈和少数客栈,因而开埠后 烟台的职业构成很简单。从下面两个表中可以看出,到1 8 9 1 年时,烟台的职业类 别已有显著增加,但十年后的1 9 0 1 年烟台职业结构并没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只是 部分职业的从业人口在数量上出现了一些消长。下面两表中,烟台从业人口主要由 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为苦力、工人。在1 9 0 1 年前这部分几乎全部是与码头航运 业相关的装卸工、舢板工,数量非常大,约占从业人口的一半。因为在1 9 0 0 年前, 烟台的工业寥寥无几,只有几家缫丝作坊和一家丝织工厂。在这一时期唯一值得关 注的是铁业工人数量的大大增加。“据说1 8 8 2 年就业人数为五百人。到今天,估计 已达五千人了”。3 为何在当时其他工业都不发展的情况下,铁工却越来越多呢? 在 烟潍公路建成通车之前,烟台商埠与内地交通多为崎岖山路,货物运输只能靠马拉 大车和驴骡驮运,“每天到烟台的驮货的骡子达三千头左右”,嘶1 从而为牲畜钉挂铁 掌的打铁业渐趋兴盛,可见当时烟台作为山东省的土货出口和洋货进口集散中心的 繁荣。另一部分从业人口集中于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等各类商号和少数油坊。 山东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1 8 9 1 年时为1 6 0 0 余家,从业者达1 5 0 0 0 余人,其中包括小摊贩5 5 0 0 人,约占当时 埠内人口的4 6 5 。除上述两部分外,从业最多的要属鸦片烟馆与娼妓业,二者1 8 9 1 年时占从业人口的3 3 ,1 9 0 1 年上升为4 1 ,比例非常高,说明旧式商业文化中 的痼疾在现代社会依然盛行,成为新社会发展的毒瘤。 表3 :1 8 9 1 年烟台从业人口分布表 行业或职业经营业户从业人口占从业人口( ) 装卸工人与他工人 1 0 6 5 0 3 2 8 商店( 含少量油坊) 1 6 5 09 6 2 02 9 6 小摊贩 5 5 0 01 6 9 港内驳运舢 1 2 0 0 ( 只)2 4 0 0 7 4 私人公寓 4 3 52 1 7 56 7 妓院 2 4 57 4 52 3 海关和衙门雇员 3 5 01 1 鸦片烟馆 1 3 23 2 01 o 客栈 5 02 6 00 8 学者和学士 2 5 00 8 洋行本地雇员 2 3 0o 7 总计 3 2 5 0 01 0 0 资料来源:d e c e n n i a lr e p o r t s ,1 8 8 2 - - 1 8 9 1 ,c h e f o o ,p 5 4 表4 :1 9 0 1 年烟台从业人口分布表 行业或职业家数从业人数占总从业人口( ) 铁匠、渔民、装卸工3 2 ,0 0 0 5 6 0 商店、油坊等 1 7 8 01 3 0 0 02 2 7 私人公寓 8 0 04 8 0 08 4 大小舢扳 1 7 0 03 4 0 06 0 妓院3 4 01 2 0 02 1 鸦片烟馆4 3 01 2 0 02 o 客栈 3 1 01 1 0 01 9 海关和衙门雇员 4 2 0o 7 总计 5 7 1 2 01 0 0 资料来源:d e c e n n i a lr e p o r t s ,1 8 9 2 - - 1 9 0 1 。c h e f o o ,p 5 6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综上所述,到1 9 0 1 年烟台已开埠近4 0 年时,入口职业结构并不复杂,说明烟 台当时仅是一个港口贸易商埠,城市功能比较单一。但与传统农业社会相比。已 有了质的变化。 进入2 0 世纪后,中国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清末新政首当其冲。正是在清 末新政“振兴实业”的口号下,烟台的轻工业开始发展。靖末烟台工业发展主要 表现在民族航运业、缫丝业和烟草业上。辛亥革命前,烟台已有航运公司6 家, 手工缫丝作坊4 0 家,汽机纩厂3 家,烟草厂5 家,铁工厂、电灯公司各l 家。其 中缫丝业就业人数最多,1 9 1 1 年时有工人1 4 0 0 0 名左右。进入民国后,烟台工业 有了较大的进步。工业门类增多,如化学工业、饮食工业、纺织工业、机械工业、 公用电汽业、窑业玻璃、木料加工、印刷造纸业等,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经济结构。 1 9 3 3 年烟台职业结构中,农业从业人口占全部从业人口的9 5 7 ,商业从业人口占 4 3 9 5 ,工业从业人口占3 4 0 2 ,学界占1 1 1 4 ,其他从业人口占1 3 5 ( 见表5 ) 。 将1 9 3 3 年烟台人口职业结构与前述两个年份的进行比较,虽然构成从业人口主体 的仍然是工商业从业人口,但也有一些变化出现:一是工人中已不仅仅包括码头 装卸工、舢扳工和铁工,还包括上述各工业部门的从业者;二是娼妓业、鸦片烟 馆从业人口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另一个大的变化是学界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 大幅提高,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烟台的教育文化事业也相应获得进步,烟 台的现代化进程已向更深层次推进。 以上通过对个别年份从业人口分布状况的分析,从纵向上描述了烟台职业结 构的变迁。下面再从横向上将烟台职业结构与其他城市作一下比较,以便更深入 地了解烟台社会发展的特点。首先来看一下烟台与山东另外两个沿海城市青岛、 威海的比较。 表5 :烟台、威海、青岛三城市人口职业结构比较表 城市烟台威海青岛 ( 1 9 3 3 年)( 1 9 3 2 年)( 1 9 3 2 年) 职业 人数人数人数 农业4 8 4 03 4 78 9 4 9 44 5 7 52 0 9 5 5 14 9 1 4 商业 6 1 3 2 04 3 9 51 0 1 5 75 1 94 0 6 9 19 5 4 渔业8 4 6 3 6 0 74 5 6 42 3 3 学界 1 5 5 4 l1 1 1 43 1 5 51 6 1 工界 4 7 4 6 53 4 0 21 0 7 0 75 4 76 4 8 1 41 5 2 0 其他 1 8 8 31 3 57 4 3o 3 81 8 8 8 5 ( d4 4 3 无业7 6 8 1 03 9 2 64 0 0 0 09 3 8 总计 1 3 9 5 1 21 0 0 0 01 9 5 6 3 01 0 0 0 04 2 6 4 1 71 0 0 o o 资料来源:烟台各业人数出自中国实业志山东省( 丁部) ,实业部国际贸易局1 9 3 4 山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_ _ _ _ - l - - _ - - - _ _ _ - _ _ _ - _ _ _ ii _ _ _ _ 删_ - _ _ - - 自- _ _ _ _ _ _ - _ _ 删 年第5 7 曩裘二入口职照分配表 威海各业入数出自中国实娩志山东省( 丙部) , 第6 6 页1 9 3 2 年威海卫人口职业袭;青岛备业人数出自崔玉婷藩抗战以前青岛华人 社会输屡分耩,文史哲2 0 0 3 每第1 麓,第1 4 5 页。鬻分浇为笔者自汪诗算。 生:其他部分包括了朦资料中从事交j 菔、公务、自由职业、人事服务职业的人口数。 纛妲者主要撵苓攀生产静学生秽被抚养弱太。 烟台、青岛、威海是近代山东沿海新崛起的三座现代化城市,它们的前身都 楚海这小渔籽,没裔中国铸统城市作为函家或遣区行绶中心豹底色。遁怒由予稀 神因索。这三个城市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却不尽榴同,各具特色。在表5 中,3 0 年 代初青岛、威海两庶城市的农业人口所占比例# 常商,分剐沟4 9 1 4 和4 5 7 5 , 囊烟台农业入口蛇比铡仅必3 4 7 。我蜘不g 搂姥褥出结论,认为鬻、藏海的城 市化水平不如烟台离。青鞠、威海的农业人口比例商,是豳为这两个城市在行政 医戴蔓毽摆了瓣近鹣农毒季,这些农毒砉入弱遣色旗在两辘枣农选人搿豹统诗数霉中。 而烟台在1 9 3 4 年前一直是福山县下辖的个商埠区,地域仅限于沿海边的个狭 长遣带,且境内多救凌,不适宜农监生产,这3 4 7 农业入鞠中醵渔民占多数。上 表中烟台的工商两业从业人口仍然是总从业人口的主体,所占比例远商于其他鼯 个城市。这w 能是幽于前蕊提到的农业入口的统计范围所致。事实上,宵岛的商 燹发鼹隶平、工数纯水孚要裹予烟台。除了毒蕊港爨身的优越条传终,鹰篷先蠢 处于德租日占下,外国商人的资本雄厚,在原料采购和市场销售上又占有优势地 位,戮两多 资金监发震魄较蹶弱,较少终入赘境;毒鹞的琵族金遭在2 0 年代泰3 0 年代初发展也非常迅速。烟台的民族企业却因资金短缺,经常被遗停顿甚至破产, 即使像张裕酿滔公司这样驰名中外的名牌企渡也不挠例外。威海的工筒避发展眈 不上煅台。1 9 3 0 年前威海是英嗣的租偌地,照然殖民当局以辟自由贸易港为优势 条件,使商鼹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于工业数展却一直不闻不问,接个英租占时 羯,缎鸯1 9 2 9 年成立了一家私久橡安工厂,3 年嫂疆主援爱方陵续成立了尼豢王 厂。烟台的学业人口比例很大,应该怒教师与学生的数目之和,而另外两个城市 是把学生终为无盈者来统请豹,这遣爨青岛、藏海辩无整人日毙铡; 露舞熬黎因。 即便如此,烟台的无业人口仍要比青娲、威海少。青岛有大量的党政颦人员,这 些入的收入都比较高,其家属一般不鞠工作,另外j 丕有檄多所谓的寓公居住予青 岛。烟台作为福出下属的商埠嚣,没蠢庞大的行政枫构,社会文化生活的贫芝也 得不到有闲阶层的青睐;另外烟台港一直是山东移民东北及华工出国的重要地点, 人弱滤动辍大,裘烟台漾不裂职监考隧瓣鄂| 露鞋 堇恁处漾生。楚其是懿经寒l l 乍 工者有的冬去眷归,商的春去冬归,转徙频仍。威海方面,据威海市志记 载1 9 3 2 年藏海辘嚣有联注静入口为2 7 5 0 5 入,鸯入平均供养3 9 5 入豹生活( 包 括其自身) ,失业者2 7 4 人”也就是说当时威海城区有人口1 0 8 9 0 0 余,从业者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汉;旨鳃分之一左右,无业灏失、韭者竞占了霸分之三庄套。减海的发展一宣落嚣予 诲岛、烟台。 烟台尽管开埠很早,假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城市化、现代化的程度都很低。 与天津、南窳、北平等城市相比,3 0 年代烟台职业结构中农业人翻所占的比例商 予羹毪辕枣,青薅镯癸,上覆已经分攒避,不霉谗谂,这浚弱潮套豹羲毒毽窳警 簧比这几个城市低。虽然烟台农业人翻所占比例高于其他城市,识工商两业入口 比例仍大大高于其他城市,是其他城市的3 倍左右,这充分体现了烟台的城市发 疑特点,帮竣工商为主的教会发展模式,其瞧挂会事渡菸不发达。上表中烟台滁去 农、工、商三渡豹双监入翻,萁德掰肖鞭业的扶照者的数量也不遮占1 2 。4 9 ,冀中 还包括了在校学生,这部分学生数其能城市是作为灏业者统计的。烟台职业结构 与其他城市的另一个不圊之处在于,没有庞大的无渡人口存在。原因我们在上蕊 已经分撰过了。 表6 :1 9 3 9 年烟台、济南职城结构比较表 搿席烟台济南 ( 1 9 3 9 鼙)( 1 9 3 9 晕) 韭划人数 人数 农业1 3 2 2 08 4 23 7 5 7 6 工妲2 4 5 0 91 5 8 23 3 8 9 57 5 0 犷娩8 20 。0 54 6 90 1 8 商业4 7 4 2 93 0 2 26 1 0 6 61 3 5 1 交遇1 8 5 1l i1 81 3 6 9 03 0 3 公务 1 3 7 氇7 2 6 0 5 31 3 毒 夫役雇用 3 2 lo 2 0 自由职业者 7 7 4 24 9 33 0 7 7 0 6 8 娼妓渡9 0 40 5 8 娱乐场垃3 7 8o 2 莲 鸦片商业 2 7 80 1 8 劳动业1 7 8 3 31 1 3 6 家纛簸务2 2 8 6 31 4 。5 71 1 3 7 1 9 2 5 ,i s 无娥者1 8 3 8 41 1 ,7 11 4 4 6 1 总计1 5 6 9 3 1 l 1 0 0 0 0 l3 1 0 0 7 8 瓷辩泉漯:烟台资料系笔者摄据戴兹搂、池田蘸的烟台大琨,费囊耨琵报印蠲, 琵国年舨第3 一l ? 贾由东省翅台赘备静疆整天1 :3 统计表中鼗攒滋行计算得来。漭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南资料出自济南市志编纂委员会编济南市志l ,中华书局1 9 9 7 年,第4 9 6 4 9 7 页。 注:公务部分包括公务员、警务人员、军人人员、法务人员。 自由职业者包括从事教育、医业、宗教、艺术、律师、新闻、代书、占h 等业者。 这仅是1 6 岁以上6 0 岁以下人口数字,全部人口为4 5 1 8 9 0 人。 最后,再将1 9 3 9 年烟台的职业结构与作为山东省府的内陆城市济南的职业结 构作一比较。这组资料虽然是1 9 3 9 年的,但是有时候在时间延长线上反观其前的 历史,会看得更加清楚,而且这个时间距离我们要讨论的历史阶段很近,我们也可 以据此作出一些推断。上表中1 9 3 9 年烟台的职业结构渐趋全面,从业人口分布不 均的极端状况有所改变。尤为值得关注的是自由职业者,不仅在从业人口中的比 例增大,高于同期的省府济南,而且在数量上也超过济南自由职业者的数量。这 源于3 0 年代后期,烟台的教育、医疗、律师等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继经济中心功能外,又承担起胶东各县文化中心的功能。在烟台的从业人口中工 商两业的比例仍为最大,而济南的从业人口中比例最大的是从事家庭服务的,几 乎是烟台从事此业人数的2 倍,这个比较可以从两个城市从事公务的人员数量上 进一步分析,济南的公务人员所占比例远高于烟台,其数量是烟台的5 倍多。大 量党、政、军公务人员及更庞大的为其家庭服务的佣役群体的存在,是与济南的 政治功能地位相一致的,而烟台在城市功能上始终未能有大的转变,作为经贸港 口城市的定位决定了烟台此时仍然以工商两业的从业人口占主体。烟台自由职业 者所占比例大于济南,数量是济南自由职业者的两倍多,这说明烟台社会现代化 的力量要大于济南。 以上对抗战以前烟台人口职业结构的变迁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烟台这座沿 海港口城市虽然与其他近代以来兴起的城市一样是在开埠通商、国内外贸易带动 下发展起来的,但是烟台职业结构中始终以工商两业的从业人口占主体,比例之 高是当时其他城市不能比拟的。这一方面表现了烟台城市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 也充分暴露了烟台城市发展的滞后性。烟台从1 8 6 2 年开埠到抗战爆发已经走过了 7 5 年的发展历程,但是到1 9 3 7 年也才不过是一个仅有1 3 万多人口的小城。城市 功能的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烟台的发展。 二、抗战以前烟台社会阶层结构分析 正如在第一部分所述的那样,烟台职业人口中以工商两业为主,这就决定了 抗战前烟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特点,即商人阶层在社会各阶层中占主导地位,商 人组织在社会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甚至超越官方组织,事实上,笔者认为在抗 战前的烟台社会存在着政府行政功能弱化的现象。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商人并 非狭义商人概念,而是一种广义商人的称谓,“在近代,除了将从事商业和金融业 的人称为贸易商、栈商、金融商、证券商之外,还将从事生产制造和交通运输的 出东大学颈囊攀位论文 _ _ _ _ _ _ _ _ _ _ - _ _ _ _ - i _ _ _ i i _ _ _ - _ _ - _ - _ _ - _ _ _ _ _ _ _ _ 人也称为制造商、生产商、运输商等。换言之,凡从搴实业活动的人几乎在近代 都被称为商人”。工商业的兴箍将铸就疆个阶层,一个是上葱我们摄到的商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能源电池隔板加工制造项目施工方案
- 土石方工程设备使用与管理方案
- 超高纯电子级气体生产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方案
- xx市城乡供水安全保障一体化项目技术方案
- 冷冻法施工组织设计
- 中心城区地下管网改造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2025年新生入学考核题库及答案
- 老旧供水管网改造工程节能评估报告
- 跨区域口腔医院医生聘用及人才培养协议
- 离婚二次起诉书:共同债务清偿与财产分割协议
- 2025年度2025年少先队知识测试题及答案
- 九一八警钟长鸣强国有我+课件-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爱国主义主题班会教育+-
- 勇气与成长写物作文10篇范文
- 反洗钱可疑交易识别课件
- 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光伏运维安全培训总结课件
- 2025年第九届全国中小学“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土石方运输居间合同范本土石方运输居间合同格式-仅供参考8篇
- 2025-2026学年人教版(PEP)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三篇)
- 室外消火栓埋地施工方案
- 真人秀节目策划与执行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