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专业论文)两汉张汤家族研究.pdf_第1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两汉张汤家族研究.pdf_第2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两汉张汤家族研究.pdf_第3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两汉张汤家族研究.pdf_第4页
(历史学专业论文)两汉张汤家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历史学专业论文)两汉张汤家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j月j 、 i i i i ii ii i ii i iifl li iiiii y 19 0 5 5 15 t h er e s e a r c ho f z h a n g t a n gf a m i l yi nh a nd y n a s t y b y l i a n gy a n q i a n g b e ( h u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 ) 2 0 0 8 at h e s i ss u b m i t t e di np a r t i a ls a t i s f a c t i o no ft h e r e q u i r e m e n t sf o rt h ed e g r e eo f m a s t e ro fa r t s t h eh i s t o r y i nt h e g r a d u a t es c h o o l o f 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y uz h e n b o o c t o b e r , 2 0 0 9 湖南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 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 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 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雾轴盈日期:2 刁d 年i z , 97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 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囱。 (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孽糨 j 音孙 日期:砂o 年7 易月7e 1 日期:矽f 口年f 么月7 日 两汉张汤家族研究 摘要 本文以两汉张汤家族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了两汉张汤家族在仕宦、政治、 思想和经济上的表现,并将与其出身大致相同的杜周家族进行比较,以彰显张汤 家族在两汉时期的特殊性。 在仕宦方面,张汤家族称得上是一个官宦世家。由于拥有列侯爵位和父辈在 朝廷中的地位,张汤家族的后代多通过“任子 制度的途径而担任与皇帝关系较 近的内朝官。但是自东汉章帝、和帝以后,在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形式下,张 汤家族最后被排挤出内朝。排挤出内朝的张汤家族,其政治地位迅速下降,社会 地位也随之降低。 在价值取向方面,在政治上,张汤家族的成员以争取皇权的庇佑,寻求权贵 的支持为主,使家族在一次又一次的危急中生存了下来;在思想上,随着汉代统 治思想道、法、儒的变化,张汤家族的思想也完成了从法到儒的蜕变。 在经济方面,张汤家族既拥有列侯爵位,有食邑收入;又在朝廷当官,有俸 禄;还经常得到皇帝的赏赐;在张安世时,张汤家族还有手工收入。因此,张汤 家族有很强的经济实力。东汉豪族势力非常强大,很多豪族累世经学或仕宦,向 世家大族转化,但是这样一个拥有列侯爵位的富裕家族到东汉时却没有形成为世 家大族。 杜周家族和张汤家族在仕宦上都属于官宦世家;思想上都出现了从法到儒的 蜕变;经济上都曾拥有列侯的食邑,朝廷的俸禄和赏赐。但是杜周家族在王莽时 期就失去列侯爵位,而且没有追随光武帝建立东汉。只有杜笃因为文辞出众而受 到光武帝的赏识,但是也没有恢复其家族的列侯爵位。到东汉末年,社会动荡, 张汤家族销声匿迹的时候,杜周家族却以其拥有出色的政治、经学人才而逐渐的 兴盛。 关键词:两汉;张汤家族;仕宦情况;价值取向;经济情况 a b s t r a c t t h er e s e a r c hs u b j e c to ft h i sp a p e ri sz h a n g t a n gf a m i l yi nh a r td y n a s t y ( 2 0 2b c - 2 2 0a d ) t h ea u t h o rt r yt od i s p l a yt h ep a r t i c u l a r i t yo ft h i sf a m i l yb yi n v e s t i g a t i n g t h i s f a m i l y sp e r f o r m a n c e o no f f i c i a l c a r e e r , p o l i t i c ,t h o u g h t sa n de c o n o m yo n d e t a i l ,c o m p a r i n gw i t hd u z h o uf a m i l yw h i c hs h a r et h es i m i l a rb a c k g r o u n dw i t hi t i nt e r m o f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 , z h a n g t a n gf a m i l yd e s e r v e dt h en a m eo fo f f i c i a l f a m i l y m o s td e s c e n d a n t so fz h a n g t a n gf a m i l yt o o kt h ep o s i t i o no fo f f i c e r s w h i c h c l o s et ot h ee m p e r o ri nn e ic h a ob yr e nz is y s t e m ,a sar e s u l to fo w n i n gt h er a n ko f m a r q u i sa n dz h a n g t a n g sf a t h e r s h i g h e rs t a t u si nc o u r t t h ez h a n g t a n gf a m i l yf i n a l l y b es q u e e z e do u tt h en e ic h a ou n d e rt h ec a s eo fm o n o p o l i z e dp o w e ro ft h ew i v e s o r m o t h e r s r e l a t i v e sa n dt h ee u n u c h si nt u r n i nt h et e r m so f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 ( o np o l i t i ca n dt h o u g h t s ) :t h em e m b e r so f z h a n g t a n gf a m i l ys t r i v i n gf o rt h ep r o t e c t i o no f t h ee m p e r o r ,s e e k i n gt h es u p p o r tf r o m t h e a r i s t o c r a c ym a d et h ef a m i l ys u r v i v e dd u r i n gt h er i s k s ;t h i sf a m i l y st h o u g h t s f i n i s h e di t s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f r o ml e g a l i s mt oc o n f u c i a n i s mf o l l o w e dt h et r e n d so f d o m i n a n tp o l i t i c a lt h o u g h t si nh a nd y n a s t y i nt h em a t t e ro fe c o n o m y , i na d d i t i o nt ot h es h iy ia sm a r q u i sa n dt h es a l a r yo f o f f i c e ri nc o u r t ,t h ef a m i l yo f t e nr e w a r d e db yt h ee m p e r o r i nt h et i m e so fz h a n g a n s h i ,t h ez h a n g t a n gf a m i l y a l s o p r o f i t e d f r o mh a n dm a n u f a c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i n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ez h a n g t a n gf a m i l yw a sr a t h e rp o w e r f u li ne c o n o m y t h ew e a l t h ya n d i n f l u e n t i a lf a m i l e so ft h e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w e r ev e r yp o w e r f u l b u ts u c ha w e a l t h yf a m i l yl i k ez h a g t a n gf a m i l yw i t ht h er a n ko fm a r q u i si nt h ee a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 ,n e v e rb e c a m eo n eo ft h eg r e a t f a m i l i e s b o t ht h ed uz h o u f a m i l y a n d z h a n g t a n gf a m i l y w e r et h eo f f i c i a l f a m i l i e s ,f i n i s h e d t h e i r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o n t h o u g h t s ,f r o m l e g a l i s m t o c o n f u c i a n s i m ,r e w a r d e db yt h ec o u r to re m p e r o r ,r e c e i v e d t h e s a l a r y f r o mt h e c o u r t ,o w n e dt h er a n ko fm a r q u i s t h ed u z h o uf a m i l yl o s tt h e i rr a n k o fm a r q u i sd u r i n g t h ep e r i o do fw a n gm a n g ,d i d n tf o l l o wl i ux i u ,t h ef i r s te m p e r o ro fe a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ye s t a b l i s h e dt h ed y n a s t y d ud u ow a sp r i z e db yl i ux i u ,w i t h o u tr e s t o r et h e r a n ko fm a r q u i sf o r h i s f a m i l y t h ez h a n g t a n gf a m i l yd i s a p p e a r e di nt h ee n d o f e a s t e r nh a nd y n a s t yw h e r e a st h ed u z h o uf a m i l yw a sg r a d u a l l yp r o s p e r o u sb yi t s t a l e n t e df a m i l ym e m b e ri np o l i t i c sa n dc o n f u c i o n r t l 两汉张汤家族研究 k e yw o r d s : t h ew e s t e r na n de a s t e r nh a n d y n a s t i e s ;z h a n g t a n gf a m i l y ;t h eo f f i c i a lc a r e e r ; t h ev a l u eo r i e n t a t i o n ;t h ee c o n o m i c 。 i v 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i 摘要i 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1 章绪论1 1 1 选题背景与意义l 1 1 1 选题背景j _ 1 1 2 研究现状与不足o 1 1 3 研究内容一2 1 4 张汤家族的谱系情况3 第2 章张汤家族的仕宦情况探讨j o 6 2 1 张汤家族仕宦统计6 2 2 仕途变迁和家族兴衰得关系7 第3 章张汤家族的价值取向探讨1 3 3 1 张汤家族的政治取向1 3 3 1 1 张汤的政治取向1 3 3 1 2 张安世的政治取向1 5 3 1 3 张纯的政治取向1 6 3 1 4 政治取向的因与革1 8 3 2 张汤家族的思想倾向2 1 3 2 1 酷吏张汤与法家思想2 2 3 2 2 张安世所履之“道”2 3 3 2 3 张纯与儒学2 4 3 2 4 思想取向的变迁一2 6 第4 章张汤家族的经济情况探讨2 7 4 1 食邑2 7 4 2 俸禄3 0 4 3 赏赐和其他3 2 第5 章个案比较3 7 张汤家族与杜周家族的比较3 7 5 1 仕宦比较3 7 5 2 价值取向的比较3 9 v 两汉张汤家族研究 5 3 经济的比较4 0 5 4 两个家族的结局不同:4 0 结论4 4 参考文献4 6 致谢4 8 v i 硕士学位论文 1 1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1 章绪论 1 1 1 选题背景 张汤家族是两汉历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家族。其特殊性在于:第一,张汤以 。酷吏发家,官至御史大夫,深得汉武帝依重,使宰相形同虚设。但是,在其子孙 中,却没有一个人为酷吏。第二,从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封列侯开始,其家族的列 侯爵位一直持续了1 8 2 年。即便是经历了王莽篡汉和光武中兴,其爵位也没有丧 失。这种长期保有列侯爵位的情况,在两汉历史上十分罕见。第三,张汤家族虽 然在政治、经济上都有很优越的条件,甚至曾身居三公的高位,但是在世家大族 大量涌现的东汉时期,张汤家族却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第四,张汤及其后代,在 两汉各个不同时期,不乏身居要职者,他们在政治舞台上,风格各异,作用独特, 他们的政治、文化理念,不论对政局还是对本家族,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但是就目前对张汤家族的研究情况看,多集中于张汤个人,而缺乏对其家族 的整体研究。对张汤家族这样一个十分特殊的家族进行整体研究,就显得很有必 要。因此,我们选择了这个题目一一两汉张汤家族研究。 1 1 2 选题意义 对张汤家族进行整体研究,考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与这一家族的 互动关系及其对这一家族兴衰的影响,不仅可以弄清张汤家族在两汉四百年的发 展情况,了解张汤家族在两汉历史上的地位,而且还可以通过个案研究来了解汉 代家族的发展演变,为汉代家族史的研究尽一份力,因此是很有学术意义的。 1 2 研究现状与不足 1 2 。1 研究现状 i 目前人们对张汤家族的研究成果也比较少,并且主要集中于张汤个人。其中 包括专门研究张汤的,有林剑鸣的张汤评传( 西北大学学报,1 9 8 5 年第2 辑) 、傅永聚的张汤新议( 江淮论坛,1 9 8 5 年第5 期) 、田静的张汤的幸 与不幸( 文史知识,1 9 9 5 年第2 期) ;还有就是将张汤和汉初的其余执法者 一起进行研究的,如周存康的张释之与张汤执法( 石油政工研究,2 0 0 1 年 第4 期) 。另外,随着2 0 0 2 年张汤墓的发掘,人们又根据张汤墓出土的张汤印和 五铢钱对张汤进行研究,如后晓荣的赤仄五铢钱的考古新验证一一从西汉御史 大夫张汤墓考古发掘谈起( 中国钱币,2 0 0 2 年第4 期) 和走近廉洁j 的 两汉张汤家族研究 张汤一一西汉张汤墓考古( 文史知识,2 0 0 9 年第l 期) 。2 0 0 8 年到2 0 1 0 年,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长安区发现了一个级别很高的汉代墓葬,后来通过发掘 的资料证实该墓园为张安世家族墓,其中包括张安世和其夫人墓。他们的墓虽然 破坏的很严重,但是从墓葬的形状可以看出级别相当高;从残留在现场的碎片可 以看出随葬品很多。 1 2 2 研究不足 就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对张汤家族的研究,存在以下几方面不足: 1 、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张汤个人,而且多是围绕其酷吏身份展开。 至于张汤和他的家族,以及张汤对其后代或家族的影响,基本没有论及。 2 、张汤的子孙曾被封为富平侯和武始侯,而且列侯爵位从西汉到东汉,延续 了1 8 2 年。这在两汉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即便如此,张汤家族却在失去列侯 爵位后,逐渐从历史中消失,而并没有像其他世家大族那样,在魏晋时期依然有 着强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这一现象也值得深思。 3 、对张汤家族的整体情况缺乏研究。比如张汤家族是如何兴起,经历了怎样 的发展变化,它又是如何衰亡,以及导致其兴起、衰亡的原因,等等,都需要进 行深入研究。 本人试图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对张汤家族作出整体性研究。由于本人能力 有限,若有不正之处,望各位指正。 1 3 研究内容 本文以张汤家族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整体性研究。具体而言,本文的主要 内容有: 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张汤 家族的谱系情况。在这章,我对两汉时期张汤家族的发展脉络,进行了大致的 梳理。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论述张汤家族的仕宦情况。在对张汤家族仕宦情况统 计的基础上,将其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地方小吏开始做官,比 如张汤之父和张汤、张印。第二阶段,从朗官近侍开始做官,这一阶段的人是最 多的,从张安世到张奋。第三阶段,是中朝失势。主要是张甫和他的后代。这三 个阶段正好也反映了张汤家族发展、兴盛和衰落的阶段。 第三章主要考察张汤家族的价值取向。第一节分析了张汤家族的政治取向。 在政治取向上,张汤家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是一直延续下来了,像争取皇 权的庇佑,寻求权贵的支持;有的没有延续下来,像张汤的为政苛刻,打击异己。 张仲立陕西西安南郊凤栖原西汉家族墓地w w w s a c h g o v c n ,2 0 1 0 0 6 0 4 2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节分析了张汤家族的思想倾向。随着汉代统治思想道、法、儒的变化,张汤 家族的思想倾向也从法家蜕变为儒家。张汤家族的思想取向,前后虽有变化,但 也有继承和延续。 第四章主要论述张汤家族的经济情况。张汤家族由于拥有列侯爵位有一定的 食邑;其家族成员又在朝廷做官,拥有一定的俸禄;同时还有皇帝的赏赐和其他 收入。张汤家族收入可观,但是在支出上又没有过激的行为。因此,张汤家族的 经济实力值得肯定,完全有条件在东汉时期发展成为经学专家、累世官宦的世家 大族。 第五章主要通过与杜周家族的比较,更鲜明的体现张汤家族在两汉四百年的 历史中的特殊性。张汤家族和杜周家族都是官宦世家,拥有列侯爵位。可是在东 汉末年,社会动荡,张汤家族销声匿迹的时候,杜周家族却以其拥有出色的政治、 经学人才而逐渐的兴盛。 1 4张汤家族的谱系情况 、 在写一个家族时,人们习惯于讨论其先世源流。本文写的张汤家族,不准备 对其先祖进行考证。一方面是因为史书记载张汤的父亲只是长安的一个小吏,祖 父及其他祖先无从考证6 另一方面,汉书张汤传赞日:“冯商称张汤之先与留 侯同祖,而司马迁不言,故阙焉。回从这可以看出班固对于张汤是否和留侯张良 同祖先,和司马迁一样既不赞同也不否定。为什么会这样? 肯定是因为司马迁和 班固都没有充分的材料证明张汤和张良是同祖先。既然司马迁都没有充分的资料 来证明张汤和张良是否同祖,那我们对这一问题就只能寄希望于地下出土资料了。 可是2 0 0 2 年张汤墓的发掘,并没有我们所要求的材料。因此,张汤的先世本文就 不做介绍。 张汤,杜陵人,有三个儿子,他们分别为张印、张贺、张安世。张印史书记 载较少,汉书沟洫志写到其被拜为汉中守,后来再无记载,他的子孙也没有 被提及。张贺曾是卫太子的侍读,卫太子的巫蛊事件发生后,被贬为掖庭令。对 卫太子的孙子即后来的汉宣帝有养育、辅导之功。张贺曾有一子,但是先于张贺 过世。张贺只留孤孙张霸。宣帝即位后,张霸被封为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张霸 和其后代的发展情况史书没有涉及,以致,张贺这一支我们也无法研究。张安世 是张汤三个儿子中成就最大的,在元凤六年被封为富平侯,开始家族列侯爵位, 这也是张汤曾经孜孜以求的。 张安世,字子儒,武、昭、宣三朝元老。也有三个儿子,分别为张千秋、张 延寿、张彭祖。张千秋曾与霍光之子霍禹,随度辽将军范明友出兵乌桓,张千秋 班固汉书张汤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2 6 5 7 两汉张汤家族研究 对战争方略、山川形势,熟记于心。然而霍禹却什么都不记得,只说“皆有文书”。 因此,霍光预言“霍氏世衰,张氏兴矣! 可是史书对张千秋的记载止于此。张 延寿,宣帝继位时,封为中郎将侍中,出任北地太守一年,后来因为父亲年老, 内调为左曹太仆。父死,嗣富平侯爵。当时侯国在陈留,别邑在魏郡,田租收入 每年千余万钱。他自认为“身无功德,何以能久堪先人大国 ,请求减免食邑 户数。于是迁封平原,户口不变而租税减半。死后,谥为爱侯。张彭祖是张安世 最小的儿子,当张贺的儿子过世以后,曾被过继给张贺为子。在这段时间,张彭 祖认识了还是平民的宣帝。宣帝即位后,张彭祖先被封为关内侯,后改为阳都侯。 最后被小妻毒死,封国也被废除。 张延寿之子张勃承嗣富平侯爵位,拜散骑谏大夫。元帝时,因他所推荐的陈 汤犯罪又削去食邑2 0 0 户;但陈汤后来立功西域,人们由此都称张勃知人善选。 张勃死后,儿子张临承袭富平侯国,以谦恭节俭著称,曾将家财分施宗族故 旧。张临娶敬武公主为妻,但他不以皇亲国戚自居,常以桑弘羊、霍光两个家族 之败为戒。死后薄葬,不起坟。 张临之子张放承嗣侯爵。张放深得汉成帝欢心,拜侍中中郎将,娶皇后侄女 为妻,由皇帝为其操办婚事,时称“天子取妇,皇后嫁女”。 他常常和皇帝同起 同卧,并一同在民间游乐。如此“宠爱殊绝 ,引起太后和群臣的不满,先后被 外放为北地都尉、天水属国都尉、河东都尉等,最后被遣就国。绥和二年( 公元 前7 年) ,成帝驾崩,张放也“思慕哭泣而死 。 张放之子张纯承嗣侯爵,为侍中。张纯,字伯仁。王莽篡汉后,张纯因“敦 谨守约 ,得以保全爵位。光武帝建立东汉以后,张纯又因为“先来诣阙 ,因此 得以复国。他是经过两次政权更替,富平侯这一爵位还能延续的关键人物。 张纯去世后,其子张奋嗣爵。张纯过世前,曾提出不许传国。张纯的大儿子 张根,从小就体弱多病。于是光武帝下诏张纯的小儿子张奋嗣爵,但是张奋以其 父有遗言,不受爵。光武帝以其违抗诏书,将其关入大牢。最后张奋被迫袭封, 并于永平四年,就国。张奋,字樨通,从小就好学,曾官至司空,并且为官清廉。 张奋死后,其子张甫嗣爵,官至津城门候。甫死后,其子张吉嗣爵。永初三 年,张吉过世,由于无子继承,富平侯这一爵位被除。从西汉昭帝元凤六年张安 世封侯到东汉安帝永初三年,张汤家族的爵位共延续了1 8 2 年。 在张汤家族的爵位被废几十年以后,张升由于在文学上的成就,被范晔记录 于后汉书文苑传中。可是张升并没有振兴家族,而是在党锢之祸中被杀。 最后张汤家族彻底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班固汉书张汤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2 6 5 7 班固汉书张汤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2 6 5 3 班固汉书张汤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2 6 5 4 4 一一 硕士学位论文 附: 张汤家族世系表: 张汤一张印 张贺 一一一张霸 一 张安世一张千秋。 张延寿一张勃一张临一张放一张纯一张根 张彭祖张奋一张甫一张吉 i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张升 据 汉书张汤传、后汉书张纯传、 后汉书文苑传张升编制。 两汉张汤家族研究 第2 章张汤家族的仕宦情况探讨 够一个较大的家族与一个较小家族就其性质而言,皆居于社会阶层的水平面 之上,但对政治社会的影响力而言,不能等量齐观,其间自有轻重程度之分,而 有必要分点。”中国古代对人的价值判断是以“官 、“爵 为根本尺度的。这个 尺度凌驾于其它任何价值标准之上。如果说郡望门第标志着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 那么,官爵就标志着一个家族的政治地位,官职的变化对家族的兴衰有着莫大的 作用。张汤家族的兴起和发展,与家族人员的仕宦情况有多大关系? 这个问题有 必要详加考述一下,所以仕宦是本文的一个重点。 2 1 张汤家族仕宦统计 根据汉书张汤传、后汉书张纯传和后汉书文苑传的记载, 现将张汤家族成员的仕宦情况统计如下: 表2 1 两汉张汤家族仕宦情况一览表 人名仕宦情况朝代 张汤之 长安丞西汉 父 长安吏、内史掾、茂林尉、丞相史、侍御史、太中大夫、 张汤西汉 廷尉、御史大夫 张印汉中守西汉 尚书郎、尚书令、光禄大夫、右将军光禄勋、车骑将军 张安世光禄勋、大司马车骑将军领尚书事、大司马卫将军领尚西汉 书事 张贺掖庭令西汉 张千秋中郎将侍中西汉 张延寿中郎将侍中、北地太守、左曹太仆、西汉 张彭祖中郎将侍中西汉 张勃散骑谏大夫西汉 张临西汉 侍中中郎将、北地都尉、天水属国都尉、河东都尉、侍 张放西汉 中光禄大夫 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2 ,3 3 6 硕士学位论文 侍中、列卿西汉 张纯 太中大夫、五官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太仆、大司空东汉 左中郎将、五官中郎将、长水校尉、将作大匠、城门校 张奋东汉 尉、长乐卫尉、太常、司空 张甫津城门候东汉 张吉东汉 张升外黄令东汉 从表2 1 我们可以看出,张汤家族的仕宦情况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 段是张汤之父和张汤、张印,他们是从基层小吏开始作官;第二阶段是从张安世 到张奋,他们是从中朝官开始作官;第三阶段是张甫和其后代,他们从小宫开始 作官或者没有作官。张汤家族的仕宦情况与两汉政治的变迁密切相关,也与张汤 家族的兴衰互为表里。 2 2 仕途变迁和家族兴衰得关系 2 2 1 从地方小吏开始作官 从地方小吏开始作官的是张汤之父和张汤。张汤之父是怎样开始其仕途的, 史书没有记载。汉书张汤传中记载:( 张汤) 父为长安丞。回长安丞是长安县 令之副,为县之“长吏”。通常汉代县丞秩二百石到四百石,圆长安县为都城所 在,县丞秩为四百石。 张汤在其父死后,为长安吏。具体为何职,史书没有记载。张汤之父在世时, 送他去学习律令方面的知识,张汤任“长安吏 后,曾对系长安狱的田胜大力帮 助。固据此可以确定张汤的官职是与律令、诉讼有关的。张汤正是从这一职位开 始,展示自己的才干。 张汤能出仕任官、进而发挥他的才能,除了他自己的因素外,更为重要的一 点是,时代形势的变化给他提供了大展拳脚的舞台。 公元前2 0 2 年,刘邦打败项羽,建立了西汉。此后,直到公元前1 9 5 年刘邦 去世为止,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消平异性诸侯王的斗争上。当韩信、彭 越、英布等叱咤风云的诸侯王被消灭后,刘邦也紧随其后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对 秦亡教训记忆犹新的汉初统治者,为了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实行轻徭、薄赋、 节俭、省刑为中心的黄老政治。于是西汉经历了惠帝、吕后、文帝、景帝四朝的 班固汉书张汤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2 6 3 7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7 4 2 张家山汉简 二年律令秩律规定:“栎阳、长安、频阳、临晋、成都、口雒、雒阳、酆、云中、口 口口口口、新丰、槐里、雎、好畴、沛、邰阳,郎中司马,卫尉司马,秩各千石,丞四百石。” 据 史记酷吏列传张汤裴驷集解:田胜是汉武帝母亲同母异父的弟弟,武帝即位后,被封为 周阳侯。田胜系长安狱,发生在武帝即位之前。 两汉张汤家族研究 “无为而治 时期。 经过汉初六七十年间的休养生息,到汉景帝末年,汉王朝与建国初期相比, 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人口大量增加,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大大增强。与此同时, 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汉族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矛盾以及地主阶级的 内部矛盾,都在不断地积累和深化。 后元三年( 前1 4 1 年) 正月,汉景帝去世,年仅十六岁的太子刘彻即位。五 年以后,窦太后去世,“清静无为 的黄老思想退出了历史舞台。年轻的汉武帝正 式掌握政权。汉武帝奋四世之余烈,以空前辉煌的功业,写下了西汉历史最光彩 夺目的一页。汉武帝的功业中有一个就是大胆改革选官制度,扩大统治基础。就 是把那些赞成他的治国理念和政治路线的人,从基层提拔到中央。汉武帝这种选 官制度的改革,极大地打破了旧有的世代为官的局面。这为张汤的出仕,提供极 为有利的条件。 夏商和西周时期实行宗法、分封制度,被分封的各级贵族,同时又是王朝的 各级官吏。他们世袭为官,形成了世卿世禄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 侯国的独立性增强,大国之间互相争霸。当时的选官主要还是用西周时期的世卿 世禄制度,从王到诸侯、卿、大夫,不论他们是否具有管理国家的才能,凭借着 宗法的血统关系,世代为官,形成了一个世袭的特权阶层;然而出身社会下层或 宗法系统之外的人,即使贤能也无法进身仕途。这种封闭式的选官制度,不能适 应大国争霸对治国人才的要求。于是一些有远见的贤明君主,就着眼于从社会下 层或宗法系统之外来选用人才。由于对人才的需求,使得世卿世禄制度逐渐遭到 破坏。 秦暴政而亡,刘邦建立西汉。刘邦并不是贵族,也不是高级的官吏。他只是 泅水亭的一个亭长。和刘邦一起建立西汉的功臣中除了张良、张苍外,其他的功 臣基本上出身于社会底层,“汉初诸臣,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张 苍,秦御史。孙叔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吏掾,曹参狱掾,任敖狱吏,周 苛泗水卒史,付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食其、夏侯 婴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箫给丧事者,灌婴则贩缯者,娄敬则 挽车者。”这种“布衣将相的格局,是世卿世禄制度破坏之后,社会各阶层流 动性空前增强的表现,为平民出身的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张汤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一步一步提拔上来的o 当张汤还是长安小吏的时候,就结识了被拘押在长安狱中的田胜。武帝即位以 后,田胜以皇太后之弟被封为周阳侯。周阳侯田胜不忘旧情,在被封侯以后,把 张汤引荐给长安的达官贵人。这样在武帝颁布诏书要求丞相、御史大夫、列侯、 中二千石、二千石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时,张汤就由长安的达官显贵的推荐,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南京:风凰出版社,2 0 0 8 ,2 4 8 硕士学位论文 仕途一帆风顺。 张汤先由长安吏提升为宁成的属吏( 内史掾) 。宁成是当时有名的酷吏。史载 宁成为中尉时,长安左右“宗室豪桀皆人人惴恐。汉武帝即位以后,宁成被徙 为内史,张汤就是在这时成为宁成的属吏的。内史虽属地方官,但因掌治京师, 其长官及掾史地位均较普通郡之长官及掾史为高,秩次当为二百石。汉代官吏 秩次在二百石以上者属于“长吏 ,内史掾虽然是内史的属吏,但与“长安吏相 比,秩次已有很大提高。 后来,由宁成向丞相府推荐,调“无害 的张汤为茂陵尉。茂陵为建元二年 ( 公元前1 3 9 年) 二月武帝改茂乡所置,是武帝为自己选择的陵墓所在地。茂陵 尉也就是茂陵的县尉,汉代县尉为“长吏 ,其秩次一般为二百石至四百石。圆张 汤由内史掾升为茂陵尉,不论从秩次上还是职位上,都成为“长吏 ,为此后的进 一步升迁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武帝建元六年( 前1 3 5 年) 六月,武安侯田蚧为丞相。“征汤为史,时谏言 之天子,补御史,使案事。 从这里可以看出,武安侯田蚧为丞相后,张汤由茂 陵尉调为丞相史。丞相史是丞相的属官之一,总共有二十人,俸禄为四百石 。 后来田蚧又将张汤推荐给天子,“补御史”。御史一般就是指御史大夫,御史大夫 作为三公之一,不可能出现“补御史”的情况。因此汉书张汤传中记载的“补 侍御史”更为恰当 。侍御史是御史大夫的属官,共有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 劾按章,秩次可能为六百石。张汤从地方官升迁为丞相和御史大夫的属官, 向皇帝又靠近了一步,更有利于展示自己的才华。 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临。张汤为侍御史时,发生了让汉武帝极为恼火的“陈皇 后巫蛊案 。张汤受命审理。深懂汉武帝心思的张汤,在审理陈皇后巫蛊狱的时候, “深竞党与 ,大为汉武帝所赏识。“上以为能”的张汤,也因此被提升为太中大 夫。太中大夫属于郎中令,俸禄为千石。张汤的职位提升了。更为重要的是,张 汤在汉武帝心目中,留下了“能”吏的印象,为其日后升迁,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汉武帝元朔三年( 前1 2 6 年) ,张汤被升为廷尉。廷尉是九卿之一。廷尉的职掌是 管刑狱,为最高司法官。五年以后,即汉武帝元狩三年( 前1 2 0 年) ,张汤又迁为 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本来是副丞相,但是张汤做御史大夫时,其权势远远超过了 当时的丞相。“汤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天子忘食。丞相取充位,天下事皆 司马迁史记酷吏传宁成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3 1 3 4 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下,济南:齐鲁书社,1 9 8 5 ,4 9 、 司马迁汉书百官公卿表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7 4 2 司马迁史记酷吏传张汤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3 1 3 8 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山东:齐鲁书社,2 0 0 7 ,4 0 班固汉书张汤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2 6 3 8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上中华书局,1 9 6 2 ,7 2 5 。据后汉书百官志,侍御史秩六百石,估计西汉 时期亦然。见后汉书百官志三,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第3 5 9 9 页。 9 两汉张汤家族研究 决汤。张汤由地方小吏逐步升迁到三公的仕宦经历,以及汉武帝的信任,对 张汤家族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 2 2 2 从郎官近侍开始做官 ,从表2 1 可以看出来,张汤家族从张安世到张奋都是从郎官近侍开始做官, 郎官近侍属于中朝官。 “内朝官,或称中朝官。包括大司马和左、右、前、后将军,以及侍中、散 骑、诸吏、诸郎、博士等 圆。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张安世以及张安世的子孙都 是从中朝官开始,进入中央为官的。 中朝又称为内朝,是相对于以丞相为首的外朝而言的。中朝最初出现于汉武 帝时期 。汉书严助传说: “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主父偃、徐乐、严安、 东方朔、枚皋、胶仓、终军、严葱奇等,并在左右。是时征伐四夷,开置边郡, 军旅数发。内改制度,朝廷多事,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数年至丞 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 中外相应以义理之文,大臣数拙。”师古注曰: “中,谓天子之宾客,若严助之辈也。外,谓公9 即大夫也。” 这里明显地说出了当时有中朝和外朝两班大臣。中朝的大臣是天子的宾客。 外朝的大臣则是三公九卿。至于形成中朝和外朝的原因,从汉书严助传来 看,似乎是:因为当时国家多事,天子除了应用大臣外,又添了不少宾客参与谋 议。但这只是表面的原因,实际上更深层的原因是君权与相权矛盾发展的结果。 西汉前期,尤其是武帝以前,丞相多由功臣担任,为臣子中的最高官吏。“掌 丞天子助理万机” ,一切事都归其管辖。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 莫非王臣”的君主专制社会,丞相权利过大,必然会和君权发生冲突。皇帝为了 加强自己的权力,就会想方设法地削减丞相的权力。比如:设左右两丞相。西汉 在惠帝和高后时期,就曾设左右两丞相,但到文帝时又恢复只设一个丞相。武帝 也曾一度欲置左右两丞相,但右丞相始终没有任命。因此,实际上只有一个丞相。 相权和君权的矛盾还是没有解决。最后,武帝采取重用文武侍从的做法,来达到 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君权的目的。文武侍从都是一些官职和地位比较低,并且 与汉武帝的关系又比较亲密的人。这样就逐渐形成中朝和外朝,也真正从制度上 班固汉书张汤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2 6 4 1 陈茂同历代职官沿革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7 ,8 3 外朝、中朝形成的时间,学界认识不一,张小峰先生进行过总结。参见:张小峰西汉中后期政局演变 探微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7 ,4 4 ,该页注释。我们赞同中朝形成于武帝时期的观点。 班固汉书严助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2 7 7 5 班固汉书严助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2 7 7 6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7 2 4 l o 硕士学位论文 削弱了相权。 张汤家族除了表中所记载的人以外,还有一些人也在朝廷当官,而且也是中 朝官。只是史书对他们没有具体的记载。汉书张汤传记有:张安世之子孙“自 宣、元以来为侍中、中常侍、诸曹散骑、列校尉者凡十余人。表中所记的张安 世的子孙总共就十一人,而汉书成书于汉章帝建初年间。因此;张安世家族 中为官的除了表中所记的诸位外,还有一些人是史书不曾记载的。为什么张汤家 族有这么多的人都从郎官近侍开始做官呢? 汉代,一直实行“任子制度。据汉仪注的记载:“吏二千石以上,视事 满三年,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圆,就是说,凡做二千石以上官的,任满一定年限, 其同母兄弟或自己的儿子中的一人,不需要其他任何条件,即可得到官职。封建官 吏有了由法律确认的这种特权,其子弟世代为官,也就成为天经地义的事。“任子 制度开始于何时,无法考证,但汉初通过“任子”制度而为官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 张汤生前是御史大夫,按照“任子制度,其子张安世是可以为郎官的。张 安世“少以父任为郎 ,的确是由“任子 制度从郎开始做官。张安世后来官至 车骑将军、卫将军、大司马,并领尚书事。按规定,他也可以“任子”为郎。张 安世在宣帝即皇帝位过程中,功劳显著。宣帝在加赏他的同时,也让张安世“任 其三个儿子为中郎将侍中。张纯和张奋在东汉时,职位都达到司空。司空是三公 之一,也是可以保举子弟为郎官。张安世和他的后代从郎官近侍开始做官,一方 面是因为“任子”制度的保障,另一方面是因为其家族与皇帝的紧密关系。皇帝 对其家族的器重,对其家族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2 2 3 中朝失势 中朝既然是为了与外朝相抗衡而设立的,相对于外朝大臣而言,中朝大臣与 皇帝的关系更为密切。但是这种密切关系,在外戚宦官面前,就变得不堪一击了。 东汉自和帝始,宦官、外戚交替专权,不论中朝还是外朝,都在他们的把持之下。 张汤家族自张甫开始,突然离开了权力中心,也失去了皇权的庇佑,其中的原因 固然很多,外戚、宦官专权应该是重要原因之一。张汤家族从张安世在昭帝时封 侯到张吉,延续九世,共1 8 2 年。但是在这期间,没有张汤家族的女儿成为皇后 或嫔妃的记载。与皇室的唯一一次联姻是张临娶汉宣帝的女儿敬武公主。 公元8 9 年,十岁的和帝即皇帝位,尊窦皇后为皇太后。因和帝年幼,窦太后 临朝听政。太后听政一般都用娘家人为其辅政,窦太后也不例外。因此,在和帝 即位,太后临朝时,就任命她的哥哥窦宪为侍中。侍中一职,虽然官职不高,但 属于内朝官,而且窦宪和皇帝、太后是至亲关系。因此,窦宪为侍中相对于其余 班固汉书张汤传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2 6 5 7 班固汉书哀帝纪应劭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