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通向开放的“叙事”——90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问题.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通向开放的“叙事”——90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问题.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通向开放的“叙事”——90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问题.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通向开放的“叙事”——90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问题.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通向开放的“叙事”——90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问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9 0 年代诗歌“叙事”的“具体性( 化) ”问题出发,挖掘了9 0 年代诗歌 “断片”式“叙事”状态背后,所导向的可能的延续性与开放性。作为一种诗歌技巧、方 法,9 0 年代诗歌正是以具体情境、细节场景为契机,在与中国诗歌“兴”的传统的衔接 过程中,将具体直接的个人经验、感觉思维与具体复杂的现代意识、感觉、趣味相结合, 在开放的时空线索中展开想象与“叙事”。 关键词:9 0 年代诗歌“叙事”“叙事性”问题; 具体性( 化) ;意象; 断片;“兴” 3 a b s t r a c t s t a r t i n gf r o mt h et h eq u e s t i o no fn a r r a t i n go fc h i n e s e1 9 9 0 s p o e t r y , t h i sd i s s e r t a t i o n m a i n l yd i g g e dt h ep r o b a b i l i t yo ft h ec o n t i n u i n ga n dt h eo p e n i n g , w h i c hl e db yt h ef r a c t i o no f t h en a r r a t i n go fc h i n e s e1 9 9 0 sp o e m s a sas k i l lo rm e t h o d o l o g yo fc r e a t i n gp o e m , j u s t t h r o u g ho ft h ei n c a r n a t i n gc i r c u m s t a n c e , t h ed e t a i la n dt h es c e n e ,i nt h ec o u r s eo fi n h e r i t i n gf r o m t h et r a d i t i o no fx i n gi nc h i n e s op o e t r y , c h i n e s e1 9 9 0 sp o e t r yc o m b i n e sw i t ht h ei n c a r n a t i n g a n dd i r e c tp e r s o n a le x p e r i e n c e , f e e l i n gt h i n k i n g , a n di n c a r n a t i n gc o m p l i c a t e dm o d e r ni d e o l o g y , f e e l i n g sa n di n t e r e s t ,s p r e a d so u ti m a g i n i n ga n dn a r r a t i n gi no p e n i n gt i m e - s p a c e k e y w o r d s :t h eq u e s t i o no fn a r r a t i n go fc h i n e 1 9 9 0 sp o e t r y ;i n c a r n a t i n g :s i g n ; f r a c t i o n ;x i n g ( s i m i l i t u d e ) 4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周炜贽 日期:2 0 0 7 年5 月2 1 日 首都师范大学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 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 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周炜赞 日期:2 0 0 7 年5 月2 1 日 2 引言 “从9 0 年代初直到今天,诗歌写作范式的整体迁变始终伴随着诗学话语形构的不断 翻转”,“对发端于朦胧诗,、造势于第三代诗歌运动的当代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而言,1 9 8 0 年代是一个众声喧哗、充满青春期躁动、文化反叛与崇拜先锋、实验、探索等新、奇、 怪、险的诗歌风尚的时代”2 。如果说8 0 年代整体性的诗歌特征是诗人进入“无限”表达的 诗歌实验冲动和群体文化行为的话,那么,9 0 年代则是诗人重新反思自省并努力探索诗 歌多元化表现方式的一个诗歌时代。 年代末9 0 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了极具思想文化史意义的剧烈动荡与变化,并深 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正如欧阳江河所说的:“对我们这一代诗人来说,1 9 8 9 年并 非从头开始,但似乎比从头开始还要困难。一个主要的结果是,在我们已经写出和正在写 的作品之间产生了一种深刻的中断。诗歌写作的某个阶段已大致结束了许多作品失效 了。”3 这种变化与“中断”,“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陡然醒悟到1 9 8 0 年代那种充满文化激 情与抱负的对抗性写作的单调无力,醒悟到那种靠人性、文化、纯文学等启蒙主 义整体性的大概念点燃创作冲动与歌唱激情的诗歌写作是多么的高蹈主观,与本土现实、 历史脱节而具有可疑的意识形态幻觉性质,而且因为缺乏诗艺的咀嚼,其艺术表现力与感 染力大打折扣。这种陡然增强和清晰的对于历史与文化的反思意识同时引发了他们对于如 何继续自己诗歌写作的有效性的危机感。”4 用臧棣的话说,“9 0 年代诗歌完成了一个极其 重要的审美转向:从情感到意识。” 9 0 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开放,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等外部环境对人们生活的 影响与冲击,导致了人们对外部生活进行书写与叙述的要求与欲望,而不再停留于年 代那样一种传统的抒情性的高蹈姿态要求诗人更加深入生活,从生活的细节来表现现时 的当下的生活状况与姿态。在当时9 0 年代这样一个特定的语境下,生活本身的非连续性 和零散化,使得“片断成为唯一依赖的形式”5 “当代生活的小说话和对自身困境的 体验,使诗人们产生了讲出一个故事来的叙事要求。”6 正如臧橡所说的:“9 0 年代中 国诗歌的叙事性,实际上是诗人综合文体、风格、语象、修辞与叙事的传统功能,加 1 姜涛;叙述中的当代诗敢,诗探索1 9 9 8 年第2 辑。 2 钱文亮:( 1 9 9 0 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问题) 。载自“诗生活。两 3 欧阳江河;8 9 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谁去谁留 ,湖南文艺出版社,1 9 9 7 年 版- 4 钱文亮:( 1 9 9 0 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问题 ,载自“诗生活”网 5 巴塞尔姆语,转引自王家新:当代诗学的一个回顾) ,诗神月刊 1 9 9 6 年第9 期 王家新,当代诗学的一个回顾) ,诗神月刊 1 9 9 6 年第9 期 1 以重新整塑而炼制出的一种处理想象和意识的新的艺术机制。它不只是风格标记意义上 的,更是文学结构意义上的。”其“最根本的艺术目标,应该说是致力于复杂的想象在经 验结构上的精确和平衡。”作为一种写作中的新的倾向,这种叙事性写作,它是在一种在 展开叙事的过程中,改变人们的想象世界的方式,解放人们的诗歌想象力,力图改变传统 的诗歌那种于自足体系中的写作方式,而向存在开放,对单向度的抒情方式之外的更丰富 与包容的诗歌表达方式进行多元化的探求与尝试。 作为一个诗学现象,它的提出与实践更多的是从一个诗学立场上出发的。9 0 年代中 期以后,它首先是被作为一种写作中的新的倾向受到普遍的注意,这种倾向通常与张曙光、 孙文波、肖开愚等诗人联系在一起。随着,叙事性的提出与实践,可以说它引起了不同程 度的争议与论战。但是随后,在不同的诗人的文章中,它作为9 0 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 其诗学和诗史意义逐渐为人所意识和认同。并在很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对这种叙事性手法 的运用。可见,“叙事性在九十年代的提出,有其策略性的一面,但如果我们只注意到 其策略性的一面或者把这种策略性扩大成为其本质特征,那么对九十年代诗歌的理解就会 陷入歧途。叙事性的真正意义在于它更新了当代诗歌的文学能力,扩大了其表现领域, 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审美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当代诗歌的一次自我革命如果联 系到我们的诗歌传统中一直缺少叙事意识的事实,则这场革命的意义就显得更为深远。” ( 西渡语) 目前,对叙事性的定义尚处于一种朱定论状态,所以对叙事性及其内涵的梳理与反思, 它不仅能够帮助人们明晰自8 9 后以来,诗坛内部一个诗学走向,及其对诗学议题的实践 状况;而且,它的意义更在于,它更新了人们的诗歌观念和对诗歌的认识。叙事性打破了 8 0 年代以来传统的诗歌表现方式,但同样也是可以被打破的;在叙事把矛头指向抒情的 同时,也意味着它对抒情的最终回归。它的提出在当时语境下或许更多的是具有一种策略 意义,而在后来的诗歌实践中,则更具有一种诗歌技法的革新与尝试的意义。这种技法上 的变化,不仅改变了诗人的对世界的想象方式,同时也对读者的阅读进行了突破性的挑战。 对于今天的诗坛而言,叙事性的意义或许还在于它将其所代表的9 0 年代诗歌的多元性与 复杂性的诗歌氛围一直延伸向了今天。9 0 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可以说是一个充满过渡性 与尝试性的实验意义的诗学阶段,对中国当代诗歌而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真正融于 历史的事物,它必会在后来的诗歌史书写中逐渐呈显它的诗学价值。 2 第一章从如年代诗歌“叙事性- r e 题出发 一帅年代诗歌。叙事性”的诗歌实践 “叙事”或“叙事性”成为9 0 年代诗歌写作中的一个广受谈论的话题是在9 0 年代中 期以后。但早在8 0 年代中期,诗歌中的“叙事”就已经发生了张曙光在踟年代初接触 到“现代派诗歌和一些并不属于现代派但明显具有现代特点的诗歌”以后几年的时间里, 就“尽量清除浪漫主义诗风”1 对他造成的影响,直到写出了1 9 6 5 年这一标志其转变 的诗作。虽然,现在大多数人都肯定了张曙光在对9 0 年代诗歌“叙事”技艺的开发和实 践上的意义2 。但事实上,“8 0 年代中期以叙事实验来颠覆浪漫主义抒情诗风的主力主要 是第三代诗运动”,3 韩东在1 9 8 2 年至1 9 8 4 年问写的 有关大雁塔、 你见过大海就是 在文本解构( a p 意义消解) 的基础之上成功地削弱了抒情诗的夸张和抽象成分i j r 而到了 1 9 8 5 、1 9 8 6 年间韩东写的一些诗作( 如:一切安排就绪、 写作等) ,就进步表现 出了他对情态细节的入微捕捉,体现出了第三代诗致力于语言戏拟,抵制朦胧诗的宏大叙 事,着力清除诗歌内部语义含混的自觉意识。于坚写于8 0 年代初期的一些诗歌中( 如: 事件;三乘客( 1 9 8 2 年) 、罗家生( 1 9 8 2 年) 、尚义街六号) ( 1 9 8 4 年) 等) ,对 日常生活中一些琐碎、毫无意义的生活场景、片段的叙写,则显现出一种“个人的、平面 的、及物的、非史诗性的叙事”。4 虽然在当时诗歌叙事还不普遍也不成熟,但于坚等部分 第三代诗人的写作表明,“9 0 年代以来的诗歌叙事并非空穴来风,在一定程度上,它是 年代先锋诗歌运动自行转让出来并得到推广的一项技术成果。”5 “诗歌题材在1 9 8 4 年前后的重大转向,使后朦胧诗人对他们所沿承的语言与题材的 脱节感受异常强烈,于是普遍萌生了对语言内部的含混的清除意识”,“幻想通过对语言进 行激烈的个人化处理,来尽量免除陈旧的语言规约对独特的诗歌感受力的侵害和遮蔽”,6 有意识地抵制朦胧诗的宏大叙事。然而,叙事在8 0 年代更像是一个功能性的概念,“要么 1 张曙光:关于诗的谈话 ,语言;形式的命名,孙文波、臧棣、肖开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 年1 1 月,p 2 3 5 2 程光炜:不知所终的旅行 ,岁月的遗照序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8 年版 3 李志元,张健:(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的诗歌叙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f 社会科学版灏年第2 斯。 李志元,张健:(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的诗歌叙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f 社会科学版) 2 0 0 6 年第2 期 5 李志元,张健:( 2 0 世纪9 0 年代以来的诗歌叙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舨) 2 0 0 6 年第2 期。 臧棣t 后朦胧诗t 作为一种写作的诗歌) ,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 王家新、孙文波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p 2 0 3 3 仅仅具有表现手法和写实层面上的修辞学意义,并且服务于其他更为宏大的诗学范畴或概 念,要么被纳入隐喻或象征模式之中,成为被抒情底色所融化掉的点或段”1 叙事性 因素在大多数诗人那里尚且与诗歌现代品质的建构无涉。 “随着建立宽阔的写作视野而来的,是9 0 年代诗歌对叙事能力的特殊要求。”2 进入 了9 0 年代,可以说,无论对于诗歌本身还是社会都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正如欧阳江河 所说的:“对我们这一代诗人来说,1 9 8 9 年并非从头开始,但似乎比从头开始还要困难。 一个主要的结果是,在我们已经写出和正在写的作品之间产生了一种深刻的中断。诗歌写 作的某个阶段已大致结束了。许多作品失效了。,3 而1 9 8 9 年“天才抒情诗人”海予之死, 也在一定意义上意味了“春天之死”、“抒情艺术之死”。出于对年代诗歌“不及物写作” 的纠偏,也出于修正诗歌与现实传统性关系的缘故,9 0 年代诗歌延续了8 0 年代诗歌写作 可能性之一,即“将叙事采纳为谐和主观与客观、文本与意义,同生存境遇对话交流的艺 术法门”。而1 9 9 2 年后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的到来,以及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大规模涌 入,则进一步导致了人们产生了对外部生活进行书写与叙述的要求与欲望,而不再停留于 8 0 年代那样一种传统的抒情性的高蹈姿态,“对浪漫主义的夸张和将意象运用到晦涩、生 硬程度的伪象征主义的拒绝”,4 使得叙事作为一种写作中的新的倾向受到普遍的注意,开 始“在摆脱隐喻或象征模式的同时,引入了叙事或陈述的性质。”5 而欧阳江河于1 9 9 3 年 初写的8 9 后国内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则“从理论上宣告了 一个与1 9 8 0 年代遇然不同的新的诗歌时代的开始,表达了一代诗人对于诗歌写作、人生 命运和历史文化语境等诸多重大问题的新的认知。”6 在反对、九十年代、倾向、 南方诗志这几本集中展示当时诗歌写作最新面貌及理论批评的诗歌书刊上,当代诗人 对叙事性的全新理解与追求第一次浮出历史的地表:“张曙光的( 1 9 6 5 年、给女儿、岁 月的遗照,肖开愚的原则、台阶上,孙文波的散步、地图上的旅行、在无名 小镇上,王家新的瓦雷金诺叙事曲、日记、临海孤独的房子,翟永明的土拨鼠、 玩偶,柏桦的生活颂、衰老经,马永波的对一个夏天的回忆,欧阳江河的1 9 9 1 年夏天,谈话记录,等等,几乎均为第一次发表。除此之外,对于叙事性的追求与实践 在陈东东、钟鸣、威棣、西川、桑克、西渡等人的诗歌中同样得到强调与张扬,成为1 9 9 0 1 钱文亮:( 1 9 9 0 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问题,文艺争鸣, 2 0 0 2 第6 期。 2 程光绋:不知所终的旅行,岁月的遗照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8 年版 3 欧阳江河:8 9 后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知识分子身份) ,谁去谁留) ,湖南文艺出版社,1 9 9 7 年 版。 4 孙文波:我读张曙光,文艺评论1 9 9 4 1 。 壬家新:当代诗学的一个回顾,诗神月刊1 9 9 6 年第9 期。 6 钱文亮:1 9 9 0 年代诗歌中的叙事性问题) 。文艺争鸣, , 2 0 0 2 第6 期 4 年代诗歌相当突显的诗学特征。”1 二关于帅年代诗歌。叙事”与。具体性( 化) ”问题 “叙事的提出有着明显的针对性,具体说是针对着年代后期诗歌中的纯诗 写作,单一而陈旧的抒情方式,同时也与某种诗学观念有关”2 。“一些诗人把“叙事性” 的背景放到百年新诗演进史的序列之中,尤其是把叙事性放到九十年代诗歌与媵 胧诗、第三代诗的比较之中,强调叙事性对以往诗歌较为单一的表现模式起到了 反拨的作用,因此,他们清醒地意识到叙事性具有纠偏补正、避窄趋宽的 策略性意图。”3 当然,正如西渡所说的那样:“叙事性在九十年代的提出,有其策略性 的一面,但如果我们只注意到其策略性的一面或者把这种策略性扩大成为其本质特征,那 么对九十年代诗歌的理解就会陷入歧途”作为九十年代的一个新的写作倾向,从们对“叙 事性”的诗学阐发,可以说各有不同又有所补益。但是真正从广阔的文化、诗学视野出发, 在理论上对“叙事性”问题进行总结与阐释的是程光炜。他在1 9 9 7 年接连发表的 9 0 年 代诗歌:另一意义的命名、( 9 0 年代诗歌:叙事策略及其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网站 5 蒋孔阳,唐诗的审美特征 ,。咀化庐”用 3 3 经等以来中国古典诗歌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 在这样的诗歌里,。物”作为结构诗篇的视角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显示了诗人对世 界的一种观看它是人与物之问的一场静默无声的交往与对话,同时物与词之间又微妙 的互动:“物以不同的姿态敞开了自身,彰显着自我与世界、词语与意义的联系。而语 言则由于物的敞开而获得更生动的形象”1 。不过在中国传统诗歌中,却很少直接用词来 处理物。“虽然中国的咏物诗很多,但中国所有的咏物诗在咏物的过程中都把物给虚化掉 了,把物给拟人化、情景化或者心灵化了把物变成了人的情感的一部分。就是说物本身 不在了。只留下对物的遐想或者物所引起的情绪上的东西”2 。而在9 0 年代诗歌中,诗歌 所表现的“物”已经不是事或物本身了,借助具体叙事情境的兴发所展开的可能的诗歌想 童 象,无论是一个词还是一个句子,个人的经验、语感都在这中表达一种心灵的存在,“语 害背后呈现出一种精神特质,一种新的意义、精神秩序”3 ,这是心灵与物在瞬间中触发 的感悟,也是个人对寻找、表现新的存在可能性的一种努力。 二指向抒情的。叙事” 9 0 年代以来的诗歌叙事包含了记录生活现象和记录情感两个方面。它“既介入现实, 又传达了现实变动所引起的诗人们的心理感受。对叙事的执著反映了当代诗人在历史观和 诗歌功能观上的认识深化,他们相信历史事实的客观性和独立自足性,认为为历史作见证 是诗人的责任和良心。诗歌写作因此有必要回到事物本身,有必要对时代生活进行忠 实的现象学还原”。西川说:“叙事不指向叙事的可能性,而是指向叙事的不可能性”。 的确,9 0 年代以来的诗歌叙事,运用反讽、戏拟、类型混杂、滑稽模仿和“元叙事”等 解构方法,成功地削弱了抒情诗盼夸张和抽象成分。而在解构之上,它们又重新建构了一 个多元化的自由审美形态。目的就是通过“解构”、“还原8 来重新揭示世界的本原面目, 以一种破碎、驳杂、边缘的怪诞之美来质疑所谓的事实、真相,和“深度”。所以说,9 0 年代以来的诗歌叙事里其实包含着对自身的潜在否定。它的叙事仍是指向抒情的。只是它 们的诗情已不再像传统的抒情式叙事那样,直接进入诗歌文本;而是转化成为了“零度叙 事”下的一种淹抑的诗情。 1 张桃洲:寻找话语的森林论朱朱诗中的词与物 诗探索 2 0 0 4 年秋冬卷总第5 5 5 6 辑 o 欧阳江河张学昕:r 诗,站在虚构这边飞作家杂志2 0 0 5 年第4 期 3 欧阳江河、张学听:r 诗,站在虚构这边,作家杂志2 0 0 5 年第4 期 李志元、张健: ) ,- 诗生活”。沈奇评论专栏一 3 7 不可否认,9 0 年代以“叙事”精细捕捉事物的能力,从小处入手,挖掘过去未曾进 入诗意范畴中的“新”的诗意,将诗歌引向一个更为开阔的现实领域,拓宽了人们对世界 的想象方式,但它无疑也对读者的阅读,尤其是对诗意的理解展开了挑战。由于9 0 年代 “叙事”常常是以一种想象性、跳跃性状态呈现的,所以,词与词之间似乎缺少了一种相 互影响、推进从而逐渐形成某种坚实的链条,以带动整个诗歌的飞翔,而在一定程度上显 得滞重,迷离,松散和晦涩起来。因而,在此基础上散发出来的诗意,表现出的更多的是 一种充满着散漫的混沌感,似乎缺少了某种力度与触动人的东西。在读者看来,一首诗所 带来的触动,或许并不需要多么有效的或是深入把握( 从无诗意中挖掘出诗意) 的诗意, 而仅仅是某个瞬间所可能带来的碰撞。碰撞或许并不意味着诗意本身,但却为诗意的打开 提供了可能。因为它将不再是仅仅诗歌对现实在有效性上的介入,而且是诗歌与社会,诗 歌与人,诗人与读者之间产生碰撞与对话的可能。 结语 9 0 年代诗歌。叙事性”问题( 本文在此使用此命名,是出于大多数人习惯用法的考 虑) ,关于这一命名本身就是颇为人争议的。然而,无论是“叙事”、“叙事性气“叙事功 能气“陈述”还是“伪叙事”、“亚叙事”等命名,可能都无法逃脱9 0 年代诗歌“叙事” 这一诗学现象本身的吊诡。“叙事性”这一极富悖论性意义的命名,很自然就让它常常陷 于与传统叙事诗或是8 0 年代抒情诗之间难以厘清的纠缠之中。 在9 0 年代的“叙事性”诗歌中,我常常读出一种游离的,不定的东西。这个东西让 我对“叙事性”诗歌不断产生谜一样的困惑。究竟从何种角度上阐释这一诗学现象才可能 最接近“叙事性”本身? 毕竞作为一种诗歌技巧,“叙事性”已经延伸、渗透到各种各样 的诗歌文本中去其旺盛的生命力或许恰好证明了其在当代诗歌的意义。但是,它却似乎 在读者那里频频遭到了冷遇。冷遇的或许并不是“叙事性”这种写作方式,而是在对诗意 的感受、体会之间产生的差异。在大多数读者看来,诗歌“叙事”就像诗人在公共场所所 进行的一场私人实验一样,令人匪夷所思“叙事性”在预知其写作自身的限度的l 司时, 是否也意识到了它作为一个作品在读者中的“限度”? 主要参考文献 个人诗集类、诗文编选集: o 翟永明: 在一切玫瑰之上( 沈阳出版社,1 9 9 2 年版) ; o 翟永明: 黑夜里的素歌一翟永明诗选( 改革出版社,1 9 9 7 年版) ; o 翟永明:称之为一切( 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9 9 7 年版) ; o 西f l :隐秘的汇合一西川诗选( 改革出版社,1 9 9 7 年版) ; o 西川:西川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 o 西i 1 1 深浅( 中国和平出版社,2 0 0 6 年版) ; o 孙文波:地图上的旅行孙文波诗选( 改革出版社,1 9 9 7 年版) ; o 孙文波:孙文波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 o 肖开愚:动物园的狂喜一肖开愚诗选( 改革出版社,1 9 9 7 年版) ; o 肖开愚:肖开愚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4 年版) ; o 欧阳江河:通过词语的玻璃欧阳江河诗选( 改革出版杜,1 9 9 7 年版) j o 昌耀:昌耀诗文总集( 青海人民出版社,2 0 0 0 年版) ; o 藏棣:燕园纪事( 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9 8 年版) ; o 威橡:风吹草动( 中国工人出版社,2 0 0 0 年版) ; o 威棣:新鲜的荆棘( 新世界出版社,2 0 0 2 年年版) ; o 于坚:于坚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 o 壬家新:王家新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1 年版) ; o 北岛:北岛诗歌( 南海出版公司,2 0 0 3 年版) o 本社:八十年代诗选( 上海文艺出版社,1 9 9 0 年版) ; o 程光炜:岁月的遗照(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8 年版) ; o 孙文波等:语言:形式的命名(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 o 肖开愚、臧棣、孙文波: 从最小的可能性开始(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 o 臧橡、肖开愚、孙文波:激情与责任(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 ; o 安琪、远村、黄礼孩:中间代( 海峡文艺出版社,2 0 0 4 年版) ; o 伊沙:现代诗经( 漓江出版社,2 0 0 4 年版) ; 0 张曙光、肖开愚、孙文波、黄灿然、藏棣 诗合集( 未发行) ; 学术著作、文论: o 【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 商务印书馆1 9 8 0 年版) ; o 【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李幼蒸译( 三联书店,1 9 8 8 年版) ; o 【法】热拉尔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王文融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 9 0 年版) 柏 王家新、孙文波: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2 0 4 0 ) 年版) ; f 法1 热拉尔热奈特:热奈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