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考述.pdf_第1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考述.pdf_第2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考述.pdf_第3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考述.pdf_第4页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论文)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考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偏居于中国大陆东南角的福建省是中国历史上经略相对较晚的 省份之一,然而早在远古时期,福建的先民们就为后代遗留下不少古 老而神秘的石刻艺术,至今仍是难解之谜。笔者的故乡位于福建省南 部的华安县,这里就拥有一处被誉为“千古之谜”的石刻艺术文化遗 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早在一千多年前已 被发现并记述于史籍,但直到二十世纪,随着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筚 路蓝缕的实地考察并撰文发表,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才越来越受到学 术界和世人们的关注。 2 0 0 7 年2 月2 8 日,笔者跟随张亚莎教授和龚田夫教授两位导师 到汰内乡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结束后,笔者 在查阅有关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事 实:虽然自唐朝以来地方学界对仙字潭摩崖石刻的文献史料记载一直 不绝于世,然而迄今为止却还没有人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进 行系统的文献梳理与研究。笔者感觉,历史上尤其是当代对福建仙字 潭摩崖石刻的研究资料如此丰富,并且显示出研究进展明确的阶段 性,因而对它们的整理与研究,显然是我们今后能够进一步深化仙字 潭摩崖石刻研究的重要基础。由此,便使笔者萌发了选择这个题目作 为硕士毕业论文的念头。 在整个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主要运用了检索法、文献研究法 和比较分析法这三种研究方法,通过对以往研究史的追踪溯源,完成 了以下研究步骤与成果:一、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的文献资 1 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类;二、在此基础上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史 的分期、横向研究以及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做进步的 深入探讨,以期探寻其特点和规律;三、将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 史的进展与福建闽南地区文化发展的脉络联系起来,以期更好地把握 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发展的基本特点;四、分析仙字潭摩崖石刻在 当代研究中出现低迷状态的内在原因,并瞻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论文包括绪论及第一、二、三、四章,约3 5 0 0 0 字。 论文的第一章,笔者全面梳理了清代以前历史上有关华安仙字潭 摩崖石刻的相关研究。同时,结合现代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指出早期 不同历史阶段研究的建设性与积极意义,同时也对其不足之处有所分 析。 笔者在第二章里详细地回顾了民国时期黄仲琴先生对华安仙字 潭摩崖石刻进行研究的时代社会背景,阐述他实地调查的过程,并分 析他的研究对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对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中国岩画研 究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在第三章,笔者运用比较学的方法,系统地整理了新中国成立以 后学术界具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的成果, 笔者认为,这一段的研究不仅显示出多角度多学科的特点,且思路开 阔,伴随着有益的争论,对于推动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的深入研究有 积极的影响,也折射出中国岩画研究整体的繁荣。 通过前三章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文献的系统梳理,在对华 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的发生、发展脉络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的基 础上,笔者在第四章进入评述、分析与反思的阶段:笔者试图对华安 仙字潭摩崖石刻史的分期、横向研究以及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一系 列问题做进步的深入探讨,以期探寻古代、近代及当代学界对福建 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规律。笔者以为,仅仅 是对以往研究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是不够的,研究史研究的真正目的 是为了以史为鉴,继往开来,笔者在论文里剖析目前仙字潭摩崖石刻 的研究处于低迷状态的根本原因,并瞻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华安 a b s t r a c t l o c a t e di nt h es o u t h e a s to fc h i n a ,f u ji a np r o v i n c ed e v e l o p e d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l a t e rt h a ns o m eo t h e rp r o v i n c e si nt h eh i s t o r yo fa n c i e n t c h i n a h o w e v e r , al a r g en u m b e ro fm a s t e r p i e c e so fr o c ka r tw e r em a d e b yt h ea n c e s t o r st h e r ea n dt h e ya r es oa n c i e n ta n dm y s t e r i o u st h a te v e n m o d e m p e o p l ea r ep u z z l e db yt h e m i nm yh o m e t o w n ,h u a a nc o u n t y , w h i c hl i e si nt h es o u t ho f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t h e r ei saw e l l k n o w n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s i t e h u a a nx i a n z i t a nr o c ka r t ,w h i c hi sc a l l e d “am y s t e r y i nt h o u s a n dy e a r s t h i sr o c ka r tw a sd i s c o v e r e da n dr e c o r d e di nt h e 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i nt a n gd y n a s t y , m o r et h a n1 ,0 0 0y e a r sa g o n o tu n t i lt h ee a r l y2 0 mc e n t u r y , h o w e v e r , w i t ht h ef i e l d w o r kw h i c h p r o f e s s o rh u a n gz h o n g q i nf r o ml i nn a nu n i v e r s i t yc o n d u c t e dt h e r ea n d t h er e s e a r c h p a p e rp u b l i s h e ds u b s e q u e n t l yb yh i m ,m o r ea n dm o r e a t t e n t i o na n di n t e r e s tw a sp a i dt oh u a a nx i a n z i t a nr o c ka r tb yt h e a c a d e m i cc o m m u n i t ya n ds c h o l a r s o nt h e2 8 t hf e b r u a r y2 0 0 7 ,f o l l o w i n gp r o f e s s o rz h a n gy a s h aa n d p r o f f e s o rg o n gt i a n f u ,t h ea u t h o rc o n d u c t e dao n e - d a yf i e l d w o r ko n h u a a nx i a n z i t a nr o c ka r t a f t e rr e v i e w i n gl o t so fl i t e r a t u r eo nt h i s t o p i c ,t h e a u t h o rr e a l i z e daf a c tt h a ta l t h o u g ht h e r eh a v eb e e nm a n y 4 a r t i c l e sa n dr e c o r d sa b o u tt h i sr o c ka r ts i n c et a n gd y n a s t y , n oo n eh a d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s t u d i e do rs o r t e do u tt h eh i s t o r yo fh u a a nx i a n z i t a n r o c ka r t a sf a ra st h ea u t h o ri sc o n c e r n e d ,t h es t u d ym a t e r i a l sa b o u tt h i s r o c ka r ta r ea b u n d a n ta n dw i t hc l e a r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 s ,s o t h er e a r r a n g e m e n ta n do r g a n i z a t i o nw i l lb ec r i t i c a lf o u n d a t i o nf o rt h e f u r t h e rs t u d y a sar e s u l t ,t h ea u t h o rd e c i d e dt oc h o o s et h i st o p i ca sh i s m a s t e rg r a d u a t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 d u r i n gt h ew r i t i n gp r o c e d u r e ,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r e em a i nr e s e a r c h m e t h o d sa r eu s e d :d a t ai n d e x ,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r e s e a r c ha n dc o m p a r i s o n b yt r a c k i n gt h ep a s tr e s e a r c h ,t h ea r t i c l ef o l l o w ss e v e r a ls t e p sa n dr e a c h e s s o m ea c h i e v e m e n ta sf o l l o w s f i r s t ,t h ea r t i c l ec l a s s i f i e sa n dr e a s s e s s e s t h ep a s tr e s e a r c ho nt h eh u a a nx i a n z i t a nr o c ka r t s e c o n d ,as e r i e so f f u r t h e rs t u d yo nt h es t a g e s ,t h e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a n dt h ep r o s p e c t sf o rt h e f u t u r ea r ed i s c u s s e di no r d e rt os e e k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r u l e so ft h i sr o c k a r t t h i r d ,t h ea u t h o rc o n n e c t st h er e s e a r c hh i s t o r yo ft h eh u a a n x i a n z i t a nr o c ka r tt ot h ec u l t u r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es o u t hr e g i o no f f u ji a np r o v i n c es ot h a ti t sb a s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c o u l db em a s t e r e d f o r t h , t h ea r t i c l ea n a l y s e st h er e a s o n sf o rt h eg l o o m ys i t u a t i o ni nt h ec u r r e n t s t u d y , a sw e l la sl o o k sf o r w a r d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t e n d e n c yo ft h e f u t u r er e s e a r c hw o r k t h ed i s s e r t a t i o nc o n s i s t so ff o u rc h a p t e r sw i t h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35 ,0 0 0 w o r d s i nc h a p t e ri ,t h ea u t h o rc o l l e c t sa n dc l a s s i f i e st h e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s l i t e r a t u r er e c o r d i n gh u a a nx i a n z i t a nr o c ka r tp r i o rt oq i n gd y n a s t y m e a n w h i l e ,a c c o m p a n i e db y t h el a t e s t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v ea n dp o s i t i v em e a n i n go ft h ee a r l yr e s e a r c hi sp o i n t e do u ta n d t h ew e a k n e s si sl i s t e da sw e l l i nc h a p t e ri i ,t h ea u t h o rt r a c e st h es o c i a lh i s t o r i c a lb a c k g r o u n do f p r o f e s s o rh u a n gz h o n g q i n ss t u d yo nh u a a nx i a n z i t a nr o c ka r t , e x p l a i nt h ep r o c e d u r eo fh i sf i e l d w o r k ,a n da n a l y z et h ei n f l u e n c eo fh i s s t u d yo nc h i n a sa c a d e m i cc o m m u n i t y , e s p e c i a l l ya f t e rt h ep e r i o do f 1 9 8 0 s i nc h a p t e ri i i ,b yc o m p a r i s o n ,t h ea u t h o r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c l a s s i f i e s t h er e s e a r c ho ft h e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s c h o l a r ss i n c e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n e w c h i n ao nh u a a nx i a n z i t a nr o c ka r t t h i sc h a p t e rr e v e a l st h ef e a t u r e o fm u l t i a n g l e sa n dm u l t i s u b j e c t sa n dh a so p e n m i n d e d ,m e a n i n g f u l a r g u m e n tw h i c hp r o d u c e st h ep o s i t i v ei n f l u e n c eo nt h e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 o nt h i sf i e l da n dr e f l e c t s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t h er e s e a r c ho nc h i n e s er o c k a r t b yf a r , w i t ht h ec o l l e c t i o na n d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t h er e s e a r c hl i t e r a t u r e , w eh a v eh a dac l e a rp e r c e p t i o no ft h es t u d yo fh i s t o r yo fh u a a n x i a n z i t a nr o c ka r t b a s e du p o ni t ,i nt h ef o l l o w i n ga n dt h el a s tc h a p t e r , c h a p t e ri v , t h ea u t h o rt r i e st or e a s s e s st h ep a s tr e s e a r c ha n dd oas e r i e so f f u r t h e rs t u d yo nt h es t a g e s ,t h e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a n dt h ep r o s p e c t sf o rt h e f u t u r et os e e k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i n n e rl a wo ft h es t u d yh i s t o r yo ft h e h u a a nx i a n z i t a nr o c ka r t w h a t sm o r e ,t h eo n l y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 6 s t u d yh i s t o r yi sn o te n o u g hf o rt h ef u r t h e rs t u d y , s ot h ea u t h o ra n a l y s e s t h er o o tr e a s o nw h yt h ec u r r e n ts t u d yi si nad e p r e s s i n gs t a g ea n dl o o k f o r w a r d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a lt e n d e n c yo ft h ef u t u r er e s e a r c h k e yw o r d s :x i a n z i t a n ,r o c ka r t ,h i s t o r yo ft h es t u d y , h u a a n 7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本人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取得的 研究成果。对前人及其他人员对本文的启发和贡献己在论文中作 出了明确的声明,并表示了谢意。论文中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和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者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 本人同意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 法等有关规定将本人学位论文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资料库送交论 文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中央民族大学可 以将本人学位论文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复印手段和汇编学位论文( 保 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 作者签名:日期: 年g 月书日 一、选题的缘起 绪论 笔者出生在福建省南部的华安县,地处闽南金i 角的西北端。笔者的故乡是 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沿海山区县,说她年轻,是因为华安建县时间不过八 余年 1 ;说她古老,是因为考古学家据此发掘出土的文物证实,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 就已经有人类活动的迹象2 。斗转星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片故土的山 je i t 十灵毓秀,劳动人民的辛勤睿智滋润着这片故土的人文百花齐放,明代文人方 进就曾留下这样的赞荧诗句“入夜不知 暑至,长年坐看花生如。沧海桑f f l ,悠 悠九龙江旦古而今默默地在向两岸的 人民述说着往昔发生于此的神话种种, 展示那早已逝去历史的花花絮絮,而位 于其支流上被誉为“千古之迷”的仙字 潭摩崖石刻更是华安这片古老的土地 增添了些许的神秘。 早枉远古时期,福建的先民们就为 后代遗留下不少古老而神秘的石刻艺 术至今仍是难解之谜。距漳州市区三 十四公里处的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便 是处引人注目的遗迹( 图1 ) 。华安 仙字潭摩崖石刻位于九龙江支流汰溪 罄 箨嚣, 荤雉的嚣圈 价。遣铭豫 1 中华民国十七年五月l = u ( 农m = 月一 一h ) 当地 j :推出申* # 固r 政府内政部批准析腺龙 襁县十五都,h 源,归德、富、升甲、此岭、 、乍丰、珍, 、蓬莱人坑1 1 保& 一十 一、h 都的韫塘、沙建,寨坂三保共1 4 保,井割安溪县的肥淄 属( 后兜目未 属) - 取华 ,、尘溪m 地 苜亨j e 式簧县,抹“毕立县”。 2 1 9 帅年以来,牛尘县立物t 忭者果燕到t6 0 泉 j l # 分别来自仙都、华市、自村抄建等地。弊中 国科 古脊椎动物古人类研究所t 柱教授鉴定,这批 型m f i g 少为1 万年前的遗存。返在建 尚届首欢发现,填朴t 福建大型# 文化自。 ( ) a 进花m b 碑碑文 辫懿臣 北岸的岩壁上,早在一千多年前就被发现并记述于史籍。但直到二十世纪,随着 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筚路蓝缕的实地考察并撰文发表,华安仙宁潭摩崖石刻爿越 柬越受到学术界和世人们的关注。此后,学术界掀起了一股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 的研究热潮,各学科领域的争家学者们纷纷从各自所擅长的专业入手对华安仙字 潭摩崖石刻展开了深入的调查,有益的探讨和激烈的争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 到底是文字,还是图画,亦或足介于两者之间的“图画文字”? 华安仙字潭摩崖 石刻试图呈现其乐融融的舞蹈场面,j = f ;足记录恢宏盛大的战争态势,亦或是表现 庄严肃穆的祭祀仪式? 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究竟出自哪个时代哪个民族之手,是 隋唐,迹是秦汉,亦或是更早;是越族,还是畲族,亦或是吴族? 这些远古居民 们用辛勤汗水和过人智慧创造的旷世之作为后人留下了千年之谜,也成为了后代 石刻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爱好者们研究的蕈要课题。 2 0 0 7 年2 月2 8 日,笔者跟随张亚 ,莎教授和龚阳夫教 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进行系统的文献梳理与研究,这便使笔者萌发了选 择这个题目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念头。笔者试图通过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 史文献资料的系统梳理,反思以往研究,进而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史的分期、 横向研究阻及现状和未束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以期探寻 其特点和规律,揭示目前研究处于低迷状态的根本原因,瞻望束来研究的发展方 向。 二、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背景简介 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位于华安县沙建镇苦田村。2 0 世纪初,岭南大学黄仲 琴教授实地调查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时,他曾有过这样的一段描述,“其初,言 者不能实指其地,旋觅得一知者为导,是夜寄宿于汰溪以南之文浦山( 村名,蔡 姓聚族而居,始自元季) 。越日,黎明,偕岛者乘村人常乘狭且长之梭船,船夫 四人,二撑竿,二在前后推挽之,自文浦山下驶,啮浅沙,渡飞瀑,越石梁,蛮 荒风景如读非洲游记。七里许,至潭滨,潭乃汰溪之一部分,以是处水较深,别 名之为潭也。潭水作浓绿色,上临峭壁,多蔓藤萝,间生短竹。山禽翔集,潭北 有天然之石阶,巨石蒙苔,作赭黑色,迎人面,错立如屏,文刻其上,即乡人称 为仙字者也。 4 如今,仙字潭又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r 晒雨淋,周边的自然环 境也发现了很大的变化。九龙江的支流汰溪自西向东经此流过,并在此打了一个 弯曲,形成一个较大的河湾,水面不大,宽约1 0 余米,流急水少,已经无法通 航,而潭水较之先前倒是清澈了许多。仙字潭南岸是一片低洼的小山丘,草木丛 生。北岸是蚶盘山,高约3 0 米,临潭矗立。岸边散布着许多的大石头,可以顺 着石头爬上崖壁,仙字潭的石刻便映入眼帘了。由于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涂刻, 崖壁表面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石刻自东而西长约2 0 米,分布于这黝黑的崖壁 上。按照图像的不同部位,石刻大致可以分为六组,除了其中一组真字浅刻着“营 头至九龙山南安县界”汉字外,其余五组都属于同一时期,同一风格互相关联的 石刻艺术作品。 选题意义和研究方法 1 、选题意义 首先,本选题是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所进行的系统整理、分析与发 掘。笔者在收集、阅读前辈们有关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的资料中发现,虽然 关于仙字潭石刻的历史记录早在唐代就已开始,且干余年来历代都不乏史料文献 方面的记载,文献资料可谓十分丰富,但迄今为止却一直没有人进行过全面的整 理与综述:即使有不少专家学者曾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进行过研究探讨,但往 4 黄仲琴:汰溪古文,t 岭南大学学报,1 9 3 5 年4 卷2 期 1 2 往只是针对其中的某一个问题或是几个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到目前为止尚无人对 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史以及文献史料进行过全面、系统的整理与综述。对华 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进行系统、全面的文献综述既是对先前研究资料的整理、 归纳与总结,更是研究基础的建立,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它可以为今后的进一步研 究提供便捷可靠的参考资料。 其次,本选题是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珍贵历史文化内涵与价值的探索。它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一) 、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在福建省的石刻艺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 值。福建省由于多山的特殊地理环境,有关古代摩崖石刻的记载频频见诸于众多 的地方志书中。据史料记载,除了华安之外,在光泽、南平、顺昌、永定、明溪、 永泰、霞浦、福州、福清、莆田、仙游等县市都有摩崖石刻,其分布范围几乎遍 及全省的各个角落5 。根据地方志书中的描述,这些摩崖石刻和华安仙字潭摩崖 石刻一样,地处偏僻,纹样怪异,无人能识,古人们大都冠以“仙字”、“仙篆” 之说。然而可能由于年代久远,或是人为破坏,亦或是其他原因种种,到目前为 止,我们只发现了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这一处。 ( - - ) 、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石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已经发现的岩画点有六处:江苏的连云港将军崖岩画、 福建的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广东的珠海高栏岛摩崖石刻画、香港的古石刻、澳 门的岩刻和台湾的高雄万山岩雕群。持“岩画说”观点的学者认为作为东南沿海 地区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具有一些显著特征:一方面, 在分布上,由于这里缺少石料,因此分布比较零星,缺少像云南沧源、广西左江 那样大而密的岩画点。另一方面,在题材上都属于信仰一类的内容,有些题材甚 至反复出现,说明对某些题材的信仰较其他地区还普遍6 。 ( 三) 、仙字潭摩崖石刻的符号化性质对于中国岩画研究具有特殊意义。就岩 画的表现手法与风格而言,仙字潭石刻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中国岩画一般说来具 象性较强,而仙字潭石刻的内容却以抽象化的符号表现为主,而这种符号化的岩 画既可能是地缘文化的体现,也可能是人类在历史上的某个阶段的文化图释的类 型有关。综上所述,对仙字潭摩崖石刻的研究,不仅涉及到对于福建省内古代岩 5 弘礼:福建古代闽族的摩崖文字, 文物1 9 6 0 年第6 期 盖山林、曾五岳、林焘:漳州岩画,福建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 9 9 0 年 1 3 刻文化内涵的认识,更延伸至对中国东南沿海岩画系统的探讨,进而扩展至对中 国古代岩画图像演变规律的探索,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最后,本选题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紧迫的保护与开发的现实价值也具有探 索意义。随着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的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对华安仙字潭摩崖 石刻的保护工作也显得日益急迫。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历经千年沧桑岁月的洗 礼,自然环境的巨大变迁不断侵蚀着石刻表面。当地政府和周边居民保护意识的 淡薄,加剧了人为因素对石刻的破坏作用,而这种肆意的人为破坏往往要比因自 然环境变迁所造成的破坏还严重。此外,捉襟见肘的管理资金无疑是使得原本就 举步维艰的保护工作雪上加霜。目前,华安县委、县政府正努力争取将华安仙字 潭摩崖石刻申报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势必会引起更普遍范围的 民众关注,吸引更多国家以及社会的财政支持,因而从中国岩画全局的角度上, 找出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的准确定位,揭示它在东南沿海系统岩画乃至中国岩画 中的定位,把握它在福建古代文化中的定位,都是十分必要的。 2 、研究方法 考虑到本论题和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实际需要,笔者将会运用以下三种主要的 研究方法: ( 1 ) 、检索法选定论文题目后,则要围绕该选题运用检索法搜集与之相关的 文献资料,务必使搜集到的资料丰富,翔实。 ( 2 ) 、文献研究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 行阅读、归纳、整理,尤其是要从这些文献中选出那些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 靠性大的研究文献。从某种意义上说,所选择的文献资料的质量将最终影响本论 文的写作水平。为此,笔者在阅读文献资料的过程中,及时摘录文献的精髓,记 录自己对文献资料阅读的感受和启发,努力写好“读书笔记“阅书心得”并做 好“文献摘录卡片”。 ( 3 ) 、比较分析法在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充分梳理之后,笔者将运用比 较分析法对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反思以往研究,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 刻史的分期、横向研究以及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做进一步的深入探 讨,以期探寻其特点和规律,揭示目前福建仙字潭摩崖石刻的研究处于低迷状态 的根本原因,瞻望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4 四、本选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自岭南大学黄仲琴教授筚路蓝缕的调查研究起,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研究 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纷纷从各自所擅长的专业入 手对其展开了深入的调查,有益的探讨和激烈的争论。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对华 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进行完整的回顾与总结。因此,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从文 献研究角度入手,对唐代以来,有关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 比较和反思,希望在此基础上探讨有关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发展的新特点和 趋势,对未来进行瞻望。本研究与以往研究相比主要有以下三大特点: 1 、角度新。在此之前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研究多是从图像的角度入手, 而本文则从文献资料角度出发,并对其进行比较和论述。 2 、跨度大。文中涉及的有关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文献囊括了从唐代到2 1 世纪初的相关研究,这是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的总结,也是对前人研究的 补充和延续。 3 、对实践具有指导性作用。通过对以往文献资料的汇总研究,我们可以对 其进行反思,并瞻望其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目前,当地政府正在积极将华安仙 字潭摩崖石刻申报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就需要我们更全面地深 化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认识,希望本文能够在这方面对实际工作提供可供参 考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性作用。 第一章清以前古代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研究史 第一节、唐宋时期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 1 、唐代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文献记载 历史上有关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文献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张读撰写 的宣室志。张读( 公元8 3 4 或8 3 5 - - - - 8 8 2 年后) ,字圣用,一作圣朋,深州陆 泽( 今河北深县西) 人,大约历经唐文、武、宣、懿、僖宗五朝。张读受其父辈 的影响,撰写传奇小说集宣室志。宣室志共十卷,书中纂录仙鬼灵异之事, 往往宣扬戒杀放生、因果报应等佛家思想,但部分篇章描叙较为细致。张读在宣 室志中就曾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有过记载,原文如下: “泉州之南有山焉,其山峻起壁立。下有潭,深不可测,周十 余亩。中有蛟螭,常为人患。人有误近或马牛就而饮者,辄为吞噬。 泉人苦之有年矣。由是近山居者,成挈引妻子,从去他郡以逃其患。 元和五年,一夕,闻南山有雷震暴,声闻数百里,若山崩之状。一 郡惊惧,里人洎牛马鸡犬俱失声仆地,汗流被体,屋瓦交击,木树 颠拔,自戌及子,雷电方息。明旦往视之,其山摧劈,石壁数百仞 殆尽,俱填其潭,水溢流,注满四野。蛟鳄之血,遍若玄黄。而石 壁之上,有凿成文字一十九言。字势甚古,郡中士庶无能知者。自 是居人无复患矣。惧者俱息,迁者亦归,结屋架庐,接比其地。郡 守因名其地为石铭里,盖因字为铭,且识其异也。后有客于泉者, 能传其字,持至东洛。时故吏部侍郎韩愈,自尚书郎为河南令,见 而识之,其文日,诏赤黑示之鲤鱼天公卑杀牛人壬癸神书急急。然 则详究其义,似上帝责蛟螭之词,今戮其害也。其字则蝌斗书,故 泉人无有识者矣。锄 从这段文献记载中,我们不难了解到历史上发生在仙字潭的三件事:第一、 7 张读宣室志卷五,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4 3 4 4 页 1 6 仙字潭中曾经栖息着一种名叫蛟螭( 即鳄鱼) 的肉食动物,但凡有人靠近或是马 牛在潭边饮水,经常会被蛟螭吞食。长久咀来,居住在附近的老百姓苦不堪言, 但叉无可奈何,他们只好带领自己的眷属背井离乡,阻求安宁。第二、唐元和五 年( 公元8 1 0 年) 某日深夜,仙字潭一带传出一阵山崩地裂的巨响( 推测可能是 发生地震) ,人畜都处于极度恐慌之中,房屋倒塌,树木连根拔起,直到黎明, 打雷闪电方才停息。次日,人们前往观看发现,山体被劈开掩埋了仙字潭,潭中 的水溢出,蛟螭全部死亡。被劈开的石壁上凿刻出1 9 个文字,但是文字太于古 老,竟无人知晓。由于蛟螭祸害已除,先前背井离乡的人们终于可以回到故里, 当地的郡守便将此地命名为“石铭里”。第三、有人拿着仙字潭摩崖石刻的拓本 到东都洛阳请教时任吏部侍郎的韩愈。韩愈认识这些字,并将其释读为“诏赤黑 示之鲤鱼天公卑杀牛人壬癸神书急急”1 9 个字,认为是上帝用来治理当地蛟螭 之息的道家符咒( 图3 ) 。长期以来一些学者认为韩愈对仙字潭摩崖石刻的这 番释读“毫无根据”,似有不屑之意。诚然文中着实渲染一种掩人耳日的神秘 气氛,但撩开这层面纱,笔者以为韩愈的这番释读还是有其依据的。 笔者在深入研读张读宣室志全文后,感觉这段关于已载韩愈解读仙字潭 岩刻内容,是需要投放到唐朝中期京官因政治原因被贬至岭南地区,在丌发与治 理岭南经济文化的历史大背景中去认识的这是其一;其二是韩愈之所以会作如 此判断,也与 他治理潮州 ,黔。荔墓。 ,7 济的经验有j 逢; 。“弩 , , i 一,| 一。 关,并不能完 一 一 : 全笼统地斥之 为“毫无根据” 或“奇谈怪 论”。那么,当 时的历史大背 景是怎么回事 呢? 就让我们i 叠糍 来回顾一下此五遁 事背后的基本 图3 :华安仙字潭岩刻图像之一 淄镶殴群 黧 历史线索。 元和十四年( 公元8 1 9 年) ,唐宪宗皇帝派遣使者去风翔迎佛骨,一时间“王 公士人奔走膜呗,至为夷法灼体庸,委珍贝,胜沓傺路。8 京城掀起信佛狂潮, 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论佛骨表,痛斥佛之不可信,要求“乞以此骨投 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9 宪宗看到此表,龙颜震怒, 要将韩愈处以极刑。幸而宰相裴度、崔群及朝中大臣极力劝阻,韩愈才得以免除 一死,但被贬为潮州刺史。到了潮州后,韩愈“问民疾苦,皆日:恶溪有鳄鱼, 食民畜产且尽,民以是穷。1 0 。后来,韩愈亲自的往视察,“令其属秦济以一 羊一豚投恶溪之潭水n ”,并撰写了脍炙人口的祭鳄文。最后,“祝之夕,暴 风震电起溪中,数日水尽涸,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鳄鱼患。1 2 这段史实在张 读的宣室志中也有所记载,原文如下: “吏部侍郎韩昌黎公愈,自刑部侍郎贬潮阳守。先是,郡西有大 湫,中有鳄鱼,长者百尺。每一怒,则湫水腾溢,林岭如震。民之马 牛,有滨其水者,辄吸而噬之,一瞬而尽,为所害者,莫可胜计。民 患之有年矣。及愈刺郡,既至之三日,问民间不便事。俱日:郡西湫 中之鳄鱼也。愈曰:吾闻至诚感神。昔鲁恭宰中牟,雉驯而蝗避。 黄霸治九江,虎皆遁去。是知政之所感,故能化鸟兽矣。即命庭掾以 牢醴陈于湫之旁,且祝日:汝水族也,无为生人患,将以酒沃之。 是夕,郡西有风雷,声动山郭。夜分齐焉。明e l ,里民视其湫,水已 竭。公命使穷其迹,至湫水西六十里易地为湫。巨鳄亦随而徙焉。自 是郡民豁免其患。故工部郎中皇浦浞撰愈神道碑叙日:刑部为潮阳守, 云洞僚海黎,陶然皆化,鳄鱼稻蟹,不暴民物,盖谓此也。” 综上所述,拨开相关史料中那些遮人视线的云雾,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认识: 作为唐中期著名的学者与政治家的韩愈,能够在唐朝中期全民信佛至迷狂程度的 社会潮流中保持理性与清醒头脑,撰写过论佛骨表力作,至少从逻辑层面上 欧阳修、宋祁颞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韩愈”,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2 月,第5 2 5 8 页 韩愈论佛骨表,韩吕黎全集卷三十七,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 9 9 6 年4 月,第9 7 6 页 欧l ;兀修、宋祁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韩愈”,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2 月,第5 2 6 2 页 韩愈祭鳄文,韩吕黎全集卷三十四,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 9 9 6 年4 月,第9 2 9 页 欧阳修、采祁新唐书卷一百七十六“韩愈”,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2 月,第5 2 6 3 页 张读宣室志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第3 0 贞 1 8 推理,也不太可能是思想迷信、缺乏起码判断力的人;其次,韩愈被贬至岭南地 区后,对这一地区的地理风俗也有较多的堪察了解,韩愈曾在潮州“驱鳄鱼”, 治理过鳄患,福建漳州与广东潮州毗连,韩愈在任潮卅i n 史时可能对华安仙字潭 摩崖石刻早已耳有所闻,而仙字潭也存在和潮州相似的鳄患问题,因此当有人拿 着摩崖石刻的拓片请教韩愈时,他便据此将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释读为与治理鳄 患有关的宗教咒语。 2 、宋代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文献记载 宋代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记载主要见于奎堕等编撰的太平广记。奎 喧( 公元9 2 5 - 9 9 6 年) ,字明远,深州饶阳人。太平广记是李防等人奉宋 太宗的命令集体编撰的。从太平兴国二年( 公元9 7 7 年) 三月开始,至次年八月 结束。因为成书于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撰,故名为太平广记。 全书5 0 0 卷,目录1 0 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 说家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后来因为有人说这部书并非学者所急需,便将板子 束之高阁,收藏起来,故而后世流传不广。 太平广记在卷三百九十二“铭记二韩愈中全文转引了宣室志卷 五中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记载,唯一和原文有出入的一处是韩愈对摩崖石刻 内容的释读:“诏示黑水之鲤鱼天公卑杀牛人壬癸神书急急。1 4 ” 第二节、明代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研究 明代对华安仙字潭摩崖石刻的记载主要见于何乔远编撰的闽书。何乔远 ( 公元1 5 5 7 1 6 3 1 年) ,字樨孝,号匪莪,人称镜山先生,福建晋江人,是杰出 的方志史学家。他毕生勤于著述,编写了三部大书闽书一百五十四卷, 名山藏一百零九卷,皇明文徵七十四卷。闽书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完整 省志,四库全书把闽书收存入目,并作了高度评价,日:“闽自唐林胥有 闽中记,宋庆历中林世程重修之,历南宋及元,皆无总志。明成化间,莆人 示缘作赤,水原作示 嗍4 :福建华室仙字潭岩画所在地 位于古代漳泉两郡边界地带 黄仲昭始为八闽通 志,王应山复为闽 大志、闽都记、全 闽记略,皆草创未各。 乔远乃荟革郡邑各志, 参考前代载记,阻成是 书。”这是闽书具 有较高参考价值的原 因之一。由于它保存了 许多有关福建地方史 以及中国古代政治、经 济、军事、文化、中外 关系等诸多方面珍贵罕见的记载,向来为学术界所重视,其内容为许多学术著作 所徵引。 何乔远在其所著名的闽书中首先介绍福建华安仙字潭一带的地理地貌及 风俗情况: “在石钻里,县主山也。首自泉之湖头,循安溪日观而来,盘礴于 县西北。大而端秀,距县五十里。山麓有良闭寺,上有龙颓泉,瀑布出 焉。有小大二潦。山之脊,其悬崖颓首者,日翁婆石。石后有假钞池, 深广约十余支,旱天不竭,其下流为龙颁瀑布,相传昔有人在此造钞。 有走磐石,大可四亩余。上有瓦屋,祀奉山神旧传以为飞腾而至。祠 迁有磁炉三,聍施钱其中。俗多祈贷,许贷则取钱还息。” 关于文中的“石铭罩”,何乔远特别提到它即是张读所著宣室志里提到 的古铭文所在地,“石铭里”,顾名思义即指岩壁上刻有铭文的地方。即今天我 们所知道的“仙字潭”。何氏接下来如是说: “ 其里云石铭者,太平广记载:宣室志云,泉州之南有山焉 其山峻起壁立。下有潭,深不可测,周十余亩。中有蛟螭,常为人患。 人有误近或马牛就而饮者,辄为吞噬。泉人苦之有年矣。由是近山居 者,成挈引妻子,从去他郡以逃其患。元和五年,一夕,闻南山有雷 震暴,声闻数百里,若山崩之状。一郡惊惧,里人洎牛马鸡犬俱失声 仆地,汗流被体,屋瓦交击,木树颠拔,自戌及子,雷电方息。明旦 往视之,其山摧劈,石壁数百仞殆尽,俱填其潭,水溢流,注满四野。 蛟鳄之血,遍若玄黄。而石壁之上,有凿成文字一十九言。字势甚古, 郡中士庶无能知者。自是居人无复患矣。惧者俱息,迁者亦归,结屋 架庐,接比其地。郡守因名其地为石铭里,盖因字为铭,且识其异也。 后有客于泉者,能传其字,持至东洛。时故吏部侍郎韩愈,自尚书郎 为河南令,见而识之,其文日,诏赤黑示之鲤鱼天公卑杀牛人壬癸神 书急急。然则详究其义,似上帝责蛟螭之词,令戮其害也。” 在这段记述中,何乔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