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浙江大学-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浙江大学-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浙江大学-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浙江大学-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文献综述 单 祥 英(浙江大学) 摘要:摘要: 本文对董事会监督有效性方面的相关文献从解释理论、理论模型以及经验研究三个 角度进行了综述,其中主要对影响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的因素及衡量尺度作了详细分析。 关关键词键词:董事会,独立性水平,报酬机制,信息量,监督有效性 一、引一、引 言言 董事会监督有效性议题关注已有近30年历史,一方面随着董事会研究议题的深化,理 论解释力不断加强以及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模型(Maug, 1997; Hermalin and Weisbach, 1998; Warther, 1998; Adams, 2001, etc)出现给董事会监督职能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 通过大量实证性研究,一些经验性规律的得出使现实中董事会改革提高其监督功能提供了 经验性依据。然而,董事会监督有效性问题并未得到解决,各国普遍采取提高外部董事在 董事会中比例或引进外部董事以增强董事会独立性措施以及提高董事报酬的做法并未解决 董事会控制代理问题无效性问题,此议题研究仍然非常迫切。而且董事会各特征与公司绩 效关系及对董事会活动影响虽有大量实证研究文献出现,也得出了一些经验性规律,实证 研究却存在令人很困惑的问题:对同一论题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往往不一致,甚至是大相 径庭,无法用相应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可能是不同样本取自不同宏微观环境,因此得出 结论的前提假定存在差异。研究董事会如何有效监督的经济理论国外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 史,而我国对此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费方域(1996)研究了董事会与董事 的职责与功能,孙经纬(1997)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了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我国董 事会监督有效性研究至今只有7、8年时间,随着去年上市公司指导意见要求上市公司 引入独立董事制度,讨论重心集中于独立董事引进其意义何在?是否真能提高董事会的监 督功能?独立董事引进是否与监事会职能相冲突?所有这些问题归结为一点:引进独立董 事这一改革是否提高了董事会监督有效性?董事会监督有效性议题研究与国外20多年历史 相比,无论是研究范围还是研究深度都无法与后者相比。所以从研究的前沿性及对重要文 献的把握角度来看,本综述对文献回顾将把重点放在西方国家文献的研究上,同时尽量包 含国内主要的文献。本综述的内容结构欲安排如下:本综述的内容结构欲安排如下:1 1、诠释董事会监督职能的理论;、诠释董事会监督职能的理论;2 2、 董事会董事会“替代替代”模型与模型与“博弈博弈”模型;模型;3 3、概述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的经验研究工作;、概述董事会监督有效性的经验研究工作;4 4、小、小 结。结。 二、诠释董事会监督职能的理论二、诠释董事会监督职能的理论 1 1、代理理论、代理理论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提供了经营者(代理人)依照自利原则行使权力的机会,当经 营者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损害股东利益时,则“代理问题”就产生了,而股东自己基于股份 分散也很难有效实施监督(免费搭车问题),董事会就是为了减轻经营者与股东利益冲突 而引起的代理问题而存在的重要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代理理论认为董事会为股东利益监督 经营者是随着他们的激励不同而不同,因此激励是有效监督的重要预示器。董事会实施监 督首要的激励是董事会独立性水平或董事会成员与当前CEO或组织的依赖程度 (Weisbach, 1988)。报酬机制也是激励董事会监督经营者的重要方面。通过提高董事证券持有量作为对 董事的报酬激励,使董事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结合起来,能够有利于股东。 2 2、制度理论制度理论 制度理论强调制度因素如社会规范对董事会构成特征、行为特征的重要影响以及约束 董事会行使权力的一种影响。制度理论强调在引导、强制并且授权行为过程中,标准的框 架和规章的重要性。尤其,公司被认为是由赋予了社会性行为认知的、标准化的及调节的 结构与活动所组成(Scott,1995)。已经表明,社会规范影响董事会关于CEO选择和执行补 偿的决定(Zajac 3.Bainbridge S M. “The Politic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Roes Strong Managers, Weak Owners” Harvard Journal of Law 4. Brickley, J. A, Jeffrey L.Coles, Gregg Jarrell. “Leadership structure: Separating the CEO and Chairman of the Board”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3(1997),189-220; 5.Catherine M. Daily, Charles Schwenk. “Chief Executive Officers, Top Management Teams, and Boards of Directors: Congruent or Countervailing Force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6, Vol.22, No2, 185-208; 6. Charu G. Raheja. “The Interaction of insiders and Outsiders in Monitoring: A Theory of Corporate Boards” October, 2001; 7.Denis, D. and McConnell. “International Corporate Governance”,June,2002; 8.Hans van Ees and Theo Postma, “On th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Board Siz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2002 9.Ernst Maug.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capital structure: Alternative forms of corporate restructuring” Journel of Corporate Finance(1997),113-139; 10. Graziano C and Luporini A. “Board Efficiency and Internal Corporate Control Mechanism”, Working Paper,2001; 11. Hermalin, B. E. and M. S. Weisbach. “Board of directors as an endogenously determined institution: A survey of the economic literature.” Working paper ,200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12. Jarrad Harford.“Takeover bids and target directorsincentives: The impact of a bid directors wealth and board seats”, November 2000; 13. Jeffrey Lawrence, G P Stapledon, “Is Board Composition Important? A Study of Listed Australian Companies”, September 1999; 14. John, K. and L. W. Senbet.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board effectivenes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2 (1998), 371-403. 15. M. Ameziane Lasfer. “Board Structure and Agency Costs” Working Paper, 10 January, 2002 16. Morten Huse, “Recent board research: Insights from across Europe on innovations in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bout boards of director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European Academy of Management, May 9-11. 2002 17. Perry, T. (2000) “Incentive Compensation for Outside Directors and CEO Turnover,” Working paper,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8. Shivdasani, Anil (1993) “Board Composition,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Hostile Takeove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6 (1/2/3), pp. 167-98. 19. Vafeas, N. “Board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19 (2000), 139-160. 20. Warther V A. “Board effectiveness and board dissent: A model of the boards relationship to management and shareholders”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4(1998),53-70; 21. 高明华:公司治理:理论演进与实证分析兼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22. 李维安:中国公司治理原则与国际比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3. 梁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