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论文)传承与变迁——清末四川新式初等教育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承与变迁清末四川新式初等教育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专业 研究生屈军指导教师吴达德教授 四川地处西南一隅,风气闭塞,经济落后,教育发展迟缓。2 0 世纪初叶, 晚清政府为挽救其封建统治而推行“新政”,教育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而创办新式初等学堂又是整个教育改革的基础,因此备受重视,提出“普及教 育”的口号。川督奎俊、岑春煊、锡良及赵尔巽都是倾向革新并有志振兴四川 的封疆大吏他们紧随中央兴学之风,积极在川创办新式初等教育。在各级官 绅的努力下,四川新式初等教育迅速兴起和发展,全国闻名 四川新式初等教育的兴起和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数量众多。自 1 9 0 7 年始,四川新式初等教育超越了江浙各省,学堂数量跃居全国第二,学 生人数更是名列榜首其次,学堂分布广,遍及全川各州县,且接受教育的人 群增多。最后,新式初等学堂的教学内容和手段较传统教育有了较大变化,充 斥了近代西方的自然科学课程及内容,采用班级授课制。四川新式初等教育在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迅速的兴起和发展,窥其因由,四川当局在整个兴学过程中 的作用尤显重要。发展新式初等教育,首先面临两大困难,即经费和师资为 发展新式初等教育,四川当局积极派员出省出国学习和借鉴兴学经验、先进的 教育制度及教学内容、方法等。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就地筹款”,筹集教育 经费,创办多种类型的师范教育,培养和引进教员,并严定奖惩、严格管理, 将兴学成绩与各级官员的政绩相挂钩,在经费、师资及政策上为新式初等教育 的发展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 处于轫始阶段的清末四川新式初等教育,在迅速兴起、发展的同对,又明 显的呈现出教育发展过渡阶段的不足或缺陷。首先是在教育发展过程中表现出 的地域、办学条件、课程结构等方面的不平衡性其次,教育经费在整体上呈 现拮据,以及由筹集经费而增加群众负担,损害部分利益集团已有利益,导致 毁学事件的发生。最后,由于新式初等教育的骤然兴起,各级政府与此相应的 准备滞后,导致四川许多新式初等学堂质量不高,甚至不如旧式的私塾教育, 呈现新瓶装旧酒的局面。 关键词:清末;四川;新式初等教育;传承:变迁 s u c c e s s i o na n dc h a n g r n e w p r i m a r y r e s e a r c h e n do ft h eq i n g d y n a s t yi ns i c h u a n m a j o r :h i s t o r yo fs p e c i f i cc a t e g o r i e s p o s t g r a d u a t e :o uj n n t u t o r :w ud ad e s i c h u a ni sl o c a t e di ns o u t h w e s tc o l n e r ,e t h o si sb a c k w a r d ,e c o n o m y 蹦l s b e h i n d ,e d u c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i ss l o w 2 0c e n t u r i e se a r l yy e a r s ,l a t eq i n g r e g i m eg o v e r nb u tc a r r yo u ta ”n e wd e a l f o rt h ef e u d a l i s m 姐v i n gt h ep e r s o n , t h e 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i so n ei m p o r t a n ti t e mc o n t e n ta m o n gt h e m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e l e m e n t a r ys c h o o lo ff l e ws t y l ei se n t i r ee d u c a t i o nr e f o r mb a s i s ,t h es l o g a nt a k i n g “u n i v e r s a le d u c a t i o n ”s e r i o u s l y 。b r i n g i n gf o r w a r df u l l y 也c r e f o mb u t r i v e r s u p e r v i s i n gk u ih e r o 。c e nc h o nw a r m t h ,x i l i a n ga n dz h a oe r x n na l li st h a t i n c l i n a t i o ni si m p r o v e dh a sa s p i r a t i o nt ov i t a l i z et h es i c h u a ng o v e r n o r st o g e t h e r t h e yt r e a do nt h eh e e l so f c e n t r a la u t h o r i t yw i n do f e n c o u r a g i n gl e a r n i n g ,e s t a b l i s h n c ws t y l eg e n e r a le d u c a t i o na c t i v e l yi nr i v e lu n d e re f f o r to fa l lo ft h ev a r i o u s l e v e l so f f i c i a la n dg e n t r y , s i c h u a nn c ws t y l eg e n e r a le d u c a t i o ni sp r o m p tb eo nt h e r i s ea n d d e v e l o p b ew e l l k n o w nt h r o u g h o u tt h ec o u n t r y s i c h u a nn o vs t y l ep r i m a r ye d u c a t i o ns t a r t i n gd i s p l a y sw i t ht h ed e - v e l o p m e n t i nm a n ya s p e c t s :f i r s t , t h eq u a n t i t yi sm a l f i t u d i n o u s f r o m1 9 0 7t h eb e g i n n i n g , t h e s i c h u a nn o ws t y l e 皿m a r ye d u c a t i o nh a d s u r m o u n t e dj i a n g s ua n dz h e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sv a r i o u sp r o v i n c e s ,t h e s c h o o lq u a n t i t yl e a p st ot h en a t i o ns e c o n d , t h e s t u d e n tp o p u l a t i o ni s t h ef i r s tp l a c e n e x t , t h es c h o o ld i s t r i b u t e sb r o a d l y , s p r e a d s t h e e n t i z es i c h u a nv a r i o u ss t a t e sc o u n t y ,a l s oa c c e p t st h ee d u c a t i o nt h c c r o w dt o i n c a s c f i n a l l y , t h en c ws t y l ep r i m a r ys c h o o lc o u r s c c o n t e n ta n dt h em e t h o d c o m p a r e dt h et r a d i - t i o n a le d u c a t i o nt oh a v e c e m p a r a t i v c l ys w i p i n gc h a n g e ,h a s f l o o d e dt h em o d e mw e s t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c sc u r r i c u l u ma n dt h ec o n t e n t , u s e dt h ec l a s s a n dg r a d et ot e a c h t h es y s t e m s i c h u a nn e l rs t y l ep r i m a r ye d u c a t i o ni ns h o r ts e v e r a l y e a r t i m e r a p i d s t a r t i n g w i t h d e v e l o p m e n t , p e e p s i t s1 v , a s o i l e n t i r e , t h e s i c h u a n a n t h o r i t yi ne n c o u r a g e se d u c a t i o ni nt h ep r o c e s sf u n c t i o ne s p c c i a l l y t o r e v e a li m p o r t a n t l y d e v e l o p st h en e ws t y l e 徊a r ye d u c a t i o n , f a s t f a c e st w oi na b i gw a yi sd i f f i c u l t , n a m e l yf u n d sa n dt e a c h e r s 1 n o r d c rt od e v e l o pt h en e ws t y l e p r i m a r ye d u c a t i o n , t h es i c h u a n a u t h o r i t yp o s i t i v e l yd i s p a t c h e sa l lo f f i c i a lt h e p r o v i n c et og oa b r o a d t h es t u d ya n dt h em o d e le n c o u r a g e se d u c a t i o nt oe x p e r i e n c e , t h e a d v a n c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a n dt h ec o n r s cc o n t e n t , t h em e t h o da n ds o o m a t t h es a b l et i m e , t h r o u g ht h em a n yk i n d so fc h a n n e l s ,”r a i s e sf u n d s “, t h ec o l l e c t i o n e d u c a t i o nf u n d s ,t h eo r i g i n a t i o nm a n yk i n d so ft y p e s p e d a g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 t h e r a i s ea n dt h e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e a c h e r , a n d s t r i c t l yd e c i d et h er e w a r d sa n dp u n i s h m e n t , t h es t r i c t m a n a g e m e n t 。w i l le n c o u r a g ee d u c a t i o nt h er e s u l ta n da l ll e v e l so f o f f i c i a l s a c h i e v e m e n t sl i n k s u p ,i nt h ef u n d s ,t h et e a c h e r sa n dt h ep o f i c y w f l l p r o v i d et h ec e r t a i l ld e g r c cf o rt h en e ws t y l ep r i m a r ye d u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t h e s a f e g u a r d 、 w a sa tt h es t r o n gb e g m i n gs t a g et h ee n do ft h eq i n gs i c h u a nn e ws t y l e p r i m a r ye d u c a t i o n ,w h i l er a p i d l ys t a r t e d , d e v e l o p m e n t , a l s oo b v i o u sp r - e s e n t e dt h e e d u c a t i o nd e v e l o p m e n tt r a n s i t i o n a ls t a g et h e i n s u f f i c i e n c yo rt h ef l a w f i r s ti s a s p e c tt h ea n ds oo dr e g i o n , s c h o o lc o n d i t i o n , c u r - f i c u l u ms t r u c t u r ew h i c hd i s p l a y s i nt h ee d u c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i n gp r o c e s si m b a l a n c e n e x t , t h ee d u c a t i o nf u n d sp r e s e n t si n s t r a i t e n e dc i r c u m s t a n c e si nt h e w h o l e ,a sw e l la si n c r e a s e s t h ep o p u l a c eb yt h e c o l l e c t i o nf u n d st 0 :b e 咄t h eh a r mp a r t i a ls p e c i a li n t e r e s tg r o u ph a dt h eb e n e f i t , c a u s e s t h ed e s t r o y i n gs t u d ye v e n tt h eo c o n t e n c e f m o l l y , l y f x :a t l s cl h cn e w s t y l e p r i m a r y e d u c a t i o n s u d d e n l ye m e r g e s , a l ll e v e l s :o fg o v e m m e n t s w i t ht h i s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p r e p a r a t i o nl a g , c a u s et h es i c h u a nm a n yn e w s t y l ep r i m a r ys c h o o l s q u a l i t yn o tt ob eh i 血e v e nw a si n f e r i o rt o t h eo l d - s t y l ep r i v a t es c h o o le d u c a t i o n , p r e s e n t st h en e wb o t t l e do l d l i q u o rt h ea s p e c t k e y w o r d s :e n do ft h eq i n g ;s i c h u a n ;n e ws t y l ep r i m a r yd u c a t i o n ; i n h e r i t a n c e ; v i c i s s i t u d e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 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昱达德麴援指导下,独 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 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 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 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 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己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 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2 ) 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 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阅读、浏览。 论文作者签名:历荔 2 0 0 7 年4 月9 1 日 绠文、- 缓芝够 例j 6 t f 曼l 前言 清末“新政”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一步,而教育改革又是新政时期众 多改革措施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但在2 0 世纪8 0 年代及其以前,学界对清末 教育改革、新式学堂的兴办的相关研究较少到上世纪的9 0 年代,对中国教 育近代化的研究逐渐升温。本世纪以来,学界对清末教育改革的研究给予了相 当的关注和重视,研究渐入高潮,不仅有大量的论文出现,而且还有许多相关 的著作出版。就全国性的研究而言,其关注点多集中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 教育行政、女子教育,留学教育及教会学校等层面,较多的重视当时中央政府 的办学思路和取向,以及不断增长的学生群体及其引发的社会变革和变迁等。 而对教育改革中居于基础地位的新式初等教育兴起发展的研究却相对薄弱。就 区域性的研究而言,学界更多的从整体上关注各省的“新教育”发展状况,而 在教育体系上的研究多集中在高等教育、师范教育。对区域性的初等教育研究 则略显薄弱,尤其是对清末四川新式初等教育的研究,几为空白。 当前对清末教育改革的研究,就专著而言,桑兵的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 变迁可以说是对清末学堂研究的一个突破,该著作侧重予对清末学堂学生与 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深入揭示了清末学堂的兴起及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 的学生群体,以及学生群体的运动对晚清社会变革尤其是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桑兵的另一部著作清末新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 ,也主要是研究清末学生群 体的政治活动“八五”期间,教育近代化研究成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 课题。在田正平教授的主持下,相继在1 9 9 6 年出版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研究 丛书,由以下7 种独立成书的著作组成:周谷平主编的近代西方教育理论在 中国的传播,钱曼倩、金林祥主编的中国近代学制比较研究,田正平主编 的留学生与中国教育近代化,王建军著的中国近代教科书发展研究,董 宝良、熊贤君主编的从湖北看中国教育近代化,张彬著的从浙江看中国 教育近代化以及何晓夏、史静寰著的教会学校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这7 部著作从不同角度、层次探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特点此外, 王海燕的清末江浙地区乡民毁学现象研究一书,主要以江浙之特定区域为 范围,探讨新式学堂的创办对旧式社会的沉重冲击,并引发了社会深层次的矛 盾和闯题,激发了民众阻学、毁学的风潮。隗瀛涛主编的四川近代史稿有 部分内容是关于四川近代教育研究的而熊明安、徐仲林、李定开主编的四 川教育史稿,则是研究四川教育的一部通史性著作在初等教育研究方面, 熊贤君编著的千秋基i 卜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研究颇具代表性此部著作 从多个方面研究了中国义务教育的近代化路程,包括义务教育的近代历程、分 期与特点、学制体系、师资培训、行政指导、经费来源等,希图全面介绍中国 近代义务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在论文方面,近年来刊登的文章较为丰富。就全国性的研究丽言,以台北 政治大学邱秀香所著的 清末新式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以新式小学堂兴办为 中心的探讨最为突出。该文从清末的小学堂设置背景、经费筹措与运用、教 育内涵以及对新式小学堂兴办成效等加以论述。在大陆,较早研究清末教育改 革的有:王笛的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 历史研究,1 9 8 7 年第3 期) 、 桑兵的清末兴学热潮与社会变迁( 历史研究,1 9 8 9 年第6 期) 这两篇 论文分别从清末新政对近代新式教育的影响和新式学堂在整个社会变迁中的 地位及作用两个不同角度深入系统的分析清末教育改革。周振鹤的官绅新一 轮默契的成立论清末的废科举兴学堂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文,重点揭示了 清末科举废除、学堂兴办时官绅的合作。四川大学历史学院贾国静的硕士论文 清末民初私塾改良述论,对清末民初这一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初等教育进行 了较深入研究,揭示了社会新旧交替时期中国初等教育传统的民间表现形式一 一私塾,以其顽强的社会适应性与不太成熟的学堂教育之间既存在冲突与竞 争,又存在互补与传承,使涛末民初的初等教育领域呈现出私塾与学堂新1 日并 存的二元结构。西南师范大学吴洪成教授的试论近代中国新式小学的兴起 一文,分别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新政三个历史阶段论述中国近代新式小学 堂的兴起历程。吴洪成的另一篇论文清末新式小学教育改革述论,从政府 制定颁布的“新学制”入手,介绍中央对新式小学堂的相关制度规定,并以浙 江和四川两省为例。论述清末新式小学堂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同时分析新式小 学堂的特点以及在发展中呈现的不足。 就区域性的论文研究而言:华东师范大学吴林羽的硕士论文困厄中的变 迁;清末的新式小学堂,以1 9 0 1 1 9 1 1 年间江苏、安徽、浙江三省的小学堂 ( 高等、初等、两等) 为切入,从小学堂的设立情形、学堂的师资状况、经费 2 的筹措及社会的反应、教科书及其内容、课程设置等方面剖析中国近代新式教 育发轫期的缺点与不足,探讨了学堂教育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之间产生巨大 落差的主要原因。而对四川的近代教育研究方面,其主要著述有:王笛的清 末新政与四川近代教育的兴起,李绍先、陈渝的锡良与近代四川教育,胡 昭曦的近代四川书院教育与蜀学人才培养等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清 末四川新式教育作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分析论述王笛的清末新政与四川近代 教育的兴起,主要论述“新政”时期,四川近代教育兴起发展以及取得的成 就李绍先、陈渝的锡良与近代四川教育,其内容主要介绍了锡良在四川 担任总督之职期间,以“兴学”为首务,直接推动了四川的“兴学育才”,推 动了四川近代教育的产生。胡昭曦的近代四川书院教育与四川近代教育的兴 起,以书院这一传统教育机构为切入点,论述清末四川的书院改革开启了四 川教育的近代步伐,培养了大量蜀学人才。 , 以上论文和著作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近代教育进行了研究。但对清末四 川新式初等教育这一特定区域及特定教育层次的研究仍然较少。因此,本文拟 就教育思想、经费的筹措与配置、师资来源与建设、学堂的管理与奖罚、教育 制度与经验的学习与借鉴、学堂的数量与分布、教学内容与手段等方面。探讨 在这一新旧交替时期,四川当局为推行初等教育改革、创建新式初等学堂而作 出的种种努力,展现当时四川新式初等教育的大体面貌,进而分析在社会转型 的大背景下,四川初等教育改革所呈现出的困难与不足。通过研究分析清末四 川新式初等教育,以期丰富清末新政时期的区域性初等教育的研究,探寻社会 变革时期的基层教育所呈现出的特征和规律 本文主要是探讨近代的教育问题,其界定的时间为清末,即以1 9 0 1 年清 政府诏令天下实行“新政”为始,至1 9 1 2 年清政府的灭亡为止本文界定的 区域是清末时期的四川行政区域,包括了今天的四川省和重庆直辖市。本文研 究的对象是新式初等教育,即相对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初等教育,亦可称为近代 新式初等教育。初等教育,即基础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最初阶段的教育。 按照清末“壬寅癸卵学制”的规定,初等教育属于这个学制系统的第一阶段, 包含蒙养院、初等小学堂及高等小学堂三级与高等小学堂平行的有农、商初 等实业学堂,实业补习学堂和艺徒学堂,以及后来添设的女子初等小学堂和女 3 子高等小学堂,但本文所涉及的初等教育主要是普通小学堂,即普通初等、高 等和两等小学堂。 本文所使用资料大致可分为官方资料、档案、报刊杂志、史料汇编、地方 史志、回忆录等官方资料主要有学部编写的光绪三十三年第一次教育统计 图表、学部官报,四川地方当局出版的四川官报、四川学报( 1 9 0 5 1 9 0 6 年) 、四川教育官报( 1 9 0 7 1 9 1 1 年) 等。档案方面;以四川省档案馆档案 资料为主,即清6 全宗和清9 全宗报刊杂志方面:全国性的报纸有 申报、东方杂志、教育杂志等,四川地方出版的报纸有渝报、广 益丛报、蜀报等史料汇编方面主要有:陈学恂主编的中国近代教育史 教学参考资料、朱有璩主编的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璩鑫圭、唐良炎主编的 1 9 晒年,第一期,奏议 四川学报) ,1 9 年,第一期,公牍 基础。因此,清末兴学,尤其是广大乡村的初等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士绅 阶层的配合和积极参与。近代四川,先有张之洞督学巴蜀,纠正士风、开启民 智。后有重庆开埠,西学的大量涌入和涤荡,四川风气为之渐开1 9 世纪末 2 0 世纪初,面对国家多难,四川士绅阶层突破畛域及传统之见,关心时政, 思考挽救民族危亡之路。加之2 0 世纪初期四川历任总督对新式教育的重视, 推动了士绅积极兴学的热潮。按照“癸卯学制”规定,“由地方官派本处绅士”, 筹办城镇乡村新式初等学堂,“此等学堂或一城一镇一乡一村各以公款设立, 或各以捐款设立者,及数镇数乡数村联合设立者”o ,均名为公立初等学堂 而四川的公立初等学堂,不管是学堂数量还是学生人数均远远高于宫立和私立 初等学堂,尤其是初等小学堂通过下表可以窥见一斑。 表一:清末资阳县新式初等教育情况表。 项目 学校数学生数i 官立公立私立官立公立私立1 i初等小学 3 5 5 69 6 1 5 6 25 7 i高等小学 111 3 4 5 9 开明士绅热心兴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筹集办学经费兴学首 在筹款,各地士绅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崇庆州县丞职衔周万恒、周万 益弟兄捐田一分值银五千两,隆昌县试用训导黄士芬捐田一分值银一千七百一 十两,江津县二品封衔候选布经历邓清涟捐银三千两,均请捐作该州县兴办 学堂之用。”圆其次是积极参加新式学堂的筹建兴办和管理,充当学董、劝学员 等职。如三台县马康桥学董刘集成,“苦心办学,历久不懈”“光绪三十三年 ( 1 9 0 7 年,马康桥) 开学时,地方风气未开,来学者鲜。该学董逐户劝导, 历数不识字之苦,人成感动,至去年而人数稍多人数既多,校狭不能容。马 康桥又苦瘠特甚,乃将自蓄肥豕卖钱数十串添修讲室迄今钱犹虚悬也,其操 场墙垣亦该学董自负石为之。”o 在刘集成的努力兴学下,马康桥初等学堂颇 。舒新城;中冒近代教育史资料 中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6 1 年版,第4 1 2 页 赞阳县教育局教育志编写组:资阳县教育志 ,第页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锡怠遗穗奏藕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5 2 7 页 o 四川教育官报 1 9 1 0 年。第四期。公壤 1 2 具规模,学生多达一百余人,分甲、乙、丙三班,有正教员一名,副教员三名 四川新式初等教育的兴起和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 9 0 1 年至 1 9 0 4 年,第二阶段为1 9 0 5 年至1 9 1 1 年。 1 9 0 1 年至1 9 0 4 年,四川新式初等教育处于酝酿发起和零星创办阶段。考诸 县志,四川最早的新式初等教育兴办于1 9 0 1 年当年,彭县学界名流与地方士 绅共同筹各,以“振兴中华,服务桑梓”为宗旨,将彭县九峰书院改办为彭县 第一所新式学堂经纬学堂次年,归国留日学生袁治安、刘鼎彝、杨犀灵 等人与县中士绅名流,利用彭县普照寺禅房及庙产创办彭县高等小学堂。1 9 0 3 年该堂与经纬学堂合并。0 1 9 0 1 年,安县知县余慎动员绅士捐资在县城北门外 建立安县官立小学堂。o 同年,隆昌县江中海、林国栋创办砥柱学堂o ;大邑县 创办第一高等小学堂固;资阳县令吴宝铨倡首,举人伍均等士绅赞助,在黄添 湾万寿宫成立初等小学堂o ;宜宾县知府改建双屏书院为尚志学堂 1 9 0 2 年, 什邡县知县龚宝卿开办一小学堂( 在今芳亭镇内) ,招生6 0 名o 。1 9 0 3 年,邛州 建一高等小学堂;崇庆县利用江源书院旧址改办县立第一高等小学堂o ;灌县 以北街考棚为校址,将岷山书院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 ;石泉( 今北川县内) 知县王绍勋改建酉山书院为县立治城高等小学堂,全校5 个班,1 0 2 名学生,教 员6 人,其中招收准备应考的童生2 2 入进入高级深造o 。至1 9 0 3 年全川新式初等 教育学堂共有2 3 所,其中高等小学堂1 3 所,两等小学堂5 所,初等小学堂5 所。 1 1 此时的学堂多集中在风气较为开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地区,以高等小学 堂为主,新式教育还很难深入广大乡村地区 1 9 0 5 年至1 9 1 1 年,四川初等教育处于较为快速的发展阶段。1 9 0 3 年,锡良 就任四川总督。面对当时四川教育状况,锡良指出“顷岁以来,朝廷锐求兴学。 m 四川省彭县教育局教育志编写组t 彭县教育志第7 ,8 页 毒绵阳教育委员会:绵阳市教育志 第l 页 o 温江地区教育局:温江地区教育志 ,第1 0 页 o 四川省内江市教育委员会:内江地区教育志)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第1 6 页 。资阳县教育局教育志编写缨:资阳县教育右,第靳页 宜宾县文教局:宜宾县教育志。第2 页 o 重修什邡县志,民国十八年 o 温江地区教育局:温江地区教育志 ,第1 0 页 o 灌县教育局教育志编写组:堆县教育志 内部发行藕,第3 页 四川省北川县教育志编写组:北川县教育志) ( 清末- - 1 9 8 8 年) 。第7 3 页 u 隗瀛涛;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3 9 7 页 1 3 奴才观川省学堂办成绝少。砌对此,热心兴学的锡良就任伊始,上承中央意旨, 下据四川实际情况,明定办学举措,通饬各府、厅、州、县筹办学堂。1 9 0 4 年初,清政府颁布“癸卵学制”,为全国兴学提供了法律、制度依据。1 9 0 5 年 科举废止。这一系列的变动为四川新式初等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外在环境。在政 府的大力提倡和地方官吏的积极督促下。社会各界纷纷热衷于兴办新式教育 经过几年的发展,四川的薪式初等教育成绩卓著,全国闻名,迅速超过经济相对 发达、风气先开的江浙地区,名列全国前列。 二、数量与分布 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四川兴学热潮迅速高涨。从1 9 0 1 年起,新式初等学 堂逐年增加,到1 9 1 0 年达到高峰。如1 9 0 5 年,金堂县将绣川书院改办成当地第 一所新式初等学堂金堂县立高等小学堂。1 9 0 6 年金堂县创办新式学堂达到 高潮,共办学堂5 4 所,其中两等小学堂4 所,初等小学堂5 0 所。至1 9 1 1 年。全 县共有8 0 所初等学堂,1 其中高等小学堂1 所,学生5 6 人,两等小学5 所,学生2 7 8 人,初等小学堂7 4 所,学生近2 0 0 0 人。o 灌县1 9 1 1 年共有学堂7 1 所,学生2 0 2 9 人,其中高等小学堂1 所,学生“人,两等小学堂1 所,学生9 0 人,初等小学堂 6 9 所,学生1 8 1 1 人。现将1 9 0 3 年至1 9 11 年川省初等学堂数列表如下: 表二:1 9 0 3 1 1 9 11 年四川新式初等教育发展状况田 年代 学堂数( 所)学生数( 人) 1 9 0 3 矩 2 3 1 5 5 0 1 9 0 4 定1 5 0 6 3 0 8 1 9 0 5 焦4 2 0 77 3 2 1 9 1 9 0 6 矩 4 8 9 6 1 4 5 8 7 6 1 9 0 7 芷7 5 3 8 2 3 0 5 7 0 1 9 0 8 芷8 6 0 32 6 0 5 7 2 1 9 0 9 年9 7 3 73 2 9 0 9 7 1 9 1 0 焦1 1 3 8 7 4 1 1 7 3 8 1 9 1 1 短1 1 0 8 53 2 0 3 4 0 o 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锡良遗稿奏稿 ,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3 7 1 页 。金堂县教育局;金堂县教育志,第鹌页 灌县教育局教育志编写组;灌县教育寿) 内部发行稿第3 页 o 班薰涛:四川近代盅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3 9 7 页:光绪三十三年分教育第 一次统计圉表 、光绪三十四年分教育第二攻统计图表 、宣统元年分教育第三次统计图表 ,转引自 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第3 0 3 - 3 2 7 页 1 4 ( 注:1 9 0 4 、1 9 0 6 、1 9 1 0 、1 9 1 1 年统计学校和学生的数据除初等学堂外,还包括 其他新式学堂,1 9 0 3 、1 9 0 5 年的学生数量包括中学及师范学堂的学生数量) 由上表可知,1 9 0 5 年至1 9 1 0 年四川的近代初等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尤其是 1 9 0 5 年、1 9 0 7 年和1 9 1 0 年发展尤为迅速,1 9 0 5 年可以说是飞跃式的发展。四川 由新式教育落后之省,变成了教育大省、强省。1 9 0 9 年,四川总督赵尔巽评价 道:“迄今学校大兴,人才蔚起,文化之程,翘然为西南各省之最。”赵尔巽 的评价还较含蓄,实际上,四川新式初等学堂早在1 9 0 7 年( 7 6 2 9 所) 就已跃居 全国第二,仅次于地处京畿的直隶省( 7 8 6 8 所) ;学生人数更是高居全国榜首, 多达2 3 0 5 7 0 人,与位居第二的直隶省相比,多出9 万余名学生1 9 1 1 年,由于 保路运动及辛亥革命的爆发,社会动荡,政局不稳等客观外在环境的影响,四 j i i 的学堂和学生数量有所下滑。 兴办新式初等学堂的热潮,迅速由少数经济发达、风气已开的地区,扩大 到全川各地,不仅遍及都市,而且涌向广阔的乡村。据统计,辛亥革命前夕。四 川的1 4 0 多个州县全部改建或新建了新式学堂,包括盐源、茂州等边远地区。现 将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各州县的学堂情况列表如下: 表三:清末四川各州县新式学堂数目表。 地学地学地 学堂 地 学堂地学堂地 学 地擘地学 名 堂数名堂数名教名数名数名堂数名 堂数 名 堂教 彭6 o西58冕33 盐 4l a4 4 万 l2 峨l2峨9l五 永 昌宁潦理源边 帽 新53洪40 夹 87 犍 74 荣 2o8威 7 】祟24越16 都雅 江 为县远 宁 西 雅44 新 2l 清 43乐83 大 49 江279长lo o 焦 65 安繁溪 山 邑津寿 阳 德l3蒲27永l83荣87 綦52南 72 厶 l93广52口 阳江 川昌江 川朋安 简8 卜 苍 44阆1o7 涪 567 汉8o郫5o仪35里16 ,i i90 溪 中 州 源 县陇塘 铜bl大85成3l 渣 35 金80 仁 26i 达 l03东102 粱 足帮南 童寿县乡 秀56北43名46 汶 l8 高 26 珙40新106渠l49 。 v :f n 莘:张文襄公年谱) ,上海,商务印书馆,1 9 4 6 年版,第2 2 4 2 2 5 页 。隗蠢涛:四川近代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0 年版,第3 9 8 、3 9 9 页 i 5 山 山 川县县宁县 太34 巴 200广78 温52 灌 58 苫 2l泸l5l昭12 平 县 一 兀江 县 山县化 天3l 眉 69 纳 17 巴1o0 a28o 剑6l丹 23 江80口 全州溪一州江 州 棱 安 南lo3彭41 安 4o 西 127邛 69 什 60蓬78荥53 充山县充峡邡州经 富 l6l 邻 61 茂 l2 彭87岳62绵l34壹l18射86 顺水州县 池竹 阳 洪 石29 井 52 盐 160壁 67内10l 凼 7l定 7 罩 双35 泉研亭山江扛远 流 遂 l40 巫 36 南 16 蓬 57 万98青33乐 lo7 大l28 宁山江浜 县 神至 宁 江60 安 l57 新 4 8 打 l0 马 l5 汉 lo0春52 宜l 18 北叙津箭边押节 宾 妒 梓87五144庆l7 罗 3l 开51南26早34大92 洼阳 符江 县溪 武 竹 筠2l江69 城 22 兴 28 彰53 垫 69隆57松l2 连 油 口 文 明 江昌 潘 粱202雷8 懋 23黔45 永 7 资 66 古 40 南 125 山 波功 江 宁中宋部 崇 30 营635o绵9o 庆山 期 ( 注:以上学堂统计数目包括中学堂和半日学堂,但此二类学堂在各州县数量均占 少数。多者三、四所。少者一所。甚至没有) 从整个教育近代化的层面来考察,新式教育与旧式教育相比较,最为显著之 处还在于使整个社会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单元第1课一、《启动Photoshop》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2025年一级造价工程师水利专业面试备考策略与模拟题集
- 2025年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技术要点解析与实战模拟题集
- 第五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说课稿-2025-2026学年高中生物北师大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北师大版2019
- 第2课 简单的运动命令说课稿小学信息科技滇人版六年级第8册-滇人版
- 2025年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工程师面试指南及模拟题答案
- Unit 8 I can do this for you?(教学设计)-译林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5年中国铁建安全员招聘考试答题技巧与实战模拟题
- 2025年云计算科技公司校园招聘面试攻略与模拟题解答
- 《分一分(一)》(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课件
- 2024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应用考核指南
- 深筋膜徒手松解疗法读书笔记
- 2021利达JB-QG-LD988EL JB-QT-LD988EL 火灾报警控制器 消防联动控制器调试手册
- 工业厂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 结直肠癌的转化治疗
- 高中政治-专题五-第四课-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形式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
- 顺丰快递分析
- 提高住院病历完成及时性持续改进(PDCA)
- 平舌音和翘舌音学习资料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