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镇精准扶贫脱贫规划【篇一:焦村镇王咀村20142017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焦村镇王咀村精准扶贫工作规划 (2014年2017年) 一、村情简介 王咀村地处焦村镇南部,距焦村镇政府12公里,全村共7个村民小组,254户,1119人,劳动力人口562人,常年在外务工人员203人。全村共有党员37人,预备党员1人,耕地面积5268亩,人均耕地2.4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3359元,2013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043人,参合率为93.2%,全村主导产业以养殖为主。本村主要受到地理条件制约难以得到长足的发展,属焦村镇6个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共有贫困人口405人,2013年享受低保人数为124人,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共11户。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宁县民政局共帮扶40户160人。为进一步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2012年省人防办下派第一支书,长期进驻本村,引导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二、存在问题 王咀村由于地理条件制约,现有15公里村级道路未修建,严重影响群众出行;小学未及时修缮,存在安全隐患;没有修建村部及文化广场,村庄基础设施落后;对农民科技培训不足,致使群众不能及时掌握新型农业技术,缺乏市场意识,影响农民致富增收;由于缺乏长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村上基础设施落后,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阻碍了群众致富增收。 三、需求情况 1、产业发展难度大,农户增收难。目前王咀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没有上规模的产业或项目落户该村,产业带动群众发展生产、增加经济收入能力不强,能人带动效应不明显,群众主要经济来源靠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或是以传统的农业、畜牧业为主。同时,受传统生产观念的影响,村民依然沿袭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村民缺乏科学技术、市场观念淡薄,大多数村民对市场比较陌生,严重阻碍了村民的增产增收。 2、耕地面积少、零星分散,质量差、产出低。本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2.4亩,耕地面积少,而且都在坡硷半腰,土地质量非常差,抵御自然风险能力低,土地产出效率非常低。 3、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本村位于焦村镇南部边远地区,由于交通条件的落后,信息网络不发达,给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制约了我村经济的发展。 4、王咀村七组居住条件差,异地搬迁涉及15户。全村共需改造危房20户。四、发展规划 2014年:修建道路10公里砂石路共需资金80万元,计划脱贫50人。 2015年:修建二层村部18间,修建文化广场一处,共需资金240万元,计划脱贫100人。 2016年:异地搬迁15户,共需要资金150万元,危房改造20户需要资金26万元,计划脱贫155人。2017年:建办千只羊场一处,需要资金80万元,计划脱贫100人。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为加强组织领导,靠实工作责任,王咀村专门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王咀村村部。由村支书负总责,各成员密切配合、明确责任、出台方案,扎实推进村上扶贫开发工作。 2、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管理实效。王咀村有着发展畜牧业的先天优势,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提高新型养殖技术的使用率,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篇二:丰台乡杨涝池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 丰台乡杨涝池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 施 方 案 为加快丰台乡杨涝池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确保实现 2015年整村脱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泾川县“2+19”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杨涝池村村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杨涝池村位于丰台乡西北方向,距离乡政府所在地3公里。全村共辖7个村民小组390户1658人,其中山前组属纯山区村民小组, 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6户494人,贫困面30%,全村现有低保户44户97人,五保户5户5人,劳动力825人;耕地总面积4355亩,人均2.6亩,其中:山地1725亩。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266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80元的96.1%。 1.增收产业发展情况:杨涝池村以苹果产业和劳务产业为经济发展的支柱,目前,全村共有果园1600亩,其中丰产园600亩,新幼园1000亩,果品收入占人均纯收入30%;全村共有劳动力人数825人,年均劳务输出486人(次),劳务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0%。 2.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电力方面,全村实现了农电全覆盖,基本保障了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供水方面,除山前一个纯山区村民小组外,其他村民小组基本实现了自来水入户工程全覆盖;道路交通方面,基本实现了通村主干道路柏油罩面或水泥硬化,其它村内生产道路均为土路,道路交通条件较差,制约了该 - 1 -村生产力发展;住房方面,房屋多为土木结构,山前组仍以窑洞为主,群众居住条件相对较差。 3.社会事业发展情况:村内现有村级小学1所,由于教学设施陈旧,生源流失严重,目前该小学共开设五个年级,仅有教师5人,学生35人。村卫生所医疗条件简陋, 2014年新农合参合率达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 二、致贫原因 杨涝池村全村126户494人贫困人口中,其中因病致贫38户,因残致贫3户,因学致贫2户,缺技术58户,缺资金16户,缺劳力6户,自身发展动力不足3户。该村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基础条件落后,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素质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农民增收渠道狭窄,群众生活相对困难。综合分析该村贫困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思想观念落后。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群众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增收致富的信心不足,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靠、要”依赖思想突出,富民产业开发、农业技术运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严重滞后。 二是产业支撑乏力。杨涝池村群众因资金、技术等要素缺乏,大部分群众对发展果品产业认识不足,产业发展未形成规模,以新幼园为主,丰产园面积极少,大部分群众仍以外出务工为主,群众增收渠道狭窄。 三是扶贫项目缺乏。除近两年通过实施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道路项目,对杨涝池村3.7公里通村主干道路进行硬化外,再未实施过其他扶贫开发项目,由于长期缺少项目支撑和资金扶持,致使该村产业发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 - 2 -四是金融扶持有限。由于长期的贫困,农村金融机构对群众贷款额有限,甚至不少群众害怕还不起银行贷款而不敢贷款,缺资金成为制约贫困村群众发展经济的瓶颈。 五是公共服务弱,教育卫生相对落后。目前,杨涝池村仅有小学1所,尚无幼儿园,教学资源薄弱,教育设施落后,适龄儿童上学难,群众接受文化教育机会有限。该村仅有卫生室1个,群众看病就医存在较大困难,缺医少药现象严重。 三、工作思路及目标 紧盯2015年整村脱贫和2020年与全县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按照“1236”扶贫攻坚行动总体部署及“2+19”工作方案和“14565”工作思路,坚持扶贫开发与双联行动深度融合,纵深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公共服务完善、社会事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努力夯实群众增收致富基础,切实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1.抓住三个环节,开展结对帮扶。一是建好一户一档,精准识别贫困户,为每户贫困户建立一份贫困档案,详细记录贫困户致贫原因、发展愿望、家庭收入情况等。二是做好一户一策,做到因类因人施策,县、乡、村三级干部对每户贫困户进行走访了解,对贫困户的自身发展意愿进行调查。开展结对帮扶,根据贫困户发展愿望,为每户制定脱贫计划。三是评估好一户一动态,做到对每户贫困户帮扶前、帮扶中、帮扶后各阶段的扶贫效果进行动态评估,做到及时帮扶。 2.找准两个切入点,增收节支保生活。一是开源增收。想方设法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增加村集体收入、改善村财务状况。依照贫困户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帮扶政策,帮助贫困户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增加贫困户收入。二是扶贫解困。对有脱贫能力 - 3 -的对象实施社会帮扶、政策帮扶;对无脱贫能力的对象实行社会救助,保障其生产生活;扩大社会保险面,保障农民权益;扩大社会福利覆盖面,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完善亲情保障,对农村因亲情流失,导致老人无人赡养生活贫困的,强化宣传教育,增强亲情联系,保障老人基本生活。 3.树立一个目标,使全村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五年努力,使全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特色产业基本形成,村民自身素质和发展能力普遍提高,贫困户致富手段多样化。2015年全村脱贫347人,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2016年脱贫5人,人均纯收入达到7410元,2017年脱贫13人,人均纯收入达到8447.4元,2018年脱贫12人,人均纯收入达到9714.51元,2019年脱贫20人,人均纯收入达到11074.54元,到2020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624.98元,确保全村所有贫困户脱贫致富,全村实现全面小康。 四、重点任务 围绕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2+19”实施方案,紧密结合杨涝池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关键环节,重点完成以下工作任务。 (一)培育增收产业 1、果品产业发展及旱作农业推广。立足丰台乡果品大乡优势条件,按照果品全覆盖的战略目标,在保证现有丰产园提质增效、新幼园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利用5年时间,继续新建果园1000亩,覆盖贫困户63户,并依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投资18万元,实施果园标准化管理900亩,力争使果品产业成为杨涝池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依托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种植地膜玉米260亩。 - 4 -2.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依托劳动力培训及劳动力输转支持计划,实现劳动力培训415人,一定程度上提升劳动者自身素质和职业技能。 3.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依托电商扶贫项目计划,在杨涝池村新建电商服务点和物流快递网点各1处,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实现农副产品及果品的异地销售。 4、实施小额信贷支持计划。依托小额信贷支持计划,建设金融服务网点1处,为59户贫困户发放贷款295万元,投资20万元,建成扶贫互助社1处,解决群众产业发展资金不足问题。 (二)基础设施建设 5、道路硬化。依托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通村道路硬化工程。2015年投资145万元,柏油罩面通村道路2.9公里,投资12万元,衬砌排洪渠1.2公里,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道路条件。 6、危房改造。依托危房改造项目,加上群众自筹资金216 万元,在2015-2017年,扶持32户贫困户实施危旧房屋改造,确保群众住房安全。 7、生态林业建设。实施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质量,依托生态林业建设项目,投资19.86万元,实施村庄道路绿化3.1公里,完成村庄四周绿化及面山绿化157亩。 (三)社会事业发展 8.村级文化广场建设。依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资金36万元,自筹资金19.8万元,建成文化广场一处,并配备各类健身器材,引导群众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 5 -【篇三:大湾镇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大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推进农业产业扶贫,培育和提升特色扶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渠道,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20162018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总体目标。产业扶贫总目标是:到2018年,全镇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效覆盖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覆盖率60%以上,每个贫困村都要形成一个主导产业,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确保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达到桂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水平。 (二)产业选择。根据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市场导向的原则,重点发展优质稻、百香果、沙糖桔、甘蔗、蔬菜、油茶等主导产业和林下经济、中草药、水产等增收产业。 (三)产业布局 1.主导产业 (1)优质稻:规划分布在8个贫困村。 (2)水果:主要规划分布在镇江北五村,包括新安、双岭两个贫困村。以发展沙糖桔、百香果为主,到2018年,江北五村发展沙糖桔500亩、百香果2000亩。 (3)中药材:规划分布在山塘村、下山村。 (4)生猪业:规划分布在本镇8个贫困村。到2018年,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猪10000头。 (6)油茶业:规划分布在大坪。到2018年,新发展油茶290亩。2.增收产业 (1)林下经济(林下养殖鸡、鸭、羊等,种植中草药等):规划分布在双岭、山塘、新安、大坪4个贫困村。 (5)养牛:规划分布在本镇8个贫困村户。到2018年,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开展养牛1000头。 (四)产业基地建设 水果:以我镇郁江北片为龙头,建设西部百香果中心产业带。 中药材:以山塘村为核心,建设中药材种植规模基地。 油茶:以大坪村为核心,建设油茶种植规模基地。 二、实施2016年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 (一)目标任务。2016年,通过实施特色产业进村入户行动,扶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百香果1200亩、柑桔342亩、油茶290亩,养牛960头、生猪6400头,其他高效养殖2.63万羽,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贫困村主导特色产业全履盖,特色产业覆盖当年预脱贫贫困户比例达60%以上,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扶持发展贫困村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特色产业带动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1550人以上脱贫。 (二)主要工作 1.促进特色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以“基地示范、大户带动、奖补扶持”的方式组织群众发展主导产业和增收产业项目,确保重点产业实现2016年脱贫摘帽的贫困村全面履盖;其他具备条件的贫困村建有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农业招商引资,结合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以百香果种植产业示范区为重点,建设桂平市扶贫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个,探索贫困农户增收模式。2.创新带动模式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根据我镇贫困村、贫困户插花式分布的特点,要按照“一村一法,一户一策”、“小规模,大集群”的工作思路,以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为核心,实行跨村跨户发展,扶持贫困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土地,满足产业适度规模的需要。积极培育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年内扶持培育农民合作社8家以上,每个年内计划脱贫摘帽贫困村有合作社一家以上;注重“一村一品”,坚持“长短结合”,推广林下经济、套种套养等立体种养模式。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加快构建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 “家庭农场(或专业大户)+贫困户”等产业发展带动模式。 3.鼓励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制订2016年农业产业扶贫扶持办法,重点引导有发展意愿和发展能力的当年预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根据贫困户发展产业类型、规模等,在贷款、种苗补助、综合奖补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自我发展,让贫困户带着项目、资金、政策组建或加入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对吸纳贫困人员就业的农业企业等,按照吸纳人数给予就业补助。 4.推动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城乡商品配送中心、农产品交易市场、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 以蔬菜产业为重点,通过龙头企业等实行“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直供直销等现代流通方式,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安全可控的农产品。大力支持贫困村农产品电商发展,年内建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1个,实施好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重点向贫困村倾斜。发展代耕代种、农资配送、植保机防队等农业服务业,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发展一批农产品经纪人队伍,拓宽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 5.加快科技推广应用。选派一批科技人员担任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指导开展科技扶贫工作,鼓励科技人员带着技术和项目进村入户,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发展特色种养项目,加大新产品、新技术、新成果的开发、引进、集成、试验示范力度,对主推新品种实行免费供种。 6.开展贫困村农民培训。加强贫困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骨干的培训,支持贫困村、贫困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年内在贫困村培育一批科技示范户,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利用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年内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200人次,提高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技能培训覆盖面。 7.加强财政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扶贫信贷,服务到村到户。大力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工程,使有劳动能力、贷款意愿和具备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够得到5万元以下、3年内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按基准利率由市财政全额贴息补助。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加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积极发展商业性农业保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薰衣草的泪之我开始动心了吗1200字(11篇)
- 交通安全培训老年人讲课文档
- 春风带我去散步课件介绍
- 幼儿园一日安全常规
- 叙事护理比赛
- 2025年一级结构工程师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原则练习
- 气管支架术的护理措施
- 抗肿瘤临床药师专业体系构建
- 健康去郊游课件
- 腰痛病中医护理常规
- GB/T 45760-2025精细陶瓷粉体堆积密度测定松装密度
- 关于水肿的课件
- 2024年云南省富源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护理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石膏固定病人的护理措施
- 2025年湖南省中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 护理质量管理七大工具
- 轻量化渲染方案-洞察及研究
- 医药代表商务礼仪培训课程
- 2025年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模拟试卷完形填空实战演练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护理心绞痛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