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pdf_第1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pdf_第2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pdf_第3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pdf_第4页
(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实现.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网络课程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教学形式,是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实现个性化教育、远程教育、终身教育与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充分显示了自己 的优势。 论文研究和总结了近年来网络课程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当前网络课程存在的 主要问题,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制作的主要理论基础,并分析了 其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设计的指导作用。 本文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进行了系统需求,对系统的基本架构、 系统结构等进行了总体设计。针对课程特点,论文进行了教学设计,分析了相关 知识的表现形式,确定了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完成了课程维护、课程学习、作 业习题、讨论答疑、自我测试、用户管理等功能模块的设计。 论文介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所采用的开发技术、方法,对网络 课程进行了必要的测试。系统经测试后发布,运行情况良好。 笔者进行了新型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探讨了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 网络课程教学的几种典型教学模式。 论文以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为背景,借助于 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设计实现了满足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所需的网 络课程。该网络课程对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网络化教学,提高教学质 量将产生深远的意义。 该网络课程的团队协作、开放性、学生个性化的自我测试等特点,对其他学 科的网络课程建设有借鉴意义,对带动学校其他精品课程的网络化建设具有推广 价值。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设计,课程维护,自我测试 a b s t r a c t w e b b a s e dc o u r s ei san e wk i n do fe d u c a t i o na n dt e a c h i n gi nt h ef o r mo f f 绐移- b a s e de d u c a t i o ni sa ni m p o r t a n tc o m p o n e n to fa c h i e v i n g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e d u c a t i o n ,d i s t a n c ee d u c a t i o n , l i f e - l o n ge d u c a t i o na n de d u c a t i o n a lr e s o u r c es h a r i n g , a n ds oh a v et h e i ra d v a n t a g e s a r t i c l e r e l a t e da n ds u m m a r i z e d t h ei nr e c e n ty e a r s c u r r e n tr e s e a r c ho nw 曲b a s e d c o u r s e 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u r r e n tw 曲b a s e dc o u r s eo nt h em a i ni s s u e so ft h eb a s i cl a w m a k i n gw e b - b a s e dc o u r s et h em a i n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i s ,a n di t sb a s i cl a w - w e b b a s e d c o u r s e t h i sa r t i c l eo nt h eb a s i cl a wo fw 曲- b a s e dc o u r s e s y s t e mi n f r a s t r u c t u r e , s y s t e m s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t h eo v e r a l ld e s i g n f e a t u r e sf o rc u r r i c u l u m ,i n s t r u c t i o n a l d e s i g nw a sc a r r i e do u tp a p e r s ,a n a l y s e st h er e l a t e dk n o w l e d g e ,d e t e r m i n et h ec o n t e n t s o ft h et n t e r p r i s ec o u r s e ,c o m p l e t e dt h ec o u r s em a i n t e n a n c e ,c o u r s e s ,a c t i v i t y - b a s e d e x e r c i s e s ,d i s c u s s i o no fq u e s t i o n - a n s w e r i n g , s e l f - t e s t i n g , u s e r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s 0o n f o r p a p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b a s i cl a wa d o p t e db yt h ew 曲一b a s e dc o u r s ed e v e l o p m e n t , m e t h o d s ,a n dc o u r s e si nt h en e c e s s a r yt e s t s s y s t e m , w e r er e l e a s e d d u et ot h ew r i t e rf o rt h en e w 悟6 - b a s e dc o u r s et e a c h i n gm o d e le x p l o r a t i o n , e x a m i n e s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o ft h eb a s i cl a wt e a c h i n gs e v e r a lt y p i c a lt e a c h i n gm o d e p a p e r st ot h ez h o n g q i a ov o c a t i o n a la n dt e c h n i c a lc o l l e g ei ns h a n g h a ib a s i cl a w i nt h ec o n t e x to ft o p - q u a l i t yc o u r s e sw i t hm u l t i m e d i aa n dn e t w o r kt e c h n o l o g i e s , d e s i g na n d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m e e tt h eb a s i cc o u r s e sr e q u i r e db yt h ew 曲- b a s e dc o u r s e t h ew e b b a s e dc o u r s eo n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t h eb a s i cc o u r s ec u r r i c u l u mt oi m p r o v e 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w i l lh a v ef a r - r e a c h i n gi m p l i c a t i o n s t h ew 曲b a s e dc o u r s et e a mc o l l a b o r a t i o n , o p e n n e s s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a t i o no ft h es e l f t e s to n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w e b - b a s e dc o u r s e o nt h eo t h e rd r i v i n gs c h o o lc o u r s e sh a v e p r o m o t i o nv a l u eo fl a t t i c i n g k e yw o r d s :c o m p u t e ra p p l i c a t i o nf o u n d a t i o n ,w e b - b a s e dc o l l r s e s ,d e s i g n , c o u r s em a i n t e n a n c e ,s e l ft e s t 附件2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 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苤鲞塑整叁堂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期:磁形 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将学位论文 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并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 编以供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越 导师签名: 丑墓:辇日期:牡 目录 第1 章引言 1 1 网络课程简介 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 1 项试用标 准简介v 1 0 版中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形式表现的按一定教学目标、教 学策略组织的教学内容及学习者在网上自主性、探究性、协作性等教学和学习活 动的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 的教学内容;二是网络教学支撑环境u 1 。 网络课程包括用于控制和进行教学活动的程序、教师和学生使用的网络形态 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教学大纲、各种形式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组织网络教学 内容的教学策略、支撑网络课程的教学平台。在网络课程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 教学策略和网络教学平台。其中教学平台的结构和功能集中体现着组织网络教学 内容的教学策略的风格。 网络课程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兼顾社会、学科知识、学习者的发展和需 求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技术特点,来安排处理网络课程的内容、规划网上的教学活 动,以及根据网络传播信息的方式及其对各种教学信息的表达能力,设计网络课 程以及教学内容在该网络课程上的呈现方式、网络课程中的导航图、网络教学活 动中的交互、反馈等。 网络课程开发是指先根据设计出来的脚本,运用f r o n t p a g e 、f l a s h 、 d r e a m w e a v e r 、f i r e w o r k s 等网页制作软件,结合v b n e t 、v b s c r i p t 、j a v a s c r i p t 、 s o l 等语言进行制作,然后进行内部调试,再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测试,并根据反 馈回来的意见修改产品,最后正式发布。它遵循计算机软件工程开发的步骤和程 序。 1 2 研究背景 1 2 1 国外研究现状 世界许多国家都将网络作为进一步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途径,网络大 学作为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国更是风起云涌。 2 0 0 1 年4 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m i t ) 宣布,计划用十年的时间把自己几 乎全部的、在教学实践中使用的、总共2 0 0 0 多门课程的资料制作成网络课件分 批放在国际互联网上,供全世界的人们免费自由下载窿3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m i t 的o c w ( o p e n c o u r s e w a r e 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件) 计划,其欲做网络教育世 界霸主的野心昭然若揭。 2 0 0 3 年9 月3 0 日,麻省理工学院正式向全世界公布了多达5 0 0 门课程的全 部内容。到2 0 0 7 年,麻省理工学院将发布1 8 0 0 门课程。截至2 0 0 7 年,世界各 国的网络课程数量分别为m i to c w 原版课程1 1 5 6f q + 4 3 门、u t a hs t a t eu n i v e r s i t yo c w 课程3 4 门、j o h n sh o p k i n so c w 课程3 1 门、t u f t su n i v e r s i t yo c w 课程2 2 门、越南f e t po c w 课程2 0 0 2 - - 2 0 0 6 、日本6 所大学o c w 课程。 美国可以说是目前远程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有4 4 的高校向全社会提供各 种远程教育。接受远程高等教育的学生约占全日制在校学生的3 2 ,此外,还有 2 1 的高校计划在今后3 年内开展远程教育。美国远程教育开设的学历、学位课 7 目录 程达到4 9 万门,基本覆盖了美国高等学校的所有学科和专业。目前,网络大学 已经增加到3 0 0 多所,并且约有8 0 所大学允许通过网络学习获得学位。 2 0 0 0 年,英国政府教育和就业大臣戴维- 布伦斯特宣布要建新型网上弧电子大 学”,力争在全球教育市场的激烈争夺中抢得先机。至今,英国全国各级学校都 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学校。 澳大利亚目前5 0 以上的大学教室都配备了2 6 台计算机网络系统和 i n t e r a c t 接口,学校网络系统将学生、教师、所有教室、办公室、图书馆与数字 资源中心、网络中心相联,并与家庭相联。 法国已在南部马赛市筹建了一所网络大学,并将以此为基础开展网上远程教 育。如今,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也都在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 育,尤其是网络大学的教育。 虽然西方国家的网络教育发展迅速,部分国家采用了先进的交互技术,减少 网络教学与课掌教学互动上的差异,但许多国家仍然主要采用资源上网、转播等 方式来进行网络教学,而且受到设备分布不均、交互性有待改进、网页质量难以 保证、资源利用率低等因素的制约,而这些也是我国在推进网络教学过程中需要 解决的问题旧。 1 2 2 国内研究现状 为了不落后与世界各国的网络教育,2 0 0 0 年5 月,我国高等教育司下发了 关于实施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的通知( 教高司 2 0 0 0 2 9 号) 。“新世 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是面向2 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的六大工程之一。 文件中明确指出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网络建设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教 学应用是目的。网络课程是网络教学的基本单元,资源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就是网 络课程建设。因此,网络课程的建设是核心中的核心。教育部希望通过先进技术 在网络中的应用,进一步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 2 0 0 4 年2 月2 0 日,在顺利实施面向2 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基础 上,教育部发布了( ( 2 0 0 3 2 0 0 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h 1 。“高等学校教学质 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育部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建设1 5 0 0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 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 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目前网络课程的开发市场处于空前繁荣的时期,各种各样的网络课程争先涌 向市场。国内部分重点大学截至到2 0 0 6 年精品课程的公布情况是:北京大学2 7 6 、清华大学1 0 8 1 、华师大0 4 - 4 ) 62 2 、华政法1 9 、华中科技大学11 4 、复旦7 0 、北师4 6 、首师4 6 、西北政法1 6 、西南大学5 8 、浙师大1 2 、南大3 2 、同 济4 2 4 、浙大5 2 、中山大学1 8 等。 表1 1 国家精品课程的数量 年度总计本科 高职高专网络课程 军队院校( 含武警) 2 0 0 3 2 0 0 82 4 6 71 6 7 56 1 49 9 7 9 2 0 0 9 预计6 5 04 0 02 0 05 01 9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带动起省级精品课程,至2 0 0 8 年总数已经超过了l 万门, 北京、河北、安徽、江苏、湖北、黑龙江等省市先后建立了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与 目录 资源共享专题网站。 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中侨学院) 2 0 0 8 年下发了上海中侨职业 技术学院关于开展精品课程建设的实施办法和关于精品课程经费开支的有关 规定文件,正式启动我院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本人作为课程负责人申报了计 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并于2 0 0 8 年l o 月获准立项。中侨学院计算机 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相应地从2 0 0 9 年1 月开始建设,于2 0 0 9 年6 月初步完成,被评 为首批校级精品课程,并被推荐参加上海市精品课程的评选。 1 2 3 存在的问题 作为网络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课程在实现个性化教育、远程教 育、终身教育与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充分显示了自己的优势。但通过调查发现, 现有的大部分网络课程在设计开发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完全适应学习者的需 求,导致基于网络课程进行教学的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网络课程存在的问题主要 有以下几点: 1 重丰富内容,轻教学设计 目前的网络课程大多过分重视教学内容,课内外的相关知识量大而全,内容 非常丰富,但却不能很好的体现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网络课程不同于网络 资源库,它不仅要提供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网络课程首先的属性是“课程, 它应该包含“课程”的一切特征,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 价等等。网络课程的学习因缺少了老师的现场引导,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因 此每个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都应该细化到每个新的知识点,具备可操作性;必要 的网络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不可缺少的。纵观目前的网络课程,由于大多数课 程开发人员是由学科专家、主讲教师和网络技术人员组成,很少有教育技术专业 人员的参与,所以课程中出现的一些零散的教学策略往往是靠教师以往的面授的 教学经验的积累来完成的,并没有专业的、系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和设计步骤,这 就严重影响了网络课程的设计和使用,更严重的是很多开发者从思想上根本就不 重视教学设计理论。因此,有必要系统科学地对网络教学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 从而真正达到网络教学的预期目标和教学功能。 2 重自主学习,轻团队协作 网络课程在教学组织方面的超媒体性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 但缺乏协作学习环节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的指导和建议。缺乏协作学习的设计就 不能充分发挥网络特有的协作性和交互性,从而无法进行师师间、师生问、生生 间的交互和协作瞄1 。学生在学习某些教学内容时,因为缺少相应的协作学习环境, 这使得他们不能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交互和群体的协商与对话,不能向教师提 出遇到的问题,无法进行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得不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长 此以往,学生会因为不适应这种情感的缺失而对网络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 3 重知识呈现,轻评价反馈 当前的网络课程依托于i n t e r n e t ,教学知识呈现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文字、 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但是作为- - n 完整的网络课程,应该包含泰勒原 理中的四要素,即目标、内容、策略和评价。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是评价方 式的多元化,可是研究发现,网络课程评价与反馈机制单一。许多网络课程缺少 对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评价,对网络课程的评价的使用与说明更是缺乏。对学习者 反馈重视不足,致使学习者对网络课程使用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制约。 9 第2 章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虽然网络教育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自主性,即使是成人能真正做到“高度自 制学习的还是少数,所以还是要适度地进行“督学”,通过记录登录次数、翻 看答案的次数、交作业、提问的情况、讨论参与度等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 要的督促。没有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方面的设计 大部分网络课程没有太重视。 4 重页面美化,轻导航设计 目前国内的网络课程资源丰富多彩,页面请专业人士精心制作,美轮美奂, 但是却忽视了导航系统功能的设计。资源的超链接组织形式没有教师的及时指 引,会使得学生在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的时候迷航。因此网络课程中简洁明了、方 便易用的导航系统就显得非常重要,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加上一些迷航提醒。 5 重传统理论,轻模式突破 受传统教育理论、教学思维的限制,目前国内的网络课程所提出的各种设计 思想基本上以演绎教材的知识点为出发点,停留在多媒体信息展示层次。网络教 学的模式只是传统教学模式或广播电视教学模式的电子翻版。相对于传统的教学 模式,网络教学模式没有本质的突破,未能从网络教学的特点出发,研究并解释 网络教学应有的丰富内涵。很多网络教学只是传统课堂教育在网络上的简单延 伸。网络课程架构形式封闭。8 0 左右的网络课程的架构建设中,仍存在着文字 教材搬家的现象,只是将书本上的内容搬迁到了网页上,把教室里的课堂搬到网 络上,相当一部分网络教学内容的讲解与呈现仍以大量的文字阅读为主。缺乏研 究性学习的环节,学生在授课中的被动接受的地位基本没有改变。 6 重理论学习,轻操作训练 国内网络课程普遍只重视知识学习,轻视操作能力训练。以计算机应用基础 这门课程为例,由于该课程中有许多内容,不仅要求学习者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 识记,更要求学习者对1 0 余个软件进行动手操作实践。但是在我们的网络课程 中却很少提供这种模拟实验环境。 还有许多网络课程都是请公司开发,一般是课程负责人或课程组写出脚本, 再请公司的专业人员制作,导致开发周期较长,成本较高;网络课程一旦做好, 内容也就固定了,不利于维护、更新,灵活性较差;教师、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建 设更是成为一纸空谈。 7 重知识呈现,智能化欠缺 目前的各网络课程知识呈现都丰富、充实,但具有人工智能化的网络课程几 乎没有。 人工智能网络课程由于具有“教学决策”模块( 相当于推理机) 、“学生模 型模块( 用于记录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 和“自然语言接口,因而具 有能与人类优秀教师相媲美的下述功能: ( 1 )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特点和当前知识水平。 ( 2 ) 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可对学 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 3 ) 允许学生用自然语言与“计算机导师胗进行人机对话。( 由于机器理解 自然语言问题尚未解决,目前绝大多数智能教学系统还难以做到这点) 网络课程的智能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 1 ) 智能化管理学习的整体状况 ( 2 ) 网上智能答疑系统 ( 3 ) 题库的智能化 1 0 第2 章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 4 ) 对学生学习问题的自动诊断 目前国内的网络课程对应用人工智能进行辅助教学和教学管理做了积极的 尝试,但总体水平仍还有待提高。 1 3 研究内容 针对以上网络课程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的主要工作是结合目前高职院校计 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以及课时不断缩水、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水 平两级分化严重的情况,以校园网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设施,采用相应的教 育学、心理学理论作为指导,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实现技术 进行研究,完成系统需求与总体设计,进行教学设计,分析各个模块的主要功能, 实现课程学习、辅导答疑、作业习题、自我测试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有机集成,对 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建议。 本人作为课程负责人,主要尝试进行一些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1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笔者从总体规划、架构设计、 团队协作管理、内容呈现设计、师生共建管理、调试修改、各模块更新管理等各 环节进行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2 作为一线教师,笔者在深入了解教学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计算机 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总体规划与设计,研究相关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出 其对网络课程的开发指导作用,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系统需求分 析与总体结构设计。 3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特点,本人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分析相 关知识的表现形式,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拟开展的网络教学手段和方法, 组织撰写教学大纲、实验实训大纲等相关教学文件,制作大部分多媒体网络课件, 与课程组的教师一起,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作业 习题、自测题库等的资源建设。 4 本人认真分析网络课程的页面组织与表现形式要求,进行网络课程内容 的信息导航设计,实现网络课程功能模块的设计,主要包括课程维护、用户管理、 作业习题、自我测试等模块。 5 在技术外援的支持下,分析、确定具体的实现技术。协助完成了对系统 服务器的配置,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发布以及维护等工作,探讨了应用计算机 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几种典型教学模式。 1 4 研究意义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计算 机公共基础课。随着面向2 1 世纪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和计算机课程体系改革的 深入开展,尤其是对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求的不断提高,在如何确保教学质量,适 应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满足教学需求的前提下,采用网络化手段教学是教学 改革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自身的教学特点,研制 适应现代网络化教学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势在必行。 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要求不仅能达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交互式 教学效果,不仅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且学生课后可以反复观看教学的主 要内容,察看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以及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浏览观看教学内容, 复习和巩固有关的薄弱环节,按要求提交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计 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教学网站的资源,如相关的视频、图片、典型案例等, 第2 章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实现在线答疑。这样,不但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还可以丰富教学方式,提高教 学效果。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还可以为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辅导,深化 课堂教学内容。能够进行实时或非实时的辅导答疑,学生可以进行自我测试,了 解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和共享教学资源,有效地实施 个性化教育,更多的实现教与学之间的沟通交流,把传统的教学变成一个充满交 互与交流的虚拟学习社区。同时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中开辟的讨论区供 教师和学生探讨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方式,丰富教 学手段。 完善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教学内容和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意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通过该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不仅可以丰富其教学手段,提高教 学质量和效率,而且已经带动学院和系里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 1 5 论文结构 论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概念,分析比 较了该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研究的意义, 并说明了课题的主要工作; 第二部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阐述了教 学系统设计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 和影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各理论对网络课程开发的指导作用,论述了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第三部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系统分析与总体设计,在系统分 析阶段,进行了网络课程的通用设计分析、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特色 设计分析与系统需求分析,进行了基本构架设计、系统模型设计与系统结构设计, 并进行了网络课程的教学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四部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主要介绍了 课程维护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数据管理模块、作业系统模块和测评系统模块等 的设计; 第五部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开发,阐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 网络课程的开发过程、开发模式和开发技术,简介了数据库和a s p n e t 语言、i i s 集成技术、a c c e s s 数据库和s q l 数据库查询语言; 第六部分为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网站的测试和发布,介绍了网站测 试所采用的方法,系统的安装以及所做的维护工作; 第七部分为应用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几种教学模式对讨论,主要 讨论了个别辅导模式、讨论学习模式、研究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和内容生成 型学习模式等。 第八部分为结束语,对论文内容进行了回顾,指出了本研究的创新性,分析 了存在的不足,指明了本研究的后继任务。 1 2 第2 章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第2 章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学习理论就是关于学习的本质、学习过程的理论,它是人们进行有效的教学 活动和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同样它也是网络课程设计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2 1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2 1 1 教学系统设计理论 教学系统设计( 也称教学设计) 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 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 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 教学设计是2 0 世纪6 0 年代系统论在教育中应用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 门新兴的实践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它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综合多种理论自成体 系,主要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学与教的系统,以 优化教学、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在教育技术的5 个研究范畴中,教学设计被认为 是教育技术对整个教育科学领域有最大理论贡献的一个范畴,突出表现在它构建 了上百种适用于不同层次和应用于不同领域的便于操作的、程序化的教学设计过 程模式,开发了诸多精细严密的分析方法和决策技术,如学习内容和任务分析方 法,教学方法和媒体选择的决策技术,并逐步形成一整套突出循序渐进、合理有 序、精细严密地运用系统方法进行分析、决策和评价的理论体系,并作为知识形 态的要素的核心成分在教育技术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2 1 。2 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指导网络课程开发 根据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网络课程的设计需要满足一些基本的要求: 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自觉性。 网络课程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 下载快等特点。 网络课程设计应该具备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 网络课程文字说明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指 示点要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类相链接。 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声音、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但要 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动画。 同时,网络课程的设计既要考虑到教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层次,还要考 虑到网络的特性,其设计原则为体现学习的个性化、加强协商学习的功能、重视 评价反馈的设计、提高软件结构的开放性。因此,可以将网络课程分为教学设计 和系统设计两部分来完成。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和系统设计是不分 先后顺序的,某些过程是交叉进行的,某些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所有的设计活动 都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考虑设计。 2 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 2 1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从探讨完整的人出发,主张学生认知能力,情感体验,态 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1 3 第2 章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能力;当学习符合学生自身的目的时才会有意义;当学 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习者整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 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注重学习者自我潜能的发展和完善。 2 2 3 运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网络课程开发 为了培养“完整的人 ,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变化和学 习,培养他们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能力。 1 网络课程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个人意义的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为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 创造了条件。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十分重视学生个人的意义学习。这里 所说的意义学习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价值观发生重大改变的学 习,它关注学习内容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它又包括四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学习 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即人的情感与认知全部投入学习活动。这是进行有意义学 习的前提。第二,学习是自我发起的。这充分展示了个体在学习中的地位。第三, 学习是渗透性的。这意味着学习能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乃至个性都发生变化。 第四,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这说明学生自己对有意义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意维持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 2 网络课程要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 与传统教学相比,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师应把大量的时间放在学生提供 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因为当学生觉察到某些学习资源与他自己目的有关 时,意义学习便可以发生;当某些学习资源有悖于学生自己的看法时,学生学习 往往受到抵制。 因此,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 应具备使用信息系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这为 教师方便的利用网上各种学习资源提供了可能。其次,教师应主动向学生介绍自 己拥有的知识、经验、特定的技能和能力,以便学生及时求得帮助。第三,建立 虚拟学习社区,从网上推选一些学习、生活经验丰富的人,让他们来解答学生关 心的一些问题。 3 网络课程要追求学习过程的开放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帮助下的自我激发、自我促 进、自我评价的过程。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形成了学习方法, 而且培养了健全的人格。因此,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过程是自由开放的, 是依靠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来选择学习路径的。 在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时,必须考虑到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必 须开放所有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能顺应当代学习生活的变化,最终得以自我实现。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要采取开放的态度。教师应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把他人的评价放在次要地位。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 性。 4 主张协作学习 协作学习不仅包括学生之间的协作,也包括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并 且它不仅仅是学习信息的交流与合作,还能促进自我概念的发展和集体主义观念 的形成。 要实现协作学习,在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情况: 第一,采取同伴教学与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协作学习。同伴教学是促进学生 1 4 第2 章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之问协作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线答疑可以安排部分学生承担,在对别人指 导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理解会加深。分组学习也是协作学习的一种有效 方式。在他们进行学习时,在线论坛可以划分多个群或组,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 小组,也可以自由地进出。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来与志趣相投 的伙伴进行合作学习。 第二,为了使学生在自由学习氛围内保证学习的效果并对学习承担责任,我 们可以采取师生合作方式使用合约。即教师在每门课程的开始几节课里与学 生制定学习合约,如决定合约的期限,学生收集资料和信息,教师在学生的学习 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反馈帮助等。这种合作学习方式能促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 负责,进一步促进其意义学习。 第三,在进行协作学习时,协作双方比如课程组的教师之间应做到资源共享、 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理解。即使在面对困难时,双方也应携手并进,共度 难关。 5 加强师生情感互动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追求认知与情感结合,极力突出情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 用,以便能形成一种以认知与情感之间的协调活动为主线、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 的基本动力的教学模式。如果我们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注意以一种真诚的互相 认同的态度去传送情感,这将较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展 示,从而促进学生的意义学习。 2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 3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 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 导者。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应该是他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 而不是灌输的。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 1 ) 学习是学生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不仅包括结构性的知 识,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 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先前的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 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学生在形成自己对知识的内部表述时,不断对其进行 修改和完善,以形成新的表述,故此这一内部表述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学生在对 知识单元进行学习时,实际上是形成了一个个的知识体。每一个知识体就是一个 小的结构,一个新的知识单元的学习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之上的。每 一个知识结构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即知识单元和链。链就是一个开放的等待完善 的连接体,它保证了新的知识单元的追加。只有当学生真正掌握了所学的内容之 后才能形成可靠的知识结构。也只有可靠的知识结构才是追加新知识单元的基 础。当然,这些知识结构并不一定是线性的,随着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的变化, 它应当朝着多分支的方向拓展。也就是说,同时可以有着许多的链在等待新知识 单元的追加。 ( 2 ) 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 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但是通过学生的合作可以使理解更加丰富和 第2 章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全面。 ( 3 ) 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 学习发生的最佳境态( c o n t e x t ) 不应是简单抽象的,相反,只有在真实世 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 识,而且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 3 2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网络课程的开发 1 、学习内容的设计 在设计时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炼出来,并 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2 、学习情景设计 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 丰富性。这就要求网络课程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这种虚拟情景,帮助学生实现知识 的意义建构。 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 创设灵活的交互活动环境。 网络课程的控制要采用学习者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3 、教学资源设计 必须考虑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从 而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要注意学习资源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针对性:所建立的资源库或推荐的网站要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能 收集或提供相关题库、相关文章的资源库或网站。 启发性: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时兼备启发性的学习资源。 4 、评价体系设计 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适当增加提示信息,培养学生自我建构能力。 2 4 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 2 4 1 奥苏贝尔教学理论 学习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认知过程,而且涉及情感的调动和培养。“意义学 习”、“先行组织者”策略和动机观是奥苏贝尔教学理论的三个重要内容,它们 对于指导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 2 4 2 运用奥苏贝尔教学理论指导网络课程的开发 1 学习动机的激发 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强调动机是影响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动机包括 内部动机( 认知驱力) 和外部动机( 自我一增强驱力、附属驱力) 。在网络课程 的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2 内部动机的激发 只有当学生的学习来源于自身的求知需要,学习才会持久。也就是说,当学 生的内部动机受到激发,那么学习才会得以长久保持。在网络课程中,首先要了 解学习者的需要,然后根据需要、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创设各种类型的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心理倾向,促使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学习。通过 1 6 第2 章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理论基础与设计原则 任务驱动的策略,即设计与学习者的实际需要紧密联系的学习任务,促使学习者 在任务中学习,满足自身的现实需要。 3 外部动机的激发 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外部学习动机( 特别是自我一增强驱力) 对学生的学业 成绩有影响。在网络课程中,必须对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供及时的反馈与评价。 这些反馈与评价不是简单的几句“好 或“不好,而是必须根据学习者自身的 学习状况给予相应的肯定或鼓励,形成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 4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的结合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罩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和“发 现学习 都是实现意义学习的途径。奥苏贝尔反复强调“接受学习”不一定都是 被动、消极、机械的;“发现学习”也不一定都是主动、积极、有意义的。其关 键在于新的学习内容是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里已有的概念有关,如果有,则意义 学习便发生。 因此,在网络课程中,要注意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结合起来。根据课程的 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性质,分别选择适合于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内容,并采 取不同的组织策略进行呈现。例如,一些概念和术语等的陈述性知识适合于以接 受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而一些原理和问题解决等的程序性知识则适合于以发现 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前者以单纯的文本或结合多媒体方式进行呈现即可,后者 则要创设具体真实的情境,提供丰富的资源和认知工具,为学习者的发现学习创 造有利的空间。 5 “先行组织者”策略的设计 奥苏贝尔认为学校的学习过于注重零散知识的掌握和记忆,导致学生无法真 正理解知识之间的组织和关系,难以产生意义学习。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提倡尽 可能先传授学科中具有最大包摄性、概括性和最有说服力的概念和原理,以便学 生能对后续的学习内容加以组织和综合。 在网络课程中,根据课程学习内容的组织清晰与否,在单元内容的教学之前, 利用声音、文本、图像等多媒体形式为学习者提供关于新知识的概要,它包含了 与已学知识的联系。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过去的知识,同时也帮助学生将新的知识 重新组织到自身认知结构已有的概念体系中。 2 5 影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在网络课程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图形、动画、影视片段等多种信息来帮助我 们呈现教学内容、提供辅助信息,以提高网络课程的形象性和生动效果。影视心 理学理论为我们在网络课程教学设计中合理使用影视媒体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指 导。 2 5 1 影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影视心理学对于静止、动态的图片或影像所带来的心理活动、场景创设的心 理效应及影视空间等进行了研究。 活动画面( m o v i n gp i c t u r e ) 是“活动的、感人的形象经验 ,它的成败与 否首先是基于视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