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黄生语义学研究初探.pdf_第1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黄生语义学研究初探.pdf_第2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黄生语义学研究初探.pdf_第3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黄生语义学研究初探.pdf_第4页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论文)黄生语义学研究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黄生语义学研究初探 朱红梅 摘要:本篇论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概说。包括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介绍作者黄生。其二,总结前 人研究的概况。其三,说明本文的选题意义。前人关于黄生字诂、义府的 研究,大都是从训诂学的某个角度加以论述。我们研究发现,黄生在词源、词义 系统、词义变化、俗语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因而我们从传统语义学角度来探 讨黄生关于语义学方面的研究,对其著作中涉及的语义学研究的内容进行爬梳整 理,并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 第二章,黄生语义学研究的内容。系统梳理黄生字诂、义府二书涉及 到的语义学研究的内容。其一,同源词研究。包括从同声符形声字入手归纳同源 词和不拘泥于声符的限制系联同源词两方面内容。其二,联绵词研究。首先考察 联绵词“初无一定之字”的原因;接着从语音相转的变化,考释联绵词的词义及 分化;最后由音及形,探求联绵词的语根,系联同族联绵词。其三,俗语词研究。 包括记录俗语词、解释俗语词的由来、辩证俗语词三方面内容。其四,词义系统 的探求。这一部分首先对汉语词义系统的研究概况做一简单介绍,接下来分别从 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的角度对词义系统进行全面研究。这一章的最后一部分是 对古今词义演变的研究。包括同一个词的古义与今义的比较和同一概念的古词与 今词的比较两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黄生语义学研究的方法。包括因声求义、以形索义、比较互证、据 境索义四方面内容。黄生精通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在训释词义的时候,能够以声 为纲,探讨同源词、联绵词,破假借。又注重对古形的分析,以形索义。同时运 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训释词义。并且关注语境对词义的制约和影响,据境索义。 总论,黄生语义学研究的贡献和不足。对其在清代朴学史的地位作一个比较 公允的评判。 关键词:黄生字诂义府语义学 h u a n gs h e n gs t u d yo fs e m a n t i c s z h uh 0 n g m e i a b s t r a c t :7 1 1 l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l l r e ec h a p t e r s 1 kf i r s tc h 印t e rp r c v i e w i n c h l d e s 廿l r e ea s p c c t s :f i r s t ,也ea u 也o r sh u 觚g s h e i l g s e c o n d ,p r e v i o 璐s t u d i e so n 吐l ep r o f i l e m 吐t oi l l l l s 吁a t e 吐地s i 驴i f i c a l l c e o f t o p i c s h 啪gs h e n gp r e d e c e s s o r so n 也e ”z i g u ”,”y i f u ”i l lt h a tm s to f m e m 戤 丘d ma 舭觚g l eg l o s s b ea d d r e s s e d o u rs t t l d y f o u n d t h 砒也ee t y l n o l o g y h u a n g s 1 呦g ,也es e m a n t i cs y s t e 咀,t 1 1 em e 锄i n go fc h a i l g e ,s a y i n gt h e r ea r eo t h e rm o 佗 i n d e p t l ls t u d i e s ,s ow ep e r s p e c t i v ef b mt 1 1 e 仃a d i t i o n a it oe x p l o 托s 伽m i c sh u 孤g s h e n go nt 1 1 es e m a m i c so fr c s e a r c hw o r k so nm es e m a l l t i c so fm ec o m t sp f o b i n g c o l l a t e 觚df h m 咐g e i l e r a l i z e dc o n c l u s i o n i i ,h u a n gs h e n gs e m a m i c si l lt h es t u d y h u a n gs h e n g c a r d i l l gs y s t e m ”z i g u ”,”y i f u ”t 、ob o o l ( so ft h cs e m a i l t i c si n v o l v e di i l 廿l es t u d y f 础,t l l ew o r d h o m 0 1 0 9 ys t i l d i e s i n c i u d i n gv o i c ef up i c t o p h o i 圮t i ch o m o i o g o u sc l a r a c t e r ss 锄 i m o 、o r d sa 1 1 df o r g e ta b o u ts o l l i l dr e t r i c t i o n sl i l l :k i n gp a r o n y mt 、) l ,o a s p e c t s s e c o n d ,t i 坨c l l i n e - t e ms t i l d y f i r s ti n s p e c t i n gb i n o m ew o r d s ”e a n y 谢m o ma c e n 如w o r d ”;s p e e c hi st b e l l 协m s f e r r e d 矗o mt l l ec h a n g e sp o s tb i l l o m et a k e 也e m e 赫g觚dd i f f e r e m i a t i o n ; f i n a l l y 龇 s o u n da n ds h a p et o e x p l o r e血e c l l i n e s e l a l l g i l a g ew o r dr o o t s ,i l ic o n ju i l c t i o n 研mm ed 印a n m e mo f 删cb i n o m e w o r d s t h 砌,粥n l e 鼢y i n gw o r d s r e c o r d ss a y i n gw o r d s ,s 聊n gw o r d st oe x p l a i n t l l eo r i g i l l ,d i a l e c t i c a ls a y i n gw o r d st t l r e ea s p e c t s f o u r n k l em e 趔l i n go fm es e 缸c h 1 1 圮f i r s tp a r to f 虹l cc h i m s ew o r dm e a n i i l gs u r v e yd o n eab r i e fi l l 仃o d u c t i o i l , f o l l o w e df 如mt i l eo r i g i n a lm e a n i n g ,e x t e n d i n gm e a i l i n g ,u n d e rt 1 1 eg t l i s co f j u s t i c e p o i n to fv i e w o f l es e m a m i cs y s t e mt oc o n d u c ta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g t l l d y t h ef - m a l c h a p t e ro fm i sp a r t0 ft l l ea n c i e mm e a l l i n go fe v o l m i o n 1 1 1 c l u d i n ga na n c i e mw o r d m e a l l i n ga i l dt l l i sm e a n i n go f t l l ec o n c e p ta i l dt h es 锄eo l dw o r d sa n dt e m s o f t l l i s t w o a s p e c t s i i i ,h 啪gs h e n g s 锄a m i c s a p p r o a c h i n c l u d i n g v o i c ef o r j u s t i c e , j u s t i c e s h 印e dc a b l e ,m o r em u t u a lc e n i 矗c a t i o n ,a c c o r d i i l gt oh a b i t a tr e q u e s tj u s t f o l l ra s p e c t s h u a i l gs h e n g - p r o f i c i e mw e n z i y i n y u n x u n g us c i e n c e ,i i li n t e 巾r c t i n g t h em e a i l i n go f m et r a i l l i n gc o i l r s ew i l lb ea b l et os i i l g 孵t l l ek e yl i n kt oe 】( p l o r e i i p a r o n y mb i n o m e 、v o r d s ,b r e a ku 1 1 d e rt 1 1 eg u i s e p a y 毗e m i o nt om ea n c i e n tf o 姗o f a i l a l y s i st os h 印er e q u e s tj u s t i c e a p p l ym es 锄eh i s t o r yo ft h e 仕a i l l i n ga n d i n t e 畔曲gt l l em e a i l i n g c o n t e x ta i l d a t t e n t i o nt om em e a i l i n ga 1 1 di m p a c to f c o 工l s 觚i n t s ,i tw a sf i n d i l l g j u s t i c e g e n e r a l ,s h c n gc o 商b u t i o nt ot h es m d yo fs e m 枷c sa n di n a d e 删呲e i ni t s l l i s t o r yo f m eq i n gd y n a s 够p a r k ss t a t u sa sar e l a t i v e l yf 缸j u d g e k 呵w o r d s : h u a i l gs h e n g z i g uy i f u s e m a n t i c s i i i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个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陕西师范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 的学位或证书两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 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陕西师范大 学。本人保证毕业离校后,发表本论文或使用本论文成果时署名单位仍为陕西 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它指定机构送交论文 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学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 作者签名日期 第一章概说 第一节作者黄生 黄生( 1 6 2 2 ? ) 原名瑁,又名起溟,字扶孟,号白山,安徽徽州府歙县人,明末 清初学者。四库全书提要称其为“前明诸生”,则黄氏于明末仅是一名秀才。 其族孙黄承吉于字诂义府合按后序中称其“冥然独处于山村溪舍之中,上下 古今,钩深致远。”可知黄氏入清后未应考,亦未出仕,即作为一个隐士以终,故 其姓名不甚显。又据歙县志载,黄生于“清康熙甲寅遭闽难破家。蒋超督学 京师,客其幕二年,别去。所交王炜、龚贤、屈大均皆知名士。著字书四部, 惟字诂、义府仅存,赖戴震访求列入四库,族孙黄承吉刻之。信乎生 能肩随亭林而为有清一代朴学之先登者矣。所著一木堂诗文稿乾隆中遭禁毁, 尚有杜诗说,仇兆鳌多采以入详注。又有唐诗摘抄及诗屋,而三礼会 篱、三传会篱、内稿外稿及所辑杂书十六种均佚不传。生兼通艺事,诗笔雄骏, 工书画。”o 由以上可知黄生著述颇富,并有专门治经的著作。黄生善诗文,通艺 事,工书画,但其突出成就还是在小学方面。章太炎太炎文录说林下云:“其 言精确,或出近世诸师上。周秦古音之例,造端于陈第,惟小学亦自黄氏发之。 顾独唱而寡和耳。”。 黄生与江永( 徽州府婺源人) 、汪绂( 徽州府歙县人) 同为徽州朴学的早期学者, 黄生由训诂入手治学,撰字诂,研究文字声义相应之奥秘,又撰义府,详 细考释经、史、子、集,辨证精核,开徽派考据之先河。安徽丛书序把他与俞 正燮、江永并称为“徽之朴学魁儒。”清人刘文淇称赞字诂、义府“是书博 大精深,所解释者皆实事求是,不为凿空之谈。”( 字诂义府跋)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评价字诂:“于六书多所发明,每字皆有新义,而根据博奥,与穿凿 者有殊。盖生致力汉学,而于六书训诂,尤为专长,故不同明人之剿说也。” 又评价义府:“生于古音古训,皆考究淹通,引据精确,不为无稽臆度之谈。” 其后江永的弟子戴震是徽州朴学的集大成者,他和同门的金榜、程瑶田及他的嫡 传弟子任大椿、卢文昭、孔广森、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都继承了这一学风, 并将其发扬光大,在各自的领域卓然而立。在某种意义上,黄生对于清代朴学的 兴起,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许承尧,楼文钊,石图柱纂修民国歙县志 岫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 9 9 8 :2 7 7 章太炎太炎文录 m 上海:上海书店,1 9 9 l :8 2 黄生精通文字声音训诂之学,有小学著作四部,只有字诂、义府经戴 震访求列入四库全书,得以流传至今。字诂一书凡一卷,共1 2 2 条,取经 史群书语词,考辨其音义,订正讹误;义府分上下两卷,以解释经史子集中的 词语文句为主,附带解释赵明诚金石录,洪适隶释、唐公房碑、无极山 碑等及陶贞白冥通记的一些词语。字诘、义府二书中蕴含着十分丰富 的语言学的材料,体现出的语言学思想是极其宝贵的。 第二节前人研究概况 前人对字诂、义府的研究,主要从训诂学的角度,揭示黄生的贡献、 不足及其研究方法。 黄承吉( 黄生族孙) 的字诂义府合按、刘文淇的字诂、义府跋、张紫 文的黄生及其 、沈光海的读 、吴泽顺的黄生训诂 学方法论、金家恒的黄生训诂的成就与不足和李建国的汉语训诂学史对 黄生的训诂学成就进行了研究,都认为其在古音古义考察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平。 正如黄承吉所说:“其汲汲致力于文字之声义者,乃实有见于声与义之相因而起, 为从来先儒之所未明”。刘文淇说:“是书博大精深,所解释者皆实事求是,不为 凿空之谈。夫声音训诂之学,于今日称极盛,而先生实先发之。” 李萍的黄生 俗语词训诂谈和鲍恒的论黄生的训诂研究 及其历史地位则认为黄生的俗语词训诂研究扩大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尤其对六 朝后语言及俗语词的训释,在训诂学上具有重大价值。何九盈在中国古代语言 学史一书中更把黄生视为清代语言学风气开创期的代表人物,但只有寥寥数语, 点到为止。 关于黄生所运用的研究方法,鲍恒的试析黄生 、 中历史比较 的训诂方法一文,认为其历史比较的方法是最为突出的一点。孙菊芬的论黄 生 、 对训诂学的贡献则认为黄生在以形索义、因声求义、比较互 证三种传统训诂方法的运用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前人的研究也指出了黄生字诂、义府中的不足之处。黄承吉和金家恒 都认为其“昧于审音”。殷寄明在 、 笺识一文中分三种情况具 体列举了黄生训诂中的局限:不明文字形体而误,不明古音及词的音义关系而误, 不明词义、文字的发展变化而误。 综上所述,关于黄生字诂、义府的研究,目前只有一些零散的研究论 文,而且这些论文大都是从训诂学的某个角度加以论述。我们研究发现,黄生在 2 词源、词义系统、词义变化、俗语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因而我们从传统语义 学角度来探讨黄生关于语义学方面的研究,对其著作中涉及的语义学研究的内容 进行爬梳整理,并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本论文以中华书局1 9 8 4 年版清人黄承 吉的字诂义府合按为研究底本( 部分条目参考了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蒋礼鸿先生 的义府续貂,作为补充说明) ,研究黄生在语义学上所取得的成就,旨在为清代 语言学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试对其在清代朴学史的地位作一个比较公允的评 判。 第三节本文研究意义和方法 本文拟从传统语义学的角度出发,以黄生的二部小学著作字诂、义府 为研究对象,揭示黄生在传统语义学方面研究的成果及其对传统语义学的贡献。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学科。“语义学”这个 术语来自法国著名语言学家布雷阿尔。布雷阿尔认为,语义学是一门科学,其题 材是研究语词意义的变化过程的原因和结构,即意义的扩大和缩小、意义的转化, 意义的价值的提高或贬低等等过程的原因和结构。1 8 9 7 年,布雷阿尔编著的语 义学探索一书问世,标志着今天所理解的语言语义学开始逐步形成。波兰哲学 家沙夫认为,语言学的语义学的特征,并不是它研究语词的意义以及语词与其所 指谓之间的关系,而是它研究语词意义的历史、语词意义的来源、语词意义的变 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所依据的规律。这构成了语言学的语义学特征的中心点。 语义研究可谓历史久远。随着现代语言学体系的确立,词汇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与语法学和语音学并列成为语言学的主要组成部分。语义研究由词义研究 开始,即对多义词和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本义和转义、意义和用法的描写 和分析,对词义的发展演变、词义变化的原因和类型的观察和探讨,从而在语义 的共时和历时研究方而取得了重大突破。不过,这些研究都是在词的范围内进行 的。因而,最早的语义研究作为词汇学的一个分支,被称为词义学。 无论中外,语义研究都可以粗略地划分为语文学时期、传统语义学时期和现 代语义学时期三个紧密联系的阶段。 “张世禄、冯浩菲、孙雍长等学者认为中国的训诂学是一门具有实用性质和 综合性质的注释学,以解释古代书面语言的语义为主,是以语言解释语言的 学问。训诂包括解释词语,疏通文意,讲解语法,说明修辞现象,但以语义解释 为主。纵观中国上下两千多年的训诂学的历史,包括了几乎全部的语文学内容乃 至部分语言学的内容。”o 训诂学萌发于春秋之前,春秋战国期间进入初步发展阶段,我国第一部训诂 工具书尔雅的问世,标志着我国训诂学进入了成熟时期。训诂学兴盛于两汉 时期j 这阶段出现的训诂学著作主要是对儒家经典的注释。训诂工具书有:小尔 雅、方言、释名、说文解字。 清代是我国训诂学的鼎盛时期,进入释难解纷与理论建设阶段。清代学者之 所以取得异于前人的卓越成就,就在于他们从语言的角度出发把古音的知识和字 义的研究结合起来,打破了文字通假的蒙蔽,确定语词的同一性,使古籍整理中 很多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得到了解决。王念孙在广雅疏证自叙中说:“训诂 之旨,本乎声音。”清代的学者对汉语、对汉语语义还有了明确的发展观点。段玉 裁在广雅疏证序中说:“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 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 五。”章太炎的文始标志着我国的语源学和语义学已经基本发展成熟,开始脱 离训诂学母体而独立。 我们通过对黄生的字诂、义府研究发现,早在清朝初年,黄生在研究 古汉语词义时,就已经知道“因声而知意”、“古音近通用”、“一音之转”等这样 一些原则。二书共收5 2 0 个词条,其中涉及音义关系的有1 6 9 条,约占三分之一。 对古音的精通加之严谨的研究方法使黄生在传统语义学研究的领域内取得有异于 前人的成绩,值得我们很好的重视。 王力先生在1 9 4 7 年写了一篇新训诂学,谈到训诂学和语义学的关系,他 说: 训诂学,依照旧说,乃是文字学的一个部门。文字学古称“小学”。四库全 书提要把小学分为三个部门:第一是字书之属;第二是训诂之属;第三是韵书 之属。依照旧说,字书之属是讲字形的,训诂之属是讲字义的,韵书之属是讲字 音的。从古代文字学的著作体裁看来,这种三分法是很合适的。不过,字书对于 字形的解释,大部分只是对于训诂或声音有所证明,而所谓韵书,除著名音切之 外还兼及训诂,所以三者的界限是很不清楚的。若依语言学的眼光看来,语言学 也可以分为三个部门:第一是语音之学,第二是语法之学,第三是语义之学。这 样,我们所谓语义学( s e m a i l t i c s ) 的范围,大致也和旧说的训诂学相当。但是,在治 学方法上,二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向来不大喜欢沿用训诂学的旧名称。 这里因为要显示训诂学和语义学在方法上的异同,才把语义学称为新训诂学。o 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 0 0 1 :9 9 转引自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蛔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5 :2 4 2 5 4 可见,训诂学和语义学它们研究的范围大致相同,都是以词义研究为中心的。 但是二者的研究范围还是各有侧重的。传统训诂学以解经、作注为主要任务,训 诂的主要目的是读懂古代典籍,那么,它的重点在于具体词义的考释。而语义学 把词汇和词义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以词义为重点又不限于词义,而是要通过词 义研究来探求语义方面的理论和规律。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黄生字诂、义府对词义的训释已从传统训诂学 词语的解释转向对词源、词义系统、词义的变化等语义问题的研究。从学术史的 发展过程看,明末清初的黄生起到了继承前代,开启后人的桥梁作用,其地位不 可忽视。字诂、义府因声求义来探讨同源词、联绵词,破假借。我们在对他 的研究结果进行语音分析时,所采用的是王力先生的上古韵部表和上古声母表。 第二章黄生语义研究的内容 第一节同源词研究 同源词是指有同一语源、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的一组词。关于同源词 的定义,目前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兹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说法,从中可以看出 以往同源词的判定标准。王力先生认为:“凡音义皆近,音近义同,或义近音同的 字,叫做同源字。这些字都有同一来源。”o 陆宗达、王宁两位先生认为:“由同一 根词派生出来的词叫同源派生词,简称同源词。”o 孟蓬生先生认为:“由同一语源 派生,因而在音义两方面都互相关连的词称为同源词。” 蒋绍愚先生认为:“读音 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或相关”,“有同一来源”。固马景仑先生认为:“一旦以某 音表示某义或某义以某音表示被社会约定以后,那么某音和某义的结合,往往就 相对固定了。人们在创造新词时,往往就以已成之词为参照物,与某义相同、相 近或相通的含义,往往就用某音或其近音表示。这样,某一语音就不再是仅仅表 示某一个含义,而是表示某一类含义。这些具有共同的读音、相同相近或相通的 含义的若干词语,就组成了一组同源词。” 由以上各种说法可以看出同源词的性质特点,即由同一语根派生,也就是同 一语源。而各家之所以会提出音、义方面的种种规定,是因为靠直接证明其由同 一语根派生来判定同源词是相当困难的,而音义方面的种种联系是同一语源的一 般表现形式,因而也就成了判定同源词的手段和媒介。这就是传统的音近义通的 判定方法,即意义相同或相关,读音相同或相近,有同一语源三个条件。 同源词原来是印欧语系的历史比较语言学的术语,它是指由原始共同语某一 词源形式派生出来的而在同语系中不同语言间语音、形态、意义相关的词。同源 词的“源”,指的是原始共同语中最早派生出亲属语言间其他词的那个“根词”, 即词源形式。这里的“根词”是“意义最原始、最单纯、最基本、结构最简单的 词。它充分体现了基本词汇的种种特征,是基本词的意义和构造的基础,因而成 为基本词汇的核心,在根词的基础上创造出许许多多别的词来。” 王力同源字典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2 :3 陆宗达、王宁浅论传统字源学 j 中国语文,1 9 8 4 ,( 5 ) 孟蓬生汉语同源词刍议 j 河北学刊,1 9 9 4 ,( 4 ) 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 岫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1 8 6 马景仑段注训诂研究 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 9 9 7 :7 7 中国语言学大词典 蝴江西教育出版社,1 9 9 l :2 7 1 6 黄生在字诂、义府的同源词研究中以声音贯穿训诂,故能以声为义, 对同源词的声义关系作了比较正确的说明。 一、从同声符形声字入手归纳同源之词 “就语言发生的起点看,音义的结合关系是偶然的。因为一定的事物之间有 联系,有共同点;声音单位与声音单位之间有联系,有共同点。人们既用某种声 音规定为某种事物的名称,因而对与此有关的事物,也用与此名称相近的声音来 表示。因为义近声近,所以造字用的声符常常共用一个字表音。谐声字声符 相同的字,每每在意义上有共同点,原因也在此。”o 从对字诂的考察中,会 发现黄生己掌握了这一事物的命名原理,并自觉地将其运用到词义训释中。而且 “和前代的学者相比,黄生已经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来总结这方面的规律了。所 以清人黄承吉在字诂义府合按的这一条下加注按语说:凡谐声字以所从之声 为纲义,而偏旁其逐事逐物形迹之目,此则公已先见及之。? o 谐声字声符相同的 字,常有共同的意义。黄生发现语言中有这种现象,并给后世以影响,正如洪诚 先生所说的:“元明两朝三百多年是训诂学衰落时期。明末黄扶孟字诂义府, 联系谐声偏旁说明语义,给江永、戴震有一定的启发作用。”o 例如字诂“纷雾鹌 吩棼”字条: 物分则乱,故诸字从分者皆有乱义纷,丝乱也。( 左传:“犹治丝而棼 之也”,借用棼。雾,雨雪之乱也。诗:“雨雪雾霉。”榆,衣乱也。上林 赋:。榆榆徘裤。”稿,乌聚而乱也或作翁庄子:“骑黔扶扶。”棼棼, 乱貌也。书:。泯泯棼棼。”此借用字。 史通载言“交错分扰”浦起龙通释:“分:一作纷。”广雅释训:“ 吩 粉,乱也。”左传隐公四年“以乱犹治丝而棼之也”陆德明:“棼:乱也。”洪 亮吉诂:“粉,棼古今通。”书吕刑o 泯泯棼棼”蔡沈集传:“棼棼,乱也。”广 雅释训“j 吩 吩,乱也。”王念孙疏证:“棼棼,纷纷,并与粉粉同。”诗小雅信 南山“雨雪雾雾”王先谦三家义集疏:“三家雾作纷。”诗经异文释卷十:“雨 雪雾雾。白帖引作纷纷。案:毛传云:雾雾,雪貌。文选西都赋注云:纷纷,众 多之貌,音同义通。”广韵文韵;“鹧,春雇,镐鸭。”尔雅释鸟“春屋, 旃鹤”陆德明释文:“镐,本亦作分,同。”左传昭公十六年“狱之放纷”杜 预注:“纷,乱也。”纷纭,物多而乱貌。资治通鉴周纪三“纷纭偏于天下” 胡三省注引师古日:“纷纭,物多而乱貌。”汉书叙传下“湎湎纷纷”颜师古 洪诚训诂学 a 洪诚文集 c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0 :6 7 赵振铎中国语言学史 埘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 0 0 0 :2 8 7 洪诚训诂学 a 洪诚文集 c 江苏古籍出版社。2 0 0 0 :6 8 7 注:“纷纷,杂乱也。” 说文八部:“分,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由此可以理解黄生 所说的“物分则乱”指物体被分割变多后因而引申有了“乱”的意思。在这里, 由同一个语根“分”衍生出来的纷、雾、镐、粉、棼皆有“乱”义。在上古音里, “分”属于文部帮母,纷、雾属于文部滂母,棼属于文部蓝母,粉属于文部滂母, 镐属于文部蓝母。纷、雾、 吩为同音词,滂纽双声,文部叠韵;棼、镐为同音词, 蓝纽双声,文部叠韵。“纷”、“雾”、“棼”、“鸽”、“ 吩”、“分”是滂蓝旁纽,文部 叠韵。又帮滂韭母互为旁纽。它们是韵同声近的一组同源词。 又如“疋啦棼疏梳”字条: 疋,鸟足之疏也啦、棼,并窗户之交疏也。梳、疏,并理发器也乌 足开而不敛,故作疋字象之疋有稀义,故窗户之稀者日啦,栉器之稀者日 疏,蓝从疋会意兼谐声疏所以通发也,故借为疏通之疏因借义专,故去 疋从木作梳以别之。凡稀疏之义,当借用肄,疏通之义,当借用疏,今日但 作疏,非是。俗又妄为鲧,不知何故从束? 而束霄之姓或云本出二疏,因避 难而去疋者,然则广、受二子其果姓疏耶? 说文疋部:“疋,足也。”说文足部:“疋,亦以为足字。疋,疏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疋,疏古今字。”说文云部“疏,通也。”朱骏声说 文通训定声:“疋者,破包足动也。”说文疋部:“啦,门户疏塞也。从疋, 疋亦声。囱象囱匠形。读若疏。”说文解字注疋部:“啦,门户青疏塞也。”集 韵鱼韵:“啦,通作疏。”急就篇卷三“镜敛疏比各异工”颜师古注:“栉之 大而赢,所以理发者谓之疏,言其齿稀竦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部:“疏, 与磐音义皆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疏,假借为梳。”朱骏声说文通训 定声:“疏,假借为疋。”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疏,假借为龌。”说文疋 部“弘,通也。”段玉裁注:“诸书扶疏字,太玄作扶磐。”广韵鱼韵:“疏, 或作磐。”经籍纂诂鱼韵补遗:“礼记月令:其器疏以达。玉篇疋部作其 器弘以达。”释名释首饰:“梳,言其齿疏也。”说文木部“栉,梳比之总 各也。”段玉裁注:“疏者为梳,密者为比。”“梳,汉书亦作疏。”说文疋部: “磐,通也。从爻,从疋,疋亦声。”玉篇疋部:“棼,通也,达也。”说文 解字注疋部:“磐,与疏音义皆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磐,当为虚畦之 古文。” 在这一组词中,黄生将“疋”的本义定位为“足,鸟足开而不敛”,是错误的。 说文疋部:“疋,足也。”甲骨文写作“”可见疋的本义是足。段玉裁认为 “疋”、“疏”为古今字。这里“疋”假借为“疏”才有“稀疏”之义。又门户青 葱疏意谓之啦,理发器谓之梳,通达谓之疏等。它们的词义都是由语根“疋”辗 转引申、孳乳而来。在上古音里,疋、眯、弘、疏、梳都属于鱼部山母。这组词 语音相近,意义相通,来源于同一个语源,为同源词。 二、在讨论同源词的时候,并不拘泥于声符的限制。声符是字音在字形中的 反映,有一些同源的词,虽然音相近,然而汉字构形时所选择的声符并不相同 如“奄弁掩拚阉”字条: 奄,覆也,又有馀也,又欠也。从大,从中申,展也彝,盖也掩, 敛也,小上曰掩擤,自关以东谓取日擤,一日覆也阉,竖也,宫中阉闻 闭门者。以上韭说文本训按:小上义当归奄,盖器之小口大腹者,其 下宽展而上敛束,故日奄,月令孟冬“其器闳以奄”是也周礼考工 记凫氏“彝声荔”作彝。齐、奄即一字虞书大禹谟:。奄有四海” 此即贾谊所云“囊括四海”之意孔传“同也”,蔡传。尽也”,皆以 意为说,义未尽也又宫者谓之奄人,方其精气敛闭于内,故以奄为名郑 注周礼酒人注,引月令。其器闳以奄”,得其旨矣奄人之奄一作 阉,以司阍故孟子:。阉然媚于世。”( 赵注:“阉然大媚于世”朱瑶注: “阉如奄人之奄,闭藏之意也,言深自闭藏以求亲媚于世”) 赵注甚谬, 朱注似是而非盖奄类妇人女子,以媚悦人主为事,故以为喻所谓“众 皆悦之”,是乡原之行也。覆义当归掩。从上覆之,从后取之并日掩,本掩取禽 兽之义。掩、擤即一字。 说文:“奄,覆也。”段玉裁注:“古奄弁同用。”诗鲁颂宓宫:“奄 有下国。”郑笺:“奄,犹覆也。”又:“奄有龟蒙”。郑笺;“奄,覆也。”说 文:“弁,盖也。”段玉裁注:“此与奄,覆也音义同。”广雅释诂一:“弁, 覆也。”又说文:“掩,敛也。小上日掩。”国语晋语五:“尔童子,而三掩 人于朝! ”注:“掩,盖也。”吴语:“今君掩王东海。”注:“掩,盖也。”又 说文:“拚,自关以东,取日拚,一日覆也。” 奄、弁、掩、拚,同音。以“奄弁即一字”,实黄生先见。以声义推之,奄、 弁为音同义通之声符,不必形同也。又本字与分别字,声义同源,由“小上”义 到“盖”义,后引申到“掩盖”、“掩蔽”义,乃词义发展延衍,古书往往数字互 用。然黄氏以奄、掩强分之,似可不必。沈兼士在右文说在训诂学上之沿革及 其推阐一文中“复式音符分化式”中曾沿用黄说,并称“黄说极精”,然亦指出: “惟奄、掩二字之训似亦不必强分。” 关于同源词的研究,黄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又有所突破。最早开始词源追 溯的应当为先秦哲人,如: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孟子尽心下“仁也 9 者,人也”。汉末刘熙的释名是词源学发轫阶段的集大成者。它所释的是“名”, 事物的名称词,也就是解释词义的来源。解词总是以被解词和说解词为一对, 二者音义皆近。但是由于思想认识的局限,刘熙无法区分词语的偶然同音关系和 同源关系,书中声训正确者不多。 宋人的“右文说”开启了词源研究的新途径。“右文说”指的就是以形声字的 声符来求义的一种学说,因形声字多为左形右声声符居右而得名。“右文说”有其 合理的成分,毫无疑义,许多同源词在字形上是有其联系的。汉字的特点是寄义 予形,字的形体能够显示词的意义,包括词源意义。但是持“右文说”者,并没 有对这类声符进行科学的分析,所以他们得出了非常笼统的结论,如:黄承吉字 义起子右旁之声说:“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凡同声之字皆为一义”他 们夸大了声符在辨义当中的作用,对形声字声符的辨义作用作了全面肯定。 黄生精通于文字音韵训诂之学,跳出了“右文说”扩大化的“凡同声符必同 意义”的窠臼。例如在系联“纷雾镐粉棼”这一组同源词时,黄生并没 有把所有从“分”得声的字归纳在一起,我们知道,“盼”指眼珠黑白分明。说 文目部:“盼,诗日美目盼兮。从目,分声。”王筠旬读:“盼,目白黑 分也。”诗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毛传:“盼,白黑分。”“贫”, 其字从贝,谓缺少财物。说文贝部:“贫,财分少也。从贝,从分,分亦声。” “粉”本指米粉。说文米部:“粉,傅面者也。从米,分声。”徐楷系传:“古 傅面亦用米粉。”又研物成粉亦称“粉”。释名释首饰:“粉,分也,研米使分 散也。”“敛”,说文支部云:“分也。从支,分声。”以上所列举的盼、贫、 粉、敛,都是从分得声的形声字。以“分”的本义“分开”衍生而来。而纷、雾、 勰、扮、棼则是由“分”的引申义“乱”孳乳而来。这样,两组从“分”得声的 字不属于同一语源,就不是同源词。由此可见黄生的同源词研究所坚持的原则以 及取得的进步。在进行同源词研究的时候,往往从词的声音上给予深刻的分析, 从而找出一组词在声音上的确切的联系。正如黄承吉在字诂义府合按中盛赞: “其汲汲致力予文字之声义者,乃实有见于声与义之相因而起,为从来先儒之所 未明”,“同音之字皆同纲义,而不定拘偏旁形迹之目”。在古音学并不昌明的明末 清初,黄生的这种探索值得肯定。有清一代,古音研究突飞猛进,伴随着古音学 研究的进展,词源探求也有了新的发展,这就提出了“音近义通”说。戴震、段 玉裁、王念孙、郝懿行、阮元、朱骏声等在这方面都有所发明。古往今来,学术 都是有所继承的,从某个意义上说,黄生的积极探索对后来的学者起到了导夫先 黄承吉字义起于右旁之声说 a 字诂义府合按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8 2 路的作用。 第二节联绵词研究 联绵词指双音节单纯词,也称作单纯性双音词。具体地说,联绵词中的两个 字仅是一个词素,不能拆分为两个词素。郭在贻先生说:“所谓联绵词( 亦称连语、 麓语) ,是指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它只包含一个词素,不能分拆 为两个词素。一个联绵词可以有多种多样的写法,这些不同的写法,只不过是用 不同的词形表示相同的音节或表示某一联绵词的声音在其发展过程中略有变化而 已,所以不能从词形上去凿求联绵词的意义。”回清朝不少学者,如王念孙喜欢称 其为连语,王念孙日:“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说者望文生义,往 往穿凿而失其本指。”o 在联绵词中,两个汉字只是代表两个音节,两个汉字合起 来,才代表一个词。这一点,古人的认识是不清楚的,常常把一个联绵词拆开来 讲,故有称“犹豫”为二兽者。王念孙说:“夫双声之字,本因声以见义,不求诸 声而求诸字,固宜其说之多凿也。”西又说:“大抵双声叠韵之字,其义即存乎声, 求诸其声则得,求诸其文则惑矣。”回 黄生在字诂、义府中共训释联绵词2 2 个,大都是精到之说。 一、考察联绵词“初无一定之字”的原因 联绵词之所以“初无一定之字”,黄生认为一是因为“盖以声状音,初无 一定之字”,二是由于古今方言的异同所致。例如字诂“郎当”条: 唐明皇自蜀还京,道中闻驼马所带铃声,谓黄幡绰日:“铃声颇似人言语。” 幡绰对曰:。似言三郎郎当,三郎郎当一,明皇愧且笑。郎当之转口即笼 东,轻转即伶仃笼东之搭舌即龙钟。郎当之仄声即落托大抵皆失志蹭蹬 之意,特古今方言转口有异耳 黄生认为郎当、笼东、伶仃、龙钟、落托皆因方言转口有异,因而书写形式 亦有别,其义皆有“失志蹭蹬”的意思。 郎当,义为潦倒、狼狈。清代徐大椿洞溪道情寿吴复一表兄六十:“常 只是少米无柴,境遇郎当,你全不露穷愁情状。”吴梅信阳题何大复集诗:“中 州文物尽,余子态郎当。”笼东,行走不便的样子。别雅卷一:“笼东,龙钟也。 郭在贻训诂学 a 郭在贻文集 c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2 :5 3 3 王念孙,读书杂志 m 南京:江苏古籍出版杜,1 9 8 5 :如7 王念孙广雅疏证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1 9 2 王念孙广雅疏证 m 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1 9 9 北史李穆传:穆下马策击周文背,大骂日:笼东军士。”龙钟,王维夏 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龙钟老翁”赵殿成笺注引埤苍:“龙钟,行不进貌。” 伶仃,孤独貌,又作伶丁、零丁。文选李密 “零丁孤苦”李善注引 旧题汉李陵赠苏武诗:“远处天一隅,苦困独伶丁。”宋陆游幽居遣怀诗: “斜阳孤影叹伶仃,横案乌藤坐草亭。”落托,又作落拓、落魄、落度、落迫、落 薄、落话,失意、不得志的样子。宋陆游醉道士:“落托在人间,经旬不火食。” 用以形容贫困失意,境况凄凉。资治通鉴魏纪五:“处世宁当落度如此邪? ” 胡三省注:“落度,失意也。”柳宗元其跤鸟词:“尔独落魄今何为? ”蒋之翘辑 注:“落魄,不检也,又不得志貌。”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家贫落魄”裴胭集 解引晋灼日:“落薄、落话,义同也。”又在上古音里,郎当,郎,来纽阳部,当, 端纽阳部,端来旁纽,阳部叠韵;笼东,笼,来纽东部,东,端纽东部,端来旁 纽,东部叠韵;落托,落,来纽铎部,托,透纽歌部,透来旁纽,铎歌通转。笼、 郎与落三者同属来纽:当、东同属端纽,它们与托端透旁纽。 所以郎当、笼东、伶仃、龙钟、落托均有“失志蹭蹬”之意义核心,为一组 音近义通的同源联绵词。它们的语音关系的确可以通转。 二、从语音相转的变化,考释联绵词的词义及分化 联绵词是依声寄义的,因此,语音的相转变化,同样会影响人们对联绵词义 的解读。黄生在考释联绵词时,就十分注意对转音的联绵词进行分析,以辨识联 绵词。例如字诂“扶舆”条: 汉书相如赋:“扶舆猗靡”,张揖注:“扶持楚王车舆相随也。”师古 非之,云:“此自言郑女曼姬为侍从者,所扶舆而猗靡尔,非谓扶持楚王车舆 也。”颜虽破张说,亦竞不知扶舆之义盖扶舆即彷徉之转音 张、颜二大家均望文生义,将“扶舆”析而解之,唯黄生能突破文字形体的 束缚,从语音相转这一变化入手,纠谬解惑,释“扶舆”为联绵词。 事实上,扶舆、彷徉是以“徘徊不进”为意义核心的同源联绵词。扶舆,亦 作扶於、扶与,义为扶摇,盘旋升腾貌。汉王褒九怀昭世:“登羊角兮扶舆, 浮雪漠兮自娱。”唐韩愈送廖道士序:“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嬗扶舆,磅 礴而彰积。”明刘基满庭芳寿石末公词:“收拾尽,乾坤清淑,为瑞在扶舆。” 彷徉,亦作仿佯、仿洋,义为徘徊。三国志魏志管搔传:“君夜在堂户前, 有一流光如燕爵者,入居怀中,殷殷有声,内神不安,解衣仿徉,招呼妇人,觅 索余光。”晋陆云悲郢:“步江潭以仿徉,频行吟而含瘁”。 在上古音里,扶舆,扶,韭纽鱼部,舆,余纽鱼部,鱼部叠韵;彷徉,彷, 滂纽阳部,徉,余纽阳部,阳部叠韵。扶、彷,监滂旁纽,舆、徉同属余纽。扶 舆与彷徉属于旁纽同纽双声,鱼阳对转。由此可证,扶舆即彷徉之转音。一 音转的变化,也会引起联绵词的分化,黄生对此也作了精辟的分析,如义 府下卷“酩酊”条: 酩酊二字,古所无世说:“茗芋无所知”,盖借用字今俗云懵懂, 即茗芋之转也 黄生指出了联绵词“茗芋”因音转而分化为二词:取酒醉义取形旁而成“酩 酊”,因糊涂义取心旁而成“懵懂”。本为一词,后遂分二词。 三、由音及形,探求联绵词的语根,系联同族联绵词 联绵词的语根,是同源联绵词的核心。联绵词在分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多义 现象,即由语根为源,衍生多种相关联之义,其后各义之词,书写又不尽相同进 而派生为几个词,因此探求其语根,是总揽同出一源的联绵词的很重要的一环。 “同族联绵词是指汉语中由某一根词所衍生的同族内的每一个联绵词,或指 衍生词与衍生词所构成的一组联绵词,是具有同一来源、声音相近、意义相关的 联绵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