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教育公平理论视野下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研究.pdf_第1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教育公平理论视野下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研究.pdf_第2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教育公平理论视野下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研究.pdf_第3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教育公平理论视野下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研究.pdf_第4页
(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论文)教育公平理论视野下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b s t r a c t r e f o r m i n g 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f e e sr e d u c e st h ef i n a n c i a lb u r d e n , i m p r o v e s u n i v e r s i t i e s q u a l i t y , a n dt h eu n i v e r s i t i e sh a v em o r cf r e e d o mt om a k eg o o do f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h o w e v e r , a l o n gw i t ht h ef e es y s t e mr e f o r m e d i n d e p t hd e v e l o p m e n t ,r i s i n gt u i t i o na n d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h a v eb e e ne x p a n d i n g ,t h e n e e d ys t u d e n t sa r ei n c r e a s i n g t oe n s u r et h e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e q u i t y ,a n dp r o m o t e e q u a l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i ne d u c a t i o n t oa d d r e s sn e e d ys t u d e n t s a c c e s st oh i 曲e l e d u c t i o n , o u rc o u n t r yt a k e ss o m em e a s u r e st os o l v et h ep r o b l e m p r e s e n t l yw ef o r mo f s c h o l a r s h i p s ,s t u d e n t ,l o a n s ,w o r k s t u d y ,s p e c i a l d i f f i c u l t i e si n g r a n t s ,t u i t i o n r e m i s s i o n ,t h eg r e e nc h a n n e la n dh a v eaw i d er a n g eo fc o l l e g ef i n a n c i a la i ds y s t e mf o r n e e d ys t u d e n t s h o w e v e r , t h e r ea r es t i nm a n yp r o b l e m sa n ds h o r t c o m i n g s ,s u c ha s : n e e d ys t u d e n t sv a g u e l yd e f i n e d :t h es o c i e t yc o m p e n s a t i o nf o rt h el a c ko ff u n d i n gf o r n e e d ys t u d e n t si nt h ec o n c e p ta n df u n d i n gi sw e a k ;s u b s i d ys y s t e mi si m p e r f e c t ,1 t1 s d i f f i 【c u l tt oa c h i e v ep u r p o s e :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m a t e r i a lt h a ns p i r i ta n ds oo n m e t h e rt oi m p r o v ear e a s o n a b l es y s t e mh a sr e s t r i c t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n db e c o m ee d u c a t i o n a le q u i t yb o t t l e n e c k t h e r e f o r e ,i ti sn e c e s s a r yt o e s t a b l i s ham o r ep e r f e c t ,s t r o n g ,s t a b l ea n de f f e c t i v ef i n a n c i a la s s i s t a n c es y s t e m n e e d ys t u d e n tf i n a n c i a la s s i s t a n c ei s al o n ga n dc o m p l e xs y s t e m se n g l n e e n n g ,t o e n a b l en e e d ys t u d e n t st oa c c o m p l i s ho fu n i v e r s i t ys t u d i e s s ot h a tn e e d ys t u d e n t sc a n h a v eap o s i t i v e o p t i m i s t i ca n dp o s i t i v em e n t a lo u t l o o kt of a c et h ed i 硒c u r i e s ,a n d e s t a b l i s hap r o p e rl i f ec o n c e p t sa n dv a l u e s ,o u rc o u n t r ys h o u l d f u r t h e ri m p r o v e a s s i s t a n c e g o v e m m e n t ,c o m m u n i t y , c o l l e g e s ,p o o rs t u d e n t sa n dt h e i rp a r e n t sw h o p a r t i c i p a t e i n t o g e t h e r w i l l c o m b i n i n gh e l p i n g w i t h e d u c a t i n g t oa c h i e v e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w o r d s :e d u c a t i o ne q u i t y ;n e e d ys t u d e n t s ;s u b s i d i z i n gs y s t e m 目录 引言l 1 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1 1 1 1 论文选题的背景1 1 1 2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2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2 1 2 1 国内研究现状2 1 2 2 国外的研究现状4 1 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5 1 3 1 研究思路5 1 3 2 研究方法5 1 4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5 第1 章理论基础6 1 1 理论依据6 1 2 理论意义l z 第2 章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历史演变1 4 2 1 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1 4 2 1 1 高校贫困生的界定1 4 2 1 2 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其产生原因1 4 2 2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演变1 5 2 2 1 资助制度的演变过程1 5 2 2 2 资助制度的演变原因及其阶段特征1 6 第3 章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1 9 3 1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1 9 3 2 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存在的问题2 2 3 2 1 高校贫困生界定模糊2 2 3 2 2 社会欠缺对贫困生进行补偿资助的理念,资助力量薄弱2 3 3 2 3 资助内容不完善,很难达到助学的目的2 4 3 2 4 重物质扶贫轻精神扶贫2 6 第4 章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对策研究2 7 4 1 教育公平理论视野下完善高校资助制度的原则与要求2 7 4 1 1 坚持资助起点的公平性2 7 4 1 2 坚持资助过程的公平性2 8 4 1 3 坚持资助结果的公平性2 8 4 2 完善高校资助制度,促进教育公平2 8 4 2 1 确立政府在资助高校贫困生工作中的主体地位2 9 4 2 2 宣传助学理念,建立良性的社会资助网络3 0 4 2 3 完善多元化的资助内容3 0 4 2 4 高校是确保贫困生资助体系的j l i 页n 实施的桥梁3 2 4 2 5 以人为本,实现贫困生的全面发展3 2 结论3 4 参考文献3 5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3 7 致谢3 8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知识产权权属声明3 9 1 。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引言 1 1 1 论文选题的背景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贫困大学生作为弱势群 体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众所周知,自1 9 9 7 年中国开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其中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实施,结束了我国自建国以来免费上大学的历史。伴随 着高校收费制度的继续深入实行,高校经济困难的学生比例日益增加,根据教育 部财务司1 9 9 9 年的调查统计,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 达到1 5 - 3 0 ,其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占在校学生总数的8 一1 5 。2 0 0 2 年,中 国教育报报道:高校贫困生已达3 0 0 万,各高校的平均比例估计已达2 5 。2 0 0 4 年, 教育部下设的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调查测算,全国高校在校生中,2 0 为贫困 生,其中8 为特困生。至! u 2 0 0 5 年底,在全国公办全同制普通高校的1 3 8 7 万在校生 中,贫困家庭学生约占2 0 ,人数在2 7 0 万人左右;经济特别困难学生占5 到1 0 ,人数在7 0 万到1 4 0 万之间。伴随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贫困生的比例会继续 加大。 如何在现有的办学资源和条件下解决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困难,促使他们顺利 完成学业,保证教育机会的公平以及社会的稳定进步,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 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明确指出:“决不让 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并且采取了积极促使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顺利入学,上得起大学,帮助他们 完成学业。2 0 0 7 年3 月5 同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 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宣布: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 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同时,2 0 0 7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 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 国 发( 2 0 0 7 ) 1 3 号) 及其配套办法颁布实施后,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 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勤工助 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并存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这是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是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有 效手段。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前提和和基础。 在大力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教育公平问题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高等教 育领域具体体现在如何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做到资助起点的公平、资助过 程公平和资助结果公平,使家庭困难的学生上的起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成为 l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社会的有用人才。反之,若无视高校贫困生问题,将会不利于贫困生自身的发展, 甚至会引发他们自暴自弃,产生对社会的抵触心理,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所以, 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帮助贫困生度过难关,对于家庭、学校和建设和谐社 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1 2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高校资助工作。资助体系是国 家、社会和高等院校基于保证高等教育的平等公开和社会的稳定进步,培养各类 有用人才等目的而建立起来的套助学体系,其资助对象是已取得高校学籍但又 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维持正常学习生活的在校大学生。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 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解决好贫困大学生问题,保证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有 效途径,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更关系到全社会的发展与 稳定。因此,对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研究,将有助于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和健康成长,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和制度,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更 加持续、和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对如何资助贫困大学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 理论工作者为解决大学生资助问题作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为实施资助工作提供了 较为完备的理论基础,如教育公平理论,使得资助工作有章可循,稳步推进。但 全方位审视贫困生问题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资助制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公 之处。如贫困生界定模糊、缺乏资助理念等。这些不公平的存在,一方面使现行 资助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困难重重,举步维艰。另一方面也很难真正达到资助工作 所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现行资助制度中存在的上述 的这些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确保教育公平,为完善资助体系和更好的解决高 校贫困生问题做出一点点努力!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从教育公平视野下,在理论和实践上突破现行资助制 度所面临的困境,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确保教育公平,对于探索具有中国特色 的贫困大学生资助理论与方法,丰富和发展贫困大学生资助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 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同时,对于切实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完成和健康 成长问题,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和制度,实现教育公平,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更加持续、和谐的发展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2 1 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贫困生问题的出现,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和不少专家学 者借鉴国外专家对大学生资助的理论,对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问题进行了进一步 2 1 引言 的研究,发表了一些有份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研究主要涉 及以下几个领域: 一是从国际比较层面研究 最具有代表性的从国际的角度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是张民选教授。他所著 理想与抉择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 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版) ,从 探究各国大学生的资助政策以及产生原因、政策内容、实施条件、实施结果出发, 并在此基础上判断各国、各个时代在资助政策方面的共性和差异。另外,还有 很多学者也都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对学生资助进行研究。如河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高建民博士作了“美国近年联邦教育资助述评 ( 比较教育研究2 0 0 3 年第8 期) ,介绍了美国近年来联邦对教育的资助情况,对联邦教育资助的规模、来源、 流向、部门、项目和接受者及发展态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 了联邦教育资助的主要特点及启示。阳1 江苏省职教科研中心詹鑫作了“英国高校 改革:学生资助与教育参与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2 0 0 4 年第4 期) ,从学生 资助方式的改革和高等教育参与面的扩大两方面介绍了英国高等教育的最新动 向和措施。b 这些国际比较研究将国外发达国家在学生资助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 法介绍到国内,对完善我国学生资助制度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是从贫困生资助政策研究 存政策方面比较有成就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吴庆,他在所著的公平 诉求与贫困治理一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群体现状与社会救助政策( 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5 1 0 ) 中,以个案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作了中国城市贫 困大学生群体现状、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社会救助政策、中国城市贫困大学生社 会救助政策评价及对策等方面的研究。1 另外,浙江大学学生工作部许翩作了“当 代大学生经济资助政策改革面临的问题”研究( 教育发展研究) ,2 0 0 4 年第 5 期) ,指出在经济资助中存在资助力度参差不齐、资助覆盖面窄等问题。嵋1 三是集中于国家助学贷款研究 有很多学者专门从国家助学贷款的角度进行研究,如天津社会科学院陈柳钦 等作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困境和完善措施”研究( 湖北社会科学,2 0 0 6 年 第1 期) ,对国家助学贷款发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从国家助学贷款 的参与主体角度出发提出改进建议。怕1 叶思红等作了“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理想 选择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2 0 0 5 年第3 期,指出了我国助学贷款制度存在 ”1 张民选理想与抉择一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 m 人民教育j l j 版社,1 9 9 7 拉1 高建民美国近年联邦教育资助述评比较教育研究 j ,2 0 0 3 ( 8 ) h 1 詹鑫英国高校改革:学生资助与教育参与比较教育研究 j ,2 0 0 4 ( 4 ) 1 吴庆公平诉求j j 贫困治理一中国城市贫困人学生群体现状与社会救助政策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 0 0 5 ( 1 0 ) 晦1 许翩当代大学生经济资助政策改革面临的问题 j 教育发展研究,2 0 0 4 ( 5 ) 1 陈柳钦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困境和完善措 j 施湖北社会科学,2 0 0 6 ( 1 ) 3 青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弊端,并通过借鉴世界各国成败的经验,为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助学贷款制度 提供了参考 四是从贫困生自身方面出发研究 主要集中于贫困生的心理、教育以及从把贫困生本身作为一个问题等方面研 究比较多。如李从松写得“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对策 研究( 高等工 程教育研究,2 0 0 2 年第2 期) 。乜3 我国学者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比较多,有 利于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发展,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去规范1 1 2 2 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研究开始较早,主要集中在大学生资助的理论研究 和政策研究方面。 1 在大学生资助问题的理论研究方面,主要有人力资本理论、公平理论和教 育成本分担理论。如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在其人力资本投资一教育和 研究的作用一书中,“对教育的投资是向未来的报酬投资”的观点在2 0 世纪7 0 年代被经济学家广泛接受。美国教育经济专家约翰斯通( d b j h o n s t o n e ) 教授在 1 9 8 6 年出版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英国、联邦德国、法国和美国的学生财政资 助中较系统地论述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成本分担理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 应该由多方负担,包括政府( 纳税人) 、学生、家长、高校和捐赠人等,他们可以 用过去的收入、现在的收入和未来的收入来分担成本。学生贷款为学生用他们未 来的收入承担现在接受的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同时,还专门论述了学生贷款的 意义。【3 】 2 在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方面 美国从2 0 世纪5 0 年代起就有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和弗罩德曼 在内的大批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高等教育家长期参与资助问题研究,出版专门 刊物大学生财政资助,还在国会设立了大学生资助政策关注和咨询小组。 英国研究学生贷款的专家伍德霍尔( w o o d h a l l ,m ) 在总结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经验 教训后,提出学生贷款有效管理的条件是:管理结构、法律保障、选择资助目标 的有效机制、有效的贷款回收机制。h 1 从国外的研究成果看,国外相关研究比较 深入和富有成效,但是由于基本国情与制度背景的较大差异,并不完全适用于我 国实际情况,因此,应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进行深入研究。 叶思红我国高校助学贷款的理想选择 j 现代教育科学,2 0 0 5 ( 3 ) 乜1 李从松大学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表现与对策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0 2 ( 2 ) 1 “j o h n s t o n e ,b ( 19 8 6 ) s h a r i n gt h ec o s t so f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s t u d e n tf i n a n c i a la s s i s t a n c ei nt h eu n i t e dk i n g d o m , t h ef e d e r a lr e p u b l i co fg e r m a n y , f r a n c e , s w e d e n ,a n dt h eu n t i e ds t a t e s ,n e w y o r k :c o l l e g eb o a r d ”w o o dh a l ld a r r e l lrl e w i s ( 1 9 9 9 ) e q u i t ye f f e c t so f 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i nd e v e l o p i n gc o u n t r i e s :a c c e s s ,c h o i c e a n dp e r s i s t e n c e 4 j 引言 1 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 3 1 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问题现状以及现行贫困生资助体系中存在 的不公平研究,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中产生这些不公的原 因,从理论上阐述了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教育公平理论视 角下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原则与要求以及完善和优化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对策 与建议,并就加快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运行的保障机制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的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主要阐述了论文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 状以及论文研究的内容、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了教育公平理论及其意义。 第三部分: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历史演变。对贫困生的概念进行了界 定,介绍我国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对资助制度的演变过程、演变原 因以及阶段特征作了分析。 第三部分:我国高校资助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介绍了目前资助 制度的内容及各自所发挥的作用和资助效果,分析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中存 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完善我国高校资助制度的对策研究。提出了完善高校资助制度的 应坚持的原则和具体措施。 1 3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1 3 2 1 文献阅读法:通过广泛阅读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的有关政策、文件、 讲话、会议、指示,以及相关学术文献,深入理解有关精神和理念的内涵,吸取 有益经验,以利于深入研究。 1 3 2 2 逻辑分析法: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演绎、归纳、分析而得出符合实际 的新结论 1 4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1 4 1 本文的创新之处:对高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研究大多是从泛泛的角度 进行研究,研究视角不够开阔,重复研究多,理论基础薄弱,本论文通过对教育 公平理论的全面分析,提出资助起点、资助过程和资助结果的公平应成为完善高 校贫困生资助制度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 4 2 本文存在的不足:由于本人知识结构不足,研究能力有待于进步提 高,所以文章分析的深度以及概括力不够。 【一ipr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理论基础 自古以来人类在教育领域的理念就是追求教育公平,如孔子“有教无类的 教育主张,体现了古代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柏拉图被认为最早提出实施初等义 务教育,亚罩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民的教育权利。当代伴随高等 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发展,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的 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不代表我国教育公平已经实现。我 国贫困生问题的日益凸显体现着教育公平的缺失,不公平的现象依然存在,局部 还在扩大。“高等教育是全民教育的灵魂,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 公平 。因此,完善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就要从分析、研究公平与教育 公平理论入手,只有站在教育公平的高度,才能从广阔的视野中分析、有效的解 决高校贫困生这一难题。 1 1 理论依据 1 1 1 公平的涵义 当我们谈及“教育公平时,首先需要区分“公平 、“平等 和“公正 这几个不同概念,以避免将公平和公正、公正和平等混为一谈。“公平” ( f a i r n e s s e q u i t y ) 的概念与“公f 眵“正义 ( j u s t i c e ) 的概念较为接近, 是近义词,而与“平等”或“均等”却并不完全对等,有时平等完全体现着公平, 有时又表现出冲突与差别。教育公平思想背后的价值观是很清楚的,既有平等的 一般概念,又要体现公道和正义。从概念看,公平作为一种价值范畴,反应了人 们从某种特定的标准出发,在主观上“对应”和“实得是否相符的一种评价及 体验。区别公平与均等的不同含义是很重要的,“均等 重视数量、程度、品 质上的一致,然而“均等 的分配并不一定是公平的,同样,“公平”也不一定 是均等的。公平作为一个含有价值判断的“规范性概念”,比平等、均等更抽象, 更具道德意味、伦理性和历史性。同样,“公平 是一个相对的、因人而异的, 随着历史环境变化而变化的观念。其中著名的哈佛大学哲学大师罗尔斯( j o h n r a w l s ) 提出关于公平的著名的三条原则:( 1 ) 每个个人有获得最广泛的、与他人 相同的自由;( 2 ) 人获得的不均等待遇、其所获得的地位、职位、利益应该对所 有人开放;( 3 ) 如起始状况( 收入和财富分配) 不同,处于不利地位者的利益应 用“补偿利益 的办法来保证。他言明了两种性质的公平:一为“均等性 的公 平,即平等地对待相同者,是一种水平性的、横向的、平均性的公平:另一种为 “非均等性”的公平,是垂直性的、纵向的、不均等的公平,即不均等地对待不 同者,如多劳多得、贡献大者先富等。同时,他指出了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 “1 温家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五届全民教育高层会议,2 0 0 5 年儿月2 8 日,北京 6 一j,一i 1 i,j 第1 章理论基础 是在不公平的社会现实中,为处境不利者提供机会或利益补偿。 1 1 2 教育公平理论 1 1 2 1 教育公平的涵义 明确教育公平的内涵和性质,对于推进教育公平的政策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公平的含义众说纷纭,存在问题颇多,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认为平等就是 公平,用“平等”概念取代“公平 概念。平等是两个个体之间的对等、等同关 系。教育平等指公民受教育权利的相同性、一致性,受教育机会的相同性、一致 性,更多的是关涉事实、形式上的判断,教育平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指人们不 受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和民族、种族、信仰及性别差异的限制,在法律上享有 同等受教育的权利。而公平是对利益关系调整和资源配置合理性的价值判断。教 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可见, 公平的本质是合理性。 1 1 2 2 教育公平的特点 在分析了公平和教育公平相关概念之后,我们有必要对教育公平的特点做简 单的归纳。 教育公平主观性即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人 们的一种主观判断。当人们对客观存在的教育公平事实与主观的心理期望相一致 时,就会产生公平感:不相一致时,则会产生不公平感。是否公平因人而异,但 其反映的内容,却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因此从其反映的对象 说,教育分平也具有客观性。心1 教育公平的相对性的含义是教育公平是相对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基础上的,有 目的,有规律的,脱离了这一特定的评价标准,教育公平也就无从谈起,正如亚 里斯多德所说的“平等地对待平等的,不平等地对待不平等的”。 教育公平的历史性是指教育公平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而存在的,随着历史条 件的改变而改变的。马克思曾经说过:“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是公 平的。1 7 8 9 年资产者的公平则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因为据说它不公平。所以,关 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是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教育公平是人 类奋斗的理想与目标,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也会随着人类理想的追求而 提高。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教育公平的理想也会不断地趋于完善。h 1 1 1 2 3 教育公平的内容 在教育领域,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教 育权利平等的理念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平等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在超越了份 c 一1 张民选著理想与抉择:大学生资助政策的国际比较,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7 年 李润洲试论教育公i f 的基本特征 j 教育评论,2 0 0 2 ,( 5 ) 3 1 朱静对教育公j f 的几点认识 j 一卜海教育科研1 9 9 9 ( 1 2 )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思格斯选集( 第三卷) 阅 m 北京:人民出版,1 9 9 5 :2 1 2 7 青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制、等级制等将教育视为少数人特权的历史阶段之后,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作为 基本人权,成为现代教育的基础价值之一。1 9 世纪初,美国教育家贺拉斯曼 ( h o r a c em a n n ) 认为,教育不平等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在民主国家中,不能 使人民享有这种民权是政府的失职。他充分肯定了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力,视受 教育权是人的“天赋民权”,不分男女、不分民族、不分教派、不分贫富,公民 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在6 0 年代以来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平 等成为“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问题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 。馏1 享受教 育平等权利可以帮助弱势者摆脱他出身的那个群体的局限,能够显著地改善人的 生存状态,减少社会性的不公平。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均 等”。由于事实上存在的个体才能、禀赋的差异、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不平等, 对教育公平的关注集中在给所有人公平的发展和竞争的机会。由于传统的教育制 度有利于享有特权的社会阶层,因而,教育机会均等作为现代教育基本理念,具 有鲜明的价值指向,主要是改变处于不利地位的社会阶层的教育状况:“机会均 等的原则意味着任何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或文化方面的低下状况,都应尽可 能从教育制度本身得到补偿”。d 1 托儿斯顿胡森( t o r s t e nh u s e n ) 是瑞典著 名的教育学家,他对教育机会均等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平等不仅是指 起点,还包括连续不断的阶段和最后的目标。h 1 事文上,教育公平与其它社会领域的公平一样,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的公 平、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和教育结果的公平。从本质上看,教育权 利的公平、教育机会的公平属于“起点公平 ,可具体地区分为起点公平、过程 公平和结果公平三种不同类型的公平: 首先,起点公平:是指尊重和保护每一个人的基本人权与自由发展,即教育 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在价值层面和制度层面的构造教育起点公平。教 育起点公平首先意味着国民教育权利平等,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即 公民的教育权利不因其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财产状况、宗教信 仰的不同而不同。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具有受教育权,使公民接受高等教 育有了法律的保障。起点公平的核心是教育机会公平教育权利的平等,是实现 教育机会均等的必要前提,但并不是充分条件。为了使公平权利得以实现,必须 确保每个人都有均等的就学机会我国为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建立的资助体 系,首先确保了使贫困生有与非贫困生具有同等的入学机会。 其次,过程公平:指个体在教育过程中受到平等的对待,既指在起点不公的 腾大春美国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1 :3 0 3 ,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 9 8 3 年 伫1 查尔斯赫梅尔著今i | 的教育为j ,明u 的世界,第6 8 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1 9 8 3 年版 n 1 查尔斯赫梅尔著今日的教育为了明日的世界,第6 9 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 司,1 9 8 3 年版 “1 周洪宇教育公平是和谐社会的基石 m 安徽教育出版社,2 0 0 7 1 1 ;2 0 页 8 l 第1 章理论基础 现实中,通过相应的制度、政策继续体现和维护教育公平,也包括在教育过程和 师生关系的互动中微观层面的公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学校教育资源 的投入、硬件设施、师资的配备、物质条件等的总和与同类学校相适应,以满足 教育教学活动的j 下常开展:其二,教学过程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既要符合社 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又要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适应不同 类型的学生的发展需要,做到因材施教:其三,从教学实践上看,要求教学公平, 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体现平等,反对只在乎学习成绩相对好的学生而 冷淡学习成绩相对弱的学生,老师对学生应一视同仁,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 生更需要老师的特别关心,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最后,结果公平:是指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就上的实质性的公平,即教 育质量平等,目标层面上的平等。具体是指每个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结束后,都 能获得与其智力水平相符合的学识水平、技能发展水平、道德发展程度,其个性 与潜能也获得充分自由全面的发展。这个层面的不公平主要有教学质量的差异、 各个不同阶层之间子女学业成就的不均等、城乡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学生思想 受教育的差异等。有了起点的公平和过程的公平,才可能有结果的公平,即实质 的公平。从历史的角度看,教育结果的公平更多的表现为“质量公平”。在实现 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当容易些,而教育质量的公平, 即让人人受到高质量的教育,则较难做到。 1 1 2 4 教育公平在实践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一是平等性原则。强调平等分配教育资源,包括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这里 的平等分配的教育资源主要是指受教育权和各种受教育的机会,即在法律面前人 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资格,在教育面前都有参与竞争的机会。受教育权平等 是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内在要求。一切权利主体享有相同或者相等的权利,体现了 社会对所有成员的“不偏袒性”和“非歧视性。机会平等是在权利平等的基础 上所设立的制度,要保证社会成员有平等的参与机遇,社会所提供的生存、发展、 享受机会对于每个社会成员都始终均等。机会平等实际上是一种过程的平等。 利益的实现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要毫不偏袒地为所有人 提供同样的机会,首先是参与起点要机会均等,其次是在参与的各个阶段,每一 个社会成员能力大小不同,利益实现的程度也会有区别,但社会对每一个社会成 员的尊重和关怀、提供的帮助应该是同等的。教育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 但是,建立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基础上的不平等( 结果不平等) 也是公平的,是 具有合理性的。罗尔斯认为,公平包括基本权利的平等,也包括非基本权利( 财 富、收入、权利和权威) 的分配不平等。但是,要符合公平的要求,后者必须是 基于前者形成的。教育不能保证每个人成功,但必须保证每个人拥有平等的成功 机会。所以,我国建立贫困生资助体系,首先是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上 9 青岛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学的机会,体现了平等性的原则。 二是差异原则。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即教育资源的分配不是平均或平等 分配份额,根据受教育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合情合理的区别对待。要求平等分配教 育资源时,教育资源相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是外在的,不涉及受教育者个人的素质 本身。但是教育者的先天禀赋或缺陷以及他们的需求也是进行分配时必须考虑的 前提。不同主体具有不同需求,是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时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 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意味着差异和不同,但是意味着公平。 可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保证学业的顺利完成,可以从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 资助体系中选择资助的项目。 三是补偿原则。与差异原则注重受教育者个体的差异不同,补偿原则侧重受 教育者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差距,并对社会经济地位处境不利的受教育者在教育资 源配置上予以补偿,强调相应的救济或制度保障,弥补了平等性、差异性原则的 不足。该原则与罗尔斯的差别补偿原则是一致的,他认为,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 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不平等的利益分配都要符合最少受惠者 的最大利益在目前的资助体系中对贫困生和非贫困生作了不平等的对待,但没有 人认为它不公平,这个政策也体现了补偿原则。根据补偿原则,教育资源要向弱 势地区、弱势学校和弱势群体倾斜。 可见,在教育上追求结果相同、平等是不现实的差异、差距将永远存在。 教育公平承认并允许合理差异、合理差距的存在。教育公平是教育资源配置方面 的平等原则、差异原则、补偿原则的统一。追求平等、尊重差异、补偿差距,都 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1 1 2 5 国外有关教育公平的理论 1 1 2 5 1 马丁特罗的教育公平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社会学家、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学校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 授马丁特罗( m a r t i nt r o w ) 博士,于1 9 7 0 年和1 9 7 1 年,在从大众向着普 及高等教育的转变和高等教育的扩展与转化中提出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划 分的理论,1 9 7 3 年6 月,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0 e c d ) 于巴黎召开的“关于中 等后教育的未来结构”国际会议上,他发表了另一篇论文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 育转变中的问题,对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 析,系统地阐述了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u 1 本文没有过多的涉及特罗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论和模式论,主要借鉴和 引用的是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中的教育公平观。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中 的教育公平观对我国解决高校贫困大学生问题,保障教育公平提供一些借鉴。 1 1 王锐英教育公平理论及其在战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实践 d 陕西师范大学, 2 0 0 6 5 1 ( 6 ) l o 第1 章理论基础 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的教育公平观主要体现在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马 - j 。特罗关于大学入学选拔原则阐述是从教育公平和教育机会均等的视角进行研 究的。接受高等教育由少数人的特权转为每个适龄公民的权利,人人都有接受高 等教育的机会。特罗认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后出现的重大问题是实现高等教育机 会均等,应通过补偿性计划和引进其他非学术标准来实现高等教育机会均等。他 指出“进入大众化阶段,作为入学限制条件的英才标准虽然仍为人们所普遍接受, 但被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冲淡了,人们通过补偿性计划和引进其他非学术标准来 减少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不平等 。通过补偿性计划和引进其他非学术标准使 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有利于降低贫困生的辍学率,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公平与 稳定。 1 1 2 5 2 科尔曼的教育公平观 科尔曼在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这一报告中,他认为教育公平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要求,还详细阐述了教育机会均等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他主要是从受教 育的过程几个环节对教育机会均等的概念进行阐释的。这个过程是主要包括进入 教育系统的机会均等、教育的机会均等、教育结果均等。瞳1 总之,通过对教育公平理论的分析可以看出,每个公民受教育的权利都应得 到尊重和维护,任何人的受教育权都不被侵犯,每个人只要凭借自己的真实能力 考入大学就府接受高等教育,即使某些人由于终济原因求学受阻时,也理应得 到国家、社会的相应援助。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体系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的重要 措施,而且对于实现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发挥重要作用。第一,资助体系有利 于贫困学生获得同等的入学机会,体现了起点公平。第二,资助体系有利于贫困 学生进行公平竞争,体现了过程公平。最后,科学的资助体系有利于贫困学生形 成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体现了结果公平。贫 困生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的缺失、教育资源配置 的失衡以及教育法制等不够完善。由于各方面原因,我国现行的高校贫困生资助 体系还存在一些不公或不合理之处,必须在教育公平的理念下尽快完善,以便于 使人人都能得到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和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个人拥有的一项最基本的权利,是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和扶持, 是实践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有利于推进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教 育公平。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育公平 自身的本质要求,完善资助体系,将高校贫困生问题纳入教育公平的视野中去研 究是实际可行的。解决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是我国政府的责任, “】m a r t i nt r o w p r o b l e m si nt r a n s i t i o nf r o me l i t et om a s sh i g h e 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