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若干规律的认识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若干规律的认识本文作者:邓春旺原创投稿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若干规律的认识邓春旺(20XX年10月8日)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的内容、行业的特点、政府的责任等综合分析,总结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五个规律。认识和掌握这五个规律,对于保证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健词:医疗卫生发展规律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发展的内在的必然的,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尊重和把握规律就会推动事物的发展,反之,违反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会受到惩罚。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就是存在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内在的必然。通过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的内容、行业的特点、政府责任等综合分析,总结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公益性、公平可及性、医学技术落后于疾病谱变化、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医疗费用增长成正比、个人经济能力难于承担疾病风险等五个规律。认识和掌握这五个规律,对于保证卫生事业的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医疗卫生公益性规律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规律。主要体现在:1、它是维系人类健康和社会恃续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质是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健康水平的提高,人平均寿命延长,人群从事劳动年限增加,从而创造更多社会财富中,促进经济的发展。世界银行专家测算:过去40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大约8%-10%归因于健康。哈佛大学研究的结论:亚洲经济奇迹大约30%-40%都源于健康的改善。2、医疗卫生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由于医疗卫生保健和医疗保障是“市场失灵”比较普遍的领域,完全依靠市场是不行的,国外很多研究证明医疗市场结构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疗福利的发展,都是从自由市场调节到集中社会统筹的发展过程。政府的作用是无可代替的,这是“人人需要,共同受益”。必须由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向社会全民提供注1。3、我国实践证明医疗卫生市场化改革的路子行不通。我国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前,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政府不投入或少投入,引入市场机制,医院追求利益最大化,甚至防疫等公共卫生单位也是依靠扩大业务收入来解决人员工资和卫生防疫,以一个单位的业务创收来解决当地防病问题,这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最终导致“看病难,看病贵”这个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社会问题之一!医疗卫生领域的公益性规律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是卫生事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它维护了健康权益和公平性,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稳定。20xx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标志的新医改启动,从改革方案的设计,卫生制度的建立到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医疗卫生发展公益性规律,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二、医疗卫生公平可及性的规律卫生的公平性:就是根据人各自卫生需求的不同,都有同等机会享受到相应基本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注2卫生的可及性:个人获得适当的卫生保健的能力。注3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被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富裕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可以得到充分的满足,多数社会成员的医疗卫生需求,出于经济原因很难得到满足,贫困阶层则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都享受不到。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的最基本权益之一,保护人的健康权益是政府的责任,医疗卫生的公平可及性就是不分老幼、贫富、贵贱、民族人人享有预防保健、医疗、康复等基本医疗卫生。健康权益的公平可及性:一是医疗保障。政府建立医疗保障制度,实行全民医保,解决有钱看病的问题。二是公共卫生。政府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共卫生,达到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目的。我国实行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就是政府出资购买,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1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三是基本医疗,即采用基本药物、使用适宜技术,按照规范诊疗程序提供的急慢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医疗。注4但是健康权益的公平可及性受到医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财力还不足以解决全民免费医疗问题,个人还要负担部分医疗费。我国建立了政府投入和个人缴费相结合的公费医疗、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等医疗保险为主和商业保险为辅的医疗保险制度。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建立全民关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若干规律的认识第2页统一的医疗保障制度将是最终的选择。医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性,还不能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很多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城乡差别、医疗资源分布等因素,都会对医疗卫生的公平可及性产生影响。卫生的公平可及性规律,要求政府努力降低社会人群在健康和卫生等方面存在不公正和不应的差距,力求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达到生存的标准,这是衡量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重要指标。三、医学技术落后于疾病谱变化的规律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为生存而与疾病不懈斗争的历史。医学是人类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大致经历了原始医学古代经验医学近代实验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过程。医学发展对人类的积极作用,在远古时代,人类茹毛饮血,寿命很短,大概20岁左右,一旦患病基本等于死亡,而这一时期人类数量很少。而古代医学的发展将人类的寿命大大提高,基本为40-60岁。而近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更是将人类寿命延长到了80岁左右。医学的发展让人类能够治愈大多数疾病,使人类减轻病痛的折磨,减少患病时间,使人类长期保持健康的状态。医学不仅只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也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然而,由于医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性,对疾病谱的变化,还不能充分认识和掌握,对已经发生的部分疾病还没有找到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如流感病毒(病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已经流行了20xx多年,尽管已经研制出流感疫苗、找到了治疗的方法,但是,由于流感病毒(病菌)的不断变异,还不能有效地控制其流行。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因流感并发症死亡的人数高达2550万。全球每三人中就有一人感染结核菌,结核病是全球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每年夺取140多万人的生命。人们记忆犹新的20xx年,肆虐全球的非典疫情,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直到现在我们还没有搞清楚它的病源是什么。还有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疾病,没有能力提前认知,时刻威胁人类的健康。医学技术不能解决所有的疾病问题,它落后于疾病谱的变化。这个规律告诉我们,医学无止境,无论是基础理论、临床技术、模式,都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和发展;医学具有高风险性,我们不能因它的风险性而放弃对医学科学的追求,从事医学职业的人员要勇于探索、精益求精;国家和社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医务人员在开展医疗卫生工作中,只要遵循医疗原则、方法,而产生的过错,都应给予应有的宽容和免责。四、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医疗费用增长成正比的规律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加了产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医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在医学的广泛应用,在结合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建立了现代医疗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医疗手段医疗工艺医疗手艺(即医生的技能、手法,如执刀术、缝合术、整骨术、针灸术、推拿术等)。医疗保健中采用现代技术的后果,不但不会因劳动效率的提高而降低医疗成本,反而因项目内容的项目增加充实、质量的提高,而增加医疗卫生成本,从而引起卫生费用的增长。医学技术发展增加医疗卫生费用的支出主要体现在:1、新型诊断治疗设备的引进,快速检验方法等的应用;2、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如人工胰岛素在临床上的应用对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很大的突破;3、医疗的结合形式,如对病人实施手术,往往需要医护人员完成术前准备工作,提出各种手术方案,手术过程中要求麻醉师、主刀医师、护士各司其职及默契地配合,并及时处理各种应急情况;4、医师年资各有高低,其临床经验各有差别,诊疗病人的熟练程度及效果也各不相同;5、医学新材料的应用等。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疗卫生费用增长成正比的规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带来医疗卫生费用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加大卫生资金的投入,让更多的患者分享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二是合理设置诊疗项目和价格,保证医学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三是制定严格的诊疗规范,防止过度医疗,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五、个人经济能力难于承担疾病风险的规律风险是人类社会非常普遍的现象。疾病风险是人们因疾病而丧失收入能力、无法履行个人家庭责任、缺乏生活费用的可能性。注5健康决定着个人劳动贡献的大小而获得收入。疾病则对健康和劳动能力的一种极大的威胁,它会使劳动者的收入减少甚至丧失劳动能力,而贫困又难以抵御疾病的风险,这样就会陷入“贫困循环”。疾病的产生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很难掌握谁可能生病,谁不会生病。但是,经验告诉我们,总体上可以确定人群中发生疾病的慨率,在某一时段的发病率,20xx年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门诊达亿人次,住院达亿人次,人平均门诊人次,住院率%左右。从数据上分析,医疗与其他消费品和的区别在于由于疾病产生的医疗费用和经济风险在人们之间的分布是不平均的,在任何一个时段上,人群中的一小部分人(%住院病人)存在严重疾病而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从而产生医疗的经济上的负担。如果依靠个人的经济能力来直接支付医疗费用,随着医疗费用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会直接感到日益增大的医疗费用的负担,而对于一小部分人最需要使用医疗的人来说,则根本无法靠自己的收入来直接承受这种经济风险。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发出看病贵看病难呼声的根本原因。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日益加强,防病治病,保障健康和生命安全,已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而是一种社会的公共需要,具有社会性。但是,疾病又具有个人的随机性和差异性,它不取决于个人欲望和个人收入,而往往是取决于随机事件,有人多病,有人少病,没有劳动力的老人、小孩一般多病,青壮年一般少病,老弱病残多且收入低的家庭和个人,往往越病越贫,越贫越病,无法承担医疗费用。卫生这种社会公益性质和个人随机性及差异性,客观上要求医疗卫生保健费用不应由个人负担,而应由社会共同承担,由国家或社会团体去筹集,通过免费、减费、救助等形式分配给社会成员。注6政府卫生政策的目标应包括缓解和消除因收入差距对健康形成的不良影响。我国经济改革迅速提高了人们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人均寿命的增加也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医疗卫生的需求,这都使得个人的医疗经济风险相应增大,也使得医疗经济风险分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相应增长。注7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医疗经济风险的问题,就要探索和建立起一种与我国公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医疗经济风险的社会分担机制。政府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可以让疾病的社会风险在更大的范围内由政府承担,消除因疾病风险而导致的贫困。作者单位:广东省廉江市卫生局461337011参考文献:1、注1百度文库政府在医疗保障中的责任2、注2百度百科3、注3美国健康学会20xx年卫生保健术语词汇表4、注4百度知道。5、注5百度文库风险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6、注6卫生经济学简明读本P20,叶煜荣黄大白主编,新世纪出版社7、注7蔡江南:看病贵不在于市场化风险分担才是症结新浪财经1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C)A人体的正常体温B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2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C)A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B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C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D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3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C)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乙_,水的温度是_42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热胀冷缩_。5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B)A.120 B.100 C.90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B)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 物态变化与温度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7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D)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D)A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B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C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 100 D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 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A)A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B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C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D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固_态、_液_态和_气_态。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铁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氢气_。11把糖、醋、白雾、碗、勺子、味精、水蒸气、二氧化碳、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属于液态的是_;属于固态的是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5 _,最低气温是_2 _,一天的温差为_7 _,平均气温是_1.25 _。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冰的上表面为10 ,下表面是0 B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 C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0 D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 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6米,直径107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C)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C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D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热胀冷缩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乙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3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38_和_38.6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气体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左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0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会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把它放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20 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 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40 _。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1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B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C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D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2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C)A霜、雾、“白气” B霜、露、“白气”C露、雾、“白气” D露、雾、冰3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这是因为_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4有下列物态变化: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C)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B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C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D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D)A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B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C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D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C)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积水干涸C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D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C)A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B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A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B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C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D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凝华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液化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 ,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吸热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升华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凝华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熔化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凝华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吸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汽化_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液化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0 以下,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凝华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内侧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 ;碘的沸点是184.4 ;水的沸点是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干冰升华吸热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水蒸气遇冷液化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水蒸气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凝华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空气湿润_和_气温在0 以下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危重患者的试题(附答案)
- 2024年公务员考试题库(夺分金卷)
- 2024年白酒酿造技术师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编导专业毕业论文引言
- 计算机局域网毕业论文
- 2024年医疗废物管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专业技能真题及答案
- 金融系毕业论文查重软件
- 毕业论文专业性质划分
- 英语毕业论文答辩自述
- 2025制衣厂生产合作协议范本
- 无纺布行业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秋季教导处工作计划-深耕细作教研路笃行不怠启新程
- 党建品牌创新活动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
- 2025年保山辅警考试题库(附答案)
- 合同基础知识培训课件教学
- 2025-2030中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培训体系与职业发展白皮书
- 安全生产事故分级标准
- 营养指导员试题附答案
- 初中英语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单词(2025秋)
- 2025年广西中考道德与法治试题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