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会计学专业论文)论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经济环境趋于理性,生产型增值税的弊端逐渐 显露,比如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削弱了企业 的国际竞争力等现实问题。同时,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大多数国家均采用消费 型增值税,我国的消费型增值税与国际主流存在一定的偏差。随着我国加入w t o 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与国际惯例接轨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基于此,国家正积极酝酿增值税税制改革,并于2 0 0 4 年在东北三省进行了从生产 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变的改革试点。 从试点近四年的情况来看,已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增值税 转型的背景、增值税转型的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增值税的相关知识,然后从理论上 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对税负和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搜集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八大 行业大量试点单位资料,包括2 0 0 2 至2 0 0 6 年间的转型范围内上市公司增值税、所 得税和固定资产投资的数据,借助数学模型,重点对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影响这一 现实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六大行业在增值税转型前后增值税税负明显降低, 但所得税实 际税负降低并不明显,固定资产投资在转型后都增值税和所得税影响显著。在实 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还对东北试点转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当前试点在 转型中还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从宏观政策和微观企业运营两方面提出在全国 范围内推广增值税转型所应该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的完善。 关键词:生产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税收负担,固定资产投资 ii abstract since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in our country has experienced great changes, which are mainly reflected as: with the gradual establish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ic system, upgrading and replace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 and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increases,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productive vat and the operation of econom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at is most conspicuous is that the taxes of purchases are not allowed to be deducted from the fixes assets, which directly increases the tax burdens of the enterprises. with the deepening reform and the changing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ur government began to consider carrying out the reform of transforming the productive vat into the consuming vat. but,we are not sure of the results this transforming will bring about, we have decided to carry out the reform temporarily in the northeast and middle of china since 2004. after more than four years development, those vat experimental units have made marked progress. the present paper gives relevant introductions on vat and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s on the types of vat .it gives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vat transformation in the northeast china and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n all the aspects of the enterprises abstractly, such as its influence on the investment, its influence on industrial structures and its influence on tax burden. then it collects the materials of listed companies in eight experimental professions, including the data of vat, income tax and th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from 2002 to 2006. using mathematical model, the paper mainly carry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practical question- - the effec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vat on corporation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upport that after transformation the vat tax burden reduced greatly, but the income tax is different, and th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s influenced by vat and income tax obviously .on the base of empirical analysis, the papet puts forward relevant strategies and advices in policies with regard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t, including the chance and method of vat transformation and relevant supplementary measure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t in our country of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hopes to offer some helpful advices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t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productive value- added tax; consumptive value- added tax; tax burden;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论文中除 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 研究成果。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的启发和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声明 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财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 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遵 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1 第一章 绪论 1 . 1研究背景和意义 增值税制度1954年产生于法国,19681973年风靡于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 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亚洲国家推行。1由于增值税具有“道道征税、税不重 征、环环紧扣、税负公平”的优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税种,目前全球 范围内已有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增值税, wto成员中的重要国家, 除美国外, 都开征增值税。2 我国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引进增值税, 1994年税制改革初步确立了生产 型增值税法制度,至今增值税法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增值税已成为我国的第 一大税种,增值税法体系是我国税法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随着经济 社会的迅速发展,现行生产型增值税法的诸多弊端也日益凸现。增值税转向消费 型的改革势在必行。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 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率先在东北三省的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 业等八大行业进行增值税转型试点; 2007年7月1日起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中部六 省26个老工业基地;2008年7月1日,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五 个盟市和四川汶川地震受灾严重地区。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了财政部、国家 税务总局提交的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 决定自2009年1月1日起, 在中国所有地区、 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 这意味着中国自1994年开始采用的生产型增值税 将转变为国际上通用的消费型增值税。 鉴于此本文认为研究转型对企业的影响是有必要的,首先有现实的需要,由 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出口下降,国家宏观政策 从“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调整为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 物价过快上涨” , 继而变成 “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 在目前经济形势下刺激投资、扩大内需、要求产业结构优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国 际化进程的推进,要求企业以更强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而我国的生产型增值 税的这种抑制投资, 阻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缺点削弱了出口产品的竞 争力,造成内资企业处于不平等的竞争地位。所以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 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其次,在理论上,目前大量国内外关于增值税的相关理论研 究,乃至税制研究多针对宏观分析,微观研究比较少。本文利用经验的实证分析 1李玉萍: 消费型增值税若干问题探讨 ,载经济师2005 年第 3 期,第 15 页。 2刘剑文主偏: wto 体制下的中国法治 ,北京大学出版杜,2004 年 3 月版,第 133 页。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 方法,从企业税负和固定资产投资变化的角度研究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的影响,补 充税制研究的不足。 1.2 文献综述 增值税转型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从增值税开始实 施就直接进入的是消费型增值税(或者只经历短暂的过渡),因此,在国外的研 究中,没有增值税转型相关的文献或专著,但关于本文所研究的税负和固定资产 投资方面的研究则是广受关注的。同时由于大多数国家都是以直接税制为主,国 外研究的税收负担都是指的是所得税税收负担。 1 . 2 . 1 国外的研究 1.国外增值税研究 tsadams(1917)在发表的学术文章中就讨论了增值税的概念,在国家 税务学会营业税 (the taxation of business)报告中首先提出了对增值额征税 的概念,指出对营业毛利(销售额 进货额)课税比对利润课税的公司所得额好 得多; 并于 1921 年, 在美国经济季刊发表 联邦所得税的基本问题(fundamental problems of federal income taxation)进一步提出,将企业负担的租税改为销售 额的形态, 准许销售税与购入税相互抵扣。 当时他认为是经过改造的企业所得税, 可以用来代替美国的企业所得税。 w von siemens(1918)在改进的流转税明确提出增值税的名称“veradale umsatzsteuer” ,并明确阐述增值税的基本内容。西门子认为自己推荐的是“ 精巧 的消费税” ,希望改进德国的流转税。 paul studenski (1939)指出,美国多阶段交易税会随交易次数而成金字塔的 累积作用(pyramiding effect) ,建议改为增值税。 maurice laure (1954) ,时任法国税务总局局长助理,成功推动法国增值税 制的制定与实施,创造以税抵税的发票模式,被誉为增值税之父。但法国直到 1968 年才进一步将增值税扩大到零售环节,国际上将法国实施增值税的时间确 定为 1968 年 1 月。 1954 年- - 2004 年的 50 年间,欧盟(european union)国家对实施和在世界 推广增值税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世界公认,maria luisa fernandez (2006)以西班牙 为例, 说明用统一的增值税代替产品消费税给欧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带来极大的 便利, 并总结了欧盟国家在突破统一增值税改革困境和协调改革矛盾过程中取得 的宝贵经验:政策妥协和延期实施,保证增值税改革在欧盟国家全面推行。 oecd(经济合作发展组织)在推广增值税时特别强调增值税的基本原理以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3 及相应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兼顾到增值税法律的本土化,事实上,尽管 oecd 做了许多努力,增值税法律的本土化最终仍需各国自身解决。对中国来讲,正确 对待移植的文化,需要客观和辨证的态度。 2.国外税收负担研究 西方国家有关税收负担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已进入到了量化研究阶段, 并且为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但是由于税收负担决定因素的复 杂性,单独建立分析税收负担水平的经济数量模型并不很多,它们大多被作为宏 观经济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或因子)加以考虑。在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上, 西方学者通过对宏观税负及微观税负进行有效的分析和研究, 建立起税收负担的 经济数学模式。 bahl(1971)在给出税收努力方法的准确定义的基础上,讨论了这种分析所 需要的隐含假设和明确假设,并根据先验推理和相互依赖分析的结果,利用税收 努力估计的回归方法,建立巴尔模型; david dunn and anthony pellechi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专家)研制编辑的 公司所得税边际税率分析模型 analyzing taxes on business income with marginal effective tax rate model,这些模型在分析宏观税负适度性水平以及单个税种, 如公司所得税负担水平和比较各国公司所得税负担水平及其结构方面均具有重 要的参考价值。 manzon和 smith (1994)研究了在三个不同税制3下企业规模与 etrs (实际税 率) 的关系, 回归模型中控制了资本密集程度, 发现三种税制下企业规模与 etrs 无关。 robert 和 manzon(1997)研究了税收公平程度和实际税率在两个行业中的对 比。其目的是检验税法的变革对实际所得税税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 etra(economic recovery tax act)法案的实施降低了大多数公司的实际所得税 税率,而 tra86(tax reform act of 1986)法案虽然是实际所得税税率有所增加, 但它体现了税负公平。 3.国外关于税收与固定资产投资研究 jorgeson (1963) ,认为投资规模完全取决于资金成本和投资机会这样的真实 经济因素。 modigliani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1328 亿元,同比增长 35.5%;招商引资效果显著,利用外资 59.4 亿美元,同比增长 83.6%,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 70 个百分点。 截至目前,东北地区的增值税改革正在健康、有序地进行,经过四年试点, 增值税转型积极作用已经显现。 一是增值税转型政策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作用已经凸现, 激发了转型企 业的活力,使其得到了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良好机会,通过转型企业的市场规模的 扩大, 将带动投资需求的增加, 及工资水平的上涨, 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与消费, 实现良性循环。 二是对增值税转型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有了准确的把握, 为进一步 推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据统计,东北增值税转型试点期间,东北地区因转型试 点每年所减少的税收平均约为40亿元,而东北三省的设备采购额每年占全国的比 例约为 1/101/12,照此计算,即使未来增值税转型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其 每年造成的财政减收也将会控制在 1500 亿元左右。按照我国近年财政收入的增 收趋势, 由于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税改成本, 我国财政现阶段是完全有能力消化的。 2. 中部试点的转型经验 税务总局从 2007 年 7 月 1 日开始,对中部六省的 26 个老工业城市、12000 多户企业进行了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试点。到 2007 底,一共为符合转型规定 的企业抵退增值税 34.5 亿元。以山西省为例,山西省国税局调查测算显示,被 列入试点的山西省太原、大同、阳泉和长治 4 个省辖市的 8 大行业将有 3122 家 企业从政策中受益,一年多增加抵扣近 15 亿元。 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政策效应将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新政策将降 低企业税负。 据测算, 4 市的 3122 家企业增值税总体税负将由目前的平均 6.14% 下降到 5.16%,下降0.98 个百分点。其二,新政策将促进老工业基地城市的战略 调整、改造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促进大型国有控股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升技 术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其三,新政策将有利于促进老工业企业加快节能降 耗,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环境污染。我国中部地区承东接西,较之东北三省有着 较大的投资环境成本优势和地缘优势,而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的税收政策优惠, 势必“零距离”吸引东部资金流向中部,也将促使越来越多的东部优势产业转移 到中部地区,进一步加快中部的产业升级。 截至 2007 年年底,东北和中部转型试点地区新增设备进项税额总计 244 亿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0 元,累计抵减欠缴增值税额和退给企业增值税额 186 亿元9。试点工作运行顺利, 有力地推动试点地区经济发展、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也为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 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此同时增值税转型试点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一是 行业范围限制了政策效果,转型企业的认定存在较大的困难;二是增量抵扣办法 存在局限性,退税方式导致增加工作难度和复杂性,也影响到企业资金周转等, 由于采用增量抵扣的制度, 使得很多企业从理论上能够享受退税但由于没有增量 而实际无法享受到税收政策带来的优惠, 所以增值税转型试点并没有使大多数满 足条件的企业的税负得以降低。 9 数据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 年 11 月 11 日 11/1445644.shtml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1 第三章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固定资产投资影响 的理论研究 增值税转型前后固定资产10进项税额抵扣政策不同引起相关财务指标发生 变化11:假设企业购进固定资产(fa)原值为 v ,折旧率为 a ,增值税名义税 率为 r ,实际税率为 t ,转型后进项税抵扣率为 b,企业所得税税率为 t,企业 利润总额为 tp ,净利润为 np,企业增值税为 vt ,企业所得税为 it ,企业 现金流量为 ncf ,年折旧为 ad ,根据转型前后政策变化忽略其他因素影响, 可以得出: vt= vb; advba ; tp=vba , (adtp) ; itvbat ;npvba(1- t) ;ncfvb(1- ta) 。 即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引起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折旧额,利润总额、所得税以 及企业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的变化。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收负担的影响,包括对企业间接税负和直接税负。其中 对间接税税负的影响包括对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税种影响, 由于增值税与这些税种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正向变动关系, 在此主要讨论对增值税 税负的影响;而对直接税税负的影响则主要是指企业所得税税负变化。而对直接 税税负的影响则主要是指企业所得税税负变化。 3 . 1增值税转型对企业间接税税负影响 实施增值税转型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 同时增强企业的竞 争力。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条件下,由于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 抵扣,也就是当期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价值不能从计算增值税的税基中扣除,增 加了企业的税收负但,在实行消费型增值税的情况下,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 发生的进项税能够在发生的当期抵扣,相对于转型前来说企业的税负得到降低, 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具体分析如下: 增值税应纳税额 vt=当期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 其中:销项税额=销售额 pq法定名义税率 r 进项税额=购进额 cq扣除率 b 那么,增值税额 vt 作为销售价格 p,销售量 q、税率 r、购进价 c、采购 额 q 和扣除率 b 的函数: 10 指房屋、建筑物等不动产以外的固定资产,下同。 11 假设企业对固定资产采用直线折旧法,固定资产残值为 0。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2 t=pqr- cqb 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购进原材料和产出品之间存在一个稳定的比例关系,即 q=q 而且销售的产品和购进原料的价格间存在一个固定的比价即 c/p=,增 值税实际税率=纳税额 vt/销售收入 pq,由此可以推出: 增值税实际税率 t=r- ( /?)b 从理论上看,影响某个行业企业增值税实际税率的原因可能有三个:名义增 值税税率、企业销售额和买价的比值 /?、抵扣率 b 。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 当期购进的固定资产越多,准予抵扣的进项税就越大,即进项扣除率 b 与新增固 定资产 v 存在正向变动的关系,b=av,则有 r=t- ( /?)a v 上式表明了在消费型 增值税下,增值税的税率与新增固定资产比例成反向变动的关系。 代入数据说明:假定某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 17%。 该企业当期购进用于 生产资料价值是 200 万元, 购进发票上价税合计 234 万元: 另一部分是固定资产, 价格是 400 万元, 购进发票上价税合计 468 万元。 该企业本期实现销售收人 1000 万元,销项税金是 170 万元。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情况下,即按照税法规定,外 购流动资产所含税金允许抵扣但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不允许抵扣。 本企业应纳税额就是从销项金中扣除外购流动资产所含税金后的余额,即 136万元(170万- 34万)。 在消费型增值税条件下, 本企业应纳税额就是68万元(170 万- 102 万),可见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后。国家少收的税款在本例中就是 本企业未予抵扣而自行负担的那 68 万元。因而,转型可以对企业的增值税税负 起到降低作用。 3 . 2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直接税税负影响 在生产型增值税下企业购买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包括以下几部分: 固定资产 的购买价格 p、购买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增值税费用 u 以及运费 m 和运费的增值 税 n 等即: v=p+u+m+n 在消费型增值税情况下, 企业购买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增值税和其运费的增值 税可以抵扣,那么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v=p+m 两者相比可以知道,在不同 的增值税税制下,在购买固定资产的当期,企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有所不同, 在消费型增值税下,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较生产型增值税小,差额为v=u+n vb。那么在固定资产折旧期间,消费型增值税的每期折旧 ad 比生产型增 值税低,折旧的差额为ad=(u+n)avba 这使得企业在折旧期间的利 润增加,增加的税前利润即为ad,从而缴纳的所得税增加it=ad t=(u+n)at= vbat。而增值税的抵扣额vt= vb,显然it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3 vt,单从企业直接和间接税负对比的角度来看,企业所得税的增加并没有完全 抵消掉转型带来的进项税抵扣好处,增值税转型降低企业税负的结论成立。 代入数据说明:企业本期购入固定资产,价格是 400 万元,购进发票上价税 合计 468 万元。假设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限为 10 年,企业采取直线法折旧。在生 产型增值税下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不能抵扣, 因此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468 万元,企业每期的固定资产折旧额为 46.8 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情况下,当 期发生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后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为 400 万元, 企业每期的折旧 额是 40 万元;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每期的折旧额减少 6.8 万元,企业的利 润增加 6.8 万元,企业的所得税则增加 2.244 万元,因此增值税转型后企业的所 得税税收负担将会有所增加。 3 . 3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中最重要的部分, 固定资产投资所涉及的投资项目一 般周期比较长,属于长期投资的范畴。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对于企业的发 展举足轻重, 为投资主体提供全面完整地评价固定资产的投资效益的指标很有必 要的。 3 . 3 . 1 对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简称固定资产报酬率,是反映公司投入与产出关系的 主要指标。固定资产报酬率反映了公司基本的获利能力,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 固定资产的运用效率越高,也意味着公司的固定资产盈利能力越强。 固定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平均固定资产100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的影响, 是指企业购进固定资产的进 项税额抵扣政策变动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影响12。基于税收对投资的影响 理论,可以分析出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变化情况,见图 3.1: 图 3.1 fa 投资额 v 与其报酬率 s 的关系 12 仅指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对固定资产投资额的直接影响,下列相关研究与此相同。 s2 s1 s v v0 m n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4 图 3.1 中,s1 和 s2 分别为转型前和转型后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需求线,由图 3.1 可以看出:在两种增值税政策下,企业购进等额的固定资产 v0,消费型增值 税政策下的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 m大于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的固定资产投资报 酬率 n。其中两条直线的截距之差s 即为转型前后固定资产报酬率的差额:s tp2/ v - tp1/ vtp/v=ba。由此可以看出,增值税转型引起的固定资产 报酬率的变化与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增值税税率正相关,一般情况,b 和 a 都是 常量,因此,增值税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将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报酬率。 3 . 3 . 2 对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的影响 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其他投资一样,收益和风险正相关。在两种增值税政策 下,因为投资成本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额不一样,导致投资收益差额npv ba(1- t),若初始投资一致,则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变化iba (1- t)。因此,企业的投资风险也就不一样。根据财务管理理论分析,两种政策 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与收益关系见图 3.2: 图 3.2 fa 投资收益率 i 与风险 r 的关系 图 3.2 中:i1为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收益线,i2为消费 型政策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收益线;r1和 r2分别为同一投资收益下的固定资 产投资在生产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的投资风险。很明显, r1小于 r2,即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企业获得等额收益的投资风险小。由此可见,增值税 转型在没有降低企业收益的情况下,降低了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这并不有 悖于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 因为增值税政策转型改变的是企业无法左右的系统 风险,系统风险的降低普惠众多符合转型的企业,给他们带来了低风险的投资好 机会,但是对于单个企业,还是要详细分析其投资额,投资方向等问题,才能具 体评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风险。 3 . 3 . 3 . 对固定资产投资能力的影响 固定资产投资变动受市场自发作用,投资资金供给,经济发展预期和政策环 境的影响,增值税转型进项税的抵扣,必然对企业的投资资金供给产生影响,且 i i1 i2 r r1 r2 i2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5 通过对固定资产的购买才能使得企业满足抵扣条件的方式, 使转型对企业固定资 产投资能力的影响显著。不妨从与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能力正相关的因素:利润 总额、净利润、现金流量等指标进行分析。 1.企业利润总额:利润是企业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是企业所有收入扣除当 期投入成本以及费用,并调整营业外收支和投资收益的余额。企业购进固定资产 属于固定资产投资,在不同增值税政策下,其投资成本有所差别,所以固定资产 的年折旧额不同:在生产型增值税政策下,企业的年折旧额为(v+vb)/n;在 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企业的年折旧额为 v/n,折旧差额advba,所 以说在消费型增值税政策下,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比较小,企业的利润总额增加, 其增加额为tpvba。 2.企业净利润:企业净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扣除企业所得税后的余额。企业 在消费型和生产型两种增值税税制下,企业所得税额的差额为itvba t,利润总额的差额tpvba,即可得出nptp- it=vba (1- t),可见,消费型增值税可以提高企业净利润,进而增强了企业投资能力和 竞争力。 3.企业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是某一段时期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 金流量信息能够表明企业经营状况是否良好, 资金是否紧缺, 企业偿付能力大小, 从而为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企业购进固定资产时 必然会引起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剔除固定资产的初始投资,两种增值税政策下 的企业现金流量差额为可以抵扣的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与增量所得税之间的 差额:ncf= vr- vrta =vr(1- ta),消费型增值税节约了企业现 金流量。 从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在消费型增值税下企业当期购买的固定资产越多, 企 业当期抵扣的税金就越多。在销项税金一定的情况下,企业所纳税金就越少。在 税收收入一定的情况下, 相当于把按流转全额征税下由投资品负担的税款转移给 实行增值税下的消费品负担,这就大大降低了投资品的成本。从而增强了企业固 定资产投资的能力。在总收益一定时,成本的降低必然提高投资收益率,因此, 有利于刺激投资、扩大投资需求。企业当期税负越低为企业扩大投资增加了财力 来源。 将会起到刺激全社会投资总量增加的作用。 同时由于固定资产一次性抵扣, 投资当年,经营现金流由于增值税支付的大幅减少而有所上升,而经营现金流的 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增值税转型在促进投资总量增加 的同时,还可以起到鼓励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在实行生产型增值税 的条件下,由于企业外购固定资产所含税款不能抵扣,在不同行业或企业外购固 定资产价值占其外购生产资料价值的比重有所区别的情况下, 这一增值税政策实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6 际就是一种行业差别税收政策,即生产型增值税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 业的重复征税程度要高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从各产业特点看,基础产业和高科技 产业往往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 而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正是我国现阶段 着力推动和发展的产业 故生产型增值税的这一效应与鼓励科技进步的世界发展 趋势是相违背的,也不利于我国基础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增值税的转 型纠正了行业差别的增值税政策, 有利于调动企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投资 的积极性,从而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7 第四章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税负及固定资产投资影响 的实证研究 4 . 1样本选取 4 . 1 . 1 研究样本行业分类标准 对研究对象的行业分类,主要的依据是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东 北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若干问题的规定) 中所限定的八大行业:装备制造 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为主企业、高 新技术产业及军品生产行业。 4 . 1 . 2东北地区八个行业的具体范围( 见东北地区八个行 业的具体范围) 装备制造业、石油化工业、冶金业、船舶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农产品加工 业、军品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具体包含下列行业: 1.装备制造业: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技术装 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工业(含航空、航天、船舶和兵器 等制造行业)和电子工业中的投资类产品。包括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 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 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 2.石油化工业:是指石油工业和化学工业的总称,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 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 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等。 3.冶金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 4.船舶制造业:是指船舶制造、船舶零部件和配件制造以及船舶修理的制造 工业的总称, 包括金属船舶制造、 非金属船舶制造、 娱乐船和运动船建造及修理、 船用配套设备制造、船舶修理及拆船、航标器材及其他浮动装置制造。 5.汽车制造业:是指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配件制造以及汽车修理的制造 工业的总称,包括汽车整车制造、改装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及挂车的 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汽车修理等。 6.农产品加工业:是指除烟、酒以外的农业产品加工、制造业,包括农副食 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纺织、皮革皮毛羽毛(绒)加工、木材加工及木、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8 竹、藤、棕草制品、纺织服装鞋帽制造、家具制造、造纸及纸制品、工艺品及其 他制造等。 7.军品工业:是指为军队、武警、公安系统生产产品的纳税人。 8.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暂按科技部印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 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 (国科发火字2000324 号)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和办法 (国科发火字1996018 号)文件中 规定的高新技术范围并符合其他认定条件, 取得省级科委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 书的,以及生产的产品属于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国高 新技术产品目录的通知 (国科发计字2000328 号)范围的纳税人确定。 4 . 1 . 3 研究样本 由于数据收集方面原因,在本文中船舶制造业和军品生产企业,没有合适的 企业进入研究范围。因此,实际的研究对象仅分布在除船舶制造业和军品生产以 外的六个大类的行业中。在进行数据收集时剔除有以下情况的上市公司:a 数据 大量缺失的上市公司;b 没有受到增值税转型政策影响的公司;c 对样本数据存 在极端值情况的上市公司;d 剔除跨行业经营的属于综合类行业的公司。按照以 上数据收集的原则,满足条件要求的共计 59 家上市公司。研究对象的行业及观 察点分布情况如下表 4.1 所示。 表 4.1 样本公司的行业分布 table 4.1 distribution of swatch 所属行业 研究样本 装备制造 15 汽车制造 8 农产品 4 高新技术 10 石油化工 14 冶金 8 合计 59 4 . 1 . 4 数据来源 本研究中涉及的东北三省实施增值税转型前后企业的相关财务数据,总资 产、利润总额、所得税,企业资本成本等均来源于万德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资 讯网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29 4 . 2增值税转型前后间接税税负研究 4 . 2 . 1 增值税实际税负的表征指标的选择 要衡量企业的实际增值税税负水平, 就需要知道企业实际的增值税应纳税所 得额,但是应纳税所得额的获得对理论研究者来说相对困难,所以一般研究者用 代替性的指标来计算实际税负。 在我国计算增值税实际税率时一般是指当期所纳 税额与当期销售收入之间的比值即: 增值税实际税率纳税额应税销售额 在上式公式中,应税销售额不仅包括财务上的销售收入,还包括作为销售处 理的价外费用,在做理论研究时由于价外费用在数据收集时无法准确计算,因此 理论计算增值税实际税率时,直接用销售收入代替应纳税销售额即: 增值税实际税率纳税额销售收入13 4 . 2 . 2 描述统计分析 1.研究方法 首先对样本公司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实际税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了解样本公 司在转型前后的实际税率的变化情况, 以及样本公司的实际税率变化所呈现出来 的行业特征。 再用实证方法检验样本公司的增值税实际税负是否具有显著的行业 间差异(假设:各行业的实际税率没有显著差异)。 2.研究假设 在对东北三省的实行增值税转型的上市公司的实际增值税税率进行研究时 首先做如下假设: 第一:研究对象的销售收入与企业所缴纳增值税的应税销售额相等。 第二:转型后 2005、2006 两年时间内所表现出来得趋势将与长期发展趋势 一致。 第三:由于转型后固定资产进项税可以抵扣,因此,相对于转型前各行业的 实际增值税税率税负必定降低。 第四:资本密集型企业在增值税转型后税负降低最为明显。 3.行业平均税率变化情况 计算行业平均增值税实际税率是因为可减少偶发因素的干扰, 了解各个行业 的实证研究内部及行业之间所呈现的变化特征。 本部分首先对满足研究条件的上 市公司的纳税额和销售收入数据进行收集,根据增值税实际税率的计算公式,计 算出各个上市公司的实际税率,根据财政部所界定的增值税转型几大行业,以年 13 一般说来,销售收入通常比应税销售额小,因此,理论研究增值税实际税率所得出的结果可能会偏高。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30 度为研究间隔, 分行业的计算从2002年到2006年各期的实际的平均增值税税率。 所得结果如下表 4.2 所示: 表 4.2 增值税平均实际税率情况表 table 4.2 average tax rate of value- added tax 2002 2003 2005 2006 装备制造 0.061197 0.054771 0.040300 0.039605 汽车制造 0.065477 0.059099 0.040207 0.037002 农产品 0.006133 0.006566 0.005028 0.005124 高新技术 0.067911 0.055732 0.043980 0.048526 石油化工 0.080129 0.096043 0.059942 0.063483 冶金 0.057291 0.052890 0.033857 0.034537 上表显示了各个行业从 2002 年到 2006 年, 企业实际的增值税税负变化情况 以及变化的趋势:由表中可知,除高新技术行业和农产品相关行业以外,汽车制 造相关行业、 石油化工相关行业以及装备制造相关行业在增值税转型后的实际税 率都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 冶金行业的增值税实际税率降低也较为显著, 其中, 石油化工行业的税负的降低最为明显, 但是转型以后的石油化工行业相比于其他 行业来说税负仍然很高。 而理论界普遍认为税负应该降低最多的高新技术行业的 税负却没有实质性的减少。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变化过程。 通过对转型前后的各行业平均税负计算,求出两者之间的差值,绘出转型前 后增值税实际税率变化情况图表,如图 4.1 所示。将转型前后分别作为两个整体 来看,仍然是石油行业所享受的增值税税收优惠最多,而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变 化不大,这个结果和上表按期计算平均税率的结果相符。 图 4 . 1 转型前后增值税实际税率变化情况 f i g u r e 4 . 1 t h e t a x r a t e c h a n g e o f t h e v a l u e - a d d e d t a x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南京财经大学硕士论文 31 4 . 2 . 3 增值税转型政策对各行业实际增值税影响分析 由上面结果可知在转型前后各上市公司的增值税平均实际税负发生了变化。 为了验证增值税转型政策对增值税实际税率产生的影响,现对 2002 年至 2006 年的数据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显著性检验,看转型前后企业的数据 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 1.单因素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ova)又称为变异数分析,其目的是推断多组均数之间的显著 性,即样本组的总体均数是否相同,主要用于多个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基本假设条件是:a 各水平的测量观察数据,要能够被看作是服从正态分布的样 本;b 各组测量观察数据,是从具有相同方差的相互独立的总体中抽取。采取单 因素方差分析,是因为需要研究的因素只有一个,这一因素可以有几个不同的水 平,目的是看这些水平受到因素的影响是否相同,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 2.不同行业在转型前后增值税实际税负差异分析 先对上市公司的 2002 年、2003 年转型前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时结果 如下表: 表 4 . 3 不同行业增值税实际税率水平差异实证检验结果 table 4.3 results of demonstration research 行业 value (t 值) probability 结论 装备制造 0.7766 0.4439 无显著差异 汽车制造 0.4964 0.6273 无显著差异 农产品 0.4291 0.6829 无显著差异 高新技术 1.3261 0.2034 无显著差异 石油化工 1.4796 0.1510 无显著差异 冶金 0.3955 0.6984 无显著差异 注:2002- 2003 不同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肺结核指南课件
- 劳动实践课课件
- 古文节奏符号解析与应用
- 课件模板使用要求标准规范
- 打砖块游戏课件大纲
- 食堂安全生产培训大纲
- 课件未授权锁定问题
- 大班动物拓印课件
- 课件智能美化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守纪律、讲规矩”党课课件详解
- 25道中国民航航空医生岗位常见面试问题含HR常问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
- SF095广州市社会保险费补缴申请表
-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省赛一等奖
- -HTML5移动前端开发基础与实战(第2版)(微课版)-PPT 模块1
- 尺寸链的计算表格
- 内河、玻璃钢、海洋木质及小型钢质渔业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
- 四川省2019年 (2017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通用技术试卷
- (绿化)质量评估报告
- GB/T 2411-2008塑料和硬橡胶使用硬度计测定压痕硬度(邵氏硬度)
- GA/T 1217-2015光纤振动入侵探测器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