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本雅明的悲剧观在他的思想中占据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本文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 阐述他的悲剧观: 首先,悲剧观形成的思想基石。本雅明的悲剧观以经验论为方法论,是为了回到本 雅明心中的天堂原初和谐的世界,原初和谐指在伊甸园时代人类与周围动物植物平 等和谐的关系状态。文化批判是本雅明回归本源的实践成果。 其次,本雅明悲剧观的内部结构。德国悲剧的起源中第一章认识论- 批评 序言开宗明义地揭示了一个新的分析角度,有助于对悲悼剧理念的重新建构,促进 了本雅明新的阐释模式寓言模式的产生。 最后,本雅明悲剧观的独特之处:寓言方法;历史客体;救赎旨归。他以寓言为研 究方法,以历史为研究客体,以达到其对波德莱尔所说的以“破碎性、瞬间性和偶然性” 为特征的现代社会的救赎。本文通过对本雅明悲剧观的思想基础和内部结构的阐释,使 本雅明的悲剧观能更清楚地展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词:本雅明 悲剧观 寓言 历史 救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abstract benjamin s tragic views hold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in his thought. the text expatiate his tragic views mostly by three aspects: firstly,the text introduced the foundation of benjamin s tragic views. the tragic views take empiricism as a way to come back the original harmonious that the paradise of benjamin s heart . the original harmonious is human beings in era of garden of eden takeing equal and harmony with the animals and the plants around them.culture animadvert is the fruit that benjamin came back to origin. secondly, it describes inside structure of the tragic views. in the chapter one of the orogin of german trangic drama, the prologue on epistemology- criticism post a new analyzing angle, newly composed the truth edema on mourn drama, conducing to production of the new explanation pattern- allegory pattern. finally, the special points of benjamin s tragic views are allegory- way, history - object and redemption- aim. he regard allegory and history as research way and object, the aim is to rescue modern sociality as baudelaire said that it has the quality of breakable character , instant character and chanciness. to make benjamin s tragic views clearly understood by more readers, the text described in detail the thinking foundation and inside structure of the tragic views. key word: benjamin tragic views allegory history redemption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本雅明是 2 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当今的文化研究产生了深远而富于启 示性的影响。理论界关于本雅明思想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对本雅明悲剧观 的研究是本雅明思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本文试图系统、全面、深入地把握本雅明 的悲剧观并突显出悲剧观中的独特之处。 德国悲剧的起源( 下文中简称为起源) 是本雅明最大部头的著作,它通过对 1 7 世纪德国巴洛克悲剧的研究,体现了本雅明的悲剧观。悲剧观是他思想中的一个“漩 涡” ,它不仅成功融合了本雅明前期思想中的语言论和经验论,且对其后期思想中的单 子论和实践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思想家三岛宪一称本雅明的一生是一个巨大的 “否” ,因为本雅明及其著作都拒绝系统化,呈现出深邃复杂、难以归类的面貌。 起源 的译者陈永国先生认为这种情况也体现在本雅明早期的悲剧思想中。陈先生在前言中认 为,在起源第一部分认识论- 批判序言中,他“把整整一个时代作为研究客体,从寓 言的角度出发为这段历史解码” , 在批判启蒙思想认识论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研究巴洛克 悲剧的视角寓言视角;在第二部分,他通过对巴洛克悲剧和希腊悲剧深入细致的对 比研究, “试图实践他的浪漫主义批评” ; 第三部分是该书公认的最重要的部分,他认为 “艺术作品的内在理念在于其形式,而巴洛克悲悼剧的正当形式则是寓言这一理论” 。 寓言并不仅仅是标示符号,它是一种思维和表达方式。对本雅明而言,寓言不仅仅是巴 洛克悲剧采取的一种艺术方式,它不仅仅是处于破碎和混乱不堪的世界中的思想家的思 维和表达的方式,也是悲剧的真理内容。 本文通过对文学、历史的寓言式解读,探求救赎的必要性和方法。本文大致分为三 个部分;一、以悲剧观为支点,梳理本雅明的思想。二、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解读德 国悲剧的起源 ,阐释本雅明悲剧观的内部结构。三、通过与雅斯贝尔斯等人的悲剧观 点的比较,简单解读本雅明悲剧观的独特性。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本雅明悲剧观形成的 思想基石。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3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3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3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1 奠定本雅明悲剧观的思想基石 本雅明的悲剧观以他的语言观和知识论为基础,在救赎实践中形成的。首先了解 一下作为他思想起源的语言观,他的语言观阐释了人类在陷入悲剧状态之前的和谐生 存状态,以及造成人类悲剧现状的原因。 1.1 本雅明的语言观和翻译观:对原初和谐及其破碎原因的阐释 本雅明一生执着地阐释一种传统,这种执着追求几乎体现在他所有的著作中。在本 雅明的思想中,传统是指人类在堕落以前和谐美好的生存状态。对传统和谐的阐释表现 在本雅明的语言观中。本雅明的语言论蕴含了他对世界、历史、传统和现代性的最初态 度。本雅明的语言论,主要体现在论本体语言和人的语言 、 翻译者的任务等文章 中。 本雅明认为语言是事物存在的形式,在语言中存在着事物以及事物所传达的精神。 “任何语言都首先传达一种精神意义(g e i s t i g e i n h a l t e ) 。但是语言并不是作为这种 内容的代理人来对其加以传达,而是这种内容以一种非中介的形式在( i n )语言介质中, 而不是用(t h r o u g h )语言,而得以传达。” 这种存在即言说的语言观,本雅明称作总 体语言。郭军认为,本雅明的语言观有三个层面:首先是上帝的语言,它浓缩着世界的 整体性,从这一整体中生发出世界万物,因此,万物都是上帝语言的载体,他们以生命 的形式诉说传达着上帝的语言,本雅明把这种表现为万物自然的语言称为本体语言;介 于上帝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是人的语言。 在这种语言秩序中, 自然语言向人传达自我, 人的语言则通过传达自然语言向上帝传达自我。这种语言秩序存在于世界的原初和谐之 中。 欧文沃尔法思在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创世纪” 中认为,本雅明在论本体 语言和人的语言 、 起源中沿着神学思路对创世纪的故事进行了重新阐释。本原世界 是受到上帝祝福的世界。在本原世界里, “人们直接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 鲁道夫盖希著土星视角与差异问题:对瓦尔特本雅明的语言论的思考郭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 0 0 3 . 1 7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依赖性,事物本质上的统一性先于二元性,并且人们事实上根本不懂什么是二元性” 。 世界的原初和谐被打破后,语言从原初的介质沦为一种用于主体间交流的手段,导致了 语言的多元化和任意性。语言的堕落与劳动相关,人被逐出伊甸园后,只有在艰辛的劳 作后才能维持生存。自然成为人们生存的物质条件,为了生存人类不断从自然中索取生 存物质,人在奔波劳苦中没有时间和精力倾听自然沉默的语言。 当人沉浸在征服自然的胜利喜悦中时,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在被征服之列。 “使造物 受制于自己独断的统治并不仅仅是把自然简化为一个客体对象,同时也如魔法师的徒弟 一样,使自己受制于自己法术的奴役,受制于那没有目的的手段机制的奴役。 ” 人类自 身被征服自然时借助的手段或工具征服了。更为糟糕的是,人类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工具 性的被征服和奴役,陶醉在征服自然的胜利中。因此在我们看到“一连串事件”的地方, 历史新天使却看到“整整一场灾变” 。 语言的堕落是原初和谐破碎的标志,语言统一性的消失反映了世界整体性的破碎。 本雅明在翻译者的任务中写到, “可译性是某些作品的一个本质特征,但这并不是 说人们翻译是必要的,而毋宁说,这意味着原作中某种固有的特定意义在译作中会自然 显露出来。 ” 本雅明认为“原作中某种固有的特定意义”指作品的可译性。 作品的可译性指向破碎的传统,这种可译性以碎片的方式存在于文学、艺术和文化 中。一个恰当的例子是陶罐的意象, “要把一个容器的碎片重新粘合成个容器,这些碎 片的形状虽然不必相似,但必须能彼此吻合。同样,译作不必与原作的意义相似,但必 须煞费苦心地、从每个细节上与原作意义的形式融为一体,这样就使原文与译文都能够 辨认,都像是一种更高级的语言的碎片,就像它们本是一个容器的碎片。 ” 根据这个意 象,有一种本原的、纯粹的语言,即上文中提到的总体语言,任何特定作品都是它的一 个碎片。这个容器意象既可以指原文也可以指译文。 本雅明的“碎片情结”带有浓厚的犹太喀巴拉色彩, “碎片”在喀巴拉传统中象征 着“破碎圣皿”中的一块,是对原初整体的表征。本雅明深受犹太教神秘主义的影响, g g 索伦神秘主义主流涂笑非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 0 0 0 . 1 . 7 欧文沃尔法思著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创世界” 郭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3 . 1 2 3 2 本雅明著翻译者的任务乔向东译,吴其尧校翻译研究7 2 - 7 3 本雅明著翻译者的任务乔向东译,吴其尧校翻译研究8 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犹太教神秘主义最为人所熟知的名称就是喀巴拉,它正是取自历史性的概念,喀巴拉 的字面意义是传统 ” , 对传统的尊敬深深植根于犹太教中,喀巴拉思想与神话世界 有着特殊亲密的关系,这种关系体现了犹太思想中最高深真理的神秘主义回归原初 世界, 指返回到人类堕落之前的一种和睦的原初状态, 甚至更早的天地浑然一体的时代。 在对语言观的阐释中,本雅明深情地描述了他心目中的天堂原初和谐。回归的 目标已经有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抵达幸福的目标呢? 1.2 知识论与经验论:阐释本源的方法论 本雅明的知识论是在批判启蒙思想家观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启蒙思想家在知识论上 坚持乐观的理性主义态度,这种理性的可靠性是由系统概念确定的,所以有将知识融入 概念混合的危险。 “这种概念混合在各种不同的知识之间编织了一个蛛网,试图诱捕真 理,仿佛真理是从外部飞来的东西一样。 ” 这种知识论不是对真理的表征。作为“基本 原理”的真理具有不可界定的本质。犹如经院哲学中“论文”的主体,它具有不可辩驳 的权威性。 “论文”探讨主体的方法是一种迂回的表征, “思维过程不知疲倦地创造新的 开端,以迂回的方式重返其原初的客体。 ” 这种思辨方式如同近乡情怯的游子,在通往 家的小道踟蹰徘徊,以这种方式更深切的感受家的意义。 启蒙运动以来,人们习惯上把真理与知识客体等同起来。然而两者在方法和对象上 都是不同的。知识论者使用一定的方法获得客体,甚至在意识中创造客体。对真理追求 者而言,方法是一种表征,是对包括经验世界的真理世界的描述。对知识论者而言,表 征是次要的,占有(精神上的)才是其首要任务。如柏拉图理念论中坚持“知识是可随 意质疑的,真理则不然。 ” 知识关涉个别现象,却不直接指涉现象的整一。整一性是真 理的直接本质。作为本质的整一而非概念的整一,真理超越一切质疑。因为“概念是理 智的自发产物,而理念或真理不过是供人反思的所予。 ” gg索伦神秘主义主流涂笑非译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21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2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2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3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启蒙运动从神那里争到了自主的权利,并把它赋予了人。人们一切的意愿和行动只 是基于单纯的知性,把局部的知性认知绝对化,在启蒙后的世界创造了新的神理性 主义。卡尔雅斯贝尔斯认为,这是一种假启蒙,这也是本雅明所反对的启蒙运动的知 识观。与假启蒙相对,雅斯贝尔斯认为存在着一种真正的启蒙, “真启蒙从外部通过限 制,展现一种界限,却意识到实际界限。因为它不仅澄清届时未予置问之物、成见、臆 想的不言而喻,而且还澄清自身,它不混淆知性特征与人之在的内容。这些虽然通过一 种理性引导的知性而向启蒙表示可澄清, 却无法基于知性。 ” 即真启蒙时刻意识到界限, 它虽然通过理性引导知性启迪蒙昧,却不会无限制地扩大知性的权威性。 其次,本雅明的经验观源于他的迷狂体验,根据他关于迷狂体验的论文和笔记,我 们知道他在朋友陪同或受控实验条件下,偶尔吸食毒品。他迷狂的阐述符合他哲学文本 中具体认知的意图。迷狂体验摧毁了主客体之间的屏障,事物开始和体验中的人交流。 因为麻醉品使他放弃了自我的理性权威,开始对诸事物变得温柔谦恭有礼。这样他才能 对事物进行表征,因为他此时所描述的一切“是从事物本身提炼出来的,犹如酒之于葡 萄一样。 ” 本雅明通过迷狂体验形成一种观照式的思维。这种思维用于反对工具理性, 力图弥合工具理性造成的人和自然的分离。 迷狂体验为什么有助于对事物的表征,或者说为什么迷狂体验中的人更接近真理? 因为事实最深层的本质逃开了工具理性概念观的把握,而在体系的外围自由自在的拥有 自身。只有通过对事物表象具体化地描述中,人们才能像“像鸦片吸食者或大麻服用者 一样拥有从一个单一的点可以将上百个地方尽收眼底的审视力” 。 这种洞察的对象不是 内核而是外壳,细致地剖析外壳是为了恰当地理解内核。 理查德沃林认为:本雅明在起源中对 1 7世纪所作的研究,是通过对时代生 活寓言式的解读,使真理内容透过其物质表象显现出来。 “这种方法正与他的认识论理 想相吻合,即努力从现象领域的内部挖掘本体知识、通过在哲学研究领域把最重要的地 位给予现象世界中短瞬和过渡的事物,颠倒西方形而上学的体系。 ” 这种新经验概念的 德雅斯贝斯著卡尔.雅斯贝斯文集朱更生译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3.460 赫尔曼施韦彭霍伊泽著世俗启迪的基本原理王广州译,曹雷雨校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33 赫尔曼施韦彭霍伊泽著世俗启迪的基本原理王广州译,曹雷雨校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40 理查德沃林著 拱廊计划中的经验与唯物主义郭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2 16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发现,为回归幸福和谐的生活提供了操作性很强的方法。本雅明在文化批判和历史重构 中用这种方法迈出了回归幸福的第一步。下面我们了解他文化批判和历史哲学的过程。 1.3 历史哲学与文化批判:回归本源的实践 历史哲学和文化批判是本雅明在思想领域回归本源的实践成果。本雅明在批判资产 阶级政治审美化、线性进步的历史幻象的过程中,构建他的哲学星丛。下面从三个方面 阐述他的哲学星丛:一、通过对资产阶级文化史概念的批判,构建他的历史概念;二、 通过对法西斯文化渊源的探索, 揭示资产阶级文化本身具有为意识形态辩护的作用; 三、 通过对资产阶级现代精神的批判,构建了他的震惊理论。 本雅明认为不存在文化史或艺术史这样的东西。所谓的艺术史是形式史或内容史, 作品在其中只是作为例证而存在。正如尤尔根? 哈贝马斯所指出的:资产阶级阶段的特 征是对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领域的有效区分,这种相对自主化的区分造成了各个不 同领域完全独立自主的幻象。而所谓的文化史就是以这种幻象为基础的,这种文化史或 艺术史只是一种视觉幻象。这是本雅明的“幻觉效应”理论。 本雅明的历史观是要打破这种线性进步的历史幻觉效应。他在历史哲学论纲第 七节中写到, “任何一部记录文明的史册无不同时又是一部记录残暴的史册。 ” 历史不 过是历史编撰者献给阶级斗争中胜利者的赞歌,他们根据演绎的法则从上向下看,看到 的是统治阶级连续的胜利,文化此时成为胜利者的战利品。如马克斯? 韦伯所言, “过去 的诸神又以非人格化的面目回来了。 ” 本雅明根据归纳的法则从等级制的底层往上看, 看到匍匐在统治阶级胜利战车下呻吟的衣衫褴褛的被压迫者。这种辨证的图景,在每一 次阶级斗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地狱般的没完没了地重复着。所以本雅明要打破历史的连 续性,把历史看作具体化的事实,静态的无限重复。 反思法西斯主义生成和发展理论时,很多思想家忽略了资产阶级文化本身具有的为 意识形态辩护的性质。本雅明用政治艺术化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化,通过阐释艺 术与权利之间关系,客观审视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化。资产阶级统治晚期的危机,在 本雅明著本雅明文选陈永国,马海良编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9.8407. 欧文沃尔法思著打碎万花筒:本雅明的文化史批判曹雷雨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228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文化上表现为虚无主义。法西斯主义者为解决危机采取了英雄主义美学的方式,英雄主 义美学在政治中的对应物是集权,统治阶级只有通过使用暴力才能保持这种集权。从本 质上看,法西斯主义是一场激烈的资产阶级维权运动。 法西斯主义者利用艺术形式和材料的关系材料归顺于意志,意志赋予材料形 式,将这种关系移植到政治领域,元首和人民大众的关系对应于形式和材料的关系,形 式的统治能力使它可以随意的约束材料。民众通过屈从元首来表现自己,并感受这种屈 从并将忠诚和牺牲的形象赋予自身,战胜内在的弱点,感受自己拥抱命运的英雄主义态 度,从而感动自己。文化或艺术成为法西斯主义政治宣传的阵地。本雅明通过政治艺术 化解读法西斯主义的政治审美化,将被法西斯宣传所愚弄的大众从其虚幻的英雄主义满 足感中救赎出来。 后现代,后历史这些名词的出现标志着这个时代的命题普遍成了后命题,鲁迪? 蒂 森认为现代精神被处决了。所谓的现代精神其实是古典精神,改头换面也只不过是新瓶 装旧酒。本雅明选择城市,作为他展现震惊理论的场所,或者说他批判现代精神所依赖 的那片土地。 从波德莱尔的眼光看去, 现代资产阶级时代是古典时期的重叠化。 恩格斯曾这样描述伦敦: “在涌动的人群中,市民们要快走是不可能的,只能像贵族一 样缓缓而行;他们相互推搡碰撞、咕哝抱怨着,从不相互问候。 ” 这样的描述让人震惊, 这个现代画面在思想家的注视下叠化成了古典时期。像古典时期的人们一样,现代人们 没有自主权,人流而非自己的自主意识决定着行走的方向,碰撞决定着目光的方向。他 们不能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是被动的异化的一群人,这是本雅明思想聚焦于城 市时,勾勒出的一幅令人震惊的图景。 主体异化形象的一个恰当的例子是妓女。她从主体完全走向客体贬值,她不但没有 意识到自己成为商品,并在自己丧失主体性沦为商品的道路上,自我策划,自我叫卖, 成为自我异化的一个帮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的关系沦为人与物的关系,这是 人的异化。从妓女、捡破烂的这类边缘人身上,思想者才能看清法西斯纪念碑的建造者 同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建造者是同一类人,才能看清历史没完没了的以不同的群体上演同 一个画面。本雅明的震惊理论是打破历史连续体的一种破坏的力量,依靠这种力量,我 鲁迪蒂森著资本主义现代精神批判曹雷雨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 0 0 3 . 1 2 2 3 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们才能清楚面前不断以进步名义堆积的历史废墟,扔掉所谓历史经验的包袱,实现弥赛 亚式的回归,走向未来或回归本原。 本雅明在对其语言观的阐释中,描述了人类原初和谐的状态及这种和谐破碎的原 因,为他的悲剧救赎提供了一个幸福目标。如何抵达幸福呢?本雅明在批判启蒙思想知 识论时找到了一个操作性很强的方法新的经验论。这种新的经验论在对事物具体的 描述中,通过事物的外壳进入内核。本雅明用经验论的方法,在文化批判和历史重构的 过程中,踏上了他的回归之路。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2 本雅明悲剧观的内部构造 2.1 方法论 本雅明悲剧观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方法论上,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法论的客 体不是启蒙运动的知识,而是表征真理的理念。二、方法论的理念客体观决定了它具有 迂回表征的性质。 2.1.1 方法论的客体:理念 理念是哲学研究的客体。与启蒙主义的概念相比,本雅明的理念是先验存在的。本 雅明理念中的神秘因素,引起了很多学者的争议,尤其是注重其后期作品研究的学者。 但正如本雅明所认同的安德烈纪德对神学的观点, “在我看来,去信仰这些是荒唐的, 但是对我来说,忽视它们的内在真理,对之嗤之以鼻同样是荒唐的。 ” 理念借助神学的 帮助获得了形而上学的意义。 本雅明的理念不同于科学知识的概念。理念和概念的区别在于:前者要求整一性, 而后者只提出一致性的要求。概念的一致性是指某一学科在某种特定的条件下的一致 性。真理作为本质的整一是不可质疑的,本雅明在起源一书中写到, “如果真理本 质的有机统一是可质疑的,那么,问题就必然是:在真理可能给予问题的任何可想到的 回答中,已经在何种程度上给出了问题的答案?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必然再次提出同 样的问题,所以真理的整一是不容任何质疑的。 ” 整一的理念并非和科学的概念没有一 丝瓜葛,因为理念和表象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表象不是在其粗糙经验状态就 可以进入理念,只有携带被拯救出来的基本因素的表象才能成为理念凝视的图景。在表 象和理念的分化状态中,表象是概念的研究对象,概念把客体分解成各个构成因素,表 象带着其基本因素参与理念的存在。 理念和表象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本雅明认为,理念为表象构型,理念和现象之间 罗尔夫蒂德曼著历史唯物主义还是政治弥赛亚主义?郭军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2380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0 是构型与被构型的关系。理念和表象的关系被本雅明比作星座与群星的关系,理念是永 恒不变的星座,根据星座各个点的要求安排进入理念领域的表象。表象不是包含在理念 中,理念是表象的目标,是对表象虚拟的安排和客观的阐释。 2.1.2 方法论的性质:迂回的表征 表征,是本雅明阐释理念的一种独特方式,启蒙运动以来的科学研究通常采用归纳 或演绎的逻辑方法,如哲学家黑格尔用逻辑的力量征服读者。本雅明在起源开篇写 到, “哲学写作的特点在于它必须持续不断的面对表征的问题。 ” 本雅明将哲学研究的 方法从逻辑转向表征。那么,什么是表征呢? 本雅明在起源中,阐释的基本方式是表征。表征是尽可能多地从不同角度反映 事物,以达到对事物全面的认识。如描述真理的不可界定性时,他通过描述经院哲学的 论文,在类比中表征真理的不可界定性。这种表征缺乏目的性,它是基本特点是“思维 不知疲倦地创造新的开端,以迂回的方式重返其原初的客体。这种连续的停顿是为了呼 吸新鲜空气,这最适于思辨过程的模式。” 他认为这种表征从多个层面对某一表象某 进行全面的描述,是为了阐释表象所对应的理念。为了形象地说明表象和理念的关系, 他用生活中的马赛克加以类比,马赛克的整体形象是通过无数个小小的颗粒组成的,但 破碎成的小颗粒却丝毫不影响其整体的整一性,反而这种整一性通过沉浸于每一个小颗 粒更能显示自己的整一性。理念与进入理念的表象的关系也是这样的,构型和因素的关 系。 这种阐释方式被本雅明称为迂回的表征。这种阐释方式在本雅明的论述中随处可 见,如在厄洛斯爱欲阶段的描写、外壳进入理念的展示、真理非知识客体的阐述中。这 种不断重回开端的表征不具有训喻所具有的结论性,所以这种迂回的表征以目的性的阙 如为其基本特点。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2.2 悲悼剧理念的建构 悲悼剧理念具有构型的力量。在作家对历史忧郁的凝视和表征中,与其说悲悼是悲 悼剧的效果,不如说悲悼是悲悼剧作家创作剧本的目的之一。为了达到悲悼这一目的, 剧作家对现象的描述具有了弥赛亚来临之前的性质:世界是彻底腐败掉的等待拯救的世 界。下面从三个方面建构悲悼剧理念:悲悼剧的历史内容;悲悼剧的悲悼目标;悲悼剧 忧郁的基本特点。 2.2.1 悲悼剧的内容:历史 本雅明在起源中,花了很多笔墨描述文学作品和现象。如对古代悲剧、卡尔德 龙的命运剧、基督教的受难剧以及巴洛克悲悼剧的描述。这些描述给人这样一种印象: 本雅明通过各种悲剧类型的比较得出悲悼剧的概念及特征。更深入地解读这本书,我们 很容易发现上面论断的偏颇之处。 那么他为什么要描述并分析这些文学现象呢?他在 1 9 3 1年的一篇文章文学 史与文学学 中认为,把各学科的历史当作独立的发展过程,是文学史的危机, “如 果下面要说的文学史正处在危机之中,那么这一危机只是一个更为普遍的现象的一部 分,文学史不仅是一门学科,而就其发展而言,它本身也是总的历史的一部分。” 即 文学史是历史的一部分。 本雅明选择巴洛克文学作为他历史观的突破口的另一个原因,是历史和悲悼剧都具 有自由的特征。文学“与历史素材构成的不确定关系是这种问题性的一个最清楚的方 面。” 在本雅明看来,历史编撰者和巴洛克剧作家在书写方面享有一样的自由,因此 “历史主体尤其适于悲悼剧” ,此时历史就具有了悲悼剧的自由特征。 本雅明的历史观与历史编撰者的历史观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处理历史与传统、自 然的方式上另辟蹊径。在历史与古代传统的关系上,通过比较古代悲剧与 1 7世纪巴洛 克悲悼剧的不同,本雅明发现悲悼剧是通过对古代悲剧的模仿,拆解了古代悲剧的形式 从而传达传统。因此哀悼剧是伪古代的。这也正是德国古典主义者对其批评的原因。 本雅明著经验与贫乏王炳均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09244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90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9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2 在历史与自然的关系方面,本雅明的历史观点包含自然的因素,形成独特的自然- 历史观。自然在这里不是人类生活环境的总称,此时自然是超越时间的一种方式。时间 以空间的方式展开,这一点可以在巴洛克时代的田园戏剧中得到确证。“在据说发生了 一次难忘的事件的一个地方,牧羊人将把值得纪念的韵诗留在岩石上、石头上或树上。 这些牧羊人到处竖立起纪念英雄们的圆柱,和仰慕英雄的名人堂,上面全都刻写着金光 灿烂的颂词。” 2.2.2 悲悼剧的目标之一:悲悼 亚里斯多德认为悲剧的效果是恐惧和怜悯。这一观念一度成为德国语文学家为巴洛 克文学错误辩护的最有力的理由之一。 本雅明认为 “这些戏剧与其说是唤起悲悼的戏剧, 毋宁说是使悲悼之情得到满足的戏剧:为可悲悼之人所写的戏剧。” 即悲悼是悲悼剧 的目标之一。 本雅明认为古希腊悲剧可以看作哑剧,而悲悼剧却以夸饰喧哗为特征。这一点在悲 剧和悲悼剧都有的合唱中得到证明。在悲剧中“合唱的确不悲悼什么。在深切的痛苦面 前它保持超然的态度”;“合唱队队员的经常出现决不是把悲剧情节化为悲悼,像莱辛 所说的那样,而实际上甚至在对话中就限制了情感的爆发。” 悲剧在情感表达方面, 悲剧主人公和合唱队员所代表的大众在痛苦面前保持超然的态度,甚至有意识地抑制情 感的爆发,他们情感表达是沉默的。而“巴罗克戏剧的合唱与其说是古代戏剧的幕间插 曲,毋宁说是用来封闭行为的框架,它与剧情的关系就如装帧精美的散文集中出于装饰 目的花边和正文的关系。合唱用于强调行为的性质乃是纯粹景观的组成部分。” 因此 合唱此时只是一个装饰的作用。 巴洛克悲悼剧以国王或拥有权利的人为主人公,是为了强调灾难的不可避免性,悲 悼剧的场景是宫廷。如果说悲悼剧主人公是人类的代表,那么宫廷便是我们所生活的世 界的代表。在想象中,宫廷是金碧辉煌,言笑晏晏的地方,宫廷是权利和财富以及某种 程度上自由的象征,是自由幸福的所在。在哀悼剧作家的剧本中,宫廷却呈现出完全不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50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89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91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9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3 同的景观,“宫廷不过是谋杀者的老巢,策划阴谋的地方,恶棍聚集的房宅。” 宫廷 里永远只有冬天,没有四季的变换,是太阳永远都照不到的角落。这就是悲悼剧作家或 本雅明眼中的世界,这是一个迂腐、沉沦、腐朽、黑暗的世界,一个等待救赎的世界。 2.2.3 悲剧的特征:忧郁 巴洛克剧作家们具有忧郁的特征。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等待救赎,“人的行为被剥夺 了一切价值。于是新的东西产生了:即一个空虚的世界。” 本雅明认为“悲悼是一种 心理状态,在这个状态中,感觉以面具的形式恢复了这个空虚世界的生机,并在对她的 思考中产生谜一般的满足。” 剧作家用忧郁的笔描述等待救赎的世界。忧郁者对世界 的凝视沉思,使这个世界在沉思者呈现出弥赛亚式的静止状态。凝视是救赎的开始,而 沉思则是凝视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忧郁者的沉思,悲悼剧才有出现的可能。 本雅明认为沉思是悲悼剧的主要特点。 在对客体的沉思中, 世俗历史不过是一场游戏, 这种游戏以“其永不完结的重复性却为生活令人忧郁的灾难固定了一种凄凉的规则” 。 这种沉思扩大了自身和周围时间的距离,产生了忧郁。在本雅明看来,君主是忧郁者的 典范。如列奥阿米尼乌斯谈到君王时说:“他在自己的剑前却步。用膳时,端上来的 透明调制酒变成了苦艾和毒药。白天一旦过去,黑压压的人群,恐怖的军队便悄悄向他 袭来,使他彻夜不眠。如果他还能够小睡一会儿,那么,睡梦之神也会前来骚扰, 夜里在他面前绘制阴森的图画,也就是他白天所想的血腥恐怖、罢黜、水灾、痛苦、死 亡和王冠的丧失。” 忧郁的病理学解释源于康斯坦丁努斯阿弗里卡努斯,根据液体病理学,他把忧郁 归因于人体内过分干燥和寒冷的因素,这种因素被认为源于黑色胆汁,而脾是分泌黑色 胆汁的器官。星际影响学说认为人的忧郁与土星有关,吉洛在丢勒的版画 与最 大变化的人文领域中指出:“与忧郁一样,土星内含的矛盾精神一方面赋予灵魂以懒 惰和迟钝,另一方面,又予之以智慧和思辨的力量”; 懒惰和思辨两个极端在忧郁中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63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11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11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12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15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1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4 并置,并置是指将事物的两个或多个极端的特性放在一个范围内,它们对事物而言具有 同等的重要性。为了表征这两个极端,本雅明引入了生活中狗的狂暴和机警。沉思中的 忧郁者是一个二分法式的人物,他是剧作家,是主人公。在悲悼的氛围中,“能够深刻 洞察事物的人把生存的场面视作垃圾,视作片面虚假行为的堆积。生命本身对此就表示 抗议。” 描述弥赛亚来临前的世界,寻找救赎的契机。 2.3 阐释模式 阐释指阐明陈述并解释, 本文中的阐释模式指本雅明对 1 7 世纪德国巴洛克戏剧的 独特解读方式。寓言的阐释模式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工具寓言理论;文本悲 悼剧;目标建构阐释模式。 2.3.1 寓言理论 本节从三个方面阐述本雅明的寓言理论:寓言与象征的区别及本雅明寓言的起源; 寓言的本质:寓言是种表达;寓言的特点:含混和多义性。为了深刻地理解本雅明的寓 言,我们了解一下现代语境中象征和寓言的概念及其区别。 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指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 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的艺术手法,可 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 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样解释“寓言”的: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以拟人手法, 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 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拔 苗助长、亡羊补牢等。 寓言与象征的区别:一,性质上,象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寓言是一种体裁。二,时 间上,象征是对某一事物的外在特征静态的刻画,通过联想,寄寓作者某种深邃的思想, 在时间上表现为静止在某一点;寓言通过对一个有情节的故事在时间上线性的讲述,说 明某个道理。三,效果或目的上,象征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11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5 事理浅显化、单一化, 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 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寓言通过一个生动的小故事讲述一个意味深长的道理, 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本雅明认为寓言随着象征的世俗化产生,浪漫派美学家将“这种神学象征之悖论的 物质与超验客体的统一歪曲成表象和本质的统一” ,这样“美作为一种象征构造被认 为与神性融合而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 与象征的静态和谐不同, 寓言是流动而辨证的。 在时间上,寓言不同于象征时间的静止,它是流动的。它在极端之间运动,在外观上表 现为不连续的。本雅明谈到寓言的辨证性时写到, “把寓言这个新概念描写成思辨的仍 然是合理的,因为它事实上已被用来提供一个漆黑的背景,这样,象征的光明世界才能 被衬托出来。 ” 其次,寓言是一种表达。吴秋林认为,“寓言要用个别表现一般,这个个别表现 一般不是逻辑上的思辨,而是具体的特殊事件,这个事件表现为一个虚构性质的 故事。来完成这个故事的人、动物、植物、无生物都是要有个性的,即要有真实性 的。对寓言情节,只要猫干什么,狗干什么,并不要求猫为什么干,狗为什么干。” 因 为“寓言的内在是冷凝的,它不需要令人激动的同情和怜悯,需要的是机智和诙谐。感 情上的激动必然破坏理智上的认识,而寓言恰好就是为了理智上的认识而产生的艺术 品。” 本雅明认为,寓言不仅是一种体裁、一种技巧,一种文学作品的形式,它“是一种 表达方式,正如语言是一种表达,而实际上,书写也是一种表达一样。” 叔本华认为, 书写似乎是一个完美的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而寓言与书写没有本质的区别。德国古典 主义作家认为,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与其说是象征的技巧,毋宁说是寓言的技巧”。 这 一说法并不是他们对巴洛克艺术的肯定,而是表达了他们对巴洛克艺术的蔑视,但切中 肯綮的指出了巴洛克艺术是一种书写方式。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31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31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31 吴秋林著寓言文学概论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0241 吴秋林著寓言文学概论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0242 吴秋林著寓言文学概论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02133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34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6 寓言理论是一个由一系列寓言符号构成的寓言星座。克洛伊策在神话学中,论 述象征时谈到符号的本质是“瞬间性,总体性,本原的不可测知性,和必然性”。 这 有助于我们间接地理解寓言符号的本质。他对象征的瞬间性的论述包含了细腻的观察, “这就仿佛突然出现的一个鬼魂,或是突然照亮黑夜的一道闪电。那是抓住我们整个存 在的一股力量当每一个时刻都隐藏着具有丰富结果的未来,而这个未来又在致命的 时刻把灵魂终止之时,古代人准备好服从神的信号。” 这段话描述了象征的整体性, 神性与世俗之物结合的每一个时刻,会有丰富的可能性,救赎的可能,而寓言是无数个 这样极端的时刻所构成的,它隐藏了更多的救赎可能。 与象征的瞬间总体性表达相比,寓言是一系列时刻连续的表达。寓言在各个极端跳 跃,“以这种思辨的冷静沉浸于把可见存在与意义相区别的深度之中,丝毫不具有显现 于符号的相关意向之中的那种无利害关系的自足性。” 在可见存在与意义的断裂中, 寓言显示了它书写的方式。在寓言中,“观察者所面对的是历史弥留之际的面容,是僵 死的原始的大地景象。关于历史的一切,从一开始就是不适时宜的、悲哀的、不成功的 一切,都在那面容上或在骷髅头上表现出来。” 在存在之物腐朽死亡的面容上, 物极必反,这个存在世界越衰败腐朽,救赎的脚步声就越清晰可闻。犹如本雅明思想立 足点两个相背而行而又相关的箭头,这就是寓言式的书写表达方式。 第三,寓言的基本特点:含混和多义性。本雅明认为“寓言的基本特点是含混和多 义性;寓言,以及巴罗克,都以其语义的丰富为荣。但这种含混的语义丰富是奢侈的丰 富;含混是意义的清晰和统一的对立面” 。 寓言的含混和多义性源于人文主义学者破译象形文字的努力,这是吉洛在文艺复 兴时期寓言中的人文主义象形文字中的观点。人文主义学者研究的主题是象形文字。 在宗教教育的环境下,他们把它作为纯粹的图像符号研究,他们用对上帝的记忆来解读 那些象形文字。因此,误读成为这种解读方式的基础,表象夸示成为其特点。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09134 本雅明著德国悲剧的起源陈永国译北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染发考试题及答案
- 古汉考试题及答案
- 护理核心制度及安全试题与答案
- 护理人员岗位职责试题(含答案)
-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黑龙江高级机修木工理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 2025二手设备买卖协议书附二手设备残值回收条款
- 2025地产劳务合作劳务派遣服务合同
- 2025出租屋承包合同协议书-旅游度假区出租屋经营合同
- 盾构噪音控制方法-洞察及研究
- 人教PEP版(2024)新四年级上册 教材解读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 2025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招聘聘用制审判辅助人员3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加气块砌筑知识培训课件
- 智慧养老服务与管理课件
- 2025年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配电带电作业工考试试卷与答案
- 2025年河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考试(兽医防治员·高级技师/一级)(综合评审技能)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年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地勘钻探工)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医院感控知识培训
- 2025年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竞赛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