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美籍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美籍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美籍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美籍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美籍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孙康宜先生( k a n g is u nc h a n g ) 作为海内外知名的美籍华裔女学者,是海 外汉学家的杰出代表。她敏锐地感知到西方理论对于文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有意 识地将西方的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解析之中,使古典文学研究能 够从其他理论体系中获取新鲜血液,发展自身的理论体系,展开中西文化的对话 和交流。 在晚唐至北宋词研究中,孙康宜先生运用文体研究、结构主义等理论,以文 体演变为主导线索、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不同时代之不同作品的文体特征进 行个案分析,从中发现关于历史发展的珍贵见解;在六朝诗歌研究中,孙康宜先 生选择了“表现 和“描写 这两个文学因素,用作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概念来 讨论,并从美学的角度切入,把二者作为检验个别诗人风格的参照点;孙康宜先 生还将“面具刀美学和性别理论运用于明清诗词研究之中,指出“面具 不过是 一种“方便的手段而已,即借他者之口,表自我之实。她还将女性独特的社会 角色和性别含义引入对文本的解读中,透过性别含义的棱镜,重新阐释了古典文 学,使西方的性别研究为文学批评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纵观孙康宜先生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她始终将文学研究置于文化的层面 上,力图为我们描绘出不同时代、不同作家所呈现出来的各种文学观念与思潮的 互相消长、对立、融合的态势,通过个案的具体分析,描述文学的诗性审美情感。 孙康宜先生注重从文体和语言的角度把握文学的发展和意义,力求将文体研究、 文学语言研究和新的理论观念研究相结合,把中国古典诗词的各种文体与相关文 体观念、范畴的发生、演进相结合,揭示出其演变发展的独特意义,探求其对文 体发生、演进所产生的实际影响,揭示其与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 联系,在宽广的视野下把握文体演变的内涵。孙康宜先生还注重文学研究与其他 学科、其他知识领域的结合。她将宗教和性别研究有机地融入对古典文学文本的 解读中,使其文学研究呈现出立体和多维的特质。孙康宜先生吸收当代中西方文 化与文学批评理论的丰厚滋养,但又始终坚持以中国古典诗歌的具体实际作为研 究的出发点,在对中西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的不断比照、深刻反思中,通过调和 中西、各取所长,形成自己研究古典文学的独具个性的学术观念和研究风格,同 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美籍学者;孙康宜 a b s t r a c t a saw o r l d _ r e n o w n e dc h i n e s ea m e r i c a nf e m a l es c h o l a r ,k a n g is u n c h a n gi s o n eo ft h em o s tp r o m i n e n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 so fo v e r s e a s s i n o l o g i s t s s h ep e r c e i v e s k e e n l y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w e s t e r nt h e o r i e st o w a r d sl i t e r a t u r e s t u d ya n da p p l i e s c o n s c i o u s l yw e s t e r nt h e o r i e sa n dm e t h o d st ot h es t u d yo fc h i n e s ea n c i e n tp o e t r y w h i c hc o n t r i b u t e sm o r e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s t u d va n d f u l f i l l m e n to ft h ee x c h a n g e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c u i t u r e s i nh e rs t u d yo nc ip o e t r yd a t e df r o ml a t et a n gt on o r t h e r ns o n g ,k a n g is u n c h a n ge m p l o y st h e o r i e so fg e n r es t u d ya n ds t r u c t u r a l i s m ,e t c ,t h r e a d i n gh e rr e s e a r c h b y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g e n r e ,a n da n a l y z e sb ym e a n so ft e x t a n a l y s i st h eg e n r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i f f e r e n tw o r k si n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 ,f r o mw h i c hf i n d i n gt h ep r e e i o u s v i e w sa b o u th i s t o r y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h e rs t u d yo ns i xd y n a s t yp o e t r y ,s h es e l e c t s t w oo p p o s i t ea n dc o m p l e m e n t a r yl i t e r a t u r e f a c t o r s ,e x p r e s s i o na n dd e s c r i p t i o n t o d i s c u s sa n d r e g a r d st h e mf r o m a l la e s t h e t i c r e s p e c ta so b j e c t so fr e f e r e n c e i n s p e c t i n gs p e c i f i cp o e t s s t y l e a l s o ,k a n g - is u nc h a n ge x p l o i t sm a s ka e s t h e t i c s a n ds e x u a lt h e o r yi n t oh e rs t u d yo np o e t r yo f 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y ,i n d i c a t i n gt h a t m a s ki sn om o r et h a nac o n v e n i e n tm e a s u r e ,t h a ti s ,at o o lt o e x p r e s so n e ,sr e a l f e e l i n gw i t ho t h e rp e o p l e sm o u t h s h ep u t su n i q u es o c i a lr o l ea n ds e xi m p l i c a t i o no f f e m i n i n i t yi n t ot h ea n a l y s i so ft e x t ,a n dr e i n t e r p r e t s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 t i o ms e xr e s p e c ta n da tt h es a m et i m ep r o v i d e san e wa n g l eo fv i e wf o rl i t e r a t u r e c r i t i c i s m a f t e rm a k i n gag e n e r a ls u r v e yo f k a n g - is u nc h a n g ss t u d yo f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l i t e r a t u r e ,w ec a ns e ec l e a r l yt h a ts h ep u t s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yo nt h el e v e lo fc u l t u r ea l l a l o n g ,t r y i n gt od e p i c tt h ev i c i s s i t u d e s ,o p p o s i t i o na n df u s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d i f f e r e n t c u l t u r ei d e a sa n dt r e n d so ft h o u g h tp r e s e n t e db yd i f f e r e n tw r i t e r si n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 a n dd e s c r i b et h ea e s t h e t i cf e e l i n g so fp o e t i cl i t e r a t u r e b ya n a l y z i n g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c a s e s k a n g is u nc h a n gi si n c l i n e dt og r a s p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l i t e r a t u r ef r o mt h ea n g l e so fg e n r ea n dl a n g u a g e ,a n da i m sa t 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 t h es t u d i e so fg e n r e ,l i t e r a t u r e l a n g u a g ea n dn e wt h e o r e t i c a lc o n c e p t s ,a n dt h e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d i f f e r e n tg e n r e s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p o e t r ya n dt h e o c c u r r e n c ea n d e v o l u t i o no fr e l e v a n tg e n r ei d e a s ,t r y i n gt or e v e a lt h eu n i q u em e a n i n go fc h i n e s e c l a s s i c a lp o e t r y se v o l u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i t sa c t u a l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o c c u r r e n c e a n de v o l u t i o no ft h eg e n r ea n di t sc o u n t l e s st i e sw i t hc u l t u r e so fd i f f e r e n tt i m e s ,a n d g r a s pt h ec o n n o t a t i o no fg e n r e se v o l u t i o ni nab r o a dv i e w k a n g - is u nc h a n ga l s o l a y ss t r e s so nt h ec o m b i n a t i o no f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ya n do t h e rs u b j e c t sa n dk n o w l e d g e s h ep u t sr e l i g i o u sa n ds e x u a ls t u d yi n t ot h ei n t e r p r e t i n go ft h ec l a s s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 t e x t s ,w h i c hm a k e sh e r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yp r e s e n tas p e c i a lq u a l i t y k a n g is u nc h a n g a s s i m i l a t e sr i c hn u t r i m e n to f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s i n o w e s t e r nc u l t u r ea n dc r i t i c i s m t h e o r i e so fl i t e r a t u r e m e a n w h i l es h ea d h e r e sa l la l o n gt or e g a r d i n gt h es p e c i f i cf a c t o f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p o e t r ya st h es t a r t i n gp o i n to fh e rs t u d y h e ru n i q u ea c a d e m i c c o n c e p t sa n ds t u d ys t y l eo fc l a s s i c a l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yt a k e ss h a p ei nh e rc o n t i n u o u s c o n t r a s t i n gb e t w e e nc h i n e s ea n dw e s t e r nl i t e r a t u r ew o r k sa n da r tt h e o r i e s ,a l lo f w h i c hp r o v i d e sp r e c i o u sr e f e r e n c ea n di n s p i r a t i o n sf o ru s k e yw o r d s :s t u d yo nc h i n e s ec l a s s i c a lp o e t r y ;a m e r i c a ns c h o l a r ;k a n g - is u n c h a n g i i i 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 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砥夥l 日期:2 0 l o 年励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 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 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沙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 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 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团 。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4 ) 作者签名:陈夥、 刷醛轹许衍 、 ljj 日期:伽年r 月6 日 日期:力卜够月“日 引言 孙康宜先生( k a n g is u nc h a n g ) 作为海内外知名的美籍华裔女学者,是海 外汉学家的杰出代表。孙先生不仅具有坚实的西学功底,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内 在精神的理解和把握亦是相当透彻。她凭借对西方文学理论的深刻领悟和自身深 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将西方文学理论运用于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之中,在对中 西文学作品和文艺理论的不断比照、深刻反思中,调和中西、各取所长,逐步形 成了自己研究古典文学的独具个性的学术观念和研究风格。孙先生能够运用西方 的文学理论和方法,采用独特的考察视角,开辟出别人未曾留意的蹊径,得出较 为新颖的结论,这或许可以对我们的本土学者有所启发。 孙康宜著述颇丰,仅专著与文集就有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c h i n e s et z u p o e t r y :f r o ml a t et a n gt on o r t h e r ns u n g 、s i xd y n a s t i e sp o e t r y 、t h e l a t e m i n gp o e tc h e nt z u l u n g :c r i s e so fl o v ea n dl o y a l i s m 、文学 经典的挑战、文学的声音、古典与现代的女性阐释等等,还有中文学术 论文、英文学术论文百十余篇。 然而,由于孙康宜为美籍学者,其学术成果多为在国外出版的英文版著作, 而且孙康宜的大部分著作和论文目前在大陆尚未有中文译本,因而据现有的资料 检索情况来看,直接以孙康宜学术著作为研究对象的学者不多,现列举如下:徐 志啸曾对身处异域的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的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研究作分析论 述,指出在中西文学与文化的差异对比和文学中的性别研究方面,孙康宜体现了 她作为一位西方女性学者的独到眼光;康正果从个人阅读心得出发,对孙康宜 先生的两本英文专著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和抒情与描写一一六 朝诗歌概论进行评述,认为:孙康宜的古典诗词研究给刘勰的“通变论赋予 了现代的阐释,不但从史的角度理清了文体与风格的密切关系,而且有助于我们 对诗歌的抒情性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 ;孙华娟认为:在抒情与描写一一六 朝诗歌概论一书中,孙康宜运用西方文学批评界的传统方法,采用细读的方式, 对文本展开论述,但又不局限于作品本身,而是常常在片段中看出大的文化背景 w k a n g - is u nc h a n g 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c h i n e s et z up o e t r y :f r o ml a t et a n gt on o r t h e r ns u n g p r i n c e t o n :p r i n c e t o n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9 8 0 。k a l l g - is u nc h a n g s i xd y n a s t i e sp o e t r y p r i n c e t o n :p r i n c e t o n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9 8 6 铆k a n g is u nc h a n g t h el a t e m i n gp o e tc h e nt z u - l u n g :c r i s e so fl o v ea n dl o y a l i s m n e w h a v e n :y a l e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9 91 徐志啸:异域女学者的独特视角,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9 年第2 期。 康正果:重构通变的轨迹一一评孙康宜的古典诗词研究,中国典籍与文化1 9 9 4 年第2 期。 信息,这种细读精神和方法值得本土学者学习和借鉴;郭凌云认为:上世纪七 十年代以来中外词学界对词的批评已先后运用了“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 “后现代主义 、“新历史主义 等多种方法,可谓异彩纷呈。孙康宜晚唐迄北 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一书正是其中的一枝奇葩,此书既开启了了解西方汉学 界研究成果之窗,又对大陆本土的词学研究不无启发和裨益 ;张健认为,孙康 宜对于明末清初诗词的两个基本的思想主题:虬隋 与“忠 的洞见,不仅抓住 了十七世纪诗词的思想主题,也抓住了其审美主题,呈现了十七世纪诗词思潮的 总体面貌。 从上述列举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于孙康宜某部 专著的评介方面,而在孙康宜古典诗词研究的发展脉络、理论成就,以及在词学 史和诗学史中的学术价值方面,缺乏整体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同时,孙康宜借鉴 和消化西学和国学传统的双重资源,采用中西理论相结合进行词学研究的方式, 以及她突破文学学科本身的界限,使文学批评具有广阔的文化理论视野和国际学 术视野的研究方法,都为我们进行词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若能通过对孙康宜 论著中所引用的中西方理论和方法进行适当阐释,就她对中国古代诗词宏微观结 合的解析说明其研究风格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孙康宜古典诗词研究带 给我们的启示,无疑对拓展我们的视野,深化我们的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广泛搜集孙康宜的学术成果,尝试梳理其文学研究脉络的基础之上,笔者 在本论文中把孙康宜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晚唐至北宋词 研究阶段、六朝诗歌研究阶段和明清诗词研究阶段。 本论文所界定的“晚唐至北宋词研究 阶段,是指1 9 7 3 年孙康宜师从普林 斯顿大学著名汉学家高友工教授学习中国古典文学至1 9 8 0 年普林斯顿大学出版 社出版孙康宜用英文撰写的博士论文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 c h in e s et z u p o e t r y :f r o ml a t et a n gt on o r t h e r ns u n g 一书。本论文这样划分的理由是, 该时期孙康宜受当时西方文学批评潮流的影响,将文体研究、结构主义等理论运 用到其晚唐至北宋词的研究之中,使其成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研究特色。 本文所界定的“六朝诗歌研究 阶段,是指由1 9 8 2 年孙康宜任教于耶鲁大 学东亚语文系起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这个阶段。这样划分,是因为在这一时期, 孙康宜将研究重点转移到运用“描写理论”研究六朝诗歌,其代表性成果为孙康 宜的第二本著作s i xd y n a s t i e sp o e t r y 。 本文所界定的“明清诗词研究 阶段,是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二十一 。孙华娟:于“陈腐”中开出花来一一评孙康宜教授的 ,中国诗歌研 究动态2 0 0 4 年第1 辑。 o 郭凌云:孙康宜著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2 0 0 4 年第l 辑。 张健:情与忠:诗体与词体中的变奏一一读孙康宜教授的 ,北京大学学 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5 年第4 期。 2 世纪初。理由是此时期,孙康宜研究的重点转向明清诗词,以明清才女诗歌的 经典化和性别研究为主要研究对象,撰写了t h el a t em i n gp o e tc h e n t z u - l u n g :c r i s e so fl o v ea n dl o y a l i s m 一书,并与魏爱莲合编了w r i t i n gw o m e n i nl a t ei m p e r i a lc h i n a ,发表了m i n ga n dq i n ga n t h o l o g i e so fw o m e n s p o e t r ya n dt h e i rs e l e c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 等论文。 本论文将分四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阐述孙康宜的晚唐至北宋词研究, 第二章主要阐述孙康宜的六朝诗歌研究。第三章主要阐述孙康宜明清诗词研究。 第四章力求对孙康宜中国古典诗词研究做一整体观照,对孙康宜诗词研究的启 示作一总结,并试图得出开放性的结论。 本文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意义。如何在充分掌握中国古典文献的基础上,不 拘于中西民族文化较量意识,对西方学术充分消化吸收,并运用于古典文学研究, 而又不为西方学术所束缚,真正做到通古今中西学术之变、成一家之言,既是一 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近年来,海外汉学学者的著作越来越引起国内 学者的关注。国外汉学对中国文学的研究,为我们更好地体认、领悟和研究中国 文学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的维度。海外学者的研究作为一种对照,为国内学者提 供了不少启发和借鉴,及时引介海外学者的学术动向也是学术全球化的一个必然 要求。海外学者如叶嘉莹、林顺夫、高友工等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颇有成果, 美籍华裔学者孙康宜也是其中一位佼佼者,她吸纳西方文学理论成果来重新审视 中国古典文学,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受到学界的好评。应该说对孙康宜先生 在中国古典诗词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作一番研究是颇有意义的。 。k a n g is u nc h a n g ,e l l e nw i d m e r w r i t i n gw o m e ni nl a t ei m p e r i a lc h i n a s t a n f o r d :s t a n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 p r e s s ,1 9 9 7 。k a n g is u nc h a n g m i n ga n dq i n ga n t h o l o g i e so fw o m e n sp o e t r ya n dt h e i rs e l e c t i o ns t r a t e g i e s i n w r i t i n gw o m e ni n l a t ei m p e r i a lc h i n a e l l e nw i d m e ra n dk a n g is u nc h a n g ,e d s s t a n f o r d :s t a n f o r d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9 9 7 第一章孙康宜晚唐迄北宋词研究 孙康宜的首部著作t h ee v o l u t i o no fc h i n e s et z up o e t r y :f r o ml a t e t a n gt on o r t h e r ns u n g ( 晚唐迄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以下简称风 格) 是她在普林斯顿大学攻读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学位期间撰写的博士论文, 其主旨在分析词体发展与词人风格的密切关系。此书英文版于1 9 8 0 年由普林斯 顿大学出版社刊行,并立即得到了美国汉学界的广泛关注。该书一个最为显著的 特点是采用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重新审视词学发展历程,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北美文学研究界流行的“文体研究 方法的代表性著作。 在当时众多的文学批评理论中,对孙康宜影响最大的是克劳迪欧吉伦 ( c l a u d i og u i l l e n ) 的l i t e r a t u r ea ss y s t e m :e s s a y st o w a r dt h et h e o r yo f 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 文学作为系统) 一书。该书自1 9 7 1 年出版之日起,便引 起了一场关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激烈讨论。吉伦对文学透视法和文学分期、强 势同化、文体关系等理论做了大量的论述。这些论述给孙康宜以很大的启发,使 她能够对文体这一研究对象进行更多角度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将吉伦的理论 应用到词这一特定文体的研究之中,最终实现了风格一书的成功创作。 孙康宜也从法国学者程抱一( f r a n o i sc h e n g ) 的名著c h i n e s ep o e t i c w r i ti n g ( 中国诗语言研究) 中获益匪浅。该书中,程抱一运用结构主义符号 学的分析方法,以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为基本立足点,从汉字的表意性出发对中 国诗语言进行各方面的分析。程抱一在该书中对于语义学的运用,对孙康宜的研 究有较大影响,体现在她对文人词与通俗词风格异同的论述等方面。 孙康宜还从德国学者埃里希奥尔巴赫( e r ic ha u e r b a c h ) 的m i m e s is :t h e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r e a l i t yi nw e s t e r nl i t e r a t u r e ( 摹仿论) 一书中学到 了从小事情中归纳出重要发现的研究方法。孙康宜说:“在那本书中,我学到了 研究文学经典的一个诀窍:即如何从文本篇章中破译其文化内涵的秘密一一 也就是从小看大的阅读方式。在文学研究领域,这种方式一向被称为文体学。在 我看来,奥尔巴赫的最大贡献就是拿经典文学中使用的语言一一哪怕只是只言片 语一一用在广泛的文化领域。” c l a u d i og u i l l 6 n l i t e r a t u r ea ss y s t e m ;e s s a y st o w a r dt h et h e o r yo fl i t e r a r yh i s t o r y p r i n c e t o n :p r i n c e t o n 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9 7l f r a n o i sc h e n g c h i n e s ep o e t i cw r i t i n g b l o o m i n g t o n :i n d i a n a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19 8 2 e r i c ha u e r b a c h m i m e s i s :t h er e d r e s e n t a t i o no fr e a l i t yi nw e s t e r nl i t e r a t u r e p r i n c e t o n :p r i n c e t o n u ni v e r s i t yp r e s s ,2 0 0 3 圳孙康宜:文学之旅,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编:多边文化研究第3 卷,北京:北 京大学出版社,2 0 0 5 年,第3 5 页。 4 因此,孙康宜在风格一书中,以文体演变为主导线索、运用文本分析的 方法,从措辞、语法、句法、文体出发,以具体的文本选段作为样本,对不同时 代、不同作品中的文体特征进行个案分析,并将特定文学对现实的再现置入特定 的历史进程中加以研究,从对零落的词语和段落进行非常谨慎、细致而感性的分 析中,发现关于历史发展的珍贵见解。不仅如此,奥尔巴赫对研究对象采用的历 史主义的态度,由小见大、将文学与文化现象联系起来的研究方法,毫无高头讲 章式艰涩刻板、明白晓畅的行文风格,在孙康宜的晚唐迄北宋词研究中都得到了 充分的体现。 以上略述了孙康宜词学研究的几个主要理论渊源。实际上,在现实的学术研 究中,孙康宜以非比寻常的毅力和精神,砣砣专注,孜孜无怠,广泛学习、吸收 和借鉴中外各种文学理论,汲取众家研究之精华,综合运用于自己的学术研究之 中。下面,本章即将重点探讨孙康宜关于晚唐至北宋的词学研究。 1 1 词体渊源研究 历史主义认为,文学事件的产生、发展有它复杂的原因与后果,文学研究必 须将文学现象与文学作品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才能进行正确的解释和评价。奥尔巴 赫在摹仿论中采用的就是历史主义的态度。在风格一书中,孙康宜对 于词体发展的阐述亦是建立在历史主义的基础之上。这体现为她能从时代的角 度、从作者的角度来阐释文本,并将文学现象放到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中,将作 家、文本与特定的时代紧密结合起来,表现出了难能可贵的历史决定论的思想。 孙康宜曾在风格一书的前言中指出,她的文体研究是建立在两个基设之 上的:其一,诗体的演进乃时代新美学与文化观的反应;其二,诗体的根本意义 植基于其恒动的演化史上。因此,在论述晚唐至北宋词体演进与词人风格之前, 她先对晚唐以前的诗歌发展,晚唐时期的文化环境,文人词与通俗词的风格对比, 词这一文学体式正式确立之前的发展状况( 以8 5 0 年为分界点) 等,进行了简要 论述,试图阐明词这一文体的渊源所在。 词,昔称“曲子词,原是配合隋唐以来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在中国古代, 民谣曲词称“乐府诗 ,由于词有其音乐功能,所以有人视词为新式乐府。而实 际上,词一在历史上现身,即形成其独特的填制传统,与乐府题词之漫无曲式是 有明显区别的。因此,词所以能在滥觞伊始即形成独立体式,全赖词牌的使用与 新调的加入。后来,词逐渐脱离与音乐的关系,成为一种长短句的诗体,故又被 称为“长短句 。孙康宜认为,词句长短并非词与其他韵体惟一的区别标准。因 为词句长短并非词的主要结构原则,早在公元前8 0 0 年至前6 0 0 年,诗经中 。孙康宜:词与文类研究,李爽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4 年,“前言”,第l 页。 参见孙康宜:词与文类研究,第2 页。 就已出现长短句的用法,而且某些词牌如玉楼春等,行句向呈规则发展。 词出现以前,各种诗歌中大量融合长短句的情形的确并不多见,那么这些诗 歌又是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的呢? 孙康宜认为:汉代诗歌具有两个明显特点:字 句长短偏向一致;常用奇数句,多半以五七言、三七言或三五七言的形式出现, 区别于诗经多以四言为主的形式,形成了新的韵律感。六朝末期至有唐一代, 五言与七言律诗逐渐发展至登峰造极之阶段。就在此时,词以奇偶字数并现诗行 的形式出现,成为对传统的一种反动。在此,孙康宜借用了吉伦( c l a u d i og u i l l e n ) 在文学作为系统一书中的“反体式 ( c o u n t e r g e n r e ) 这一概念来称呼这种 反动。那么,是什么因素促成这一“反体式的出现呢? “诗体的演进乃时 代新美学与文化观的反应 ,因此,孙康宜为我们介绍了当时的文人及其文化环 址 塌。 孙康宜指出:词原是民间的歌唱曲词。唐玄宗时设立教坊,培育人才,并允 许“通俗”曲子和“胡乐 在唐廷并立,提升了词曲的地位,由此,骚人墨客与 教坊乐工歌伎应运唱合,开始为新声填词作曲。安史之乱后,教坊颓圮,训练有 素的乐伎四出奔亡,各大城镇纷纷出现“伎馆”,“曲子词遂演变成流行的乐式。 就在各地伎馆大兴之后,文坛诗宗、政要鸿儒开始正视“词 ,纷纷流连于酒楼 舞榭,把玩新词。此种文化现象成为词兴的推动力。圆 文人开始大量参与了“词”的创作,那么他们创作的词与通俗词有何风格上 的不同呢? 孙康宜进一步认为,9 4 0 年,赵崇祚汇编十八家五百阕词为花间集 一卷。至此,“词”这种诗体观念终告成立。欧阳炯( 8 9 6 一一9 7 1 ) 的花间集序, 认为这五百阕词为“诗客 曲子词,作序立意区别文人词的传统与通俗词的历史。 而在敦煌发现的约在9 2 2 年之前问世的云谣集内的作品则都属通俗词。对比 二集,可以看出花间集中的文人词几乎无不以“艳情”为主题,而敦煌词的 主题复杂万端。在表达模式上,文人词多半为抒情式的,而通俗曲词不仅有抒情 式,还有叙事式,戏剧式等等。孙康宜通过仔细研究敦煌抒情词,发现了它们不 同于文人词的一个共同技巧:开头数句会引介情境,会用直截了当的短旬来抒发 情感或开启疑窦,且常用“悔 、“怕”等“心绪动词”、“叵测 等“情态语词” 表露心态,语调朴拙直坦,谴词用字通常比较接近口语或俗话。 总之,两相比 较,通俗词不论主题、风格还是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变化。而文人词在很长一 段历史时期内,表现出僵化的特点,那么这种状况是在什么时候有所改观的昵? 孙康宜通过对早期词史进行研究,得出结论:文人词在8 5 0 年以前,大受绝 句掣肘,其后的词体才慢慢有独特的结构原则,不再受绝句的影响。早在六朝之 参见孙康宜:词与文类研究,第3 4 页。 同上,第7 一1 2 页。 同上,第1 2 一1 8 页。 6 际,即有诗人以绝旬配乐。至盛唐有些绝句为配合新调而制,称之为“曲词 。 就形式而言,这些诗属绝句,但就唱词而言,实可称为“词 。孙康宜认为,“小 令 在早年成为气候之前,曾受绝句传统很大的影响。许多早期文人词的字数都 在三十之间。许多词牌文人词都只以“单调”的形式呈现。在美学原则上,文人 词也表现出与绝句相通之处。而在8 5 0 年之后,词体逐渐蜕变。结构与长度均不 为绝句所限,涵盖两“片 等长的单元,字数不超过五十八字,“单调 词日渐 被“双调 词所取代,“换头 ,即双调词从“上片 移到“下片 的“过渡 , 成为构词原则之一。此后,词遂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以其特有的传统不断发展。 面 1 2 晚唐迄北宋词人与词体研究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 h a r o l db l o o m ) 曾提出:“强势诗人 的风格经常发展为诗体成规,进而转化为其特性。反之,弱小的诗人只能萧规曹 随,跟着时代的成规随波逐流。孙康宜对其理论极为认同。在风格一书中, 孙康宜选取了在词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位大词人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 考察词史演化及其文化意义,同时意在印证布氏的宏言卓识。这五位词人分别是 温庭筠、韦庄、李煜、柳永和苏轼。 1 2 1 温庭筠词研究 孙康宜对于温词的研究始于温庭筠的一首著名的菩萨蛮: 水晶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藕丝秋色浅,人 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通过对词意进行诠解,孙康宜认为,这首词的玄妙之处在于“言外意的修辞 策略 ,“作者镂刻出一幅客观的图景,收拾起自己的真面目 ,读者“要把注 意力由字义显然的幕前转移到字义含糊的幕后 ,“驰骋想象力,细按各种可能的 换头原则 ,才有可能与词家融为一体。孙康宜发现,温词讲究不同词语的肌理 联系,很少使用连接词,也不用任何指涉性的代名词或指示词,表面上看是一团 破碎的意象,读者要对意象重新拼组,自行揣摩,求诠求解。孙康宜进一步运 用奥尔巴赫教授提出的两个西方古典修辞学术语“并列法 和“附属结构”对温 词进行分析,指出:温庭筠作词重“并列法”,对“附属结构 不感兴趣。“并 列法 指的是词、句的排比;“附属结构 则有不同的联系字词,可以“结构” 相异的时间或因果关系。 孙康宜:词与文类研究,第2 0 2 5 页。 国同上,第2 9 - 3 0 页。 同上,第3 1 页。 7 温词中多对女性饰物的白描,细致入微地描写惊鸿艳影,黛眉香腮,着力刻 画了女性的浓妆艳抹披金戴银的形象,因此,温词词体常受到颜色意象的制约。 孙康宜认为,之所以温庭筠选取闺阁中的红粉佳人作为其词的意象群,是由于温 派词客填词的原则就是要为“披金戴银 的妇人代言,即如欧阳炯在花间集序 中所说:“镂玉雕琼,拟化工而迥巧 ,“裁花剪叶,夺春艳以争鲜 ,因此,崇尚 华美艳丽也就成为其唯一目标了。 孙康宜发现温词的另一特点是:词中女子静默如画中人,而与其相关的其他 却颇富有生命力。如温飞卿另一首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 雪一,词中女子恹煎娇慵,而她的鬓云却好似会动,充满生气。这种拟人化的物 体,感官意象的自主性与意义绵延的诗中隐喻至晚唐蔚成气候。 孙康宜还对温庭筠的诗作商山早行进行分析,指出:温之律诗可视为传 统律诗的范格;并大胆探讨温词中的“并列法与律诗对仗之间的关系,认为温 庭筠“能够转化律诗少部分的技巧为词的重要风格特征”,他的创造性运用对词 体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 2 2 韦庄词研究 韦庄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的代表词人。但韦庄的填词原则与温庭筠大异。韦 庄词在内容上更注重个人感情的抒发,直率真挚。韦词不象温词只是站在旁观者 的角度作客观的叙写,缺乏个性与情感,而是主观地直接叙写自己的情感,直抒 胸臆,从而个性鲜明,抒情性强。孙康宜对造成这种效果的原因,进行了句法上 的分析。孙康宜认为,韦词中的附属结构多于温词,多用相序词和示意字,显现 了序列结构,使词意自然外现,并颇具故事性。以韦庄的五首菩萨蛮为例: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 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 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翠屏金屈曲,醉入 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须愁春漏短,莫诉 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桃花春水绿,水上 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o 参见孙康宜:词与文类研究,第3 9 4 3 页。 同上,第3 4 3 5 页。 8 情态词与思绪动词的大量使用,如第二首第七、八句,第四首的第一、二、 五、六句中的“须 ,“莫”字,第三首和第五首中的 乙字,使韦庄的词具有 直言无隐的修辞效力。同时,孙康宜又指出,虽然韦词感情外烁,语无心机,但 始终有一种感伤意蕴弥漫其间,令读者倍受感染,这使词具有高度的隐喻性,进 一步彰显了韦词的艺术魅力。 孙康宜认为,韦词的另一特点是词首以特定的时间开场,把个人感情和自身 经历的细节转化成为直接的陈述,这使他的词作带有“自传 的成分,具有“真 实的历史向度,这与通俗词的影响关系不小。总的来说,韦词所用多为序列 结构,“片与片之间的畛界不易判别”, 用语质朴平白,直言无隐,不似温词并 列物体,片与片之间换头斧凿可见,多有隐晦粉饰,重弦外之音。温、韦作为西 蜀词人花间词派的代表性人物,为正统诗词体系的建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 2 3 李煜词研究 在花间派词风极盛一时的五代,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别开生面,独具风格。在 词的语言、艺术概括、表现手法、形象性以及意境创造诸方面,李煜的词都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